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主辦單位 國立成功大學,國家人權博物館
2025臺南國際人權藝術節-PIN:預言(Predictive)、直觀(Intuitive)、敘事(Narrative)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國立成功大學;(中華民國)國家人權博物館
售票網址: 點我前往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活動簡介 「臺南國際人權藝術節」由國家人權博物館與國立成功大學共同主辦,至今已邁入第七屆。今年恰逢國立成功大學94週年校慶,藝術中心榮幸成為本屆藝術節的承辦單位,期盼以「好事成雙」的喜悅之情,透過藝術跨越語言、空間與時間的界線,提出「藝術是人權(Art is Human Rights)」這個主題,讓「藝術」和「人權」成對出現。 策展理念 蘋果是蘋果,香蕉是香蕉,然而為什麼「藝術是人權」?我們拿「藝術」來隱喻「人權」,用一事物來描述另一事物,兩個不同的事物在同一時間被並列、對照,沒有哪個在先、哪個在後的問題。「時間意識」是它們兩者間的共同點。當我們說「藝術是人權」時,我們反問:創造的意識和人權的意識是否皆是「時間意識」的反射?是否都從「看見」開始?藝術不描述未來,而是以預言進場。它找到形式,顯影了沒看過的世界。藝術不解讀現實,而是直觀現實。它允許直接感受,飛越語言與邏輯。藝術不重述歷史,而是讓事件成為敘事。它從個人的經驗出發,開啟集體意識的辨識。藝術本身就是一種人權的存在形式。它不是人權的附屬,也不是人權的舉例。它讓人看見、感受、思考,讓我們在每天的日常裡,因察覺而坦然。當我們說「藝術是人權」時,是因為它預言、直觀、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