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

臺北 新北 桃園 臺中 臺南 高雄 新竹 苗栗 彰化 南投 雲林 嘉義 屏東 宜蘭 花蓮 臺東 澎湖 金門

| | 主辦單位 臺南市美術館

鹹鹹的風飛沙.鹽分地帶美術家的歸返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吳繼濤;卜茲(陳宗琛);呂淑珍;李重重;李義弘;涂璨琳;翁美娥;張金蓮;許坤成;許雨仁;郭博州;陳水財;陳牧雨;黃才松;黃才郎;黃信堯;楊式昭;顏頂生;羅清雲

贊助單位: 臺鹽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其他單位: (指導)臺南市政府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鹽分地帶」一詞意指地理上的北門郡、文學史的地域風格或鄉民的堅毅韌性。早年父母在烈日下農耕、鹽務的記憶,隨著親人與事物逐漸老去,成為藝術家回望鄉土的創作底蘊;每年東北季風穿越沙洲與木麻黃,黃土路上揚起的塵土夾雜著鹽分氣息,「風飛沙」成為這個世代的成長記憶。鹽分地帶藝術家的作品,串連起時光印記、宮廟信仰、日常農牧、倒風內海、鹽與大地、自然詩情、環境生態等印象,見證這塊「鹹地仔」記憶裡的環境轉變。

| | 主辦單位 臺中市葫蘆墩文化中心

漆工藝技法入門-崔克英師生聯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崔克英師生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崔克英老師接觸漆藝起源於兒時幫母親鑲嵌貝殼桌子、櫥櫃、梳妝台保養的記憶,後來機緣下接觸漆藝課程,潛心技法研究與創作,持續推動漆藝傳承,曾榮獲磺溪美展、大墩美展等殊榮。 本展呈現崔克英老師與其指導學員對漆藝工法的學習成果,透過多樣技法如脫胎、描金、灑粉等展現漆工藝的細膩與深度。作品融合傳統工藝與當代美感,展現師生對漆藝創作的熱情與探索,邀請觀者一同感受漆藝世界的靜謐與光澤。

| | 主辦單位 苗栗縣苗北藝文中心

2025苗北藝術節-大師風華:熾熱南島—吳炫三特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吳炫三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南島之農村記憶 國際知名藝術家吳炫三(A-SUN WU),出生於臺灣宜蘭農家,畢業於國立師大美術系後赴西班牙馬德里皇家藝術學院深造。畢業不久便於藝壇嶄露頭角,並取得穩定教職。然而,為尋找屬於自己的藝術風格,他毅然放棄教職與安逸生活,遠赴非洲,並受到了非洲部落裡純粹直覺、未經修飾的藝術創作方式所啟發,結合自身農村出身的生命經驗與文化根源,逐漸建立起個人獨特的創作語彙。 他的畫作與雕塑帶有強烈的原始藝術特質,常運用赭色顏料、粗獷筆觸與黑色輪廓,勾勒出人類與自然之間的原始能量與生命節奏。本次「熾熱南島—吳炫三特展」以南島之農村記憶為主題,展出數件平面及立體作品,涵蓋一幅今年新完成的500號巨幅畫作、以珍稀白色木化石為材料雕製的立體雕塑、融合南島鼓紋的繪畫,以及以鐵鋤製成的大型蜈蚣雕塑等,作品充分展現南島民族精神、東方哲學思維與西方現代藝術語彙的巧妙融合,呈現出吳炫三獨樹一幟的創作風格,傳遞他對自然、人文與土地的深刻關懷與情感。 吳炫三 國內藝壇最具生命力的藝術家之一 吳炫三1942年生於臺灣宜蘭,師大美術系畢業後遠赴西班牙深造,1973年畢業於馬德里皇家藝術學院。創作六十多年間,他將南島民族精神、東方哲學與西方現代藝術語彙結合,開創獨樹一幟的創作風格,展現對自然、人文與土地的深刻關懷。 1969年吳炫三大學剛畢業就獲選代表臺灣參加巴西聖保羅國際雙年展,創作數十年間,陸續在國際間各重要藝術機構展出,如:巴西聖保羅現代藝術館、日本雕刻之森美術館、上野之森美術館、伊東20世紀現代美術館、俄羅斯聖彼得堡大理石宮、葡萄牙Santo Tirso美術館、西班牙比拉法梅斯當代美術館、Stämpfli基金會、義大利蒙特卡西諾修道院、安道爾國家藝廊、美國紐約聯合國等。 旅居法國31年的吳炫三於1998年獲頒「法國文化騎士勳章」,2023年榮獲「泰勒基金會獎」,其作品獲法國Paul Valéry美術館與賽努奇亞洲博物館典藏。連年獲邀參加法國大皇宮「藝術首都年度展」、現代藝術博覽會,也曾受邀參加總統馬克洪家鄉Le Touquet-Paris-Plage特展。而在台灣,吳炫三先生曾榮獲「國家文藝獎」、「吳三連文藝獎」、「十大傑出青年」等肯定,作品榮獲臺北市立美術館、臺中市臺灣國立美術館、臺南市美術館、高雄市立美術館等重要藝術機構典藏。

| | 主辦單位 屏東縣政府文化處

「修練吧!小小武士大冒險」特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屏東縣政府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屏東演武場是南臺灣少數留存的日治時期武道訓練場,不僅承載著劍道、柔道、弓道等身體技藝的歷史記憶,更蘊含著日本武道的文化脈絡。它既是身心的鍛鍊場,也是歷史的見證者,見證著從殖民治理下的文化同化策略,到戰後再生為文化資產的轉型歷程。 本展覽以小小武士為故事主角,結合建築特色,串聯故事化情境,透過三位擬人化的「武術師傅」—黑熊(劍道)、獼猴(柔道)、老鷹(弓道)的指導,藉由互動式修練任務,引導孩子從歷史文化到身體感知的學習中,體驗日式武道精神。

| | 主辦單位 屏東縣政府文化處

「修練吧!小小武士大冒險」特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屏東縣政府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屏東演武場是南臺灣少數留存的日治時期武道訓練場,不僅承載著劍道、柔道、弓道等身體技藝的歷史記憶,更蘊含著日本武道的文化脈絡。它既是身心的鍛鍊場,也是歷史的見證者,見證著從殖民治理下的文化同化策略,到戰後再生為文化資產的轉型歷程。 本展覽以小小武士為故事主角,結合建築特色,串聯故事化情境,透過三位擬人化的「武術師傅」—黑熊(劍道)、獼猴(柔道)、老鷹(弓道)的指導,藉由互動式修練任務,引導孩子從歷史文化到身體感知的學習中,體驗日式武道精神。

| | 主辦單位 屏東縣政府文化處

「藝窺究境-戲曲小學堂工藝成果展II」特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屏東縣政府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為傳承與推廣地方戲曲文化,屏東戲曲故事館自2018年起開辦戲曲小學堂,透過工藝實作課程,引領大眾親近傳統藝術,探索偶戲文化的豐富內涵。 本展展出小學堂多年工藝課成果精華,以布袋戲偶盔帽為主角,搭配偶衣製作、兵器與動物偶等展件,帶領觀眾由小見大,從古典戲偶扮相、穿戴規範到造型分類,認識戲曲藝術的美學傳統,感受偶戲工藝的細節與匠心。

| | 主辦單位 屏東縣政府文化處

「藝窺究境-戲曲小學堂工藝成果展II」特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屏東縣政府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為傳承與推廣地方戲曲文化,屏東戲曲故事館自2018年起開辦戲曲小學堂,透過工藝實作課程,引領大眾親近傳統藝術,探索偶戲文化的豐富內涵。 本展展出小學堂多年工藝課成果精華,以布袋戲偶盔帽為主角,搭配偶衣製作、兵器與動物偶等展件,帶領觀眾由小見大,從古典戲偶扮相、穿戴規範到造型分類,認識戲曲藝術的美學傳統,感受偶戲工藝的細節與匠心。

| | 主辦單位 屏東縣政府

大航海時代!亞洲巡迴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屏東縣政府

售票網址: 點我前往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風靡全球《航海王ONE PIECE》漫畫連載至今已超過25年,動畫亦已播映過1,100話,熱血冒險故事受各地粉絲多年來熱烈追捧。展覽策畫團隊打造的《大航海時代!亞洲巡迴展》有別於漫畫、動畫的平面形式,將為參觀者帶來超高互動性及參與感的沉浸式體驗。 展覽設有多個主題專區,配合特製光影聲效重現多個著名場面,讓參觀者置身於《航海王ONE PIECE》經典劇情之中,場內設有AR手機遊戲關卡,參觀者可挑戰遊戲以累積懸賞分數,粉絲們絕對不容錯過。

| | 主辦單位 彰化縣美術學會

彰化縣美術學會會員聯展《等待》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彰化縣美術學會

其他單位: (指導)彰化縣文化局

彰化縣美術學會特別與彰化火車站、員林火車站及台中火車站合作,利用車站空間,展示彰化美術學會的會員作品,以自由彩繪、大地之美及風景為主題展示,讓搭火車的旅客,有新的感受與美感的欣賞,提升全民美學素養,能活化空間,同時也可讓藝術家把傑出作品呈現於大眾面前,一舉多得,感謝3位站長對藝術美學的支持,方能讓會員有機會在此場域展出作品,推展大眾美學,讓民眾在候車之餘,不用走進美術館,也能增加欣賞畫作機會。 參展藝術家: 林鴻銘、李賜鎮、楊家順、曾永錫、林介山、林碧霞、陳芬芬 鄭采駖、黃怡華、林育如、林純珠、游惠娜、黃麗萍、常連芳 林添生、謝武宏、陳志雄、胡淑媛、張彩鈴、張賞、林慶熙、邱淑惠、許秀寶、王子妤、黃明玲、林育如,共26人。 候車藝廊--等待 展期:7/1(二)~11/30(日) 展出地點:彰化火車站

| | 主辦單位 彰化縣美術學會

彰化縣美術學會會員聯展《對話》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彰化縣美術學會

其他單位: (指導)彰化縣文化局

彰化縣美術學會特別與彰化火車站、員林火車站及台中火車站合作,利用車站空間,展示彰化美術學會的會員作品,以自由彩繪、大地之美及風景為主題展示,讓搭火車的旅客,有新的感受與美感的欣賞,提升全民美學素養,能活化空間,同時也可讓藝術家把傑出作品呈現於大眾面前,一舉多得,感謝3位站長對藝術美學的支持,方能讓會員有機會在此場域展出作品,推展大眾美學,讓民眾在候車之餘,不用走進美術館,也能增加欣賞畫作機會。 參展藝術家: 林鴻銘、李賜鎮、楊家順、曾永錫、林介山、林碧霞、陳芬芬 鄭采駖、黃怡華、林育如、林純珠、游惠娜、黃麗萍、常連芳 林添生、謝武宏、陳志雄、胡淑媛、張彩鈴、張賞、林慶熙、邱淑惠、許秀寶、王子妤、黃明玲、林育如,共26人。 天橋藝廊-對話 展期:7/1(二)~11/30(日) 展出地點:彰化火車站

| | 主辦單位 彰化縣文化局

彰化縣崇晉書道學會會員聯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彰化縣崇晉書道學會

其他單位: (指導)彰化縣政府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希望在此公共展覽空間裡,推展彰化縣崇晉書道學會成果,並且透過書法藝術,和在地藝術團體交流,透過展場的開放空間,結合本會的書法藝術,與在地人對話,讓生活藝術化。 展品形式有直立條幅、小品、等,將穿插吊掛讓視覺上更富變化多樣。 展品內容有歷代高僧禪詩、山水田園詩、以及彰化地區在地詩人詩作等,讓觀賞者可以在文句裡抒懷。 展品字體篆隸楷行草兼具,其中以行草為多,讓觀賞者在書法線條與墨韻中優遊。

| | 主辦單位 彰化縣文化局

廣傳藝林~彰化縣共硯生活藝術學會會員聯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彰化縣共硯生活藝術學會

其他單位: (指導)彰化縣政府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彰化縣共硯生活藝術學73位成員為來自社會各階層的藝術同好,標舉「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的宗旨,於2008年元月正式成立。再經彰化縣政府2023年3月2日府社發展字第1120059833號函准以立案備查。現代高度物質文明匆忙的生活步調中,唯有藝術的薰陶與陳前可提升心靈層次,帶來幸福感受,將藝術融入生活是美化人生的不二法門。會員們本著藝術修心為出發點,以恭敬心研習與創作,追求「真、善、美」為共同鵠的。 本次展出作品約100幅作品,有傳統水墨、現代墨彩畫,兼容並蓄;楷書、行書、隸書各種書體呈現在成員的書法作品中,以鄉土風情為題材,師法自然,轉化真實景物與木雕創作,將傳統工藝導入日常生活中,用鐵絲纏繞為一盆姿態自如的盆栽作品,以細膩的手工縫製成微妙微肖的布偶,出色的纏繞畫,逼真的色彩鉛筆畫/粉彩畫處處可見。 傳統中國花鳥畫,所謂「花若解語還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中國人的這種萬物有情觀,最能具限於花鳥畫中,畫中的一枝一葉,都流露了畫家的詩情與處事態度,現代山水墨彩畫,畫家以筆墨點染出豐腴的山水靈韻。

| | 主辦單位 彰化縣文化局

彰化縣墨友書畫學會會員作品聯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彰化縣墨友書畫學會

其他單位: (指導)彰化縣政府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本次展出近90幅作品,匯集了50多位學員的精心創作,作品涵蓋篆、隸、草、變體等多種書法形式,以及花蟲鳥禽、田埂芭蕉,或是日常所見所聞,隨物寄情於創作内容中,在平易近人的作品中,體現出生趣盎然的妙境與畫趣,讓觀衆在欣賞書畫水墨藝術的同時,也能體會到傳統文化與當代創作之間的巧妙融合。 本會多位樂齡族書法、國畫愛好者,長期堅持學習書法、彩墨,以實踐「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他們的作品展現了深厚的藝術素養與對生活的熱情,相信此次展出可以帶給觀衆不一樣的藝術視覺饗宴,歡迎喜愛國畫、書法的同好們以及有興趣的民衆把握於展覽期間蒞臨參觀。

| | 主辦單位 台灣創價學會

雕塑的力量—台灣雕塑今昔滙展 (展期20251001-20260117)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台灣創價學會美術館桃園館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台灣的雕塑藝術在多元且複雜的歷史中開展,從日治時期起跳脫工藝規範,萌發出個人的表現。戰後台灣受西方現代主義的風潮所刺激,雕塑家嘗試從寫實表現,轉為意象式的現代雕塑。 本展呈現雕塑家們在凝視鄉土生活與精神、融合東方哲學與西方現代的思考中,鍥而不捨的突破媒材或造型的限制,共同在台灣形塑出獨特的精神樣貌。

| | 主辦單位 台灣創價學會

雕塑的力量—台灣雕塑今昔滙展 (展期20251001-20260117)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台灣創價學會美術館桃園館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台灣的雕塑藝術在多元且複雜的歷史中開展,從日治時期起跳脫工藝規範,萌發出個人的表現。戰後台灣受西方現代主義的風潮所刺激,雕塑家嘗試從寫實表現,轉為意象式的現代雕塑。 本展呈現雕塑家們在凝視鄉土生活與精神、融合東方哲學與西方現代的思考中,鍥而不捨的突破媒材或造型的限制,共同在台灣形塑出獨特的精神樣貌。

| | 主辦單位 郵政博物館

數學郵樂園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郵政博物館

讓我們藉由一枚枚小小的郵票,踏上一場充滿數字、圖形和邏輯的冒險之旅。每個展區都有好玩的任務和挑戰:你可以用手勢比出數字、也可以比較自己和達文西「維特魯威人」身體比例的差異,還能在幾何世界中拼出神奇的圖形。別擔心,這裡的數學一點也不難!只要用心看、動手玩,你會發現——原來數學是這麼有趣!

| | 主辦單位 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

東南亞主題書展:泰好吃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高雄市立圖書館旗山分館

協辦單位: 高雄市立圖書館旗山分館

書展展出泰國、越南、馬來西亞與印尼等東南亞地區料理書籍,涵蓋家常菜、街頭小吃與節慶甜點。除了介紹關於南洋美食的各種經典菜色、食材使用以及烹飪技巧外,透過書展,不僅能夠增進對南洋美食的認識,也可加深對於南洋地區的飲食文化、歷史背景,以及這些美食如何影響當地的社會生活。

| | 主辦單位 新北市新莊地政事務所

「帶著手機去旅行」手機攝影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劉育麟

劉育麟老師展出作品皆以手機拍攝,內容涵蓋旅途中所見的城市風貌、自然景觀與生活日常,捕捉光影間的真實與感動,帶領觀眾展開一場視覺旅行。

|

「不可回收的時尚」-高蓮秀陶藝個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高蓮秀

其他單位: (指導)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高蓮秀人生經歷多彩豐富,從加拿大返台後定居家鄉鶯歌,全心專研陶瓷捏塑、雕刻及釉藥,透過獨特的半無光釉及仿真皮革的風格,樹立個人作品的識別度,曾入選「台灣陶藝獎」、「台灣國際陶藝雙年展」,並舉辦許多陶藝個展。 「不可回收的時尚」系列作品,陳述皮革產品對環境不友善、不可回收,提醒觀者思考、解決地球資源透支的問題,並鼓勵大家省思自身的物質欲望,選擇讓環境自由、心靈自在的減法生活。以陶紀錄當代人的生活軌跡,作為時間的印證。 中國時報 陶博館「不可回收的時尚」展 陶藝幻化皮革喚環境友善反思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50210003140-260421?chdtv 聯合報 陶博館展「不可回收的時尚」陶藝仿皮革喚環保反思 https://udn.com/news/story/7323/8538237 自由時報 鶯歌陶博館「不可回收的時尚展」 打造逼真陶製名牌包 https://art.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947698 中央社 陶博館高蓮秀「不可回收的時尚」帶來迷惑視覺 陶藝幻化皮革喚環境友善反思 https://www.cna.com.tw/postwrite/chi/393948

| | 主辦單位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館藏太魯閣族織物微型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

協辦單位: 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館藏太魯閣族織物微型展 展期:114年7月5日-8月31日 地點: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2樓常設展廳 Truku(太魯閣族)原屬於泛泰雅族,最早起源於今臺灣南投地區,而後翻越中央山脈至花蓮縣秀林鄉山區一帶(太魯閣地區),又因日治時期集團移住政策,遷居到大濁水溪的山麓地帶今秀林鄉一帶以及萬榮鄉、吉安鄉、卓溪鄉一帶,因為文化改變、歷史事件、族群認同等因素,於2004年1月14日成為臺灣第12個獲得正名之原住民族群。 與泰雅族、賽德克族除了語言不同,其最大的不同之處乃在於服飾。服飾有別於泰雅族、賽德克族之紅底,Truku的織品以輕、薄、素、淨著名,服飾多半以白色苧麻為底,局部織以線形為紋樣,並以菱紋組合為表現。織紋則是以小菱形紋圖紋的浮織法,或是以菱形圖紋織並夾成大圖而成,但都是以白底襯織的獨特工法。織布上許多不同的菱形紋,有的是代表祖靈之眼,也有的有其代表意涵,最重要的是,每個織紋都訴說著生活百景與崇天德敬畏之心。 館藏有5件Truk織物,分別於1993-1198年間入入藏包括袖套、女裙及披肩。

| | 主辦單位 自行車文化探索館

流動的能量 MOVABLE ENERGY──訴說新一代的 微/醺 故事」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曾英棟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曾英棟藝術家特展 × 自行車文化探索館五週年 🚴‍♀️✨ 在瞬息萬變的時代裡,我們相信創造能為世界注入能量與希望 與甘樂阿舍美術館合作策劃,《流動的能量——曾英棟個展》7/1起將在自行車文化探索館隆重登場! 藝術家曾英棟以其獨到的藝術語彙,將自行車零件轉化為創作媒材結合複合材料,讓看似靜止的零件重新獲得生命,呈現一場 產業精神 x 永續思維 x 當代藝術的永恆對話 。 #個展 #複合媒材

科博館《量力而微:量子科學特展》

| | 主辦單位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台灣物理學會、物理研究推動中心

科博館《量力而微:量子科學特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售票網址: 點我前往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什麼是「量子」?我們日常使用的手機晶片、LED燈、GPS衛星,其實都與量子原理密切相關!2025年適逢聯合國訂定的「國際量子科學與技術年」,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台灣物理學會與物理研究推動中心共同推出《量力而微:量子科學特展》,融合科學、藝術與哲學視角,透過視覺化、生活化比喻、互動裝置與歷史故事,帶領大眾深入微觀宇宙,一探量子世界的奇異與革命性。 特展以「微中見奇」為主軸,從量子概念誕生、理論爭辯到未來科技應用,讓觀眾循序漸進理解量子疊加、量子糾纏與不確定性等奇異現象,並進一步思索「真實」與「觀測」之間的微妙關係。 展場以「薛丁格的貓」為靈感發想主視覺,結合可愛貓咪形象、薛丁格方程式中的數學符號,呈現帶有幽默感、哲思張力的視覺語言,象徵量子科學中對現實的重新想像和理性之美。展覽分為4大主題單元,涵蓋量子歷史、奇異現象、科技應用與哲學思索,搭配一系列互動裝置,讓抽象難解的量子概念不再遙遠。 展覽收尾當天正逢「世界量子日」,日期取自普朗克常數(h ≈ 4.14 × 10⁻¹⁵ eV·s)的數值意涵。今年全球各地也陸續舉辦量子主題活動,共同紀念這個關鍵的里程碑。這不只是物理展,更是一場挑戰常識的思辨旅程;歡迎走進展場,一起發現量子世界的奧祕,重新想像我們所熟知的世界。

科博館《名畫3D反毒》特展

| | 主辦單位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科博館《名畫3D反毒》特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其他單位: 務部、教育部、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

售票網址: 點我前往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暑假前夕於人類文化廳2樓迴廊推出《名畫3D反毒特展》,以西洋經典畫作與日本浮世繪為基礎,透過3D立體改作的創新手法,生動描繪人物吸毒後的外貌變化,透過強烈的視覺體驗,引導觀眾深刻體會毒品對身心的破壞。 特展融合多種3D立體技術,包括光柵立體、紅藍立體、色視差立體、UV直噴立體圖等。「毒害大腦逆透視展示室」展品更透過逆透視的視錯覺,讓大眾直觀感受毒品對大腦所造成的影響,打造沉浸式反毒學習體驗。 特展重新詮釋的經典名畫中,〈蒙娜麗莎遇見海洛因〉展現神秘微笑外貌被毒品侵蝕後的模樣,出現瞳孔縮小、面容憔悴、皮膚病變;〈年輕女子遇見甲基安非他命〉呈現吸毒導致的臉部消瘦、黑眼圈與皮膚毒瘡;莎士比亞肖像畫改作成手持大麻,眼神失焦、雙眼通紅,生動描繪吸毒後的醉茫狀態。 延伸至浮世繪領域,〈神奈川沖浪裏〉展現中樞神經興奮劑對腦部的亢奮、刺激效果;〈月光之海〉描繪中樞神經抑制劑對腦部造成的影響,由暈眩鬆弛轉成困倦;〈桑名.水手德藏的故事〉則表現出中樞神經迷幻劑對腦部的變化,從改變意識引發幻覺;而〈高島久遇見安非他命減肥藥〉畫中,這位寬政年間江戶三大美人之一則因施用毒品瘦身而面容消瘦、黑眼圈明顯、氣色不佳,顯示出吸毒對美貌與健康的摧毀。 毒品與藥品僅有一線之隔,具成癮性的藥品被歸類為管制藥品,由醫師合法醫療開列的管制藥品為藥品,而非醫療目的、濫用的管制藥品則為毒品。根據《毒品危害防制條例》,凡具有成癮性、濫用性及社會危害性的麻醉藥與精神物質,皆屬毒品範疇。吸食毒品不僅會對健康造成嚴重傷害,也可能導致家庭破碎、人生崩壞。 藝術能穿越年齡與語言的界線,也是促使社會對重要議題關注的強大媒介。《名畫3D反毒特展》即日起至2026年4月5日,於人類文化廳2樓迴廊展示區展出,邀請大家共同參與這場融合藝術創意與反毒教育的展覽,喚起對健康人生的珍惜與守護。

科博館《鯨掘》特展

| | 主辦單位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科博館《鯨掘》特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其他單位: 務部、教育部、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

售票網址: 點我前往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2022年於屏東恆春出土、萬眾矚目的鬚鯨化石,今夏首度與大眾見面!在暑假即將展開之際,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隆重推出《鯨掘》特展,透過多媒體技術、沉浸式空間設計與現場化石清修,呈現這件「臺灣史上最完整鬚鯨化石」從地層深處現身至重見天日的壯闊歷程。展覽主軸圍繞化石的發現、挖掘與清修,並延伸探討臺灣鯨豚的自然史、文化意涵與當代海洋環境,觀眾將可一覽珍貴的鯨豚化石、考古與文史標本,深入體驗遠古鯨豚的時代旅程。 這件鬚鯨化石是臺灣歷來三次重大化石發現中,首度由本土學術團隊主導挖掘,也是目前世界上發現最完整的鬚鯨化石之一。 《鯨掘》特展空間視覺以藍色調營造海洋氛圍,從恆春墾丁鵝鑾鼻神社著名的鯨骨鳥居發想,打造入口意象,象徵觀眾將踏上一段時空交錯的「鯨」奇之旅。展覽共分為5大單元:「臺灣的前世今生」、「化石寶庫」、「鯨生鯨世」、「新白鯨記」、「而鯨而後」,從地質、古生物、文化歷史到當代海洋環境等面向,深度剖析鯨豚與臺灣的緊密關聯。 策展團隊特別在展場內打造一間化石清修展演室,展期間安排專業清修師駐點,持續清理這具長達18公尺的鯨魚化石。觀眾可透過玻璃櫥窗近距離觀察古生物化石的清修實況,探索古鯨背後的時代故事。 臺灣周邊海域紀錄顯示有超過30種鯨豚在此繁衍生息,是全球鯨豚多樣性的重要棲地。過去海洋保育教育多聚焦在現代人類活動對鯨豚的影響,這次特展則將時間軸拉長至10萬年前,揭示恆春西台地曾是數以萬計鯨豚的長眠之地,也反映此區自古以來即為鯨豚洄游與棲息的重地。 在文化層面上,鯨豚經常與自然力量、傳說信仰連結,扮演重要角色。這次特展不僅從地質學、生物學角度出發,也透過文化、民俗與歷史視角,傳遞鯨豚之於臺灣的重要性。 《鯨掘》特展即日起至2026年5月3日於科博館第四特展室展出,期待透過這具沉睡萬年的古巨鯨,再次開啟人們對土地、海洋的深度探尋,共同思索我們與自然之間的永續關係。

目前在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