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

臺北 新北 桃園 臺中 臺南 高雄 新竹 苗栗 彰化 南投 雲林 嘉義 屏東 宜蘭 花蓮 臺東 澎湖 金門

| | 主辦單位 臺中市東區區公所

親子共繪東區風光〜帝國糖廠寫生作品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國小學生及後驛社大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臺中市東區區公所於暑假期間辦理一場「甜言蜜語畫東區-帝國製糖廠親子寫生活動」,邀請親子家庭及在地居民齊聚帝國製糖廠,以畫筆描繪東區風光,透過色彩與創意留下美好印記。為讓更多市民朋友欣賞到這些富含童趣與巧思的創作成果,本所特別於地下一樓藝文走廊辦理「帝國糖廠寫生作品展」。將寫生畫作🖼以明信片巧妙呈現,展出作品題材多元,有糖廠景致、在地社區風貌及親子共繪的情感,希望讓前來觀展民眾能透過筆觸看見東區的文化底蘊與生活風采。

| | 主辦單位 臺中市太平區戶政事務所

廢鐵新生:邱志榮大師五金工藝展覽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邱志榮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太平五金匠師邱志榮大師運用巧思與創意,將廢棄五金轉化為精緻鐵雕藝術品,展現頂尖技藝與獨特美學,這場展覽不僅讓人欣賞到傳統五金的工藝之美,也讓五金產業注入嶄新的藝術生命力。

| | 主辦單位 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

[搗蛋鬼的耳朵去哪裡了?]兒童繪本主題書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高雄市立圖書館中崙分館

協辦單位: 高雄市立圖書館中崙分館

本書展聚焦兒童情緒表達與溝通,精選涵蓋「不聽話」、「搗蛋」、「鬧脾氣」等情境的繪本,透過角色行動與反思,引導孩子學習傾聽與表達情緒,並協助親子建立良好溝通。

| | 主辦單位 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

2025高市圖繪本沙龍《我的小情歌》主題繪本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國際繪本中心

協辦單位: 越圖力國際學會

其他單位: (合辦)國家發展委員會,(合辦)高雄市政府教育局

在繪本多元創作的世界裡,我們嘗試以跨領域的媒介去探索更多可能。 今年繪本沙龍主題書展《我的小情歌》,特別延伸出「與自己的小情歌」與「與摯愛的小情歌」兩大面向,帶領讀者在翻頁之間,直面自我、傾聽內心,並觸及生命中最重要的哲思與議題。 這些作品適合在獨處時細細品味,讓閱讀成為一段溫柔的療癒與深度省思之旅。 繪本不只是故事的載體,更是情感的橋樑,引導我們與所愛之人展開對話與理解。 讓我們一同踏上這場閱讀巡禮吧!

| | 主辦單位 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

廣場上的力量–解嚴後中正紀念堂社會運動影像展(免費參觀)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

售票網址: 點我前往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自1987年解嚴以來,有許多影響了國家方向的民主抗爭與社會運動在中正紀念堂的廣場上發生。「廣場上的力量 - 解嚴後中正紀念堂社會運動影像展」將於9月4日至11月5日在中正紀念堂一樓藝廊展出,透過13位影像工作者的鏡頭,以跨世代及跨時代的視角帶您看見臺灣精采多元的民主聲音。     主辦單位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表示,為促進園區朝向歷史記憶保存與民主教育推廣的目標,本次影像展以中正紀念堂廣場上的社會運動為主角,由華梵大學攝影與VR設計系沈昭良教授擔任策展人,邀請包括蔡明德、劉振祥、謝三泰、黃子明、許村旭、林俊安、許伯鑫、連慧玲、張良一、杭大鵬、陳宗怡、曾原信及趙世勳等媒體及攝影工作者參與展出。從數萬張的影像照片中,選出在二十多場社運現場拍攝的111張攝影作品,呈現臺灣三十多年來為民主發聲奮鬥的公民力量。     沈昭良將主堂體內往來觀眾最頻繁的一樓展場牆面轉化為「廣場」,以臺灣民主化過程最具代表性的全國學生運動野百合學運(1990)做為牆面廣場中心點,橫向左右開展。涵蓋了六四天安門事件紀念及聲援集會(1989、2019、2025)、反軍人干政大遊行(1990)、原住民族權利抗爭運動(1990、1994、2007)、反核大遊行(1994、2001、2013)、台灣同志遊行(2018)、聲援香港反送中遊行(2019)、Taiwan stands with Ukraine 台灣聲援烏克蘭集會(2022)等社會運動。除了影像照片,在另一面牆上以年表呈現中正紀念堂廣場上社會運動及各國廣場上曾發生的重要事件作為對照。沈昭良提到,「廣場」上具有視覺張力的影像牆面,隱喻來自人民的意志,敦促國家社會改革的強大持續力與凝聚力。此外,策展整體畫面也細膩考量影像均衡、視覺導引、色調屬性與觀賞距離。     長期投入臺灣各種社會運動現場紀錄的影像紀實工作者在社運現場捕捉畫面,都有難忘的回憶。參展攝影家許村旭回憶當年1989年1月底冬天,國會全面改選的抗爭現場,時年85歲的黨外先驅高雄縣長余登發,演説時講到忘情、欲罷不能,尤清(時任立法委員)為控制演講時間而試著打斷,二人就在宣傳車上爭搶起麥克風。杭大鵬1989年拍攝無殼蝸牛運動,當時社運團體在廣場上以帳篷貼上洞房,諷刺高房價讓年輕人難以成家,正好有一對在廣場上拍婚紗的新人走進抗議現場,因而留下難得的經典畫面。杭大鵬說,30多年後再看這張照片,不禁感慨當今臺灣的房價依然居高不下。     策展人沈昭良表示,這次邀請展出的媒體工作者分屬不同世代,各有著不同的機遇和歷練,反映出他們透過攝影回應時代的共同信仰和貫徹,不僅留駐激情、摒除遺忘,更讓攝影成為銘記每個抗爭世代與衝撞靈魂的無悔意志與強韌基樁。期待各界一同透過影像梳理臺灣於民主與社會運動的步履,啟動社會運動影像在民主、美學與視覺教育推動上的可能。                                 策展論述                                                                                        策展人 / 沈昭良 (華梵大學攝影與VR設計系教授)        自古以來,「廣場」一直是商業、宗教、文化與人類社會交織的舞台,從古希臘、中世紀時期的集會到近代的政治運動,廣場不僅見證了歷史的更迭,更成為凝聚公民意志與促成政治變革的實踐地。       中世紀時期的廣場,教堂和政府機構通常圍繞而建,規模與佈局一方面體現宗教與民眾/社群間的緊密關係,政府機構的集中更奠定了「廣場」成為公民齊聚抒發民意的基地。隨著時間的推移與時代的演進,「廣場」在設計和應用上,逐漸從日常的交易場所,提升轉變為宗教、社會、文化與政治交流的樞紐,它所連動的社會功能也更加多樣,除了是生活的核心、貿易的中心,更是一個國家、城市和人民,連結過去與未來、個人與群體、私人與公共、專制與民主的場域與象徵,類似的角色與功能演變,不僅體現人類社會組織的複雜與多層,也揭示了「廣場」作為民眾表達對於社會議題觀點與關注的開放平台,進而督促決策者在公共政策思考與制定意義上的影響力與重要性。       回顧歷史上「廣場」與爭取民主自由運動相關的大事記,包括經歷16世紀爭取宗教自由,反抗異族統治的布魯塞爾大廣場;18世紀法國大革命時期,成為象徵人民力量的巴士底廣場;20世紀則有韓國總統全斗煥執政期間,武裝鎮壓光州民主化運動的5.18民主廣場;發生於北京天安門廣場,因悼念胡耀邦的學生集會,發展為全面性爭自由、要民主、反腐敗運動,導致中國當局血腥屠殺民眾的六四天安門事件;以及1990年台灣首次於中正紀念堂廣場,集結來自全國各地數千名大學生,提出「解散國民大會」、「廢除臨時條款」、「召開國是會議」和「政經改革時間表」等四大訴求,對台灣的民主化進程產生至為關鍵影響的野百合學運。       千禧年後的世界明顯持續擾動,各地的民主運動仍四處勃發,例如2011年的埃及解放廣場,成為席捲北非和中東的「阿拉伯之春」民主運動的主場之一; 2013年底至2014年初,烏克蘭民眾於基輔獨立廣場的持續性集結,成功締造了三個月後的尊嚴革命;以及香港民眾分別於2014年為爭取真普選,佔領金鐘、中環、旺角、銅鑼灣等地主要道路和商業區,進行靜坐和遊行;2019年以香港維多利亞公園為主要抗爭集結地的反送中運動,亦可視為近代史上「廣場」之於民主運動實踐的外擴。        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敗退台灣,由蔣中正總統主導的國民黨政府,嚴密控制人民思想,壓制反對意見,長期進行獨裁統治。1975年蔣氏離世,執政當局決議興建中正紀念堂供國人緬懷。這段期間,即便處在肅殺管控下的台灣社會,仍是引發一波波爭取民主制度與公義社會的反抗行動。從1960年代的組黨運 動、1970、1980年代黨外民主運動、到1990年代逐步的民主化推進,終於在 2000年實現首度的政黨輪替。近年來,隨著轉型正義的落實與推動,中正紀念堂如何有別於過去以宏偉建築紀念獨裁統治者的時代,轉化成為公民集會、社會運動、公眾遊憩與民主教育的多元場域,已成為穩定民主社會必須成熟面對的課題。       自解嚴前的九0年代末期以來,中正紀念堂廣場見證了無數影響國家方向與人民願景的民主抗爭與社會運動。為透過影像梳理民主/社會運動的步履,與自由/公義社會生成的必然關係,落實社會運動影像在民主、美學與視覺教育推動上的可能,<廣場上的力量 - 解嚴後中正紀念堂社會運動影像展>嘗試在時序概念下,啟動尋找與中正紀念堂廣場相關,具議題性、代表性與影像張力的社會運動影像,同時將展示牆面轉化為概念上的「廣場」,援引台灣民主化過程  中,最具代表的全國性學生運動 ‒ 野百合學運(1990)為基底橫向開展,再穿插輔以包括反軍人干政大遊行(1990)、六四天安門事件紀念及聲援集會(1989、2019、2025)、聲援世台會台灣人返鄉運動(1988)、雞農抗議事件(1988)、無殼蝸牛運動(1989)、老兵抗議事件(1990)、原住民族權利抗爭運動(1990、1994、2007)、為新聞自主而走遊行(1994)、反核大遊行(1994、2001、2013)、反金權怒火之夜大遊行(1995)、台海危機―反飛彈保台灣靜坐抗議(1996)、九二一災民北上陳情(1999)、獨派大遊行(2001)、總統大選後抗議活動(2004)、圖博抗暴紀念日(200 8、2009)、野草莓學運(2008)、搶救公視˙監督國會大遊行(2009)、聲援華光社區反迫遷遊行(2013)、太陽花學運(2014)、「活力台灣、幸福家庭、快樂義走」(2014)、台灣同志遊行(2018)、二二八事件70週年紀念活動(2017)、聲援香港反送中遊行(2019)、秋鬥「反毒豬、反雙標、反黨國」遊行(2020)、Taiwan stands with Ukraine 台灣聲援烏克蘭集會(2022)等等,跨距約三十餘年,近二十餘場不同社運相關攝影作品,一方面兼顧內容議題、影像均衡、視覺導引、色調屬性與觀賞距離,也透過編輯鋪陳類似「廣場」般具視覺張力的影像牆面,隱喻來自人民的意志,敦促國家社會改革的強大持續力與凝聚力。       本展所邀請的媒體工作者,包括蔡明德、劉振祥、謝三泰、黃子明、許村旭、林俊安、許伯鑫、連慧玲、張良一、杭大鵬、陳宗怡、曾原信及趙世勳等,雖屬不同世代而有著不同的機遇和歷練,卻也由於他們透過攝影回應時代的共同信仰和貫徹,不僅留駐激情屏除遺忘,更讓攝影成為銘記每個抗爭世代與衝撞靈魂的無悔意志與強韌基樁。      

| | 主辦單位 新北市政府原住民族行政局

tminun msbnahan.編織.復返-烏來泰博館20週年特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烏來泰雅民族博物館

其他單位: (指導)新北市政府

本次特展以「編織」為核心意象,並以「復返」為名,思考當代族人如何透過物件所蘊藏的知識進行文化實踐,而泰博館又如何在其中扮演好橋樑角色,呈現泰博館深耕在地、秉持博物館四大功能「典藏、研究、展示和教育」所推動的各項成果。 展覽中更首度播放七位建館重要推手、在地編織協會成員與館內工作者親口分享紀錄影片,希望持續啟發更多對文化傳承與創新的可能性。

| | 主辦單位 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

「繪本咖啡館」主題書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高雄市立圖書館美濃分館

協辦單位: 高雄市立圖書館美濃分館

歡迎光臨「繪本咖啡館」! 本次書展挑選了以咖啡、甜點、麵包與下午茶為主題的繪本,邀請孩子在故事裡展開一場美味的冒險。在這裡,端上桌的不是咖啡,而是一段精彩故事,翻開書頁,就像點了一杯專屬飲品,或咬下一口香甜蛋糕,每一口都藏著驚喜的滋味,快跟我們一起品味幸福的「故事下午茶」吧!

| | 主辦單位 桃園市大溪區戶政事務所

彩色視覺—黃瑞英油畫、粉臘筆推畫個人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黃瑞英

其他單位: (指導)桃園市政府民政局

此場視覺饗宴,將藝術之美呈現無盡愉悅的回憶,透過對色彩的創作靈感,一同盡情享受藝術生活之樂。 黃瑞英初期緣於父親喜愛畫作,自幼在父親的作品渲染及誘導下,耳濡目染的對繪畫產生莫大的興趣 。 繪畫能探索不同的色彩和形狀,不僅是一種自我療癒的過程,也是放鬆心情的方式,讓黃瑞英的藝術旅程更加豐富而多彩繽紛。 經歷: 1. 111年平鎮區公所粉臘筆推畫師生展 2. 112年平鎮區公所時光印記油畫師生五人展 3. 112年大溪戶政事務所逗色趣粉臘筆推畫三人展 4. 112年大溪戶政事務所悅目愉心油畫個展 5. 113年平鎮區公所藝趣塗鴉推畫美展 6. 113年中壢區公所神彩藝益推畫聯展 7. 113年好處THOU Bistro Cafs夢想印記油畫三人展 8. 114年鍾小勤麵食館 藝趣塗鴉粉蠟筆推畫美展 9. 114年楊梅地政事務所四季之歌油畫師生展 10. 114年龍潭圖書館田園藝廊永不放棄粉蠟筆推畫展 11. 114年中壢區公所同思共創粉蠟筆推畫聯展 12. 114年鍾小勤麵食館拾光油畫雙人展

| | 主辦單位 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

植物主題書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高雄市立圖書館旗津分館

協辦單位: 高雄市立圖書館旗津分館

本館藉由辦理之『主題書展』,使到館民眾進一步認識館藏資源。所展示的主題書籍及相關延伸作品,都能使讀者徜徉在書海中,進一步領略閱讀之美、享受閱讀樂趣,亦能提升視野。

| | 主辦單位 臺中市中區戶政事務所

黃讚森老師映像攝影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黃讚森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黃讚森,南投集集人,921地震後深刻體悟生命的無常,於是走入山林探索百岳,並創立「大里自然生態協會」,號召同好以行動親近自然、感受台灣之美。年輕時他熱衷攝影,曾參與台中市攝影學會及多項比賽,55歲起,與另一半王惠瑛攜手挑戰百岳,再度拿起相機,用影像捕捉山林的壯麗。此次展覽以 「映像」 為主題,呈現黃讚森的攝影與陶藝創作。「映像」不僅是自然景致的再現,更是光影之間的對話。黃讚森特別偏愛 逆光與斜光 的運用,讓花草樹葉在透光中展現通透與層次,營造出介於真實與想像之間的氛圍。每一張作品,都是山林與光影交織的瞬間,也是他與山岳同行的 心靈印記 。

| | 主辦單位 靜宜大學

沒有住址的家-王秀茹個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王秀茹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王秀茹是國內為數不多的長期與在地居民合作,以實踐駐地創作計畫的藝術家。她擅長透過長期的蹲點、文化踏查和駐地生活,以參與式創作藝術的方式,與部落的耆老孺子等,共同形塑在地的樣貌,試圖召喚關於「原民現身」的當代想像。近期她亦嘗試與一般都會社宅的居民進行互動創作,透過藝術挖掘更多人情故事。 此次靜宜大學藝術中心以「沒有住址的家」為名,除了呈現王秀茹在花蓮縣豐濱鄉靜浦部落與南投縣信義鄉達瑪巒部落等地的參與式創作藝術作品,另有臺中地區社宅阿姨們的故事小品新作。這些通常以油墨與代針筆細緻描繪於灰色胚布之上,呈現出一幅幅融合記憶、地景與文化意象的視覺地圖,自然、樸實地傳達了部落的自然環境、歷史傳說、日常生活與族群記憶,交織為繁複的網絡圖騰。作品中的每一筆、每一隅,無不體現出對土地與族人關係的深刻關懷與詮釋。 為藝術家而言,「沒有住址的家」不是一種缺席,它是一種仍在進行中的狀態,是在不斷失落與被召喚之間,尋找歸屬的過程。在這樣的時代裡,「家」不再是一個既定的位置,它是一種生成的狀態,一段在行走中被建構的關係。回家的路,無法完全在地圖上尋得;它未必筆直,也未必有名字。但它存在於身體的記憶裡、在講述與被聆聽之間、在每一段生命故事的縫隙中,靜靜顯影。

| | 主辦單位 臺中市屯區藝文中心

【交流展】謝棟樑《陰陽相合》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謝棟樑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一、作品名稱:陰陽相合 二、規格:180*80*155cm /玻璃纖維強化塑膠(F.R.P) 三、作者:謝棟樑 四、展出日期:114年8月14日至115年1月4日止 五、展出地點:屯區藝文中心西側停車場 六、作品欣賞: 藝術家謝棟樑是台灣第一位榮獲全省美展永久免審查資格雕塑名家,現居太平區,作品強調人與人、自然之間的關係和互動。本次交流展作品以太極分兩儀的概念進行設計,透過陽極生陰,陰極生楊;陽中有陰,陰中有陽;陽不離陰,陰不離陽,闡述陰陽相合方為太極。

| | 主辦單位 臺中市屯區藝文中心

漆美藝精-王賢志漆藝特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王賢志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漆美藝精」聯展由王賢志與王峻偉父子共同呈現,融合了漆畫創作與立體漆藝作品,展現兩代漆藝家在傳承與創新中的精湛技藝。王賢志老師,作為台灣漆工藝領域的傳統藝術保存者,擅長蒔繪技法,並於2011年由文化部文資局登錄為漆工藝-蒔繪技藝保存者,其作品深具文化底蘊與藝術價值。而王峻偉則在繼承父親技藝的基礎上,致力於創新,將傳統漆藝與現代美學相結合,打造出極具現代感的漆畫及立體藝術作品。

| | 主辦單位 臺中市屯區藝文中心

太陽文化藝術協會會員聯展-秋日印象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太陽文化藝術協會會員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太陽文化藝術協會今年創會17週年,會員聯展以「秋日印象」為名,呈現多元交融的創作成果。協會秉持包容與開放的理念,支持成員在各自脈絡中持續探索、創作與轉化;此次展出如群星匯入夜空,凝聚為共同的視覺記憶,並勾勒出可被感知的時間感。 「一葉知秋,一筆留情」——展出作品以光影與色彩凝鍊季節氣息:或於自然題材中捕捉微光與風的流動,或在人物與生命場景裡呈現內省與律動;抽象語彙則以色塊、肌理與節奏構築秋意的能量場。觀眾可在油畫、水墨、壓克力、雕塑與複合媒材之間,閱讀創作者對自然、生活與美學的獨特詮釋,於細微處感受生命的生機與和諧。 誠摯邀請民眾在作品之間重拾觀看的節奏,培養審美感知,將屬於自己的「秋日印象」存放於此刻。歡迎走進展場,與我們一同漫遊光影與色彩,在每一次凝視中遇見最溫柔的光。

| | 主辦單位 澎湖縣政府文化局

《青春不焦慮一起療療》書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本活動無實體展演者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精選展出與青少年心理健康、情緒調適及親子溝通等主題相關的圖書。

| | 主辦單位 長興美術館

「吳地風華・針起江南」―高英士先生刺繡蒐藏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長興美術館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關於本展覽 有句話說,「魔鬼藏在細節裡」,以「精細雅緻」聞名的蘇繡藝術而言,這句話無疑是最好的註腳。蘇繡藝術相傳始於春秋時期,是中國四大名繡之一,以逼真的手法聞名於世。追求極致真實的蘇繡正符合高英士創辦人的收藏喜好。從三十年前開始即持續購藏蘇繡精品,時至今日已累積了超過百件的大小蘇繡。本次展覽以令人目不暇給的傑作為基礎,精選出四十餘件精緻藏品呈現給大眾。 蘇繡藝術是刺繡工藝的一環,而刺繡工藝則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在這千絲萬縷的連結中,長興美術館期望能與觀眾一起探索刺綉世界的精妙。因此,本展覽聯繫刺繡工坊、諮詢刺繡工作者,在整理刺繡作品的同時亦蒐羅產業資訊,力圖呈現給參觀者更全面的展覽內容,也期望帶給觀眾對刺繡藝術更清晰的輪廓。 2020年的「珍奇藝繡」特展為長興美術館帶來了無數正面回饋,由於刺繡相較於其他種類的藝術品,是相對脆弱的一種藝術形式,並不適合長時間展出,經過五年的籌備,本館再度以此題材,精心整理出經典的蘇繡藏品呈現予觀眾。本次展出主題可分為「錦繡之源」、「針線生涯」、「傳世之美」、「學習空間」四大區域,除了豐富的藝術性外,也提供了產業與文化資訊,希望觀眾能在本展覽裡得到收穫與樂趣。

| | 主辦單位 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

探訪濱線記憶尋找回憶好滋味主題書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高雄市立圖書館南鼓山分館

協辦單位: 高雄市立圖書館南鼓山分館

推薦哈瑪星歷史與食農、健康飲食等相關圖書作為主題書展

| | 主辦單位 澎湖縣政府文化局

社造活動:澎湖移工的靜默角落:從「他們」到「我們」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澎湖縣社造中心

協辦單位: 澎湖縣社造中心

其他單位: (指導)文化部

透過一年的田調走訪漁港、印尼商店與社區,呈現印尼移工的真實生活。印尼商店作為心靈據點,映照出這群「隱形鄰居」的日常片段。

【流浪神獸之家】梁佑華創作展

| | 主辦單位 鶯歌光點美學館

【流浪神獸之家】梁佑華創作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鶯歌光點美學館-光點藝術中心

展覽名稱|【流浪神獸之家】梁佑華創作展 展覽期間|2025.08.02-2025.10.26 開幕茶會|2025.08.10 Sun. 15:00 開放時間|10:00-19:00(每月一、三週之星期二休館) 地  點|光點藝術中心 三樓展覽廳 地  址|新北市鶯歌區陶瓷街18號 展覽專線|02-2678-6577 展覽論述| 很久很久以前....... 在險惡障氣之地、在蒼茫無際之丘、在巨林迷霧之森、在泥濘污濁之沼,人與獸是敵對狀態,相互捕獵與吞食。人類是弱小的生物,獸擁有利爪與尖牙、厚皮與巨力、盾殼鱗甲與飛羽,以及人類所沒有的智慧與敏捷。在這場生存對戰之中,人類需要靠著團體合作與工具才能艱難地活下來。 曾經,山川河海、峽谷丘陵、自然異象皆是神祇的具體形象。獸是天神的化身、徵兆與諭示,人們恐懼獸、崇拜獸、欲求獸。你可以在洞穴、地面、器皿、武器、衣飾、圖騰等都能看到獸形象,為的是得到獸的守護,神的庇蔭。 之後,直到人類社會建立起制度,人類加入了神祇的行列,人馴化了獸、圈養了獸、繁殖了獸,獸與人相互改變了生活模式。有用之獸、能馴之獸成為人的夥伴、食物與寵物,是財產的象徵;人類化身的神祇自然也將這些有力之獸,收服成為坐騎、護衛、戰爭工具,是力量的隱喻。 於是,在建築文明中,獸駐守在人的家園、宅第、祠堂、寺廟、官邸、地界、先人的墓園與神祇的廟宇等處。在傳統的建物上、人造的物品上、祂們盤踞在屋脊、盤頭、壁堵、碑柱、牌坊等不同地方出現。而今,各種人造建物披上新時代風格的外貌,人類逐漸不再信仰神明,山川自然神祇亦遠離。無人可護,無神可守的獸只好無奈地、被動地成為人類與神明所遺棄,新時代非自願流浪動物。 為此,無處可去的神獸們成立了流浪之家,今日吉時掛牌營運開張。

【葉語心書:重啟觀照的旅程】林映汝、林俞君、郭靜樺 藝術家聯展

| | 主辦單位 鶯歌光點美學館

【葉語心書:重啟觀照的旅程】林映汝、林俞君、郭靜樺 藝術家聯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鶯歌光點美學館-光點藝術中心

展覽名稱|【葉語心書:重啟觀照的旅程】林映汝、林俞君、郭靜樺 藝術家聯展 展覽期間|2025.08.30-2025.10.26 開幕茶會|2025.08.31 Sun. 15:00 開放時間|10:00-19:00(每月一、三週之星期二休館) 地  點|光點藝術中心 三樓展覽廳 地  址|新北市鶯歌區陶瓷街18號 展覽專線|02-2678-6577 展覽介紹| 書與陶,畫與葉,在筆墨與陶土之間,我們持續對話。 三位女性創作者,再度以筆、墨、土、火,串起一場關於自然、心靈與修行的藝術回響。 林映汝延續對自然葉脈的凝視,帶來全新創作:從《愉悅的葉之旅》中,一杯一葉,茶器不僅盛茶,也盛載自然的細語;《枯樹也不能輕視》《繁花美景》則以陶板作畫,讓枯槁與盛放同時現身,提醒我們不以貌取物; 《心之柔風》《看見葉的美好》《撥開心眼見到美好的自己》,如層層心法,從觀葉到觀心,啟發我們看見生命的純粹; 《把握生命的航向》《良師心存慈愛》《明珠必有識貨人》《有個佛果在等待》,則以葉為諭,指引人生的方向,傳遞善意與自我圓滿的可能。 這些陶上的葉,不僅是自然的遺跡,更是修行的步伐。 葉書於陶,器如心鏡,每一片葉都在低語:「你可曾撥開心眼,看見真實的自己?」 書法藝術家郭靜樺,依舊以漢字的靈魂為橋,以筆墨的呼吸為修行。她的書寫如篆刻時光,字裡行間潛藏著對生活的哲思與寧靜,讓觀者在筆劃間窺見歲月的深度。 林俞君則持續於寫生與筆意之間游走,以「寫生而後寫意,寫意而後復寫生」的精神,在自然與筆墨間尋找物我合一的情境。筆下的世界,既有萬物的形,也有心靈的影。 這不僅是三位創作者的展覽,更是一場心的觀照。陶的靜默、書的流動、葉的細語、畫的意境,在展場裡交織出重啟觀看的旅程。 願每一位走入展場的人,能在這片葉影與筆墨之間,撥開心眼,看見一個更美好的自己。

| | 主辦單位 臺中市北區區公所

大觀意象書法展 漢風-賦筆雲天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鄭世宗、方錦桂、古閑良香、杜旻儒、李姁旻、林筱娟、李誌騰、林明璋、郁秀珊、陳秋菊、陳芝儀、曾偉民、詹坤峯、劉文素、蘇秀珍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賦筆雲天」取意漢賦的恢弘氣象與書法的凌雲筆勢。「賦」直指漢代文學巔峰——司馬相如《上林賦》「奔星更於閨闥,宛虹扡於楯軒」的鋪陳壯麗,班固《兩都賦》「竹林果園,芳草甘木」的博物萬象,皆以文字構築時空疆域。「筆」承漢隸波磔如刀、簡牘飛動的墨韻筋骨:居延漢簡的率意欹側,《張遷碑》的方整雄渾,恰似賦文「控引天地,錯綜古今」的視覺化身。 「雲天」雙關文學意境與書法形態:一指漢賦「乘雲霓之旖旎,載虹蜺之繽紛」(《七誡》)的瑰奇想像;二喻展中丈幅巨制如《石門頌》鑿崖奔雲之勢,行草長卷若章草《急就篇》的流風迴雪之姿。

| | 主辦單位 臺中市葫蘆墩文化中心

生活畫畫生活~潘茜美油畫個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潘茜美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在天地之間悠悠的漫步了一甲子的光陰 滿滿的感觸與覺知 一甲子的光陰將感觸與覺知 並生活中的陰晴圓缺、苦辣酸甜調和成了生命的顏色 有人問我: 創作的理念是什麼? 而藝術的究竟我尚在探索中 此刻 我只想將生命的顏料潑灑在我的畫布上 我只想讓作畫成爲我每日的過渡裡必需要的一種完美的 「生活儀式」

| | 主辦單位 臺中市立圖書館梧棲分館

樂齡創作畫展〜『花團錦簇』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梧棲衛生所長照C據點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展出時間:9/1-10/31 開館時間 地點:1F大廳 展覽簡介: 此次主題為『花團錦簇』,所有的畫作以盛開的花朵為主題,描繪了花朵最燦爛的一刻。長者用稚嫩的筆觸與和諧的色彩,展現花朵在光影中悄然綻放的生命力。在老師的細心指導下、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發揮想像力揮灑創作,完成後提供自己的作品,在分館一樓大廳展示。 媒材:麥克筆、色鉛筆、水彩

| | 主辦單位 臺中市葫蘆墩文化中心

114年度 「義藝非凡.藝起流動」志工作品聯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葫蘆墩文化中心志工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志工多才多藝,創意作品展亮相,為展現志工在日常服務之外的多元才華,本中心特別舉辦「義藝非凡志工作品展」,於本中心3樓展覽室III展出,內容涵蓋藍染、流體畫、藍晒、手工藝、攝影等多種類型,呈現志工們在服務之餘的藝術能量與生活美學。此次展覽的亮點之一,是志工們參加藍染課程後所創作的作品。透過傳統染布工藝與現代設計元素的結合,每件藍染布料都承載著創作者的巧思與故事,展現了本地文化的獨特韻味。除此之外,還有充滿色彩張力的流體畫、手作飾品以及紀錄生活點滴的攝影作品,讓觀者一次飽覽志工們的多面風采。

目前在第2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