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

臺北 新北 桃園 臺中 臺南 高雄 新竹 苗栗 彰化 南投 雲林 嘉義 屏東 宜蘭 花蓮 臺東 澎湖 金門

| | 主辦單位 詠基文化藝術館

2025臺灣工藝季:詠荷藝術家暨劉昌宏大師活雕龍柏聯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詠基文化藝術館

其他單位: (合辦)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詠基文化藝術館以繪畫、陶藝與木雕展現自然之美與工藝的永續價値。「漫品詠荷」呼應南投中興新村荷花池的盛開季節,由詠基建設、南投縣美術學會與南投縣政府文化局策劃,邀請藝術家聯展,並於工藝季展出荷花主題工藝品,詮釋荷花的詩意與生命力。「活雕龍柏」以70年古龍柏象徵工藝中心70周年,匠師順應木紋雕琢,使古木蛻變為充滿生命力的藝術,延續自然的禮贈,創造人、建築與自然的對話。

| | 主辦單位 水里蛇窯陶藝文化園區

2025臺灣工藝季:國際陶藝收藏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水里蛇窯陶藝文化園區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國際陶藝收藏展》精選韓國與美國陶藝家的代表作品,呈現傳統技法與當代創作的多元面貌。韓國陶藝結合精湛工藝與文化意涵,創新詮釋傳統技法;美國陶藝則透過實驗性的釉色與材質探索,結合雕塑語彙與日常設計,回應環境與社會議題。展覽不僅是陶藝的展示,更是一場跨文化對話,從東方的細膩精緻到西方的自由大膽,讓觀眾在器物與釉彩間,感受陶藝承載的生活哲學與時代精神,詮釋工藝 在傳承與創新間的永續價値。

| | 主辦單位 臺中市立圖書館沙鹿文昌分館

【中市圖沙鹿文昌分館】「在地作家玉米辰(陳旻昱)老師繪本美學作品」海報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玉米辰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在地作家玉米辰(陳旻昱)老師繪本美學作品」海報展 ★活動展期:2025/04/17-2025/12/31 ★展示地點:沙鹿文昌分館1-3樓 ★在地作家:玉米辰(陳旻昱)老師 玉米辰老師的作品:《水雉的浮葉》、《幸運的一群》、《小島的洄龜》。 玉米辰老師的創作理念專注於臺灣環境保護的議題上,在與文昌分館環境結合過後,它不僅作為視覺藝術作品,更加深了這片土地上所有孩子們環境保護的概念,希望借由繪本美學作品與繪本書籍的交互展示,來引起讀者對環境議題的更加重視。這也是我們一直想鼓勵大家來重視環境議題的原因。 媒材:數位海報輸出/數位輸出 ★公開宣傳網址: IG https://pse.is/7hgew6

| | 主辦單位 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

Net & String Taichung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奧地利)Numen / For Use(策展團隊)、Christoph Katzler(策展人)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2025年夏天,奧地利策展藝術團隊 Numen / For Use、策展人克里斯托夫.卡茲勒(Christoph Katzler)首次來台,特別帶來兩件扣合勤美術館鮮明建築語彙的沉浸式裝置藝術《Net Taichung》及《String Taichung》全新作品。 《Net Taichung》以張力懸吊在空間中的網狀結構,猶如可行走於其內的立體畫;《String Taichung》緊繃的繩索穿越空間,將建築語彙轉化成沉浸式體驗。兩件作品延伸了勤美術館的建築視覺語言,打造出有彈性、有回應性的空間體驗。 在這個充滿想像力的夏天,一起來像孩子般地自由快樂玩耍吧! #裝置藝術

| | 主辦單位 財團法人臺北市客家文化基金會

2025不廢藝術季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財團法人台北市客家文化基金會

每年的6月5日為聯合國世界環境日,目的是提高全球對環境保護的意識和重要性!客基會近年以「永續發展」為目標,積極連結文化與環境,首度策劃「不廢藝術季」響應世界環境日,並藉由藝術的號召,邀請青年一同實踐文化保存,以創新方式發揮創意,結合傳統文化與現代時尚,設計構思環保有機又具潮流的藝術作品,引領年輕世代了解及體驗不同的客家傳統文化,讓公園除了提供休閒功能,也逐步成為實踐環境保護、永續經營的行動基地! 「不廢藝術季」藉由藝術號召 傳達不浪費的精神與內涵 本次「不廢藝術季」以客家足跡與生活為企劃主軸,藉由藝術家的梳理轉譯,重新詮釋客家族群遷移從海洋至山林、島嶼至城市的生活軌跡,透過藝術創作、互動體驗、教育推廣工作坊,傳達時間與事物的延續、不浪費與環境永續的精神與內涵。展覽邀請藝術家「Kjohn的再生軍團/羅楷烱」、「不垃圾場/張楷翊」、「林資芬」、「陳依慧」、「羅聿綺」、「鹽池工作室/吳有容、顏鈺恬」使用再生材質、解構再重組的創作,創作出符合永續主題的藝術品;此外更邀請到「大水溝二手屋」、「街道案子」團隊,設計共6件永續互動遊戲空間;以及由「不廢跨村實驗室」青年藝術家講師群帶來的再生材料手作課程,讓民眾了解客家族群如何在食衣住行等生活面向,延續客家族群珍惜資源的精神! 轉廢為用的藝術創作 藝術家林資芬的作品《穿上時間的顏色》以回收牛仔褲為媒材,結合藍染植物「馬藍」的意象,拼接成一件承載時間與記憶的長版客家藍衫,與過往勞動者的日常相呼應,也象徵與自然共生、慢工細作的藍染精神,不僅回應了快時尚下被忽略的意義,也傳遞對土地、工藝與傳統的尊重與珍惜。 《再生小舟》則是由不垃圾場創辦人張楷翊,利用100多公斤的塑膠廢棄物,透過創意與工藝,重新轉化為藝術作品,作品再生小舟不僅是一件藝術作品,更是藝術家一個環保行動的象徵,每一塊回收的塑膠不僅減少了對環境的負擔,也讓更多人看見塑膠再生的可能性。 《非裝飾記事》由鹽池工作室兩位藝術家吳有容、顏鈺恬共同創作,作品由回收碎布料製成,以藍衫上的「布扣」為創作概念,扣子中有九個頭,象徵長長久久出頭天的意思。 自然構造的仿生與反思 作品《海底生物的再生》由Kjohn的再生軍團創作,藝術家羅楷烱有感於環保對於海洋生態的重要性,利用電子設備等日常用品的廢料,創作出多個海底生物,希望傳達垃圾減量,珍惜海洋資源的重要性。 藝術家陳依慧與羅聿綺共創作品《窩-人與大地的共生對話》、《窩-我好像也可以是那片葉子》,是一場向自然的造屋者學習的堆疊計畫。藝術家陳依慧以竹子編織還原動物巢穴的棲所,藝術家羅聿綺則在巢穴架構中創作生活的足跡,藉由探索兩者共創的仿生窩,喚起觀展者對於人與大地母親關係的感知與反思。 6件互動體驗、48場手作課程引領更多年輕世代體驗客家傳統文化 本次藝術季期間邀請「大水溝二手屋」、「街道案子」團隊,設計共6件永續互動遊戲空間,「街道案子」邀請服裝設計師金蓓雯、空間設計師鍾定業與藝術家廖翊丞參與創作,從衣物再造、書籍修復到星空電影院互動空間,探索再生與永續生活的不同可能。「大水溝二手屋」則是規畫廢棄木材打造再生遊具、二手衣變裝改造及維修電器DIY體驗。「不廢跨村實驗室」青年藝術家講師群特別開發設計再生材料手作課程,邀請青少年族群親自體驗客家族群如何在食衣住行等生活面向延續客家族群珍惜資源的精神,讓大家在欣賞作品的同時也能動手體驗「減廢生活」的趣味!

| | 主辦單位 連江縣政府文化處

夢迴彼岸-2025林國勇的水彩世界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林國勇

由馬祖西莒出身、現旅居淡水的知名水彩藝術家林國勇老師所主辦的個展-《夢迴彼岸-2025林國勇的水彩世界》,即將於6月6日(五)至8月19日(二)在馬祖民俗文物館一樓特展區盛大展出。開幕典禮將於6月7日(六)上午10時至12時登場,畫家本人將親自導覽,並特別率領50餘位繪畫班學生及藝術愛好者從台灣本島飛抵馬祖,與鄉親一同感受藝術與鄉情交織的感動時刻,誠摯邀請民眾踴躍參與,共享這場跨越時空與地域的藝術盛會。  林國勇老師為馬祖西莒人,畢業於輔仁大學應用美術系。其創作理念深受印象派影響,講求「以寫生為方法、以寫意為理想」,風格融合西方水彩的透明層次與東方水墨的韻味,構築出燦爛如詩、率性自然的畫面。他的色彩與筆觸既展現遷客文人獨有的感懷與詩意,仿若在紙上低語往昔,也流露對現代景物的柔情注視,展現一種超越技法、觸及靈魂的藝術境界。  本次畫展主題《夢迴彼岸》,是林國勇老師心靈與記憶的深層回望。畫筆行走於記憶與現實、馬祖與台灣之間,透過水彩的光影與墨色的流動,引領觀者在光影層疊間,尋回對土地、對家鄉、對人生片段的溫柔凝視。  展場依主題劃分為四大展區,分別為「鄉愁如潮」、「淡水風情」、「夢織寶島」以及「花開滿心」。林國勇老師以自身人生歷程為時間軸,循序鋪展創作脈絡-從對馬祖家鄉的深切思念與文化記憶出發,接著描繪遷居淡水後的生活日常與人文體悟,再延伸至對台灣寶島多元風貌的細膩觀察與詮釋。最終,於「花開滿心」篇章中,呈現他歷經歲月洗禮後的心靈成熟與藝術豐收,如同靈魂深處綻放的花朵,在畫紙上盡情綻放,交織出一場跨越時空的藝術旅程。  本次展覽不僅是一場藝術饗宴,更是台灣與離島文化交流的重要橋梁。林國勇老師特別安排來自本島的畫友與學生同遊馬祖,讓藝術走入地方,也讓地方迴響藝術。無論您是藝術愛好者,還是對故鄉懷抱深情的旅人,都歡迎前來共襄盛舉,於畫作之中重溫心中「彼岸」的模樣。

| | 主辦單位 琴韻雅集書畫藝文交流協會

玩墨舞筆—114年彭玉琴師生書畫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彭玉琴

協辦單位: 桃園市八德區公所

彭玉琴老師及學生以傳統國畫山水技法與現代彩墨創作,透過畫筆演繹,實現藝術生活化夢想。普及推廣多元的藝術文化。傳遞游藝熱情,永續美學。

| |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尋衫:六堆原客服飾圖紋个對話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從「服飾圖紋」裡認識六堆客家與鄰近原住民族的美感與織繡工藝外,也蘊藏著不同族群、地域、使用場合的文化意涵,更作為族群識別的重要表徵。在「尋衫」的文化路徑上,展現屏185縣道原、客族群間相遇、交流所發展的精彩故事,多元族群生活文化就藏在一針一線之間。 展覽特色|族群文化 × 服飾圖紋 × 刺繡工藝

《 共築之所 Grounds for Living 》

| | 主辦單位 THE 201 ART 順天建築 • 文化 • 藝術中心

《 共築之所 Grounds for Living 》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THE 201 ART 順天建築 • 文化 • 藝術中心

協辦單位: 路由藝術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 共築之所 Grounds for Living 》 在當代氣候危機與城市擴張的夾縫中,我們該如何重新想像「居所」?它不再只是遮風避雨的建築結構,而是關於人與自然、文化與記憶、資源與倫理交織的關係網絡。《共築之所Grounds for Living》,聚焦於「棲居」作為一種再思與再造的行動,邀請五組來自亞洲、拉丁美洲與歐洲的藝術家,透過裝置、雕塑、織品與繪畫等創作形式,回應我們如何在動盪與變遷中重構生活的根基。 「共築」不只是建築的行為,更是面對土地、資源與社群的重新連結。既指向物理層面的協作與構築,也象徵在生態、社會與文化面向上的集體想像與實踐。展覽中的藝術家透過自然材料、回收物、統計圖像與手工技藝等語彙,回應自身所處環境中的緊迫課題。他們的創作並非單向的表述,而是跨越時空與文化的對話,試圖在不確定的時代中,開啟關於未來棲居的思索與提案。 從熱帶自建住宅到紙箱堆疊的記憶空間,從環境統計的紙雕到工業廢料的再造,《共築之所》呈現一種貼近自然、靈活變動的居所觀,一種非線性、非中心的生活想像。在這些作品中,家屋成為可變的、呼應環境的有機體,是一種與時間、土地共振的生活試驗場。 《 共築之所 Grounds for Living 》 展覽日期|2025.06.28(SAT.) - 2025.08.16(SAT.) 展覽地點|THE 201 ART 順天建築 • 文化 • 藝術中心 展覽地址|臺中市西屯區文心路二段201號B2F 營業時間|週二至週六 10:00 - 17:30 - 開幕時間|2025.06.28 (SAT) 15:00 主辦單位|THE 201 ART 順天建築 • 文化 • 藝術中心 協辦單位|路由藝術

| | 主辦單位 桃園市立美術館,桃園市兒童美術館,新加坡國家美術館

「在藝術中遇見大自然」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陳伯義;(新加坡)祖.馬哈茂德;(中華民國)許雁婷;(新加坡)陳子曦;(新加坡)蘇鈺雄

其他單位: (指導)桃園市政府文化局,(指導)文化部

展覽集合了五位臺灣跟新加坡兩地,以自然環境、野生動物或植物形態為創作靈感的藝術家。這些作品不只是重現或反映自然,更邀請大家從新的視角看待熟悉的世界,並思考自己在自然環境保護中的角色。無論是靜靜地描摹森林圓頂上的圖紋、與瀕危動物的軟雕塑翻滾玩耍、仔細聆聽水流的聲音、學習河流的科學與歷史,或是聆聽啟發自河川與海洋的故事神話,我們邀請大家在展覽中與藝術和自然同在。

| | 主辦單位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共源 漢寶德筆墨築境作品展–HAN PAO-TEH’S ARCHITECTURE & CALLIGRAPHY EXPRESSION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漢寶德

本次展覽聚焦於漢寶德先生橫跨書法與建築領域的藝術實踐,透過筆墨與空間的融合,展現其對文化、歷史與自然的深刻體悟,傳遞「共源」的精神與美學思想。

| | 主辦單位 桃園市立美術館,橫山書法藝術館

吐了一地的字-文字反芻後的書寫意義·張天健作品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張天健

其他單位: (指導)桃園市政府文化局

桃園市立美術館為鼓勵優秀策展、創作人才與團體,以橫山書法藝術館為平台,舉辦「2025橫山書法藝術館展覽徵件」,期望推動具創新觀點與時代精神的書法展覽。本年度創作類由「意在藝術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所提展覽案「吐了一地的字──文字反芻後的書寫意義 ‧ 張天健作品展」獲選,於橫山書法藝術館C棟展廳展出。 藝術家張天健,1984年生於臺北,他的創作橫跨書法、水墨與篆刻,擅於以當代觀點解構筆墨與刀法的語彙,以筆觸延展書寫的日常感,呈現出貼近生活、內斂且富於思索的書藝語言。展名為《吐了一地的字》,如同一場對文字的反芻與再生,呼應藝術家對書法藝術的長期觀察與書寫實踐。 展覽內容共分為三個子題:「書寫」、「刻印」與「筆墨」,構成一場從文字到圖像、從觀看到感受詩意的想像。「書寫」以文字為起點,不僅書寫詩句與語錄,更透過筆法線條與墨色的節奏變化,呈現時間與感知的流動,使文字跳脫閱讀的框架,轉化為視覺的韻律變化。「刻印」聚焦於篆刻藝術,截取語句片段作為思想符號,藉由印面構圖與刀法刻痕的層次,展現簡樸又深刻的造型美感。「筆墨」回應書畫同源的理念,筆畫線條與墨色交融於畫面之中,題跋文字亦成為畫面構成的一部分,書與畫互為風景,共築詩意空間。 本展不僅是一場書藝展覽,更是藝術家對書寫、語言與形式的深層反思。張天健藉由個人化的書藝語言,重新探問文字如何被觀看與理解,拓展書法在當代語境中表現的可能。從選文、書寫、裝裱到展場設計安排,皆環扣展覽主題,呈現書法作為文字與詩意想像的各種樣貌。引領觀者在文字與筆墨交織中,尋回書寫的觸動與想像。

| | 主辦單位 中台世界博物館

一瞬一旅:館藏佛塔經幢特展


活動場次資訊: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 | 主辦單位 中台世界博物館

一瞬一旅:館藏佛塔經幢特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中台世界博物館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生命無常,於宇宙間猶如一瞬,但每一瞬間都是不可重來的精彩旅程。 如果生命會無盡流轉,此期終了將去往何方?在這一瞬之旅,我們如何把握當下,又如何好好道別?佛教以「緣起」說明生命和宇宙萬物之間,相互交織、彼此影響,生滅循環如同輪轉。這樣的觀點浸潤著建築與造像藝術,無論是象徵不生不滅的佛塔、記錄修行者行誼的塔銘,還是為生者、亡者滅罪增福的經幢,都展現出對生命的關懷與智慧,蘊藏豐富的文化內涵。 此次展覽將館藏造像、塔銘、佛塔與經幢,分成四個單元:一、法界緣起;二、銘記於世;三、永恆之道;四、善住之願。以「覺者的生命教育」為核心,從「生、死和世界的關聯」到「如何面對生命的無常和懷念」,接著思考「無常中是否有永恆的存在」以及「如何把握當下」,探索覺者的生命領悟與實踐,如何超脫生死的束縛。邀請觀者在佛塔與經幢間,踏入流轉不息的世界,凝視古老的銘刻,窺見古人如何回應生命課題,啟發對我們自身的省思——如何安住於現世、善生於未來。 展覽結合手作裝置與情境體驗,搭配工作坊、講座等多元活動,讓觀眾在參與中認識塔幢的歷史與美學,開啟一場與生命的對話。 線上購票 KLOOK:https://pse.is/7hnpvk KKDAY:https://pse.is/7hnpxf

| | 主辦單位 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

「行藝如歌-戲曲大師的身影與風華」展覽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

協辦單位: 臺灣客家八音戲曲推廣中心

其他單位: (指導)苗栗縣政府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展出黃鳳珍、王慶芳、彭繡靜等三位戲曲國寶藝師精彩的傳藝故事與藝術成就。

| | 主辦單位 南崁兒童藝術村

藝童走過-南崁兒童藝術村前世今生華客雙語常設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南崁兒童藝術村

其他單位: (指導)桃園市政府文化局

為配合文化部提倡語言平權,本特展除有精選老照片展覽之外,還新增了華語及客語的文字及QR code掃碼聽語音導覽,值得期待!

|

<發現>攝影聯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侯澔;(中華民國)劉怡君;(中華民國)陳香君

其他單位: (指導)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本次攝影展以「發現」為主題,由侯澔老師帶領「發現攝影班」學員聯合展出。展覽呈現了攝影與心靈的相遇,揭示了發現美的過程,這也是攝影最大的樂趣所在。從「看見」到「發現」,是一個從眼對物到心對境的過程。作品不僅是對外在風景的捕捉,更是對內心風景的描繪。 透過這些影像,可以感受到美就在我們身邊,無處不在,而真正的差異源自我們的心靈。透過鏡頭來修心,得以從表象看透本質,在平凡中發現不平凡,最終發現那個獨一無二的自己

|

「 燒締―瞬息萬變的土 」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日本)日本國際交流基金

其他單位: (合辦)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日本燒締工藝的起源可追溯至四世紀或五世紀,於中世紀至近代初期確立了工法,以主要陶器產地如備前、信樂和常滑為中心發展而來。本展覽介紹對日本傳統文化發展有重大影響的茶道用具、日本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餐具等燒締作品,也展示現代陶藝家運用燒締技法所創作的多種裝置藝術作品。

| | 主辦單位 正太筆墨坊

臺中市藝術亮點-臺中市青溪文藝學會聯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臺中市青溪文藝學會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本次聯展以「水墨畫」為主題,展出多位會員精心創作的作品。透過濃淡乾濕、筆墨交融的表現,呈現傳統水墨藝術的深厚底蘊與當代創新的融合。展覽不僅是一場視覺的饗宴,更是學會多年來藝術耕耘成果的展現,誠摯邀請各界藝術愛好者一同欣賞、交流。

| | 主辦單位 臺中市猿緣園藝術館

臺中市藝術亮點-猿緣園館藏木雕特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猿緣園藝術館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木雕,是工藝師選擇合適木材,運用刻鑿工具,結合專注心念與純熟技藝,精雕細琢而成的立體藝術。不同於加法式的堆疊,木雕以「減法」為創作核心,透過去蕪存菁,凝聚創意與思想。 作為臺灣重要的傳統工藝之一,在工藝師一刀一鑿中,不僅展現技藝與文化的傳承,也映照出木雕與民間生活的緊密連結。本次展覽以全新視角再次呈現木雕工藝之美,帶來不同以往的觀展體驗。

| | 主辦單位 梧棲行旅

臺中市藝術亮點-後山才女陳文珍油畫個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陳文珍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在色彩交織與筆觸層疊之間,陳文珍以細膩的情感與豐富的想像,描繪出一幅幅橫跨寫實與半具象的油畫作品。從真實到虛幻,每一幅畫作都承載著不同的故事與情感,引領觀者在觀賞中產生共鳴,如同人生旅途中那片片絢爛風景,映照著內心深處的感動與回憶。 歲月流轉,唯有藝術,能長伴我們走過生命中的喜怒哀樂。對陳文珍而言,創作不只是表現技巧的展現,更是靈魂與時間交織的旅程。她以畫筆記錄生命、以色彩描繪心靈,堅持用藝術詮釋人生價值,走出屬於自己的創作道路。 本展誠摯邀請您,一同走進這場融合感性與哲思的藝術旅程,細細品味「後山才女」以畫筆譜寫的生命樂章。

| | 主辦單位 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東西境合-黃飛70油彩繪畫藝術創作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黃飛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東西境合-黃飛70油彩繪畫藝術創作展由吳世全博士策展,將黃飛近五十年油彩繪畫藝術創作經歷與成果,做一次系統性的彙整與介紹。黃飛從早期的多媒材探索與嘗試,到獲得欣賞協會青年藝術家創作油畫獎,開始全心投入油彩繪畫藝術創作。為了不辜負個人受教於台灣藝術教育的養分,黃飛嘗試將所學東西繪畫藝術技法與精神涵養,成功地融匯於油彩繪畫中,表現出全然台灣精神內涵的藝術形式作品;吳博士將此獨特的表現稱之為東西境合,並將作品分為一、城市光影二、獅潭牧歌 三、人間靜美四、灼灼其華五、虛實之境五大類,讓觀眾理解黃飛油彩繪畫創作歷程與特色!

| | 主辦單位 新北市立圖書館總館

【新北市立圖書館八里龍形圖書閱覽室】《塑織新生》大型共創藝術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楊芳宜;(中華民國)林俊作;(中華民國)八里區居民

協辦單位: 新北市立圖書館八里龍形圖書閱覽室

這不是垃圾,而是我們一同「織」出來的故事 最美環保藝術登場!走進八里龍形圖書閱覽室,感受廢塑膠的華麗重生! 你知道嗎?日常被丟棄的塑膠,正在八里悄悄變身為一件件動人的社區藝術品! 在環保藝術家 楊芳宜老師(不廢跨村實驗室) 與 林俊作老師(鐵線捲捲) 的帶領下, 八里居民齊心合作,用回收塑膠編織出大型共創裝置藝術──《塑織新生》正式登場! 來圖書館不只看書,這次還能欣賞藝術、聽故事、動手做環保,一起用創意為地球寫下希望的新篇章!

| | 主辦單位 新北市汐止區公所

楊仟慧個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楊仟慧

台灣當代藝術家楊仟慧(Adia Yang)以獨特的靈性視角探索自我與世界的連結,巧妙融合寫實與象徵元素,創造出充滿能量的藝術語彙。她擅長以繪畫、複合媒材及行為藝術詮釋生命體驗,近期展覽「一千零一夜的藝術婚約」以「與自己結婚」為主題,呼籲每個人都應該先學會與自己的內在相知、相識、相愛並圓滿自己,呈現一幅幅內在宇宙本自俱足的視覺寓言。

目前在第1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