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主辦單位 臺中市立圖書館西區分館
臺中市立圖書館西區分館假日電影院(8月份,4場)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不分國籍)本活動無實體展演者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8/2(六)《少年Pi的奇幻漂流》(普遍級|美國|127分鐘) 8/9(六)《海邊的貓咪偵探社》(保護級|日本|84分鐘) 8/16(六)《詭屋》(輔導級|日本|113分鐘) 8/30(六)《海岬的迷途之家》(普遍級|日本|105分鐘)
提供全國各地展覽活動相關資訊的平台。這個平台匯集了來自不同領域的展覽活動,包括藝術、文化、科技、商業等多個領域。無論您對哪個領域有興趣,整合全國展覽資訊都可以幫助您找到適合您的展覽活動。
| | 主辦單位 臺中市立圖書館西區分館
8/2(六)《少年Pi的奇幻漂流》(普遍級|美國|127分鐘) 8/9(六)《海邊的貓咪偵探社》(保護級|日本|84分鐘) 8/16(六)《詭屋》(輔導級|日本|113分鐘) 8/30(六)《海岬的迷途之家》(普遍級|日本|105分鐘)
| | 主辦單位 臺中市立圖書館中區分館
親子共讀不僅可以培養小孩閱讀習慣、提高小孩閱讀興。藉由”共讀”陪伴,增進小孩和父母的親密關係。藉由說繪本故事,帶領小朋友一起進入故事的小天地。 報名方式:採臨櫃或電洽服務專線 【親子中文繪本說故事】 講師:葉淑芬老師(台中故事協會) 故事名稱:《完美的正方形》 日期:2025/8/2(六) 時間:上午10:30~11:30 【說故事&環保創意DIY】飛象夢想創意生活家 活動主題:老爸的園藝花坊(說故事&手作) 故事名稱:《我爸爸是恐龍》 講師: Jason Chen老師 日期:2025/8/2(六) 時間:14:00-16:00 說故事及分享 (70分鐘) 環保創意DIY (50分鐘) 報名方式:使用閱讀大富翁點數30點,採臨櫃報名,至多20人。 【親子中文繪本說故事】 講師:林采璇老師 故事名稱:《博物館的意外訪客》 日期:2025/8/30(六) 時間:上午10:30~11:30
| | 主辦單位 臺中市立圖書館中區分館
「輕黏土主題藝術創作展」 展出時間:8/01~8/31 展出地點:中區分館兒童室 展出者:Jason Chen老師 展出內容: 由本館多年教學-藝術創意DIY教學的Jason Chen老師將許多受歡迎的藝術創作主題一次展出,讓讀者能夠感受到輕黏土藝術的多樣性。閱讀加上輕黏土的手作,能把閱讀的書中講到的例如恐龍、海洋生物、鳥類、昆蟲、動植物...等等,透過輕黏土做出來的體驗,加深印象,提升閱讀與動手做的學習樂趣,將閱讀結合藝術欣賞,創造出更多具有藝術價值的作品。 臺中市立圖書館中區分館 邀請您
| | 主辦單位 臺中市立圖書館潭子分館
本月展覽 08/01-08/15~「海洋派對」繪畫作品展 08/16-08/31~「潭子動物園」繪畫作品展 本次展覽向國小六年級以下的學童募集作品,並於圖書館內展示。 不侷限孩童們豐富的想像力,展現兒童藝術創作原動力,孩子們完成的繪畫作品,透過展覽,把成果分享給更多的大小朋友。 展出時間:114/08/01-114/08/31 (開館時間:週二至週六8:30至21:00,週日8:30至17:30,週一及國定假日休館) 展出者:潭子國小/僑忠國小/潭陽國小/頭家國小/東寶國小/四維國小/軍功國小/建功國小/仁美國小 學童。 展出地點:臺中市立圖書館 潭子分館 3F南側展覽區
| | 主辦單位 臺中市立圖書館潭子分館
8月書展 【潭子分館】8/1-8/31~【2024 Openbook好書獎】主題書展 漫長的酷暑、以巴衝突、美國大選……2024年一串事件讓我們認知到,全球局勢動盪、氣候變遷加劇等字眼已經不足以呈現其中真正的嚴重性。今年的書市彷彿一面映照人類共同焦慮的鏡子,希望它同時也是一盞指引未來的明燈。 2024 Openbook好書獎,我們看見書寫主題的重心逐漸從外部衝突轉向人們如何在變局中安身立命的探索。 這份得獎書單不僅是一張閱讀地圖,更是一扇通往理解當代社會的窗口。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這些精心挑選的作品提供了沉澱思考的契機,幫助我們在紛擾中找尋安頓身心的路徑。挑一本書,有人陪你。 今年好書書單有以下類別:年度中文創作、年度翻譯書、年度生活書、年度青少年圖書、年度童書。 書展地點:潭子分館 1樓主題書展區 ----------------------------------------------- 【潭子分館】8/1-8/31~【電影中的文學】主題書展 許多經典電影取自經典文學, 在電影中的文學書展裡, 透過閱讀原著,您可以看到更多角色的故事, 以及電影所沒有提到的未來與過去。 快來借閱吧,尋找電影中沒提及到的細節。 書展地點:潭子分館 3樓書展區
| | 主辦單位 大象藝術空間館
風起火行:穿越抽象的形與光 從原始動能到未來意識,抽象藝術的當代表述 在抽象藝術的世界裡,「形」與「光」從不只是視覺形式的選擇,而是創作者內在能量與世界感知的轉譯語言。《風起火行:穿越抽象的形與光》匯聚東、西方十三位藝術家,作品橫跨1960至2020年代,將抽象藝術視為一種流動、變形、不斷生成的語言。策展以五組主題展開,從原始動能出發,歷經筆觸、結構、水墨、風景直至當代感知與科技語境,描繪抽象藝術在不同文化與時代脈絡下的多重樣態。 火的筆觸:以行動與物質轉化書寫畫面 里查.塞拉(Richard Serra)、伯納德.奧貝坦(Bernard Aubertin)、園山晴巳的創作,以原始的動能與物質衝突喚起對「畫面生成」的根本想像。里查.塞拉(Richard Serra)以厚重金屬與單色蝕刻構築視覺張力,作品如重力的遺跡;伯納德.奧貝坦(Bernard Aubertin)將火焰視為創作主體,讓燒灼的痕跡成為畫面本身,強化時間與物質的交會瞬間;園山晴巳則以折痕與手勢轉化紙面結構,使抽象不僅是畫而是觸感與語言的形狀。他們的作品不在敘述,而在行動,激發觀者對藝術行為的感知力與記憶力。 筆痕視界:抽象畫中的節奏與心象 筆觸作為藝術家心靈的延伸與節奏的記錄,李芳枝、陳貽僮與陳銀輝的作品則展現抽象畫如何透過層層疊構與顏料質地,呈現畫者內在風景與節奏。李芳枝早年將東方筆墨語彙簡化為符號與結構,是台灣現代主義初期的關鍵實踐者,她的作品如視覺詩行,在符號與色面間開啟一種冥想性的觀看。陳貽僮以抽象噴塗、色塊與線性構成製造出流動的科技幻景,筆下的宇宙既是未來幻想,也是內在視覺的外投。陳銀輝則透過沉靜筆法與透明感色層,在冷靜與感性之間建立詩意節奏,構築一種不言而喻的空氣氛圍。 秩序之外:幾何的破壞與生成 幾何在現代藝術中常與秩序、理性相連結,但在蘇信義與陳艷淑的手中,它被拆解、重構,成為創造新秩序的起點。蘇信義運用具象符號與圓形色塊對照,創造理性之外的情感場域;陳艷淑則將書寫與幾何融合,草書筆意與結構交織成語言與空間之間的節奏錯位。在他們筆下,幾何圖形不再是固定的構成,而是生成性的能量軌道。 墨的生成:筆勢與空間的當代表述 尹明老、侯珊瑚與林學明的創作延續筆墨傳統,同時也挑戰水墨在當代語境中的再生可能。他們不以再現為目的,而是在筆勢與材質的穿插中建構出一種動態空間。尹明老以風為題,在畫面中留下筆與墨的速度感;侯珊瑚的墨線跳動如脈搏,充滿節奏與張力;林學明則將觸感引入畫面,畫布不僅是觀看的場域,也是感官碰觸的地景。 未來圖層:抽象中的科技與意識流 進入當代抽象的多維層次:科技、拼貼、訊號與語言殘片。奧拉齊奧.巴奇(Orazio Bacci)以精確線條與節奏排列重構現代感圖像;埃澤奎爾•塔維拉斯(Ezequiel Taveras)結合拼貼、數位印刷與語言片段,創造出流動記憶的資訊地景。他們的作品彷彿是未來的壁畫,是電子脈衝下誕生的新抽象視覺;它們既是語言,又是不穩定的知覺介面,暗示科技如何滲入人類經驗深處。 抽象,是一種活的語言 抽象藝術不是去除意義,而是轉化意義;不是無言,而是另一種語言。從火與筆的物質衝突,到光與墨的感知書寫,再進入幾何邏輯與意識殘影,本展邀請觀者穿越抽象中不斷轉換的形與光——那既是藝術家的內在風暴,也是我們感知世界的潛在可能。風起之處,火行之時,抽象成為時代精神與身體語言的共同載體。這不是觀看,而是一場進入感官與思維深處的旅程。 #聯展 #水墨 #油畫 #雕塑 #裝置藝術 #書法 #複合媒材
| | 主辦單位 臺中市西區區公所
大家有注意到嗎? 從七月起,西區區公所便墨香芬芳,原來是「第20屆大墩盃學生書法比賽」獲獎作品正在本所展出,臺中市大墩文化中心陳文進主任特別蒞臨本所文化藝廊,與王瑞嘉區長一同欣賞孩子們一筆一劃揮毫寫下的精采作品,感受青春筆觸裡的沉穩與自信。 陳主任分享,今年的大墩盃吸引來自全市820位學子參賽,歷經兩階段激烈競爭,最終由218位學生脫穎而出。其中,高中職組首次採用台中文學獎古典詩類作品為書寫內容,更挑戰以對開格式與自畫行格展現章法氣勢,獲得評審一致肯定。 王區長感謝文化中心的協力促成,讓市民走進區公所,不只洽公,也能欣賞書法、陶冶身心。學生們的作品不只展現書藝美感,更傳遞一座城市對文化教育的重視與傳承。 無論您是來本所辦事、散步經過,或是書法愛好者,歡迎駐足欣賞,一起感受台中學子的筆墨深情,為他們的努力與才華,點個讚! 📌 2025大墩盃學生書法比賽得獎作品展 📍 展覽地點:西區區公所 2 樓文化藝廊 📅 展出時間:114年6月27日至9月28日(上班日開放)
| | 主辦單位 審計368新創聚落
台中審計新村全稱為「審計新村368新創聚落」,前身為臺中省政府審計處的員工宿舍,而在1998年凍省後被閒置荒廢多年,直到2015年因配合臺中市政府的創業基地進駐計畫,加入藝術元素整修改造,才讓審計新村得以用全新的面貌被大眾認識。 喜歡音樂的你們,聚落邀請你們一同來欣賞表演,並支持你尬意的街頭藝人。
| | 主辦單位 財團法人沈春池文教基金會
延續去年於新北市立圖書館總館、展示介紹 遷臺歷史文物;今年暑假,我們特地策畫「轉角遇見舊時光」展覽,以「1950至1980年代臺灣社會變遷與發展」為主軸,邀請您走進臺灣早年的時光廊道。 第一檔展覽展示臺灣50至80年代的集體記憶,尤以大眾娛樂為主。內容有當時亞洲歌后鄧麗君的黑膠唱片語與錄音帶(圖一)。而民眾最喜歡的娛樂還有看電影,並以武俠電影與愛國電影為主流。展出各式的電影本事(宣傳單)有:王羽主演的武俠電影《獨臂刀王》,與梁修身主演的愛國電影《筧橋英烈傳》(圖二)等。 撫慰國軍思鄉情懷的戲曲也盛行於當時(圖三)。1960年代臺灣體育開始蓬勃興起,不少國際籃球賽於臺灣舉辦,而棒球更是於世界大放異彩(圖四)。而孩子們最愛的童玩尪仔標、跳房子、騎馬打仗、打彈珠等,也呈現於此次展覽中(圖五)。 臺灣從50至80年代,從戒嚴走向解嚴。許多當時的封禁之地,如 金門八二三砲戰紀念碑、總統府、陽明山中山樓、仁愛路空軍總司令部等,也隨之開放,成為大眾的旅遊勝地。(圖六) 之後我們將一一為您詳細介紹「轉角遇見舊時光」展覽中的文物故事。歡迎您親臨現場,感受臺灣的舊時光。
| | 主辦單位 臺中市西屯區戶政事務所
一、本所一樓展出畫家葉伊凡(Ivan Yehorov)的油畫作品,歡迎市民朋友前來鑑賞,展覽資訊如下: 二、展覽名稱:走.思 Life Waking 三、展覽期間:2025.7.1~2025.9.30 四、了解更多葉伊凡/烏克蘭繪畫藝術: https://www.facebook.com/artofivanyehorov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RMsuH3QFnQ
| | 主辦單位 國立故宮博物院
「江戶」一詞既是時間也是空間。從時間來說,江戶時代始於1603年德川家康在關原之戰獲得勝利,正式建立江戶幕府,止於1868年明治維新推翻幕府。就空間而言,江戶是東京在明治維新之前的舊名。 「浮世」原來是佛教「憂世」(うきよ,Ukiyo)的用語,江戶時代,因市民對於享樂生活的追求,浮世成為享受當下、追求娛樂的關鍵詞彙。而這些稍縱即逝的美好時光,便成了浮世繪中經常描繪的主題,也成了當今追憶江戶美好生活的永恆紀念。 從西元1603年至1868年這段超過250年的漫長歲月中,江戶時代的日本社會逐漸穩定,京都、大阪、江戶等地的市民階層成為開創城市文化與藝術的主力,在這當中尤以江戶浮世繪扮演重要的角色。 為了呈現上述的江戶浮世之美,本展蒐羅海內外珍貴典藏,涵蓋了屏風、手卷、版畫、繪本等多種形制,規劃四個單元,展演江戶城市生活的樂趣與魅力,分別為: 「川流豐華」、「城市時光」、「旅遊樂趣」和「跨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