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主辦單位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尋色蘭陽:龜蛇把海口的色彩格局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宜蘭縣宜蘭染工坊發展協會、未來氏、厝尾頂、小葉布染、野孩子創藝空間、山麗手作;(中華民國)粗坑庄工作坊、藍色小屋、孟藝坊、芬芳講堂、巨人染、紗緹鐘、植風染坊
協辦單位: 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龜指的是宜蘭海口的龜山島,蛇是指宜蘭海邊蜿蜒的沙丘,二者遙遙相望守護蘭陽平原,「龜蛇把海口」就是宜蘭之意。臺灣東北部的蘭陽平原,因倚山面海的地理環境,使得潮濕潤的海東北季風能深入全境蘭陽平原,造就出豐富多樣的優質植物染材,如金棗、上將梨等不僅是可口的水果也是優質的天然染材,加上地方文化工作者重視文創產業的發展,願意投入天然染色工藝不遺餘力,諸多的天時、地利、人才滙聚等孕育出「宜蘭縣宜蘭染工坊發展協會。 本次展覽由宜蘭縣宜蘭染工坊發展協會策劃,透過「關於我們,及我們的故事」、「土地與色彩」、「色彩與空間的格局」、「染色·技藝·美感共學」、「土地與豐饒」、「媠色:尋色與顯色」、「活力眾工坊」、「培力:社區很給力」等八大展區117組作品,多以棉麻絲等天然染色工藝創作,發展在地產業化,也為宜蘭文創觀光與永續產業注入一股新活力。 第一區「關於我們,及我們的故事」,介紹宜蘭染工坊協會2016年迄今參與天然染色的各種培訓課程、展覽、服裝秀等活動,並以藍染創作「雨絲绘葉書」系列抱枕,帶給觀眾宜蘭「多雨」的感受。 第二區「土地與色彩」,展出宜蘭染工坊協會在當地12鄉鎮市採集46種天然染材萃取的色彩樣本,讓人充分感受到來自蘭陽平原上溫暖的大地色彩。 第三區「色彩與空間的格局」,展出宜蘭染工坊協會共同參與創作18塊的天然染色大布,包括象徵金棗的黃色系、橘色系;象徵傳統藝術中心磚牆的紅色系,不同色階交疊下營造色彩迷宮的意境。 第四區「染色·技藝·美感共學」,展出學員上課的天然染色工藝習作與成品。 第五營「土地與豐饒」,展出包括金棗、鴨子、鴨母船、溫泉絲瓜、三星上將梨、蘭陽博物館等具有宜蘭味的天然染色作品。 第六區「媠色:尋色與顯色」,展出各種天然染色工藝的作品、包括3碼以上的大布、掛畫、掛飾、服飾、包袋、家飾等,而這些作品都是來自宜蘭土地的媠(美)色。 第七區「活力眾工坊」,展出會員所成立的12個工坊,包括巨人染、厝尾頂、未來氏、孟藝坊、小葉布染、紗緹、山麗手作、藍色小屋、芬芳講堂、植風染坊、野孩子創藝空間、粗坑庄手作坊各自的特色作品。 第八區「培力:社區很給力」,展出會員到員山社區、雙和社區、白鵝社區=、及樹藝景觀所創意經濟班推廣天然染色工藝的活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