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主辦單位 國立台灣文學館
【臺灣文學基地】駐村作家徐珮芬系列活動|我們的人形樹洞(臺北)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臺灣文學基地
售票網址: 點我前往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 駐村作家讀者交流活動 我們的人形樹洞 駐村作家 徐珮芬(Patmuffin) 花蓮人。清華大學台文所碩士。曾獲林榮三文學獎、周夢蝶詩獎及國藝會創作補助等。2019 年曾至美國佛蒙特藝術中心駐村。出版詩集《還是要有傢俱才能活得不悲傷》、《在黑洞中我看見自己的眼睛》、《我只擔心雨會不會一直下到明天早上》、《夜行性動物》、《您撥打給神的電話號碼是空號》,小說《晚安,糖果屋》。翻譯 T.S. 艾略特詩集《貓就是這樣》。 Instagram|@patmuffin 場次 1 不安的樹洞 時間 08/03 (日) 14:00-16:00 地點 臺灣文學基地 繆思苑 當「我們」凝視樹洞,樹洞也會不安嗎? 本場次將由徐珮芬與詩人潘柏霖對談,討論書寫的不安,是否終將變形為表演欲、(自以為的)愛、羞恥、趨光性,入睡的方法,以及理論無法觸及的,那些柔軟冰冷的凹陷處。 與談人 潘柏霖 1993 年生,得過文學獎,出過書,是個人類。 場次 2 詩人如何不砍樹:詩的多重形式與實踐 時間 08/10 (日) 14:00-16:00 地點 臺灣文學基地 繆思苑 離開紙頁的詩,會變成聲音?影像?還是一次集體失語的實驗? 本場對談由徐珮芬與詩人煮雪的人,從詩歌朗讀、展覽形式、異業合作與駐村實踐等多重經驗出發,討論他們眼中的詩歌,在當代如何越界生長,並試探詩歌可能抵達的未來。 與談人 煮雪的人 臺北人。日本法政大學文學碩士。詩集《掙扎的貝類》入圍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詩作〈月球博物館〉被選入美國拱門任務基金會「方舟月球藝術典藏」計畫,2024 年由奧德修斯號送上月球典藏,為目前已知最早登月的華文新詩。2025 年 8 月出版新詩集《重返月球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