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

臺北 新北 桃園 臺中 臺南 高雄 新竹 苗栗 彰化 南投 雲林 嘉義 屏東 宜蘭 花蓮 臺東 澎湖 金門

| | 主辦單位 財團法人豐邑文教基金會

臺中市藝術亮點-陳銀輝紀念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陳銀輝、楊淑貞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陳銀輝為臺灣戰後第一代抒情抽象藝術家典範,擅以油畫表現對形體與色彩的深刻探索。他以畫筆、畫刀交替運用,並大膽嘗試手指塗抹、布料擦拭、竹片刮畫等多樣技法,展現創作的自由與直覺。 本展回顧其1957至2015年的油畫創作歷程,並同步展出師母楊淑貞作品,共同呈現兩人深厚的藝術情感與時代印記。

| | 主辦單位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再見捌捌陸 – 轉角12-1常設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關鍵的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辭廟撤退,百萬軍民桴海離岸,靠岸臺灣,一段以歷史為經,軍民為緯,交織成屬於眷村的獨特故事正在展開。眷村,不只是人居住之所,更是盛裝無數故事的載體,孕育文化的場域。本館將原有眷舍打造成「文化沙龍空間」,透過展覽歷史文物、眷村老物件,以及閱讀書香與多媒體視聽,讓民眾在靜謐的轉角眷舍,用五感體會眷村過往的歷史,與當下的自我對話,在沙龍中孕育屬於自己的眷村故事。

| | 主辦單位 苗栗縣頭份國民小學

頭份國小第22屆美術班畢業生水墨畫《藝遊貓裏》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頭份國小美術班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頭份國小第22屆美術班全體學生攜手創作的「藝遊貓裏」水墨作品,以細膩墨筆勾勒出苗栗縣內18鄉鎮市的特色景點,串聯在地人文與自然風光,展現濃厚的地方情感與藝術巧思,畫面中的中港溪貫穿整幅作品,象徵地方的連結與情感的流動,創作過程中,學生們以水墨一筆一畫描繪輪廓,層層暈染、細心填彩,在光影交錯間沉澱出對苗栗的深刻觀察與獨特感受,更在創作的歷程中體會合作與互相學習的美好,使這幅作品成為彼此努力的結晶,不僅是對家鄉的美好詮釋,更是藝術探索的珍貴旅程,本次作品特別安排於苗栗縣政府第一辦公大樓二樓展出,讓民眾能近距離欣賞美術班學子的精心創作,感受他們對藝術的熱愛與堅持。

| | 主辦單位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浮現祭X清水眷村特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清水眷村文化園區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臺中海線的眷村青年過去受到美軍駐紮所引進西方音樂風潮相當深厚的影響,「浮現音樂」團隊在清水辦理「浮現祭」,特別整理6年來的成果,除了有歷年音樂祭現場海報、節目表等物件,更結合影像紀錄、音樂體驗多種形式,帶領民眾回顧精彩瞬間,一起感受清水眷村與音樂的交織與文化記憶。 本次展覽的裝置藝術由臺中在地設計團隊「敲木頭」打造,採用可重複組裝的木材,兼顧環保理念,減少廢棄物產生。展覽以時光迴廊呈現浮現祭六週年活動紀錄,透過視覺與音樂回顧歷屆精彩瞬間,並展出2025浮現祭彩繪比賽優秀作品,展現音樂與藝術交融的創意成果。 ———— 展覽資訊 ———— 展覽時間|114年4月12日(六) 至 114年10月31日(五) 展覽地點|清水眷村文化園區 西2號房舍 展覽媒材|木材、音樂、影像、色筆、複合媒材 ★展覽互動—講座活動 特別邀請浮現祭創辦人老諾,透過展覽內容分享清水眷村如何在1950-70年代因美軍駐紮而成為西方音樂與本土文化交融的重要場域,並探討這段歷史如何影響今日的音樂祭文化,透過歷史影像、音樂片段與浮現祭的發展故事,連結過去與現在,讓參與理解音樂如何成為清水文化的一部分,歡迎有興趣民眾一同來看展並聆聽講座,近距離了解清水眷村與浮現祭的音樂傳承。 ◇講座時間:114年6月1 日(日)14:00-16:00 ◇地點:清水眷村文化園區 信義小站(自由入場)

| | 主辦單位 鷺安平美術館

《墨趣蕨醒》吳書緹心森活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吳書緹

(覺)乃(心)的感知 無感之外的能量 流動與看見 理解世間萬物一體兩面 有無消長的特性 一如光影之音聲之相知 明心見性 無所往生其心

| | 主辦單位 南投縣魚池鄉公所

優遊一夏主題書展&暑假作業寫作專區書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南投縣魚池鄉立圖書館

協辦單位: 南投縣魚池鄉立圖書館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優遊一夏主題書展,展出介紹閩南話相關書籍。 暑假作業寫作專區書展,展出魚池鄉各小學老師指定暑假作業書籍,提供學生借閱參考。

| | 主辦單位 國立歷史博物館

臺灣蘭花百姿-臺北展


活動場次資訊:

售票網址: 點我前往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展覽由國立歷史博物館與東京大學綜合研究博物館聯合策劃,串聯臺灣各領域典藏蘭花的重要單位,並邀集多位專精於蘭花科學與藝文領域的學者專家,從跨學科視角出發,多元呈現臺灣蘭花的美學、歷史與文化意涵。 本展以臺灣蘭花為主軸,展出逾兩百件橫跨自然科學與藝術文化領域的珍貴館藏。其中包含自東京遠道而來的明治、大正時期植物科學畫家渡部鍬太郎(1860–1905)、山田壽雄(1882–1941)等,與臺灣第一代植物畫家王仁禮(1909–1988),及當代傑出植物畫家中島睦子(1939–)的原作;臺灣日治時期珍稀蘭科植物標本與玻璃底片;近代蘭花圖案的裝飾設計,以及張大千(1899-1983)、溥心畬(1896-1963)、陳進(1907–1998)、席德進(1923–1981)等藝術大師筆下的蘭花繪畫。本次展覽跨越國界、時代與學科界線,譜寫一部豐富多元的臺灣蘭花文化史。 地點:本館1、2樓展廳 日期:2025年7月8日(二)至9月7日(日) 時間:每週二至週日上午10時至下午6時 (週一公休) *同步推出《臺灣蘭花百姿》特展圖錄。融合東京與臺北兩展精華,並同步收錄日、華、英三種語言,由跨國、跨領域專家學者撰寫之精彩專文、專欄,與詳細圖版解說。

| | 主辦單位 新北市石碇區公所

畫戲的人生手繪電影展-李國明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李國明

東海畫室李國明老師–畫戲的人生手繪電影展 石碇區公所邀請手繪電影看板李國明老師,至石碇淡蘭藝文館展出「三重東海畫室李國明老師-畫戲的人生手繪電影展」,濃濃的復古風味機會難得,歡迎民眾蒞臨體驗。 在沒有電腦繪圖與大圖輸出的年代,電影海報與電影看板大多以手工繪製,一幅美好的看板全靠師傅功力,而這些手繪電影海報主導電影的入口意象。這次展出手繪電影海報作品,為李國明老師親手所繪。手繪電影看板曾經是四、五年級生共同的時代記憶,在那個年代,張貼在小吃店、雜貨店及許多公共場所都能見到的電影宣傳品,是搶奪電影觀眾的第一個戰場。 東海畫室創立於民國36年,由前三重鎮鎮長洪水塗先生所草創,在最巔峰黃金年代,地方電影圈無人不知。薪火相傳至第三代李國明老師,是目前三重地區 #唯一仍在職的手繪廣告看板師,從事手繪電影看板也已40多年,為了保留昔日工藝,李國明老師特將40、50、60年代的電影海報重新詮釋 ,並且有計畫地保存,希望帶給各界老少朋友回憶曾經走過的年代。 地點:石碇淡蘭藝文館 地址:新北市石碇區石碇東街87號 電話:(02)2663-4381 時間:上午9時至下午5時 每週一至週二休館 (國定假日正常開放)

| | 主辦單位 盧安藝術

蟬鳴草悟道-孫少英的夏日奏鳴曲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孫少英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夏天一到草悟道上蟬鳴鳥叫,綠樹成蔭, 家住埔里的孫少英老師, 最喜歡來草悟道寫生,帶學生上課。🌳 他畫蟬畫鳥、畫「允執厥中」雕塑、畫市集、畫街道。🍂 不管是水彩或素描都活靈活現地畫出夏日散步的幸福氛圍。 盧安潮正好位於草悟道起點,精選他歷年畫草悟道的代表作品, 在炎炎夏日展出,賞畫的當下彷彿陶醉在夏日的奏鳴曲中。🎉 🌙⭐❄️ ⚡展名|蟬鳴草悟道-孫少英的夏日奏鳴曲 ⚡展期|114/06/02~08/29 ⚡營業時間|9:30-17:30 ⚡地點|盧安潮( 台中市西區台灣大道二段375號11樓之2) ◎歡迎您蒞臨參觀賞畫

| | 主辦單位 臺中市龍井地政事務所

「繽紛一夏水墨畫展」與墨相遇書畫會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墨相遇書畫會學員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吳春惠老師成立之水墨書畫會,會員均跟隨吳老師習畫多年,曾多次參與各大展覽,深受佳評,成果斐然。 會員以水墨為媒,文人畫為骨,呈現出融合詩、書、畫於一體的作品風貌。 邀您一同走進水墨的意境~~

| | 主辦單位 臺中市大墩文化中心

穿透明日的靈光-SDGs永續藝術系列特展《聲紋風景》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曾偉豪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曾偉豪的創作基於對聲音的探索與研究,將無形的能量轉化為可視、可感,並以另類的方式啟動能源,完成聲音互動裝置,在遊戲中誘發關於自然與能源的反思,超越了對於聲音、身體、科技與互動的探索,體現屬於這個時代藝術樣貌的一種表達方式。 《聲紋風景》集結藝術家以自然為發想的聲音裝置作品展出,綜合聽覺、視覺、觸覺進行環境的對話,作品以油墨、鉛筆、身體作為導電介質,形成或啟動聲響。藝術家透過採集自各處的生態環境聲響,在科技性的參與行為中召喚觀者潛在的感性記憶,讓每個人互動過程的想像融入環境,與自然和諧共振。

| | 主辦單位 桃園市政府藝文設施管理中心

世界音樂在A8《徐徐島聲・來自沖繩》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桃園市政府藝文設施管理中心

其他單位: (指導)桃園市政府文化局

本展《徐徐島聲・來自沖繩》帶您走進音樂島嶼的時光之旅,從古老神歌、宮廷雅樂、戰後罐頭三線民謠到當代搖滾創作,細聽沖繩在歷史變遷中透過音樂訴說的情感、文化與身份記憶,在熟悉與新聲之間,感受島嶼流動的聲音風景。

| | 主辦單位 花蓮縣文化局

花現:2025臺灣工藝季花蓮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林清進Roi't

協辦單位: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花蓮縣吉安鄉公所

「花現:2025臺灣工藝季花蓮展」,聚焦於這片多元族群與自然交融的場域,從竹材、香蕉絲、苧麻、輪傘草、月桃、黃藤等永續編織材料,到當代材質運用、品牌的創新設計,回收媒材與實驗創作,展現編織工藝在生活、文化、產業、環境永續間的流動與蛻變。 本展以「技藝傳承」、「品牌創新」、「當代實驗」三大主題,邀集超過30位創作者,呈現花蓮編織工藝的當代樣貌與文化底蘊。「技藝傳承」述說創作者的生命故事,從青年到耆老,透過自然媒質,深入探索工藝脈絡與文化歷史中的智慧與傳承。其中,有藉由復織傳統服飾找回文化根基的溫馨故事,有堅持一輩子身體力行編織的耆老,也有七十歲才開始編織的長者,以及三代同堂共同創作、師徒相傳的動人故事,更有年輕時便追尋獵人腳步研究環境與採集知識的文化實踐者。

| | 主辦單位 苗栗縣苑裡鎮公所,苗栗縣苑裡鎮民代表會

苑裡濱海藝文中心 駐點藝術創作常設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苗栗縣苑裡鎮公所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洽詢電話:037-863886 (苑裡濱海藝文中心6-9月因進行廁所場地整修,一樓檔期展演暫停)

| | 主辦單位 喜豐香

手路記得・木語 木刻餅模特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喜豐香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餅模,是台灣糕餅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器具之一。它不僅決定了一塊餅的樣貌,也勾勒出節慶、祈福、祭祀、婚嫁等場景中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流動。 《木語》展覽以「刻木承時,風土入餅」為主軸,嘗試重新定位餅模的文化角色。從工藝器物、文化紋飾、自然紋理到現代生活美感,讓餅模從過往的工藝符號走回生活日常,成為人與記憶的連結器。 這不只是喜豐香對自身品牌四十年的回顧,更是一場向台灣手作精神與餅藝文化致敬的溫柔倡議。

|

同頻共振琉璃創作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周貞君;(中華民國)黃錦堂

其他單位: (指導)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同頻共振,這一概念在玻璃藝術的表現上尤為突顯。 透過精緻的玻璃作品,藝術家利用光的折射與反射,創造出引人入勝的視覺效果,讓觀者的心靈與作品產生共鳴。 每一件玻璃藝術品都是對於形狀、色彩和光影的探索,彰顯著藝術家隱秘的情感和思維。在這樣的藝術交流中,觀眾不僅是欣賞者,更是與作品之間產生共振的參與者。視覺與情感的交融,使玻璃藝術成為一種獨特的表達方式,促使人們重新思考藝術的本質。

| | 主辦單位 臺中市太平區公所

藝想花園~太平區鐵窗花工藝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林玉坤、淙元不銹鋼

其他單位: (合辦)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太平區素有黑手窟 之稱,匯聚眾多鐵工藝匠師。本展展示在地鐵窗花工藝達人林玉坤及淙元不銹鋼精彩鐵藝作品,同時介紹鐵窗花的生產機具、產製流程等,以及太平鐵工藝術節 活動利用鐵窗花餘料創作之鐵雕。 本展覽也是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工藝「漫活SLOHAS」2025臺灣工藝季衛星展,旨在傳遞「漫活SLOHAS」所蘊含「慢活SLOW」和「樂活LOHAS」的核心價值與生活態度,歡迎蒞臨太平買菸場參觀。

| | 主辦單位 羅文祺

羅文祺「青瓷.汝窯.鈞窯」陶藝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羅文祺

協辦單位: 桃園市政府藝文設施管理中心

其他單位: (指導)桃園市政府文化局

展覽主要讓大家認識「青瓷.汝窯.鈞窯」的陶藝釉色,在千年前傳統的釉色,在千年後的今天,怎樣用當代藝術來呈現當代陶藝。另外為大家導覽介紹作者創作理念與陶藝知識。

| | 主辦單位 墨璞書會

翰墨傳馨–墨璞書會書法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墨璞書會

協辦單位: 桃園市政府藝文設施管理中心

其他單位: (指導)桃園市政府文化局

此次聯展以翰墨傳「馨」為主題,盼望書法文化能薪火相傳、生生不息。所展作品涵蓋諸體,風貌多元,各具神采,內容包含指導老師張日廣所作歌詠桃園山水相關詩句,以推廣桃園在地風情。期待與大眾分享書藝學習之樂趣,亦深盼書法界先進賢達同道,不吝惠予賜教。

|

雋永Style聯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IAL國際藝術家聯盟會員;(中華民國)南部地區教授與畫會理事長

其他單位: (指導)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IAL國際藝術家聯盟會員VS南部地區教授與畫會理事長們聯合展出,IAL成立5年,秉持「立足臺灣、深耕本土、邁向國際」理念,屢屢受邀國際參展,從2021台北世貿中心、台灣國家美術院、澳洲珀斯市政廳、加拿大溫哥華、布里斯本…等等年度展覽在國際,國內藝壇已然建立知名度,以專業經歷將國際藝術新思維呈現,2025開始舉辦全國巡迴展,首先從高雄大都會開展,聯合南部地區的教授與畫會理事長們的參與,作品以藝術家的風格特色創作呈現,策展人是IAL聯盟總監前高雄市美術協會理事長孫泗萍,8月16日(六)15點開幕,舉辦論壇,主題「論臺灣當代美術發展趨勢」與談人皆是南部與北部教授,期待各界見證當代藝術的發展及專業的創作。

|

U畫會2025會員聯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U畫會會員

其他單位: (指導)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U 畫會成立於 1992年,會員都是科班出身的美術老師,懷著共同理想、愛好、持續創作,年年展出,至今已33年,會員分別是:薛文碩、洪啓元、蔡宏霖、楊其芳、何忠術、楊得崑、郭懷升、蔡聰哲、李坤德 9 人,本畫會是以西畫類為主的創作,在油畫、水彩、版畫等藝術領域各有擅長。 會員在年輕的時候積極參與國內各種美術比賽,尤其在公教美展比賽中獲獎無數,是得獎常勝軍。隨著時間與歲月的增長,會員各自進修,融入現代觀念,時尚潮流,在技法上或創作觀念上,材料運用,都已成熟,各有一片天。 此次U畫會來到高雄的展出,由本會資深創會會長洪啓元與現任楊其芳會長帶領下,作品精彩可期,歡迎各界蒞臨參觀

| | 主辦單位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溯源漆風:王清源漆藝個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售票網址: 點我前往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身為漆工藝人間國寶王清霜結業藝生,並師承王賢民、王賢志藝師,王清源藝師不僅具備完整的漆藝傳習歷練,更持續精進,將其對水墨、書法藝術的深厚學養,融入漆畫創作中,巧妙運用「錯置」、「分割」、「重疊」等技法,雕塑出屬於自己的「漆畫」語彙與風格,近年屢獲大獎的《媽祖文化意象》系列畫作,即是他融合古今,兼具現代感與藝術性的最佳代表。 As a graduate of the special contributor to lacquer art, Wang Ching-shuang, and a student of artists Wang Shian-min and Wang Shian-chi, Wang Ching-yuan continues to improve based on his complete experience in lacquer art learning. He integrates his profound knowledge of ink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into the creation of lacquer paintings, and uses skillful techniques such as “misalignment”, “division” and “overlapping” to build his own lacquer painting lexicon and style. His Cultural       

| | 主辦單位 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苗栗縣通霄鎮公所

2025通霄沙雕藝術節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

贊助單位: 臺灣電力公司通霄發電廠,台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探採事業部

其他單位: (指導)苗栗縣政府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2025通霄沙雕藝術節」今年以《逍遙沙城》為主題,邀集來自烏克蘭、印度、加拿大、日本、馬來西亞、蒙古等國藝術家,聯手台灣沙雕團隊共同打造國際級沙雕展覽,總共22座震撼人心的作品,帶你走進一場結合創意與匠心的藝術奇旅。 三大展區: 【共同創作區】藝術家跨國合作,激盪創意火花 【逍遙主題區】以「自由」、「和平」、「夢想」為主軸,深入主題精神 【國際沙雕區】展現世界多元文化,視野無限寬廣 全台首見《永續與和平》──長達70公尺的巨型連座沙雕,細膩雕工令人讚嘆。 《地球在我懷中,逍遙在我夢中》《和平的承載者》──烏克蘭與印度藝術家攜手詮釋對自由的渴望! 除了白天賞沙雕,今年還有: 親子沙雕體驗 假日主題活動 夜間光雕展演 白天到晚上都精彩,適合全家大小一同參與!

| |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博物館

臺灣有犀 特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國立臺灣博物館

售票網址: 點我前往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你知道臺灣曾經棲息過真正的犀牛嗎? 本展以臺灣本土出土的珍貴犀牛化石為核心,集結多件重量級典藏,包括早坂島犀與早坂犀牛模式標本、白犀牛全副骨骼與王雷獸頭骨化石,以及腔齒犀全副化石等,帶領觀眾踏上一場跨越數萬年時空的古生物探索之旅! 展覽精心策劃六大主題單元,首先介紹臺博館與犀牛的歷史淵源,復刻1972年經典展場景,重現當年化石挖掘與研究氛圍。接續從哺乳動物的食性及行走方式,深入解析奇蹄動物的演化特徵。同時,透過左鎮化石園區館藏的各種臺南產的化石及玩偶模型,重現臺南早坂犀發現地的生態樣貌的縮影,營造親切易懂的觀展體驗,並加入臺灣各地化石動物群介紹,讓大朋友小朋友可同時認識到臺灣史前動物豐富的多樣性。 在「再現左鎮動物群」單元中,特別運用絨毛動物模型及造景生動還原遠古生態樣貌,可看到包括劍齒象、草原猛獁象、四不像鹿、金絲猴與早坂犀牛等,感受當時草原與森林共存的豐富景觀。 展覽也介紹臺灣三大化石動物群的重要發現地,包括臺南菜寮溪流域、澎湖水道與墾丁龍蝦洞,說明地質年代與海平面變化對物種演化的影響,並呈現臺灣古生物研究歷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最後,更揭示最新的研究趨勢與未命名標本,讓觀眾了解古生物學如何不斷推進,並看見臺灣化石研究的未來潛力。 無論是對古生物學感興趣的研究者,還是親子觀眾,皆能從中獲得知識與樂趣,歡迎蒞臨探索!   指導單位:文化部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博物館 合辦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臺南市立博物館 協辦單位: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臺灣大學博物館群地質標本館

目前在第1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