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

臺北 新北 桃園 臺中 臺南 高雄 新竹 苗栗 彰化 南投 雲林 嘉義 屏東 宜蘭 花蓮 臺東 澎湖 金門
「通風」蘇煌盛個展

| | 主辦單位 月臨畫廊

「通風」蘇煌盛個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月臨畫廊

月臨畫廊將於7月12日至8月23日展出蘇煌盛個展《通風》。展覽以「通風」為名,象徵一種介於密不透風與疏可走馬之間的視覺結構──畫面既非封閉,也非鬆散,而是在動態調節中尋找平衡。蘇煌盛透過水墨、膠彩與數位投影等媒材,將來自生活與視覺資料庫的影像解構、重組,使圖像不再只是再現,而成為呼吸、想像與流動的容器。畫面中線條與留白交錯,空間與時間彼此嵌合,形成一種得以穿行其間的觀看節奏。

未竟之事-張志達個展

| | 主辦單位 藝站跨藝社

未竟之事-張志達個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藝站 One Station

贊助單位: 組織營運贊助:國藝會、贊助單位:太平洋建設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時間:2025/7/26-8/16 開幕講座:7/26(六),13:00-14:00 講師:張志達創作分享 《未竟顯影》工作坊:14:30-16:00 萬一一與海山社區長輩 地點:藝站 One Station (香山車站前) https://www.facebook.com/HsinchuXiangshan 《未竟之事》 作品說明 在生活中尋找創作的靈感已是日常,《未竟之事》將未完成的建物透過空拍的視角壓縮成平面,並在影像中嵌入營造另一個平面圖,藉由光影的投射再次將影像轉換成立體的工地場景,為該主題疊加不同的空間創作脈絡,希冀提供觀看的嶄新視角,但無論視角如何轉換、圖像如何組構,建築工地終究是未完工的半成品,如同回憶中的「未竟之事」,徒留片段的場景即便一再回想,卻始終無法完成。 創作自述 René Magritte:「事物底下總有所隱藏,人們對隱藏的、無法看見的東西有著很大的興趣,總是想要探究這背後到底藏著什麼。」而表象隱藏的細節猶如Roland Barthes在《明室──攝影札記》提出第二義的刺點為「時間」:「當我探尋自己對某些相片的情感時,我以為我能夠去區分一個文化興趣領域(知面)以及偶而穿越其中的意外交錯,即刺點。現在我覺得還有另一種刺點,不是一個細節,沒有形,只有強度,它就是時間,是所思(此曾在),教人柔腸寸斷的激烈表現、純粹代表。」因此時間序列產生回憶,而回憶總是清晰又模糊,甚至錯置且倒敘。 就完形心理學「形與景」個體產生需求,自「景」中突顯成為「形」,需求一直未獲滿足,於是「形」無法退回「景」,阻礙完形的流動。 「形象和背景」無法流暢進行「接觸與退回」的過程產生斷裂,而過去未完成的經驗,當影像從背景中浮現時卻未被完結、未被覺知的情緒,存留在個人的心中徘徊,即形成「未竟之事」。 「未竟之事」不受時空的限制,這也是一再輪迴的原因。

| | 主辦單位 阿波羅畫廊

夏日凝視-陳昭宏個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阿波羅畫廊

許心緹 創作個展【建一個末日的模型】

| | 主辦單位 金車文藝中心 KCCA

許心緹 創作個展【建一個末日的模型】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金車文教基金會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本次個展從「末日」作為未發生事件的情緒投射出發,試圖在焦慮與等待的邊緣,建構一種尚未來臨卻早已發生的精神模型。在無法預測的時代,末日不再只是宗教寓言中的終結,而是一種懸置於想像與現實之間的心理狀態──它是預感、是夢境、是對災難可能樣貌的內在演練。 󠀠 許心緹將繪畫視為個體的時空載體,藉由流動的線條、單色調的層疊與近似神秘主義的造型語彙,描繪身體、靈魂與空間之間不斷變動的關係。她的畫面彷彿是靈魂的殘影,在現實的荒涼之上投映出精神的深度,回應潛意識中對末日的想像與預視。

《星空下的調色盤》高進宇公益創作展

| | 主辦單位 財團法人典美文化基金會

《星空下的調色盤》高進宇公益創作展


活動場次資訊:

贊助單位: 老爺會館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高進宇,投入創作生涯已逾十年,有自閉症的他時常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雖不擅以表達,但畫筆作為抒發情感、以顏色作為安慰。喜歡透過顏色,表現自己的想法,用色大膽、強烈卻不失協調,每件作品都展現不同的面貌。 在進宇近二十年的創作生涯中,不僅多次在全國性才藝、繪畫類競賽中嶄露頭角,也在2016年獲頒衛福部第20屆身心障礙楷模金鷹獎,更舉辦了將近50場的展覽。他,從未停下腳步,仍持續透過創作,與世界有更多的交會。 本次精選了他的26幅畫作,欣賞進宇如何在創作中調出豐富的色彩,每一幅作品都是他與世界溝通的方式,也是他內心世界最真實的樣子, 邀請大家一起走進這片色彩繽紛的星空。

親親一起畫—親子繪畫活動得獎作品展

| | 主辦單位 苗栗縣苗北藝文中心

親親一起畫—親子繪畫活動得獎作品展


活動場次資訊: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苗北藝文中心於今年6月推出全新「童畫苗北2.0」活動,首次以「親親一起畫」為主題,改以親子共繪形式進行,鼓勵家長與孩子攜手創作,從陪伴者成為創作者,一起用畫筆留下難忘回憶。活動當日吸引眾多親子熱情參與,現場充滿溫馨與創意氛圍。經6月7日評審遴選,共選出40組優秀作品,包括「親親合拍獎」、「親親創意獎」、「親親巧材獎」各5組,以及「親親潛力獎」25組。得獎作品展現親子間的默契與豐富想像力,一張畫布,匯聚兩份創意,歡迎前來欣賞。

「轉角遇見舊時光」歷史文物展

| | 主辦單位 財團法人沈春池文教基金會

「轉角遇見舊時光」歷史文物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財團法人沈春池文教基金會

延續去年於 #新北市立圖書館總館 、展示介紹 #遷臺歷史文物;今年暑假,我們特地策畫「 #轉角遇見舊時光 」展覽,以「1950至1980年代臺灣社會變遷與發展」為主軸,邀請您走進臺灣早年的時光廊道。 第一檔展覽展示臺灣50至80年代的集體記憶,尤以大眾娛樂為主。內容有當時亞洲歌后 #鄧麗君 的黑膠唱片語與錄音帶(圖一)。而民眾最喜歡的娛樂還有看電影,並以武俠電影與愛國電影為主流。展出各式的電影本事(宣傳單)有: #王羽 主演的武俠電影《 #獨臂刀王》,與 #梁修身 主演的愛國電影《 #筧橋英烈傳 》(圖二)等。 撫慰國軍思鄉情懷的戲曲也盛行於當時(圖三)。1960年代臺灣體育開始蓬勃興起,不少國際籃球賽於臺灣舉辦,而棒球更是於世界大放異彩(圖四)。而孩子們最愛的童玩 #尪仔標 、 #跳房子 、 #騎馬打仗 、 #打彈珠 等,也呈現於此次展覽中(圖五)。 臺灣從50至80年代,從戒嚴走向解嚴。許多當時的封禁之地,如 #金門八二三砲戰紀念碑 、 #總統府 、 #陽明山中山樓 、 #仁愛路空軍總司令部 等,也隨之開放,成為大眾的旅遊勝地。(圖六) 之後我們將一一為您詳細介紹「轉角遇見舊時光」展覽中的文物故事。歡迎您親臨現場,感受臺灣的舊時光。 ▣ ––––––––––––––––––––––––––––– ▣ 「轉角遇見舊時光」展覽資訊 ・時間:7/3~8/31 第一檔:7/3(四)-31(四) 第二檔:8/1(五)-31(日) ・開館時間:週二至週六 8:30-21:00|週日至週一8:30~17:30 國定假日及每月最後一個週四休館 ・地點:新北市立圖書館總館 1 樓圓形展櫃區(板橋區貴興路 139 號)

【1839當代】《出口の町》吉江淳 攝影個展

| | 主辦單位 1839當代藝廊

【1839當代】《出口の町》吉江淳 攝影個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1839當代藝廊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榮獲第25屆(2024)三木淳獎之得獎主日本攝影家吉江淳的作品《Exit Town》,8月1日於台北1839當代藝廊登場展出。在這系列作品中,吉江淳以獨特的視角呈現了他的家鄉:一個表面上平淡無奇的地方。然而,在這片被多數人形容為「一無所有」的土地上,那份荒蕪的景致卻觸動了更深層的共鳴——比優美的風景更能體現自然的本質,比都市景觀更能映照生命的真諦。 開幕茶會:8/2(六)14:30 專題座談會:8/2(六)15:00 現場提供新出版的攝影集《出口の町》簽名版!此精裝攝影集收錄了攝影家於2017年至2024年間,以中、大型相機拍攝的85件攝影作品。以攝影家故鄉群馬縣太田市為舞台,全書共計105頁,為限量精裝版本,完整呈現攝影家的藝術視野與創作歷程。

| | 主辦單位 安卓藝術

石晉華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安卓藝術

| | 主辦單位 安卓藝術

「從光裡經過」嚴友亨個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安卓藝術

中華民國第56屆世界兒童畫展

|

中華民國第56屆世界兒童畫展


活動場次資訊: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來自於世界40國及本國兒童繪畫作品,透過兒童畫筆,顯出各地不同民俗文化與生活寫照。兒童運用自己的觀察與想像,自信、自發及自主的表現,作品內涵呈現兒童真誠的心靈境界,真實的感受是藝術創作中絢麗的世界,引人遐想,觸動內心的感動。 Children's artwork from 40 different nations, as well as Taiwan, depicts many folk cultures and daily life in various places. The children's works depict the genuine spiritual realm of children, and the true feelings are the vibrant world of art creation, which captures people's imagination and speaks to their inner feelings. The children use their own observation and imagination to express themselves confidently, spontaneously, and independentl.

第廿八屆【金鴻獎】全國書法比賽優勝作品展

|

第廿八屆【金鴻獎】全國書法比賽優勝作品展


活動場次資訊: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合辦單位:中國標準草書學會 協辦單位:中國書法學會、中華民國書法教育學會、中華書道學會、中華民國書學會 【金鴻獎】三大特色:「評審嚴正公平」、「提倡大字書法」、「決賽現場揮毫」。本屆展出國小至社會組50餘件得獎作品,含括五大書體、剛柔並濟、各具風貌。另有書法的故事及互動體驗展區,望廣開民眾書法藝術之窗。 The "King Hong Award" has three major features: "strict and fair judging," "promoting large-character calligraphy," and "on-site final calligraphy." This year's exhibition showcases more than 50 award-winning works from elementary to social groups, covering five major scripts, blending rigidity and flexibility, each with its own style. There are also stories of calligraphy and an interactive experience area, hoping to open the window to calligraphy art for the public.

蕭寶玲繪本原畫展

|

蕭寶玲繪本原畫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蕭寶玲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小六生蕭寶玲讀《兒童月刊》上楊喚詩作〈童話裡的王國〉後深受啟發,創作童話〈幻想的境界〉並獲刊登。2024年適逢楊喚逝世七十週年,她決定以絢麗色彩描繪記憶中的童年王國,感念詩人的啟迪。 Sixth grader Hsiao Bao-Ling was inspired by Yang Huan’s poem The Kingdom in Fairy Tales in Children’s Monthly and wrote her own story, A Realm of Fantasy, which was published. In 2024, marking the 70th anniversary of Yang Huan’s passing, she decided to paint her childhood kingdom in vivid colors to honor the poet’s inspiration.

| | 主辦單位 新浜碼頭藝術空間

LIGHT光-2025張皓甯個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新浜碼頭藝術空間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邊緣子 FringeKo フリンジ子

| | 主辦單位 福利社 FreeS Art Space

邊緣子 FringeKo フリンジ子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福利社 FreeS Art Space

贊助單位: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財團法人春之文化基金會、台北市文化局

《邊緣子、FringeKo、フリンジ子》是我一份持續實踐至今超過十餘年的攝影計畫。而紀錄的鏡頭自2019年《司法院釋字第七四八號解釋施行法》通過之後,從個人的私密的內心風景日記視角,轉變為映照出整個世代走向公眾的歷程。它更是一場將酷兒群體(LGBTQ+)在社會與性別框架下共有的邊緣經驗,予以擬人化的展現。 這個擬人化的想像,源自日本「杯緣子」(コップのフチ子)扭蛋。她以各種扭曲、不穩的姿態懸掛杯緣,對我而言,這不僅是在自我認同中長期掙扎的定格畫面,更是一個卡在社會邊界、因恐懼與焦慮而搖搖欲墜的縮影。這種不穩定的狀態,深刻呼應了我身處資本主義與父權秩序時的極端拉扯。同時,「杯緣子」身為辦公室職員的女性形象,更成為一種隱喻,暗示著體制如何透過規訓與制服,試圖抹除個體的獨特性。 這些邊緣經驗,滲透在我作品的日常場景、物件與肖像之中,逐漸凝聚成反思的線索。攝影開啟了一道『反向凝視』的目光:它讓被攝主體從被動的客體,轉為主動的回望者。透過這道凝視,我得以重新審視在時裝攝影工作中,那套源自新自由主義、用以追求大眾想像(卻並不存在)的『完美』流行文化。然而, 我無意褒貶完美或不完美,兩者更像一種相互滲透的狀態。我的目的,是揭示主流光譜之外的不完『美』瞬間,而觀看的過程,也能成為一場坦然的自我覺察。 「邊緣子」是一位用攝影撿拾破銅爛鐵的職人,珍視並保留著那些被主流審美所忽視的破碎與畸零。而當目光跟隨著她,一同重新挖掘與整理這些影像時,那整個過程,便像自己彷彿從那個曾將我吞噬的黑洞裡,得以重新指認那份獨特的微光——那份作為『非常態存在』的自身證明。 我同時也想透過這個展覽紀念社群中早逝的朋友,謝謝身體,讓我們有機會相聚在此。 註:本展覽部分作品涉及裸露、性別身體等內容。

《 共築之所 Grounds for Living 》

| | 主辦單位 THE 201 ART 順天建築 • 文化 • 藝術中心

《 共築之所 Grounds for Living 》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THE 201 ART 順天建築 • 文化 • 藝術中心

協辦單位: 路由藝術

《 共築之所 Grounds for Living 》 在當代氣候危機與城市擴張的夾縫中,我們該如何重新想像「居所」?它不再只是遮風避雨的建築結構,而是關於人與自然、文化與記憶、資源與倫理交織的關係網絡。《共築之所Grounds for Living》,聚焦於「棲居」作為一種再思與再造的行動,邀請五組來自亞洲、拉丁美洲與歐洲的藝術家,透過裝置、雕塑、織品與繪畫等創作形式,回應我們如何在動盪與變遷中重構生活的根基。 「共築」不只是建築的行為,更是面對土地、資源與社群的重新連結。既指向物理層面的協作與構築,也象徵在生態、社會與文化面向上的集體想像與實踐。展覽中的藝術家透過自然材料、回收物、統計圖像與手工技藝等語彙,回應自身所處環境中的緊迫課題。他們的創作並非單向的表述,而是跨越時空與文化的對話,試圖在不確定的時代中,開啟關於未來棲居的思索與提案。 從熱帶自建住宅到紙箱堆疊的記憶空間,從環境統計的紙雕到工業廢料的再造,《共築之所》呈現一種貼近自然、靈活變動的居所觀,一種非線性、非中心的生活想像。在這些作品中,家屋成為可變的、呼應環境的有機體,是一種與時間、土地共振的生活試驗場。

相機不見了:陳建維

| | 主辦單位 谷公館 (台北市敦化南路一段21號4樓之2)

相機不見了:陳建維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谷公館 (台北市敦化南路一段21號4樓之2)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相機不見了》是陳建維在谷公館的第一次個展,一百多幅攝影作品鋪陳整個展場。那些剎那間捕捉的影像,有些是攝影師最熟悉的朋友,有些是擦身而過的陌生人;有些場景如此熟悉,有時鏡頭也只是場景中的過客。這些零星的光影相互串連,成爲橫貫五年的痕跡。 …………………………………… 相機是一種幻術,真正生活的人比較重要。 A story of loss, return, and the unexpected gifts of absence。 《相機不見了》,來自一段真實的經歷 —— 遺失了相機。不是遺落在計程車裡,也不是借給誰忘了拿回來,它就這樣消失了。在它不見的當下,記憶像著急的跑馬燈一樣,我才意識到,原來一台相機能裝下的,不只是影像,而是這幾年的我自己。那些曾經的光影、心跳與呼吸,一瞬間全都像是蒸發了一樣。那不僅是器材的遺失,更象徵著對於個人視覺記憶的斷裂與不確定。我心裡許了願,如果失而復得,我會為它做些什麼?辦場派對吧!能送給朋友一份禮物,一個擁抱多好!隔天,它就靜靜的坐在與家人曾經一起找遍的桌邊一角,雞皮疙瘩瞬起,不可能吧! 《相機不見了》 是一場關於失去與重逢的影像敘事,也是一場視覺再認與時間縫合的行動。數位影像時代中,我們對影像的儲存與召喚已近乎本能,而當記錄的工具嘎然而止,記憶與觀看也隨之產生裂縫。它們見證了一段被打斷、又重新串起的記錄旅程,記憶裂縫後的再拼貼與再詮釋。「失而復得」反映的是一種普遍而深刻的人類經驗,這些影像,是否仍舊保有最初的情感與意志,抑或已然成為新的記憶?照片還是那些照片,但視角已經不同。 這份日記 ( 2020 ~ 2025 ) 經歷疫情爆發,解封,世界又恢復自由的日常 , 以無所得故。 總會有光如約出現。 —— 陳建維, 2025年7月

| | 主辦單位 財團法人金車文教基金會

何理 創作展【未來-自然共生】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何理互動

協辦單位: 何理互動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白田誉主也 個展《Dear Dear,》

| | 主辦單位 涅普頓藝術有限公司

白田誉主也 個展《Dear Dear,》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涅普頓畫廊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Dear Dear,》 展期|2025.08.16(六)-2025.09.21(日) 開幕茶會|2025.08.16(六) 下午 3:00,藝術家將親臨現場 地點|海神畫廊(台南市安平區育平路369號) https://maps.app.goo.gl/wqT5G6fwNB6JTn189?g_st=ac ▍展覽介紹 Dear Dear, 是一句輕聲呼喚,也是一次無聲的凝視。 此次個展是藝術家白田誉主也對「生命」的再次凝視與回應。過去長期描繪動物的他,從未將牠們視為單純的描繪對象,而是作為他探問生命議題的媒介。對白田而言,無法以語言溝通的動物,象徵著一種無聲卻深刻的情感交流;牠們沒有名字,沒有聲音,但卻真實地存在於我們共享的時空中。 在這場名為《Dear Dear, 》的展覽中,藝術家試圖以繪畫作為訊息,為這些無名之生命寫下一封封情感充沛的手書信件。他說:「我不畫你完整的樣子,只是試著留下你曾經駐足的痕跡。」這些作品不僅是對動物的注視,更是對所有曾在我們生命中短暫駐足、卻留下深遠印記的存在致意。 《Dear Dear, 》是一封寫給「你」的信,也是一段沒有回音的對話,是藝術家對生命最溫柔的凝視與祝福。 ▍藝術家簡介 白田誉主也出生於日本茨城,擁有筑波大學藝術博士學位,現定居台灣專職創作。他以膠彩、水干、金銀箔等東方傳統媒材為基礎,融合細膩筆觸與詩意構圖,長年探索動物與人類情感之間的微妙連結。筆下的動物無名無語,卻極具存在感,如同一封封無聲的信箋,傳遞他對生命的凝視與共鳴。 其創作語言兼具東方美學與當代精神,曾獲日本河北美術展「河北賞」、台灣大墩美展膠彩類優選等肯定,亦入選 VOCA 展與創畫會等重要展覽。近年活躍於台日藝壇,持續拓展膠彩在當代藝術中的表現可能。 ▍藝術家自述 Dear Dear, 輕聲重喚著你,那不是語言,而是心跳的節奏。 我們共享一種

葉劉金雄陶藝 陳皎從油畫展

| | 主辦單位 孟焦畫坊

葉劉金雄陶藝 陳皎從油畫展


活動場次資訊:

葉劉金雄陶藝 陳皎從油畫展 展期: 2025.09.03-14 與藝術家午後之約: 2025.09.07 pm2:00-4:00 葉劉金雄的陶藝 以「極致逸真」、「超自然」的手法,將大自然的朽木枯竹化為軟泥陶作,把藝術生命呈現不朽的傳承;更以自然田野的蝸牛、瓢蟲、青蛙、蜥蜴...順其生態的神韻,出現在樹段竹節葉片中,喚化出耐人尋味、細膩、精緻、生動、唯肖的感性壺陶作品中。 他以獨特的觀察力及美學觀,融入執著並富含情感的心,對整體動態掌控收放自如,壺身斑駁肌理巧妙的佈局方式,令人嘆美為觀止!他的陶壺作品蘊藏人性情感的追求生命延續的永恆呈現,這是「心塢陶風」獨有的創作風格,數十年來一直震憾著兩岸陶壺藝界!此種獨樹一幟的創新風格,連中國宜興都自嘆莫如! 陳皎從的油畫 農村的微風綠浪和田野的野草花開,此景象很自然地讓人體會「夏綠滿園新」的意境,此鄉村特有的蒼翠綠景和美感,經常在陳皎從的畫面出現,這是因為她自出生成長至年老,終生沈浸在此環境中的內化情感。 因此,歷年來無論是旅遊各地名勝或家郷的名宅古蹟、山水田園景觀,一直是她繪畫的最佳題材,並以此為樂成為終身志業。 開放時間 AM11:00-PM19:00 (週一休假) 展出地點 孟焦畫坊 臺北市士林區雨農路17-2號1樓 電話 (02)2834-4319

青天白日滿地「虹」園 - 積吶虹光

|

青天白日滿地「虹」園 - 積吶虹光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積吶虹光畫廊

在青天下,一片光影交織著樂土,白日灑下溫暖,虹光擁抱大地,每一道色彩都在訴說生命的萬千情感。紅如黎明的熱忱;綠如春風的低語;藍如海洋的深沉;紫如夢境的呢喃,它們在天地間鋪展,交織成一曲和諧的詩篇。 積吶虹光的筆觸,將自然的光芒收入畫間,層層堆疊如時間的紋理,將過去、現在與未來,融匯於此刻的「虹」園中,站在這片園地裡,有夢、有盼、有寧靜的宇宙,還有無盡的可能。 在青天白日下,彩虹不只是一瞬間的存在,它是天地的回聲,是生命的承諾,虹光如星河般無垠,也如心跳般貼近,將我們帶回那遙遠卻熟悉的「虹」園。

目前在第3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