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hibition information

展覽資訊

提供全國各地展覽活動相關資訊的平台。這個平台匯集了來自不同領域的展覽活動,包括藝術、文化、科技、商業等多個領域。無論您對哪個領域有興趣,整合全國展覽資訊都可以幫助您找到適合您的展覽活動。

音樂

Music

READ MORE +

戲劇

Theater

READ MORE +

舞蹈

Dance

READ MORE +

親子

Family

READ MORE +

獨立音樂

Indie Music

READ MORE +

展覽

Exhibition

READ MORE +

講座

Lecture

READ MORE +

電影

Film

READ MORE +

綜藝

Variety

READ MORE +

競賽

Competition

READ MORE +

徵選

Auditions

READ MORE +

其他

Other

READ MORE +

|

【朱宗慶打擊樂團2】2025豆莢寶寶兒童音樂會《噔噔!登上彩虹塔》


活動場次資訊:

售票網址: 點我前往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 | 主辦單位 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

東之行者-隨想 徐瑞芬瓷繪創作展 (2025/6/18-7/20)


活動場次資訊:

售票網址: 點我前往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展覽簡述- 藝術家徐瑞芬對瓷器的熱愛近乎瘋狂,因緣際會開啟瓷繪之路,為探尋瓷繪的極致,她遍訪世界名師,汲取各地精髓,使作品兼具傳統與創新。她的創作不僅重新演繹了千年來白瓷上的繪畫藝術,更融入個人心性,讓每件作品皆成為思想與情感的載體。 「東之行者——隨想」不僅展現瓷器彩繪的技法之美,更是一場心靈對話與行動智慧,引領觀者在器物的溫潤光澤間,感受行者的足跡與禪意,體悟時間流轉中的剎那芳華。 展覽資訊- 展覽名稱:東之行者-隨想 徐瑞芬瓷繪創作展 時間: 2025/6/18(三)-7/20(日) 9:00~17:00(週一休館) 地點: 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 美學館(300新竹市武昌街110號)                    

| | 主辦單位 陸府生活美學教育基金會

人·造自然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李光裕、陳漢聲、陳肇驊、張庭溦、廖浩哲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如果我們能夠理解林木生長、土石交疊、河匯成海是無需詮釋的自然法則,那麼當這些法則在人的感受裡起到移情(Empathy)作用時,它們就具備了文化性的意涵。在我們理解世界的經驗裡,自然除了自身的客觀存在外,更是從人類視角再造的「第二自然」。 藝術在當代語境中所擔負的質疑與批判角色,讓人介入自然的合法性被重新評估;創作者重新省思人與自然的關係,並且用個人性的觀點再造了自然。這些觀點不僅僅侷限於環境生態的領域,而是更大範圍牽涉到了文化的、社會的與造型美學的範疇,說明了「自然」被藝術賦予身體之後的多樣性。 李光裕1954年出生於高雄,雕塑家,作品中探索雕塑體量與空間的交互關係,展現對東方意境哲思的追求,不迷戀充盈飽滿,而是讓更多的光線與空氣在作品中流竄,在師法自然的詩意表現中,陳述人與自然之間自在任意的流轉。 陳漢聲1988年出生於高雄,長期關注人與自然以及區域產業之間的交互關係,細膩地深入土地的歷史與地理的紋理,採用現成物以及動力裝置的形式,以在地人的身分做出既個人又客觀的陳述。 陳肇驊1990年出生於苗栗,創作以動力裝置、雕塑為主。憑藉個人主義式的戲謔,與其積極地介入或改變現況,更習慣用看似消極的態度回應講求效率與規範的體制,巧妙地將與自然協力完成作品,並點出了人與自然看似對立卻又相互依存的矛盾關係。 張庭溦1994年出生於台中,作品以水泥及壓克力為主要媒材,粗糙的水泥經過處理與佈局,帶有緊張感的材質自然地舒緩開來,形成了一簇簇大小參雜、遠近交錯的團塊色面,柔軟不定型的構出一片流動延展的空間,帶出對於個人與環境之間的思考。 廖浩哲1991年出生於台中,於大學時學習都市計畫,對於植物有著自身獨到的見解,作為一名植物藝術家,將植物視為等待被創作的有機材質,在模糊的邊界上,思考植物與人、與自然間的關係。

| | 主辦單位 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

弦樂團班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林宸旭;(中華民國)林芝旭;(中華民國)張家蘭;(中華民國)蔡麗萍;(中華民國)陳玉芬;(中華民國)顏于婷

協辦單位: 高雄市立圖書館岡山分館

為提升本市音樂素養並增進親子互動,透過生動活潑的教學內容,在充滿歡樂的跳躍音符中,讓孩童的兒時回憶更加多彩多姿。 研習內容:1.古典名曲 2.本土歌謠編創曲(本團特色之一)

| | 主辦單位 臺南市東區林森圖書館

|東區林森圖書館|生態攝影常設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台南分會各攝影家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本館與荒野保護協會-台南分會合作,於本館公共樓梯間展示各攝影作家精彩生態攝影作品,藉由藝術美學傳達環境保護與重視生態觀念。

| | 主辦單位 臺中市大里區公所

東興社區書法班暨國畫班創作聯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臺中市大里區東興社區發展協會書法班暨國畫班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這次的展覽主題是以「東興社區書法班暨國畫班創作聯展」為主題,此次展覽是由東興社區書法班和國畫班師生聯合展出,學員皆為大里區居民,學員們多年來研習各種書體,本次展覽中展現學習成果,接受各界指教,並作為日後教學內容的調整與修正。

| | 主辦單位 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

2025世界閱讀日奇幻共學書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

✦✦世界閱讀日«奇幻共學書展✦✦ 邀請你化身為一位靜靜行走的探索者, 穿越書頁與遊戲交織而成的奇幻場域, 以閱讀為鑰,以遊戲為路, 展開一段沉浸而自由的旅程。 讀一本書,如同進入一場遊戲; 玩一場遊戲,也能讀懂一段故事。 ✦主題選書:結合桌遊與書籍,打造學習與探索空間。 偵探解謎 走進層層線索編織的迷宮,訓練你的觀察與推理 史詩奇幻 翻開魔法與傳說的篇章,書寫屬於你的英雄詩篇 人格精神 向內凝視,從閱讀中映照自我與他人的面貌 什麼是遊戲? 在字裡行間中,重新思考遊戲的本質 ✦展出書單:https://reurl.cc/3K4d08 ✦多人共學:組隊挑戰,交流討論,讓閱讀變得更有趣。 ✦展出時間:2025/04/22起 ✦展出地點:總館三樓天井展區+2號桌

| | 主辦單位 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及企業管理教育中心

穿越商與周--欣賞青銅器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黃庭頎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課程亮點: *實作課程:金文及甲骨摹本體驗。 *參訪活動:實物解說,老師讓同學從文字、歷史、藝術進行深度解讀。 *由專業老師帶領同學,認識臺灣所藏重要的甲骨文及青銅器,從文字、歷史、藝術等面向進行深度解讀,一同旅行商周。 展演者︰黃庭頎(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

| | 主辦單位 74藝術中心

臺中市藝術亮點-《大象無形》 葉萱勳陶藝創作個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葉萱勳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大象無形」不拘泥於一定的事物不固執於一定的型態才能看見更寬廣的世界。當作品不再受限於方圓之間的拉扯,反而因為線條衍生出來的變化,賦予作品豐富的樣貌,整個創作方向更為海闊天空,這就是葉萱勳的「大象無形」,歡迎民眾一同前往欣賞陶藝創作的無限可能!

光電獸42節奏牆柱—姚仲涵聲光裝置藝術展

| | 主辦單位 苗栗縣苗北藝文中心

光電獸42節奏牆柱—姚仲涵聲光裝置藝術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苗栗縣苗北藝文中心

其他單位: 策展單位:大聲光電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姚仲涵專注於結合光影與聲響的藝術創作,熱衷於探索空間與自我。 近期的代表作品是「光電獸」系列,自首次提出以來,已累積了40餘件件作品。 「光電獸」為一系列現地製作的聲光作品,由2017年依附在台南月津港一座橋的結構開始,逐漸演化成創造空間之經驗。光電獸的作品曾在多個展覽中展出,包括近年的台東光祭與月津港燈節,以及忠泰美術館的「在混沌的世界中建立一點序曲」姚仲涵與大聲光電工作室創作理念是以音樂為共同語言,透過裝置實現空間,連結建築與人。 本次展覽為姚仲涵針對苗北藝術中心展覽室所呈現的現地製作作品,作品「光電獸#42 – 節奏牆柱」 以展覽空間的柱體結構為靈感,探索聲音、光影與空間之間的共鳴關係。作品融合新媒體藝術、噪音藝術與聲光裝置,透過動態光源與多層次聲響,將柱體轉化為節奏的載體,使之成為感官體驗的節點。觀者在穿梭於柱體之間的同時,將感受到聲光交織的節奏流動,重新詮釋空間的邊界與秩序,打造一場身臨其境的沉浸式感知之旅。

堆疊的風景—陳怡今蠟筆畫創作展

| | 主辦單位 苗栗縣苗北藝文中心

堆疊的風景—陳怡今蠟筆畫創作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苗栗縣苗北藝文中心

其他單位: 策展藝術家:陳怡今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繪畫是場⼼智活動,你無法忽視內在的感受就產出。」這是今今在⾃出版《創作筆記2:寫⽣》書中寫下的⼀句話。 2023 年起,今今深刻投⼊了⼀場四季⾵景寫⽣的計畫。這不僅是媒材研究練習,更像是⼀場⼼靈的修⾏。站在⾵景⾯前,今今每每感受到⾃⼰在浩瀚⼤⾃然⾯前的渺⼩與未知,這份⼼境促使我更深⼊地觀察、反思與表達。 今年,期望在展覽中擴展⾵景寫⽣的創作範疇與深度,探索更多⾵景與記憶、媒材間的關係。 每⼀次描繪,都是我與⾃然間⼼靈對話的具象化。我意識到,繪畫不僅限於「再現」曾經所⾒,⽽是透過創作來尋找新的視⾓和情感表達⽅式,是是⼀場內在情感與思考的交織。在原有創作的基礎上,我計劃透過尺幅的變化來轉換視⾓——縮⼩或放⼤、或延伸,以此引發新的創作體悟。在縮⼩尺幅時,需更注重筆觸的精緻與情感的凝練;⽽放⼤尺幅時,則需留意筆觸的層次、空間感的平衡與留⽩關係。 透過這次個展「堆疊的⾵景」呈現出今今對⾵景寫⽣的熱情,深刻體悟每個當下與探索繪畫的種種過程。讓觀者能在廣闊的⾵景中感受到⼀種開放的、無邊界的⾃然體感。希望藉此找到新的繪畫表達⽅式,近⽽對觀者的觀看⽅式產⽣影響,引發對⾵景與情感的⾃我反思。 「畫⾵景的我,越畫下去就越能了解⾃⼰。」今今

堆疊的風景—陳怡今蠟筆畫創作展

| | 主辦單位 苗栗縣苗北藝文中心

堆疊的風景—陳怡今蠟筆畫創作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苗栗縣苗北藝文中心

其他單位: 策展藝術家:陳怡今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繪畫是場⼼智活動,你無法忽視內在的感受就產出。」這是今今在⾃出版《創作筆記2:寫⽣》書中寫下的⼀句話。 2023 年起,今今深刻投⼊了⼀場四季⾵景寫⽣的計畫。這不僅是媒材研究練習,更像是⼀場⼼靈的修⾏。站在⾵景⾯前,今今每每感受到⾃⼰在浩瀚⼤⾃然⾯前的渺⼩與未知,這份⼼境促使我更深⼊地觀察、反思與表達。 今年,期望在展覽中擴展⾵景寫⽣的創作範疇與深度,探索更多⾵景與記憶、媒材間的關係。 每⼀次描繪,都是我與⾃然間⼼靈對話的具象化。我意識到,繪畫不僅限於「再現」曾經所⾒,⽽是透過創作來尋找新的視⾓和情感表達⽅式,是是⼀場內在情感與思考的交織。在原有創作的基礎上,我計劃透過尺幅的變化來轉換視⾓——縮⼩或放⼤、或延伸,以此引發新的創作體悟。在縮⼩尺幅時,需更注重筆觸的精緻與情感的凝練;⽽放⼤尺幅時,則需留意筆觸的層次、空間感的平衡與留⽩關係。 透過這次個展「堆疊的⾵景」呈現出今今對⾵景寫⽣的熱情,深刻體悟每個當下與探索繪畫的種種過程。讓觀者能在廣闊的⾵景中感受到⼀種開放的、無邊界的⾃然體感。希望藉此找到新的繪畫表達⽅式,近⽽對觀者的觀看⽅式產⽣影響,引發對⾵景與情感的⾃我反思。 「畫⾵景的我,越畫下去就越能了解⾃⼰。」今今

目前在第7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