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

臺北 新北 桃園 臺中 臺南 高雄 新竹 苗栗 彰化 南投 雲林 嘉義 屏東 宜蘭 花蓮 臺東 澎湖 金門

| | 主辦單位 臺中市葫蘆墩文化中心

2025豐原展-臺中市豐原美術協會會員聯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臺中市豐原美術協會會員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臺中市豐原美術協會緣起於豐原地區,由一群藝術家前輩籌組而成,歷經二十餘年的耕耘,如今已擴展為整個大臺中乃至於全國性的藝術團體。本屆會員展加強了豐原地區優先思維及承先啟後之歷史使命,特將展名稱取為「豐原展」,期許藉由每年的展出能發揚臺灣中部區域的在地藝術精神。 展出作品,包括了油畫、壓克力畫、水彩畫、水墨畫、書法與攝影等。

| | 主辦單位 臺中市立圖書館西區分館

臺中市立圖書館西區分館【清月居書畫社書生聯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清月居書畫社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清月居書畫社由一群熱愛國畫與書法的朋友組成,長期以來致力於推廣書畫藝術,在不斷的練習與交流中提升藝術造詣。師生之間以畫會友、互相切磋,讓藝術不只停留於技巧的追求,更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他們的作品不僅曾在多個藝文空間展出,也屢獲專業肯定,展現了深厚的藝術功力與創作熱忱。 此次展出的國畫以花鳥、人物、靜物為主題,每一幅作品都展現畫者對自然萬象的細膩觀察與個人詮釋。畫風工筆細緻、寫意豪放,色彩有濃烈豔麗,也有淡雅清幽,反映出不同創作者的情感表達與審美風格。書法作品端正嚴謹、流暢自然,在筆墨中體現出個人情感與氣韻。書畫同源,兩者在展場中相互輝映,共同呈現藝術的「形與神」、「意與境」交融的獨特魅力。

| | 主辦單位 立夫中醫藥博物館

立夫中醫藥博物館-全國中醫藥書法比賽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第四屆中國醫藥大學全國中醫藥書法比賽參賽者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為讓大眾欣賞傳統書法文化的藝術之美,同時了解中醫藥理論與治療調養之精髓,中國醫藥大學立夫中醫藥博物館舉辦第四屆「中國醫藥大學全國中醫藥書法比賽」,並舉辦成果特展,以書法書寫中醫藥典籍、中醫藥相關詩詞內容,結合書法與中醫藥,呈現傳統書法藝術之美,

| | 主辦單位 ARTAGE 藝術時代

名和晃平個展|原生體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日本)名和晃平 KOHEI NAWA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名和晃平(Kohei Nawa)的個展《原生體》(Primitive)延續其經典「PixCell」創作理念,以「將世界還原為粒子構成」的思維,巧妙運用多樣合成媒材與實驗技法,融合雕塑、裝置與流體動態藝術,探討生物、細胞、像素與存在之間的關係。 從一粒細胞到宇宙的脈動,生命的詩篇總是悄然自渺小之處展開—— 真菌、藻類、細胞的振動與分裂,彷彿訴說著我們曾遺忘的起點,在名和晃平細膩且充滿哲思的作品中,一點一滴地顯影。 邀你走進《原生體》,探索關於存在,關於生成,關於一切尚未被命名的可能,凝視最初的微粒,重新理解生命之始。

| | 主辦單位 臺中市立圖書館大甲分館

唯心、影、畫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志玄文教清水學習中心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唯心、影、畫 於方寸之距 於天地之情 於良善之心 聯合展出色鉛筆畫及攝影作品 歡迎前往觀賞~

| | 主辦單位 自行車文化探索館

流動的能量 MOVABLE ENERGY──訴說新一代的 微/醺 故事」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曾英棟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曾英棟藝術家特展 × 自行車文化探索館五週年 🚴‍♀️✨ 在瞬息萬變的時代裡,我們相信創造能為世界注入能量與希望 與甘樂阿舍美術館合作策劃,《流動的能量——曾英棟個展》7/1起將在自行車文化探索館隆重登場! 藝術家曾英棟以其獨到的藝術語彙,將自行車零件轉化為創作媒材結合複合材料,讓看似靜止的零件重新獲得生命,呈現一場 產業精神 x 永續思維 x 當代藝術的永恆對話 。 #個展 #複合媒材

| | 主辦單位 大河美術有限公司

As the Mountain Slides into the Sea 明日難測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美國)Timothy Bair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大河美術今夏隆重呈獻美籍臺裔藝術家 Timothy Bair 亞洲首檔個展 《As the Mountain Slides into the Sea 明日難測》,延續其對記憶、距離,以及面臨與形塑自身生命經驗的地景失去連結後,產生之靜默而深刻的情感餘震。 Timothy Bair的創作根植於其作為行動不便者的生活經驗,無法抵達童年熟悉的臺灣山林與溪徑,使他以繪畫作為感知的延伸,嘗試觸及那些漸遠之地。細膩的視覺語彙揭示了渴望的親密性,同時回應他在當代藝術實踐中,關於「可及性」及「空間正義」所牽涉的權力結構議題。山的滑落不只是崩解,更是連結與歸返。失落之物經由溫柔、缺席與沉思,再次重組為可感知的存在。階梯上的雕塑刻著:「欲依藝術家原意體驗本展,請洽詢電梯搭乘服務」,留下一道關鍵命題——藝術空間預設的觀眾究竟是誰? 誠摯邀請您漫步於那段石徑,將看似平凡的瞬間化為紀念碑般的存在。如同記憶本身,緩緩顯影,永不淡忘。

科博館《量力而微:量子科學特展》

| | 主辦單位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台灣物理學會、物理研究推動中心

科博館《量力而微:量子科學特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售票網址: 點我前往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什麼是「量子」?我們日常使用的手機晶片、LED燈、GPS衛星,其實都與量子原理密切相關!2025年適逢聯合國訂定的「國際量子科學與技術年」,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台灣物理學會與物理研究推動中心共同推出《量力而微:量子科學特展》,融合科學、藝術與哲學視角,透過視覺化、生活化比喻、互動裝置與歷史故事,帶領大眾深入微觀宇宙,一探量子世界的奇異與革命性。 特展以「微中見奇」為主軸,從量子概念誕生、理論爭辯到未來科技應用,讓觀眾循序漸進理解量子疊加、量子糾纏與不確定性等奇異現象,並進一步思索「真實」與「觀測」之間的微妙關係。 展場以「薛丁格的貓」為靈感發想主視覺,結合可愛貓咪形象、薛丁格方程式中的數學符號,呈現帶有幽默感、哲思張力的視覺語言,象徵量子科學中對現實的重新想像和理性之美。展覽分為4大主題單元,涵蓋量子歷史、奇異現象、科技應用與哲學思索,搭配一系列互動裝置,讓抽象難解的量子概念不再遙遠。 展覽收尾當天正逢「世界量子日」,日期取自普朗克常數(h ≈ 4.14 × 10⁻¹⁵ eV·s)的數值意涵。今年全球各地也陸續舉辦量子主題活動,共同紀念這個關鍵的里程碑。這不只是物理展,更是一場挑戰常識的思辨旅程;歡迎走進展場,一起發現量子世界的奧祕,重新想像我們所熟知的世界。

科博館《名畫3D反毒》特展

| | 主辦單位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科博館《名畫3D反毒》特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其他單位: 務部、教育部、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

售票網址: 點我前往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暑假前夕於人類文化廳2樓迴廊推出《名畫3D反毒特展》,以西洋經典畫作與日本浮世繪為基礎,透過3D立體改作的創新手法,生動描繪人物吸毒後的外貌變化,透過強烈的視覺體驗,引導觀眾深刻體會毒品對身心的破壞。 特展融合多種3D立體技術,包括光柵立體、紅藍立體、色視差立體、UV直噴立體圖等。「毒害大腦逆透視展示室」展品更透過逆透視的視錯覺,讓大眾直觀感受毒品對大腦所造成的影響,打造沉浸式反毒學習體驗。 特展重新詮釋的經典名畫中,〈蒙娜麗莎遇見海洛因〉展現神秘微笑外貌被毒品侵蝕後的模樣,出現瞳孔縮小、面容憔悴、皮膚病變;〈年輕女子遇見甲基安非他命〉呈現吸毒導致的臉部消瘦、黑眼圈與皮膚毒瘡;莎士比亞肖像畫改作成手持大麻,眼神失焦、雙眼通紅,生動描繪吸毒後的醉茫狀態。 延伸至浮世繪領域,〈神奈川沖浪裏〉展現中樞神經興奮劑對腦部的亢奮、刺激效果;〈月光之海〉描繪中樞神經抑制劑對腦部造成的影響,由暈眩鬆弛轉成困倦;〈桑名.水手德藏的故事〉則表現出中樞神經迷幻劑對腦部的變化,從改變意識引發幻覺;而〈高島久遇見安非他命減肥藥〉畫中,這位寬政年間江戶三大美人之一則因施用毒品瘦身而面容消瘦、黑眼圈明顯、氣色不佳,顯示出吸毒對美貌與健康的摧毀。 毒品與藥品僅有一線之隔,具成癮性的藥品被歸類為管制藥品,由醫師合法醫療開列的管制藥品為藥品,而非醫療目的、濫用的管制藥品則為毒品。根據《毒品危害防制條例》,凡具有成癮性、濫用性及社會危害性的麻醉藥與精神物質,皆屬毒品範疇。吸食毒品不僅會對健康造成嚴重傷害,也可能導致家庭破碎、人生崩壞。 藝術能穿越年齡與語言的界線,也是促使社會對重要議題關注的強大媒介。《名畫3D反毒特展》即日起至2026年4月5日,於人類文化廳2樓迴廊展示區展出,邀請大家共同參與這場融合藝術創意與反毒教育的展覽,喚起對健康人生的珍惜與守護。

科博館《鯨掘》特展

| | 主辦單位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科博館《鯨掘》特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其他單位: 務部、教育部、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

售票網址: 點我前往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2022年於屏東恆春出土、萬眾矚目的鬚鯨化石,今夏首度與大眾見面!在暑假即將展開之際,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隆重推出《鯨掘》特展,透過多媒體技術、沉浸式空間設計與現場化石清修,呈現這件「臺灣史上最完整鬚鯨化石」從地層深處現身至重見天日的壯闊歷程。展覽主軸圍繞化石的發現、挖掘與清修,並延伸探討臺灣鯨豚的自然史、文化意涵與當代海洋環境,觀眾將可一覽珍貴的鯨豚化石、考古與文史標本,深入體驗遠古鯨豚的時代旅程。 這件鬚鯨化石是臺灣歷來三次重大化石發現中,首度由本土學術團隊主導挖掘,也是目前世界上發現最完整的鬚鯨化石之一。 《鯨掘》特展空間視覺以藍色調營造海洋氛圍,從恆春墾丁鵝鑾鼻神社著名的鯨骨鳥居發想,打造入口意象,象徵觀眾將踏上一段時空交錯的「鯨」奇之旅。展覽共分為5大單元:「臺灣的前世今生」、「化石寶庫」、「鯨生鯨世」、「新白鯨記」、「而鯨而後」,從地質、古生物、文化歷史到當代海洋環境等面向,深度剖析鯨豚與臺灣的緊密關聯。 策展團隊特別在展場內打造一間化石清修展演室,展期間安排專業清修師駐點,持續清理這具長達18公尺的鯨魚化石。觀眾可透過玻璃櫥窗近距離觀察古生物化石的清修實況,探索古鯨背後的時代故事。 臺灣周邊海域紀錄顯示有超過30種鯨豚在此繁衍生息,是全球鯨豚多樣性的重要棲地。過去海洋保育教育多聚焦在現代人類活動對鯨豚的影響,這次特展則將時間軸拉長至10萬年前,揭示恆春西台地曾是數以萬計鯨豚的長眠之地,也反映此區自古以來即為鯨豚洄游與棲息的重地。 在文化層面上,鯨豚經常與自然力量、傳說信仰連結,扮演重要角色。這次特展不僅從地質學、生物學角度出發,也透過文化、民俗與歷史視角,傳遞鯨豚之於臺灣的重要性。 《鯨掘》特展即日起至2026年5月3日於科博館第四特展室展出,期待透過這具沉睡萬年的古巨鯨,再次開啟人們對土地、海洋的深度探尋,共同思索我們與自然之間的永續關係。

「通風」蘇煌盛個展

| | 主辦單位 月臨畫廊

「通風」蘇煌盛個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月臨畫廊

月臨畫廊將於7月12日至8月23日展出蘇煌盛個展《通風》。展覽以「通風」為名,象徵一種介於密不透風與疏可走馬之間的視覺結構──畫面既非封閉,也非鬆散,而是在動態調節中尋找平衡。蘇煌盛透過水墨、膠彩與數位投影等媒材,將來自生活與視覺資料庫的影像解構、重組,使圖像不再只是再現,而成為呼吸、想像與流動的容器。畫面中線條與留白交錯,空間與時間彼此嵌合,形成一種得以穿行其間的觀看節奏。

| | 主辦單位 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

2025 Kiss Science-科學開門,青春不悶活動


活動場次資訊:

售票網址: 點我前往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於2025年11月1日(六)舉行,2025 Kiss Science-科學開門,青春不悶活動。 ●當天活動分為上下午各1場 第1場:09:30~11:30 (上限25人) 第2場:13:30~15:30 (上限25人) ●體驗活動內容:(120分鐘) 活動1. 定時導覽(公會堂歷史與建築) 約25分鐘 活動2. DIY動手做(新竹公會堂紙模型) 約90分鐘 活動3. 大合照 約5分鐘 ★請提前於10月31日(五)17:00前,透過 線上 登記報名。 ★單場次活動如未滿5人報名,則停止舉行,敬請見諒。            

| | 主辦單位 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

竹美館配合文化幣辦理「公會堂風華-金色貂毛探案」實境遊戲體驗活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

售票網址: 點我前往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活動名稱:「公會堂風華-金色貂毛探案」實境遊戲體驗活動 活動日期:7/30(三)、8/2(六)、8/3(日) 、8/17(日) 活動時間 報到時間:9:30-15:00,體驗時間長度約60-120分鐘。 體驗時段:9:30-16:30 活動對象 文化幣補助族群:13至22歲青年(出生於92年1月1日至101年12月31日間)。 一般人士:一般大眾、親子家庭、聽障人士等。 參與人數:建議以2-4人為一小組,進行實境遊戲闖關。 體驗費用 13歲以上民眾,每人每次收取150元,可體驗簡易、共融、進階3個遊戲版本;13歲以下學童,需有至少1名大人陪同參與。 優惠方案:持有文化幣參加者優惠50元,收取100點文化幣。 費用以現金或文化幣支付,文化幣優惠方案需使用文化幣折抵。 報名方式:採現場報名,每日限額50名參加。 活動獎勵:每完成一個版本闖關者即可獲得一個禮物,完成三個版本(簡易版/共融版/進階版)可加碼獲得一個禮物。      

| | 主辦單位 桃園市立圖書館

諸葛四郎漫畫特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桃園市立圖書館龜山分館

其他單位: (指導)桃園市政府教育局

為推廣本⼟經典漫畫⽂化,辦理「諸葛四郎漫畫特展」,展覽內容將以諸葛四郎漫畫⾓⾊與相關出版品為主。

| | 主辦單位 臺中市大墩文化中心

藝文研習成果展-張乃夫師生膠彩畫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張乃夫師生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本次膠彩作品以花鳥、風景等為題材,並以創新型式,先厚塗粗礦物在填色技法,使畫面呈現出礦物的質感,且迅速顯現出作品氛圍,達到了學習創作的成就感。在基底材方面,主要以自製紙張來降低學員的學習成本,及應用「金、銀絲紙」創作,更進一步提昇作品的價值性。

| | 主辦單位 臺中市大墩文化中心

祁顏藝色2.0-跨域 形上與形下之對話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祁慶玲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祁慶玲此次展覽將抽象油畫與釉彩陶藝並置,構築出一場關於精神與物質、抽象與具象、意念與形式之間的視覺對話。油彩的堆疊如情緒的堆積,釉色的漫流像是念頭的散落,藉由油彩及釉彩的流動來傳達時間與秩序的無形存在,追求形而上的精神層次。而多媒材及陶土的質感、器型、釉色的肌理的結合,在這裡延伸一種屬於當下的感知節奏,作品中視覺與觸覺層面的呈現,亦是形而下的最佳表述。

| | 主辦單位 臺中市大墩文化中心

陶之淬煉《真・善・美 》-張義明、江崞瑾、戴辰諺三人聯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張義明;江崞瑾;戴辰諺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張義明以没有國境的天空之自由造型表現、並融合獨創之彩虹釉薬,釉彩在自由揮灑中重疊、融合猶如天光落入陶土之上,呈現如朝夕變化無窮之美麗「天空」;江崞瑾手捏技法強調「手的語言」,不求精緻對稱,而是展限手工藝的獨特節奏與生命氣息,每個細節都流露出創作者想表達當下的情感;戴辰諺作品中的『結晶釉』強調自然界中的「有機成長」,釉彩在高溫中自由綻放,如冰花般凝結瞬間的永恆。觀賞者可用五感去親近、用心去傾聽陶土與彩虹釉之結合表達出的『真・善・美』。

| | 主辦單位 臺中市大墩文化中心

2025臺中市當代藝術家邀請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362位臺中市當代藝術家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臺中市當代藝術家邀請展」是臺中盛夏最繽紛綻放的藝術花朵。 臺中市一直以不同形式的鼓勵與獎掖方式支持各界的藝文工作者。其中深受矚目的是「臺中市當代藝術家邀請展」,被譽為臺中市藝術界的奧斯卡盛會。文化局透過邀請機制,讓設籍本市的當代藝術家們,構築能展示當代藝術思維與視野的場域。 1999年首展,有114位澆灌開花;2025年362位齊聚爭豔,自20歲至高齡95歲的藝術家,橫跨將近8個世代,透過各種藝術樣態作品的對話,囊括墨彩、書法、篆刻、油畫、膠彩、水彩、版畫、雕塑、工藝、攝影及其他等11大類,迸發出多元的美感和觀點。當代藝術家邀請展自1999年開辦以來,吸引超過58萬名民眾前來觀賞,參展人數一年比一年踴躍。橫跨逾一甲子的臺中市藝術家,一同在這個舞台上,攜手為臺中市的當代藝術發展畫下重要的一筆。 藝術創作者向來走在時代尖端,思想新、觀念新,革新遞進的藝術作品,似乎也向世人預告新世紀和當代社會的脈動。「臺中市當代藝術家邀請展」能為城市持續注入動力與活力,帶來卓越的美學思維和寬廣視界,讓臺中的藝術能量將臺中市打造成具有國際影響力與文化魅力的藝術之都。 本檔展期自8月17日至9月3日,在臺中市大墩文化中心大墩藝廊(一)至(六)盛大展出,歡迎各方的藝文愛好者,規劃這個夏天的臺中藝文走讀之旅。

| | 主辦單位 臺中市大墩文化中心

采麗雅作-凃采伶·朱麗蓉·楊雅琹 漆畫創作聯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凃采伶;朱麗蓉;楊雅琹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2020年因緣際會下,凃采伶、朱麗蓉、楊雅琹三人跟著資深畫家陳偉毅老師學習漆畫,因此開啟漆畫的創作之路,『采麗雅作』乃取自展出畫家之名,意喻具有風采、秀麗以及雅緻之作,也正好貼切地傳達此次展出作品的風格;以植物花鳥為創作題材,在春夏秋冬四季的更迭裡,畫家透過細微的觀察再運用漆的特性來創作,希望透過聯展讓觀者有賞心悅目之感,也將漆畫的優雅美感分享給更多藝術愛好者。

| | 主辦單位 臺中市大墩文化中心

台中市圓緣文化藝術學會會員聯展-臺灣陶畫之美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台中市圓緣文化藝術學會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圓緣文化藝術學會會員聯展藉由展覽與藝術串聯等活動,培育愛好藝術的種子、增進彼此創作的交流,與社會大眾分享陶藝與油畫之美。

| | 主辦單位 桃園市禮儀承展協會

客家禮俗研習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黃俊賢

協辦單位: 桃園市龍潭區公所

其他單位: (指導)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

揭開黃曆面紗、→安縣級禮喪禮教學及練習、○影神請祖先等教學及演練等

| | 主辦單位 高雄市立美術館

虛擬生肉:如何重構被抹滅的台灣越南難民營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不分國籍)陳泓易等人

導演劉吉雄在夢境中得知一個位於澎湖的難民營將被拆除後,開始一段長達二十多年,重建、拼湊、還原此難民營的過程。這個曾經存在的難民營不被台灣以外的任何機構承認,可說是一個在紀錄歷史上「不存在」的事件,呈現出一個真實事件被政治虛擬化的荒謬弔詭。藝術家努力將此真實還原,在影像中雜紀錄片的寫實拍攝和虛擬的建構,反覆循環論證出某種詩意。 策展人 | 陳泓易 主題藝術家 | 劉吉雄 紀錄片與VR導演 空間裝置 | 花本( 吳佩珊、 廖安珺、 王世慧、 莊孟文) 特邀藝術家 | 黎盈(1934~2020)╱作曲家╱ 南越、加拿大 李培徽(1935~2017) ╱攝影家 ╱南越、中華民國 李元平(1939~2019) ╱報導作家 舒楠德╱報導作家╱加拿大 鄒鳳庭╱VR導演 劉建偉╱紀錄片導演 張建盛 ╱攝影師 《國界上的漂流者》攝影選 授權單位 | 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

| | 主辦單位 高雄市立美術館

美術高雄2025:眼球世代藝術奇譚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張騰遠;(中華民國)黃法誠;(中華民國)丁柏晏;(中華民國)官孟玄;(中華民國)張恩慈;(中華民國)林慶芳;(中華民國)林佩穎;(中華民國)倪再沁;(中華民國)李明則;(中華民國)張程鈞;(中華民國)張致中;(中華民國)走路草農/藝團;(中華民國)阮永翰

「抓住眼球」,或許是當代最普遍的症狀,宣告我們正處於一場圍繞「看與被看」的全球視覺浪潮,也是此次2025年美術高雄《眼球世代藝術奇譚》的主要切入點。展覽主題錨定1980年代以後出生的「眼球世代」,思考作為「數位原生」(Digital Natives)的高雄藝術家如何以創作回應這股浪潮,並嘗試將動漫、卡漫與電玩風格(暫以ACG風格概述,即Anime-Comic-Game)作為一個觀測的方向。與此同時,也精選倪再沁、李明則兩位前輩藝術家的作品「壓陣」現身,形成複調(polyphony)的跨時代共鳴。 本次邀請的參展藝術家共有13組──張騰遠、黃法誠、丁柏晏、官孟玄、張恩慈、林慶芳、林佩穎、李明則、倪再沁、張致中、走路草農/藝團(劉星佑、陳漢聲)、張程鈞、阮永翰(依展間排序),呈現於宛如視覺迷境的展間。針對觀看的路徑,展覽則提供三組關鍵字做為參考:「科幻焦慮與當代末世寓言」、「喧囂圖像↔內在風景」、「以■■作為媒介的在地意識」。這三個關鍵字旨在提供觀者進入作品脈絡的切口,關照當代「虛擬」和「真實」之間的距離、充斥群體潛意識的大量影像和藝術家的內在轉化,以及當動畫、漫畫、電玩等大眾熟悉的媒體成為一種方法,創作者提出的實踐與挑戰。 我們邀請觀眾一同在熟悉的圖像語彙和視覺慣性中,看見陌異的身體與地方經驗,走進紮根其中生長出來的視覺奇譚。

| |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尋找臺灣工藝色系列》VR360 Present沈浸式體驗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其他單位: (指導)文化部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尋找臺灣工藝色系列》帶您深入探索臺灣工藝色彩的奧秘。本系列運用獨特視角,從礦物與植物等無機物、有機物,記錄臺灣工藝的原初色彩。內容涵蓋多個單元,包括科學與藝術交織的結晶釉、大地恩賜的藍染、火光流動的玻璃藝術、層層堆疊的堆漆,以及寄託信仰與文化的交趾陶、刺繡等傳統工藝。此外,還有凝聚集體記憶的馬賽克鑲嵌與纖維複合媒材,展現臺灣工藝色彩的多樣性。 我們提取這些工藝的色彩、材料、形狀、元素及生成方式,並結合VR360虛擬實境技術,讓您身臨其境地探索臺灣工藝色彩的形成與美學。這趟旅程將拓展您對臺灣主體性工藝色彩世界的想像,如同開啟一場未知的探索。 響應年度6月至8月的臺灣工藝季「漫活SLOHAS_是樂活事」盛事,特別推出VR360 Present 沈浸式體驗活動,邀請您親自感受與探索臺灣工藝色彩之美! 體驗名額:每場次約30名 報名方式:採現場報名,10分鐘前開放報名 活動方式:單次體驗約5~8分鐘

目前在第2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