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主辦單位 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財團法人桃園市客家文化基金會,桃園市龍潭區公所
活動場次資訊:
- 單場次演出時間 2025/09/16 09:00:00
- 單場次演出結束時間 2025/11/15 17:00:00
- 地址 桃園市龍潭區南龍路3、5、7、9、11、15、17號及東龍路196號
- 場地名稱 鍾肇政文學生活園區
- 是否售票 N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蕭言軒;(中華民國)李瑜芳;(中華民國)廖家翊;(中華民國)蔡寧;(中華民國)國立臺北商業大學數位多媒體設計系創作團隊;(中華民國)莫比斯圓環創作公社
協辦單位: 桃園市政府文化局,台灣鍾肇政文學推廣協會
其他單位: (指導)文化部
2025年桃園市好客文藝季特展部分以「續聖蹟」為年度展覽名稱,策展主題以桃園龍潭聖蹟亭為核心,凝視這座承載儒學教化精神與地方文化記憶的古蹟,重新召喚其歷史脈絡中的精神光芒。聖蹟亭原為清光緒元年(1875年)所建,祭祀倉頡與燒化字紙之處,傳承敬字惜紙文化,體現地方對知識的尊崇及對文字的敬惜。然在時代更迭下,聖蹟亭因城市發展曾一度面臨部分庭園拆除的危機。90年代末,鍾肇政、黃永松等龍潭在地文人與文化工作者挺身而出,透過奔走呼籲、倡議等實際行動,最終成功保留聖蹟亭及其整體三進庭園之完整性,至今仍維持完整格局,使這座重要的文化資產得以在當代社會中持續。
特展以「續」為題,既是對歷史延續的肯認,也是對當代再詮釋的行動,「續」字意味著延展、再生與持續書寫,不僅呼應「送聖蹟」之傳統祭儀與「搶救聖蹟亭」之歷史事件,更象徵藝術作為一種文化續寫的實質表現;據此,聖蹟亭不只視為須被保護的古蹟暨客家文化紀念碑,而是一處持續生成意義與連結的創造性場域。當聖蹟亭不再只是靜止的建築物件,而成為創作與感知的起點,我們得以透過藝術家的身體經驗與美學語彙,重新探問「聖蹟」在今日社會中的位置與可能性。此次參展藝術家邀請李瑜芳、廖家翊、蔡寧,以及國立臺北商業大學數位多媒體設計系創作團隊,分別從影像、顏料、書寫與虛擬實境設計等不同媒材與創作脈絡出發,深入對於空間、歷史與信仰的理解,回應聖蹟亭作為文化場域的多重層次。
李瑜芳藝術家將對焦於「風景」的觀看、紀念與描繪,透過繪畫與明信片的具象轉化,進而重新詮釋聖蹟亭及其所在地域之風景; 廖家翊藝術家以「敬字」精神爲基,將字灰融入漆藝創作原料,並以漆器特性類比古蹟的永恆長存;蔡寧藝術家操作字紙與光影等媒材含義,透過手抄紙將「惜字崇文」過渡到物質的肌理表面,而投影影像在轉化過往碑體拓印之文史工作的同時,也同步就當代遺忘之物進行提問。藝術實踐藉由關注客家族群的耕讀文化與教育傳統的象徵、回應地方記憶與身體感的轉譯、透過數位媒材解構並再造古蹟的觀看方式等作為方法,使觀者啟動多重感官,並得以進入一場關於歷史、空間與文化流動的觀看體驗。
《續聖蹟》不僅是一場藝術展覽,更是一場文化對話的實驗。它從古蹟的物質保存出發,延伸至當代的精神續寫,並透過策展作為介面,連結地方行動與藝術語言。在鍾肇政、黃永松等前輩為保存聖蹟亭而奮力奔走的歷史基礎上,本年度特展嘗試接續這段文化守護的精神,以藝術創作回應土地的聲音與信仰的記憶。聖蹟,不僅是儒學精神的象徵,更是一種持續生成的文化力量,在時間的流動中不斷被觀看、被詮釋、被重新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