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 新北 桃園 臺中 臺南 高雄 新竹 苗栗 彰化 南投 雲林 嘉義 屏東 宜蘭 花蓮 臺東 澎湖 金門

|

文化觀光傳統表演藝術劇場-臺北戲棚


活動場次資訊:

售票網址: 點我前往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專人定時導覽


活動場次資訊:

售票網址: 點我前往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

紐約之聲 x 臺北爵士大樂隊


活動場次資訊:

售票網址: 點我前往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 | 主辦單位 臺北市中山堂管理所

臺北市中山堂2025遇見.臺北書院藝文美學課程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臺北書院

其他單位: (執行)八識文創發展工作室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2025中山堂藝文美學推廣課程7月19日開課了!40堂免費課程包含表演藝術、民歌、城市風格、生活美學等主題,重磅邀請車炎江、王金櫻、丁曉雯、楊弦、陳武康、周書毅、林崇傑、凌宗魁等講師。並為迎接明年中山堂落成90週年,特舉辦「再.會1936–我與中山堂的二三事」圖文徵集比賽,以400-800字以內的故事,搭配各種形式的圖文如老照片、文/器物或人物照、繪畫等平面影像作品即可報名,總獎金高達五萬五千元!

紐約之聲 x 臺北爵士大樂隊

| | 主辦單位 臺北爵士大樂隊

紐約之聲 x 臺北爵士大樂隊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臺北爵士大樂隊

贊助單位: 爵式 WiJazz Records、樂手巢YSOLIFE、宏睿樂器、荻生文藝基金會、RICO、就是愛樂

售票網址: 點我前往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爵士人聲天團「紐約之聲 𝗡𝗲𝘄 𝗬𝗼𝗿𝗸 𝗩𝗼𝗶𝗰𝗲𝘀」來臺演出 年度盛事.‎˖٭*葛萊美獎加持的爵士人聲天團「紐約之聲 𝗡𝗲𝘄 𝗬𝗼𝗿𝗸 𝗩𝗼𝗶𝗰𝗲𝘀」,休團前世界巡演最終回! 來自美國的世界級爵士人聲團體「紐約之聲 𝗡𝗲𝘄 𝗬𝗼𝗿𝗸 𝗩𝗼𝗶𝗰𝗲𝘀」,自 𝟭𝟵𝟴𝟳 年成立以來已活躍38 年,並多次榮獲葛萊美獎肯定。紐約之聲以爵士樂風為核心,融合 𝗥&𝗕 、流行、古典與巴西等多樣風格,展現極具層次的音樂表現力,精緻的和聲編排與高度默契的演出,使他們成為當代人聲樂團的巨擘𓂃⟡ 🎤˒˒ 此次來臺演出為休團前的最後世界巡迴活動,將與臺北爵士大樂隊攜手合作,帶來結合爵士大樂團編制 𝗕𝗶𝗴 𝗕𝗮𝗻𝗱 與人聲重唱的精彩演出,磅礡的銅管聲響搭配優美的和聲編寫,呈現令人難忘的搖擺風格作品。 特別活動.ᐟ.ᐟ.ᐟ 購買高雄場 𝗡𝗧$ 𝟯𝟬𝟬𝟬 票券之觀眾,擁有參與 𝟭𝟭/𝟮 ㊐ 𝟭𝟭:𝟬𝟬-𝟭𝟮:𝟬𝟬 的特別線下活動資格,確切資訊將公布於臺北爵士大樂隊 𝗙𝗮𝗰𝗲𝗯𝗼𝗼𝗸 及 𝗜𝗻𝘀𝘁𝗮𝗴𝗿𝗮𝗺 粉絲專頁 ⏜ ۫ . ⟡ ☞ 𝟭𝟬/𝟮𝟴 ㊁ 𝟭𝟵:𝟯𝟬 —— 中山堂 中正廳 𝙊𝙋𝙀𝙉𝙏𝙄𝙓 800 1200 1800 2500 3200 ☞ 𝟭𝟭/𝟬𝟮 ㊐ 𝟭𝟵:𝟯𝟬 —— 衛武營 音樂廳 𝙊𝙋𝙀𝙉𝙏𝙄𝙓 800 1200 1800 2400 3000 ꒰ 演出全程約 𝟵𝟬 分鐘,無中場休息 ꒱

紐約之聲 x 臺北爵士大樂隊

| | 主辦單位 臺北爵士大樂隊

紐約之聲 x 臺北爵士大樂隊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臺北爵士大樂隊

贊助單位: 爵式 WiJazz Records、樂手巢YSOLIFE、宏睿樂器、荻生文藝基金會、RICO、就是愛樂

售票網址: 點我前往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爵士人聲天團「紐約之聲 𝗡𝗲𝘄 𝗬𝗼𝗿𝗸 𝗩𝗼𝗶𝗰𝗲𝘀」來臺演出 年度盛事.‎˖٭*葛萊美獎加持的爵士人聲天團「紐約之聲 𝗡𝗲𝘄 𝗬𝗼𝗿𝗸 𝗩𝗼𝗶𝗰𝗲𝘀」,休團前世界巡演最終回! 來自美國的世界級爵士人聲團體「紐約之聲 𝗡𝗲𝘄 𝗬𝗼𝗿𝗸 𝗩𝗼𝗶𝗰𝗲𝘀」,自 𝟭𝟵𝟴𝟳 年成立以來已活躍38 年,並多次榮獲葛萊美獎肯定。紐約之聲以爵士樂風為核心,融合 𝗥&𝗕 、流行、古典與巴西等多樣風格,展現極具層次的音樂表現力,精緻的和聲編排與高度默契的演出,使他們成為當代人聲樂團的巨擘𓂃⟡ 🎤˒˒ 此次來臺演出為休團前的最後世界巡迴活動,將與臺北爵士大樂隊攜手合作,帶來結合爵士大樂團編制 𝗕𝗶𝗴 𝗕𝗮𝗻𝗱 與人聲重唱的精彩演出,磅礡的銅管聲響搭配優美的和聲編寫,呈現令人難忘的搖擺風格作品。 特別活動.ᐟ.ᐟ.ᐟ 購買高雄場 𝗡𝗧$ 𝟯𝟬𝟬𝟬 票券之觀眾,擁有參與 𝟭𝟭/𝟮 ㊐ 𝟭𝟭:𝟬𝟬-𝟭𝟮:𝟬𝟬 的特別線下活動資格,確切資訊將公布於臺北爵士大樂隊 𝗙𝗮𝗰𝗲𝗯𝗼𝗼𝗸 及 𝗜𝗻𝘀𝘁𝗮𝗴𝗿𝗮𝗺 粉絲專頁 ⏜ ۫ . ⟡ ☞ 𝟭𝟬/𝟮𝟴 ㊁ 𝟭𝟵:𝟯𝟬 —— 中山堂 中正廳 𝙊𝙋𝙀𝙉𝙏𝙄𝙓 800 1200 1800 2500 3200 ☞ 𝟭𝟭/𝟬𝟮 ㊐ 𝟭𝟵:𝟯𝟬 —— 衛武營 音樂廳 𝙊𝙋𝙀𝙉𝙏𝙄𝙓 800 1200 1800 2400 3000 ꒰ 演出全程約 𝟵𝟬 分鐘,無中場休息 ꒱

|

《小小音樂大師課》孩子們的秋季交響樂・臺北


活動場次資訊:

售票網址: 點我前往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 | 主辦單位 臺灣戲曲中心

《孝子復仇》臺北木偶劇團|2025承功─新秀舞臺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售票網址: 點我前往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本節目預計2025/08/06(三)中午12:00於OPENTIX售票系統啟售    演出資訊  ◇ 2025/10/24(五) 19:30-21:45 (於上半場演出) ◇ 2025/10/26(日) 14:30-16:30 (於下半場演出) ◇ 演出地點:多功能廳 ◇ 演出長度:本場次為折子戲匯演,全長約105-125分鐘,分別上下半場,含中場休息15分鐘。 ◇ 注意事項:    ◆ 本演出每場次皆架機錄影。    ◆ 本演出為臺灣台語發音,有中文字幕。    節目介紹  本劇以忠孝為題,描繪主角為父復仇的心路歷程,透過「結冤—習武—復仇—昭雪」的經典敘事結構,展現情節的緊湊與劇力。劇中交織父子情深、母子情義與師徒情誼,情感層層遞進,動人心弦。 演出融合金光布袋戲偶操作、美術風格與口白吟唱,營造出臺灣傳統戲曲「外臺偶、內臺演」的美學風貌。 故事背景設定於明朝穆宗年間,描寫大元帥屈元泰與賊寇勾結,行事跋扈。玉面虎孫錦挺身而出,卻慘遭暗箭射殺。遺孀陳明珠在和尚林山的協助下隱忍育子,靜候復仇時機……    劇情簡介  明朝穆宗年間,有京師兵馬大元帥屈元泰,在朝與奸為伍,勾結賊寇為非作歹。一日相國寺住持林山和尚化緣經由青草湖一帶遇賊搶劫,適有「玉面虎」孫錦搭救,林山和尚感激孫錦救命之恩,兩人結為好友。 此後,孫錦得知屈元泰與賊寇勾結,害得良家百姓流離失所、妻離子散,便暗中調查屈元泰的種種罪行。某日屈元泰與孫錦約束演武場比武,屈者不敵暗箭射殺孫錦,孫妻陳明珠聞報悲痛不已,林山和尚見孫妻身懷六甲,勸其產後另圖復仇之計……    團隊成員  主演新秀|廖群瑋 傳承藝師|江榮華 製作人|林永志 導演|江榮華 搭檔演員|吳聲杰、林瑞騰    演出團隊|臺北木偶劇團  2010年,因有感於傳統藝術急遽凋零、傳承不易,一群習藝超過15載,平均年齡三十出頭的青年偶師、樂師創立「臺北木偶劇團」。以首都為名,將深耕、延續古老且精美的布袋戲文化為職志,希望世界看見臺灣,看見偶戲。 劇團視使命為舟,視團員為臂。15年來,始終以前、後場完整演出規模來聘任全職藝師,以紮實的基本功與經年累月的團練、進修、演出、製作,聚沙成塔,凝聚了豐富而飽滿的演出與向心力。600場以上的演出,遍及小學、廟宇、慈善之家、電視臺、國家級表演廳,更走進了世界級的殿堂。 這一份堅持,是因為我們相信:傳統本身太美,需要的只是好好訴說,讓更多人從門外窺見,進而細細品味。 連續14年,臺北木偶劇團獲得 Taiwan Top 國家演藝團隊的肯定。但更重要的,是我們這一份如擔沙填海的努力,能在翻湧的時代浪潮下,穩住傳統布袋戲這一葉輕舟,停泊進每一個世代的記憶裡,永不失去。    主要人員  主演新秀│廖群瑋 自幼習藝,深受布袋戲文化薰陶。畢業後加入臺北木偶劇團,歷經多年演出與排練洗禮,基本功紮實,操偶靈活,口白節奏分明。曾參與多齣大型製作,並於多所校園推廣演出中表現亮眼。此次於《孝子復仇》中擔任主角孫寶元,挑戰情緒層次轉折與高難度打鬥場面,展現新世代偶師的實力與潛力。於2025年入圍傳藝金曲獎最佳偶戲主演獎。 傳承藝師│江榮華 出生於雲林縣古坑鄉草嶺村,因兒時對布袋戲深感興趣,13歲便拜五洲日日新-陳鼎盛老師為師,出師後便於臺灣中部地區擔任主演、助演之職,活動於外台布袋戲最興盛之時期,擅長於古冊戲文活用以及金光戲特技手法呈現,39歲加入霹靂國際多媒體擔任布景組長至66歲退休。 搭檔演員│吳聲杰 自2005年習藝,師承莊陳華、邱火榮、廖昆章等名師,基本功紮實,操偶沉穩細膩。長年參與各類演出與排練,舞台經驗豐富。此次於《孝子復仇》中擔任搭檔,配合主演呈現流暢節奏與情感轉折,撐起演出節奏與張力。    票價  新臺幣300元    票價優惠折扣  【新秀優惠套票】2025/8/6(三)12:00起(不限身分皆可購買) 任選3檔(含)以上(至少含一場「多功能廳」新秀演出場次),不限場次,享7折優惠。 凡購買套票可獲得「三合一快充線」一個(顏色隨機),贈品限量100份,送完為止。 套票贈品可於2025/9/2(二)起至2025/11/2(日),於「臺灣戲曲中心售票處」憑兌換券領取。 【會員專屬早鳥優惠】2025/8/6(三)12:00-8/26(二)23:59止,僅限「臺灣戲曲中心付費會員」購買 • 「追戲迷」早鳥:8折 • 「戀戲家」早鳥:7折 • 「戀戲家」、「戲曲人」電子生日禮券:5折 • 「追戲迷」、「戀戲家」早鳥敬老票5折:限年滿 65 歲以上長者本人使用,入場時請出示有效證件。 • 「追戲迷」、「戀戲家」早鳥愛心票5折:限身障者本人及陪同者(限1人)使用,兩人須同時入場並請出示有效證件。 【成年禮金方案】2025/8/6(三) 12:00 起,於OPENTIX網站或APP使用100點(含)以上文化幣折抵票價,即可享有以下優惠: ◆青年席位5折自由座:享有5折優惠,席次有限,售完為止。。 *持青年席位票券者,請憑證件(身分證或健保卡)入場,如無法出示相符證件之觀眾,節目當天現場不開放入場、亦不進行退/換票。 【全面啟售】2025/8/27(三)起 • 「追戲迷」:9折 • 「戀戲家」:8折 • 「戀戲家」、「戲曲人」電子生日禮券:5折 • 「追戲迷」入續會禮券:8折,「戀戲家」入續會禮券:7折 • 國光劇團「群英、雅客」會員:9折。 • 學生票:8折,進場需出示有效證件。 • 敬老票:65歲以上長者5折,進場需出示有效證件。 • 愛心票:身心障礙人士與陪同者(限1人)享5折優惠,兩人需同時憑有效證件入場。 • 軍警、消防人員、榮民:9折,進場需出示有效證件。 • 睦鄰優惠:士林區、北投區居民,可享9折優惠,需親至臺灣戲曲中心售票處出示戶籍地址身分證明文件購票。 • 「新秀舞臺」團隊之友:85折(憑優惠代碼) • 誠品會員:92折 • 團體票:單檔購買10張以上9折優惠,20張以上85折。 【注意事項】 • 以上所有優惠活動不可合併使用。 • 退、換票最遲請於演出日10天前辦理,須酌收票價10%手續費,逾期恕不受理。 • 套票恕不接受單場退換票,套票如需整套退票請於第一場節目演出前10天於兩廳院售票口辦理。 • 歡迎加入【臺灣戲曲中心付費會員–「追戲迷」、「戀戲家」】享受購票優惠,請洽官網https://tttc.ncfta.gov.tw/home/zh-tw/applystep,或撥(02)88669600分機1641 • 主辦單位保留節目異動權及折扣、贈品解釋權。   演出單位/策畫者:臺北木偶劇團 主辦單位: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更多相關資訊隨時更新 *主辦單位保有節目異動的權利                          

| | 主辦單位 臺北爵士大樂隊

紐約之聲× 臺北爵士大樂隊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臺北爵士大樂隊

售票網址: 點我前往

來自美國的世界級爵士人聲團體「紐約之聲 New York Voices」,自1987 年成立以來,已在國際舞台上活躍逾38年,並多次榮獲葛萊美獎肯定。他們以爵士為核心,融合R&B、流行、古典與巴西等多樣風格,展現極具層次的音 樂表現力,是當代人聲樂團的翹楚。 此次與臺北爵士大樂隊攜手合作,結合大編制 Big Band 與人聲重唱,磅礡的銅管聲響搭配優美的和聲編寫,將呈現令人難忘的精彩作品。這場跨國音樂對話將帶來滿滿驚喜,絕對値得期待!

| | 主辦單位 臺北市中山堂管理所

2025 遇見.臺北書院-中山堂藝文美學推廣課程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臺北市中山堂管理所

40 位臺灣名師聯袂打造,「遇見.臺北書院」包含表演藝 術、民歌、城市風格、生活美學等主題的40 堂課。今年重 磅邀請車炎江、王金櫻、丁曉雯、楊弦、馬世芳、陳武康、周書毅、林崇傑、凌宗魁等講師。並為迎接明年中山堂落成90 週年,擧辦「再.會1936 – 我與中山堂的二三事」圖文徵集比賽,以400-800 字以內的故事,搭配各種形式的圖文如老照片、文器物或人物照、繪畫等平面影像作品,即可報名參加,總獎金高達五萬五千元。詳見活動網站。

| | 主辦單位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2025 臺北詩歌節 閉幕演出-《身體的山・夢裡的路》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2025臺北詩歌節

售票網址: 點我前往

臺北詩歌節在閉幕活動,以孫大川新編的《台灣原住民文學選集・詩歌》為本,由馬翊航策畫原住民詩人吟誦與表演的馬拉松,特別注重其中年輕詩人的創作與觀點,為台灣文學的多元性與時代性開展新篇。

| | 主辦單位 臺灣戲曲中心

臺北木偶劇團《宿廟》|「戲釀青春」2025駐團演訓育成聯合展演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售票網址: 點我前往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本節目預計2025/09/12中午12:00於OPENTIX售票系統早鳥啟售; 2025/09/19中午12:00全面啟售    演出資訊  ◇ 2025/11/15(六)14:30-15:30 ◇ 演出地點:小舞台 ◇ 演出長度:60分鐘(無中場休息) ◇ 注意事項:    ◆ 本演出為普遍級,一般觀眾皆可觀賞    ◆ 本演出為臺灣台語發音,有中文字幕    票價  新臺幣200元    節目介紹  第一個大膽挑戰經典亂彈戲《宿廟》的偶戲演出!呼延贊父親受奸臣所害,與母親一同逃避仇人追殺,途中夜宿廟庵,竟逢神仙賜寶?!前場戲偶翻飛;後場北管音樂急管繁絃,聲聲動人。    師資介紹  導師|林永志 臺北木偶劇團團長,自幼學北管,17歲接觸布袋戲,19歲加入亦宛然掌中劇團成為職業樂師。1995年拜師邱火榮,1998年加入河洛歌子戲團,學習京劇,活躍於布袋戲、北管與歌仔戲等劇種。 專業教師|邱火榮 1934年生,出身北管世家,父母皆為光復前後名師。擅長多種傳統樂器,活躍於北管戲、歌仔戲與布袋戲劇團,精通北管音樂在戲劇中的應用。 專業教師|謝琼崎 畢業於北藝大傳藝所,現任音樂系講師,教授北管。師承邱火榮等多位北管老師。2000年起投入布袋戲,兼任行政與樂師,亦參與傳統藝術研究,整理民間教材並應用於劇團演出 專業教師|李惠珍 13歲加入臺中劉文和歌仔戲團,學習唱曲與樂器。1991年起進入布袋戲後場,隨朱南星習鑼鈔,善用唱曲專長,與朱老師搭檔逾卅年,受邀參與各類傳統戲劇後場演出。    團隊成員  演師|吳聲杰、廖群瑋、林瑞騰 樂師|林永志、謝琼崎、林璟丞、王祥亮、李庭安、林宸弘(習藝生)、劉士聞(習藝生)    演出團隊|臺北木偶劇團  一群習藝超過15載,平均年齡三十幾的青年偶、樂師創立了臺北木偶劇團。始終以前、後場完整演出規模來聘任全職藝師,以紮實的基本功與經年累月的團練、進修、演出、製作,聚沙成塔,凝聚了豐富而飽滿的演出與向心力。連續13年,臺北木偶劇團獲得Taiwan Top國家演藝團隊的肯定,但更重要的是這一份如擔沙填海的努力,能在翻湧的時代浪潮下,穩住傳統布袋戲這一葉輕舟,停泊進每一個世代的記憶裡,永不失去。    主要人員  後場習藝生|劉士聞 畢業於北藝大藝教所,隨邱火榮老師與臺北木偶劇團學習,現任文場領奏,擅長頭手絃吹,活躍於國際交流及多領域跨界演出。 後場習藝生|林宸弘 淡水出生,自幼熱愛廟會與傳統樂聲,師承邱火榮老師,現為臺北木偶劇團後場樂師,主修司鼓,並致力北管與現代舞、流行樂等跨界融合。    票價優惠折扣  【戀戲家、追戲迷(付費會員)專屬早鳥優惠】(2025/9/12(五)12:00至2025/9/19 (二)11:59止) • 「追戲迷」、「戀戲家」早鳥:7折。 • 「追戲迷」、「戀戲家」說唱看偶1+1套票:1場偶戲或說唱曲藝+任1場「育成聯合展演」,享6折優惠。 • 「戀戲家」、「戲曲人」電子生日禮券:5折。 • 「追戲迷」、「戀戲家」早鳥敬老票:65歲以上長者享5折優惠,進場需出示有效證件。 • 「追戲迷」、「戀戲家」早鳥愛心票:身心障礙人士與1位陪同者享5折,2人需同時憑有效證件入場。 【全面啟售】(2025/9/19中午12:00起至售完為止) • 「追戲迷」、「戀戲家」:8折。 • 說唱看偶1+1套票:1場偶戲或說唱曲藝+任1場「育成聯合展演」,享7折優惠。 • 「戀戲家」、「戲曲人」生日電子禮券:5折。 • 「追戲迷」入續會禮券:8折,「戀戲家」入續會禮券:7折。 • 國光劇團「群英、雅客」會員:9折。 • 學生票:8折,進場需出示有效證件。 • 愛心票:身心障礙人士與1位陪同者享5折,2人需同時憑有效證件入場。 • 敬老票:65歲以上長者享5折優惠,進場需出示有效證件。 • 睦鄰票:士林區、北投區居民,可享9折優惠,需親至臺灣戲曲中心售票處出示證件購買。 *付費會員限定優惠:臺灣戲曲中心付費會員「戀戲家/追戲迷」,於售票期間購買任1場偶戲或1場說唱曲藝,1張偶戲票券或說唱曲藝票券可加贈100點會員點數(最遲於2025/12/9前歸戶)。 *如有本節目相關問題請電洽本中心(02-8866-9600#1625林小姐/02-8866-9600#1638李小姐)   演出單位:臺北木偶劇團 主辦單位: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更多相關資訊隨時更新 *主辦單位保有節目異動的權利                  

《服妖之鑑》臺北場

| | 主辦單位 台南人劇團

《服妖之鑑》臺北場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台南人劇團

贊助單位: 國藝會

其他單位: 指導單位│文化部

售票網址: 點我前往

服妖者,男穿女服,女穿男服,風俗狂慢,變節易度,故有服妖。 《服妖之鑑》是劇作家簡莉穎的知名劇作。全劇描寫有變裝癖的情報頭子袁凡生和女大學生許湘君緣定三生的情緣,兩人從明代到白恐再到當代,無論他們身處哪個時代,都不停追問「我是誰」的問題,從中讓我們看到,無論時代如何更迭,那些加諸在人們身上有形無形的暴力始終存在,但自我認同的渴望與焦慮卻從未消失。 台南人劇團的《服妖之鑑》,將由本團藝術總監呂柏伸親自執導,而袁凡生一角則邀請近年來表演實力備受肯定與讚賞的男演員崔台鎬飾演,他個人獨特的詮釋與表演,肯定能賦予這個角色全新的面貌。 【劇情大綱】 全劇從一個普通上班族袁均凡說起。過去半年來,她每晚都從夢魘中驚醒,惡夢幾乎快要吞噬她的現實人生,直到她去到了深山的一間療養院,在那裡她遇見了一位護士,護士鼓勵她把她的惡夢寫下來。 原來均凡死去的爺爺袁凡生,生前是一名有變裝癖的特務頭子。在一次審問中,凡生遇見了女大學生許湘君,湘君意外成為他唯一可以傾訴秘密的對象,因為湘君能夠理解,凡生為何想擁有一支口紅以及隨心所欲可以穿上女裝的渴望。 凡生與湘君的前一世,故事牽發生在明朝,凡生是一位已嫁作商人楊懷為妻的女人,名叫吳岑,但他喜愛琴棋詩畫,因此喬裝打扮,前往青樓與其他文人較量文采,而湘君在這一世則為青樓的頭牌小姐崔小湘,兩人透過十九日的相處,每日猜謎解題,竟牽引出兩人的三世情緣。

|

臺北市立大學舞蹈學系111級師生聯合創作展《餘波狂歡》


活動場次資訊:

售票網址: 點我前往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

《布列茲100・臺北》


活動場次資訊:

售票網址: 點我前往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 | 主辦單位 台南人劇團

《服妖之鑑》臺北場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台南人劇團

贊助單位: 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其他單位: (指導)文化部

售票網址: 點我前往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服妖者,男穿女服,女穿男服,風俗狂慢,變節易度,故有服妖。 《服妖之鑑》是劇作家簡莉穎的知名劇作。全劇描寫有變裝癖的情報頭子袁凡生和女大學生許湘君緣定三生的情緣,兩人從明代到白恐再到當代,無論他們身處哪個時代,都不停追問「我是誰」的問題,從中讓我們看到,無論時代如何更迭,那些加諸在人們身上有形無形的暴力始終存在,但自我認同的渴望與焦慮卻從未消失。 台南人劇團的《服妖之鑑》,將由本團藝術總監呂柏伸親自執導,而袁凡生一角則邀請近年來表演實力備受肯定與讚賞的男演員崔台鎬飾演,他個人獨特的詮釋與表演,肯定能賦予這個角色全新的面貌。

| | 主辦單位 國立台灣文學館

【臺灣文學糧倉】策展人工作坊(臺北)


活動場次資訊:

售票網址: 點我前往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 文學策展人工作坊 ☆         ◆ 活動介紹 ◆     2025年臺灣文學糧倉推出「文學策展人工作坊」,邀請知名策展人鴻鴻擔任導師,期待培養具備跨域整合能力的文學策展人才,將文學以更多元的形式帶入大眾生活,並促進不同世代與背景觀眾的交流與互動。學員將在專業指導下,累積策展經驗,促進文學與藝術、設計等領域的對話。 好奇文學策展還有什麼可能性嗎?想知道如何策畫具吸引力的文學內容嗎?歡迎對文學策展有基礎經驗、或有志進行文學跨域工作者,一起讓文學策展成為文化創新的重要工具!     ◆ 課程資訊 ◆   日期 | 2025/10/22 - 2025/12/17  ( 共8場次,19小時 )  地點 |臺灣文學糧倉 費用 |免費(為維護課程品質,將於首場課程前收取保證金2,000元;缺勤2次以內者,將於課程結束後辦理退還) 如何報名 |因應小班制規劃,報名時需填答下列問題(如報名人數逾參與人數者,將作為篩選依據):      1、曾參與過哪些以文學為策展的計畫?      2、關於文學策展,我認為有哪些可以發想的方向      3、我曾觀察過哪些文學策展(活動、展覽或策展人)企劃,認為它的哪些特點,值得借鑑?     ◆ 課程介紹 ◆     10/22(三)17:30-18:30 課前討論(主講|鴻鴻) 10/22(三)19:00-21:00 大師講堂(一) 電影x視覺藝術(對談|聞天祥、駱麗真) 11/5(三) 19:00-21:00 大師講堂(二) 表演藝術x文學(對談|耿一偉、鴻鴻) 11/5(三) 21:10-21:40 課後討論(主講|鴻鴻) 11/19(三)18:00-21:00 策展概念與實務(主講|鴻鴻) 12/3(三) 18:00-21:00 討論與實作(主講|鴻鴻、潘家欣) 12/10(三)18:00-21:00 討論與實作(主講|鴻鴻) 12/17(三)18:00-21:00 成果發表(主講|鴻鴻)       ◆ 講師介紹 ◆    導師|鴻鴻 生於臺南。詩人,劇場及電影編導。著有詩集《跳浪》、《暴民之歌》等九種、劇場評論《新世紀台灣劇場》、《邁向總體藝術:歌劇革命一世紀》及劇本、散文、小說等,以及主編《爵士詩選》、製作唱片專輯《爵士詩靈魂夜》。電影作品曾獲南特影展最佳導演獎、芝加哥影展國際影評人獎、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獎等。曾擔任臺北詩歌節、人權藝術生活節之策展人。 大師講堂|聞天祥 自1990年起歷任臺灣各大報影評人,並以「蔡明亮研究」取得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曾任台北電影節節目策劃(2002-2006)、財團法人國家電影中心董事(2014-2017)、文化內容策進院董事(2019-2022)。現任臺北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執行長(2009迄今),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董事,臺南藝術大學兼任教授,政大、北藝大、台藝大兼任副教授級專業技術人員。2022年因影展策劃營運與電影文化推廣成就獲楊士琪紀念獎。   大師講堂|駱麗真 現任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國立臺灣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程兼任助理教授。美國紐約大學藝術創作碩士、國立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博士。專長為當代藝術策展與評論、新媒體藝術研究與創作、美術館行政與管理、藝術教育、數位行銷與趨勢研究。曾任臺北當代藝術館長。     大師講堂|耿一偉 知名策展人,現任衛武營國家藝術中心戲劇顧問,臺灣藝術大學戲劇學系、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兼任助理教授。曾任臺北藝術節藝術總監(2012-17),獲頒「歌德獎章」與「法國藝術與文學騎士勳章」。近期策展包括桃園鐵玫瑰藝術節(2018-2022)、台南藝術節(2023-24)等。   客座講師|潘家欣 臺南人。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曾獲府城文學獎、全國優秀青年詩人獎,曾出版《負子獸》、《失語獸》、《妖獸》等詩集並主編主編詩選《媽媽+1:二十首絕望與希望的媽媽之歌》;另曾於2019年出版《藝術家的一日廚房:學校沒教的藝術史:用家常菜向26位藝壇大師致敬》推廣臺灣美術史,並曾於2025年擔任臺南文學季策展人。                          

| | 主辦單位 國立台灣文學館

【臺灣文學基地】駐村作家王藝霖系列活動|寫作・翻譯・出版:文學實作三部曲(臺北)


活動場次資訊:

售票網址: 點我前往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  駐村作家讀者交流活動  寫作・翻譯・出版:文學實作三部曲 Writing × Translation × Publishing: A Three-Part Literary Practice Series        駐村作家   王藝霖(Yilin Wang)   王藝霖(Yilin Wang),華裔加拿大作家、詩人、編輯與中英譯者。首部譯作《燈與夜蛾》(The Lantern and the Night Moths,2024 年由隱形出版社(Invisible Publishing)出版)榮獲加拿大文學譯者協會「約翰・格拉斯科翻譯獎」(John Glassco Translation Prize),為該獎設立四十年以來首度頒發予華譯英之作。她的創作與翻譯散見於《克拉克世界》(Clarkesworld)雜誌、《奇幻世界》雜誌(Fantasy Magazine)、《房間》(Room)雜誌、《坎修斯》(Canthius)雜誌、《無界文字》(Words Without Borders)雜誌、《泰伊》(The Tyee)網站,以及小說選集《春天來臨的方式》(The Way Spring Arrives and Other Stories)(2022 年由 TorDotCom 平台出版)等。曾獲福斯特詩歌獎(Foster Poetry Prize)與矮星獎(Dwarf Stars Award),並入圍加拿大國家雜誌獎(National Magazine Award)和 CBC 詩歌獎決選名單。 她曾任加拿大鹿湖(Deer Lake)與美國城區寫作計畫 (Writing Downtown)的駐村作家,並受邀在普林斯頓大學、耶魯-新加坡國立大學學院、昆士蘭大學等校進行講座。她擁有英屬哥倫比亞大學藝術創作碩士學位,並為克萊瑞昂(Clarion West) 寫作工作坊結業生。 個人網站|www.yilinwang.com   Yilin Wang is a Chinese Canadian writer, poet, editor, and Chinese-English translator. Her debut book The Lantern and the Night Moths (Invisible Publishing, 2024) is the first book of translations from Mandarin to win the John Glassco Translation Prize from the Literary Translators Association of Canada in the 40-year history of the prize. Her writing and translations have appeared in Clarkesworld, Fantasy Magazine, Room, Canthius, Words Without Borders, The Tyee, the anthology The Way Spring Arrives and Other Stories (TorDotCom 2022), and elsewhere. She has won the Foster Poetry Prize and the Dwarf Stars Award and has been a finalist for Canada's National Magazine Award and the CBC Poetry Prize. She has been a writer-in-residence at Deer Lake (Canada) and Writing Downtown (USA), and has given guest lectures at Princeton, Yale-NUS, and 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She has an MFA from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and is a graduate of Clarion West Writers Workshop. Website | www.yilinwang.com      場次 1  文學翻譯入門:寫作者、譯者及出版工作者的第一堂課 Literary Translation 101 for Writers, Translators, and Publishing Professionals    時間   10/12 (日) 14:00-16:00  地點   臺灣文學基地  繆思苑     王藝霖將憑藉她在文學翻譯領域的豐富經驗,向參與者介紹譯者在北美出版界扮演的角色。   她將討論從翻譯作品的選擇,及翻譯過程本身等各個步驟;包括版權的協商、編輯與出版流程等。也將分享一些譯者慣用的工具和技巧,涵蓋精讀、研究、字詞的斟酌,以及如何應對不同語言和文化間的差異。   透過活動中的小型互動環節,及會後的 Q&A 時間,將幫助參與者更直觀理解文學翻譯的方方面面。無論是想尋找文學翻譯同好、藉翻譯精進技巧的寫作者,抑或有意與北美譯者合作的出版人,都將獲益良多。     Drawing on her experience as an award-winning literary translator who has translated fiction, poetry, manhua, a picture book, and an art book, Yilin Wang will give an overview of the role of literary translators in the North American publishing world. She will discuss everything from how pieces are selected for translation to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itself, from how rights are negotiated to how translated works are edited and published. She will also introduce some tools and techniques that a working translator employs in their daily work as they close read, conduct research, deliberate over word choice, and navigate linguistic and cultural differences. There will be short activities to help attendees better understand what it is like to work as a literary translator, and a Q&A at the end. This session will be useful for anyone who is curious about literary translation, who wishes to enrich their writing practice by learning translation, or who would like to be more equipped to collaborate with translators in North America.      場次 2  華文-英文詩作翻譯工作坊 Mandarin-English Poetry Translation Workshop    時間   10/19 (日) 14:00-16:30  地點   臺灣文學基地  繆思苑     這場工作坊將探討文學翻譯中,如何處理譯文的精確性、弦外之音、象徵性語言、詩意與音韻技巧、模糊性、典故,以及語言的凝練等問題,特別聚焦於將華文詩作翻譯為英文時所面臨的挑戰。   王藝霖將引領參與者深入賞析古典與現代的華文詩詞,並精讀多個翻譯版本,分析不同譯者在翻譯時所做的選擇。她也將逐步展示自己的翻譯流程,分享在翻譯詩集《燈與夜蛾》時所採用的技巧與方法。   參與者應攜帶一首以文言文、華文或其他漢語系語言書寫的詩作(無論是尚未翻譯,或已經翻譯過的作品),於活動中進行翻譯練習,並與其他參與者交流、分享與回饋。   ※ 本工作坊將包含文本翻譯實作,建議具備華語與英語基本溝通及書寫能力者報名參加。   ※ 活動當日建議自備紙筆。     How does a translator navigate issues like accuracy, subtext, figurative language, poetic and sound devices, ambiguity, allusions, and conciseness when translating Chinese-language poetry into English? Yilin Wang will guide participants through an in-depth discussion of how to navigate the unique challenges of translating classical and modern Sinophone poetry into English by close reading multiple published translations of one poem, to dissect the creative choices made by different translators. She will share a step-by-step illustration of her own process and discuss the techniques she employed when translating poetry for her book The Lantern and the Night Moths. Participants should bring a poem written in Classical Chinese, Mandarin, or other Sinitic languages that they wish to translate or that they have translated; there will be time for the attendees to try translating poetry and to share their translations for encouragement and feedback.   ※ This workshop includes hands-on text translation exercises. Participants are recommended to have basic communication and writing skills in both Mandarin and English.   ※ Participants are encouraged to bring their own pen and paper.      場次 3  創作與翻譯的出版實務:專業編輯的投稿指南 How to Submit Your Writing and Translations for Publication: An Editor's Perspective    時間   10/26 (日) 14:00-16:00  地點   臺灣文學基地  繆思苑     譯者王藝霖擁有擔任編輯及文學獎評審的豐富經驗,為協助參與者思考如何將作品投稿至北美或國際出版平台,她將在本場活動中分享實用的建議、策略及資源,並探討以下主題: 如何設定投稿與出版目標,以及設定這些目標的意義 如何尋找適合投稿的出版單位 在投稿前,如何調查目標刊物,判斷自己的作品是否適合該刊 參加寫作比賽、文學獎對於出版有何助益 收到刊登通知時該如何應對 從簽約、編輯到出版,有哪些具體步驟 若作品未獲採用,如何判讀不同類型的退稿信 當你已在文學刊物上發表過數篇作品,下一步該如何尋找合適的出版社,出版自己的第一本書?     Drawing on her experience as an editor and as a jury member for writing contests, awards, and book prizes, Yilin Wang will offer suggestions, best practices, and resources for writers/translators interested in submitting their work for publication in North America and internationally. She will discuss topics like: How do you set publication goals and why? Where can you find publications to submit to? How do you research a publication and decide if it is a "good fit"? How can submitting to writing contests, prizes, and awards help your publication journey? What happens if you receive an acceptance letter—what should you expect in terms of contracts, editing, and publication? How do you decipher different types of rejection letters if you're rejected? And once you have published some works in literary journals, how do you go about finding a publisher for publishing your debut book?      提醒   本活動將以英語進行(提供華語逐步口譯)  提醒   The activity will be conducted mainly in English.  

|

「任」- 臺北香頌二十週年音樂會


活動場次資訊:

售票網址: 點我前往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 | 主辦單位 國立台灣文學館

【臺灣文學基地】駐村作家黃瀚嶢系列活動|時之結界——街區記憶走讀與書寫(臺北)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臺灣文學基地

售票網址: 點我前往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  駐村作家讀者交流活動  時之結界——街區記憶走讀與書寫        駐村作家   黃瀚嶢(Han-Yau Huang)   黃瀚嶢,臺大森林所畢業,現為社區大學講師、插畫家與文字工作者。文字作品以自然生態書寫為主,出版有散文創作《沒口之河》、繪本《圍籬上的小黑點》等,目前為《鄉間小路》專欄作者。長期擔任永和社區大學「生態面面觀」課程講師,發展地方知識學教案,關注都市水文、綠色空間與生物多樣性相關議題。短篇小說曾獲時報文學獎。著作《沒口之河》曾獲臺灣文學金典獎、蓓蕾獎,Openbook 好書獎、臺積電旭日書獎等獎項。      場次 1  行走是一種書寫:文學基地周邊走讀    時間   11/08 (六)  上半場:10:00-12:00  時間   11/08 (六)  下半場:13:30-15:30  地點   臺灣文學基地周邊(於遊客中心集合)     與現代道路呈斜角相交的齊東街,於清治時期曾為運送基隆方向米糧的古道,日治時期成為公務人員的宿舍群,稱為「幸町職務官舍群」,承載著這些歷史,老街區近百年後,成為當代臺灣文學推廣的基地。本活動的上半場將帶領參與民眾走讀建築群周遭,召喚這些歷史,並進一步延伸想像此街區與臺北盆地環境的關聯,並觀察同樣棲居於此的各種生物。下半場將於室內進行創作引導,讓大家共同寫下詩句,組成當代的生態敘事詩。    本場次注意事項  本場次旅遊平安險相關事宜由國立臺灣文學館統一協助辦理,請於報名時確實填寫各項資料(未滿 7 歲之報名者須加填法定代理人資料),如資料缺漏將影響報名及投保資格,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走讀全程步行,參與者建議佩戴口罩、穿著輕便衣服;另請自備飲用水、遮陽用具等。 走讀時將使用導覽耳機,參與者須以個人證件(或押金 500 元)換領設備。 活動當天如遇雨仍照常進行。請攜帶雨具,小心步行。如遇颱風等天災,則依臺北市政府發佈之停班停課資訊,決定活動辦理與否。 兒童及青少年如欲參與,年齡建議國中以上。      場次 2  書寫是一種地標:臺北的文本導讀    時間   11/09 (日) 14:00-16:00  地點   臺灣文學基地  繆思苑     作家筆下的城市,彷彿一個虛實交錯的異空間,不但紀錄了歷史的痕跡,也點綴著書寫者內在的獨特質地。本活動將選讀關於臺北的各類文本,從水文、建築、信仰、飲食、動植物生態,以及人生風景百態,讓參與者以文學的感官,重新認識這座城市的底蘊。  

| | 主辦單位 國立台灣文學館

【臺灣文學基地】駐村作家白嘉琳系列活動|超越語彙:翻譯的創造性與歷史向度(臺北)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臺灣文學基地

售票網址: 點我前往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  駐村作家讀者交流活動  超越語彙:翻譯的創造性與歷史向度 Beyond Words: Creative and Historical Dimensions of Translation        駐村作家   白嘉琳(Karin Betz)   白嘉琳(Karin Betz)是一名漢學家兼德文譯者,從事臺灣、香港與中國的現代與古典華文及英語文學翻譯,同時為散文創作者、評論家及翻譯與文化研究教師。她曾於中國、日本與阿根廷求學和工作。其譯作涵蓋莫言、劉慈欣、金庸、遲子建、三毛、廖亦武、王小波、殘雪的作品,以及古典與現代華文詩作。她的翻譯成果屢受肯定,柏林自由大學曾聘其為 2021 年施萊格爾翻譯詩學教授(Schlegel Professorship on the Poetics of Translation, 2021),亦榮獲 2024 年布萊姆翻譯獎( Helmut-M.-Braem Translation Award)與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目前她正在進行楊双子作品《臺灣漫遊錄》的德文翻譯。   Karin Betz is a Sinologist and German translator of mainly Chinese (modern and classical) and English literature from Taiwan, Hong Kong and Mainland China, essayist, critic and academic instructor on translation and cultural studies. She has studied and worked in China, Japan and Argentina. Among her translations are works by Mo Yan, Liu Cixin, Jin Yong, Chi Zijian, Sanmao, Liao Yiwu, Wang Xiaobo, Can Xue and classical and modern Chinese poetry. Her work has earned her several awards, such as the Schlegel Professorship on the Poetics of Translation at Free University Berlin 2021, and most recently the Helmut-M.-Braem Translation Award 2024 and the Special Book Award of China 2024. She is currently working on the German translation of Taiwan Travelogue (臺灣漫遊錄) by Yang Shuang Zi (楊双子).      場次 1  翻譯再現殖民歷史——《臺灣漫遊錄》作者楊双子、德文譯者白嘉琳對談 Translation as translation of colonial history – Talk with Yang Shuang Zi About Translating Her Novel Taiwan Travelogue    時間   11/22 (六) 16:00-18:00  地點   臺灣文學糧倉  文學沙盒      對談人   楊双子     《臺灣漫遊錄》是一本出版於 2020 年的小說,以發現一位虛構的日本女性作家——青山千鶴子 1938 年的臺灣旅行記,並將之「重譯」為創作手法。本作的「原譯者」是與千鶴子同行的臺灣女性王千鶴,她既是千鶴子的翻譯,也是廚藝高超的廚師。故事中,她們共同探索臺灣的名勝與美食,以及殖民結構下愛情的極限。《臺灣漫遊錄》一書探討了殖民歷史、身份認同、飲食……甚至翻譯本身,目前已有多國語言譯本。德文版譯者白嘉琳(Karin Betz)將透過本場對談,與作者楊雙子一起探討這本涉及多種語言(包括華語、日語及台語)的小說,在翻譯過程中面臨的難題與挑戰。     Taiwan Travelogue, published in 2020, is a novel that comes disguised as a translation of a rediscovered Japanese record of a voyage through Taiwan 1938, by a Japanese novelist called Chizuko. Along with a Taiwanese woman of the same name as hers, who serves as her interpreter and is an exceptional cook, she discovers the island and its delicacies and the limits of love in an environment of colonial hierarchies. It's a novel about colonial history, identity, food... and about translation itself. This work has already been translated to several languages. Karin Betz currently works on the German translation and will discuss the difficulties of translating a novel that is actually multi-lingual (Chinese, Japanese and Tâi-gí) and other tricky issues with the author Yang Shuang Zi.      場次 2  發現你的語言創造力!多語言翻譯工作坊 Discover your linguistic creativity! Multilingual Translation Workshop    時間   11/23 (日) 14:00-17:00  地點   臺灣文學基地  繆思苑     許多人認為詩歌是「無法翻譯的」;然而,當我們能夠明確指出究竟是哪些部分讓我們覺得難以翻譯時,我們其實就已經在思考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了。在這場工作坊中,我們將先閱讀艾略特.溫伯格(Eliot Weinberger)的名作《觀看王維的十九種方式》,從中擷取幾個案例來討論,並探究翻譯若干「文化關鍵詞」(例如:道)的竅門。接下來,參與者們將選擇當代臺灣詩人或當代英語詩人的作品,並依據人數及慣用語言分組翻譯,透過實作發現文學翻譯的趣味與創造力,活動最後則將朗讀並討論參與者的翻譯成果。     Many people consider poetry as "untranslatable". But once we can name what exactly it is that we assume untranslatable, we've already started to think about the solution. First, we will take a look at Eliot Weinberger's famous essay 19 Ways of Looking At Wang Wei and pick out some examples to discuss them. We will also collect ideas on how to translate "cultural keywords" (like 道 / dao etc.). After that, participants can choose between works by a contemporary Taiwanese poet and a contemporary English poet and translate them to their native languages in several groups (depending on number and languages of participants). The aim is to discover fun and creativity in translation. After that, translation solutions will be read and discussed.      提醒   本活動將以英語進行(提供華語口譯)  提醒   The activity will be conducted mainly in English.  

目前在第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