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hibition information

展覽資訊

提供全國各地展覽活動相關資訊的平台。這個平台匯集了來自不同領域的展覽活動,包括藝術、文化、科技、商業等多個領域。無論您對哪個領域有興趣,整合全國展覽資訊都可以幫助您找到適合您的展覽活動。

音樂

Music

READ MORE +

戲劇

Theater

READ MORE +

舞蹈

Dance

READ MORE +

親子

Family

READ MORE +

獨立音樂

Indie Music

READ MORE +

展覽

Exhibition

READ MORE +

講座

Lecture

READ MORE +

電影

Film

READ MORE +

綜藝

Variety

READ MORE +

競賽

Competition

READ MORE +

徵選

Auditions

READ MORE +

其他

Other

READ MORE +

| | 主辦單位 新月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新月.音樂講座】小提琴之王.克萊斯勒與他的音樂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彭廣林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克萊斯勒(Fritz Kreisler)1875年2月2日生於維也納,當他決定走上小提琴演奏家之路時,適逢20世紀初唱片錄音工業開始作商業發行之際,他藉由唱片發行,將嚴肅的古典音樂普及化,因而成為當代最紅的小提琴演奏家,被喻為是他那個世代的「小提琴之王」! 2025年5/16(五)起,每月一次週五的午後,彭廣林老師將介紹、導聆並示範演奏:克萊斯勒長達42年的錄音出版成就!

| | 主辦單位 新月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新月.藝文講座】從反宗教改革到巴洛克藝術的演進(上)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許斗達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克萊斯勒(Fritz Kreisler)1875年2月2日生於維也納,當他決定走上小提琴演奏家之路時,適逢20世紀初唱片錄音工業開始作商業發行之際,他藉由唱片發行,將嚴肅的古典音樂普及化,因而成為當代最紅的小提琴演奏家,被喻為是他那個世代的「小提琴之王」! 2025年5/16(五)起,每月一次週五的午後,彭廣林老師將介紹、導聆並示範演奏:克萊斯勒長達42年的錄音出版成就!

| | 主辦單位 新月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新月.建築講座】日本現代建築之美(三)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胡琮淨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2025年5月6日起,每月一次,週二晚上7點,請跟著胡老師一起來認識:建築大師在岐阜、滋賀、日本三重縣、箱根、熱海、仙台、宮城、青森市、山形縣的經典作品!

| | 主辦單位 國家漫畫博物館籌備處

「指劍之舞·舞動可愛」蕭言中創作𝟰𝟬周年經典作品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蕭言中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蕭言中「指劍之舞·舞動可愛」特展,一起重溫漫畫大師的創作心路歷程 漫畫家蕭言中𝟮𝟬𝟮𝟯年離世,為致敬並紀念大師,台北當代藝術館於𝟮𝟬𝟮𝟰年籌辦「指劍之舞-蕭言中創作𝟰𝟬周年經典作品展」,展覽期間廣受好評。這檔別具意義的展覽,即將移展至國家漫畫博物館由我們接棒持續傳遞大師以簡單、深刻的精神散播幽默與愛的人生哲學。

| | 主辦單位 桃園市立圖書館

觀音藝術文化工作坊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李建星

協辦單位: 桃園市立圖書館草漯分館

其他單位: (指導)桃園市政府教育局

觀音藝術文化工作坊-素描入門(8堂) 素描為一切繪書的基礎,本課程以鉛筆媒材入手,藉由上課中的共同學習與探討,深入觀察物體的各種特色,先建立光影與立體的觀念,再透過明暗、筆觸…等手法描繪物體。 6/01(日) 素描概念、畫具介紹,線條、色階練習 6/15(日) 幾何造形-四方形體 6/29(日) 幾何造形-長方形柱體 7/13(日) 幾何造形-圓形球體 7/27(日) 幾何造形-杯形柱體 8/10(日) 陶瓷器皿-杯形、盤形體 8/24(日) 陶瓷器皿-綜合組合 9/07(日) 習作觀摩-學習心得分享

| | 主辦單位 蔣勳文化基金會,時善慧館

蔣勳《祇樹給孤獨園》展覽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蔣勳、曾永玲、董承濂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蔣勳的《祇樹給孤獨園》展覽作品主要採用油畫作為創作媒材。這幅作品描繪了佛陀在祇樹給孤獨園中講述《金剛經》的場景,透過畫筆讓觀者想像在森林裡靜坐修行的人與眾生。 此外,展覽中還包括蔣勳手書的《金剛經》書法作品,這些書法作品展示了他對佛教經典的深刻理解和藝術詮釋。 聯合新聞網 《祇樹給孤獨園》展覽結合了油畫與書法,呈現出蔣勳對佛教文化的深刻體悟與藝術表達。

| |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漫.蔓.慢-工藝漫活主題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其他單位: (指導)文化部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2025年適逢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邁向「工藝70+1」,倡議工藝「漫活SLOHAS_是樂活事」為核心推動軸線,意涵「工藝是浪漫.快樂.生活事」。引入「漫活SLOHAS 」融合慢活(SLOW)與樂活(LOHAS)的精神,以工藝為媒介對應未來社會的關鍵議題與文化實踐路徑,不僅是⼀種⽣活態度,更是⼀場由感官經驗出發、引發社會行動、最終形成文化共鳴的「心工藝運動」。 本展以「漫、蔓、慢」三部曲為結構主軸,以「漫活 SLOHAS」的簡單(Simplicity)、生活型態(Lifestyle)、原創(Originality)、健康(Health)、美學(Aesthetics)以及永續(Sustainability)為核心價值,由「漫」的感官啟動、「蔓」的實踐鋪展、「慢」的共創沉澱,鋪展出工藝如何從個人感知走向群體共創,進而回歸生活節奏的深度反思,對應「理念 → 態度 → 風格」的三階段進程,亦是⼀場關於工藝未來的⾏動樂章,構築出⼀套完整的SLOHAS工藝哲學。 本展不再僅是靜態物件的呈現,而是以展覽為行動平台,整合「策展 × 倡議 × 實踐」三大推動方向,擾動觀眾五感體驗,促發思考與行動,描繪臺灣當代工藝在文化傳承、永續實踐與社會參與中的整體樣貌,展現其由傳統技藝邁向生活實踐與文化運動的新風格轉向,強調工藝「漫活SLOHAS」的生活態度,是S到S之間永續無限∞的善藝循環。 《漫》/無邊界的感官流域 展覽從一場鬆動感知的經驗開始 工藝不只是作品的呈現,而是感知的觸發與生活關係的開啟。本展以「漫」為起點,透過懸吊陶片、光影變化與身體參與,打開觀者與工藝之間的感官連結。光線穿越裂縫,隨氣流投射在地面與人影之間,構成流動中的共感風景。這裡沒有觀看指引,每一次步入皆為一次獨特經驗。這是一場感知的鬆動,也是一種關係的開始,讓工藝從物件,轉化為生活中的感受場域。走出陶片與光的世界,一道由氣味組成的過場空間悄然展開,茶的清香、咖啡的焦甜、酒粕的微醺氣息,引領觀眾的身體進入下一段節奏。節 拍轉緩,感受轉深,為「蔓」「慢」的延伸預留餘韻。 《蔓》/工藝的未來根系 工藝不只是延續傳統,更是面對未來的提問。 《蔓》象徵工藝如根系般蔓延而生,向空間延展,也向社會與土地深入。本區以「永續」與「科技」為雙軸主題,展現工藝如何在當代議題中實踐其未來潛力。 永續軸線強調材料選擇與社會關係的在地實踐。創作者以回收素材、天然媒材與低耗能製程,回應對環境友善的材料倫理;同時透過永續旅遊與社區共創等形式,深化工藝與地方的連結,讓工藝不再孤立於展場, 而成為生活中可實踐、可參與、可延續的文化行動。 科技軸線則聚焦於數位技術與創新工法的導入。AI生成設計、3D列印、感應裝置、演算構造等,與傳統工藝語彙交錯對話,打開當代表達的可能性,也為工藝注入新的形式語言與互動體驗。 子題一/永續 環境 × 材料 × 循環設計 × 社會關係 「永續」不只是工藝的附加條件,而是一種從創作源頭開始的實踐態度,貫穿材料選擇、製作方式、 社會參與與整體生命週期。 材料選用:運用可回收、再生或天然素材,延續資源生命、降低環境負擔。 在地回應:依據地方生態與文化條件取材轉化,兼顧節能減碳與文化延續。 製作方式:實踐低耗能、可共生的生產邏輯,讓工藝成為具備環境友善的創作行動。 社會關係:透過永繽旅遊、地方共創與社區參與,建立長期可持續的人地關係網絡,使工藝深植於生活場域中,成為連結人與地方的行動實踐。 在此,永續不是口號,而是滲透於創作者每項選擇中的具體思考,體現在日常製作、社會連結與文 化回應中的行動力量,展現工藝面對未來的內在態度與結構韌性。 子題二/科技 數位 × 感知擴張 × 未來性實驗 科技不是手作的替代,而是延伸材料處理、創作思維與感知經驗的工具。它為工藝帶來新的形式語彙, 也拓展人與物之間的互動可能。 感知轉化:透過科技改變展示與體驗方式,讓作品產生即時互動與感官回應。 技術結合:AI、3D列印與感應技術融入工藝流程,開展創作與製作的新實驗。 參數應用:導入程式與數位製程,讓工藝邏輯延伸至材料運用與流程控制。 在此,科技是創作的媒介,讓工藝超越手工限制,成為穿越材料、時間與感知邊界的實驗場,展現當代 創作語言的開放性與延展性。 《慢》/時間共構與生活節奏的重構 創作的節奏可以很快,但理解與感受的速度,值得放慢。 「慢」是一種與時間共處的方式,也是一種深入生活的創作態度。它不追求快速完成,而重視過程中的等待與投入。本展區以工藝為媒材,讓時間成為創作的一部分,邀請民眾透過動手參與,體會材料的節 奏與個性,找回專注、緩慢、與身體對話的能力。 這裡不只是展示空間,更是一座讓身體與心靈進入「慢」狀態的生活實驗場。展區強調工藝的「在場性」與「生活化」,工藝不只是匠技的展現,更是一種面對時間的態度,一種沉靜而專注的精神實踐。 在這裡,工藝不是靜止的物件,而是一段與人共構、隨時間緩慢展開的關係。每一次參與,都是一次生 活的重置;每一件器物,都是你我共同完成的風景。

|

回首向來蕭瑟處 温金龍六十 二胡音樂會


活動場次資訊:

售票網址: 點我前往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李乾朗教授談:建築畫與建築

| | 主辦單位 新月藝文

李乾朗教授談:建築畫與建築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新月藝文

售票網址: 點我前往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李乾朗教授不僅是傳統建築的權威學者,更是一位手繪建築畫的高手,在他所出版的70多部作品中,都能看到其親手繪製的「圖解」。在李教授的課堂上,更是能親眼看到、感受到他臨場繪製的建築結構、剖面,甚或是某一構件的細部圖解,這神來之筆常常讓聽課的大家立馬秒懂了其中的結構或原理! 李教授說:建築在設計與建造之前,要先繪圖以決定外觀、形式或相關的高低寬窄尺寸....等。今年李教授在新月的新系列課程,也將為大家介紹建築及建築畫的故事! 中西方都有建築畫,其中西洋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畫發展到了19世紀達到高峰;而近代的建築師,如美國的萊特(Frank Lloyd Wright, 1867-1959)、法國的柯比意(Le Corbusier, 1887-1965),也都是傑出的建築畫家。中國宋代《營造法式》也達到很高水準,近代梁思成的建築畫,更是非常傑出! 2025年9月25日(四)起,歡迎跟著李乾朗教授一起來認識及欣賞:著名的建築及其建築畫的故事!

〈中國藝術史〉詩書畫印 . 明代的文人藝術家們!

| | 主辦單位 新月藝文

〈中國藝術史〉詩書畫印 . 明代的文人藝術家們!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新月藝文

售票網址: 點我前往

主題 part 9. 詩書畫印 .明代的文人藝術家們 長達數百年的宮廷藝術逐漸式微 源自儒家思想的文人成為社會主流砥柱 文人成為明代藝術的主軸 「詩書畫印」合一的境界 文人與文人藝術成為藝術的根本,影響力持續至今日 課程簡介: 西元1368年,朱元璋力敗群雄,自此開啟了276年的「明」帝國。由於朱元璋出身平民識字不多的緣故,因此過去延續長達數百年的宮廷藝術也因此逐漸式微。 在此同時,朱氏王朝刻意透過科舉考試,扶植士大夫以取代傳統世襲貴族,因此源自儒家思想的文人成為社會主流砥柱。另外,明代的社經發展也是高度都市化的社群,因此也發展出以都市為生活中心的高度財富自由社群。 明代藝術發展就在以上三個因素的綜合影響之下,發展出與以往完全不同的形式。明代中晚期之後,以都市為中心的各地畫派興起,同時這些各地的派別也逐漸由源自宮廷藝術的職業畫家,逐漸往「文人藝術家」過渡。 文人可以說是明代藝術的主軸。由於出身飽讀詩書受過良好教育的文人緣故,他們的創作完整地呈現「詩書畫印」三者合一的境界。文人畫在宋代是個崇高理想,在明代是一個現實主流。文人與文人藝術自此成為藝術的根本,影響力持續至今日。

|

2025年巴雀Camerata Taiwan《跨樂.拾空》交響樂的對話與無界之聲


活動場次資訊:

售票網址: 點我前往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目前在第6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