Exhibition information

展覽資訊

提供全國各地展覽活動相關資訊的平台。這個平台匯集了來自不同領域的展覽活動,包括藝術、文化、科技、商業等多個領域。無論您對哪個領域有興趣,整合全國展覽資訊都可以幫助您找到適合您的展覽活動。

音樂

Music

READ MORE +

戲劇

Theater

READ MORE +

舞蹈

Dance

READ MORE +

親子

Family

READ MORE +

獨立音樂

Indie Music

READ MORE +

展覽

Exhibition

READ MORE +

講座

Lecture

READ MORE +

電影

Film

READ MORE +

綜藝

Variety

READ MORE +

競賽

Competition

READ MORE +

徵選

Auditions

READ MORE +

其他

Other

READ MORE +

| | 主辦單位 苗栗縣政府

2025 國際木雕藝術交流展《千鑿萬刻》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

協辦單位: 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

贊助單位: 裕隆汽車製造股份有限公司,台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探採事業部,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通霄發電廠

其他單位: (執行)三義木雕博物館,(指導)文化部,(指導)客家委員會,(指導)交通部觀光署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2025國際木雕藝術交流展,策劃選取「刀功」藝術特性,立「千鑿萬刻」,集合國內和東亞日、韓、中國大陸、及歐洲英國、義大利藝術家們的木雕傑作,一同探索木雕藝術獨有的工具和刀法魅力。 本展特關「木雕創製器械工具展示區」,搭配木雕名人堂百多位藝術家訪談影片,引領賞展觀眾了解「刀功」各種面向。每一位優秀的藝匠師、藝師、大師都是從基本功開始洋習,經過長時間千錘百煉的自我訓練,累積紮實的基本功夫,才能心手相應的轉化出藝術形象之美,「千鑿萬刻」意象正是歌頌木雕創作者的精湛刀工。

| | 主辦單位 彰化市立圖書館

2025年8月【彰化文學館-影片播放】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彰化文學館

其他單位: (指導)彰化市公所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彰化文學館設立在彰化市立圖書館一樓西區,連結八卦山文學步道,並與周邊1895八卦山抗日保台史蹟館、彰化縣立美術館、彰化藝術館形成一個文化園區,使具有歷史古韻與渾厚文化底蘊的城市,展現彰化文學獨特的魅力。 彰化文學館初期展示的文學家,有從日治時參加台灣總督府「揚文會」的傳統文人吳德功、新文學運動家賴和、兼具傳統與現代創作的陳虛谷與楊守愚、現代詩人林亨泰與錦連等等在台灣文學占重要席位的前輩作家。另外,也把長期致力在地文學報導、創作的康原,以及台灣民主運動先驅、寫過台灣民主國歷史小說的美麗島健將姚嘉文,名列其中,八位作家的重要性其實不一。

| | 主辦單位 彰化市立圖書館

2025年9月【彰化文學館-影片播放】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彰化文學館

其他單位: (指導)彰化市公所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彰化文學館設立在彰化市立圖書館一樓西區,連結八卦山文學步道,並與周邊1895八卦山抗日保台史蹟館、彰化縣立美術館、彰化藝術館形成一個文化園區,使具有歷史古韻與渾厚文化底蘊的城市,展現彰化文學獨特的魅力。 彰化文學館初期展示的文學家,有從日治時參加台灣總督府「揚文會」的傳統文人吳德功、新文學運動家賴和、兼具傳統與現代創作的陳虛谷與楊守愚、現代詩人林亨泰與錦連等等在台灣文學占重要席位的前輩作家。另外,也把長期致力在地文學報導、創作的康原,以及台灣民主運動先驅、寫過台灣民主國歷史小說的美麗島健將姚嘉文,名列其中,八位作家的重要性其實不一。

| | 主辦單位 彰化市立圖書館

2025年10月【彰化文學館-影片播放】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彰化文學館

其他單位: (指導)彰化市公所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彰化文學館設立在彰化市立圖書館一樓西區,連結八卦山文學步道,並與周邊1895八卦山抗日保台史蹟館、彰化縣立美術館、彰化藝術館形成一個文化園區,使具有歷史古韻與渾厚文化底蘊的城市,展現彰化文學獨特的魅力。 彰化文學館初期展示的文學家,有從日治時參加台灣總督府「揚文會」的傳統文人吳德功、新文學運動家賴和、兼具傳統與現代創作的陳虛谷與楊守愚、現代詩人林亨泰與錦連等等在台灣文學占重要席位的前輩作家。另外,也把長期致力在地文學報導、創作的康原,以及台灣民主運動先驅、寫過台灣民主國歷史小說的美麗島健將姚嘉文,名列其中,八位作家的重要性其實不一。

| | 主辦單位 彰化市立圖書館

2025年11月【彰化文學館-影片播放】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彰化文學館

其他單位: (指導)彰化市公所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彰化文學館設立在彰化市立圖書館一樓西區,連結八卦山文學步道,並與周邊1895八卦山抗日保台史蹟館、彰化縣立美術館、彰化藝術館形成一個文化園區,使具有歷史古韻與渾厚文化底蘊的城市,展現彰化文學獨特的魅力。 彰化文學館初期展示的文學家,有從日治時參加台灣總督府「揚文會」的傳統文人吳德功、新文學運動家賴和、兼具傳統與現代創作的陳虛谷與楊守愚、現代詩人林亨泰與錦連等等在台灣文學占重要席位的前輩作家。另外,也把長期致力在地文學報導、創作的康原,以及台灣民主運動先驅、寫過台灣民主國歷史小說的美麗島健將姚嘉文,名列其中,八位作家的重要性其實不一。

| | 主辦單位 苗栗縣苑裡鎮公所,苗栗縣苑裡鎮民代表會

另一層內景-藝術創作常設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康乙任

協辦單位: 苗栗縣苑裡鎮濱海藝文推廣協會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康乙任是苑裡濱海藝文中心駐點藝術家兼策展協力藝術工作者。長期從事油畫藝術創作與相關教學,個展曾獲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肯定補助。其畫風有印象寫實相互間的筆觸色彩張力,題材多數取自生活步履所及的苑裡濱海周邊鄉野生活光景,在地情感濃厚,值得您來觀賞會心。

| | 主辦單位 五穀文化村

「陶痴陶展」陶痴雅集創作聯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陶痴雅集協會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本展由蔡榮祐老師、蘇明華老師、唐彥忍老師領銜,攜手23位陶藝創作者共同參展,呈現超過百件陶藝作品,展現獨特創作能量與風格展現。 陶痴雅集長年耕耘,對陶藝有著深厚的熱情,展出作品涵蓋實用陶、雕塑陶、當代表現等多樣形式,展現創作者們在土與火之間的執著與對藝術的追求,誠摯邀您一同來細細品味,品味陶藝的溫度與力量。 開幕時間:2025年7月20日(日)下午2點

2025大學『星』攻略:台北崇德青年聯合迎新

| | 主辦單位 雙北、基隆、宜蘭、花蓮各大學 崇德伙食團

2025大學『星』攻略:台北崇德青年聯合迎新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台北崇德青年

協辦單位: 雙北、基隆、宜蘭、花蓮各校崇德社

售票網址: 點我前往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想知道連續3年超過300位大學新生獲取的『星』攻略秘笈嗎? 搶先看2024年活動精采回顧影片:https://reurl.cc/axNl47 你絕對不能錯過~ 台北規模最大、CP值最高(好吃、好玩、好學、好朋友們都在這裡) 還能挖掘探索出自己隱藏實力的聯合迎新活動! 你知道除了學校所學的專業科目,其實還有更重要的軟實力嗎? 在團隊合作與協調溝通上,4Q能力指標(IQ, EQ, MQ and AQ)尤其重要! 你相信品格和態度是決勝負的關鍵嗎? 給將要做生涯「思考」及「規劃」的大學新鮮人, 千萬別讓自己未來的大學生活,讓睡覺和平庸給浪費了! 你只是少了被激發! 以下情況,你覺得是否可以靠「讀書」就能學會 : 在數百人面前進行穩健的演說? 具備主動與陌生人健談的親和力? 能夠洞悉甚麼樣的能力是可以用一輩子的? 如果以上能力只靠「讀書」就能夠學會,那我們還有什麼學不會呢? 幸運的是,只要來參加2025大學『星』攻略,給新鮮人的秘笈都在活動裡喔 ! 現今是「終身學習」的世代,你要有所覺醒與實力,才能跟上世界的改變, 讓2025大學『星』攻略提升你的等級!打造你的理想大學生活! 不同以往的體驗風格! 寓教於樂的養成實力! 人生真諦的決勝關鍵! 強化軟實力團康主軸,使我們能將學習融入生活, 拓展自我能力,培養品格態度,找到未來方向! 帶來升上大學的你不同的新能力 一起在開學前來場來自各大專院校大一新鮮人的盛會吧! 透過這一趟旅程,你將能: 參與主題課程、RPG闖關、分站教育等精彩活動,獲取大學『星』攻略! 與各大專院校夥伴們交流學習,拓展人際視野,還能提早認識學長姐! 走出舒適圈、跳脫框架,提升改變自

| |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時代印記:國美典藏常設展


活動場次資訊:

售票網址: 點我前往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時代印記:國美典藏常設展 (2025.8.9-12.14)展覽室201 「交融與重構:2000~全球視野與數位浪潮」│策展人 馮勝宣   (2025.4.26-12.14)展覽室301 「中原流風:臺灣早期書畫」│策展人 黃冬富 「引光顯影:20世紀前期臺灣美術的在地色彩」│策展人 薛燕玲   (2025.4.26-12.14)展覽室302 「浪潮與衝擊:1945-1979 臺灣美術發展」│策展人 林振莖 「激撞與反思:1980s~1990s 臺灣美術主體性尋探」│策展人 蔡昭儀   主辦單位  |  國立臺灣美術館 策  展  人 |  黃冬富、薛燕玲、林振莖、蔡昭儀、馮勝宣   典藏是一座美術館的核心價值與定位表徵,是為未來世代保存過往藝術資產的佐證。將靜態的收藏內容積極地透過展示、教育、研究、詮釋等動態活動與大眾接觸,分享與擴散美學、歷史的知識傳播,是美術館的責任,也是美術館典藏的意義。本館逾37年的蒐藏,透過購置、受贈、競賽徵集、移撥四種來源,至2024年底收藏總數量已達22,070件,核心蒐藏範圍自18世紀以降至當今的藝術作品,以及與藏品相關之文獻資料,構成豐富的典藏體系與內容,歷年已經策劃辦理數十檔相關的主題展、斷代史展、藝術家專題展、經典藏品展等,是建構臺灣美術史的重要文化資產。 臺灣在16世紀中葉的大航海時代躍上國際舞臺,成為東西方貿易航線交會的轉運中心。然原住民族大約在8000年前即在此居住活動,是南島語系民族分布的最北端。而自17世紀以降數百年的異族殖民,造就了臺灣人民堅韌、樂天、開朗的個性,臺灣文化則發揮海洋文化的特色,兼容並蓄了不同來源的外來文化,形成各時代多元多樣、相互輝映的豐富景觀。在臺灣美術發展的歷程中,從荷西時期開啟與本島連結的海圖、地圖與原住民生活樣貌的繪製,而後受到中國閩粵地區書畫、從日本移植而來的近代西洋藝術,及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歐美當代藝術傳入的影響,無不以間接或直接的方式映射出彼此緊緊相扣的關係,交融根植並發展出本土藝術的獨特面貌。   本次「時代印記:國美典藏常設展」邀請黃冬富教授,與本館研究人員薛燕玲、林振莖、蔡昭儀、馮勝宣共同策劃,規劃五個主題展區:「中原流風:臺灣早期書畫」、「引光顯影:20世紀前期臺灣美術的在地色彩」、「浪潮與衝擊:1945-1979臺灣美術發展」、「激撞與反思:1980s~1990s臺灣美術主體性尋探」、「交融與重構:2000~全球視野與數位浪潮」,分別闡述臺灣明清時期傳統書畫的狂野率性特質如何反映早期拓墾時期的衝創精神;日治時期臺灣畫家如何透過對於風土「在地色彩」的探索形塑現代化與地方認同的意識;戰後至七○年代如何受抽象、普普藝術等西方浪潮衝擊的同時回歸鄉土美術;八○至九○年代解嚴之後又如何積極突圍,衝撞禁忌議題及探問何謂臺灣主體性;2000年以後在全球化與資訊科技的席捲之下,文化地理界線的重劃如何引發自我身分與文化認同之重建,而多元族群、環境議題等等也都成為臺灣藝術家關懷的面向。整體充分展現出不同時期的藝術家,如何透過繁複的題材與手法來演繹時代精神。本展企圖透過本館典藏品的展示、館藏文獻與一手資料的整理研究,來映照臺灣美術史的發展歷程。更以編年的方式,來凸顯藝術創作如何隨著歷史開展與時代變遷顯現與遞延;並將臺灣作為主體,放在世界的脈絡中探看臺灣美術發展之路徑,一方面探勘臺灣藝術在揉雜的現象之下如何追尋與建立自身的主體性,另一方面展望未來與全球藝術脈動更深刻的連結。 本展預計持續至2026年12月,規劃以3檔次模式輪替展示,期待將本館的精彩館藏常態性地展示在大眾面前,提供更多鑑賞的機會,並促進觀眾對臺灣美術發展的了解。                                           「中原流風:臺灣早期書畫」參展藝術家: 丁捷三、王仁堪、 吳魯、呂世宜、呂璧松、李霞、林希周、林朝英、林覺、施梅樵、張得貴、莊士勳、莊伯容、莊敬夫、許龍、郭尚先、郭彝、陳心授、曾茂西、辜捷恩、黃雲峯、葉化成、廖慶三、鄭貽林、蕭聯魁、謝彬、謝琯樵   「引光顯影:20世紀前期臺灣美術的在地色彩」參展藝術家: 小出卓二、小澤秋成、木下靜涯、石川寅治、石川欽一郎、立石鐵臣、伊坂旭江等、名島貢、吳金淼、呂孟津、呂鐵州、李梅樹、松本光治、林之助、林玉山、林克恭、林阿琴、倪蔣懷、高燦卿、張秋海、梅原龍三郎、許春山、郭柏川、郭雪湖、陳永森、陳夏雨、陳進、陳澄波、勝田蕉琴、鄉原古統、蒲添生、潘麗水、蔡草如、鄭世璠、蘇家財   「浪潮與衝擊:1945-1979 臺灣美術發展」參展藝術家: 井松嶺、方向、朱銘、朱鳴岡、何肇衢、呂佛庭、李仲生、李梅樹、林之助、孫多慈、席德進、袁金塔、張大千、莊世和、郭雪湖、陳其茂、陳景容、陳銀輝、陳慧坤、傅狷夫、黃君璧、趙春翔、劉國松、蕭如松、賴傳鑑、 謝孝德、顧福生   「激撞與反思:1980s~1990s 臺灣美術主體性尋探」參展藝術家: 王俊傑、何經泰、吳天章、李民中、李明則、李銘盛、林書民、林惺嶽、林壽宇、倪再沁、張永村、梅丁衍、莊普、連建興、陸先銘、黃致陽、黃進河、楊成愿、楊茂林、簡福鋛、嚴明惠   「交融與重構:2000~全球視野與數位浪潮」參展藝術家: (2025.8.9-12.14)   展覽室201 王雅慧、何孟娟、袁廣鳴、吳天章、吳政璋、李足新、李小鏡、姚瑞中、李明維、杜珮詩、林昆穎、武玉玲、陳順築、張立人、張徐展、張恩滿、許哲瑜、郭慧禪、陳怡潔、陳伯義、謝鴻均、饒加恩、廖祈羽      

| |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The Museum of Useless Species" Workshop 駐館藝術家「無用物種博物館」工作坊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法國在台協會

售票網址: 點我前往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歡迎來到「無用物種博物館」️ 來自法國的藝術家Emma打造了一個特別的盒子, 裡面裝了各種不同的故事──關於大自然、感受和記憶。 有些東西雖然很小、很安靜、很容易被忘記,甚至沒被發現,但它們仍然很重要, 甚至常常默默地在和我們哈囉哈囉。 邀請你和Emma一起,找尋世界上各式各樣小小的存在,再用它們把盒子裝滿! Let’s Create Together with Emma’s Special Box Emma, an artist from France, has started something special—and now it’s your turn to join in! She made a box filled with stories about nature, feelings, and memories. But it’s not finished yet—because it needs you. All around us, there are small, quiet things—sometimes forgotten or hard to see. But they’re full of meaning, and they’re waiting to be noticed. They might even be softly saying “Hello!” We invite you to explore, imagine, and add your own tiny, wonderful things to the box. Together, we’ll fill it with new stories—ours. 活動時間 Time 2025年8月19日(二)13:30-16:30大小孩場  Tue, Aug 19, 13:30-16:30 for Big Kids. 2025年8月23日(六)14:00-16:00小小孩場  Sat, Aug 23, 14:00-16:00 for Little Kids. 活動地點 Location 本館駐館藝術家工作室 NTMoFA Residency Studio 活動帶領 Workshop Leader 駐館藝術家 艾瑪.班.阿齊扎 Resident Artist- Emma Ben Aziza 活動對象 Target Audience 大小孩場:12至15歲、小小孩場:5至8歲。 每場次限15名,工作坊進行將以英語為主,歡迎具英語基本溝通能力的孩子們參加。 Big Kids Session: Ages 12–15. Little Kids Session: Ages 5–8. Each session is limited to 15 kids. The workshop will mostly be in English, so it's ideal for children who are comfortable speaking in English. 行前準備 Preparation 請攜帶以下其中一項物件: 一張你喜歡的地方的圖片/一株對你有意義的植物(像是水果、蔬菜或是花)或是它的碎片/一張你喜歡的照片(請經過家長同意) 錄取的朋友會收到一封來自無用物種博物館的邀請函,請詳閱內容,帶著你的裝備前來! For the workshop, you must bring either: • an image of a place you like • a plant or a piece of a plant (fruit, vegetable, flower, etc.) you like or that is meaningful to you • a photo you like (with parental consent)  You will receive an invitation from the Museum of Useless Species. Make sure to read it carefully and come ready with your items! 活動流程 Workshop Flow 8月19日(二)大小孩場 Tue, Aug 19, Big Kids Session 時間 Time  活動 Activity 內容 What’s Included 13:30-14:00 暖身介紹 Introduction 歡迎來到「無用物種博物館」! Welcome to the Museum of Useless Species! 14:00-15:00 植物療癒我們,我們療育植物 Plants Heal Us, We Heal Plants 神奇香包與療癒小球 Magical Herb Sachets & Healing Little Balls 15:00-16:00 勿忘我 Forget Us Not 種下記憶,讓植物幫你守護! Plant memories and let plants guard them for you! 16:00-16:30 大合照 Group Photo 你可以決定哪些東西要捐贈給無用物種博物館,讓我們一起為新藏品拍個大合照吧! You can decide take your objects back home or donate them to the Museum of Useless Species. Let’s place the new collections into the box and snap a group photo!               8月23日(六)小小孩場(每位孩童可有1名成年者陪伴) Sat, Aug 23, Little Kids Session (Each kid is welcome to bring 1 adult along) 時間 Time 活動 Activity 內容 What’s Included 14:00-14:10 暖身介紹 Introduction 歡迎來到「無用物種博物館」! Welcome to the Museum of Useless Species! 14:10-15:45 記憶在哪裡? He Lost His Memories 記憶不見了!一起接力用故事幫寶可夢找回失去的記憶。 Memory lost! Let’s help Pokémon recover his lost memories through stories relay. 15:45-16:00 大合照 Group Photo 你可以決定哪些東西要捐贈給無用物種博物館,讓我們一起為新藏品拍個大合照吧! You can decide take your objects back home or donate them to the Museum of Useless Species. Let’s place the new collections into the box and snap a group photo! 駐館藝術家 艾瑪.班.阿齊扎 About Emma Ben Aziza Emma Ben Aziza 1997年生於法國,現在住在里昂。她的創作受到了頻繁往返法國和突尼西亞的影響,作品用故事、詩意和幻想結合,像拼圖一樣一片一片呈現。Emma喜歡用收集來的物品、二手材料或是買來的東西,重新創造它們的樣子,讓這些材料能講更多的故事。她的藝術作品使用了木工、雕塑、印刷和影像,特別關注那些歷史中的隱藏版小故事。Emma希望大家能重新思考我們和自然、生態環境、歷史的關係,並想一想,如何透過這些讓未來的世界更美好。 Emma Ben Aziza, born in 1997 in France, now lives in Lyon. Her work is influenced by her frequent travels between France and Tunisia, blending stories, poetry, and imagination, piece by piece like a puzzle. Emma enjoys using collected items, second hand materials, or things she buys to reshape them, allowing these materials to tell more stories. Her artworks involve woodworking, sculpture, printing, and video, with a special focus on the hidden "small stories" in history. Emma hopes to inspire everyone to rethink our relationship with nature, the environment, and history, and to consider how we can make the future world a better place through these reflections.   特別感謝 Special Thanks 特別感謝立夫中醫藥博物館的大力支持,為本次工作坊注入臺灣在地植物元素。 這項計畫將透過專為台灣小朋友量身打造的工作坊進行,同時在立夫中醫藥博物館張文德副館長的協助下,汲取台灣當地藥用植物與傳統中醫藥的知識與經驗為元素。 We sincerely thank the Lifu Museum of Chinese Medicine for support in bringing local Taiwanese plant elements into this workshop. During her residency, Emma Ben Aziza will learn from Deputy Director Wen-Te Chang about the meaning and uses of common medicinal herbs. This experience inspired Emma’s creativity and allows participants to connect with plants by making herbal sachets and healing balls.

|

2025青藝獎典藏作品巡迴特展「近未來之形」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青藝獎青年藝術家

其他單位: (合辦)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

售票網址: 點我前往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自2019年啟動「青年藝術家典藏徵件計畫」,並創立「青藝獎」藝術平台,致力於鼓勵青年藝術家持續創作與發展。本次推出全臺巡迴特展《近未來之形》,以「新的語言體」、「主題與關懷」、「未來的想像」三大核心議題為主軸,呈現青年世代對當代社會與未來文化的多元觀察與創意回應。邀請大家親臨展場,感受豐富的藝術能量,參與一場關於未來與當下交織的文化對話。

| | 主辦單位 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

114年文化近用計畫-發笑實驗室-跨領域當代藝術工作坊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

售票網址: 點我前往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以「跨齡共學」為概念、從兒童到成人都能共創藝術的過程,打造創意及趣味性十足的超人氣手做玩具、風箏、繪圖剪貼遊戲。看看誰是最強創意腦! 今年暑假讓我們相約在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新世代藝術實驗室」,跟著我們一起乘坐童年時光機做伙來耍𨑨迌物,趕緊手刀來報名吧!

目前在第17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