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聰師芋頭文化館
所在地:臺中市地址:臺中市439大安區福興里興安路168號
開放時間:週一至週日,09:00-17:00
「阿聰師芋頭文化館」,提供芋頭酥DIY體驗活動,讓民眾親手體驗製作芋頭酥的樂趣,更設有糕餅文化館,讓民眾能夠了解芋頭、粉蔥與糕餅等文化,以及阿聰師品牌故事,打造出一個讓民眾寓教於樂的好地方。 園區設有阿聰師糕餅文化館、芋頭生態園區、3D立體彩繪牆(拍照區) 、DIY教室、阿聰師伴手禮專區與兒童閱讀區等六大主題區。遊客可自由參觀與預約手作體驗。經由導覽參觀可使遊客們了解阿聰師從業餘半世紀來所經歷的艱辛創業過程,以及如何推動大甲芋頭相關產業發展與大台中旅遊產業鏈結合的在地文化特色,是個非常適合家族同樂、員工旅遊、校外教學、情侶曬恩愛的最佳寓教於樂生活園區。園區備有大型停車場,讓你的愛車可以有寬敞的停放空間,讓遊客可安心自在地遊玩。糕餅文化館內有全世界最大顆的芋頭,有最完整的芋頭相關資訊:告訴你芋頭從哪裡來的、告訴你如何為芋頭防颱、告訴你如何削芋頭不手癢、告訴你如何吃芋頭防癌。還會告訴你中秋節除了烤肉外,你還可以有其他新選擇,玩博餅測運勢;聽聽不會做餅的糕餅祖師爺由來,看看年過半百的元老級擠花機,阿聰師的第一台電烤爐。芋頭知多少?生態園區可以讓你親手摸摸芋頭葉、如何辦識大甲芋頭—檳榔心芋、教你用一滴水分辨毒性堅強的姑婆芋、還會介紹豆豆龍專用最環保的雨傘給你認識、看看園區被粗心的油漆工染指的芋頭葉、沒事多喝水就會流淚的芋頭、好多有趣又好玩的芋頭,你意想不到的芋頭新知等你來發掘喔!戶外有全台最大的擀麵棍與彩色打蛋器,適合遊客拍照打卡。 DIY教室有寬敞明亮的無障礙空間,體驗手作芋頭酥的樂趣,從擀皮到捲皮;從壓製到包覆;從手忙腳亂到熟能生巧;四顆芋頭酥讓你從生手到熟手,只要30分鐘,絕對讓你回味無窮。 伴手禮區內有阿聰師自家研發生產的明星商品—小芋仔,阿聰師堅持來自自然,模仿自然。榮獲電視小零嘴封號—香貢貢芋頭條絕對讓你吃了會上癮,一口接一口,嘴巴停不了,還有奶油酥餅、芋頭酥餅、鳳梨酥、杏仁味十足的媽祖餅、甜酒釀芋頭豆腐乳、遊客必吃奶香芋香百分百—芋仔冰、芋香四溢的芋泥捲。30年穿越時空的清香,散播著幸福的回憶。90年代大型賣場出現,合味香進入關鍵轉型期,阿聰師以西式喜餅再出發,堅持創新製餅精神的阿聰師, 突破傳統禮餅觀念,創造了歐式風格【愛的宣言】塔式喜餅。阿聰師用各種瓜子作餡,象徵【多子多孫多福氣】,也用卡厚的餅做塔,表示感情堆積愈來愈高。民國87年,大甲芋頭生產過剩,愁眉苦臉的親友,經常送來許多檳榔心芋。阿聰師天天閉關精心研究, 如玫瑰花瓣般浪漫的芋頭酥,悄悄在大甲綻放著紫色芳香。不久經過傳媒大量報導後,『芋頭酥』開始聞名全台,阿聰師也締造了大甲芋頭產業的另一個春天。 阿聰師開心的說:「阮做夢也沒料想到,芋頭酥不僅救了大甲芋農,也幫助了自己的事業再創高峰。」阿聰師生長於大安,發跡於大甲,在大甲忙忙碌碌好幾十載,50餘年來不斷的持續研發大甲在地芋頭相關產品,近期時常懷念著媽媽的家鄉味,想起小時候媽媽在廚房裡,煮著菜脯蛋、蕃薯簽、芋頭米粉,炒菜、炒飯、炒麵、炒米粉時,就會趕緊跑去爸爸種的小菜園,摘幾根蔥、拔幾根蒜後,趕緊再跑回家,給媽媽「欠香」用,有媽媽的飯菜,好香、好好吃、好快樂!原來,少了一根蔥,就少了媽媽味!為了解相思,阿聰師精心鑽研出新的農特產品,把大甲在地的芋頭與大安在地的青蔥,結合在一起,讓它們迸出新的火花來,大甲芋、大安蔥,ㄆㄤ、ㄆㄤ、ㄆㄤ,香貢貢、貢貢香,創造出屬於家鄉味,也屬於媽媽味的全新農特產品-阿聰師貢貢香。嚴選大甲在地最上等的檳榔心芋,把新鮮的芋頭切成條狀,在不添加任何添加物下,進行高溫烘培,讓高溫把水分蒸發後,再使用進口健康的糯米麥芽黏上大安在地質地細嫩、 蔥白勻淨修長的青蔥,最後再灑上新鮮的白芝麻與胡椒調味而成,使產品吃起來非常順口涮嘴。玩累了館內有一隅兒童閱讀區,可以讓喜歡閱讀的小朋友靜靜看書,大人也可以安心休息片刻。阿聰師芋頭文化館秉持著一貫的初衷:自然與單純,沒有花俏的現代科技,只有一份最真的心,最誠的意,用實際行動灌溉著這片芋頭園區。開放時間:週一至週日,09:00-17:00館舍地址:臺中市大安區興安路168號聯絡電話:04-26713077 導覽解說:■有 □無 ■預約制(預約芋頭酥DIY,有附贈導覽解說)其他服務:■ DIY體驗:芋頭酥■ 文創小舖
Read More +大甲三寶文化館ˍ裕珍馨光明旗艦店
所在地:臺中市地址:臺中市437大甲區光明路67號2樓
開放時間:10:00-17:00 (配合展覽檔期,休館日以網路公告為主)
「酥餅」原為大甲地區的訂婚喜餅之一,經過裕珍馨餅店以天然奶油取代豬油,將之精緻化後,「奶油酥餅」之名,透過進香客口耳相傳聲名大噪,而與「大甲媽祖」及「大甲帽蓆」並稱「大甲三寶」。「大甲三寶文化館」位於裕珍馨旗艦店樓上,固定展示「大甲懷舊照片」、「大甲帽蓆編織場景」、「古早奶油酥餅製作場景」及十六尊「媽祖一生故事木雕」,並不定期舉文化藝術展。
Read More +臺中市大甲區中正紀念館
所在地:臺中市地址:臺中市437大甲區水源路190號
開放時間:週一、二、四、五、六,08:00-12:00,13:00-17:00(週三、日,國定假日休館)
大甲中正紀念館是由企業家何永先生捐贈,於1981年10月31日落成,使大甲有了第一座表演場所,館內時常舉行各式活動及展覽,有戲劇、講座、音樂等多元文化活動,陪伴著許多大甲人一起成長,更是甲安埔地區唯一的藝文活動中心,是一座小而美且設備齊全的演藝場館,吸納大甲、大安、外埔的演藝人口,為本地區的藝術交流平台,並肩負區域文化推廣,藝術發展及地方文化推廣的使命。多年來在此舉辦的表演、展覽,陪伴著許多大甲人一起成長,也使大甲保持文風不墜。 要試探大甲的文化活動熱度,到中正紀念館瞧瞧就對了!導覽解說:□有 ■無 □預約制其他服務:■DIY體驗(依特展而定) ■場地租借圖片由臺中市大甲區公所協助提供。
Read More +霧峰菇類產學館
所在地:臺中市地址:臺中市413霧峰區中正村四德路10號(霧峰鄉農會6樓)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09:00-16:30,週一休館
霧峰區農會於1998年時打造佔地400坪的霧峰菇類博物館,是台灣唯一世界「唯二」的菇類博物館(另一處在荷蘭),對全世界的菇類(尤其是台灣菇種)作了詳細的介紹,是一處珍貴的知識寶地。自1953年台灣首顆洋菇於農試所(台灣省農業試驗所)成功栽培出時,50年代初,霧峰區便在全台菇業經濟中獨占鰲頭,加上政府相關機關相助,使得霧峰成為名副其實的「菇類王國」。2022年在霧峰區農會黃景建總幹事努力規劃與爭取下,得到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及台中市政府大力支持,並結合農試所、中興大學、亞洲大學、朝陽大學、科博館、台灣菇菌專家學者及台灣菇菌產業業者等眾人協助下,將該館重新改造並賦予其發展霧峰菇菌產業鏈之功能,重新命名為【霧峰菇類產學館】。農會內還有位於四樓設置一處【台灣農漁業物產館】,提供由台灣在地優質菇蕈製成生技產品、文創品及各項生活應用商品讓民眾更能了解產業發展趨勢,該館更有結合台灣農漁會推出在地優質農(特)產品精品組合,讓民眾有豐富菇類知識之旅外還可一次購足台灣優質農(特)產品。以上圖文取自霧峰區農會。
Read More +張連昌薩克斯風博物館
所在地:臺中市地址:臺中市421后里區公安路330-1 號
開放時間:週一二、週四至日09:00-17:00,週三公休
玩賞攻略◼️薩克斯風收藏◼️參觀工廠專業製程與精密技術 館內展出張連昌先生的歷史文物,並提供文化導覽,紀錄台灣薩克斯風故事與訴說張連昌先生精神,並珍藏發明人阿道夫.薩克斯先生所打造,距今163年歷史的薩克斯風。 2010年榮獲經濟部評選「優良觀光工廠」。開放參觀工廠專業製程與精密技術,吸引眾多國內外人士、團體參觀,並定期舉辦薩克斯風大師講座、專業樂團樂手演奏會,展演宣講及學術研討發表會。 「張連昌薩克斯風」將這六十五年的事業朝百年企業的願景前進,不斷的成長與發展,成為永續經營的企業,為社會發展貢獻一己之力。家庭成長背景張連昌先生,西元1913年12月10日生,家中排行第五,出身務農的家庭,世居后里墩西村。21歲與胡屘女士結婚,婚後育有2子4女,以繪圖為業,為逃避日本軍伕之徵召,流浪外鄉以演奏為業。台灣光復後,32歲投入樂器製作,35歲製出作全台灣第一支薩克斯風,開啟台灣薩克斯風故鄉的傳奇。連昌先生卒於西元 1986年1月,享年73歲。學畫之路、美感淬煉張連昌先生從小對藝術展露極高興趣與天份,不受當時男丁需務農之禮俗束縛而熱衷繪畫。13歲遂跟隨住於大甲的中國大陸唐山師傅專研工筆畫與裱褙。爾後赴台北接受嚴謹的繪畫訓練,回鄉後並以此為業。這些歷練讓連昌先生的美學有著更 深的感官淬練與積累,亦培養出專注與堅持的毅力。悠遊音樂,沉浸音符魅力世界年輕時的張連昌先生擅長舞文弄墨,愛好音樂。他跟著人稱「黑印度」,真名已不復記憶的鄉人學習吹奏小喇叭和薩克斯風,從此醉心樂器演奏。西元1945年連昌先生與地方上一群喜好音樂的當地士紳組成Jazz Band輕音樂團。團員們都具深厚的樂理基礎和嫻熟的演奏技巧,南北演出造成轟動,名傳四方。爾後,連昌先生在製作樂器之餘也教導工廠裡的學徒吹奏樂器,部分學徒轉向張基盤先生研習專業演奏。隨著電視台開播,電視台的樂團樂師大多來自后里,「后里出樂師」口碑也不逕而傳!
Read More +太平古農莊文物館
所在地:臺中市地址:臺中市411太平區光興路1266巷160號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09:00-12:00,13:00-17:00 (週一公休)
太平古農莊文物館於99年10月17日開館啟用,位於車籠埔頂坪公園內,裡面陳列的臺灣古文物,乃莊主張友吉先生畢生收藏,為了讓日漸凋零的台灣文化傳承下去,讓社會大眾了解先民的智慧,忍痛捐贈給臺中市太平區公所。 文物館主體採三合院農宅式建築,館內規劃為10個主題展示區,正身部份為祖先神明廳展示區、兩邊廳舍分別為臥室、新娘嫁妝嬰兒用品房與廚灶展示區,左右護龍則以衣帽、杯盤器皿、電器、農業用具為主題的各式展品;三合院護龍展示區入口處規劃了藥鋪店與柑仔店販售部,因古文物數量繁多,採取輪展方式。 太平古農莊文物館提供民眾一處緬懷往昔民俗風情、鄉土情懷的地方,頂坪公園內種植數十棵高達十五米的楓葉樹隨著季節變換,形成不同的景致,和古色古香的文物館交織成一幅世外桃源的圖畫。對一個在農村出生長大的農家子弟來說,農家生活的點點滴滴總是交人難以忘懷,尤其是在二、三十年代的台灣社會,大家庭那種艱辛困苦、汗流浹背,從死裡活過來的日子裡。先民為了生活,更為了大家庭裡的每一張口,而無怨無悔的付出,辛勤地日出而做,只求一天三餐溫飽而已,可想而知,農業時代生活品質怎可與科技日新月異的現在比較。(本文選自太平區古農莊文物館)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09:00-12:00,13:00-17:00館舍地址:臺中市太平區光興路1266巷160號聯絡電話:04-22776400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古農莊文物館-646103418770588/ 導覽解說:■有 □無 ■預約制預約電話:04-22776400以上圖片由臺中市政府文化局提供。
Read More +霧峰林家花園林獻堂博物館園區
所在地:臺中市地址:臺中市413霧峰區萊園路91號(明台高中校區內)
開放時間:8:30~17:00
林獻堂博物館林獻堂先生身處新舊思想交替的年代,因而具備新舊知識分子優點,這兩種特質的融合,使獻堂先生成為臺灣二十世紀前半期最偉大的人物之一。館內展示霧峰林家相關文獻史料、古文書、林獻堂日記真跡、墨寶、手稿、檔案、明信片及霧峰林家早年使用的生活用品、家具與重要文人書畫等。走入本館欣賞台灣手工技藝,與精緻華麗的文化,如同閱讀一部林獻堂先生傳記與一篇瑰麗錦繡的立體台灣史。萊園臺灣四大名園之首,霧峰林家後花園,1893年林文欽先生中舉後,為感激其母羅太夫人育養之恩,興建花園以供母親頤養天年,並以老萊子彩衣娛親典故命名為「萊園」。萊園是一座依山傍水的美麗林園,國定古蹟五桂樓、飛觴醉月亭、小習池、木棉橋,巧妙的形成自然與人文完美結合,風光優美,成為聞名全台的勝景。蓉鏡齋始建於1838年,初為起居住所,1887年林文欽將其改建為私家書齋(俗稱新學仔),以《酉陽雜俎》「芙蓉鏡下及第」典故,命名為「蓉鏡齋」。是林獻堂先生從小與親族一同學習傳統漢學的書院,其建築風格採傳統書院格局,前庭如孔廟形制,掘一泮池,正廳為講堂,前方為典雅軒亭,可謂台灣格局最完整的私家書院,亦為當時中部地區最重要的漢學教育中心。景薰樓「景薰樓」為頂厝系主要宅邸林獻堂故居,主建築分為三進九開間,即俗語所說「大厝九包五、三落百二門」,為傳統合院式格居,林奠國於1864年開始興建,1867年林文鳳完成第一落內外護龍、正身與景薰樓門樓;1883年林文欽完成第二落主體建築與第三落部分。後來林獻堂在日治時期重新整修,增建正廳前葡萄架,並將原本的門樓重建,形成今日我們所看到的規模。正廳棟架間分別有可活動「八卦門」、「四喜」雕飾,還有二進的「英(鷹)雄獨立」雙視畫,以及象徵「魚躍龍門」造型之斗拱。主廳兩側有大型花瓶門,取四季出入平安之意,傳統建築樣式包羅萬象。以上圖文資訊由霧峰林家花園林獻堂博物館園區館提供
Read More +大里杙文化館
所在地:臺中市地址:臺中市412大里區新興路2號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09:00-12:00,14:00-17:00
大里杙早在前清乾隆末年即有商肄發展,日治時期因河流改道,河港功能日漸喪失。而日治時期因應治理之便,街庄設有保正(相當於今之里長),以傳達、執行官方行政措施。本歷史建築與庄役場同時建於1929年,原作為日治時期大里杙保正集會場所,光復後(1945年)提供戶政事務所使用,後改設為大新社區活動中心。1999年配合大里杙老街風貌再造計畫,整建作為大里杙文化館使用,為老街區獨具特色的日治時期建築,陳列展覽大里相關史料文物,不定期規劃特展。
Read More +后里薩克斯風玩家館
所在地:臺中市地址:臺中市421后里區大圳路473-2號
開放時間:10:00 - 17:30
萬麗福樂器技術總監:張萬福先生,師承張三、張來、張坤、張阿欉、張峯雄等五位叔伯,五十五年以上製造經驗,一路求師的艱辛過程,奠定了紮實的製造基礎及對樂器的敏銳度,薩克斯風工廠開業以來,所製樂器榮獲多項大獎及國際品牌肯定,力邀合作,為台灣國寶級職人之一。2005年張萬福先生及其夫人林鎂雲女士創立台灣薩克斯風品牌:WONGFUL,並設立后里薩克斯風玩家館,成為台灣第一家薩克斯風專賣店,深耕台灣,希望全心精研的樂器能在家鄉發揚光大。后里薩克斯風玩家館現有台中后里總店及台北分店。后里店除了自有品牌WONGFUL 薩克斯風,也有進口品牌薩克斯風及薩克斯風相關配件供玩家選擇,提供更多吹奏樂趣。台北分店提供樂器及配件,每月固定維修保養日也讓北部地區的消費者能享有更快捷便利的售後服務。以上圖文資訊由后里薩克斯風玩家館提供,版權歸后里薩克斯風玩家館所有。
Read More +梨山文物陳列館
所在地:臺中市地址:臺中市424和平區梨山村福壽路14號
開放時間:09:00~17:00
館內共有四個展示區,分別規劃為中橫開發史、中橫地質地形、泰雅廣場及梨山特產等,每一展示主題都有相關的圖片及影片導覽。
Read More +石岡土牛客家文化館
所在地:臺中市地址:臺中市422石岡區土牛村豐勢路德成巷10號
開放時間:9:00-17:00,周一及國定假日休館
土牛客家文化館的成立要旨,首在推動客家生活文化的傳承。園區同時也是劉家子孫日常生活的範疇,以及進行祭典儀式和生命禮俗的場所。除了靜態的展示品之外,訪客也能實際參與真實的客家生活儀典,感受鮮活生動的客家文化。
Read More +臺中市長公館ˍ不老夢想125號
所在地:臺中市地址:臺中市404北區雙十路一段125號
開放時間:週一至週日,07:00-20:00
不老夢想125號・說歷史落成於1929年(昭和4年)的宮原氏別墅,是宮原眼科醫師-宮原武熊興建的住宅別墅,1945年,日本人遭遣返,由臺中市政府接收做為市長官邸使用。2016年,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為呼應臺中市托老政策及活化歷史建築,以銀髮、文創的「銀創參與」為規劃概念,打造「不老夢想125號」。藉由一個個不老夢想、一位位真人圖書長者、一份份兼具老智慧與新創意的食飲,傳遞心不老、夢不老、行動不老的三不老精神。【不老夢想展覽】有一天當你八十歲,還有多少作夢的勇氣? 其實,夢想是一種姿態,無關乎年齡!展館一樓設有「不老夢想常設展」與「真人圖書坊」,藉由一幅幅真實故事,讓人看見爺奶超乎所想的夢想及不老圓夢力;而藉由遇見一位長輩,就像打開一個世界、讀了一本書,讓你拓展不一樣的銀視野,更歡迎借閱「不老真人圖書」!展館二樓的「夢想特區」不定期舉辦各式夢想特展與活動。♥歡迎團體預約規劃參訪行程,免費觀展/周末定時導覽/場地租借。 【夢想庭園】不老夢想125號寬敞庭院,不定期舉辦各式活動與公益市集,花圃更化身為可食地景,藉由長輩們每季栽種、採收不同植物,與年青世代交流互動,為台中舊城區打造充滿綠意生活的城市田園角落。♥歡迎團體場地租借、參與125號夢市集活動。【不老食埕X不老料理人/服務生】高年級實習生不只在電影中上演,不老食埕直接創造銀髮就業機會,聘請長輩成為不老料理人、不老服務生,年紀最長的更已是「祖級」的囉!他們樂分享傳承古早味,更樂學習新技能用IPAD點餐,歡迎你一起來感受不老熱情並看見銀髮就業的不老活力。♥歡迎約會聚餐/下午茶/預約訂位/團體包場/10人以上預約私房菜單料理【慢食悠活-仙角百老匯套餐】老記憶、新滋味。以完美肥瘦比例炒出香氣四溢肉燥,搭配現磨在來米漿,融合南瓜、菠菜、紅麴米或紫心地瓜,在手工竹蒸籠裡,化身一碗碗像米布丁又像馬卡龍的天然彩色碗粿,菜園耕種新鮮採收時蔬,組合而成的Bulao時尚佐肉燥飯沙拉套餐。 【125℃照顧角落】臺中市政府衛生局「107年度社區整體照顧體系A級單位計畫」補助,開始推動「125°C照顧角落(125 Care Corner)」 ,提供長期照顧服務諮詢,讓長期照顧服務找的到、看到的和用得到,並且 提供一案到底的陪伴關懷服務。結合為多元化的美學休憩生活空間,針對不同的服務對象,定期辦理照顧社群活動、講座與小聚。作為區域裡專業照顧服務提供者資源聯繫交流平台。(本文內容取自不老夢想125號官網)開放時間:週一至週日,07:00-20:00館舍地址:臺中市北區雙十路一段125號聯絡電話:04-22270125官方網站:https://www.bulao125.com/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bulao125/Instagram:bulao_125 導覽解說:■有 □無 ■預約收費制預約電話:04-22270125其他服務:■文創小舖:不老夢想125號夢想嚴選商店■餐飲品牌:不老食光,LOUISA■不老真人圖書:每週四、週日14:30~15:30■不老電影院:每月25日放映不老騎士紀錄片
Read More +臺中市立圖書館石岡分館
所在地:臺中市地址:臺中市422石岡區明德路175號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08:30至17:30週一及國定假日休館
民國82年完工的石岡分館,樓高四層,館舍面積逾1671平方公尺,戶外閱讀園區景色優美,早已成為石岡區知名景點。在推廣休閒文化風氣的目標下,圖書館採閱讀與娛樂並重,如今已成為兼具社教、藝術、民俗、休閒等特色的地方文化中心。 圖書館經營理念向來以民眾需求為先,不斷求新、求變的方式,爭取民眾參予及地方人士的認同,並以社區營造的方式,達到永續發展經營的目標。目前館內及周圍戶外空間總共提供232個閱覽席位。除此之外,館內還有客家文物館、特色館藏書類專櫃,保存地方珍貴史料、客家文史書籍。
Read More +南屯犂頭店生活館
所在地:臺中市地址:臺中市408南屯區萬和路一段50號
開放時間:週一至週五,09:00-11:30 (預約制)
藉此計畫以南屯犂頭店地方文化館來作為南屯區社區資訊中心,依現有活動中心及廢棄宿舍,利用社區閒置空間,籌設社區生活館,增加社區居民情感交流空間。生活館未來展示犁頭店老照片外,也可以做為傳統文化教學及人力培訓的教室,讓居民得以懷舊並經營傳承。目前館舍係作為社區居民文化活動、休閒使用,並擺置古早農具及生活用品等常設展覽供民眾參觀,也是南屯文化生活圈辦理相關活動的核心館舍。
Read More +臺中市立圖書館沙鹿深波分館
所在地:臺中市地址:臺中市433沙鹿區鎮南路二段488號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六08:30至21:00週日08:30至17:30週一及國定假日休館
民國75年,「沙鹿鎮立圖書館」設於沙鹿鎮公所辦公廳舍四樓,當時藏書有12,922冊,由於出入不便,時任鎮長陳明地希望結合民間力量興建一座較大型的圖書館,呼應當時「鄉鄉有圖書館」的政府政策,與沙鹿在地「味丹企業」合作,由鎮公所提供公有土地面積達4,797平方公尺,味丹企業投入建築資金,臺灣省教育廳及臺中縣政府補助充實設備,於民國77年由味丹企業動工興建,78年底竣工交鎮公所經營,並於79年2月20日正式開館啟用,同年7月14日正式圖書流通借閱。為表彰企業回饋鄉里之赤忱,以味丹企業創辦人楊深波先生之名,將圖書館命名為「沙鹿鎮立深波圖書館」。民國99年12月25日因臺中縣市合併,改隸臺中市政府文化局,名稱改為「臺中市沙鹿區深波圖書館」。105年3月1日組織整併改隸為「臺中市立圖書館沙鹿深波分館」。沙鹿深波分館緊鄰沙鹿行政中心,鄰近有沙鹿國中、沙鹿國小、北勢國中、沙鹿高工、竹林國小、靜宜大學、弘光科技大學等學校,服務對象廣闊。民國92年,沙鹿深波分館率全國風氣之先,辦理由英國引進的「Bookstart」嬰幼兒閱讀推廣運動,翌年更推動親子共讀讀書會,讓閱讀陪伴親子成長。除此之外,沙鹿深波分館亦是國內數一數二的「電影主題」特色圖書館,典藏包含電影圖書、電影視聽資料、期刊、影展手冊、電影海報等數千種電影特藏,並擁有完整電影放映設備,定期為民眾播放世界各國電影、辦理主題影展,是深具電影特色氛圍的公共圖書館。
Read More +忠信市場
所在地:臺中市地址:臺中市403西區臺中市五權西路一段67號
開放時間:14:00~22:00 (實際營業時間依各店家為準)
忠信市場位於台中國美館對面,包括五權一街、五權西二街、五權西三街圍成的小區域。建造於民國50年代的忠信市場,在60、70年代時人口相當密集,而後因經濟下滑而逐漸沒落。 現在,漸漸演變成藝術空間,這裡都是藝文工作者保留舊有的房厝建築結構,再重新設計規劃的藝文空間。忠信市場可供遊客參觀,影像創作播放空間裡頭還有二手書籍和有機產品的販售。忠信市場企圖提倡一種生活美學及慢活的態度,或者做為一個自我的實踐領域,也讓新一代的藝術工作者可以交流的場地。逐漸地,忠信市場慢慢成為新一代藝術工作者或是對美非常有鑑賞的遊客們,都可以來這裡挖到許多寶物。
Read More +臺中市役所
所在地:臺中市地址:臺中市403西區民權路97號
開放時間:1F「有役思」 藝文空間:週三至週日:11:00 - 21:002F「Narratore 說故事的人」義式餐廳:週三至週日:12:00 - 14:30、18:00-21:00週一、週二固定公休
臺中市役所興建於日治時期明治44年(西元1911年),建築為西洋古典主義風格,以辰野式紅白磚牆風格著名,更是臺中地區首見鐵筋混凝土建築。最初原為臺中廳公共埤圳聯合會事務所、臺中市行政官署,亦曾為市政資料館與新聞室、交通局等辦公空間,為本市著名地標及市區歷史象徵,於民國91年公告為本市歷史建築。市役所建築形式為仿巴洛克風格,屬大型近代官署建築,開口處強調造型表現,門窗多變,裝飾亦相當講究。主入口為挑高二層柱列式門廊,為希臘典型Ionic柱式,立面為灰泥飾面、拱心石,山牆加勳章飾。以八組木屋架組合而成的古典式華麗圓頂,除造型搶眼,亦是台灣同時期少見之木構造圓頂,周圍繞以圓形老虎窗。本建築採用磚構造、木構造、鐵筋混凝土構造及鋼構等組合而成,可說是日治時期建築構造技術具體展現之經典案例。臺中市役所於民國93年完成調查研究暨修復再利用規劃,105年修復完工,文化局續依促參法(OT)委由民間廠商營運,現由「好役思股份有限公司」取得經營權。一樓「有役思藝文空間」除規劃主題常設展,並設有共讀交流空間、串聯地方產業展示及人文美學手工藝體驗等;二樓義式餐廳「Narratore 說故事的人」則規劃北義風格料理,由曾任職於義大利米其林一星餐廳主廚林耀輝Lance主理。期許臺中市役所未來能成為臺中西區藝文能量匯聚之所,拉近大眾與歷史文化距離,促進地方經濟活絡,成為臺中具代表性之歷史文化建築。 開放時間1F「有役思」 藝文空間:週三至週日:11:00 - 21:002F「Narratore 說故事的人」義式餐廳:週三至週日:12:00 - 14:30、18:00-21:00週一、週二固定公休圖片由市役所協助提供。
Read More +臺中放送局
所在地:臺中市地址:臺中市404北區電台街1 號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10:00-18:00,每週一固定休館日
玩賞攻略◼️歷史建築◼️擁有最多扇窗戶的建築物臺灣放送會臺中支部 - 臺中放送局,於五月十一日正式啟用,位於臺中市新高町水源地公園。受日本臺灣總督府委任,期工作重點在於:增加聽眾、輔導傳播業者、製作與發行傳播節目,同時也在臺中放送局設立收音機相談所,教授收音機收訊機的維護技術。(資料來源:歷史建築台中放送局保存修復之調查研究及修復計畫)於2002年由臺中市政府文化局登錄為歷史建築的臺中放送局,擁有最多扇窗戶的建築物,共有94扇窗,因應不同機能性,設計出不一樣窗型的窗戶從日出到日落,看見不同色彩與情緒的臺中放送局,除了多扇窗的設計之外,外貌上,更是所謂『過度式樣』現代類型的建築,直接地述說它所成長的歷史背景風貌,更多放送局的故事與特色,等著您一一探掘。 BCC紋飾臺中放送局二樓的陽臺外側,有著7個白色的紋飾,這7個紋飾除了中間三個明確地寫著「BCC」之外, 其餘4個紋飾則結合了臺中市市徽與中國廣播電臺的商標。市徽介紹:臺中市現行使用的市徽圖案是以「中」字對稱,圓形表示團結一致,是相當簡要的設計。 這個市徽是日治時期大正十年(1921年)為配合臺中市役所辦公廳的落成使用,由當時的市役所(市政府) 公開徵求設計,並在2,099件參選圖稿中,經歷二次評選而產生,設計者是中村與松(時任職於臺北鐵道工務課)。 石燈籠聽說這座石燈籠最早被發現的地點是在臺中公園,後來因故搬遷到臺中放送局現在的位置上, 據推測應該是屬於當年臺中神社的。石燈籠介紹:早期是有錢人建造後奉獻給神社,目前這個石燈籠的保存相當完整,刻有「大正7年6月18日創建」、 「昭和5年12月28日」……等字樣,但因為石燈籠的製造與設置的時間相距12年,且廢置的時間也已經不可考, 所以可說是一盞「謎樣」的石燈籠。 窗戶光是在臺中放送局一樓小小的150坪空間裡,就設置了68扇窗戶,而且臺中放送局不只是窗戶多,就連窗戶的樣式也很多,隨著太陽的東昇西落,臺中放送局的窗戶也映照出許多不同的風貌。推薦大家跟著陽光的足跡,和臺中放送局的窗戶合照,感受光與影的變化,這些窗戶與窗台也跟著放送局走了80年,希望大家也一同維護這重要的文化資產。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10:00-18:00館舍地址:臺中市北區電台街1號聯絡電話:04-22203108 導覽解說:■有 □無 ■預約制預約電話:04-22203108■ 餐飲品牌:青蛙墨西哥餐廳■ 其他:1935 Radio、《放送誌》
Read More +臺中市立圖書館西屯分館
所在地:臺中市地址:臺中市407西屯區福星路666號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六 08:30至21:00 週日 08:30至17:30 週一及國定假日休館
西屯分館位於臺中市西屯鬧區,在這個市地重劃,各項重大建設齊頭並進的密集區域,西屯分館成為在這個繁華熱鬧的行政區中具有十足休閒閱讀、快樂學習的重要場所。 另外西屯分館鄰近逢甲夜市,在這個全國數一數二熱鬧的觀光商圈中,人聲鼎沸,各種美食漫天飄香,同時在西屯分館裡交錯著書香,閱讀中洋溢著親切的人間煙火,活力十足的滋養著這城市的魅力角落。
Read More +豐原漆藝館
所在地:臺中市地址:臺中市420豐原區水源路1-1號
開放時間:09:00~17:00(星期一及國定假日休館)
漆藝館是臺灣首座公立的漆藝展覽館,臺灣的漆藝發展可溯源至日治時代,當時臺中市內由於有大雪山及八仙山兩座林場,提供漆器工藝所需的材料,加上日人在中部地 區有計劃的培植漆藝業,因此造就不少漆工人才,地利加上人和,促使臺中市漆器業的蓬勃發展。民國50年代左右,由美國出資日本提供設備和技術,在豐原設立「米爾帕赫羅工廠」,專事生產介於木器及漆器間的沙拉碗,之後許多漆器人才自行到外開業,到民國六、七十年代,本地漆器店已達40多家,此時也是外銷日本的黃金時期,大部分漆器均由豐原地區輸出,豐原遂成為臺灣漆藝的重鎮。時至今日,漆器工業已遂漸移至勞力密集的第三世界國家,豐原地區的漆藝工業盛況不再,因此漆藝館的設置代表的是漆藝創新與再生的火車頭,漆藝館設於風光優美的中正公園內,一樓為展示場和操作工作室,展出內容包括漆器工藝的史料和知名藝師的作品等。二樓主要為地方文化產業展覽室和研習教室,這也是館方為了支援傳承技藝教學研習活動的地方,所以漆藝館不僅是有靜態的展覽,更兼具教育、產業、文化、休閒等功能的知性空間。我們擁有多種簡單的DIY課程。有應用變塗技法磨製的種子項鍊和鳥笛以及利用蒔繪技法將樹葉葉脈紋路拓印在漆盤上,再依個人創意進行的簡易創作。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09:00-17:00館舍地址:臺中市豐原區水源路1-1號聯絡電話:04-25130177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豐原漆藝館-444376028984889/ 導覽解說:■有 □無 ■預約制預約電話:04-25130177其他服務:■ DIY體驗:漆藝4吋漆盤、項鍊、鳥笛、 筷子DIY課程 圖文由臺中市產業故事館發展協會協助提供。
Read More +賴高山藝術紀念館
所在地:臺中市地址:臺中市401東區建智街12號
開放時間:詳見官網或電話洽詢
創始人賴高山先生,自幼研習漆藝,將一生奉獻於台灣漆文化之創作研究與發展,有感於民族傳統工藝傳承推廣之重要,將一甲子所學所作所收藏之漆文物,提供參觀。館內作品皆為賴氏父子自1940年代以來的創作,由於不斷研究漆藝的技巧與媒材,館藏十分豐富。約可分為漆畫區、面具區、漆陶區、各類技法整理區、日常用品區、材料工具展示區等,參觀者將對36種漆藝步驟與價值連城的堆彩漆瓶以及賴氏父子的獨門絕活「雕漆」印象深刻。館內同時展示漆藝研究的最新創作如漆琴、漆桌,以及賴作明先生新近配合文建會精緻文化創意產業所研發的「大墩漆陶」餐具,非常特別的是,以印葉貼附法,將南屯犁頭店地區特有的麻芛葉子印蓋在漆面上。未來,本館除持續致力於研究、推廣漆文化之外,亦將朝向參觀者DIY簡易創作、以及研發生活化的作品,以便讓更多大眾親近漆藝文化。賴高山先生師承日人山中公,於「臺中工藝專科學校」習得融合臺灣意象的雕刻技法與漆工藝「蓬萊塗」。2000年,賴高山與賴作明父子將昔日漆工廠兼自宅改建為「臺灣漆文化博物館」,目前館內以賴高山先生生平事蹟、創作,以及臺灣樹漆文化發展為主軸,將臺中獨特的漆文化作為臺灣特色,發揚光大。導覽解說:■有 □無 ■預約制圖文由臺中市政府文化局提供。
Read More +大坑10號步道
所在地:臺中市地址:臺中市406北屯區東山路一段383巷
開放時間:詳見官網或電話洽詢
大坑風景區~登山步道導覽大坑風景區為臺中市民心靈沉澱的重要休閒場所,也是登山客踏青健身之地,更是中部地區熱門的觀光景點;在平常或例假日處處可見同好攜伴、闔家同遊景象,成為臺中市民共同擁有的後花園。其最具特色的景點即為13條登山步道,第1~8號步道自民國70年初開闢,依大坑山與溪流交錯的天然地形闢建而成,海拔最高為859公尺的頭嵙山。9號步道於94年12月開拓,10號步道則於97年3月建造完成,9-1號步道於102年11月建造完成。10號步道長 度:約1.2公里,適合戶外教學及全家大小。登山口:經補庫停車場斜對面之經補路直走至九九橋對面。特 色:此步道計有竹林步道、相思林道、九重葛花區、姑婆芋生態區及峭壁雄峰等五處,生態豐富,均設有解說牌。路面有枕木碎石步道、原始泥土路面及木階梯步道等,並設有觀景涼亭及平台,供人休息。 大坑風景區緊急事故處理東山派出所 :東山路2段30號 ,TEL:04-22392713台中市救難協會:東山路2段151-2號,TEL:04-22110022 露營相關問題~中正露營區電話:04-22390685
Read More +圓滿戶外劇場
所在地:臺中市地址:臺中市408南屯區文心路一段289號
開放時間:依照表演活動而定
圓滿戶外劇場(Fulfillment Amphitheatre)座落於文心森林公園旁,為民國90年時,市府為提昇文化建設藉以建立城市特色,提出「結合公園綠地與大型戶外劇場」之創新建設計畫。在多方協調積極推動下,圓滿劇場於在民國95年完工、民國97年興建舞臺頂蓋,由臺中市政府文化局管理。劇場舞臺為戶外開放式舞臺之表演空間,舞臺面寬最寬處51公尺 、最窄40公尺 ;深度18公尺 ;至頂蓋最高處11.5公尺 、最低9.5公尺 ,後臺為地上2加1夾層鋼筋混凝土建築物,佔地110坪 ,總樓板面積247坪 ,觀眾席分3層,一般座位總數6009席、行動不便座位20席,合計6029席,若開放公園土坡草皮區為欣賞區,最多可容納1萬5千名觀眾。圓滿戶外劇場自95年8月5日啟用至今,期間扣除頂蓋施工1年期間外,一直持續辦理各類藝文活動,成為臺中市最優質的文化休閒複合公共空間,帶動民眾參與藝文活動的意願,以「文化經濟」理念帶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讓臺中市成功變身為「東方維也納」。
Read More +臺灣民俗文物館
所在地:臺中市地址:臺中市406北屯區旅順路二段73號
開放時間:每週二至週日10:00-17:00(每週一休館),國定假日開放請洽臉書公告。
座落於本市民俗公園內的臺灣民俗文物館,自民國79年開館至今,乘載著許多臺中市民共同的生活記憶,館舍為傳統閩南式建築,館內分為「民俗館」及「民藝街」,辦理各式主題展覽、特色抓周、DIY體驗及餐飲休閒等,結合文化推廣、創意經營及公眾服務,發揮本館多元潛力、寓教於樂之功效。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