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hibition information

展覽資訊

提供全國各地展覽活動相關資訊的平台。這個平台匯集了來自不同領域的展覽活動,包括藝術、文化、科技、商業等多個領域。無論您對哪個領域有興趣,整合全國展覽資訊都可以幫助您找到適合您的展覽活動。

音樂

Music

READ MORE +

戲劇

Theater

READ MORE +

舞蹈

Dance

READ MORE +

親子

Family

READ MORE +

獨立音樂

Indie Music

READ MORE +

展覽

Exhibition

READ MORE +

講座

Lecture

READ MORE +

電影

Film

READ MORE +

綜藝

Variety

READ MORE +

競賽

Competition

READ MORE +

徵選

Auditions

READ MORE +

其他

Other

READ MORE +

| | 主辦單位 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

青少年兒童武術功夫班


活動場次資訊:

售票網址: 點我前往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兒童功夫的課程,是一套輔助孩子成長的武術系統課程.以武術動作中的各種伸展跳躍、平衡、節奏、速度等動作,幫助孩子建立協調性、空間感、平衡感、模仿力…等成長的因子,更在長期的課程訓練中,讓孩子在思想與肢體的發展上,取得平衡與協調課程中更加入氣功與暝想的課程,有效強化體質及增強免疫力,激發孩子的潛能與創造力,讓孩子在學習過程中,防身健身更培養對自己的自信心及健康有活力的人生觀。年齡:5-12歲  

| | 主辦單位 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

小原流插花及歐美花藝初級班


活動場次資訊:

售票網址: 點我前往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直上型、直立型、傾斜型、花意匠(開展式、旋轉式、排列式)現代水平型、寫景插花、現代S型+瀑布型、歐美花藝半球型、創意花藝、節慶花藝、對稱型應用。(亦可申請證照檢定)(材料費另計)

| | 主辦單位 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

水墨國畫研習班


活動場次資訊:

售票網址: 點我前往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透過對水墨國畫山水、花鳥的基本架構介紹、皴法介紹練習、運筆的技法、解析,並現場即席開稿創作,讓學員能近距離學習水墨國畫個中的奧妙,優游在水墨國畫的藝術殿堂!

| | 主辦單位 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

2025青藝獎典藏作品巡迴特展「近未來之形」


活動場次資訊:

售票網址: 點我前往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自2019年啟動「青年藝術家典藏徵件計畫」,並創立「青藝獎」藝術平台,致力於鼓勵青年藝術家持續創作與發展。本次推出全臺巡迴特展《近未來之形》,以「新的語言體」、「主題與關懷」、「未來的想像」三大核心議題為主軸,呈現青年世代對當代社會與未來文化的多元觀察與創意回應。邀請大家親臨展場,感受豐富的藝術能量,參與一場關於未來與當下交織的文化對話。        

| | 主辦單位 東海大學美術系

《Enter a message》2025東海大學美術系110級日間學士班畢業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東海大學美術系110级日間學士班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Enter a message》這句話,是LINE聊天室的文字輸入框提示,等待著我們輸入文字消息。現代人手機不離手,傳訊息已經成為人類最普遍的溝通模式,我們平時聊天輸入訊息,在本質上其實就是一種交流。藝術是一種跨越語言、文化、種族和宗教的對話方式,而作品往往會表現出當下的狀態,一個人最真實的樣子。 本次展覽《Enter a message》,由2025年東海美術系畢業生共同展出,收錄48位畢業生以西畫、水墨、膠彩、雕塑與複合媒體等方式創作之多組作品,用自己的方式選擇媒材和表現形式,透過作品輸入訊息、訴說與詮釋屬於自己故事。

| | 主辦單位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科博館《考古番仔園文化》特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協辦單位: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集結30年人類考古挖掘研究精華與成果,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攜手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推出《考古番仔園文化:尋找中部平埔族的祖先》特展,展場匯聚近500件考古學展品,包括「南勢坑遺址灰坑」剝製標本與「清水中社遺址墓葬」縮小模型,還有觀眾可親手觸摸的仿製石器與鐵器,經由視覺、聽覺、觸覺等多重體驗,深入認識「中部平埔族祖先」的生活樣貌。 特展聚焦臺灣中部史前時代最晚階段的「番仔園文化」,呈現新石器時代晚期至金石併用時代之間的文化發展軌跡。策展團隊藉由考古發掘成果,梳理史前先民在中部地區的聚落分布、農耕狩獵活動、工藝技術及喪葬習俗等生活樣貌,完整還原番仔園文化人的人文景象。 番仔園文化可分為兩個階段,前期「番仔園類型」,距今1600年至1000年;後期「鹿寮類型」,距今1000年至400年。從時間序列、聚落位置、文化內涵上皆與中部平埔族關係密切,因此推論番仔園文化人就是「中部平埔族的祖先」。 過去30年間,人類學組發掘多處屬於番仔園文化的重要遺址,像是清水.中社、鹿寮、南勢坑、惠來遺址等。遺址出土的獸骨、貝殼、炭化稻米等考古遺物,揭示當時人類的生活方式;經由狗獾、獐的骨頭與牙齒,可判斷臺灣曾有這兩種動物存在,後因故才滅絕。 策展團隊經劉克竑帶領,實地考察番仔園文化遺址後,發現前人居住在氣候宜人的山坡上、距離海岸也不遠,能同時利用山林與海洋資源維持生計,生活條件比想像中豐富多元。 展區有多件亮點展品不容錯過,例如高2.3公尺、座長3.5公尺的「南勢坑遺址灰坑」遺跡剖面剝製標本,這是史前居民挖來燒製陶器的坑,觀眾可近距離觀察灰坑斷面土層的顏色;按1/4比例精心製作的「清水.中社遺址墓葬模型」,重現2019年科博館考古隊挖掘成果,從12具人骨的排列方式與埋葬狀態,一探古人對生命終點的理解與儀式。 特展入口以「大肚山臺地以西的海岸平原」的色彩與光線為設計元素,營造出中部臺地豐饒、陽光充足、氣候宜人的環境意象,讓人彷彿穿越時光隧道,走入番仔園文化的時空。展覽以實體文物為核心,搭配多媒體影像、互動式展具,邀請觀眾一同探索番仔園文化的特徵、了解臺灣史前居民的生活智慧與毅力,感受文化資產保存的價值與重要性。 展覽分為8大單元,「消失的過去—揭述臺灣中部史前人」、「凡走過必留下痕跡—中部平埔族的生存證據」、「尋找地下的寶藏」、「那些年,人們吃了甚麼?」、「古人穿甚麼?」、「安家立命」、「地下的老祖先」、「歷史時代的中部平埔族」。 《考古番仔園文化:尋找中部平埔族的祖先》特展即日起至2026年3月1日於第一特展室展出,歡迎來科博館認識中部平埔族祖先的生存智慧,開啟一趟先人足跡的追尋之旅,感受文化傳承至今,你我當下生命的厚度與意義。更多展覽內容與科教活動訊息可參考官方網站。

| | 主辦單位 清水小願文化創意協會

2025小願夏享藝趣『藝童陶趣』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中港高中、鹿峰國小、建國國小、文光國小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2025 小願夏享藝趣『藝童陶趣』 藝童陶趣聯展 🙌(1)中港美術班.陶織夢 陶藝家李承恩、偕同教師陳維真、王秋燕與林圭堂,共同引導中港高中國中部第十七屆美術班, 運用豐沛的想像力與創造力,用陶藝創作述說自身的夢境、表達夢想的美好、未來的期待與社會的關注。 🙌(2)鹿峰國小.染泥青韻 李俊毅主任與教師李美枝、陳郁嵐與黃千嘉共同指導高年級藝術課,利用泥土、鋁線與青花技法,創作鋁線編織陶板、陶藝絞泥容器與青花彩繪陶作品,不僅兼具實用與美感,也展現傳統與創新的融合。 🙌(3)鹿峰國小.染剪映聲 教師林美枝、黃千嘉與藍染工作坊、彤漾藍工作坊共同指導高年級藝術課,利用染、剪、鋁編與熱縮等獨特技法進行創作,展出植物染背袋、剪紙油紙傘燈與熱縮片風鈴,展現自然與傳統工藝之美。 🙌(4)文光國小.戀戀南勢溪 教師范文甄指導,結合學生南勢溪踏訪經驗與彩繪技巧,在陶桶上刻畫、壓印,利用線條與圖形表現對南勢溪動植物與地景的觀察,線條的刻畫,會因為不同的力道創造不同程度的光線映照,由內而外凸顯器皿上溫潤的釉色,藉此感念這條滋養的溪流。 🙌(5)建國國小.古今對話 教師蔡育慧與蔡景卉指導,創作靈感來自於拍瀑拉平埔族過往的狩獵生活,以平面繪畫為媒材,呈現族人與自然共存的日常圖景與現代清水的風貌,象徵傳統與現代交融,帶領觀眾走入一場家鄉古今的對話。 👉時間:5/10-8/24 09:30-17:00週一休館 👉地點:清水眷村文化園區/小願藝樹館 公益小願市集 👉時間:5/10-8/24之雙週日 10:00-16:00 👉地點:清水眷村文化園區/信義小站廣場

| | 主辦單位 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

客語認證班-四縣腔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陳美智

1.推廣客家語言:透過認證計畫,促進客家語言的學習和使用,保護和傳承客家文化。 2.提升語言能力:提供一個標準化的語言測試,幫助學習者檢測和提升自己的客語能力。

| | 主辦單位 桃園市平鎮區新勢社區發展協會

客語認證班-四縣腔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邱秀蘭

協辦單位: 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

1.推廣客家語言:透過認證計畫,促進客家語言的學習和使用,保護和傳承客家文化。 2.提升語言能力:提供一個標準化的語言測試,幫助學習者檢測和提升自己的客語能力。

| | 主辦單位 桃園市客家歌舞藝能協會

客語生活班-四縣腔 (2班)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黃玉樹

協辦單位: 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

1.推廣客家語言:透過認證計畫,促進客家語言的學習和使用,保護和傳承客家文化。 2.提升語言能力:提供一個標準化的語言測試,幫助學習者檢測和提升自己的客語能力。 3.增加職場競爭力:持有客語認證能夠提升個人在職場上的競爭力,特別是在需要多語能力的工作環境中。 4.促進社會融合:鼓勵更多人學習客家語言,促進不同族群之間的理解和融合,營造多元文化的社會。

| | 主辦單位 花蓮縣政府

劇場創作共學工作坊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藍貝芝

協辦單位: 花蓮縣文化局

透過理解參與者的創作脈絡,釐清目前最想要創作、突破、挑戰、面對、探索的XYZ,借助夥伴的力量跨過去。

| | 主辦單位 花蓮縣政府

探索內在的小丑—基礎小丑課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葉威志

協辦單位: 花蓮縣文化局

紅鼻子是全世界最小的面具,我們戴上紅鼻子不是裝扮,而是引出最真實的自己。從認識小丑開始,透過遊戲及紅鼻子的魔力,讓我們重新找到生活的樂趣,感受當下,感受空間、時間的流動所帶來的影響,拋開生活中的各種慣性,聽取自己內在的聲音,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事情,擁抱自己的不完美,接受失敗,讓小丑精神融入生活之中。

目前在第8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