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hibition information

展覽資訊

提供全國各地展覽活動相關資訊的平台。這個平台匯集了來自不同領域的展覽活動,包括藝術、文化、科技、商業等多個領域。無論您對哪個領域有興趣,整合全國展覽資訊都可以幫助您找到適合您的展覽活動。

音樂

Music

READ MORE +

戲劇

Theater

READ MORE +

舞蹈

Dance

READ MORE +

親子

Family

READ MORE +

獨立音樂

Indie Music

READ MORE +

展覽

Exhibition

READ MORE +

講座

Lecture

READ MORE +

電影

Film

READ MORE +

綜藝

Variety

READ MORE +

競賽

Competition

READ MORE +

徵選

Auditions

READ MORE +

其他

Other

READ MORE +

| | 主辦單位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葉石濤文學紀念館-葉老百歲紀念系列特展:槍聲與紅鞋子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漫畫:葉澄;(中華民國)策展:葉石濤文學紀念館

葉石濤1925年11月1日出生於府城打銀街,畢生創作150篇的短篇小說,多以家鄉臺南為故事背景,曾在〈台南的古街名〉一文寫道:「這是個適合人們做夢、幹活、戀愛、結婚,悠然過日子的好地方。」 紀念葉石濤誕生100周年的開端,本次「葉老百歲紀念系列特展─槍聲與紅鞋子」,從葉老最知名代表作《台灣男子簡阿淘》的改編漫畫《槍聲與紅鞋子》中精選,展現新時代的漫畫視角如何轉譯小說文本,並搭配實際史料與照片,回顧1950年代白色恐怖時期,臺灣知識青年遭遇的真實困境與哀愁。

| | 主辦單位 西門紅樓

西門紅樓永續行動派 :未來生活的轉運指南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西門紅樓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將西門紅樓化為一座「永續轉運站」,規劃了遍佈紅樓角落的四條永續行動路線,觀眾可於正門口的「永續行動售票口」,選擇一張貼合生活理念的車票,展開屬於自己的永續旅程。

| | 主辦單位 桃園市立圖書館

動物狂歡節-繪本動畫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桃園市立圖書館龍潭分館

協辦單位: 桃園市立圖書館龍潭分館

其他單位: (指導)桃園市政府教育局

當聖桑的音符輕舞,森林中的動物們也即將展開一場奇幻的狂歡派對!桃園市立圖書館-龍潭分館自4/1日起至7/31日,將於音樂館三樓舉行《繪動樂章—動物狂歡節繪本 沉浸式動畫特展》,此展結合了繪本、音樂與動畫,展現出截然不同的動物狂歡節,希望觀賞者都能從動畫中了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色與優點,除了勇敢展現自己以外也能用正向的眼光讚賞他人。 法國作曲家卡米爾·聖桑以各種樂器生動的描寫出不同動物特色,而繪本作家微笑先生及吳芬娘,則是把音符化為可愛的森林動物們;為了讓更多孩子能親近音樂與繪本,我們把改編自聖桑的動物狂歡節繪本以動畫重新繪製,讓不同年齡層的大小朋友都能輕鬆的欣賞繪本動畫內容,爸爸媽媽也可帶著孩子輕鬆的坐在我們特別準備的地墊上輕鬆共渡親子時光,來一場視覺、聽覺與觸覺的親子共讀。

|

黃宥淳 2025鋼琴獨奏會


活動場次資訊:

售票網址: 點我前往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

狂美《璀璨經典百老匯》交響音樂會-2025震撼再臨


活動場次資訊:

售票網址: 點我前往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

真・春雨漫才專場《總會有辦法的,船到橋頭自然直》


活動場次資訊:

售票網址: 點我前往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

綠光世界劇場《八月,在我家》


活動場次資訊:

售票網址: 點我前往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 | 主辦單位 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漫•蔓•慢-工藝漫活主題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售票網址: 點我前往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2025年適逢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邁向「工藝70+1」,倡議工藝「漫活SLOHAS_是樂活事」為核心推動軸線,意涵「工藝是浪漫.快樂.生活事」。引入「漫活SLOHAS 」融合慢活(SLOW)與樂活(LOHAS)的精神,以工藝為媒介對應未來社會的關鍵議題與文化實踐路徑,不僅是⼀種⽣活態度,更是⼀場由感官經驗出發、引發社會行動、最終形成文化共鳴的「心工藝運動」。 本展以「漫、蔓、慢」三部曲為結構主軸,以「漫活 SLOHAS」的簡單(Simplicity)、生活型態(Lifestyle)、原創(Originality)、健康(Health)、美學(Aesthetics)以及永續(Sustainability)為核心價值,由「漫」的感官啟動、「蔓」的實踐鋪展、「慢」的共創沉澱,鋪展出工藝如何從個人感知走向群體共創,進而回歸生活節奏的深度反思,對應「理念 → 態度 → 風格」的三階段進程,亦是⼀場關於工藝未來的⾏動樂章,構築出⼀套完整的SLOHAS工藝哲學。 本展不再僅是靜態物件的呈現,而是以展覽為行動平台,整合「策展 × 倡議 × 實踐」三大推動方向,擾動觀眾五感體驗,促發思考與行動,描繪臺灣當代工藝在文化傳承、永續實踐與社會參與中的整體樣貌,展現其由傳統技藝邁向生活實踐與文化運動的新風格轉向,強調工藝「漫活SLOHAS」的生活態度,是S到S之間永續無限∞的善藝循環。   《漫》|無邊界的感官流域 展覽從一場鬆動感知的經驗開始 工藝不只是作品的呈現,而是感知的觸發與生活關係的開啟。本展以「漫」為起點,透過懸吊陶片、光影變化與身體參與,打開觀者與工藝之間的感官連結。光線穿越裂縫,隨氣流投射在地面與人影之間,構成流動中的共感風景。這裡沒有觀看指引,每一次步入皆為一次獨特經驗。這是一場感知的鬆動,也是一種關係的開始,讓工藝從物件,轉化為生活中的感受場域。走出陶片與光的世界,一道由氣味組成的過場空間悄然展開,茶的清香、咖啡的焦甜、酒粕的微醺氣息,引領觀眾的身體進入下一段節奏。節 拍轉緩,感受轉深,為「蔓」「慢」的延伸預留餘韻。   《蔓》|工藝的未來根系 工藝不只是延續傳統,更是面對未來的提問。 《蔓》象徵工藝如根系般蔓延而生,向空間延展,也向社會與土地深入。本區以「永續」與「科技」為雙軸主題,展現工藝如何在當代議題中實踐其未來潛力。 永續軸線強調材料選擇與社會關係的在地實踐。創作者以回收素材、天然媒材與低耗能製程,回應對環境友善的材料倫理;同時透過永續旅遊與社區共創等形式,深化工藝與地方的連結,讓工藝不再孤立於展場, 而成為生活中可實踐、可參與、可延續的文化行動。 科技軸線則聚焦於數位技術與創新工法的導入。AI生成設計、3D列印、感應裝置、演算構造等,與傳統工藝語彙交錯對話,打開當代表達的可能性,也為工藝注入新的形式語言與互動體驗。 子題一|永續 環境 × 材料 × 循環設計 × 社會關係 「永續」不只是工藝的附加條件,而是一種從創作源頭開始的實踐態度,貫穿材料選擇、製作方式、 社會參與與整體生命週期。 •材料選用:運用可回收、再生或天然素材,延續資源生命、降低環境負擔。 •在地回應:依據地方生態與文化條件取材轉化,兼顧節能減碳與文化延續。 •製作方式:實踐低耗能、可共生的生產邏輯,讓工藝成為具備環境友善的創作行動。 •社會關係:透過永繽旅遊、地方共創與社區參與,建立長期可持續的人地關係網絡,使工藝深植於生活場域中,成為連結人與地方的行動實踐。 在此,永續不是口號,而是滲透於創作者每項選擇中的具體思考,體現在日常製作、社會連結與文 化回應中的行動力量,展現工藝面對未來的內在態度與結構韌性。 子題二|科技 數位 × 感知擴張 × 未來性實驗 科技不是手作的替代,而是延伸材料處理、創作思維與感知經驗的工具。它為工藝帶來新的形式語彙, 也拓展人與物之間的互動可能。 •感知轉化:透過科技改變展示與體驗方式,讓作品產生即時互動與感官回應。 •技術結合:AI、3D列印與感應技術融入工藝流程,開展創作與製作的新實驗。•參數應用:導入程式與數位製程,讓工藝邏輯延伸至材料運用與流程控制。 在此,科技是創作的媒介,讓工藝超越手工限制,成為穿越材料、時間與感知邊界的實驗場,展現當代 創作語言的開放性與延展性。   《慢》 | 時間共構與生活節奏的重構 創作的節奏可以很快,但理解與感受的速度,值得放慢。 「慢」是一種與時間共處的方式,也是一種深入生活的創作態度。它不追求快速完成,而重視過程中的等待與投入。本展區以工藝為媒材,讓時間成為創作的一部分,邀請民眾透過動手參與,體會材料的節 奏與個性,找回專注、緩慢、與身體對話的能力。 這裡不只是展示空間,更是一座讓身體與心靈進入「慢」狀態的生活實驗場。展區強調工藝的「在場性」與「生活化」,工藝不只是匠技的展現,更是一種面對時間的態度,一種沉靜而專注的精神實踐。 在這裡,工藝不是靜止的物件,而是一段與人共構、隨時間緩慢展開的關係。每一次參與,都是一次生 活的重置;每一件器物,都是你我共同完成的風景。   【展覽資訊】 展覽名稱:漫•蔓•慢-工藝漫活主題展 展覽日期:114年5月29(四)至115年3月1日(日) 展覽時間:週二-週日 9:00-17:00 展覽地點:工藝設計館1F、2F、B1 ( 南投縣草屯鎮中正路572號 )   ✦品飲 × 器物 的工藝實踐 系列活動✦   由「品飲」開啟感官知覺,以「手作」延續生活實踐。透過茶、酒、咖啡等飲品引發的味覺與氣味經驗,連結人與器物之間的互動,進而喚起對日常細節的關注。本展邀請觀者以五感體驗工藝,從「品」到「作」,從「用」到「感」,進入工藝與生活交織的深層對話。 本次系列活動以雙場次進行,「品飲」與「工藝手作」一次體驗!   系列活動一 「茶入竹境 —— 慢茶道 X 竹藝手作體驗」   ➤ 慢茶道 這是一場融合茶香與竹韻、交織手作與品茗的感官旅程。茶藝師董紜綺將帶領參與者領略茶藝之美,在茶香氤氳的氛圍中,品味那份來自茶湯與心境交會的和諧韻致,體驗視覺、嗅覺、味覺交融的多重感官之美。   關於 ✦  茶藝師董紜綺 董紜綺為品牌浮生半閑創辦人,擁有豐富的茶藝實踐經驗,無論是竹林溪壑間的自然茶席,還是精心佈置的靜謐空間,都能以細膩手法,巧妙地運用茶器與茶具的互動,將每一場茶席變成一幅詩意畫卷。    ➤ 竹藝手作體驗  在品茶的情境中,由竹藝師蔡惠婷引導,親手為玻璃杯編織竹編杯握,讓竹材的溫潤與玻璃的透亮巧妙交融,為日常器物注入一抹獨特且細膩的工藝美感。   關於 ✦  竹工藝師 蔡惠婷 蔡惠婷創辦於臺南的竹曰工坊,長年致力於竹藝文化的田野踏查與工藝教育。透過拆解莫永崇、翁明輝、盧靖枝等竹藝師的器物,以及深入關廟、龍崎等地的竹編生活技藝,讓更多人認識臺南深厚的竹工藝傳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動資訊 活動時間: 2025/6/20(五)14:00–16:30 活動地點: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工藝設計館 B1 空間 製作成品: 玻璃杯與竹編杯握一組 活動人數: 限額 8 位 活動費用: 600元/人 報名連結: https://reurl.cc/NY8VDp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系列活動二「捏塑一段咖啡時光 —— 慢咖啡 × 陶藝手作體驗」   ➤ 慢咖啡 咖啡師張晶晶將於活動中逐一手沖五款精選咖啡,帶領參與者細細品味風味層次。活動結束時,參與者可挑選一款最喜愛的口味帶回濾掛包,待專屬陶杯燒製完成後,再搭配品飲,延續這段香氣繚繞的美好體驗。   關於 ✦  咖啡師 張晶晶 經營「Euffee予琲陶甕珈琲工作室」,打造一處氛圍輕鬆自然的空間,經常舉辦富有療癒感的工作坊。以陶甕烘豆機烘焙咖啡豆,追求最鍾愛的風味,呈現心中理想的咖啡樣貌。   ➤ 陶藝手作體驗  陶工藝師陳瓊茹將帶領參與者親手捏塑專屬的手感陶杯,體驗泥土於指間成形的溫度與韻律。活動期間將完成素坯製作,後續由工藝團隊施以白釉並燒製成品,成品完成後可於工藝中心領取,為這段創作旅程留下獨一無二的實用紀念。   關於 ✦  陶工藝師 陳瓊茹 投入陶瓷產業逾二十年,早年於窯場與陶藝工作室擔任陶藝技師,並多次參與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舉辦的工藝人才培訓課程及國際跨域工作坊,累積豐富實作與交流經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動資訊 活動時間:2025/7/18(五) 14:00-16:30 活動地點: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工藝設計館 B1空間 製作成品:手感陶杯 (活動期間製作素坯,後續加工會上白釉、燒製成品,完成後於工藝中心領回) 活動人數:8位 活動費用:500元/人(須加燒陶作每件200元) 報名連結: https://reurl.cc/K81AG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系列活動三 | 「葡萄樹下鑄一杯光 —— 慢酒話 × 錫銀工藝手作體驗」   ➤ 慢酒話 本活動特別邀請來自南投埔里的調酒師林立昕,運用在地「樹葡萄」為靈感,創作風味獨特的調酒作品。透過調和果香、酒體與風土記憶,他將帶領參與者展開一場微醺而詩意的感官旅程。每一口飲下的不只是酒,更是對土地氣息的凝鍊與記憶的喚醒,在味覺與情感交織中,細細體會在地風味所蘊藏的故事與溫度。   關於 ✦  調酒師 林立昕 林立昕是一位擁有十年經驗的調酒師,現居南投埔里,創立在地特色的禾恬民宿 Cafe & Bar。他擅長將風土記憶與在地風味融入調酒創作,從自然中汲取靈感,將情感傾注於每一杯酒。   ➤ 錫銀工藝手作體驗  錫工藝師楊蕙如從工藝視角出發,與品飲體驗展開對話,帶領參與者親手打造專屬錫杯。活動從「酒」與「器」切入,探索風味與手感的連結,在調酒與製作之間,體驗工藝與生活交融的美好時光。   關於 ✦  錫工藝師 楊蕙如 現為「陶錫工藝」錫工藝師,傳統錫工藝技藝師承人間國寶陳萬能藝師。擅長以自然材質融入錫工藝製作,實踐工藝根植於地方素材,創造用於日常生活的永恆價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動資訊 活動時間:2025/8/22 (五) 14:00-16:30 活動地點: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工藝設計館 B1空間 製作成品:錫銀小酒杯 ( 尺寸:約H38 Ø48 mm ) 活動人數:8位 活動費用:1200元/人 報名連結: https://reurl.cc/qGWg7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動須知: 1.主辦單位委託西屹設計有限公司執行活動報名及費用收取事宜。 2.  表單報名後將傳送匯款資訊,請於三日內匯款完成,才算報名成功! 3.品酒活動,請遵守酒後不開車之規定。 4.報名完成即同意主辦與執行單位收集個資並遵守活動相關規定。 5.主辦單位保有最終修改、變更、解釋及取消本活動之權利,若有相關異動將會公告於網站, 恕不另行通知。

| | 主辦單位 桃園市立圖書館

公共圖書館在地資料徵集計畫在地資料展覽【八德慢旅:細說秘境與美食】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林煒舒;(中華民國)張泓斌

其他單位: (指導)國立臺灣圖書館,(指導)教育部,(指導)桃園市政府教育局

你聽過「八塊厝」這個地名嗎?想知道這個地名的由來是什麼嗎? 八德有哪些古蹟呢?這些古蹟又有著什麼樣的故事? 民以「食」為天!八德的市街上有哪些值得一嚐的好味道? 想瞭解「石頭信仰」嗎?「浣衣池」的周邊日常是什麼樣的光景? 歡迎大家一同來探索八德的各種面向,參與在地文化系列展覽,都在桃市圖總館!

|

臺大醫院健康大樓公共藝術計畫——藝術與療癒的全新對話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邱承宏;(中華民國)王榆鈞;(中華民國)林大為

其他單位: (策劃)中華民國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臺大醫院健康大樓公共藝術計畫——藝術與療癒的全新對話 伴隨健康大樓新建工程,臺大醫院即將展開一項融合藝術、自然與城市記憶的創新公共藝術計畫——「重啟對話 Dialogues Reset」。此計畫不僅是藝術的展現,更是一場與自然、城市與生命自我對話的過程,透過常設型藝術作品設置與多元的參與式創作,引領大眾探索健康的多重面向。 與空間歷史共鳴,創造療癒氛圍 此計畫集結多位國內外藝術家,打造七件常設型藝術作品,預計於今年年底完成。其中,國際藝術家Inés Esnal以懸掛於大廳色彩繽紛的裝置作品《讓自然成為撫慰》,為觀眾帶來活潑流暢的視覺趣味。充滿綠意的數位植生牆--《律動的風景》,張博智以水氣為靈感,透過動態影像技術與數位演算,將捕捉到的環境氣候係數視覺化,搭配木質調的內裝,充滿藝術與自然交織的療癒氛圍。 串連舊院區和新醫區的中央走廊,將設置以詩意和色彩為表現的精彩作品《海邊的房間》,由新銳藝術家徐婷所創作,將海邊一日從清晨到黃昏的色彩變化,透過玻璃窗灑落的光,使得繁忙的廊道沉靜溫柔。 戶外,林大為的作品《如煙亦如夢》,利用光影投射於古蹟煙囪之上,光影的漸變,象徵了城市歷史的流轉與未來的夢想;鍋爐室前方,則上演一場雕塑與音樂的對話,邱承宏《繡燕#台大醫院》與王榆鈞《透光尺度》,分別從「城牆石」與「時間凝結」召喚台北城和醫院的百年記憶。城牆石椅上,林書楷《未境之城移地計畫》藉著基地調查和個人語彙,打造富含地方敘事與城市未來想像的藝術場域。 啟動參與式創作,與自我和社會對話 除常設作品外,計畫也將於6月啟動一系列參與式創作,邀請民眾共同參與,將藝術融入生活。藝術家秦政德將帶領「心靈寄藥袋」計畫,透過走讀、創作與分享,探索現代人心靈的療癒方式;走路草農/藝團則推出「思想第六感」計畫,結合食物的療癒力與五感體驗,引導大眾重新連結自然與身心健康。劉雨青「自然校準綠回歸-來帖藝術處方箋」以園藝療法為基礎,透過四季更迭的植物,為不同族群設計療癒體驗,讓大自然成為最溫柔的治癒力量。陳科廷「剪拾-感官告白的心識界」則透過五感與剪紙工作坊,讓參與者從酸甜苦辣的體驗中,感受內在情緒的轉化,重新塑造自我。 藝術與健康的交會,打造療癒場域 「重啟對話 Dialogues Reset」不僅是一個公共藝術計畫,更是臺大醫院對於「健康」概念的全新詮釋——身心靈的平衡、城市記憶的延續、與自然的共鳴。這場藝術對話即將開啟,邀請所有人一同參與,感受藝術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為我們帶來療癒與啟發。 展演者︰邱承宏/台灣 展演者︰王榆鈞/台灣 展演者︰林大為/台灣 展演者︰林書楷/台灣 展演者︰張博智/台灣 展演者︰Inés Esnal/西班牙 展演者︰徐婷/台灣 展演者︰秦政德/台灣 展演者︰陳科廷/台灣 展演者︰走路草農/藝團/台灣 展演者︰劉雨青/台灣 展演者︰陳若軒/台灣 展演者︰李基宏/台灣

| | 主辦單位 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

2025後生文學獎 徵件中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

協辦單位: 黎歐創意有限公司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跑啊跑,創作靈感的流星 追隨兔子先生匆忙的腳步———— ノ ノ ノ 咻 ノ ノ 咻 ノ 當我們掉進經典文學《愛麗絲夢遊仙境》的 #兔子洞, 黑暗中飄浮著記憶的物件,過去與未來的故事交錯於此, 這是屬於每一位創作者的「#客家多重宇宙」, 所有回憶都在這一刻發生🌟 ——「那天我掉進了兔子洞」 邀請你一起,書寫屬於自己的客家文化、記憶與幻想旅程, 寫下那個,只有你能抵達的世界! 讓我們一起掉進兔子洞, 寫下關於你的客家多重宇宙️ 📌 徵文資訊如下 期間|即日起至2025年8月31日止 主題|針對客家故事、性別議題與文化特性書寫 對象|40歲以下不限族群、國籍 類別|短篇小說、散文、小品文、客語詩、圖文創作 各類別限投一篇,但同一人可投稿不同類別的作品喔!

| | 主辦單位 財團法人典美文化基金會

2025紙上躍躍然.典美插畫大賞【逗號】徵件比賽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財團法人典美文化基金會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2025紙上躍躍然.典美插畫大賞【逗號】徵件比賽 緩緩走近,一年一度的典美文化基金會徵件比賽,再次敞開。 本屆【典美插畫大賞】以「逗號」為題。 逗號,是語言中的暫停,是思緒的歇息,為我們的思考留白,讓情感得以流動。在前行的步伐中,取得片刻的喘息與反思,讓我們看見那些微小卻重要的細節,為每一段故事注入無限的機會與深度。 邀請18歲以上的插畫創作者,使用你的畫筆,一同走進這創作之地。高額獎金、豐富獎品,等待有心人前來拾取。此刻,正是提筆的時候。 徵件時間|114年7月1日10:00起至114年8月13日15:00止 徵件主題|逗號 報名費用|新台幣200元整 報名方式:7月1日開放至活動官網報名

目前在第8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