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

臺北 新北 桃園 臺中 臺南 高雄 新竹 苗栗 彰化 南投 雲林 嘉義 屏東 宜蘭 花蓮 臺東 澎湖 金門

| | 主辦單位 新北市美術館

關係場域:90年代新北文化地景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王品驊;(中華民國)王福瑞;(中華民國)吳瑪悧;(中華民國)林其蔚;(中華民國)姚瑞中;(中華民國)高俊宏;(中華民國)黃明川;(中華民國)劉振祥;(中華民國)陳文茜;(中華民國)簡明輝

贊助單位: 春之文化基金會

其他單位: (指導)文化部,(指導)新北市政府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臺北縣文化中心在1992年至1997年,從改革「北縣美展」的制度出發,開啟一段被論者稱為「20世紀末最大狂歡期」、「狂野90」的前衛藝術展覽史,開展環境藝術、噪音藝術、後工業藝術、垃圾藝術、宗教藝術節等前衛藝術行動。這些以改革為起點的藝術在地化行動,成為1980年代的社會運動之後續。 倘若1980年代藉由藝術參與社會,成為促成民主與多元「公共空間」成形的契機,讓藝術進入社會場域;那麼1990年代正是以具備「反抗的現代性」、「多元現代性」的當代精神為特徵,拆解藝術體制束縛,重構新的藝術實驗方向。不僅讓1990年代成為開啟藝術與環境、藝術與聲音、藝術與常民信仰關係的新契機,同時催生了著重在地性、地方性之「關係場域」的當代語境——與1960年代西方的環境藝術、觀念藝術、地景藝術、拓展藝術疆界、跨域整合產生時代性的共振。透過「關係場域」在1990年代的形成,當代藝術走向環境、生態、地方性交織的「新文化地景」之總體性階段。 本展以研究出發,藉北縣前衛展覽文件檔案、美術館典藏作品、藝術家全新委託製作等三種方式,邀請回應90年代北縣前衛展覽歷史的藝術家:王福瑞、吳瑪悧、林其蔚、姚瑞中、高俊宏、黃明川、劉振祥,透過他們的創作從21世紀的視點,回訪1990年代的實驗行動精神,體現當年跨域、多元、國際串聯的實踐。 當藝術的視野從河域走向山巒,當年被污染的河流有如一道道「生態創傷」的綻露,1990年代展覽史召喚我們回望這片土地的文化地景,這正是臺灣透過考古、地質學、地理學、人類學、藝術策展理念開始「回視」人類所依存的土地,透過河域歷史、人類傍河而生的文明史、文化地理學尋求重新為這片土地「自我命名」的歷史徵象。

| | 主辦單位 南投縣政府文化局

114-115年南投縣傳統工藝及傳統表演藝術推廣展覽計畫-聽見匠聲、看見傳藝:原藝篇—山林印記.織音圖魂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南投縣政府文化局

其他單位: (指導)南投縣政府,(指導)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本次展覽特別引進AI導覽系統,讓參觀者透過智慧化語音與影像導覽,深入了解工藝背後的故事與技法,讓導覽體驗更即時、便利。同時,現場設置互動裝置,讓參觀者能透過互動小遊戲,更快速了解每一展演檔期的相關知識。

| | 主辦單位 南投縣政府文化局

114-115年南投縣傳統工藝及傳統表演藝術推廣展覽計畫-聽見匠聲、看見傳藝:陶藝篇—陶說南投.藝築生活篇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南投縣政府文化局

其他單位: (指導)南投縣政府,(指導)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本次展覽特別引進AI導覽系統,讓參觀者透過智慧化語音與影像導覽,深入了解工藝背後的故事與技法,讓導覽體驗更即時、便利。同時,現場設置互動裝置,讓參觀者能透過互動小遊戲,更快速了解每一展演檔期的相關知識。

| | 主辦單位 南投縣政府文化局

114-115年南投縣傳統工藝及傳統表演藝術推廣展覽計畫-聽見匠聲、看見傳藝:漆藝篇—漆色流年.生活器物的光影之道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南投縣政府文化局

其他單位: (指導)南投縣政府,(指導)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本次展覽特別引進AI導覽系統,讓參觀者透過智慧化語音與影像導覽,深入了解工藝背後的故事與技法,讓導覽體驗更即時、便利。同時,現場設置互動裝置,讓參觀者能透過互動小遊戲,更快速了解每一展演檔期的相關知識。

| | 主辦單位 臺南市南瀛科學教育館(兒童科學館)

臺南400全民教育-教育的時空旅行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臺南市兒童科學館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臺南400全民教育-教育的時空旅行」主題展,是臺南市為慶祝400週年這一歷史性里程碑而特別策劃的年度重要活動之一。臺南作為臺灣歷史文化的重鎮,擁有著深厚的教育底蘊與光輝傳承。展覽將教育與時空旅程緊密結合,通過創新的生成式AI科技,讓參觀者可以親身體驗臺南教育的發展歷程,從過去的傳統教學到未來的數位教育,感受教育對這座城市的重要性。

| |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博物館

【遊鐵道部踅臺灣】教師研習營-114年文化部國家語言計畫 (已額滿,08/29開放候補)


活動場次資訊:

售票網址: 點我前往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遊鐵道部踅臺灣】教師研習營兩場次已全數額滿,感謝大家的踴躍參加! ※ 候補辦法: 08/29(五)12:00中午起 開放 Accupass 候補,若有正票釋出,將依序遞補出票。 ▆ 收到票券 = 遞補成功 ▆ 未遞補上的報名者,將不另行通知 ▆ 候補受理至活動開始前一週截止 ▆ 候補登記:https://www.accupass.com/event/2507080657401418686211   本次針對教師及對鐵道交通與旅遊有興趣的教學者,結合 館藏資源+《來踅鐵道部》台語教案 規劃臺灣台語教師研習營,內容包含班級經營、台語沉浸式教學和策略、教案示範教學等,希望透過研習教學與相互交流,促進臺灣台語教學的多元與專業化,讓學員能夠有效地將臺灣台語融入教學過程,帶領學生更深刻認識臺灣鐵路發展與地理環境,深入瞭解臺灣的各地特色及鐵路分佈。 課程包括 主題講座+教案實作 ,將邀請三位資深台語教師分享從語感到教案設計的第一手經驗,協助教師將台語融入日常教學,培養學生語言能力與文化認同。 歡迎搭上這班「台語特快車」! 讓我們一起探索語言的節奏感、文化的記憶力,帶領學生在笑聲中愛上講臺灣台語!!   📍 研習活動內容  ▆ 活動梯次:第一場9/21(日)、第二場10/18(六) ▆ 活動時間:09:45-17:00(09:30開始報到) ▆ 活動地點:國立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 廳舍、戶外園區及多功能教室(臺北市大同區延平北路一段2號) ▆ 活動流程: 時 間 課 程 名 稱 講 師 09:30-09:45 報 到 / 領 取 資 料 09:45-10:00 博物館資源介紹 向麗容 助理研究員 10:00-12:00 台語,講予你知 游沛綺 老師 12:00-13:00 午 餐 / 休 息 13:00-15:00 教案設計的藝術:從構思到實踐 潘為欣 老師 15:00-17:00 軌道上的台語聲音:童謠、諺語與語感的旅行 王秀容 老師 ▆ 教材包領取:全程參與研習活動的學員可領取 教材包5份,回校後可於課堂上教學使用,並提供後續教學回饋或課程成果。   📍 報名資訊  ▆ 對象:對臺灣台語教學有興趣 1. 各級學校教師、教學協助人員  20名 2. 非學校機構教學者、家長  10名 ▆ 日期:114年9月21日(日)、10月18日(六) ▆ 費用:免費 ▆ 報到地點:鐵道部園區  廳舍1F大廳  GoogleMap  ▆ 報名方式: 1. 各級學校教師、教學協助人員:報名請至  全國教師在職進修資訊網  9/21(日)場次  點選報名→ www4.inservice.edu.tw/NAPP/CourseView.aspx?cid=5125355  10/18(六)場次  點選報名→ www6.inservice.edu.tw/NAPP/CourseView.aspx?cid=5125356 2. 非學校機構教學者、家長:報名請至  ACCUPASS系統   點選報名→ www.accupass.com/event/2507080657401418686211    👩‍🏫  講師介紹  向麗容|國立臺灣博物館教育推廣組 助理研究員 游沛綺|新竹市龍山國小教師/本土語推廣協會常務理事 具豐富台語教學與課程設計經驗,專業級語言認證,擅長結合情境與親師溝通。 潘為欣|臺灣語文學系博士,具11年國小教學經驗 參與多項教案開發與師資培訓,課程重視教學實用性與生活應用。 王秀容|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兼任助理教授/公視台語台顧問 語文競賽資深指導教師,台語教學與語感訓練的專家。   📚  課程內容  台語,講予你知|游沛綺 老師 本課程聚焦於班級經營與以學生為中心的台語教學策略,協助教師在實務中自信推動母語教育。課程將分享實用心法,幫助教師在面對家長質疑「學台語有什麼用?」時,能以清楚、有力的方式回應,說明台語在語言發展、文化認同與跨語言能力上的重要性。同時也將分享與家長溝通的技巧,幫助教師清楚說明台語對語言發展、文化理解及跨語能力的助益。課程強調以學生為本,培養尊重多語與多元文化的態度,讓台語教學自然融入日常教學與班級經營之中,促進良好的師生與親師關係。 教案設計的藝術:從構思到實踐|潘為欣 老師 本課程邀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博士、具有11年國小教學經驗的潘為欣老師,以「寶島鐵路踅透透」台語教案為例,深入解析教案設計的理念與流程。潘老師同時也是該教案的開發者之一,將透過實際示範教學,引導教師掌握教案的教學重點。課程內容結合生活知識與環保意識,幫助教師未來能靈活運用此教案於課堂中,提升台語教學的深度與趣味。適合對台語課程設計有興趣的教師參與。 軌道上的台語聲音:童謠、諺語與語感的旅行|王秀容 老師 本課程是專為教師設計的臺灣台語教學!帶著學員跳上語言的火車,沿路學臺灣台語的俗語、諺語、認識臺灣地名的台語發音,從孩子熟悉的節奏與語感出發,把臺灣台語玩出趣味、講出感情。課程結合臺博館鐵道部園區資源與《來踅鐵道部》教案,示範如何用臺灣台語帶孩子認識火車與文化。課程也融入教育部「以本土語言標注臺灣地名」計畫的資源,帶領教師掌握各地火車站名、地名的正確臺灣台語發音,以及如何查詢這些語言資料。讓語言不只是「教」,而且以可以「玩」。不論是初次踏上臺灣台語教學之路新手,或是想讓課堂更多元有趣的資深老師,都能藉由此課程,探索語言的節奏感與在地的文化記憶!   * 其他注意事項 * 午餐備有餐盒,為響應環保請自行攜帶環保餐具及水壺,教室備有飲水機,若有素食習慣請於填寫報名表時告知。 如因故無法出席請儘早通知,以利安排學員候補事宜,ACCUPASS報名者可自行於系統退票。如活動前三天內要臨時取消,請聯絡台灣台語路協會(聯絡資訊如下)。 全程參與研習之教師,方核發研習時數。「全國各級學校教師、教學協助人員」請攜帶教職員工證報到,「非學校機構教學者、家長」請攜帶身分證件報到;本活動不開放旁聽、攜伴參加。 如遇天災等不可抗力因素使得活動須延期或取消,將以e-mail另行通知。 活動時將進行拍攝紀錄,其影像為本館教育推廣及成果紀錄使用。 研習營名額有限,請務必確認能全程參與出席,珍惜寶貴的學習機會。   活動聯絡人: 台灣台語路協會-周小姐 連絡信箱:papastone1217@gmail.com                    

| | 主辦單位 新北市立圖書館總館

【林口區李科永紀念圖書館】「霧城風情」-林口社大水彩班畫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陳茂全

協辦單位: 林口區李科永紀念圖書館

以林口地區的自然環境變遷、文化傳承、產業變革與移民為主軸,透過在地民眾的觀察與感受,畫出蛻變的林口。

| | 主辦單位 臺中市立圖書館東勢分館

石城國小師生書法作品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石城國民小學學生

其他單位: (合辦)臺中市東勢區石城國民小學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石城國小舉辦師生書法作品展,展出多樣精美書法創作,展現傳統藝術之美與書寫魅力,培養學生美感與文化素養,歡迎社區民眾蒞臨欣賞。 創作媒材:毛筆、墨汁、硯台、宣紙、毛邊紙、對聯紙、彩色墨、印泥及印章,有些作品也會搭配金粉、礦物顏料或裝裱布料,呈現更豐富的藝術效果。

| | 主辦單位 臺中市豐原區公所,豐原漆藝館

漆寶生輝-陳永興師生聯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池明政、林政融、陳育汝、黃曉芬、蔡玉釵、蘇子瑄、林俊宏、孫施素貞、廖家慶、吳麗麗、許玄昌、林雲珍、鍾尚達、許秋月、陳億瑱、陳莉雯、陳永興、蘇芳正、洪貴英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這次聯展主題「漆寶」,取用民間所說的「七寶」之諧音,象徵著漆藝文化跟彩色寶石一樣珍貴,展現傳統漆工藝之美,表現形式多樣,複合媒材應用,令人耳目一新,是值得深耕傳承的一項工藝。漆器有著千年的歷史,發展出豐富精湛的表現技法如鑲崁、貼附、雕刻、彩繪、灑粉、堆高 ....等技巧,便能將珍貴素材融入作品之中,可以應用的材料眾多,如金、銀、琉璃、瑪瑙、琥珀、珊瑚、珍珠...等,將這些特殊珍貴材料,化作為作品的一部分,讓作品呈現出神奇絢麗的視覺效果。 漆藝製作是耗工又費時的工藝,作家心裡素質必需要有很強的信念,用恆心與毅力去雕琢,才能完成一件亮麗的作品,此次聯展的作家,展出的每件作品都是嘔心瀝血創造出來的,表現形式多元,不管在寫實或抽象表現,還是功能性與純藝術性,都能彰顯出漆藝之美。

| | 主辦單位 人文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釉彩燒系列-謝志豐陶藝個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謝志豐

協辦單位: 74藝術中心

其他單位: (指導)臺中市文化資產處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本次展覽是以釉彩燒的變化來呈現創作者對釉色的掌控、理解、深思、再創新的新領域。 釉彩燒:是1250。c一次燒成的手法,用釉與釉、色彩與色彩的重疊變化,來創新出肌理的質感。這些是因為我發現釉內的元素是由千千萬萬個微結晶來組成的,在不斷的研究和實驗中、創新出新的手法。將陶藝作品中展現出多重彩的釉色系統。本次展覽作品,有窯變寶石藍、彩繪的釉彩燒、多重彩釉色和多彩橘皮釉等等系列作品。再配上傳統器型或現代造型、就是一條全新的陶藝路線。 邀請您前來細細品味與感受釉彩燒的繽紛變化。

|

硯中筆影—2025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書法研究所112級畢業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孔麗淑等14人

其他單位: (指導)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本次展覽,匯聚每位同學數年來的書法修為與思維淬煉。或古意盎然,或風格新異,無不承載著個人對書藝的情感與理解。每一幅作品猶如一段書法之路的回望,書寫一場關於「筆墨」與「心境」的藝術紀實。 亦是當代語境下的成果展現,對傳統書法進行深度思考與創新探索。藉由創作者對線條、結構、墨韻的吶喊,訴說著對生命、哲思、人文的共鳴。 誠摯邀請您的來臨,共覽這場跨越紙墨的書寫旅程。或許,您能在某個筆劃停頓處,聽見屬於自己靜謐心谷的回聲。

|

《離鄉與歸返─光影畫境四十載》 陳素華個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陳素華

其他單位: (指導)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離鄉與歸返是同一條路的兩端 旅美畫家陳素華,曾師事李石樵與李可梅等大師。八?年代移居美國紐澤西州,長期受西方現代藝術潮流如印象派、立體派、超現實主義、野獸派及抽象表現主義的影響,陳素華在努力不輟的創作過程中,透過她獨特的構形、光影與色彩的表現,掌握一種「比外在形象更強烈的本質」。1950年出生的陳素華,恰屬戰後嬰兒潮世代,自身流寓美國的生命史與現當代大歷史的經緯交織,其身心離鄉與歸返的軌跡,別具深刻意義。

|

墨情傳愛梁美月創作巡迴個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梁美月

其他單位: (指導)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梁美月現任台灣高空大文藝研究學會理事長,專長彩墨書畫與詩畫融合創作, 作品風格清新雅緻、情感細膩。中年轉入藝術領域後持續深耕創作與展覽策劃,曾舉辦多場《墨情傳愛》巡迴個展,廣獲好評。積極推動藝術療癒與文化傳承交流,致力於推廣本土藝文教育,為藝壇重要推手。

| | 主辦單位 桃園市龍潭區石門社區發展協會

山腳下的爺奶學堂-社區走讀營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唐淑英;(中華民國)蕭耀宗

其他單位: (指導)桃園市龍潭區公所

爺奶學堂走讀營-邀請社區親子參加,內容包含爺奶主題短講、展示、爺奶講故事、走讀及手作。

| | 主辦單位 財團法人方圓文化藝術基金會

大埔泥人藝術家聯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大埔泥人藝術家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生活美學來於理念之心,讓創作貼近日常,無論是雕塑、繪畫、音樂...為人生添加色彩,豐富了旅程,大埔可以是一首詩,也可以是一幅畫,讓人生活其中,有著靜藍風采,慢活美麗,時時舒心。 此次展出有著多元的創作作品,傳達給喜歡欣賞的朋友們。 參展作者 : 朱義成、葉泰鷹、李門、許淑敏、陳月容、蘇貞卿、翁殷昱、曾耀輝、黃淑容、林組明、劉俞君、王俊凱、王慶輝、郭子蓁、林進明、李雪梅、蔡雪文、程麗淑、李育和、李文廣、曾雲坛、劉侑宸、王映筑、陳哲源、林秉賢、宋志峰、楊基業

| | 主辦單位 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工藝游於藝—茶.觀世界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技術組

售票網址: 點我前往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以「視角」為起點的創作,透過觀察與設計思維,開啟物我之間全新的對話關係。新世代工藝創作者們,以器物創作、影像敘事與裝置藝術等形式,將本中心所倡議的「漫活SLOHAS_是樂活事」理念投射於作品之中,帶來「工藝,是漫波快樂。生活事」 的新語言,新體驗。   同時,向觀者拋出一個開放的提問:「茶生活,是什麼樣的感知狀態?」   在這裡,茶不再只是名詞,它成為了觀看世界、激發創意、情感連結的行動。創作者們跳脫框架,從不同的視角觀看茶、感受茶、與茶連結,提出對茶生活的觀察與回應。   本展覽「以器引茶」,梳理人與物、感官與記憶之間的關係。茶器不再只是表面名稱,而是一種回應生活脈動的文化語言。觀者在與作品互動的過程中,開啟對於茶的想像與感官體驗。   這是一場創新與傳承、尋找與回應的集體創作。它不僅呈現茶文化的當代表現,更引導我們重新思考: 當茶遇上了想像,器物訴說著故事,茶的未來會是什麼模樣? 我們誠摯邀請每一位觀者,透過創作者的視線,看見未來的茶生活,以及與茶共同構築的世界。   【展覽資訊】 展覽名稱:工藝游於藝 –  茶.觀世界 展覽日期:2025年8月21日至10月19日 展覽時間:周二至周日09:00-17:00 展覽地點:地方工藝館 1樓 (南投縣草屯鎮中正路573號)          

| | 主辦單位 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

114年「璞玉發光-全國藝術行銷活動」得獎者作品聯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

售票網址: 點我前往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今年最高獎項「璞玉獎」5位得主為許雁、馬如龍、吳惠淳、陳奕龍、陳顥勻,「入選獎」7位得主為陳妍妮、高安柏、吳瑜桓、王詩瑩、王怡文、吳家潁、陳芷若。 得獎者作品聯展巡迴二地,展出12位得獎者共36件參賽作品,今年得獎作品中多富有創作者的奇思妙想,題材表現出神話夢境、世界幻象樣貌;把個人的世界觀、精神性與靈性經由繪畫作品表述;呈現出超現實與萬物有靈的感性調性。看似具象實景的繪畫,卻有著不那麼現實的表現樣貌,經由創作者翻飛的想像力,挑動著理性神經,化不可能為可能,激發觀者豐沛的感知,挖掘畫作中奇巧之處的同時,也引動了人與生俱來本就擁有的幻想能力,藝術讓生活變得有趣!   展覽資訊▶ 9/18-10/6  中正紀念堂 3樓四展廳 10/9-11/2  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 第三展覽室 線上展覽 9/1-10/31 非池中藝術網 線上藝廊 https://artemperor.tw/online   展出藝術家: 許雁 馬如龍 吳惠淳 陳奕龍 陳顥勻  陳妍妮 高安柏 吳瑜桓 王詩瑩 王怡文 吳家潁  陳芷若   璞玉發光-全國藝術行銷活動https://artlight.nhclac.gov.tw/ FB: 璞玉發光-全國藝術行銷活動 IG:@ luminousartmarketing    

| | 主辦單位 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

織維藝術特展-《十片蘭花器》莫永崇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莫永崇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十片蘭花器》為工藝名家莫永崇老師的代表作之一,以精湛的竹編技法,將自然蘭花的優雅姿態轉化為工藝之美。作品以十片花瓣般的構件組合成器形,線條流暢而富韻律感,既保有植物的生命力,又展現竹材的溫潤與堅韌。 此次展出於本館2樓常設展中,觀者可近距離感受傳統編織語彙與當代美感的交融,體會材質、造型與匠心交織而成的藝術語境。

| | 主辦單位 七街畫會

2025七街畫會油畫聯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七街畫會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七街畫會:從生活中淬鍊夢想 「2025七街畫會油畫聯展」展現一群熟齡創作者對藝術持續不懈的熱情。他們來自不同人生領域,平日肩負家庭與工作責任,卻選擇在每週一個午後,抽身日常、沉澱心靈,透過畫筆與色彩尋找自我與美的對話。自2014年起,這個最初在臺中朝馬七街聚會的畫會,已歷經多場展出洗鍊,風格日益成熟豐富。 本次聯展共集結13位成員,展出近80件油畫作品,涵蓋細膩寫實、寫意奔放、禪意靜謐與情感抒發等多元風貌。創作者們以人生經驗為養分,將旅途見聞、生活觀察與內在思索轉化為視覺語言,交織出一場深具人文溫度與個人色彩的藝術展現。展覽不僅見證他們的創作歷程,更映照出藝術如何成為日常生活的精神出口與靈魂修行。

| | 主辦單位 桃園市立圖書館

「茶言陶色」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桃園市茶藝研究學會

協辦單位: 桃園市立圖書館龍潭分館,桃園市政府文化局

其他單位: (指導)桃園市政府教育局

本次展覽內容豐富多樣,包含靜態的陶藝與書畫展覽、茶席空間展,最吸引人、最聚集人氣的茶席活動,動態的茶席展演、茶藝術的五感體驗、茶葉色香味的互動教學。置身於書法藝術與純樸柴燒陶藝的氛圍中品茗,正是文人茶的最佳境界。人、茶與陶相互成就,共同展現我輩茶文化生活美學的特色與魅力。   今年特別規劃互動式茶席展覽,讓書法與陶藝作品不再只是靜態陳列,而能透過茶席與觀眾產生交流,使藝術真正融入生活。觀眾在參與與體驗中,不僅能拓展視野,更能親身感受茶文化藝術的深厚底蘊。   運用龍潭閱覽室的空間設計與完善的軌道燈光,為茶席的布置提供了優良條件。本學會以茶文化為核心,精心策展,濃淡墨品與樸拙陶色、沉穩器物與茶人特色,必將營造出我輩茶文化生活美學的氛圍。   茶席展現茶席展演者對美學的理解與意境,茶席是一件活動作品。透過茶席展演與互動,觀眾在圖書館展場靜謐氛圍裡,陶色、茶味、墨跡,人氣,書香,成就一場映照展者意境與展品特色,滿足觀眾五感的雅致而深刻的文化體驗。

| | 主辦單位 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高雄市十方藝術學會2025【十方美藝】會員聯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高雄市十方藝術學會會員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十方藝術學會本次聯展主題為【十方美藝】,會員的展出作品以真、善、美理念進行創作,內容豐富多元。書法類有楷、行、草、隸、篆、甲骨文等各體書風。篆刻類有各流派印風,美術類有水墨、油畫、押花等形式呈現,為參觀者帶來視覺和精神享受,身心平静而溫暖,從而喚起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 | 主辦單位 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厚澤美藝2.0高雄市厚澤美術研究會會員聯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高雄市厚澤美術研究會會員

高雄市厚澤美術研究會成立於2004年,為顏雍宗老師創立之藝術團體。透過藝術交流,教學相長,積厚實的創作能量,培養藝術人才,推動藝術教育,深化廣植南台灣的藝術空間。 本次展出以多元藝術創作形式,油畫、水彩、粉彩、水墨、膠彩、版畫、壓克力、複合媒材、蠟筆、雕塑、玻璃雕、彩瓷、樹脂畫、攝影、禪繞編織等;從傳統到當代,由具象到抽象,平面到立體,勇於嘗試新媒材,內容豐富而創新。

| | 主辦單位 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打開畫匣子-美術在高雄 《遇見美好—何艶娟彩墨個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何艶娟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何艷娟出生於台南白河的鄉間農家,五歲時因病罹患小兒麻痺,生活自此轉向以靜態活動為主。童年時期雖僅與家人為伴,卻在自然懷抱中發展出對花草與山水的敏銳觀察力。摘花採葉、觀山看雲,成了她日常生活中的樂趣,也悄悄種下日後走向繪畫創作的種子。求學時期因課業壓力無法深入藝術領域,直到大學時短暫接觸國畫課程,內心感到十分歡喜。 民國69年何艷娟進入公職,直到92年任職的學校聘請陳榮輝老師教授素描與粉彩,讓她有了更系統的美術啟蒙。之後又與同事跟隨盧清福老師至戶外寫生,期間也接觸油畫與水彩等媒材。104年自公職退休後,終能專心投入藝術創作,106年加入市府國畫社團,開始向黃榮德老師學習花鳥與山水畫。此後又陸續接受林慧瑾、吳榮珍、洪震輝等多位老師指導,並向陳美櫻、黃令、李麗瑜、蕭屏妮、王俊盛等名師習畫;為加強筆墨根基,她亦跟隨林端恆老師學習書法。113年起,何艷娟開始參加畫會活動,結識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並參與會員聯展,藉此激勵自己持續創作。 何艷娟的作品風格融合水彩與水墨技法,題材多以花鳥與現代山水為主,展現出她多年學習中所吸收的多元技巧與個人感受。從初期模擬畫稿到如今的自由創作,她不斷嘗試,逐漸建立起屬於自己的獨特風格。她認為藝術的養成是現今社會所需要的美學,藝術不僅能調劑心靈,更能淨化社會風氣。學習繪畫過程是一條漫長的路,必須靠興趣驅動,更需持續努力與實踐。她鼓勵學習者臨摹名家作品、觀摩展覽、親近自然,並與畫友相互交流切磋,讓藝術真正融入生活,成為調劑心靈的良方。 在學習與創作的過程中,何艷娟逐步走出屬於自己的藝術之路,也在彩筆流轉中遇見人生的美好。此次個展是她多年學畫的總結與分享,期望觀者能透過畫作感受到她對生命、自然與藝術的熱愛,並從中獲得心靈的共鳴與愉悅。

| | 主辦單位 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打開畫匣子-美術在高雄 《遇見美好—何艶娟彩墨個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何艶娟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何艷娟出生於台南白河的鄉間農家,五歲時因病罹患小兒麻痺,生活自此轉向以靜態活動為主。童年時期雖僅與家人為伴,卻在自然懷抱中發展出對花草與山水的敏銳觀察力。摘花採葉、觀山看雲,成了她日常生活中的樂趣,也悄悄種下日後走向繪畫創作的種子。求學時期因課業壓力無法深入藝術領域,直到大學時短暫接觸國畫課程,內心感到十分歡喜。 民國69年何艷娟進入公職,直到92年任職的學校聘請陳榮輝老師教授素描與粉彩,讓她有了更系統的美術啟蒙。之後又與同事跟隨盧清福老師至戶外寫生,期間也接觸油畫與水彩等媒材。104年自公職退休後,終能專心投入藝術創作,106年加入市府國畫社團,開始向黃榮德老師學習花鳥與山水畫。此後又陸續接受林慧瑾、吳榮珍、洪震輝等多位老師指導,並向陳美櫻、黃令、李麗瑜、蕭屏妮、王俊盛等名師習畫;為加強筆墨根基,她亦跟隨林端恆老師學習書法。113年起,何艷娟開始參加畫會活動,結識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並參與會員聯展,藉此激勵自己持續創作。 何艷娟的作品風格融合水彩與水墨技法,題材多以花鳥與現代山水為主,展現出她多年學習中所吸收的多元技巧與個人感受。從初期模擬畫稿到如今的自由創作,她不斷嘗試,逐漸建立起屬於自己的獨特風格。她認為藝術的養成是現今社會所需要的美學,藝術不僅能調劑心靈,更能淨化社會風氣。學習繪畫過程是一條漫長的路,必須靠興趣驅動,更需持續努力與實踐。她鼓勵學習者臨摹名家作品、觀摩展覽、親近自然,並與畫友相互交流切磋,讓藝術真正融入生活,成為調劑心靈的良方。 在學習與創作的過程中,何艷娟逐步走出屬於自己的藝術之路,也在彩筆流轉中遇見人生的美好。此次個展是她多年學畫的總結與分享,期望觀者能透過畫作感受到她對生命、自然與藝術的熱愛,並從中獲得心靈的共鳴與愉悅。

目前在第1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