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

臺北 新北 桃園 臺中 臺南 高雄 新竹 苗栗 彰化 南投 雲林 嘉義 屏東 宜蘭 花蓮 臺東 澎湖 金門

| | 主辦單位 國立成功大學博物館

百花齊放的校史──第二屆校史與機構史研討會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各校校史工作者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在2022年的研討會中,大會探討各校編纂校史的行政執行、檔案徵集及保存管理、內容書寫,以及群眾的共同歷史記憶,由此衍生校史與機構史的多重考量,因此訂定理論、案例、應用等三種研討子題。 2024年第二屆校史書寫工作坊,以「百花齊放的校史」為標題,聚焦於時間與空間遞嬗下,各校的誕生、沿革與發展。在時間上,大致分為三種類型──戰前設置並擁有日本時期沿革誌紀錄者、戰後設置或在臺復校者,以及非前兩者情形之新設立大學。在空間上,如同成大作為臺南人文與城市發展研究重心,本館亦結合藏品研究與地緣特色,從2024年「臺南400」與2025年「府城300」,納入周邊學校共同討論城牆與校園的關係。 本次研討會依循「百花齊放的校史」工作坊焦點,並擴大範圍,徵求相關研討子題如下: 歷史的詮釋:各校與各機構如何應對沿革、重組、合併、變動等議題 從檔案與物件出發:各校與各機構如何整理、研究、管理與應用 在地意義與社會責任:地點的設置往往有許多考量,各校與各機構如何與在地產生連結、如何融入地方、如何在當代肩負責任、如何回應社會議題 成大校史共筆:與成大相關之校史事件紀錄、研究、發想與應用(一篇文章、一部小說、一齣舞臺劇、一部紀錄片、一系列節目……,若對成大校史的呈現有任何新奇的點子或企劃,都歡迎投稿) 其他和校史與機構史相關議題

| |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林園療癒植感體驗--保健植物篇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 卑南遺址公園

售票網址: 點我前往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林園療癒植感體驗--保健植物篇  地點:卑南遺址公園自然教室 日期:2025年11月2日(日) 時間:9:00-12:00 講師:黃佩蓮 助教:呂淑君 人數:25人 (限55歲以上報名)  費用:免費   課程內容:    1.尋找保平安植物    2.保健植物DIY    3.保健植物大富翁    上課地點  | 卑南遺址公園-自然教室      

| |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履痕深烙:席德進早期的生命和藝術軌跡, 1943-1966」 藝術對談


活動場次資訊:

售票網址: 點我前往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 |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文學館

因為愛,文學成為事業:陳雪與她的文學之路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陳雪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在這場講座中,陳雪將帶領我們深入了解她的文學之路,談談她如何將愛與生活轉化為文字,並分享近年來的創作心得與國際交流經驗。 陳雪的作品觸及了女同、同婚、戀愛、婚姻等多元題材,通過細膩的筆觸和深刻的社會關照,她以敏銳的觀察力和真誠筆觸,表現人生的波折與創痛,將個人經歷轉化為深刻文字,剖析記憶的殘酷並療癒心靈。她讓每一個故事都富有生命力,從臺灣走向國際舞台。 ▍講者簡介 ▍ 陳雪,長期活躍於文學創作的領域,出道以來,每年持續出版作品。2004年以長篇小說《橋上的孩子》獲《中國時報》開卷十大好書獎,2009年長篇小說《附魔者》入圍臺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曾多次入圍臺北國際書展大獎及金鼎獎、2013年長篇小說《迷宮中的戀人》獲得臺北國際書展大獎小說類年度之書、2022年獲臺北國際書展大獎小說首獎。 她的作品《橋上的孩子》、《迷宮中的戀人》、《摩天大樓》等,均被譯成多種語言並改編成影視作品。

| |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文學館

今晚我是手-藝文講座 (臺南)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吳季禎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文字不僅存在於書本之間,也能作為肢體、物件、環境的變化與運用。「今晚我是手」以講座與共創裝置形式,邀請參與者展開雙重體驗,親身走進「文字的另一種可能」。第一場活動將由「今晚我是手」藝術家吳季禎分享創作歷程,揭示文字創作實體化的故事與秘密。第二場活動邀請民眾親手參與共創,在直徑2.5公尺的透明圓球上書寫,層層堆疊日常感觸與心中語言,凝聚成市集視覺亮點的「文字球」。 今晚我是手|藝文講座 邀請藝術家吳季禎分享文字創作實體化的歷程與秘密。

| |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文學館

Podcaster《阿愷之聲》文學對談1 (臺南)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阿愷之聲、黃崇凱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2025館慶文學暢秋日,邀請入圍今年第60屆廣播金鐘播客(Podcast)獎—藝術文化節目獎的Podcaster「阿愷之聲」!聯手作家黃崇凱和王昭華,以台語展開交流。從小說創作到生活觀察,一同探索地方文化與台語的多元風貌。 對談主題:小說家與地方 阿愷將與黃崇凱暢聊古今中外小說寫作與地方的關係。黃崇凱是居住臺南的作家,其小說《新寶島》書寫古巴與臺灣時空交換的故事,獲得2021年臺灣文學獎金典獎。他如何看待寫作者與地方的課題呢?

| |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文學館

Podcaster《阿愷之聲》文學對談2 (臺南)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阿愷之聲、王昭華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2025館慶文學暢秋日,邀請入圍今年第60屆廣播金鐘播客(Podcast)獎—藝術文化節目獎的Podcaster「阿愷之聲」!聯手作家黃崇凱和王昭華,以台語展開交流。從小說創作到生活觀察,一同探索地方文化與台語的多元風貌。 對談主題:台語生活與創作 作家王昭華時常在臉書分享他的日常散步觀察,特別是台語的應用與經驗。其台語散文集《我隨意,你盡量》獲得2023年臺灣文學獎金典獎,這部散文集以優美的台語文字,融合了生活觀察、思想與感觸,在城與鄉移動之間身而為人的位置。

| |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文學館

【飛越文學天際線系列活動】 博愛偉VS.紀大偉講座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西班牙)博愛偉;(中華民國)紀大偉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博愛偉(Alberto Poza Poyatos),西班牙馬德里自治大學助理教授,臺灣文學西班牙語譯者。因接觸到臺灣英譯同志文學《天使的翅膀:台灣當代酷兒小說選》(Angelwings: Contemporary Queer Fiction from Taiwan),開啟了他對臺灣同志文學的興趣,並由此從漢學研究轉向臺灣酷兒、性別文學與殖民歷史的研究與翻譯。 紀大偉,作家、政大臺文所副教授,從酷兒小說家走向臺灣(同志)文學(史)研究者。著有小說集《感官世界》、《膜》、《戀物癖》,以及論述《同志文學史:臺灣的發明》等書。其中科幻酷兒小說《膜》已被翻譯成多國語言,展開跨國流動。 臺灣同志文學如何進入西班牙?臺灣與西班牙之間存在哪些相似與差異?不同文化的讀者,又如何回應與想像臺灣同志文學?當臺灣酷兒小說家/研究者與西班牙譯者對談,會激盪出什麼火花? 誠摯邀請對臺灣同志文學、文學外譯與推廣、跨國文化交流有興趣的讀者,一同探索。

目前在第2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