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主辦單位 臺中市葫蘆墩文化中心
心手相應–玻璃工藝創作陳源豐 蔡菱香 師生作品聯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南開科大推廣教育中心學員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南開科大推廣教育中心的玻璃課程,乃是以工藝生活化作為教學目標。希望作品能兼具觀賞與實用價值,除了提升美學涵養,也能貼近日常生活應用。本展作品涵蓋了擺飾、琉璃珠、琉璃筆、筆筒、花器、茶具、西洋棋及紙鎮等,具體呼應工藝生活化的目標。期盼推廣玻璃工藝的熱誠,能獲得參觀人士之認同及迴響。
| | 主辦單位 臺中市葫蘆墩文化中心
南開科大推廣教育中心的玻璃課程,乃是以工藝生活化作為教學目標。希望作品能兼具觀賞與實用價值,除了提升美學涵養,也能貼近日常生活應用。本展作品涵蓋了擺飾、琉璃珠、琉璃筆、筆筒、花器、茶具、西洋棋及紙鎮等,具體呼應工藝生活化的目標。期盼推廣玻璃工藝的熱誠,能獲得參觀人士之認同及迴響。
| | 主辦單位 臺中市立大安國民中學
| | 主辦單位 臺中市葫蘆墩文化中心
看李靜宜老師一雙巧手,將平凡的黏土化為栩栩如生的作品,揉合童趣與想像,捏塑出屬於生活的藝術風景。 李靜宜老師在指尖間創造自然、編織故事,讓藝術融入日常,讓創意開出花朵。 歡迎您一同走進這場色彩繽紛的黏土世界,感受手作之美與心靈的溫度。
| | 主辦單位 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
藤因為質地柔軟,具有良好的延展性且耐用,長久以來各個不同族群廣泛運用於製作各種生活用品或家具,也承載著不同世代人們的生活記憶。 這件作品由藤竹家具設計師陳志剛先生,收集來自臺南關廟藤編工藝師沈茂來製作的藤圈,並邀請紙塑藝術暨花藝設計創作者奚遠緣共同構思並現地創作。 多樣尺寸的藤圈以不同角度的組合串連,或延展成螺旋的造型,漂浮在空中。其間點綴著以各種再生紙材捏塑的紙藝作品,造型如蝶蛹、貝殼和水滴等,就像在幾何線條和有機生命之間創造對話。 本件作品展示於纖博館的大廳,民眾可以駐足並感受藝術的變化與對話。
| | 主辦單位 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
| | 主辦單位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圖書館
每年中文系大四的同學們都會在這一年當中,製作出一個屬於自己的作品,其形式又可依組別分為:理論、創作、刊物及繪本。同學們會依自己的專長,選擇自己適合的管道完成作品。 理論組-文字的探索者: 用理論與批評作為工具,深入文學的世界,從文本中挖掘時代的脈動與人心的細節。每一篇論文,都是對文學的深情凝視與思辨之旅。當你翻閱他們的研究成果,彷彿能聽見字裡行間的低語與對知識的追求。 創作組-寫下屬於自己的宇宙 以詩、散文、小說編織情感的風景,每一篇文字都是靈魂的印記。經過一整年的創作與修改,完成一本本獨一無二的文學作品集。那些未曾說出口的情緒與故事,都藏在字裡行間,等著你來讀、來共鳴。 刊物組-走遍台灣,記錄文學風景 他們不是坐在書桌前等待靈感,而是踏上旅途,實地採訪總編輯、作家與繪本創作者,用雙眼記錄,用筆還原。他們製作的畢業刊物,是一本融合圖像與故事的文學雜誌,呈現出創作背後最真實的聲音與溫度。 繪本組-用圖像說故事的魔法師 以最簡單的線條,說最深刻的故事。每一本繪本,都是一段溫柔的旅程,裝載著夢想、成長與思索。他們不只是畫畫,更在創造一個個世界,讓孩子,也讓大人重新感受故事的力量與美好。 想知道中文系的同學們四年來都在做些什麼嗎?那就一定要來看看這次的展覽,同時我們也結合了聲音的運用,讓每個作品不再只是平面的呈現,跟往年的策展形式有大的不同。
| | 主辦單位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圖書館
每年中文系大四的同學們都會在這一年當中,製作出一個屬於自己的作品,其形式又可依組別分為:理論、創作、刊物及繪本。同學們會依自己的專長,選擇自己適合的管道完成作品。 理論組-文字的探索者: 用理論與批評作為工具,深入文學的世界,從文本中挖掘時代的脈動與人心的細節。每一篇論文,都是對文學的深情凝視與思辨之旅。當你翻閱他們的研究成果,彷彿能聽見字裡行間的低語與對知識的追求。 創作組-寫下屬於自己的宇宙 以詩、散文、小說編織情感的風景,每一篇文字都是靈魂的印記。經過一整年的創作與修改,完成一本本獨一無二的文學作品集。那些未曾說出口的情緒與故事,都藏在字裡行間,等著你來讀、來共鳴。 刊物組-走遍台灣,記錄文學風景 他們不是坐在書桌前等待靈感,而是踏上旅途,實地採訪總編輯、作家與繪本創作者,用雙眼記錄,用筆還原。他們製作的畢業刊物,是一本融合圖像與故事的文學雜誌,呈現出創作背後最真實的聲音與溫度。 繪本組-用圖像說故事的魔法師 以最簡單的線條,說最深刻的故事。每一本繪本,都是一段溫柔的旅程,裝載著夢想、成長與思索。他們不只是畫畫,更在創造一個個世界,讓孩子,也讓大人重新感受故事的力量與美好。 想知道中文系的同學們四年來都在做些什麼嗎?那就一定要來看看這次的展覽,同時我們也結合了聲音的運用,讓每個作品不再只是平面的呈現,跟往年的策展形式有大的不同。
| | 主辦單位 郵政博物館
有趣的玩具令人樂在其中,不僅孩童喜歡,大人也喜愛。藉由使用玩具,幼兒能發展認知與社交能力,是其成長過程中重要的夥伴。為使大眾重拾玩樂之趣,增進親子情感,本館特規劃「FUN玩具-童玩郵票特展」,期透過可引發互動遊戲之童玩及玩具設施,傳達寓教於樂觀念,讓參觀民眾從玩中學、學中玩。
| | 主辦單位 郵政博物館
有趣的玩具令人樂在其中,不僅孩童喜歡,大人也喜愛。藉由使用玩具,幼兒能發展認知與社交能力,是其成長過程中重要的夥伴。為使大眾重拾玩樂之趣,增進親子情感,本館特規劃「FUN玩具-童玩郵票特展」,期透過可引發互動遊戲之童玩及玩具設施,傳達寓教於樂觀念,讓參觀民眾從玩中學、學中玩。
| | 主辦單位 國立故宮博物院
中國古代自周公「制禮作樂」以來,歷朝歷代以禮樂制度維繫著社會秩序。據《周禮》記載,周朝宮廷在祭祀、宴饗等典禮中,皆遵循嚴格的規制奏樂,以彰顯天地神祇之威嚴,傳統稱之為雅樂。從西周的雅樂,到漢、唐樂府,再到宋、元、明、清的宮廷樂舞,每個朝代在傳承與創新中,形塑出獨特的宮廷樂章。至清代,其形制已然完備,並因以滿族入主中原,融合滿洲特色,最終發展出一套規模嚴整、風格多元的宮廷音樂。 院藏宮廷音樂文獻中,以清代最為完整,為宮廷音樂文化的重要史料。從文獻記載可見,清宮除承襲自明代之中和韶樂、丹陛大樂等典禮音樂,展現對神祇的敬仰及儀式的莊嚴外,亦在筵宴、行幸與頌賀戰事凱旋慶典中,以滿洲特色的慶隆舞助興。此外,清宮更是上演蒙古笳吹、朝鮮國俳樂舞等異域音樂,構築出一場場多元交融的宮廷樂舞盛宴。 您熟悉的清宮劇,觀眾可知劇情中宮廷的音樂演奏會及搭配的樂舞,依歷史場景記載,負責一場場音樂演奏的宮廷大樂團該按什麼樣的典制上演音樂呢? 這次展覽,讓我們回到原始文獻,分「宮廷大樂團」、「載歌載舞」、「四方樂聚」、「絃外餘音」四個單元,一同考察清宮音樂性活動的歷史面貌,並一覽清代皇家對於中、外音樂的整理與貢獻,總結流傳千年以來的宮廷音樂傳統,捕捉那段歷史的聲音,宮樂喤喤、鏘鏘之聲餘音猶在耳畔迴盪。
| | 主辦單位 當代一畫廊
本期展覽呈現藝術家彭禹慈的個展《瀲瀲|Starwater》創作靈感來源於土著語中的「沼澤」一詞,意為——像星星一樣的水,以細碎的筆勢和碎形結構,建立出一種介於視覺與感知之間的畫面空間,作品如同閃爍的水光,在不斷的移動與停頓中展開,帶領觀者進入一種難以具名卻能感受的想像場域,思考觀看與存在的關係。 彭禹慈1996年生於台中,現就讀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碩士班。她的創作關注繪畫如何成為情緒、潛意識與現實之間的連結方式。這次展出的作品延續她對筆觸、節奏與留白的探索,畫面中錯落的線條與層次讓觀者在觀看中找到新的感知路徑。彭禹慈近年來參與多場展覽,創作持續探索繪畫於精神內層與現實映射之間的形構能量。
| | 主辦單位 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
| | 主辦單位 穎川畫廊 In River Gallery
神話往往是人對遠遠超越自身範疇的不可解之事,最神秘而素樸的詮釋。 這次展覽「補天系列」延續以神話為基調並與生活中的觀察相互映照,將神話中對立統一的宇宙觀與日常所見,兩者雙向的交互成為貫穿陳廷彰創作的基礎,並以「內省式的看」為名,作為創作思想建構的一個基礎。 補天神話,廷彰將其視為人對自身缺憾的彌補與轉化。從「天何以有缺」為思考表達的起點,一則為物的本質,一則為成住壞空的自然現象。進而探討補天石所造成的災禍或失衡。對應在心理上,人對缺憾的彌補也有可能過度,或造成心中的另一個缺口,如人性中的慾壑難填。補天系列沿著創作中對立統一的思想核心,深觀人間中的幽微處境。 技法上補天系列多用寥寥線條勾勒圖像,再將線條空出,以色或墨填滿線條之外的空間。將空間賦予主體感,而將對象當成空間或背景的向度處理,形式上常有一種圖地關係的混淆,但彼此其實並無主次。對應之前「忘川謠」系列反覆翻面,而模糊正背面概念的結構。其核心還是希望透過在創作中的實踐,將一種矛盾亦自然的想法滲透回生活。例如作品〈補天–漸〉,我們似乎能感受到天地漸變的躁動,隨著扭動的線條、不規則的色塊漫布整個水墨紙本,創造一種負空間的意象,但目的不是彰顯空間的存在,而是創造一種既和諧又矛盾的畫面── 既熟悉又陌生的日常經驗。 美國心理學家霍赫伯格說過「即便是我們對一張靜態圖像的感知,也會需要將一定時間跨度內的多次連續掃視加以整合,因而靜態圖像感知主要由回憶和期待所構成」。我們的觀看是伴隨著我們的存活在時間裡不斷綿延下去的,觀看是隨著觀看經驗的消失與再發生組合起來的輪迴。我們的觀看有著不可思議的虛幻性,我們可能永遠難以界定當下的看,和觀看對象的真實,觀看的大部份實則充滿過去、回憶、與想像的填充。觀看的當下有其朦朧性,我們還依賴很多過去的經驗累積來接收它。補天作品中看似碎片化的象徵元素,事實上也是一種對於觀者凝視的邀請。在持續流動的物理時間中,觀者若意識到被凝視的靜止畫面具有流動性──被激發的過去記憶與眼前所見融合時,那麼這些看似無關、矛盾的圖像元素將成為該經驗過程的具象化。 廷彰將現象的內在平衡機制,寄託在神話的想像中,也散見於日常生活的譜寫裡。在觀看此次個展的畫作時,我們常常下意識地執著於畫面的圖像,而忘卻空間的存在。於是廷彰刻意調轉兩者的關係,只描繪線條卻不填充對應顏色。在我們的生活裡,我們不也不經意地執著於特定事物,而忘了觀照自己的處境? 期許我們能回歸本心生活,找到心中的平衡點。
| | 主辦單位 新北市土城區公所
林麗姬承先啟後,繼往開來,傳承劉國松老師現代水墨的教育理念,發揚中國水墨的特質與精神,跳脫傳統的框架,規範。教導學生,另闢蹊徑,創作出個人繪畫的特殊風格,展現宇宙萬物變幻無常的境地。
| | 主辦單位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衛武營歌劇10年回顧展」藉由十年來共16齣歌劇作品的靜態呈現,邀請觀眾走入衛武營歌劇院,一同見證屬於台灣歌劇的里程碑與未來無限的藝術能量。 十年淬鍊,一齣齣激盪人心的劇場傳奇,凝聚成屬於南方的歌劇能量。 自2015年起,衛武營首度攜手德國萊茵歌劇院共同製作普契尼歌劇《杜蘭朵》,正式揭開衛武營歌劇10年的璀璨序幕。2025年,衛武營將再度與德國萊茵歌劇院攜手,獻上全臺獨家首演的華格納經典鉅作《羅恩格林》。 十年間,衛武營推出15部風格多元的歌劇作品,涵蓋「臺灣製造」、「跨國共製」、「傳統新編」等類型,集結超過4,000位藝術與技術工作者,累積逾10萬觀眾人次,與全球20個劇院及團隊深度合作,逐步鍛造出堅實而持久的製作實力。 即將登場的第16部歌劇《羅恩格林》,以「整體藝術」的代表之作標記這段歌劇10年的里程碑,也為下一個十年厚植底蘊,持續推動歌劇藝術在臺灣深耕、普及與升級。本展將於衛武營歌劇院玻璃櫥窗展出,串聯十年間十六部歌劇舞台上的經典片刻,化為一條通往劇場的時光廊道。邀請您駐足、凝視、回望,穿越這條屬於南臺灣歌劇的時光廊道,一同回顧衛武營歌劇10年。
| | 主辦單位 原住民族委員會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
以「長長路還很長」為題之展覽構思,策展人伊誕特別至台東都蘭部落拜訪藝術家希巨.蘇飛(Siki Sufin)以探究藝術家創作歷程為軸線,透視藝術家如何藉由木雕、樂舞、錄像等跨域創作傳承部落文化,並提問自身關注的議題。 在作品的展示上,則以個人創作脈絡為連結線引入藝術家的創作思維,探究其如何從自然素材漂流木為創作媒材,表現其傳統文化與價值,以及延伸出的圖像符碼等象徵意涵,進而歸納出藝術家希巨的創作視角、精神、方法與中心理念。
| | 主辦單位 原住民族委員會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
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與屏東縣瑪家鄉佳義國小攜手合作,推出《尋循覓蜜~vuvu 的心情密碼》展覽,本展以排灣族 RAVAR 群的山林植物與傳統歌謠為題,透過「歌謠傳習」為起點,引領孩子走入祖先記憶的軌跡,展出28件兒童圖畫創作,並發表結合6首古謠與14幅作品的兒童聲像輯《尋循覓蜜》。 歷時近一年策劃與創作,從植物認識、田野踏查到文化詮釋,呈現孩子們在圖像與聲音中逐步靠近祖靈記憶的歷程,也慢慢解讀藏於歌謠背後的「vuvu 的心情密碼」。 展覽不僅呈現孩子如何以畫筆回應文化與情感,也體現 RAVAR 文化中的細膩、內斂與浪漫。這些作品記錄他們對土地的感知、對祖先的回應,是部落孩子與文化重新連結的見證。
|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自2019年啟動「青年藝術家典藏徵件計畫」,並創立「青藝獎」藝術平台,致力於鼓勵青年藝術家持續創作與發展。本次推出全臺巡迴特展《近未來之形》,以「新的語言體」、「主題與關懷」、「未來的想像」三大核心議題為主軸,呈現青年世代對當代社會與未來文化的多元觀察與創意回應。邀請大家親臨展場,感受豐富的藝術能量,參與一場關於未來與當下交織的文化對話。
| | 主辦單位 原住民族委員會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
重新開館的「生活型態館」定位為青年、科技與新媒體藝術展區,首檔展覽邀請來自馬來西亞的朱威龍與排灣族藝術家雷恩(Kulele‧Ruladen),透過兩位青年藝術家各自獨特的藝術語言,揭示動力藝術如何成為連結人與環境、傳統與未來的觸發點。他們皆擅長將抽象的文化概念化為具象動態,讓觀者在機械運轉中感知時間、空間與情感的流動,作品於展場中交相呼應、對比,於機械聲響間開展層層個人情感與社會議題的思辨,邀請觀眾步入這場動力藝術的深刻對話。
| | 主辦單位 未藝術
鄭杉安Sean Ke Cheng個展《 Sean ê 心內絵•Inner Truth 》 展期Duration|7月19(Sat.)- 8月17(Sun.) 貴賓預展VIP Preview (僅限受邀名單)|7月17(Thu.) 開幕茶會Opening|7月19(Sat.)15:00 藝術家見面會Fan Meetups|8月9日 / 8月16 展覽地點Location|未藝術WINWIN ART|高雄市三民區河北一路82號No. 82, Hebei 1st Rd., Sanmin Dist. Kaohsiung City 807, Taiwan. 營業時間opening hours|每週五-週日13:30-17:30 Fri - Sun 13:30-17:30
| | 主辦單位 台灣創價學會
2025年迎來洪根深八十大壽,創價於2024年在創價美術館舉辦「立命‧玄武─洪根深八十水墨創作展」。本展共分為三大主題:「擴延與蛻變」、「黑的辯證與重生」及「重構的筆鋒」,試將其一生藝術創作劃分為三種不同主題脈絡。「擴延與蛻變」表現其跨域的當代性格,靈活運用各式媒材與題材,將當代人類的悲劇浪漫情懷表現出來;「黑的辯證與重生」則是從藝術家生命不同階段自我審視,呈現其以敏銳的視角長期觀察人性,揭露心中的掙扎與複雜情緒;「重構的筆鋒」,以創作者自早期形象解構的概念,試圖以抽象形式進行創作,架構環境、空間與天地等思考,傳達藝術家對生長土地的深厚情感。 本次展出八十件創價典藏洪根深不同時期之代表作,其中包含公立美術館收藏的經典作品。此外,亦將展出多件藝術家近年新作,展現其孜孜不懈的創作姿態,以及關心社會的溫暖情懷。
| | 主辦單位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臺東縣政府
臺東縣自然史教育館 ×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台灣四面環海,你有多久沒好好看看大海了? 這次,策展人 黃興倬博士 把壯闊的大海帶進教育館囉! 精采海底攝影 + 珍貴標本展示,讓大家近距離感受海洋的壯闊與細緻,喚起我們對海洋母親的深深思念。 日期:114年3月19日-114年9月28日 📍 臺東縣自然史教育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