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主辦單位 臺中市大墩文化中心
藝文研習成果展-柴玉琮師生速寫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柴玉琮師生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不用拍照而是用有溫度的水彩畫筆,現場描繪自己生活的城市角落,把當下的感受捕捉下來,現場作畫,見證當下的景物與時空,讓繪畫走出畫室,跟生活緊密交融,除了追尋美感與紓壓以外更記錄下自己生命的軌跡。
提供全國各地展覽活動相關資訊的平台。這個平台匯集了來自不同領域的展覽活動,包括藝術、文化、科技、商業等多個領域。無論您對哪個領域有興趣,整合全國展覽資訊都可以幫助您找到適合您的展覽活動。
| | 主辦單位 臺中市大墩文化中心
不用拍照而是用有溫度的水彩畫筆,現場描繪自己生活的城市角落,把當下的感受捕捉下來,現場作畫,見證當下的景物與時空,讓繪畫走出畫室,跟生活緊密交融,除了追尋美感與紓壓以外更記錄下自己生命的軌跡。
| | 主辦單位 臺中市大墩文化中心
陳明德以臺灣印象為創作起點,油彩描繪公路沿途的自然與人文景致,勾勒出行旅間微妙的光影變化與地景特質。蘇琬婷色彩鮮明奔放,以島嶼形體為基底,壓克力顏料鋪陳多層次的抽象語境,象徵孕育與轉化的力量。
| | 主辦單位 臺中市大墩文化中心
張淑美教授一生作育英才,在美術界桃李滿天下;阮麗英、林淑勤在教授門下習畫多年,也各有不同的展現!此次展出近年來的陶瓷彩繪,而阮麗英的油畫和林淑勤的水彩,都記錄藝術探索無止境的路徑痕跡!
| | 主辦單位 臺中市大墩文化中心
曾偉豪的創作基於對聲音的探索與研究,將無形的能量轉化為可視、可感,並以另類的方式啟動能源,完成聲音互動裝置,在遊戲中誘發關於自然與能源的反思,超越了對於聲音、身體、科技與互動的探索,體現屬於這個時代藝術樣貌的一種表達方式。 《聲紋風景》集結藝術家以自然為發想的聲音裝置作品展出,綜合聽覺、視覺、觸覺進行環境的對話,作品以油墨、鉛筆、身體作為導電介質,形成或啟動聲響。藝術家透過採集自各處的生態環境聲響,在科技性的參與行為中召喚觀者潛在的感性記憶,讓每個人互動過程的想像融入環境,與自然和諧共振。
| | 主辦單位 臺中市大墩文化中心
「墨餘達渾」以「摸魚打混」為諧音,提倡在繁忙中尋得喘息,於筆墨間找回樂趣。展覽以「茶」為題,邀請參展者隨性揮毫,將書法化為當代生活中自然流淌的情感出口,作品涵蓋傳統與自由書寫,展現書藝的多元樣貌,邀您一同在墨香茶韻中細細品味。
| | 主辦單位 臺中市大墩文化中心
劉克倫純手捏陶創作,沒有用到拉坏機或其他器械,在不斷的捏塑中,將細泥與粗沙分別漸層的分佈在厚度的裡外,塑性很好,陶土在手上可以自由變形,在創作上也能表現出時間在自然界留下的美感。作品造型或扭或斜,樹頭、竹子的自然裂紋常被觀者誤以為是真的。這次展出作品涵蓋茶具、盆景、花器、夜燈、模擬山水等。
| | 主辦單位 臺中市大墩文化中心
臺中市文化局至113年授證11位「臺中市工藝師」,其中由陳金旺、陳文濱、黃吉正、陳清輝、陳永興、何堂立、陳如萍、余美玲等八位工藝師共同發起成立「臺中市工藝師聯誼會」,期望透過聯誼與交流,推廣工藝文化,深化創作理念,並促進技藝傳承與發展。為了展現臺中工藝的豐富內涵與當代工藝的多元面貌,聯誼會特別舉辦首場展覽,作品涵蓋陶瓷、金屬、漆藝、纖維等不同媒材,充分展現工藝師們對材質的駕馭能力與獨特創作風格。本次展覽不僅是工藝師技藝成果的展示,更是臺中工藝文化推廣的重要里程碑,透過作品的呈現,讓大眾更深入理解臺中工藝的價值與魅力,並進一步促進傳統與創新的對話與交流。
| | 主辦單位 臺中市大墩文化中心
《心之所相》的「相」,取自藝術家的名字,既是凝視,也是心靈的投影,更是內在生命歷程的映照與精神軌跡。這場展覽,是藝術家郭國相對自身創作旅程的回望與凝視:透過不同階段的作品,呈現思索、轉化與昇華的軌跡。於藝術家郭國相而言,創作是精神與心境幻化的凝態,是信念的實踐與映照,亦是在堅持中鍛造靈魂的光芒。當「相」既是名字、也是願望,每件作品便如一面映照心靈的鏡,成為個人內在安穩而堅定的所在。願這場展覽,成為藝術家與觀者之間的心靈交會,在每一件雕塑作品中,看見心之所向,亦能觀想心之所相。
| | 主辦單位 臺中市大墩文化中心
陳瑞瑚曾於國立國父紀念館、中正紀念堂、高雄市立美術館、全省各文化局及國內外等地個展527次,並於全國美展、省展及各大展獲得多次的獎項肯定,他以油彩單畫刀技法所呈現的風物、人文景緻始終走在尖端,他對藝術的認知及投入,用畢生精力去實踐。
| | 主辦單位 臺中市大墩文化中心
展覽「曙光—心與手的相遇」呈現創作者林冬吟與其學生郝先誠十五年來獨特的師生情誼與豐碩的創作成果。這不僅是一場藝術的展覽,更是一段透過直覺與情感交流,跨越言語藩籬的心靈對話。 藝術工作者林冬吟在引導不擅口語表達的特殊兒郝先誠習畫的過程中,深刻體悟到走進他人內在世界的珍貴。最初,他們以「手貼著手」的方式,讓先誠感受筆觸的輕重緩急與線條變化,進而學習光影透視。先誠的作品以其奔放的色彩和真摯的筆觸,引領觀者進入他無語卻充滿生命力的內心世界。 本次聯展的獨到之處在於,並非將師生的作品分區展示,而是巧妙地將兩人以相同題材為靈感的創作並置呈現。林冬吟的作品往往將現實景觀轉化為詩意、非具象的幾何構成,融入冷調與複合媒材;而郝先誠則以絢麗的色彩、自由的線條和具象的描繪,展現他眼中的世界。 這種「同質異形」的展出方式,巧妙地呈現了具象與非具象、熱情與知性、奔放與沉澱之間的對話,引導觀者在強烈的對比中,感受兩位創作者獨特的藝術語彙。展覽作品涵蓋平面繪畫、複合媒材、文字書寫及照片影像等多種形式,期盼透過這場心靈交織的展覽,讓大眾更深入地理解這份特殊的師生連結,並從他們獨特的創作中汲取前行的力量與探索未知的勇氣,在浩瀚的人生旅途中,接收一則美麗的訊息。
| | 主辦單位 臺中市梧棲區公所
在快速變遷的現代社會中,童年記憶隨著時光流逝,常常被忽略,無數珍貴的歷史照片成為了承載回憶的重要載體,特別是反映兒時生活的照片,更是勾起人們對過往童年記憶的深刻情感。為回顧及保存民眾的成長足跡,展示兒時的純真與童趣,特辦理梧棲區兒時記趣老照片募集及展覽活動,讓未來世代了解我們的歷史,加深民眾對在地歷史、社會文化、生活習俗的認同感和歸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