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hibition information

展覽資訊

提供全國各地展覽活動相關資訊的平台。這個平台匯集了來自不同領域的展覽活動,包括藝術、文化、科技、商業等多個領域。無論您對哪個領域有興趣,整合全國展覽資訊都可以幫助您找到適合您的展覽活動。

音樂

Music

READ MORE +

戲劇

Theater

READ MORE +

舞蹈

Dance

READ MORE +

親子

Family

READ MORE +

獨立音樂

Indie Music

READ MORE +

展覽

Exhibition

READ MORE +

講座

Lecture

READ MORE +

電影

Film

READ MORE +

綜藝

Variety

READ MORE +

競賽

Competition

READ MORE +

徵選

Auditions

READ MORE +

其他

Other

READ MORE +

| |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寫生的故事:張捷、陳澄波與其時代風景特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寫生,是運用畫筆與色彩,將眼前三維空間的實體景物,描繪為二維平面的作品,讓觀者無論在哪一個時空,彷彿能透過畫作看見繪者眼中的景物。我們熟悉的臺灣畫家陳澄波,是個熱愛寫生的藝術家,他的作品,幾乎都是在對象前完成的,也留下數張在寫生現場的得意照片。在二二八事件受害離世後,他的妻子張捷以秘密的收藏,也彷彿為他熱切卻不幸隕落的生命「寫生」,為臺灣歷史留下關鍵證物,當中也有許多見證時代的生活文物。 本特展以「寫生」為核心概念,透過文物與周遭布置的訊息,試著將關於張捷與陳澄波四維時空的故事,表現在三維空間的展場中。我們著眼於重現張捷與陳澄波的事蹟,更希望讓來到展場、帶著不同生存歷程的觀眾們,也能感受他們純眞而活潑的氣息,領略他們經年累月、寫生而成的時代風景。 單元1 生命之章 陳澄波熱情投注於繪畫,致力推廣藝術,同時也是熱心公眾事務的地方聞人。1947年二二八事件發生後,嘉義軍民對抗,市區一度為民軍控制,3月11日陳澄波與地方士紳組團與軍方和談,在水上機場遭到扣押,兩週後的3月25日上午,他與潘木枝醫師等一行四人,在嘉義火車站前遭公開槍殺。 在這裡,我們從他藝術生涯起飛時的自畫像,到他對家人與社會傾注深刻關懷的遺書,以及妻子張捷秘密收藏的死亡見證,包括受害時所穿的衣服、玻璃底片及照片等文物,體會他生命的重量。 單元二 半樓仔頂的秘密 位於嘉義蘭井街與國華街口的陳澄波故居,是個縱深2.5公尺、內部搭建閣樓的淺型街屋,地坪約莫12坪。在半樓仔頂的10坪大空間裡,曾藏有張捷畢生的珍藏,當中有陳澄波的所有畫作、照片書信、各式文件、繪畫用具,見證著張捷年輕時的回憶、兩人共組家庭的成長發展軌跡,以及陳澄波熱情參與社會的痕跡。 1993年張捷離世後,由長子陳重光持續守護父親遺物,終見二二八事件的平反。然而,歷經長年的捲曲與疊壓,許多畫作和文物因此受損、蛀蝕。近年來,這些文物藉由專業修復逐漸恢復風采,也在後人的整理和研究過程,發現深藏其中的許多秘密。 單元三 超級藏家張捷 陳澄波的太太張捷,不只是「藏畫的人」,她還珍藏了各項承載家族記憶的物件。她的嫁妝、織品、刺繡用品,及親近家人的文件器用、生活物件,也收存在閣樓的各個角落,可以想見她的善於收納、以物念情。從她的蒐藏對象及數量來看,稱其為「超級藏家」也不為過。 1899年出生的張捷,成長於舊傳統與新時代思想並存的時期,也恰逢臺灣摩登文化的開端。從她的個人收藏,可以看到一名女性的成長,及其時代風景的轉變。 單元四 咱的家庭 將近三十年的婚姻生活,夫妻兩人「張捷主內、陳澄波主外」,組成為藝術努力的家庭。留學日本、任職上海,奔波各地寫生籌辦活動的陳澄波,會挑選明信片、寫信給孩子,也為家人和他們的住居留下許多畫作。觀看這些家人間的作品、書信,寫實又溫暖,能感受到一家人的流轉、成長和濃厚的情感。 單元五 街道上的畫家 陳澄波熱愛寫生,街道就是他的畫室,從張捷珍藏多年的畫具,可想像他帶著畫具、畫布、背著畫架前往寫生路上的樣態,他甚至會詢問路過民眾的看法,開放式的繪畫生活,直接啟發許多後輩對藝術的興趣。 在張捷蒐藏的陳澄波照片、文獻當中,也可以看見陳澄波在繪畫以外的樣貌。他積極串聯美術界人士,為臺灣文化整體的發展努力,更始終對社會懷抱高度的熱情與關懷,戰後更參選嘉義市參議員,投身政治工作。 單元六 為世界留下的 曾有這麼一個熱愛藝術的家庭,用盡心力、默默地,為他們的時代留下多姿多采的風景,假如張捷、陳澄波──我們的主角們──少了那麼一點留存世間的意志與決心,散佚了這些文物、畫作與生活見證,我們將無從知曉這個藝術家庭的故事,當我們回顧臺灣的美術,乃至整個臺灣歷史的時候,也將偏失極其關鍵的一部分。 歷史,就在人們留存於世間的意志,與時局的無情折衝之間,不斷流變、積累。姑且不論做得到、做不到:您想為您的家人、為自己、為這個世界,留下些什麼呢?

【新月.講座】奧斯卡最佳配樂.跨世紀大賞!

| | 主辦單位 新月藝文

【新月.講座】奧斯卡最佳配樂.跨世紀大賞!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新月藝文

售票網址: 點我前往

音樂為電影注入了璀璨生命,有配樂烘托劇情,也有歌曲點亮旨趣,而歷屆奧斯卡獎為我們挑選該年度最精采的電影音樂,即使燈光亮了觀眾散場,這些動聽旋律卻成為人們心中的雋永記憶。 音樂達人林伯杰老師將為大家有系統、有脈絡整理及解析:奧斯卡從1934年首次頒發至最新2025年的歷屆最佳配樂獎,更彙整近百年來電影史上最重要、卻未得獎的遺珠之憾! 邀請您跟著伯杰老師一起徜徉於最浪漫、最奇幻、最動人的音樂時刻!

【新月.音樂講座】小提琴之王.克萊斯勒與他的音樂

| | 主辦單位 新月藝文

【新月.音樂講座】小提琴之王.克萊斯勒與他的音樂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新月藝文

售票網址: 點我前往

克萊斯勒(Fritz Kreisler)1875年2月2日生於維也納,當他決定走上小提琴演奏家之路時,適逢20世紀初唱片錄音工業開始作商業發行之際,他藉由唱片發行,將嚴肅的古典音樂普及化,因而成為當代最紅的小提琴演奏家,被喻為是他那個世代的「小提琴之王」! 2025年5/16(五)起,每月一次週五的午後,彭廣林老師將介紹、導聆並示範演奏:克萊斯勒長達42年的錄音出版成就!

【新月.藝文講座】從反宗教改革到巴洛克藝術的演進(上)

| | 主辦單位 新月藝文

【新月.藝文講座】從反宗教改革到巴洛克藝術的演進(上)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新月藝文

售票網址: 點我前往

馬來西亞藝術史學者 - 許斗達老師將以藝術史的時間線為主軸,為大家深入解析從反宗教改革到巴洛克藝術的演進過程,剖析這一時期藝術風格的變化與歷史文化背景的互動。 課程內容涵蓋:矯飾主義與巴洛克藝術在不同地域的表現形式,特別聚焦荷蘭巴洛克藝術的特色,以及兩位代表性藝術家:林布蘭 與 維梅爾。 即日起,歡迎跟著許斗達老師一起來探究: 矯飾主義與巴洛克藝術,在歐洲各地的發展與影響!

【新月.建築講座】日本現代建築之美(三)

| | 主辦單位 新月藝文

【新月.建築講座】日本現代建築之美(三)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新月藝文

售票網址: 點我前往

2025年5月6日起,每月一次,週二晚上7點,請跟著胡老師一起來認識:建築大師在岐阜、滋賀、日本三重縣、箱根、熱海、仙台、宮城、青森市、山形縣的經典作品!

2025 九月 漫步巴黎 人文藝術輕旅行

| | 主辦單位 新月藝文

2025 九月 漫步巴黎 人文藝術輕旅行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新月藝文

售票網址: 點我前往

2025年秋天,邀請你與新月一起漫步在這座古典與現代、時尚與人文交融的城市,親身感受這一座連空氣聞起來都是優雅味道的城市~巴黎! 2025年9月27日出發,10月6日返台(總計10天),歡迎跟著旅居巴黎近30年的Kanzai老師走入巴黎人的日常,細細品味這個文化底蘊深厚的偉大城市!

2025南疆 探尋西域古國千年輝煌 藝文參訪

| | 主辦單位 新月藝文

2025南疆 探尋西域古國千年輝煌 藝文參訪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新月藝文

售票網址: 點我前往

新疆自古以來就是絲綢之路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樞紐、是多元文化薈萃並存之地,尤其在南疆大地上的險峰、湖泊、草原、沙漠戈壁...等夢幻景致交織觀。 南疆秋色,令人心醉!2025年深秋之際,在南疆最美麗的時節,歡迎跟著藝術史學者邱建一老師,走一趟和田(和闐)、莎車、喀什、塔縣、庫車、巴楚、阿克蘇,體驗文化美學與自然美景兼具的深度見學之旅,10月27日出發,11月8日回台,行程總計13天

| | 主辦單位 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

2025青藝獎典藏作品巡迴特展「近未來之形」


活動場次資訊:

售票網址: 點我前往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自2019年啟動「青年藝術家典藏徵件計畫」,並創立「青藝獎」藝術平台,致力於鼓勵青年藝術家持續創作與發展。本次推出全臺巡迴特展《近未來之形》,以「新的語言體」、「主題與關懷」、「未來的想像」三大核心議題為主軸,呈現青年世代對當代社會與未來文化的多元觀察與創意回應。邀請大家親臨展場,感受豐富的藝術能量,參與一場關於未來與當下交織的文化對話。        

| | 主辦單位 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

生活藝術家侯文釗創作回顧展


活動場次資訊:

售票網址: 點我前往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嘉義市六腳鄉出生的侯文釗,是一個結合台灣傳統俚語的素人繪畫藝術家。由於現成的俚語圖文配對很少,他就使用借來的、自創的非常多元的繪畫語言來表現那些俚語,因此繪畫表現經常會溢出俚語本身的含意。這溢出的部分特別寶貴,使他不光是一位結合俚語的畫家,還從出生地農村家鄉開始,直接見證了台灣從50、60年代之後,從農業社會轉變為工業社會的各種真實的艱辛過程。    

| |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繪聲繪色kóng台語—臺灣台語繪本故事活動


活動場次資訊:

售票網址: 點我前往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針對學齡前的親子進行親子台語繪本故事活動,結合繪本內容,設計多元豐富,含五感體驗、歌謠、身體律動、遊戲或DIY等的活動。提供沉浸式的台語故事時間,讓聽故事的親子感受台語故事的樂趣,增加開口說台語的互動機會,提升日後於日常生活中說台語的意願。   一、活動地點:本館兒童繪本區 二、活動對象:親子家庭觀眾 三、活動人數:親子共50位(網路預約人數30人、現場抽號碼牌人數20人) 四、報名方式:活動前14日開放預約,至遲於參觀前2日完成,請至「兒童繪本區入場預約申請」 五、活動內容: 序號 日期/時間 活動名稱 活動內容 講師 備註 1 6/1(日) 11:00-12:00 趕快睡覺啦 繪本故事活動 廖雪君 建議兒童年齡:3-7歲 2 6/1(日) 14:00-15:00 佮阿公踅菜市仔 繪本故事活動 廖雪君 建議兒童年齡:3-7歲 3 6/28(六) 14:00-15:00 比一比,誰最長 繪本故事活動 手作DIY 廖雪君 建議兒童年齡:3-7歲 4 7/20(日) 14:00-15:00 白熊的內褲 繪本故事活動 黃玟菱 建議兒童年齡:3-7歲 5 8/9(六) 15:00-16:00 《鄉下老婦》席德進 藝術欣賞活動 李孟珊 建議兒童年齡:6歲以上 6 9/13(六) 15:00-16:00 《抽象畫》席德進 藝術欣賞活動 李孟珊 建議兒童年齡:6歲以上 *獲文化部國家語言整體方案支持。 *配合文化部培育台語家庭計畫集點。【想參與集點,且尚未註冊者,請先至台語家庭會員平台(https://talktaigi365.pse.is/6su3l5)註冊會員,綁定家庭成員,並申請登錄為「預備台語學習/文化家庭」,即可報名相關活動課程,累積點數。】    

| | 主辦單位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科博館《考古番仔園文化》特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協辦單位: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集結30年人類考古挖掘研究精華與成果,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攜手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推出《考古番仔園文化:尋找中部平埔族的祖先》特展,展場匯聚近500件考古學展品,包括「南勢坑遺址灰坑」剝製標本與「清水中社遺址墓葬」縮小模型,還有觀眾可親手觸摸的仿製石器與鐵器,經由視覺、聽覺、觸覺等多重體驗,深入認識「中部平埔族祖先」的生活樣貌。 特展聚焦臺灣中部史前時代最晚階段的「番仔園文化」,呈現新石器時代晚期至金石併用時代之間的文化發展軌跡。策展團隊藉由考古發掘成果,梳理史前先民在中部地區的聚落分布、農耕狩獵活動、工藝技術及喪葬習俗等生活樣貌,完整還原番仔園文化人的人文景象。 番仔園文化可分為兩個階段,前期「番仔園類型」,距今1600年至1000年;後期「鹿寮類型」,距今1000年至400年。從時間序列、聚落位置、文化內涵上皆與中部平埔族關係密切,因此推論番仔園文化人就是「中部平埔族的祖先」。 過去30年間,人類學組發掘多處屬於番仔園文化的重要遺址,像是清水.中社、鹿寮、南勢坑、惠來遺址等。遺址出土的獸骨、貝殼、炭化稻米等考古遺物,揭示當時人類的生活方式;經由狗獾、獐的骨頭與牙齒,可判斷臺灣曾有這兩種動物存在,後因故才滅絕。 策展團隊經劉克竑帶領,實地考察番仔園文化遺址後,發現前人居住在氣候宜人的山坡上、距離海岸也不遠,能同時利用山林與海洋資源維持生計,生活條件比想像中豐富多元。 展區有多件亮點展品不容錯過,例如高2.3公尺、座長3.5公尺的「南勢坑遺址灰坑」遺跡剖面剝製標本,這是史前居民挖來燒製陶器的坑,觀眾可近距離觀察灰坑斷面土層的顏色;按1/4比例精心製作的「清水.中社遺址墓葬模型」,重現2019年科博館考古隊挖掘成果,從12具人骨的排列方式與埋葬狀態,一探古人對生命終點的理解與儀式。 特展入口以「大肚山臺地以西的海岸平原」的色彩與光線為設計元素,營造出中部臺地豐饒、陽光充足、氣候宜人的環境意象,讓人彷彿穿越時光隧道,走入番仔園文化的時空。展覽以實體文物為核心,搭配多媒體影像、互動式展具,邀請觀眾一同探索番仔園文化的特徵、了解臺灣史前居民的生活智慧與毅力,感受文化資產保存的價值與重要性。 展覽分為8大單元,「消失的過去—揭述臺灣中部史前人」、「凡走過必留下痕跡—中部平埔族的生存證據」、「尋找地下的寶藏」、「那些年,人們吃了甚麼?」、「古人穿甚麼?」、「安家立命」、「地下的老祖先」、「歷史時代的中部平埔族」。 《考古番仔園文化:尋找中部平埔族的祖先》特展即日起至2026年3月1日於第一特展室展出,歡迎來科博館認識中部平埔族祖先的生存智慧,開啟一趟先人足跡的追尋之旅,感受文化傳承至今,你我當下生命的厚度與意義。更多展覽內容與科教活動訊息可參考官方網站。

| | 主辦單位 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

客語認證班-四縣腔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陳美智

1.推廣客家語言:透過認證計畫,促進客家語言的學習和使用,保護和傳承客家文化。 2.提升語言能力:提供一個標準化的語言測試,幫助學習者檢測和提升自己的客語能力。

目前在第4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