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八景之阿里山神木遺跡
所在地:嘉義縣地址:嘉義縣605阿里山鄉
開放時間:每日開放
1914年阿里山森林鐵路全線通車,其中高聳的阿里山神木與行駛經過的森林小火車之景象,幾乎是阿里山的精神象徵,並成為聞名中外的台灣地標。1953年阿里山神木不幸遭受雷擊燃燒,元氣大傷;1956年6月7日神木再遭雷擊,樹幹內部起火,終致焚燒死亡。1997年6月因山區豪雨不斷,阿里山神木因水份負荷過重及土質鬆動,於7月1日上午10時5分不堪支撐而崩裂,其中三分之一的樹身傾倒,因考量人車安全,於1998年6月29日上午10時30分在捻香祝禱後將神木放倒、回歸自然,當日並在其旁種植一棵紅檜樹苗,期神木精神生生不息。
Read More +新八景之神怡流瀑
所在地:嘉義縣地址:嘉義縣605阿里山鄉
開放時間:每日開放
橫跨阿里山溪,橋下潺潺流水,溪旁古木參天,為第二期巨木群步道的起點,棧道全長約418公尺,沿途有16株千年巨木,行進其間請放慢腳步多做幾個深呼吸,來一趟思古幽情的巨木生態之旅。
Read More +光華賞螢步道
所在地:嘉義縣地址:嘉義縣604竹崎鄉光華村
開放時間:每日開放
光華的賞螢步道主要分佈在頂笨仔的福華步道與牛山產業道路的賞螢區。福華步道約2公里,北段是光華古汗道整建,南段以螢火蟲復育聞名,沿途福山林、竹林交錯,除可欣賞茶園風光,還可見石輪、紙寮等當年造紙遺跡。春末夏初的夜晚,此處的螢火蟲飛舞閃爍於草叢間,讓人彷彿置身波瀾壯闊的螢光海,星光點點與螢光相映照,十分浪漫。遊客可在步道中段的涼亭小座,傾聽蟲鳴蛙叫,感受頂笨仔聚落的樸實氛圍。
Read More +新八景之慈雲寺觀景
所在地:嘉義縣地址:嘉義縣605阿里山鄉香林村44號
開放時間:每日開放
紅簷綠瓦的慈雲寺建於1919年,當初因覺阿里山之鍾靈毓秀有如印度之靈鷲山聖地而建造。目前寺內供奉釋迦牟尼佛像,外為銅鑄、內為金砂,是尊千年古佛。慈雲寺是阿里山觀雲海、晚霞、落日最佳景點之一。在此還可遠望阿里山聚落及塔山,此處也是最早由慈雲寺通往神木的步道,傍晚時分漫步其中,若逢落日餘暉,金色的雲海,浪花飛舞,美不勝收。
Read More +百年砌石梯田
所在地:嘉義縣地址:嘉義縣604竹崎鄉
開放時間:每日開放
已有百年歷史的砌石梯田,是頂笨仔先人辛苦開墾的遺跡。為讓山坡上的泥土更加穩固,以便栽種,每塊田地外圍、外牆都用原石一粒粒的堆砌而成,經過一百年的風吹雨淋,依舊穩如泰山。
Read More +苦楝老樹
所在地:嘉義縣地址:嘉義縣604竹崎鄉
開放時間:每日開放
苦楝大樹位於159甲縣道39.2K的路旁。每到春天,苦楝樹開出紫色的花,相當美麗。全台最高大的苦楝樹就在頂笨仔,壯碩的苦楝樹守護著這塊土地上每戶人家,帶來無比的力量,也見證了頂笨仔的變遷,被列為珍貴百年老樹之一。
Read More +新八景之28號巨木
所在地:嘉義縣地址:嘉義縣605阿里山鄉
開放時間:每日開放
樹種紅檜且為合併木,為巨木群棧道中最為高大之巨木。胸高直徑有4公尺,高度43.5公尺,最大主幹樹齡推估為1,095年,巨木上有著黃花著生杜鵑與條蕨等臺灣特有種植物。
Read More +新八景之香林拱橋
所在地:嘉義縣地址:嘉義縣605阿里山鄉
開放時間:每日開放
翠綠山巒,綠樹扶疏,拱橋流水,山清水碧,跨越溪水,前方左側有一步道,駐足平台回眸一撇,彷彿進入日本京都。
Read More +土地公廟
所在地:嘉義縣地址:嘉義縣604竹崎鄉
開放時間:每日開放
全台最笨的土地公廟,就在頂笨仔。頂笨仔土地公廟-福德宮並沒有神像,所供奉的是刻了「福德正神」四個字的石碑,相當奇特,又因地名的關係,外人戲稱「最笨的土地公廟」。
Read More +新八景之水山巨木
所在地:嘉義縣地址:嘉義縣605阿里山鄉
開放時間:每日開放
位於昔日阿里山通往東埔之水山線森林鐵路旁,建有360公尺之自然步道及觀景平台,可觀賞巨木風采及漫遊在蓊鬱林蔭下享受大自然的洗禮。
Read More +新八景之小笠原山
所在地:嘉義縣地址:嘉義縣605阿里山鄉
開放時間:每日開放
1904年10月台灣總督府阿里山勘察隊踏勘登上萬歲山後,以嘉義廳小笠原富二郎之名命名此地,海拔高2,488公尺,觀景平台於2005年11月新完成,在平台上除可迎賞日出外,還可觀賞日落、夕陽、彩霞及夜觀星座。
Read More +新八景之塔山奇岩
所在地:嘉義縣地址:嘉義縣605阿里山鄉
開放時間:每日開放
塔山山頂巨大岩峰又稱後藤岩,山岩節理層次分明,斷崖絕壁,形成嶙峋奇石,蔚為奇觀。由姐妹潭旁的塔山步道往上健行,可到達奇岩上的觀景平台,超廣角視野讓四周風景一覽無遺,可鳥瞰遊樂區及阿里山地區溪流地貌,並可觀雲海、晚霞美景,遠眺玉山主峰、秀姑巒山、對高岳等山巒景觀。
Read More +半天岩祈福步道
所在地:嘉義縣地址:嘉義縣602番路鄉
開放時間:每日開放
半天岩原本的遊憩範圍,僅限於紫雲寺與昇龍觀音廣場周邊。2009年,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將鄰近農路串聯起來,並修建涼亭等設施,成為這條健行步道。步道的兩端,分別在西側的「石頭公公園」,以及東側「159甲」縣道與「嘉124」鄉道交會處。從石頭公公園出發,首先來到「蔡厝」這個蔡姓家族組成的聚落。淳樸的農村氣息,彷彿回到往日時光。走進往山林深處延伸的農路,柿子、柑橘等果樹,呈現美好的鄉村景致。沿途豐富多樣的低海拔次生林,闊葉樹及後期造林的楓香、杉木,以及絹毛鳶尾、龍船花等林間植物展現蓬勃生機,樹梢草叢間此起彼落的蟲鳴鳥叫也充滿朝氣。過了幾處緩升的迴彎,「羅漢廣場」的十八羅漢,以各異的姿態和表情,闡明各自的來歷和典故。復往前行,在一處可遠眺平原的休憩亭和觀景平臺稍作歇息,再循一旁木棧階梯而下,即可抵達另一端出入口,完成這一趟步道之旅。 步道長度︱約1,880公尺步行時間︱單程約120分鐘挑戰等級︱★★☆ 勇腳級出入口-A︱石頭公公園旁 GPS:23°27'46.6"N 120°35'52.6"E出入口-B︱「159甲」、「嘉124」交會處 GPS:23°27'35.9"N 120°36'15.2"E
Read More +修慧步道
所在地:嘉義縣地址:嘉義縣602番路鄉
開放時間:每日開放
這一條圍繞著「昇龍觀音」的步道,除了從「紫雲寺」往「石頭公公園」這一段之外,東側還有一條從「蔡厝」往南延伸的步道路線。若以紫雲寺與昇龍廣場之間的出入口為起點,或從紫雲寺後方的停車場進入,皆可前往石頭公公園。坐落紫雲寺後方龍脈的石頭公形如馬鞍,古名「馬鞍石」。早期庄民為防止石頭公被人取用,特刻上「石中地脈」,以防龍脈被破壞。循產業道路往聚落方向前進,在蔡厝宗祠的斜對面,找到東側路線的出入口。舖了柏油的農路,走起來輕鬆又愜意。兩旁帶來綠蔭的柿子樹,則在秋天結出纍纍的果實。續往前行,來到邊坡上的涼亭, 一旁向下的木棧階梯,可通往昇龍觀音廣場。若感意猶未盡,就隨往南延伸的鄉間小路而行。在最南端的休憩平臺徜徉歇息,再沿產業道路漫步,即可回到昇龍觀音廣場。步道長度︱西側路線約260公尺,東側路線約520公尺步行時間︱全程環繞一圈約50分鐘挑戰等級︱★☆☆ 親子級出入口-A︱紫雲寺旁 GPS:23°27'43.2"N 120°35'44.8"E出入口-B︱石頭公公園旁 GPS:23°27'46.6"N 120°35'52.6"E出入口-C︱蔡厝宗祠旁 GPS:23°27'40.9"N 120°35'54.9"E出入口-D︱GPS:23°27'29.4"N 120°35'46.8"E
Read More +五奇之鐵道
所在地:嘉義縣地址:嘉義縣605阿里山鄉
開放時間:每日開放
阿里山林業鐵路(阿里山森林鐵路)為國內外聞名的登山鐵路。昔日為轉運木材而建,如今蛻變成森林旅遊列車。園區內現有三條支線,其中「祝山線」為國人自建的第一條高山鐵路,專供前往祝山觀日出的遊客搭乘。「眠月線」為觀光之用,除了沿途美景以外,終點還有著名的石猴遊憩區(目前因921地震及莫拉克風災毀損,尚在維修中暫不開放)。「神木線」則穿越園區,至巨木參天的神木區。而早年所遺留下來的25、26及31號蒸汽火車,經老師傅的妙手回春修復,已能恢復運轉,並以動態保存方式讓遊客搭乘與觀賞。
Read More +五奇之森林
所在地:嘉義縣地址:嘉義縣605阿里山鄉
開放時間:每日開放
阿里山原為台灣的三大林場之一,而後開發為國家森林遊樂區。在古木參天的林蔭小徑上,可以吸取芬多精、聆聽鳥鳴聲。每年一到花開季節,整座山滿是繽紛的花海。阿里山的森林資源,涵蓋了不同氣候帶。從平地的龍眼、檳榔、相思樹、桂竹林等熱帶植物開始,順著山勢攀升,景緻變換成暖帶林的孟宗竹、高山茶園和愛玉子。再往上,到了溫帶林則可見到柳杉、台灣扁柏、華山松、台灣杉與紅檜等。
Read More +半天岩紫雲寺
所在地:嘉義縣地址:嘉義縣602番路鄉6號
開放時間:每日開放,早上5點到晚上9點
紫雲寺距嘉義市區約17公里,為嘉義縣縣定古蹟。於現階段各種資料觀察,紫雲寺創始應在1682年(清康熙21年),距今已有300多年歷史,且與許多早期寺廟起源的說法相仿,即有僧人將觀音菩薩的神像從中國攜帶來台灣,在半天岩這個地方落單、搭建草寮奉祀並在此修行,日後,隨著觀音靈驗的傳開,逐漸有信徒加入信奉觀音的行列。因此地位置半山,名為半天岩,岩者,同巖,「巖山寺也,閩人呼山寺曰巖」,「閩人謂寺院為巖」,因此岩字本就是在山邊佛寺之名,半天岩即為一佛寺之名。又以山中紫雲常繞,又名曰紫雲。
Read More +五奇之晚霞
所在地:嘉義縣地址:嘉義縣605阿里山鄉
開放時間:每日開放
慈雲寺、阿里山賓館、阿里山火車站、 沼平公園、對高岳、小笠原山與入口轉運站附近,都是觀賞阿里山晚霞的景點。
Read More +五奇之雲海
所在地:嘉義縣地址:嘉義縣605阿里山鄉
開放時間:每日開放
秋冬是觀賞雲海的最佳季節。在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內,最佳觀景地點是阿里山博物館旁觀景台、阿里山賓館、阿里山火車站、沼平公園、小笠原山觀景台與入口轉運站附近。阿里山公路半途的隙頂、頂石棹及往自忠89.5K處等地點亦值得走訪。
Read More +五奇之日出
所在地:嘉義縣地址:嘉義縣605阿里山鄉
開放時間:每日開放
日出從晨霧中嶄露曙光,朝陽輕巧地躍出山頭,耀眼的光芒照亮了夜空,濤濤雲海深刻旅遊印象,也為新的一天揭開了序幕。提到阿里山,你會先想起什麼畫面? 在著名的阿里山五奇裡,天空變化的奇景就佔了三項, 日出、夕陽、雲海,由於地球公轉之故,著名的阿里山日出,四季出現位置與時間皆不同,最經典的阿里山美景,你怎麼能錯過!欣賞日出的最佳地點包含:碧湖山觀光茶園、小笠原山觀景平台、祝山觀景平台、對高岳觀景平台等處。
Read More +奮起步道
所在地:嘉義縣地址:嘉義縣604竹崎鄉
開放時間:每日開放
北側步道週邊景點有奮起步道、日本神社、悶柴窯、楓林峽...等景點。奮起步道:沿著奮起湖農特產品展售中心旁之步道行走登高,除了至觀景台欣賞奮起湖聚落外,並可接上糕仔崁古道,伴隨著暖帶林相,可享竹林聽濤樂,也可看看早年的日本神社一座3公尺見方的基座平台和石階、石牆等遺跡、或全以石塊堆疊而成的悶柴燒遺跡,該步道全長約2000公尺,春夏走來涼爽怡人。日本神社:位於奮起湖北方森林裡,主奉天照大神。如今只剩下一座3公尺見方的基座平台和石階、石牆等遺跡。悶柴窯:在日據時代,奮起湖附近的悶柴窯大約有10幾處。當地居民將雜木放入窯中悶燒20天左右,就成了早期家庭用的木炭。目前保存的這一處主要以石塊堆砌而成,約5坪大的圓形窯。圍牆平均高約1公尺,留有一處約半公尺寬的出口。楓林峽 :奮起湖有一處賞楓的據點─楓林峽,除了可以欣賞台灣青楓、台灣紅榨槭外,更可以眺望奮起湖全景,透過光崙山、霹靂山的雙峰,遙望大凍山,天氣晴朗時,還可望見玉山群峰。
Read More +奮起湖(南側)杉林棧道
所在地:嘉義縣地址:嘉義縣604竹崎鄉
開放時間:每日開放
2022年全新完工開放沿途遍植柳杉和臺灣杉而得名,可分為兩段。其中一段出入口,位於第二停車場後方的土地公廟旁。另一段出入口,位於中和派出所附近的民宅前方。兩條路線,以「下腳店仔步道」南端出入口附近的產業道路做為銜接之路段。從土地公廟出發,順著鐵道旁的木棧階梯而下,經過一處與產業道路交會的路口之後,即進入一整片杉木林。高大、筆直向上的杉木群甚為壯觀,在高處環繞樹幹而生的蕨類,也在繁茂的森林裡爭取陽光和一席之地。環顧四周,林下多樣的原生植物及灌木叢也展現無限生機,不僅散發野地氣息,也釋放植物芬多精。而寬敞的木棧道和坐式護欄,亦為杉林棧道一大特色。隨後抵達的岔口,有另一條路線通往下腳店仔(老老街),也可回到奮起湖老街。續往前行,在一座雅緻涼亭等待林下鳥類悠揚的鳴唱,而後續等待的「天外福石」,相傳是土地公顯靈,才沒讓這巨岩滾落山下住家。繞過南端的福華公路,進入杉林棧道的另一段,再次從森林的邊緣地帶重回杉林秘境,並隨木棧道的一路帶領,即抵達另一端出入口。DATA步道長度︱全程約1,570公尺步行時間︱單程約90分鐘挑戰等級︱★☆☆ 親子級出入口-A︱土地公廟旁 GPS:23°30'12.7"N 120°41'35.0"E出入口-D︱鄰近中和派出所 GPS:23°30'05.4"N 120°41'50.3"E奮起湖停車地圖
Read More +石棹步道群
所在地:嘉義縣地址:嘉義縣604竹崎鄉
開放時間:每日開放
石棹步道群位於阿里山公路途中的石棹附近,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將既有的步道再做整理延伸,推出霧之道(原石棹步道,長880m)、茶之道(長1030m)、雲之道(原杉林步道,長700m)、霞之道(長530m)、櫻之道(長990m)以及愛之道(長662m)等六條步道。 愛之道從石棹轉進「159 甲」縣道,大約1 公里的距離,即為愛之道的南端出入口。若循「169 縣道」則可到達步道的北端出入口。靠南端這一段的仿木階梯,即使是上坡,走來亦不費力。沿途除了茶田之外,還有桃樹和農園。攀升至中點涼亭,回望山谷,映入眼簾的是壯闊的群山景觀。持續向上的木棧階梯,不到百米距離即為北端出入口。若還有充沛體力,不妨往西側居於杉木之間的觀景平臺,觀看更多美麗的風景。茶之道入口處隔「焙仔桶林道」和霧之道銜接,焙仔桶林道是頂湖與頂石棹間的連絡道路,步道入口處接往石棹1.5公里,往頂湖3.1公里。林道旁有大片臺灣杉人造林,皆已蔚然成林。步道初始呈緩坡爬升,兩旁為阿里山鄉公所公共造產之竹林。出竹林後乍見綠油油之茶園,步道復沿茶園與竹林間緩升至產業道路。步道中途橫向切出可經茶園至觀日平臺,祟山竣嶺,眺望甚佳,是觀日出最佳據點。步道行於高聳雲天的杉林下,間有小幅的起伏和彎曲,反而益增步行之樂趣。再670公尺出於步道樹林間後即茶園和桃李等果樹,而後左轉再接往大棟山之產業道路,右轉即為「雲之道」入口。霧之道原本是採集、運送山區物產的小徑,在「台18 線」63.4 公里處轉進產業道路,即抵達南端出入口。從南端進入,有滿山茶園及杉木點綴其間。中段為茂密的孟宗和轎篙竹,水泥和植草磚共構的路面, 雖有枯黃竹葉覆蓋,但仍須防滑。北段向上伸展的木棧階梯,兩旁依然是茂密的竹林,還有幾叢蒲葵揭示過往的產業生活。途中經過幾處轉折的「之」字迴彎後,在蟲鳥和鳴的山野之聲中,抵達與「焙仔桶林道」相接的北端出入口。若繼續往北,即進入林務局管轄的「茶之道」。而茶之道的最北端,可通往「雲之道」的東側出入口。霞之道同樣在「台18 線」63.4 公里處轉進產業道路,沿途經過「霧之道」南端出入口及吳鳳廟之後,即抵達「霞之道」西側出入口。而其對面則為「櫻之道」的北端出入口。從步道西側拾階而上,走在沿產業道路而行的木棧道,一旁茶園裡的銀杏樹,已略顯出金黃色調。走到產業道路對面的木棧階梯, 隱沒在濃密的竹林裡。經過一段向上爬升的轉折路線之後,來到一處滿是碧綠茶園的山坡。隨著木棧階梯緩緩而上,環繞的茶園景觀也愈加廣闊,直到頂端與產業道路相接的出入口在望,您也即將完成這一段風貌多樣的步道之旅。櫻之道位於「霞之道」西側出入口對面的「櫻之道」,是石棹熱門的賞櫻據點。每到櫻花盛開之際,總吸引絡繹不絕的賞花人潮。依地勢向下延伸,長約100 多公尺的木棧道,平緩且易於親近,沿途的櫻花樹、周圍的綠意和遠山, 在視覺上也相當令人愉悅。順著與木棧道尾端銜接的產業道路前進,沿途經過展露小清新的中興國小之後,來到一條介於茶園和竹林之間的木棧道。與之連接的農路,也流露鄉間恬淡閒適的氛圍。直到再次聽見車輛往來的喧囂,抵達石棹觀景臺旁的路口。雲之道循產業道路,沿途經過「霧」、「霞」、「櫻」等步道口之後,持續往更高海拔山區移動,來到這條位處山背,可登高探雲的步道。從西側出入口出發,穿過竹林, 來到巨木林立的深山裡。置身在海拔高度約在1,500 至1,680 公尺之間的步道,從時而瀰漫壟罩的雲霧, 察覺到高海拔山區氣候的多變。而處在山嵐之間的杉木群相,也顯出幽靜迷人的景象。謙卑地穿梭在挺拔巨木之間,仰望這片山林尊貴的容顏。至終,在歷經尾段攀升的木棧道,抵達最高處終點的您, 也通過了雲之道的考驗。這六條步道皆各有各的特色,都可欣賞到霧色、雲景、霞光、茶園、杉林、竹林的美景,再穿林之間,又常被迎面而來的整齊茶園與開闊山景所感動,至於霧雲霞光的千變萬化,真讓人讚嘆不已。
Read More +頂湖步道
所在地:嘉義縣地址:嘉義縣605阿里山鄉
開放時間:每日開放
頂湖位於石棹旁,是阿里山國家風景管理處近年規劃生態旅遊的重要據點之一。頂湖環湖步道擁有孟宗竹林步道、天然原始林棧道、生痕化石等,適合1到2小時的健行和漫步。由台18線66K附近,在迷糊步道前方一百公尺處,左轉約4公里上坡後轉入頂湖,眼前視野開闊,經常可見當地農人在茶園裡耕作,山嵐在層層山巒間。在園區內,可以沿著步道散步到涼亭、孟宗竹林。另有一條原始林木棧道可到達大凍山,涼亭前有一塊巨石,當地人稱為觀音石,表面還有生痕化石的痕跡。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