巃仔尾步道
所在地:嘉義縣地址:嘉義縣603梅山鄉
開放時間:每日開放
這是一條令人身心舒暢的健行登山步道,其南北兩端的出入口,分別從169縣道10.5K及9.5K處,轉入產業道路即可抵達。而太和高低起伏的山巒,以及櫛比鱗次的茶園梯田風光,也展現出和諧韻律般的山水意象。若以南端地勢較高的步道出入口為起點(10.5K),不但有引領視線向前延伸的廣闊茶園,周圍高山環繞的低谷,也帶來居高臨下的暢快。走進茶園間的步道,左側的太和象山為本區醒目的地標之一。而其對面居傲的大塔山,也似乎以睥睨的神情關注四周。隨著腳程繼續往前,所處海拔高度也逐步降低。位居山巔的觀景亭矗立山谷之間,周圍群山帶來的臨場感愈加強烈。置身順應山勢往下延伸的步道,有一種為群山所擁抱的感覺油然而生。而一旁跨越路徑,用來運送資材作物的軌道,也意味著接下來即將面臨的陡坡。繼續下行,可看見茶園邊緣由杉木和闊葉樹組成的密林。兩旁作物也變得多元,有甜柿、桃、李、愛玉,以及竹林裡的轎蒿筍等。隨後進入一段上下起伏於杉木林中的步道,盡情地享受森林浴。林下的原生植物及灌木叢,也展現無限生機。走出杉木林,穿過聚落和產業道路,循指標前往「大茄冬」。在早期菸先民墾殖山林的時期,這老茄冬樹能被刻意保留下來實屬難得。其上游不遠處,還有一座拱橋可回望大茄冬與溪谷風光。過橋後還有一小段步道,可小試體驗一番,也不妨前往一遊。
Read More +雲潭步道-雲潭瀑布
所在地:嘉義縣地址:嘉義縣603梅山鄉
開放時間:每日開放
位於「166縣道」71公里處,為一條需原路往返的步道,入口處旁有往水社寮車站的叉路。從建築物後方,沿石板路及石階而下,即遁入一片濃密的竹林。其後隨著數個橫在邊坡上的「之」字形轉折,以及坡度甚陡的石階步道快速下降。由於深谷水氣旺盛,階面有時較為潮濕,仍需踏穩腳步。沿途有一處昔日的造紙池遺跡,用心觀察仍可看出池邊輪廓,並可以想像早期先民將桂竹或麻竹剖半浸入石灰水中,待發酵後再撈起壓成紙漿的往日情景。繼續往下探,有一座涼亭可稍作休息,聽到潺潺的水聲,表示已經離河岸不遠。來到步道終點的觀景平臺,呈階梯狀的雲潭瀑布,已高懸在岩石峭壁。瀑布共有兩層,下方還有一個因地質岩層構造與排列方向特異形成的「瀑潭」。當潭水從石縫間飛瀉而下,有如飄逸的白色絲絹,「雲潭瀑布」有仁壽第一美景之稱。友善設施:無障礙廁所(停車場旁)廁所開放時間:8:00-17:00
Read More +太興岩步道
所在地:嘉義縣地址:嘉義縣603梅山鄉
開放時間:每日開放
太興岩步道海拔約850公尺,全長600公尺,全程穿梭在茶園及原始樹林間。近年來,隨著步道遊蹤的推動,太興岩步道已逐漸成為遊客到訪瑞里途中的主要休憩景點。步道起點位於166縣道旁,設觀景台及解說牌一座,視野遼闊,步道位於寬廣的茶園之間,景色清幽雅致。行走於步道的山巒稜線之間,生態豐富,常有機會見到台灣特有種藍腹鷴等鳥類;其它如台灣杜鵑,每年四、五月盛開,花簇似錦。位於步道終點的「泰興巖」莊嚴寧靜,是太興村民的信仰中心,廟後的百年梅樹及孟宗竹林,則頗具古意幽情。
Read More +屯阿巴娜生態步道
所在地:嘉義縣地址:嘉義縣605阿里山鄉
開放時間:每日開放
位於茶山村內,開元農場對面。這條柏油產業道路相當開闊而平坦,旁邊有一條灌溉的水圳。由此走至珈雅瑪浠瀑布約30分鐘。路途由農田菜畦逐漸轉為濃密的森林。途中,左側有珈雅瑪溪流過。園區呈O型步道路線,可以繞夕陽亭走上山頂的稜線,再走至瀑布。茶山著名的「水火同源」地下沼氣湧泉區,也在附近。晚上則是夜間觀察的精彩地點。光是蛙類有15種之多,種類佔台灣蛙類一半。螢火蟲也有6、7種之多。此外,珈雅瑪瀑布旁邊的小徑可通往大石壁和蝙蝠洞,行程約1個半小時。
Read More +茶山大石壁(交通中斷封閉中)
所在地:嘉義縣地址:嘉義縣605阿里山鄉
開放時間:每日開放
此一傾斜石壁高達400多公尺,不輸隙頂的韮菜大峭壁。不過,嚴格說來應該算是個乾河床,經過長期侵蝕,形成一整片光滑面。傾斜度較緩,約30度左右。可從茶山村出發,前往第一鄰,再從由旁邊告示牌小徑上山。搭車大約30分鐘,抵大石壁瀑布的下方。
Read More +三代木及象鼻木
所在地:嘉義縣地址:嘉義縣605阿里山鄉
開放時間:每日開放
當第一代倒伏之後,由於樹幹的透空讓更多的光線照射進來,加上橫臥在地,以霧林帶的氣候,樹的表層可以長出苔蘚以保持溼潤,這些因素導致落在枯死檜木樹體上的種子較容易發芽,第二代便這樣產生了。長出的第二代跨騎在第一代身上,過了數百年後,也面臨被砍伐的命運,第三代的種子便又從二代木上長出來,如此枯而復榮的林木生長現象,就形成現在的模樣了。三代木旁有一棵被砍掉的樹頭稱做象鼻木,從步道上方的角度俯瞰,彷彿是靜臥的象鼻。其實這些奇形怪狀的樹頭遍佈整個國家森林遊樂區。現今我們以外觀來形容這些檜木的殘骸,其實以樹頭的位置來看,百年前,阿里山到處是巨大的檜木原始林,這些千年檜木節比鱗次的叢生在此,其景象是何等的壯觀!
Read More +荷蘭水
所在地:嘉義縣地址:嘉義縣605阿里山鄉
開放時間:每日開放
傳說鄭成功擊退荷人後。有兩位荷蘭士兵流亡到此,準備逃往東海岸。可是鄭成功的士兵一路在後追捕,他們途經此處時非常疲憊,於是取用這裡的山泉水,結果體力突然間恢復,於是繼續往東逃亡,擺脫了追殺者。後來的人因而取名荷蘭水。地點在今日古阿娜瀑布,從新美村開車約20分鐘,再走1個多小時山路。
Read More +新美教堂
所在地:嘉義縣地址:嘉義縣605阿里山鄉新美村3鄰25號
開放時間:每日開放
對於協助興建教堂的人,教會則贈送掛在家門前的小小匾額。1997年12月28日凌晨村落發生大火災,教會被波及,經歷三年多的努力重建,才又蓋了新教堂,但被火紋身的舊教堂,也被刻意保留下來。一來火燒之後,有一種奇特的美感 ,而且也是村落的歷史。 二則留著可以讓村民作為記憶和教訓。
Read More +達娜伊谷自然生態公園
所在地:嘉義縣地址:嘉義縣605阿里山鄉山美村3鄰51號
開放時間:周三公休
達娜伊谷溪屬於曾文溪上游之集水區,溪中俗稱苦花的「鯝魚」數量豐富。過去經常有外地人前往毒魚、電魚,危及村民飲水的安全,同時破壞了原有溪流的自然生態。後來在前鄉長高正勝的發起下,村民紛紛將原本屬於各氏族的漁場貢獻出來,組成「溪流保育協會」。保育計畫從1985年展開一連串的協商和籌畫。1989年正式成立「保育隊」,並組成「河川保護委員會」,由村民自動自發組成河川巡邏隊,防範電魚、毒魚,並加強河川污染防治工作。經過數年的努力,達娜伊谷溪恢復清澈,魚群清晰可見,溪中自然生態也因此恢復生機。1992年,山美村獲得農委會自然生態保育楷模獎。1994年7月再成立「山美社區發展協會」,希望以社區型態來經營該村的觀光事業,帶動產業發展。1995年1月開放「達娜伊谷自然生態公園」。2002年時,山美部落更因達娜伊谷溪保育之成功,獲得總統文化獎。如今「達娜伊谷自然生態公園」已成為阿里山區一處新興的旅遊點。更因為生態保育成功,帶動農業產業發展。
Read More +風流洞步道(部分封閉中)
所在地:嘉義縣地址:嘉義縣605阿里山鄉
開放時間:每日開放
風流洞歩道(鬼屋段)工區封閉。從鬼屋旁穿越竹林下行,可以抵達一小瀑布,繼續沿溪而下,依序還有一大一小的情人洞,情人洞是兩座在溪畔相鄰的天然巖穴,當地人通常以「風流洞」稱之。天然岩洞可是不懂得風不風流,風流洞的來名據傳是因為鄒族有服役婚的習俗,當男子有意娶妻時,必須先到女方家工作3年,此期間雙方不可以越軌,於是便有情人來此岩洞繾綣,所以風流洞可是見證鄒族特有婚俗的歷史見證人呢!
Read More +巨石坂步道(封閉中)
所在地:嘉義縣地址:嘉義縣605阿里山鄉里佳村
開放時間:每日開放
棋盤格狀的裂痕,像是一塊裂大饅頭,天崩地裂將整座山劃分成兩半,大自然神奇力量,令人嘆為觀止!里佳部落的深山裡面,有處神秘的大石板,原本是溪流的河道以及茂密的叢林,經過幾年前賀伯颱風的肆虐,沖刷出長達700公尺左右、最寬處有30公尺、坡度15度的「大石板」斜坡,當中僅偶見裂縫。
Read More +里佳賞楓步道
所在地:嘉義縣地址:嘉義縣605阿里山鄉
開放時間:每日開放
在步道的入口處就可鳥瞰里佳全村,木棧步道方奇旎風光盡收眼底,沿途可欣賞部落景觀(家家戶戶圍牆種植著山蘇花、崖薑蕨和石槲蘭等各色花草)、楓樹林及竹林,步道的最底端即可前往里佳生態親水區。
Read More +特富野步道(樟樹巨木群)
所在地:嘉義縣地址:嘉義縣605阿里山鄉
開放時間:每日開放
一提到特富野,大多數人自然地會想到特富野古道,但特富野步道和特富野古道可是不同的兩條步道。相較而言,特富野步道更為輕鬆易走,此步道由達邦吊橋開始,繞行特富野部落,整體成O型,串連了特富野及達邦兩個聚落。由步道口的涼亭可俯瞰伊斯基安那溪谷,從色彩鮮豔的達邦吊橋往裡走,接上步道,大半是陡上坡的木棧步道,但起伏不大,平順好走,且皆有樹蔭不至於過度曝曬。行至高點視野開闊處,鄰近的達邦部落與遠山翠林映入眼簾,沿途竹林與樟樹巨木錯落,林相優美,生態豐富。行至竹林深處,更有幾座鄒族式的茅草涼亭,可供旅人休憩。
Read More +鳥占亭步道
所在地:嘉義縣地址:嘉義縣605阿里山鄉
開放時間:每日開放
鳥占亭步道呈環狀,沿著達邦部落邊緣修築,是鄒族人入山打獵或採集農作物的要道,野生動物豐富。步道上空常有「占卜鳥」繡眼畫眉盤旋覓食,依鄒族傳說,族人早期打獵或出征前,都要在當地涼亭聽清晨第一聲鳥鳴,如果叫聲很急促,代表不祥預兆,不宜出門,這種聽鳥聲占卜儀式,是鄒族長久來遵循傳統,因而取名「鳥占亭步道」。步道位在海拔一千一百餘公尺高山,兩側林木扶疏,綠意盎然,倘佯其中,吸取森林中的芬多精,步道高低落差不大,全程走完約四十分鐘,適合全家旅遊,還可順道走訪附近別具意義的達邦「庫巴」,及充滿神秘色彩的祭屋。
Read More +庫巴(mayasvi瑪雅斯比傳統祭典)
所在地:嘉義縣地址:嘉義縣605阿里山鄉達邦村
開放時間:每日開放
瑪雅斯比傳統祭典是阿里山鄒族最重要的祭典,達邦和特富野兩村輪流在村落中的庫巴場地舉行。庫巴為茅草搭蓋之建築,僅在特富野和達邦可見。
Read More +日警官舍
所在地:嘉義縣地址:嘉義縣605阿里山鄉
開放時間:每日開放
這棟日式建築造型相當典雅,皆採用當地檜木興建,因此保存相當完整。日治時期,鄒族人和日本的關係相當良好,鄒族人稱日人為「maya」,達邦地區是日本人最早設立「蕃童教育所」的原住民部落,是鄒族現代教育的濫觴。日警官舍是全台唯一位在原住民地區的「別館」,用來招待前來視察的高階官員。二戰後曾為鄉長官邸,數年前重新整修,民眾踏青千萬別錯過這幢歷史遺蹟。
Read More +迷糊步道(米洋溪步道)(部分封閉中)
所在地:嘉義縣地址:嘉義縣605阿里山鄉
開放時間:每日開放
茄冬涼亭至福山古道段為工區封閉。原稱米洋溪步道,全長約2.3公里,蜿蜒米洋溪畔,天性開朗的鄒族村民取「米」、「湖」(底)諧音,命名為「迷糊步道」。步道裡有多處涼亭,雨季時節小坐片刻,聽溪水潺潺,十分舒爽;即非雨季,竹林步道裡亦充滿涼蔭,走來輕鬆暢快。北側出口在台18線66k處,景觀優美,並設有停車場及廁所;南側出口在阿里山鄉公所對面,出口附近是「獸泉」,相傳為早期出泉水的地方,或者可前行至樂米吊橋後直行可通福山古道。一座美麗而優雅的米洋吊橋靜靜的在溪谷上伸著懶腰,而步道就在吊橋的另一端輕輕召喚,好像隨時有樹仙子、花精靈會跳舞出來呢。沿途更有不少李樹,脆脆酸酸的李子味,真是透心涼。與福山古道交會處不難發現象徵鄒族生命繁衍與愛情的生命豆,另外這裡也是賞鳥的絕佳步道,如藪鳥、白耳畫眉、山紅頭、五色鳥等。友善設施:無障礙廁所(停車場旁)■廁所開放時間:8:00-17:00
Read More +豐山大石鼓園區
所在地:嘉義縣地址:嘉義縣605阿里山鄉
開放時間:每日開放
百年前的土石流遺跡,成為今日巨石景觀的構成;2001 年納莉颱風造成的土石流也在此留下痕跡,可看到河流侵蝕、搬運、堆積等地理景觀,是一處地理戶外教學的好場所。從行鼓吊橋旁的出入口,並循路徑從吊橋下方通過,即進入巨石構成的園區。在欄杆圍起的巨石上,乾坑溪沿岸及跨越其上的行鼓吊橋近在眼前。而東邊的塔山和西面的來吉部落,也在遠眺視野中。沿木棧階梯而下,隨環狀動線來到巨石下方,才恍然得知這巨岩竟是如此宏偉。而親近巨岩,並在巨石夾縫中穿過,除了可以近距離觀察巨石岩壁上的紋理之外,也更深刻感受到土石流,以及河川侵蝕、搬運、堆積等大自然現象,所展現的驚人力量。園區內,可以觀察台灣特有種植物,如:山肉桂、木薑子、台灣苧麻、苦楝、台灣紅櫸木、台灣櫸木、台灣蘆竹等;且在四周亦可尋找紅山椒鳥、黃腹琉璃鳥、寬嘴鶲等蹤影,或親聞山櫻花、山芙蓉的清香,或漫步吊橋,值得大眾前來細細品味青山綠水的好去處。
Read More +石盤谷步道
所在地:嘉義縣地址:嘉義縣605阿里山鄉
開放時間:每日開放
豐山的石盤谷,群山環抱,峭壁、巨岩遍立,屬階梯式的溪谷地形,乾坑溪流經其間,形成大大小小的瀑布、溪潭,由下往上溯,共有六個瀑布,風貌各具千秋,是喜愛原始風味、自然探險的旅人不可錯過的勝地。目前規劃的步道可分兩段,前段係從停車場到石盤谷休息涼亭,行經吊橋、石板步道,沿途景色壯麗。尤其從橋上俯瞰,可充分感受巨石林立的震撼力。休息涼亭一帶營造得有如空中花園,不僅林木參天,鳥語花香,樟葉槭上還栽植了文心蘭、螃蟹蘭,加上野生的山蘇、愛玉、崖薑蕨,攀附在山麻黃、槭樹上,景色清新秀麗。樹下幾池人工水塘,映照滿山的綠意,也為鳥兒提供水源。這裡的鳥況頗佳,清晨時分,經常可見山紅頭、藪鳥、灰喉山椒鳥、冠羽畫眉、山雀科鳥類在那兒呼朋引伴。後段從休息涼亭上行,可上溯至石盤谷瀑布群,欣賞大峭壁與瀑布的美景。如果體力不錯,不妨繼續前進,深入至楓之谷瀑布。沿途竹林、次生林與原始林混雜,愈往內行,景觀愈是原始、壯麗,鳥況也更好,並行經天然粽葉林、九芎藝術林與大峭壁等景點。粽葉林的粽葉,又名山豬耳、蜘蛛抱蛋,散發粽香,是臺灣真正的粽葉,當地人常以這種植物的葉子來包粽子。九芎藝術林則有數棵奇形怪狀的九芎形成的天然藝術造景,像蚱蜢與蜈蚣、鹿角叉、飛蟻展翅、蜘蛛王等,令人稱奇。大峭壁垂直數十公尺,備有繩索供人攀爬。楓之谷瀑布,是此行最後一站,山谷裡長有野生的楓樹,每當深秋時節,楓葉轉紅落入溪裡,最是優美,楓之谷瀑布也因而得名。從停車場至楓之谷瀑布來回,約須3至4小時。
Read More +石盤鼓瀑布
所在地:嘉義縣地址:嘉義縣605阿里山鄉
開放時間:每日開放
石盤谷瀑布步道,全長1.2公里,在本處新近完成的大吊橋及石板步道串連下,搭配著周邊的翠綠茂林,心情頓時開朗。石鼓盤瀑布所在谷地,當地人稱之為「竹仔排」。其地形特殊,是一階梯式的河谷地形,因此形成一連串的瀑布,由下往上溯,可以看到風貌迥異的各型瀑布,共有6個,水量大小不一。是一階梯式溪谷地形,瀑布成群,由下往上溯可以看到風貌迥異的各類瀑布,雖然水量不大,卻有一種淺吟低唱的風味,水流冰涼而清澈,山谷深居清澗、景色自然綺麗,行走其間不妨欣賞大紅紋鳳蝶、寬青帶鳳蝶、烏鴉鳳蝶、枯葉蝶等翩翩飛舞。
Read More +土石流紀念公園
所在地:嘉義縣地址:嘉義縣605阿里山鄉
開放時間:每日開放
這裡原是一處蓊鬱森林,地表纍纍的石頭上還覆蓋著豐富的植群。豐山村的居民,大約在日據時期因日人鼓勵開發樟腦資源而來,包括:來自新竹山區的客家人,以及鄰近的瑞里、瑞峰、太興居民。起先,村民並不知道森林下方的石頭從何而來,直到這幾年颱風及強降雨狀況,才明白此乃百餘年前土石流的結果。更早住在這一帶的鄒族人,就是因為土石流才遷離此地。2003年「土石流紀念公園」在此設立,除了陸續建設休憩設施,更以文圖介紹豐山的生活歷史、產業人文,以及土石流相關知識。而其位置就在豐山村聚落的入口,也成為社區導覽、環境教育的第一站。
Read More +豐山觀景台
所在地:嘉義縣地址:嘉義縣605阿里山鄉
開放時間:每日開放
豐山觀景台位於昔日豐山往社後坪的舊路上,「腳踏三縣界,手捧三溪水」,有人如此形容豐山。觀景臺視野開闊,是遠眺豐山村落、欣賞群山溪谷美景的最佳位置。在停車場附近就能遠望蛟龍瀑布。在雨季時,到此感受全台最高的蛟龍瀑布傾瀉而下的的磅礡氣勢,走上階梯來到豐山觀景台,向西北遠眺,蛟龍溪、石鼓盤溪相交、北方乾坑溪相會後匯入清水溪。在豐山觀景台眺望了豐山村,接下來更應該走進豐山,豐山有十景:石盤谷瀑布群、蛟龍大瀑布、花崗水上青、梅花嶺、蛇樹下蛋、仙樹抱石、大點雨瀑布、千人洞、仙夢園、石夢谷,除了自然形貌,更能深入村落,探索豐山的人文景緻。
Read More +石盤谷峭壁藝術林
所在地:嘉義縣地址:嘉義縣605阿里山鄉
開放時間:每日開放
石盤谷峭壁藝術林位於乾坑溪上游石盤谷瀑布旁,一座天然岩面斜坡大峭壁。規模相當於一座足球場般龐大,斜坡上方則設有繩索供遊客拉繩前進。這片大岩坡上方,還生長著許多棵樹幹光滑的九芎木。村民依據不同的樹形將其命名為蚱蜢與蜈蚣、巨蟹木、蜘蛛王、鹿角叉等等。整片林子也稱為「九芎藝術林」。除此,岩壁上的林子裡也參雜著幾棵不同的樹木。其中一棵盤根錯結的巨大櫸木最受青睞,被稱為「百年巨櫸」。由此有一登山路線,可前往嘉南雲峰三角點,行程約1個半時,再接至草嶺。
Read More +石鼓盤觀光大橋
所在地:嘉義縣地址:嘉義縣605阿里山鄉
開放時間:每日開放
因921地震使得豐山對外交通不便,為連結村外觀光道路,耗資1億7千多萬元,終於民國96年完工。而後陸續完成橋體景觀設施及週邊綠美化工程並規劃出主題式觀光景點。橋採單跨徑提籃式鋼拱橋設計,橋長140公尺,中間不落墩,兩側橋台採沉箱基礎,中央吊索分隔雙向各1個車道及人行步道,兩端引道長達280公尺,淨寬7.5公尺,為嘉義縣最長段跨距橋樑,連結鄰近的土石流公園,夜間千變萬化的橋體燈光跨越溪谷,照亮幽靜山谷,讓人眼睛為之一亮。全台地勢最高的平地農村豐山,坐擁高山、流水與巨石之勝景,石鼓盤觀光大橋通車後除了便利了交通,更讓更多人能走進這狀利富饒的自然美景中,細品當地渾厚的人文色彩。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