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主辦單位 御樂古箏樂團
御樂古箏樂團《繁箏客景-華麗綻放》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御樂古箏樂團
其他單位: (指導)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
展演內容以古箏彈奏客家新編曲目、客家經典歌曲以及客家流行樂曲等,展演時間150分鐘,包含年度創作古箏演奏作品,每一首樂曲,主持人皆以客華雙語方式介紹,有助觀眾欣賞客家音樂。
提供全國各地展覽活動相關資訊的平台。這個平台匯集了來自不同領域的展覽活動,包括藝術、文化、科技、商業等多個領域。無論您對哪個領域有興趣,整合全國展覽資訊都可以幫助您找到適合您的展覽活動。
| | 主辦單位 御樂古箏樂團
展演內容以古箏彈奏客家新編曲目、客家經典歌曲以及客家流行樂曲等,展演時間150分鐘,包含年度創作古箏演奏作品,每一首樂曲,主持人皆以客華雙語方式介紹,有助觀眾欣賞客家音樂。
| | 主辦單位 美江舞蹈團
展演大綱: 以舞蹈演出女媧補天之故事,話說女媧造人多年之後,水神和火神打了起來,導致天上破了一個窟窿,大水因此傾瀉而下導致生靈塗炭,女媧不忍心便以五色石頭補天,大地恢復往日生機,客家人為了紀念這段故事便將補天的日子訂為天穿日。
| | 主辦單位 陳家聲工作室劇團
藍衫之下~ 演出以拼貼的形式,藉由五名女演員扮演各不同的角色,穿梭在展覽現場,討論在人造符號之下的文化,與符號以外的文化又是如何的存在?客家女人又是如何的存在,都將在戲劇中探討。
| | 主辦單位 藝宸戲劇團
劇情大綱: 展演2位男主同時邂逅一美一醜的姊妹,因提親先後娶回貌美的姊及貌醜的妹妹,兩對夫妻婚後發展出完全不一樣的生活的故事,展演時間110分鐘。
| | 主辦單位 新北市立圖書館總館
新北市林口區藝術文化發展協會素描班這幾年來學員一直維持在17至25人之間,年齡層差距雖大,但是在追求美的要求上其實都是一樣充滿著熱情、執著,每一位學員都期待能有一個適當的時機展示自己學習的成果,就像初熟的果子,在茁壯成長之後不只是要成熟,更要讓自己的果實發揮它最大的功能,能讓人愉悅、歡樂、滿足,才是一個果實最大的功能,繪畫也是一樣,要帶給人更多的欣賞、愉快,才是每一位學員對自己的期待,這也是學員們在展出自己作品時最大的期待。
| | 主辦單位 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
秋天是豐收與思念的季節,客家山歌承載鄉愁與歷史記憶。本季劇場透過歌謠表演,訴說乙未義軍的家國情懷,將戰火與鄉土交織成音樂故事。結合秋日果實意象,讓歌聲如收穫般醇厚動人,使觀眾在旋律中感受歷史與文化的交融,讓這段記憶透過歌聲流傳。
| | 主辦單位 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
冬日花開,象徵堅韌與傳承。本季劇場透過戲劇演繹乙未戰役的故事,讓歷史人物的情感與抉擇在舞台上重現,並融合客庄冬日花卉意象,讓場景氛圍更加深刻動人。觀眾將在劇情推進中,理解這段歷史的意義,讓戲劇成為連結過去與現在的橋樑,延續地方文化的生命力。
| | 主辦單位 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
1|融合歷史與行動的闖關體驗以1895乙未保台紀念公園為起點,透過任務式闖關設計,引導民眾走讀庄頭,親身踏查歷史現場,讓在地記憶轉化為親子與朋友間的共同體驗。 2|庄頭探索路線導入AI導覽,推動深度地方參與規劃完整四公里路線,結合智慧語音導覽技術,讓參與者透過手機即可接收在地故事與任務指引,邊走邊聽,提升探索趣味與學習體驗。 3|社區劇場結合快閃市集,打造全民參與盛事活動尾聲回到公園,由鎮興里居民自編自演社區劇場,加上限定快閃市集,讓舞台留給地方,讓里民也成為參與者。
| | 主辦單位 臺東縣政府
在這片美麗的土地上,客語是傳承文化的橋樑,客語深根課程已經正式開課囉,邀請您一起走進客家語言的世界,深入了解並學習這門珍貴的語言,讓客語在日常生活中發光發熱。 報名方式請洽哈客網路學院: https://elearning.hakka.gov.tw/mooc/index.php (移至網頁最下方→實體課程查詢選單請選擇臺東市即可) 如有疑問請於上班時段撥打089-327344 (臺東縣政府 民政處 客家事務科 陳小姐) 「豐榮據點」課程 1/6-4/7每週一14:00-16:00 講師:林見美/生活客語學習A班 4/21-7/14每週一14:00-16:00 講師:林見美/生活客語學習B班 7/28-10/20每週一14:00-16:00 講師:林見美/生活客語學習C班
| | 主辦單位 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
街溪城市-水圳與義民 八字圳是桃園重要的水利設施,見證了當地農業發展與社會變遷,與安平鎮戰役的地理範圍有所重疊,然而,在乙未保台戰爭期間,水圳的戰略價值不僅限於農業灌溉,更關係到軍隊的補給、戰略佈局及當地居民的生存環。安平鎮庄戰役亦與水資源有關,將透過八字圳的歷史,串聯乙未戰爭時期的戰略布局與在地居民的應變,讓參與者從水資源的角度理解這場戰爭的影響,戰役與當地水圳系統的關係也體現在戰後水利資源的利用上,戰後,當地居民將日軍遺留的壕溝改造成灌溉設施,這些水利工程對於平鎮地區的農業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 | 主辦單位 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
(1)信仰與生活 在清朝時期,隨著閩南人、客家人等族群的遷徙,三界爺信仰逐漸進入台灣,信仰在客家族群的擁戴、衝突、融合之後,成為桃園當地重要的大眾信仰,三界爺最早的信仰可以追溯到中國的道教,源於對「天、地、水三界」的崇拜與守護。信仰中,三界爺被認為能夠保護信徒免受災禍,並且保證土地的安定和農作物的豐收。他的主要職責是鎮宅安神,祈求農民能夠得到好收成,並且消除外來的災禍與邪氣。而客家人特別將其納入地方信仰體系,並在不同的地區建造三界爺廟,以祭祀與祈安。 乙未戰爭中,當地居民面臨著日本軍隊的侵略與戰爭帶來的巨大壓力,三界爺信仰不僅是宗教上的依賴,更是心理上的支撐。在抗日的過程中,信徒們會透過祭拜、祈安、燒香等儀式,表達對神明的敬仰與請求,期望三界爺的庇佑能夠化解災難、帶來安定。 (2)大庄伯公 此路線沿線的聚落,伯公廟隨處可見,「伯公」是客家聚落中,深具指標性、最普及也最多樣的駐地神信仰,座落在臺灣各地聚落,或駐守野地裡,平鎮為傳統客家庄,在還未都市化的鄉間仍保有許多伯公廟,伯公信仰也成為戰爭時期農民寄託與社區凝聚力的象徵。
| | 主辦單位 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
(1)信仰與生活 在清朝時期,隨著閩南人、客家人等族群的遷徙,三界爺信仰逐漸進入台灣,信仰在客家族群的擁戴、衝突、融合之後,成為桃園當地重要的大眾信仰,三界爺最早的信仰可以追溯到中國的道教,源於對「天、地、水三界」的崇拜與守護。信仰中,三界爺被認為能夠保護信徒免受災禍,並且保證土地的安定和農作物的豐收。他的主要職責是鎮宅安神,祈求農民能夠得到好收成,並且消除外來的災禍與邪氣。而客家人特別將其納入地方信仰體系,並在不同的地區建造三界爺廟,以祭祀與祈安。 乙未戰爭中,當地居民面臨著日本軍隊的侵略與戰爭帶來的巨大壓力,三界爺信仰不僅是宗教上的依賴,更是心理上的支撐。在抗日的過程中,信徒們會透過祭拜、祈安、燒香等儀式,表達對神明的敬仰與請求,期望三界爺的庇佑能夠化解災難、帶來安定。 (2)大庄伯公 此路線沿線的聚落,伯公廟隨處可見,「伯公」是客家聚落中,深具指標性、最普及也最多樣的駐地神信仰,座落在臺灣各地聚落,或駐守野地裡,平鎮為傳統客家庄,在還未都市化的鄉間仍保有許多伯公廟,伯公信仰也成為戰爭時期農民寄託與社區凝聚力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