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hibition information

展覽資訊

提供全國各地展覽活動相關資訊的平台。這個平台匯集了來自不同領域的展覽活動,包括藝術、文化、科技、商業等多個領域。無論您對哪個領域有興趣,整合全國展覽資訊都可以幫助您找到適合您的展覽活動。

音樂

Music

READ MORE +

戲劇

Theater

READ MORE +

舞蹈

Dance

READ MORE +

親子

Family

READ MORE +

獨立音樂

Indie Music

READ MORE +

展覽

Exhibition

READ MORE +

講座

Lecture

READ MORE +

電影

Film

READ MORE +

綜藝

Variety

READ MORE +

競賽

Competition

READ MORE +

徵選

Auditions

READ MORE +

其他

Other

READ MORE +

| | 主辦單位 花蓮縣政府

返鄉列車-鄭育個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鄭育

協辦單位: 花蓮縣文化局

鄭育搭火車回花蓮時,很著迷看著窗外風景,火車經過海邊或山脈時,她總會拿起手機開始錄影,然而畫面往往因火車進入山洞時手機螢幕畫面呈現黑色,這種透過手機介面,彷彿在那一瞬間被突如其來地中斷,感到錯愕,即使車廂內依然明亮,那一刻的視覺仿佛被手機的介面所取代。 鄭育試圖透過《返鄉列車》這系列作品,呈現介面時代下視覺經驗的斷裂與遮蔽,探問在速度、媒介與圖層構築的世界中,我們還如何與風景、身體與家鄉產生真實連結。

| | 主辦單位 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

2025花東原創生活節-東東攏總強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莊文毅

協辦單位: 財團法人臺灣生活美學基金會

其他單位: (指導)文化部

這場策展,我們希望透過多元的藝術表現形式,展現花蓮與臺東獨特的自然風光、人文底蘊以及族群的多元性。更希望藉此激發在地創作者的潛力,讓他們的作品能被更多人看見,並為花蓮與臺東的文化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東東攏總強」道盡花蓮、臺東這片土地的豐饒與活力。我們想更進一步,將這股強勁的在地能量,透過一場別具意義的展覽,匯聚成一股耀眼的光芒。 本次展覽匯聚13位花東工藝師參展,展出9大工藝類別展品

| | 主辦單位 南投縣埔里鎮公所

埔里鎮立圖書館-7月份故事列車(2場次)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埔里鎮立圖書館志工

協辦單位: 南投縣埔里鎮立圖書館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歡迎大手牽小手一起來埔里圖書館二樓聽故事。洽詢電話:049-2984144轉40。

| | 主辦單位 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

花蓮高中中、西樂樂團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花蓮高中

協辦單位: 財團法人臺灣生活美學基金會

其他單位: (指導)文化部

| | 主辦單位 文化部,國立臺灣博物館

當代轉.動—北區原文館聯合策展行動2.0聯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新北市烏來泰雅民族博物館

其他單位: (合辦)財團法人臺灣生活美學基金會,(合辦)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北區六間原住民文化館與國立臺灣博物館一起開發了六個微型展櫃,每一個展櫃都述說著各館關注的當代原民議題——文化傳承與自我認同並存的織男(烏來館)、挖掘都市原住民與原鄉母體的連結(桃園館)、親手種下小米實踐環境教育精神(宜蘭大同館)、蘊含生態保育循環的獵人智慧(宜蘭南澳館)、體會都會阿美族人對自然環境的感受與省思(基隆館),以及從大屯火山俯瞰凱達格蘭族的歷史變遷(凱達館)。這些議題匯集而成的「當代轉.動」,除了是六間原文館經過輔導培育後共作的成果,也是六館對傳統文化在當代現況中的觀察與反思。 現在,這個展覽從國立臺灣博物館、凱達格蘭文化館,旅行到花蓮。希望觀眾能與我們一起觀看、討論這六個地方文化議題,進而創造屬於這個世代的族群記憶。

| | 主辦單位 臺灣工藝文化園區生活工藝館金禾製造所

114年生活工藝館「工藝體驗教學坊」工藝推廣課程:基礎鍛敲班(工坊自辦班)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胡少中

其他單位: (指導)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工藝體驗教學坊」提供給有志投入工藝產業者進行教學、品牌經營與創作,以體驗式教學工坊為經營主軸,販售、創作為輔,由進駐藝師規劃工藝體驗、研習等課程,藉由相關教育推廣活動,鼓勵民眾從手動實作當中體驗工藝之美。 金工鍛敲,是一門與手、工具與金屬對話的工藝。 我們從一片平整的金屬板出發,透過錘子的節奏與鐵鉆的引導,慢慢敲打、成形,將金屬轉化為有厚度、有溫度的容器與作品。 課程不只是學會技巧,更是培養手感與觀察力的過程。每一次落錘、每一個角度的調整,都是與材質建立關係的練習。 我們相信,學習鍛敲的同時,也是在學習如何專注、如何傾聽、如何從創作中認識自己。 這是一門適合初學者,也適合想深入探索金工世界的朋友的課程。無需美術背景,只有一雙願意動手的手和一點點對金屬的好奇心,你就能踏上這條敲出形狀,也敲出心意的創作旅程。 招生對象 對金工、鍛敲有興趣者建議16歲以上 招生名額:6人。 報名辦法 (一)線上報名 https://reurl.cc/NYe3Mq (二)報名時間:即日起至114年07月03日 (三)聯 絡 人:胡先生 049-2334141(分機)622 e-mail : manufactory2023@gmail.com

| | 主辦單位 南投縣客家發展所

114年南投好客文化學院:客語家庭親子共學班(國姓公所班)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邱美珠

其他單位: (合辦)南投縣國姓鄉公所,(指導)南投縣政府文化局,(指導)客家委員會,(指導)南投縣政府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增加家庭接觸及使用客語之頻率,結合家庭、學校及社區資源,發掘在地客家文化,推廣客語。 參加對象:以家庭親子(小學3年級以上為佳)、夫妻共學為優先錄取,對客家語言文化有興趣之一般民眾亦可參加。 報名期限:即日起至6月28日止(星期六)下午5點截止,並請來電確認是否報名成功,報名成功者不代表已錄取,主辦單位保留錄取資格審核之權利。 連絡電話:049-2246421#706客家發展所邱小姐 研習證明:為鼓勵學員踴躍報名,並珍惜研習資源,凡參加研習課程者,上課時數逾總課程時數2/3以上者,發給研習證明,公教人員另加核發研習時數。

| | 主辦單位 南投縣客家發展所

2025南投縣學生講客暑期夏令營-『玩藝客.造夢趣』HAKKA文化探索營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南投縣客家發展所

其他單位: (合辦)南投縣政府教育處,(指導)客家委員會,(指導)南投縣政府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此次暑期夏令營共規劃「閱讀創客」、「玩藝食客」與「探索好客」三大主題,帶領4至6年級學童體驗客家文化生活內涵,打造一連五天沉浸式客語學習空間。 活動目的: (一)透過夏令營活動和課程營造客家人文環境,提升學生對客家文化的認識與理解,讓孩子們深入了解客家文化,培養客家文化素養並拓展文化視野。 (二)實際走讀探訪客家庄,認識南投的客家特有文化特色,結合南投在地產業,讓學生能將所學融入生活。 (三)藉由沉浸式教學激發學生對客家語言的學習興趣與學習動力,同時在活動中培養他們的探險精神和團隊合作能力。 招生對象:114學年度國小四至六年級學生為優先,名額30名,備取10名。以會客語或略懂客語者優先錄取;另主辦單位保有錄取審核權。 報名期限:即日起至6月16日或額滿為止。 報名費用:免費 線上報名 https://reurl.cc/7K1G7N 活動洽詢:南投縣客家發展所 邱小姐 049-2246421分機706 公告錄取名單:預計6月20日於南投縣政府文化局官網/最新消息公布。

| | 主辦單位 苗栗縣政府

2025貓裏表演藝術節-店仔藝穗系列:好家在劇團《他抓走的他》推理沉浸式劇場(10場次)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好家在劇團

協辦單位: 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

其他單位: (策劃)EX-亞洲劇團,(指導)文化部

售票網址: 點我前往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互動劇場/五位角色/三種結局/沉浸推理 有四個人收到一封來自女孩的信 一同來到信中提到的店 而此時正舉辦新書發表會 主持人及編輯滿心期待地介紹小說家 但卻遲遲不見小說家的蹤跡,直到他們開始察覺不對勁,才意識到事情發生了變化......他們最終能夠找到女孩在哪裡呢?究竟是誰抓走了他?這些人身上又帶著什麼秘密? 故事將在7/25(五)~7/27(日)於苗栗苑裡特色小店「 苑裡掀海風 」演出 本作為好家在劇團首部劇本殺互動式劇場,透過與觀眾的互動,結合口述歷史背景,溫暖、感動的觀戲體驗帶給觀眾。這次,我們的創作初心不變,在距離海洋不到五公里的苑裡掀海風,我們將換個角度並邀請觀眾一起脫離當下的時空,進入我們一起想像的世界,感受劇中正在經歷的歡喜苦悲、喜怒哀愁。 團隊介紹 【好家在劇團】於2018年12月25日正式設立。團員來自於不同領域,因劇團而集結,也因熱愛劇場及表演,使我們能創作出更多貼近社會、及創造個人價值的作品。 歷年製作:《家》、《陪伴NeverStop》、《病床上的平安》、《戲人》、《天堂,是這樣嗎?》、《換季》、《房門前的一把手槍》等戲劇。 「我們劇是為了散,我們戲是為了再經歷。」 好家在劇團致力於喚起觀眾內心深處最柔軟的感受,在劇場中再現真實。本團多數創作以口述歷史為方向,田調在地故事,其中包含個人價值、社會體驗及信仰反思,並呈現人與人之間情感的連結。

| | 主辦單位 苗栗縣政府

2025貓裏表演藝術節-店仔藝穗系列:格桑製作《遺物計劃-阿嬤的衣服 共創版》(3場次)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格桑製作

協辦單位: 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

其他單位: (策劃)EX-亞洲劇團,(指導)文化部

售票網址: 點我前往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遺物計劃-阿嬤的衣服/共創版》 「妳/你有沒有對妳/你別具意義的衣服? 是什麼顏色、款式、功能、質地、回憶、穿了多久了呢? 如果有天要把那件衣服交給下一個人, 妳/你希望她/他會是ㄧ個什麼樣的人? 2020年的十月, 我的阿嬤離開了⋯⋯ ㄧ年過去, 阿嬤的衣櫥打開,依舊是滿滿的衣服。」 試著重新感受我們的生活擁有的與留下的那些、還有承接他人情感連結的種種。 當摯愛的人離開了世上,那些他所留下的物品開始有著無可取代的意義。對之後再使用的人而言,那不僅僅只是ㄧ個物件,而是某中生命記憶和情感的延伸。 如果我可以在活著的時候就決定好自己重要的事物可以交給什麼樣的人,那是不是,我也會更加的珍惜自己在使用物品的時間? 那段與祖母在安寧病房相處的日子裡,她還是那麼的注重自己的服裝儀態,對她而言,那是生活態度的展現。我時常陪在祖母身邊,多麼希望她可以像沒有生病時ㄧ樣自在的做著自己喜愛的事,恢復成輕鬆好動健康的身體。照顧她的日子裡如影隨形的陪伴經驗,就像ㄧ支親密的雙人舞,而我卻是到了她生命的最後才ㄧ起如此的緊密連繫。 看著她留下的美麗衣物們,到底祖母有沒有穿上它們去過她喜歡的生活過呢? 我拿了這些衣服,一一穿上,我成為了另外一個我,還是說我不再只是我,而是有祖母陪伴的我? 格桑製作 2020年由藝術家吳依凡成立,並已在2022、2023、2025艋舺國際舞蹈節、2024高雄不貧窮藝術節、2025大師小劇節等、2023當代一年展等公開舞作演出。 格桑製作以探尋當代藝術與舞蹈和社會議題、自然人文間多面向交疊的各類型創作。 以舞蹈劇場的型式來展開具有完整時間性的作品。從身體的本質去找到舞蹈的各種特性、並持續進修各類型的舞蹈、理論、哲學思辨等。 《遺物計劃-阿嬤的衣服》系列舞作從2021年初次呈現到2022年艋舺國際舞蹈節OpenCall,2023艋舺國際舞蹈節Exchange Program,2022臺北藝穗節、2023臺灣視盟當代一年展評審團獎入圍、2025大師小劇節等公開演出,創造出了許多不同的版本與延續,這次將以共創群體的生命故事帶入,展現獨一無二的限地演出。

| | 主辦單位 苗栗縣政府

2025貓裏表演藝術節-店仔藝穗系列:呀齁製造所《小號想上廁所》(2場次)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呀齁製造所

協辦單位: 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

其他單位: (策劃)EX-亞洲劇團,(指導)文化部

售票網址: 點我前往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生活總會出現裂縫,但那是光進來的地方。」 「活著,是一場練習。」 《小號想上廁所》是一齣以小人物的疲憊日常為出發點,融合幽默與壓迫感的現代劇場作品。故事圍繞一個平凡上班族「小號」,他拖著疲累身軀回到老舊宿舍,只想簡單地洗漱、上廁所、休息——卻接連遭遇吵鬧室友、壞掉的門、打呼如雷的上鋪、永遠有人佔著的廁所,以及一位總是走錯門的隔壁鄰居。 這個空間悶熱潮濕、充斥著雜物與吵雜聲,觀眾將近距離被帶入這段逼仄又荒謬的生活片刻。演出透過聲音、氣味、燈光與場景細節,營造出一種無處可逃的現實感,讓人彷彿置身角色心中的壓抑角落。 作品採雙篇結構(《小號想上廁所》與續作《我那個掉了》),以「水」「光」「噪音」「關係」為創作主軸,描繪在擁擠生活裡的人際摩擦、孤獨與失落,以及那仍願相信一點微光的勇氣。

| | 主辦單位 苗栗縣政府

2025貓裏表演藝術節-店仔藝穗系列:只有三顆的北斗七星劇團《房間沒有門》(3場次)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只有三顆的北斗七星劇團

協辦單位: 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

其他單位: (策劃)EX-亞洲劇團,(指導)文化部

售票網址: 點我前往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節目介紹 多年未見的兩位姊妹,因母親去世而再度相聚。在苗栗老家改建為旅館的空間裡,她們開始整理遺物、談論財產,也一併翻開那些多年來沒說出口的心事。空氣悶熱,空間封閉,舊家的痕跡與旅館的新裝錯落交疊,像她們彼此之間的關係——曾經親近,如今陌生。 劇中充滿言語衝突、情緒失控,甚至暴力邊緣的張力。從對父親的怨恨到對自身選擇的否定,姊妹間不斷重演著早已定型的角色與責任。然而在不斷翻攪的對話與記憶中,她們也短暫看見彼此的脆弱與傷口。這不是一場關於原諒的戲,而是一場拉鋸,拉扯著過去、身份、家庭與身體之間尚未切斷的連結。 在這個沒有門的房間裡,她們走不出去,卻也終於停下來,看見對方還站在原地。 劇團介紹 只有三顆的北斗七星,涵蓋一種對於「相信」的信念以及對於未知的追求。如果看到的北斗七星只有三顆,那還算看到嗎?是否「相信」自己看到,遠比真的看到更加重要。是否「相信」自己看到,遠比真的看到更重要。這是我們的信念,帶著「相信」前進。

目前在第1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