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貝木棉林

所在地:屏東縣
地址:屏東縣921泰武鄉和平村太和巷1號(武潭國小和平分校內)
開放時間:全日開放

吉貝木棉林坐落在泰武鄉平和村比悠瑪部落的武潭國小平和分校內,這片林木最早是在日據時代,因為戰備需要,日本人特別引進種植的,經過數十年的悠悠歲月,目前木棉樹已經遍地成群,形成平和校園的綠色圍牆,是臺灣難得一見的吉貝木棉生態林。 吉貝木棉是落葉大喬木,樹形筆直高大,最高可達30公尺左右,年歲越長的老樹,板根越形粗厚;原本在幼樹樹幹表面才會出現的青綠色棘刺,隨著樹齡增加,則會慢慢自行脫落,使得老樹的樹幹反而越來越光滑。因為吉貝木棉的繁殖速度快,而且開花時的樹景非常美麗,常常作為園景樹用途。 夏季是木棉林展現活力的季節,也是最具風情的季節。此時的木棉林,枝幹更形碩壯,葉色轉為深翠,因為正值開花之際,成熟的果實會陸續爆開來,從爆開的果實裡面則會飄出白茸茸的棉絮;當炎炎夏日時,走訪這片拔地參天的吉貝木棉林,將會看到木棉花絮漫天飛舞,猶如下起白色花雨,就像來到夢幻綺地,這般景致令人驚喜也難以忘記。 吉貝木棉林就是以如此美麗的姿態守護這座校園,同時也提供孩童們探索自然的機會,在木棉林區裡,設有一個林間教室,教室裡沒有桌子,但在樹幹底邊,出現了許多可愛的小木椅,這是用廢棄木板拼釘出來的,造型簡單又有童趣;在這裡上課,除了悠閒自在還不無聊,因為有小鳥、小昆蟲、微風婆婆、太陽公公陪學生們一起上課,是不是很讓人羨慕呢!

Read More +

佳興部落

所在地:屏東縣
地址:屏東縣921泰武鄉佳興村
開放時間:全日開放

位於屏東縣泰武鄉最南邊的佳興部落,屬於排灣Vutsul(布曹爾亞族)支群的Paumaumaq(巴武馬群)的原住民部落,舊名為「普樂地」,國民政府來臺後更名為「佳興村」。佳興(村)部落在地理位置上屬於南大武山分支山稜東邊連接臺東縣金峰鄉,南邊相鄰大後溪(來義大後部落),西隔泰武鄉武潭村,北接泰武鄉泰武村。約在民國四十三年自舊部落遷居到此。初期有五十八戶,目前戶數約九十幾戶,人口大約四百人,是泰武鄉六個村中人口最少的部落。泰武鄉位於屏東縣八個原住民部落之中心地帶,居於北大武山和南泰武山之間的谷地,為典型的山地鄉。當地耆老擁有豐富的文化資源,例如在日據時代奠定基礎的木雕工藝,是排灣族雕刻最具代表性據點之一,現仍有多位知名木雕師父如高富村、沈萬順、沈安日等。此外,古調歌謠的傳唱、標誌社會地位的紋手以及傳統的珠繡與編織在佳興部落也仍未失傳。

Read More +

大武山休閒農場

所在地:屏東縣
地址:屏東縣922泰武鄉武潭村老潭巷40號
開放時間:週末08:00~22:00,旺季(寒假)全週開放

大武山休閒農場位於屏東縣泰武鄉武潭村(舊武潭部落),是攀登大武山的必經之路,農場內主要提供民宿與餐飲服務,住在這裡,可以盡覽令人心曠神怡的山林風光,盡情呼吸令人心生愉悅的空氣,享受自由流盪的清風,接受溫煦陽光的照拂,再看著輕柔如棉的白雲慢吞吞的飄走,霎時感覺快被忙碌吞沒的自己,終於又在此找到重蓄生活的動力。 走在綠闊大樹夾道的山間小徑中,林徑裡的空氣,彷彿被抽走了沉悶的成分,涼爽的清風像快樂的孩子,流竄而來又流竄而去,只需在這裡走訪一陣子,就讓心靈感官完全打開,此刻,似乎感受到鳥兒啼叫的情緒,牠是快樂的;樹葉飄動的樣子,它是快樂的;急急奔跑在樹底與樹梢間的松鼠,牠是快樂的;連自己的腳步,輕輕快快,不用說,當然也是快樂的。快樂,因為身在大武山休閒農場裡,而煩憂,早被太陽曬到乾萎不見了。 除了飽覽山林美景,還能夠在此享受到使人垂涎欲滴的原住民風味餐點,譬如紫米飯、小米粽、炸溪哥、烤山豬肉、醃漬鹹魚、馬告高麗菜、酥炸山茼蒿、粟豆排骨湯等,每一道都是滿足味蕾的絕好菜色,總會讓人不自覺的一口接一口,飯後再來一杯高山茶品、或自產的有機咖啡、或鮮榨的牧草汁,潤潤飽足的腸胃。一頓餐畢後,相信從每個人的臉上看來,一定是心滿意足的神態。

Read More +

喜樂發發森林公園

所在地:屏東縣
地址:屏東縣922來義鄉丹林村
開放時間:全日開放

位於屏東縣來義鄉丹林村的喜樂發發森林公園,原是一片荒棄的林班地,後經全體社區居民的努力整頓下,將雜草叢生的荒地蛻變為賦有排灣族文化特色、而且呈現綠意盎然景象的公園地,並以排灣族語「喜樂發發」為名,帶有「團結合作、奮發向上」的期待。 排灣族擁有豐富美麗的文化資產及歷史傳說,不論表現在雕刻工藝、手工編織、豐年祭典、歌舞慶宴等方面,都具備特殊的族群特質,而這些特質也充分表現在喜樂發發森林公園裡的石板雕刻上,該雕刻以「排灣日誌」的方式呈現,內容包括太陽神、豐年祭、百步蛇、排灣族男士的傳統裝扮、排灣族婦女的傳統裝扮、貴族、勇士、平民等,都在在展示原住民文化與藝術精華。 公園內的登山步道,過去是部落居民往返部落、潮州及北大武山的主要通道,該古道以石板砌成,沿著步道的方向行走,途中可以欣賞到桃花心木、月桃樹、光臘樹、厚殼樹等珍貴樹群,順帶吸滿健康的芬多精;豐富的植物生態不免吸引各種鳥類、蝴蝶、昆蟲前來憩居,一路上又能同時享受接近野外生態的樂趣。 喜樂發發是一處融合人文與自然生態的森林公園,有時間,不妨安排一趟閒情之旅,來這裡欣賞排灣族石板雕刻、臺灣原生植樹、鳥類蝴蝶、遠古巨石等難得景致。

Read More +

古樓部落

所在地:屏東縣
地址:屏東縣922來義鄉古樓村中正路
開放時間:全日開放

古樓村是日治時代全臺灣最大的原住民部落,分布在一千公尺海拔的高山斜坡。到了平地後,仍保有濃濃的排灣傳統。古樓村的五年祭能歷久不衰,靠的是競爭。最古老的頭目家族吉零,日據時面臨新興的崔路福坎家系挑戰,於是雙方各擁派系,在重要祭典互相較勁,結果當其他部落正在流失傳統,古樓的五年祭卻一次比一次盛大。竹竿祭又稱五年祭,是排灣族最重要的祭典。早先為三年祭,是排灣族先祖里莫基與創世女神德蘭歌約定每三年相會一次,即「人神盟約祭」,在每一次祭祀前十天都由巫師占卜時辰,藉著燃燒小米梗的煙為橋樑,引祖神降臨與族人相會。目前僅屏東縣來義鄉古樓村和臺東縣達仁鄉土坂村仍保有這項祭儀。

Read More +

臺灣原住民文化園區

所在地:屏東縣
地址:屏東縣903瑪家鄉北葉村風景104號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五08:30~17:00、週末08:30~18:00,週一公休

臺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位在屏東縣瑪家鄉北葉村,佔地廣達82.65公頃,參觀區域主要分為馬卡拉彎、巴拔谷灣、塔瑪麓灣、娜麓灣、富谷灣等五區,分別展示九大原住民族的特色文物、傳統建築及歌舞文化,具體呈現原住民的生活原貌,是一處藏身山林的原住民文化博物館。 馬卡拉彎區是遊客進入園區的第一站,主要的設施是行政中心、遊客旅遊資訊中心與旅客住宿區。為了讓旅客初步了解原鄉的概貌,在旅遊資訊中心備有詳盡的原住民文化旅訊,為進入園區參觀前的資訊補給站。 巴拔谷灣區設有園區導覽解說站、文物陳列館、工藝街、八角樓特展館。文物陳列館主要展示各原住民族的生活器物,以見證並了解原住民族的生活智慧及生命軌跡;工藝街則是展售原住民族精緻的手工藝品;八角樓特展館則是一處原住民藝術家作品的展覽場,並可以讓遊客與原住民藝術創作者進行近距離的對談。 塔瑪麓灣區主要是以實體呈現的方式,讓遊客探索泰雅族、賽夏族、太魯閣族、卑南族、阿美族、雅美族及噶瑪蘭族的傳統住屋,並設有泰雅族紋面、賽夏族搖臀鈴、卑南族盪鞦韆等文化體驗活動。 娜麓灣區設有露天歌舞祭場、觀景臺、娜麓灣環形劇場、生活型態展示館,其中娜麓灣環形劇場是一處原住民部落做傳統表演的室內劇場,可同時容納2,000人在此觀賞原住民族的歌舞表演;而劇場的表演內容並非千篇一律,每月都會有所更換,是文化園區的必遊之處。 富谷灣則展示鄒族、布農族、排灣族、魯凱族及邵族的傳統住屋,最特別的是,這裡將有駐園藝術家來此共同創作,一起體驗創作的過程及精神,以積極探索原住民藝術文化的無限可能。 由於文化園區幅員遼闊,若是遊客的體力許可,可以選擇健行方式遍遊園區,不然也能搭乘免費的遊園專車,車遊青山翠嶺及原民藝術的風情間,也別有一番閒情滋味。

Read More +

笠頂山登山步道

所在地:屏東縣
地址:屏東縣903瑪家鄉佳義村,沿山公路旁
開放時間:全日開放

笠頂山海拔僅 659 公尺,共有三個登山入口,而由佳義國小後門進入之步道平坦而開闊,沿途密佈芒果樹與相思樹,方便停車,是大部份登山客開始之處。另一條較具難度的步道在佳義派出所旁,本是原住民獵徑,沿途陡坡連綿,坡度平均在四十度以上。笠頂山因為外型像斗笠而得名,若天氣晴朗可遠眺整個高屏平原,每逢假日來自市區登山者擠滿山道,山路難度適中,很適合都會人口前來健行健身。

Read More +

瑪家鄉農漁業園區

所在地:屏東縣
地址:屏東縣903瑪家鄉北葉村風景巷
開放時間:全日開放

瑪家鄉據稱是排灣族的發源地,瑪家村則是排灣族人開枝散葉的原鄉,為了留存甚具價值的歷史文化及農業經濟,瑪家鄉公所為了展現家鄉的特色,特別將瑪家村和舊筏灣部落的文化和農業經濟串連,規劃為瑪家鄉農漁業園區,共分為四個區域,分別是排灣農業文化館、瑪家休閒農業館、射鹿休閒農園、桃花園休閒農園四處景點,串連成瑪家部落的尋根步道。 排灣農業文化館位在舊筏灣國小,該館空間規劃成傳統祭場及農耕、狩獵技藝傳承工坊的形式,展現小米祭文化、紅藜文化、鼻笛與竹產業等排灣文化;而該區的石板屋經過重建後,同時也提供住宿服務。 瑪家休閒農業館由舊瑪家國小整建而成,這裡規劃為原住民傳統產業展售中心、休閒農場資訊中心、傳統工藝工坊、美食坊及釀酒坊,以推廣瑪家鄉的芋頭乾、愛玉子、樹豆、紅藜、小米等農產品。 射鹿休閒農園是攀登旗鹽山、及探訪傳說中排灣族發源地舊高燕部落的必經之地,這裡流傳著許多古老傳說,存留著珍貴的歷史遺跡,並可欣賞到瀑布、雲霧之美,是一趟結合人文神秘及自然壯闊的山林之旅。 桃花源休閒農園串連桃花源農園及其他花卉蔬果專區,園內栽種許多花卉,如櫻花、桃花、百合花、野薑花,花季時,滿山的萬紫千紅相當美麗,這裡還有咖啡屋及原住民美食區供遊客休憩。

Read More +

舊筏灣部落

所在地:屏東縣
地址:屏東縣903瑪家鄉沿山公路
開放時間:全日開放

舊筏灣部落是排灣族與魯凱族祖先的發源地,位在海拔800多公尺的山區,具有依山面海、居高臨下的地理優勢,與射鹿部落、好茶部落及高燕部落隔著隘寮南溪互為依鄰,遠方盡處即是排灣族的聖山「大武山」,不僅可以杜防外敵侵擾,還是一處與世相絕、景色優美的地方。 早期的筏灣部落約有100多戶居民,在日據時代,日方曾強迫安排高燕及射鹿兩部落的原住民搬遷到筏灣部落,光復以後,國民政府又將三個部落族群的居民遷到現今的瑪家村、筏灣村及北葉村,原部落遂更名為舊筏灣部落。沒落的舊筏灣及射鹿部落最後僅剩幾戶人家,更深山裡的高燕部落也早已無人居住。 舊筏灣部落雖然已經遷村到別處,不過仍有少數原住民依然住守在這裡,他們和遷村的族人一同在山裡從事耕作,像是種植檳榔、小米、山芋、樹豆等,因為他們依舊在此生活的緣故,所以舊筏灣部落仍保存十餘戶完整的石板屋,為了不使部落文化凋零消失,在部落族人的共識跟努力下,群起展開部落重建工作。 經過重整後的舊筏灣部落,不僅石板屋外觀已恢復舊有外貌,還在部落內鋪設石板步道,遊客可以循著步道,參觀祭場、漂流木涼亭、展示用穀倉、展示用烤芋架等,感受原始的原住民文化之美。

Read More +

蜻蜓雅築

所在地:屏東縣
地址:屏東縣901三地門鄉三地村中正路二段9號
開放時間:平日10:00~20:00,週二公休

蜻蜓雅築唯一美食餐廳座落於青山綠野、風景優美的屏東縣三地門鄉,自 1983年成立迄今已超過二十個年頭,負責人施秀菊老師,除了對傳統原住民族特有文化資產~琉璃珠有著深層的研究外更是進一步創新與帶領在地 產業發展,並結合三地門的自然景觀和排灣族的原住民文化特色,朝向人文藝術、部落美食的主題餐飲來營造特色文化複合美食餐坊。 目前已是三地門最具代表性的休閒美食餐廳,除此之外,更是最具規模的琉璃珠藝傳承代表。施老師亦為成功的婦女創業楷模表率。 為了讓部落的經濟可以振興,花了相當多的心血和感情去協助她的同胞們可以有穩定的收入,目前皆聘請在地員工且全都是原住民婦女,均擁有相當耐心與細膩手工;唯一美食餐廳提供給這些原住民婦女的不單只是一份工作,或是技能,更是讓她們感受到一個生存的尊嚴,生命的溫暖。 唯一美食餐廳創立至今,一直專注於發揚部落原住民美食並研究創新提供時下消費者有更大的接受度並持續著創造特殊風味餐飲,傳承排灣族文化美食,並針對消費大眾生活上對原住民的熱情與探訪心態,強調如何讓排灣族美食特有內涵可以突顯,如何讓排灣族的文化歷史透過美食對外聯結。為了提供遊客全套完整旅程,除了美食餐廳的經營可令消費者到「唯一原住民美食餐廳」享用美味的排灣族風味餐外,另還提供珠藝品販售,並包含琉璃珠燒製體驗、串珠DIY課程及部落導覽,讓所有人都能欣賞到臺灣排灣族原住民的特色之美。

Read More +

高樹-三地門自行車道

所在地:屏東縣
地址:屏東縣901三地門鄉
開放時間:全日開放

高樹-三地門自行車道可進入養生之鄉高樹鄉享受客家風情及享受高樹鄉的好山好水。路程為:沿山公路 - 大路觀主題樂園 - 石獅公園 - 順天宮石獅 - 武陵橋 - 高樹分駐所 - 菸樓 - 三山國王廟 - 舊寮派出所 -峰雷宮 - 阿嬤的洗衣場 - 花炫河堤 - 尾寮山步道 - 天動寺 - 大津瀑布 - 津山休閒農園 - 嘉賽營地 - 嘉賽樂園

Read More +

賽嘉航空園區

所在地:屏東縣
地址:屏東縣901三地門鄉賽嘉村賽嘉巷120號
開放時間:平日08:00~17:00

賽嘉航空園區位在屏東縣三地門鄉賽嘉村,由於受到中央山脈的屏障,因而形成相對穩定的上升氣流,氣流推升高度有1,000公尺左右,飛行空域達16公里,活動空間相當寬廣,再由於鄰近屏東平原,可作為降落著陸點,不論是氣候或環境,都非常適合從事滑翔翼與飛行傘的運動,於是規劃為國內第一座航空主題園區。 賽嘉航空園區的場地設施分為山地起飛區、平地著陸區及綜合滑翔翼訓練營三部份,以位在東側的山地起飛區來說,該側屬於坡度高、山勢陡峭的地形,又逢穩定的上升氣流,自然形成絕佳的起飛地區;以位在西側的平地著陸區來說,該側為平坦的平原地形,不僅景色優美、視野遼闊,更因為地面少見屏障物,也就成為最適合的著陸地區;至於園區南端的綜合滑翔翼訓練營,雖有規劃住宿區,但目前僅作為選手及公立團體集訓場地,並無對外開放。 擁有氣候優勢的賽嘉航空園區,毎天最適飛行的時段大約在早上10點到下午4點左右,因為在該時段內時常都有穩定的熱氣流產生,而最適飛行的季節大約在每年的12月到隔年3月左右,不僅是全臺第一、也是亞洲地區唯一可在冬季從事滑翔翼及飛行傘的活動場地,毎年都會吸引許多愛好飛行的國內外朋友前來賽嘉航空園區,體驗凌空天際的快感。

Read More +

沙卡蘭口社村

所在地:屏東縣
地址:屏東縣901三地門鄉口社村五鄰64號
開放時間:全日開放

緊鄰莎卡蘭溪的口社社區,是一個排灣族部落。口社舊名莎卡蘭(sagaran),是從莎卡蘭溪上游的大社分出來,從前大社達瓦蘭部落有兩個獵人sapantje與salatiliman出外打獵,到了一個地方後(口社舊部落,名為高媽安kauma'an),隨行的獵狗不肯離開,獵人於是定居在那裡,一些大社的居民也遷移到此,獵人sapantje回去請大社頭目的四子sa'adiu到新聚落當頭目,於是新的部落形成,就叫做「莎卡蘭」。口社社區入口意象的石板涼亭牌樓上面,就是兩個獵人獵狗與頭目的雕像,至今村中有人結婚,仍會送檳榔與橘子編成的花環到兩個獵人的後代家,表示對部落英建立雄的尊敬。口社村的族名為莎卡蘭(sagaran),流經口社村的莎卡蘭溪是sagaran族人的生命之源,sagaran人經過3次遷村,始終與口社溪為伍,至今,莎卡蘭(sagaran)族人與莎卡蘭(sagaran)溪一直都有重要相互依存的關係。民國90年,因不肖份子毒魚事件,致使溪流魚群集體死亡,造成溪流生態很大的影響。村民對此行為感到深深痛惡,於是村長召集村民,發佈護溪計畫,莎卡蘭(sagaran)的護溪運動開始了。在近兩年的護溪期間,社區發動村莊義務勞動,讓村民參與護溪巡守,修築護溪步道,堆砌石頭的護坡、整理平臺建高腳屋等,漸漸的,莎卡蘭溪恢復原有的生態環境。原住民自古以山林及溪流的資源生養族群,取之自然又保育自然,依生物生息的孕育週期建立取用的倫理,讓資源既被利用又永續不絕,排灣族豐富的文化特色,獨特的生活方式與習慣,結合莎卡蘭溪豐富的生態資源,我們可以打造莎卡蘭(sagaran)優質的生態旅遊事業。

Read More +

三地門文化館

所在地:屏東縣
地址:屏東縣901三地門鄉三地村中正路二段110號
開放時間:每日09:00~21:00,週二休館

位於三地門鄉中山公園裡的三地門文化館,是三地門鄉公所打造,文化館所在位置,是日據時期流傳下來的神社。目前委託地磨兒文化產業藝術協會經營,可說是三地門藝術工藝展售的窗口,館內規劃有「文物展示區」、「視廳室」、「交誼廳」和「觀景臺」,還有座有著巨大老鷹雕塑的部落廚房,集聚了當地的藝術創作和產業,充分展現排灣文化特色。除了豐富的展覽以外,左側廣場可見巨型架高的陶壺和原風圖騰,右側的草坪地則是觀景臺,帶有原風的建築掩映在綠樹間,登上觀景臺二樓,可遠眺山林和溪流風光。

Read More +

三地門藝術村

所在地:屏東縣
地址:屏東縣901三地門鄉三地村
開放時間:全日開放

三地村是屏東縣三地門鄉的政經中心,街景是整齊的棋盤格局,沿坡地而蓋的建築物,從遠處看過去,呈現緩升的階梯式排列,形成特殊的部落風貌。三地村以工藝創作聞名,各種工藝品的藝術水準極高,不僅可以帶動當地的觀光發展,同時肩負文化傳承的使命。 走訪三地門藝術村不難發現,展示陶藝、石雕、木雕、琉璃珠、原風服飾的工藝館和博物館到處林立,每一處工藝館所呈現的藝術風味不盡相同,但都充分展現排灣族和魯凱族的創作能量,賦予每一件工藝品別有特色的藝術生命,走在瀰漫豐厚藝術氣息的三地門,就彷彿置身一座充滿濃濃原民風情的藝術寶庫。 早年的排灣族和魯凱族人是以琉璃珠作為傳家之寶或嫁娶聘禮,具有掌握權力與貴族地位的象徵,而不同的琉璃珠還蘊藏著高貴、守護、勇氣、摯愛、豐收、思念等意義,也因此顏色炫麗迷人的琉璃珠是很受歡迎的工藝品,常設計為手鍊、項鍊、手機吊飾等飾品,簡簡單單的造型就相當漂亮,而這裡也有琉璃珠DIY課程,讓遊客親身體驗燒製琉璃珠的樂趣。 許多排灣族及魯凱族的藝術家們,多以個人工作室的型態從事藝術創作,譬如知名雕刻大師撒古流,精通雕刻、繪畫與陶藝,創作題材多來自於日常生活或神話故事,雕工細膩是其特色;而以陶藝創作知名的峨格大師,則擅長將原住民圖騰運用在陶藝作品裡。或許,在不受拘束的空間下,這些藝術家才得以揮灑出迭有特色的藝術作品,有機會拜訪藝術家工作室,也一定會被他們專注的創作精神所感動。 走訪藝術村之餘,還可以順道參觀口社村,該村環境原始幽靜,溪谷景致尤其絕美迷人,岩壁、巨石、溪流構成流連忘返的主因;行走於舊沿山公路時,可遠眺一座造型優美的吊橋,在公路不遠處,則有一座建於日據時代的取水廊道,是非常珍貴的歷史遺蹟。

Read More +

屏北部落自行車道

所在地:屏東縣
地址:屏東縣901三地門鄉
開放時間:全日開放

瑪家派出所 - 三地門藝術村 - 中山公園 - 地磨兒公園 - 三德檢查哨 - 伊拉瀑布群 - 霧臺山胞部落觀光農村 - 霧臺分駐所 - 霧臺岩板巷。自行車道從三地門到霧臺鄉,欣賞排灣族和魯凱族的原鄉風情。

Read More +

霧臺石板聚落

所在地:屏東縣
地址:屏東縣902霧臺鄉霧臺村
開放時間:全日開放

霧臺鄉是屏東縣地勢最高的鄉,海拔約1,000公尺左右,是魯凱族部落之一,向來有魯凱族聖地之稱。魯凱族擁有深妙的生活智慧與藝術文化,通常表現在石板屋、石雕、刺繡及編織工藝上,尤其是石板屋,以在地石材,經人工切鑿搭建而成,居住起來相當涼爽舒適,是魯凱族人引以為傲的建築特色。 霧臺岩板巷則是領略魯凱文化精華的最佳去處。由片狀石板鋪設成的人行步道,順著山勢逐漸爬高,並依百步蛇的行徑將魯凱文物館、天主堂、霧臺國小涵蓋在岩板巷的範圍內;人行步道的護欄特別以傳統陶壺裝飾,如果仔細看,或許會發現陶壺表面刻有百步蛇圖案及各種紋路,而不同紋路有個別的意義存在,譬如三角圖紋代表山川、橫紋代表河流、圓圈表示團結等。另外,在各通道巷口的地面上,會出現以紅黃黑白等顏色所繪成的百步蛇菱形圖案,主要用來取代斑馬線,真是很有意思的設計。 除此之外,沿途還可以看到許多百合花圖案,在魯凱族的傳說中,百合花與祖先的起源有關,所以具有神聖的地位。基本上,魯凱族女性要配戴完整的百合花飾,必須經過結婚儀式或買花禮儀,所謂完整百合花飾是同時搭配一朵紅色金鳳花。買花禮儀是指未婚女性在經濟許可下,擇日殺豬、釀酒、製作米糕,向部落頭目獻禮,就能取得戴花權,是魯凱族女性重要的生命禮儀之一。 走在巷弄間,隨目可及文化色彩濃厚的圖騰、陶壺、石板屋、石板雕像、打鐵屋、青銅工藝坊,不難感受魯凱族人在藝術創作方面所展現的高度天份與自信,同時也細細咀嚼了魯凱族藝術文化的獨到韻味。

Read More +

伊拉部落

所在地:屏東縣
地址:屏東縣902霧臺鄉
開放時間:全日開放

伊拉部落位於北隘寮溪畔,是進入屏東縣霧臺鄉的第一個部落,從迎賓門口所擺設的人物像即可得知,該部落充滿濃厚的原民風情,這是一座運用石板所砌造而成的魯凱族人及百步蛇雕像,而在側邊牆壁,則有描述魯凱族豐年祭、衣著服飾及刻劃日常生活情況的浮雕,在遊客還未踏訪伊拉部落時,即能先在此認識魯凱族文化的風采。 伊拉瀑布群有多座景色絕美的飛瀑景觀,像是霧臺瀑布、阿禮瀑布與飛龍瀑布,毎座瀑布所帶來的視覺美感都不盡相同,相信走訪一趟,一定會有令人流連忘返的感動;當然,除了欣賞美景,夏天時來到這裡,感受水霧飄濕皮膚的清涼感,在酷暑難耐的季節,這是一種透入心扉的享受。 霧臺瀑布又稱「神山瀑布」,高度約有40公尺,瀑水從岩壁頂端飛瀉而下,因水流強勁、衝擊力大,水柱注入下方水潭時,水聲轟隆氣勢驚人,所濺起的水花更像盛綻的煙火,隨處四跳、動感十足。 阿禮瀑布因為與礦場道路交錯,形成瀑中有路的景觀,最特別的是,阿禮瀑布有左右雙瀑流,左瀑全年不乾涸,右瀑則是在冬季時會暫時竭水。每天午後是欣賞阿禮瀑布的最佳時間,因為山嵐所營造的朦朧之美最令人難以忘懷。 飛龍瀑布又名「人頭瀑布」,源於魯凱族懸掛人頭的文化。高約25公尺的飛龍瀑布,大部分的水流都呈S型流動,再從山頭直瀉而下,遠觀猶如一條銀白色的飛龍,正由天空鑽入水底,在豐水時期,飛龍瀑布所捲起的水霧籠罩整座山谷,如夢似幻的景色非常迷人。

Read More +

霧臺基督長老教會

所在地:屏東縣
地址:屏東縣902霧臺鄉霧臺村中山巷76號
開放時間:平日08:00~12:00、13:00~17:00

基督長老教會是魯凱族人的精神支柱,最早是在民國43年由駐好茶村教會的林正光宣道師兼來霧臺宣道,是一座融合魯凱及西方特色的教會,更是社區內村民同心打造的結晶。建造之時,村民以輪工的方式,運用各自所學專長,在民國90年重建教堂,歷經五年四個月的工期,終於在民國96年正式完工,以石塊為教堂的主要建材,就像是矗立在山林之中的一座城堡,讓這座在疊疊山巒中的教堂,更具有特色。

Read More +

排灣三寶工藝館

所在地:屏東縣
地址:屏東縣912內埔鄉水門村忠孝路215-1號
開放時間:平日09:00~17:00,週日休館

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排灣族琉璃珠之父─巫瑪斯,發現自己一直汲汲營營於漢人的生活當中,卻忘了部落當中的琉璃珠文化是值得研究的,他開始鑽研已經失傳的琉璃珠製作技術,費時餘年他終於找到晶土的特殊配方,發展出可以擬真的琉璃珠串,不但為部落尋找到一條文化創業的道路,真正對他感恩於心的是部落的婦女們,從此婚禮中這些象徵身份地位的珠串又回到生活的文化當中,讓斷層的文化一點點被接續起來。

Read More +

大鴕家觀光休閒農場

所在地:屏東縣
地址:屏東縣907鹽埔鄉鹽中村民富路86號
開放時間:每日08:00~19:00

「大鴕家觀光休閒農場」原為「佳興鴕鳥牧場」成立於1998年9月,目前牧場位於屏東縣鹽埔鄉,以繁殖與養殖鴕鳥為主要經營項目,種鳥13組,每年可繁殖600多隻幼鳥。有鑑與鴕鳥產業多角化經營方式,2007年參與教育部卓越計劃與「國立高雄餐旅學院」產學合作「鴕鳥綠色休閒農場之規劃暨美食產品設計與體驗行銷計劃」將鴕鳥場改建成假日休閒農場,結合觀光、休閒、教學、鴕鳥美食為一體,休閒農場中計劃培育「螢火蟲、蝴蝶」,讓來賓除享受鴕鳥美食外還可以了解 鴕鳥成長過程與 螢火蟲.蝴蝶培育區生態,農場規劃DIY教學區、賞魚戲水區、鴕鳥美食餐廳、歡唱品茶區、鴕鳥生態區、環保農場(廢輪胎環保花盆裝飾的農場) 六大區塊 , 希望成為臺灣最大的鴕鳥觀光牧場。

Read More +

陽光綠堤休閒農場

所在地:屏東縣
地址:屏東縣912內埔鄉三和路305巷16號之一
開放時間:假日10:00~22:00,平日須預約

佔地一公煩多的「陽光綠堤」本來是芒果園, 二年多前轉型發展為香草餐廳,園內種植近20種香草植物,並有一分多地種植當季花卉,向日葵、百日草、波斯菊等,隨季節變換的花海為陽光綠堤之一大特色。陽光綠堤的花園雙人房,天花板是月桃花梗編織而成,牆壁是石頭砌成,地板則是鋪設石板,相當有「原味」。陽光綠堤住宿費用均含早、晚餐,不但可以賞花也可品嚐香草餐 ,還可親自採果,吃到最新鮮的芒果。

Read More +

龍泉觀光酒廠

所在地:屏東縣
地址:屏東縣912內埔鄉東寧村北寧路448號
開放時間:每日08:00~17:00

2005年臺灣青啤股份有限公司仍延用青島及德國的傳統釀造技術,在臺灣屏東內埔在佔地8.6公頃的土地上分三期投入鉅資總額約30億元,在臺灣打造第一座民營年產10萬噸大型觀光啤酒廠,選用德國最先進的啤酒釀造設備,採用最先進啤酒無雜菌純生釀造工藝技術,釀造出臺灣青島啤酒 無菌純生。三洋維士比集團企業精神就是立足臺灣,選擇在臺灣屏東內埔投資設廠,是希望將國際級啤酒釀造技術導入臺灣,達到深耕市場、永續經營的企業理念!臺灣青啤屏東龍泉啤酒廠,歡迎大家一同來品嚐客家美食、暢飲在地尚青的啤酒、享受南臺灣的風情。

Read More +

新北勢庄東柵門

所在地:屏東縣
地址:屏東縣912內埔鄉振豐村懷忠路1號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新北勢庄東柵門位於内埔鄉豐田村,又稱為懷忠門,現被列為國家三級古蹟。在清朝康雍乾年間,有許多廣東籍客家人紛紛來屏東一帶墾荒,由於是外來移民,常會與閩南人、原住民等族群發生衝突,為了避免侵擾,並與其他村落劃分界線,所以在新北勢庄外圍興建東、西、南、北四座柵門作為防禦工事,然而經過幾百年來時空的變遷,至今僅存東柵門,它的存在對新北勢庄民來說,已成為對先民的敬意與追懷。新北勢庄東柵門以石塊、土泥作為主建材,柵門高度大約7公尺,寬度大約6.5公尺,厚度大約1.2公尺,佔地約有6坪多;柵門左右兩側以磚塊興築成牆,主要作為承重功能,柵門內側設有門扇用的榫孔,屋脊採水平馬背設計,並飾以紅瓦構造;而在東柵門右前方的民宅側牆,還保留一塊清光緒年間、以花崗岩雕製成的重修柵門紀念石碑,雖然碑體文字已經殘舊模糊,但卻是相當珍貴的文物。 東柵門的門額中央懸掛一塊「懷忠」牌匾,其左右設有對稱的圓形鎗銃,其牌匾的由來是有歷史原因的,在清康熙六十年時發生「朱一貴事件」,因為該民變已經侵擾到百姓生活,於是新北勢庄民便組織義勇兵來保衛家鄉,在事件落幕後,清朝論功行賞,便賜封客家人為「懷忠」,所以東柵門又稱為「懷忠門」。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