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悠然之間》2025廖文豪個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廖文豪
協辦單位: 新莊文化藝術中心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當代生活的快速節奏中,藝術家廖文豪試圖尋回「悠然」的可能性,《悠然之間》便是從這種心靈狀態出發,關注於生活中那些短暫卻深刻的寧靜;一杯茶、一段路、一瞥風景皆可成為沉澱自我,開啟內在對話的契機......
|
當代生活的快速節奏中,藝術家廖文豪試圖尋回「悠然」的可能性,《悠然之間》便是從這種心靈狀態出發,關注於生活中那些短暫卻深刻的寧靜;一杯茶、一段路、一瞥風景皆可成為沉澱自我,開啟內在對話的契機......
| | 主辦單位 花蓮縣書法學會
花蓮縣書法學會會員在書藝上頗有成就,包含本縣書法篆刻薪傳獎及洄瀾美展首獎的書法家等,皆是本會會員,大家無不致力於探究書法的精神與內涵,並期能開創書法藝術新風貌。 為提倡書法藝術,並提升本縣民眾書法素養及生活美學,本展除展出本會會員75件作品外,也囊括國內書法大師共80件作品併同展出,最後將印製精美的書法專輯,精彩可期。
| | 主辦單位 藝托邦藝文空間
王珏璋以氣球結構見長,被譽為「氣球建築師」,是世界氣球大會(WBC)首位華人講師與評審,屢次策劃大型裝置展,啟發無數創作者,是亞洲最具國際聲望的氣球藝術家之一。這次創作的「相由心生」使用上千顆氣球打造許多人形,更以塞球技術創造許多臉型各異的人頭,栩栩如生,但臉上沒有五官表情,讓觀眾看見自己;而隨展期推進會逐漸消氣,人形將由豐滿變削瘦,彷彿作品隨時間成長,每次看都有驚喜。 劉耀峰擅長融合氣球與魔術、默劇、喜劇表演,作品深具情感與互動性,二○一六年成為台灣首位榮獲美國 COAI 國際小丑大賽最高榮譽「全能小丑王 MVP」的藝術家。這次以上千顆特製鋁箔氣球打造的裝置藝術《時間的三世》,拼湊出以當下同時觸碰過去與未來的影子,邀請觀眾伸手互動;另打造一個房間,無數顆數面氣球映照觀眾,以乳膠氣球堆疊出「恐龍」在一幅作品名為《畫》的窗景,邀觀者合影。 《風船之藝》包含多件大型氣球裝置與互動展區,觀眾可於現場感受氣球在空間中的可塑性與敘事潛能,重新定義這項傳統上多被視為娛樂用途的媒材。即日起展出至八月十七日止,每週一、二休館,展出地點為花蓮市博愛街一五六之五號。入場採購票制,每人一百元,可獲贈一顆精緻空飄許願氣球、風景明信片作為紀念。花蓮今年的夏天,將因《風船之藝》的登場而異彩紛呈,令人期待。
| | 主辦單位 花蓮縣文化局
該展主打崇德遺址出土文物的工藝之美與脈絡重建,包括帶紋飾陶器、煉鐵工藝鐵器、過渡時期的砥石與石錘等。其中,二○二三年出土的人面陶片引起高度關注,考古學者推測其可能與十三行遺址的「人面陶罐」有文化淵源,另展出的宋代銅錢「熙寧元寶」,則為過去貿易活動留下的歷史證據。 另有「AKA耆老帶路遺跡探索」,邀請現居遺址範圍內的Tkijing部落耆老帶領觀眾實地踏訪,透過口述歷史連結祖先智慧與當代生活經驗;另有系列體驗活動如考古餐桌、陶器製作、陶片餅乾、藤環編織與煉鐵工作坊。展覽開放參觀至八月卅一日止,地址為秀林鄉崇德村十二鄰一六八之三號,更多活動詳情請上臉書粉專「達基利(崇德)遺址考古」。
| | 主辦單位 花蓮縣青溪新文藝學會
本次活動展期長達28天,聯展內容豐富,涵蓋書法、國畫、油畫、水彩、石雕、木雕、攝影及璞石畫等八大藝術項目,參展藝術家超過60位。除了靜態展出外,更安排「藝術薪火相傳」公益教學活動,邀請東華附小、花蓮社區大學、各級中學生及家長,進行小組互動式教學,讓專業藝術家一對一引導學子啟蒙,實踐「教學相長」與「傳承不息」的教育理念。
| | 主辦單位 匠傳藝術工作坊
山林事業所八月即將推出詹益忠花蓮風景速寫展。詹益忠畢業於東海大學建築系,現專注於老建築修復與環境設計規劃。修復經驗豐富,曾參與花蓮檢察長宿舍、將軍府、霧峰林家下厝草厝、臺灣博物館南門園區、宜蘭中興文化創意園區等重要工程。 詹益忠喜愛以畫筆記錄台灣各地的城市與鄉鎮風貌,從宏觀的地域鳥瞰到隱於街巷的細膩角落,皆成為創作題材。以建築師獨特的觀點,透過充滿關懷與情感的筆觸,喚起人們對日常環境的關注,並看見其中蘊藏的無限可能。
| | 主辦單位 花蓮縣吉安鄉公所
展覽作品橫跨25年時光,展出形式多元,包括素描、水彩、複合媒材等,不僅保留當年課堂上的原作,也呈現出參展者近年重新創作的全新篇章。 展名《聚》,不僅象徵著昔日同窗再次相見,更承載著時間的堆疊與生命的交織。回望當年,那間午後陽光斜灑的素描教室裡,有歡笑、有筆觸、有為聯展而悸動的心。25年過去,儘管人生各自展開,有人走入藝術專業,有人轉戰職場、投身家庭,但創作的火苗,始終未曾熄滅。
| | 主辦單位 孩好書屋
| | 主辦單位 新北市政府文化局
作品拿去丟掉 莊知恆(一抹光設計) 個展 My Art is Trash CHUANG, Chih-heng Solo Exhibition 展覽地點 │ 板橋435藝文特區 大漢館 展覽日期 │ 2025年8月7日 ( 四 ) - 8月17日 ( 日 ) 展覽時間 │ 平日9至17時、假日9至18時 -------------------------- 聚氯乙烯(PVC)絕緣膠帶是燈光創作中經常被使用、卻極少被正視的物質——廉價、黏附、短暫、不可回收。通常存在於作品結構之中,發揮著關鍵卻被隱蔽的功能。 創作者刻意將其懸吊於空中,隨著重力牽引,產生緩慢而不可逆的延展、變形,最終可能因疲乏而斷裂、糾纏。每一條膠帶都是一個時間的指針——隨著日復一日的拉扯,它不斷靠近自己的極限,也同時拉近了作品的「完成」。 然而,完成並非建構,而是耗損的累積。 每一毫米的拉長,都是材料的疲勞與失效。 作品的「完成度」與「廢棄物」成正比,越成形,也就越接近結構的崩壞與資源的枯竭。當一件作品以消耗作為條件、以瓦解作為美學,那麼所謂「創作」的本質,是否其實是一種緩慢的自我毀滅?又是否真的能脫離耗損與浪費的無聲控訴? -------------------------- 莊知恆 一抹光設計製作有限公司藝術總監,致力於鑽研燈光設計與創作領域,擅長以不同觀點切入作品,創造出獨特風格的光影語彙;2017年以設計作品〈看得見的城市,看不見的人〉獲得「World Stage Design 2017/ Professional Lighting Designer」銅獎,2022年獲選為傅爾布萊特—臺灣文化部藝文專業人才獎助計畫學人,赴紐約進修。2025年以燈光裝置《煙.火》入選國立臺灣美術館114年度全國美術展。 個人創作有《煙.火》(2025)、《馬克白效應》(2022)、《晷跡》(2019)。燈光設計作品有布拉瑞揚舞團《我我們》第二部曲(2025)、故事工廠《男言之隱》純愛加演版(2024)等。
| | 主辦單位 桃園市政府文化局
藉由中平路故事館、壢景町、壢小故事森林、澗仔壢環境教育中心了解保存歷史建築、文化及活化老房子的意義。並學習透過團隊討論進行決議,並認識公民精神與尊重不同聲音。另配合懷舊童玩,讓大小朋友體驗復古樂趣。
| | 主辦單位 THE 201 ART 順天建築 • 文化 • 藝術中心
《 共築之所 Grounds for Living 》 在當代氣候危機與城市擴張的夾縫中,我們該如何重新想像「居所」?它不再只是遮風避雨的建築結構,而是關於人與自然、文化與記憶、資源與倫理交織的關係網絡。《共築之所Grounds for Living》,聚焦於「棲居」作為一種再思與再造的行動,邀請五組來自亞洲、拉丁美洲與歐洲的藝術家,透過裝置、雕塑、織品與繪畫等創作形式,回應我們如何在動盪與變遷中重構生活的根基。 「共築」不只是建築的行為,更是面對土地、資源與社群的重新連結。既指向物理層面的協作與構築,也象徵在生態、社會與文化面向上的集體想像與實踐。展覽中的藝術家透過自然材料、回收物、統計圖像與手工技藝等語彙,回應自身所處環境中的緊迫課題。他們的創作並非單向的表述,而是跨越時空與文化的對話,試圖在不確定的時代中,開啟關於未來棲居的思索與提案。 從熱帶自建住宅到紙箱堆疊的記憶空間,從環境統計的紙雕到工業廢料的再造,《共築之所》呈現一種貼近自然、靈活變動的居所觀,一種非線性、非中心的生活想像。在這些作品中,家屋成為可變的、呼應環境的有機體,是一種與時間、土地共振的生活試驗場。
| | 主辦單位 谷公館 (台北市敦化南路一段21號4樓之2)
《相機不見了》是陳建維在谷公館的第一次個展,一百多幅攝影作品鋪陳整個展場。那些剎那間捕捉的影像,有些是攝影師最熟悉的朋友,有些是擦身而過的陌生人;有些場景如此熟悉,有時鏡頭也只是場景中的過客。這些零星的光影相互串連,成爲橫貫五年的痕跡。 …………………………………… 相機是一種幻術,真正生活的人比較重要。 A story of loss, return, and the unexpected gifts of absence。 《相機不見了》,來自一段真實的經歷 —— 遺失了相機。不是遺落在計程車裡,也不是借給誰忘了拿回來,它就這樣消失了。在它不見的當下,記憶像著急的跑馬燈一樣,我才意識到,原來一台相機能裝下的,不只是影像,而是這幾年的我自己。那些曾經的光影、心跳與呼吸,一瞬間全都像是蒸發了一樣。那不僅是器材的遺失,更象徵著對於個人視覺記憶的斷裂與不確定。我心裡許了願,如果失而復得,我會為它做些什麼?辦場派對吧!能送給朋友一份禮物,一個擁抱多好!隔天,它就靜靜的坐在與家人曾經一起找遍的桌邊一角,雞皮疙瘩瞬起,不可能吧! 《相機不見了》 是一場關於失去與重逢的影像敘事,也是一場視覺再認與時間縫合的行動。數位影像時代中,我們對影像的儲存與召喚已近乎本能,而當記錄的工具嘎然而止,記憶與觀看也隨之產生裂縫。它們見證了一段被打斷、又重新串起的記錄旅程,記憶裂縫後的再拼貼與再詮釋。「失而復得」反映的是一種普遍而深刻的人類經驗,這些影像,是否仍舊保有最初的情感與意志,抑或已然成為新的記憶?照片還是那些照片,但視角已經不同。 這份日記 ( 2020 ~ 2025 ) 經歷疫情爆發,解封,世界又恢復自由的日常 , 以無所得故。 總會有光如約出現。 —— 陳建維, 2025年7月
| | 主辦單位 財團法人金車文教基金會
| | 主辦單位 涅普頓藝術有限公司
《Dear Dear,》 展期|2025.08.16(六)-2025.09.21(日) 開幕茶會|2025.08.16(六) 下午 3:00,藝術家將親臨現場 地點|海神畫廊(台南市安平區育平路369號) https://maps.app.goo.gl/wqT5G6fwNB6JTn189?g_st=ac ▍展覽介紹 Dear Dear, 是一句輕聲呼喚,也是一次無聲的凝視。 此次個展是藝術家白田誉主也對「生命」的再次凝視與回應。過去長期描繪動物的他,從未將牠們視為單純的描繪對象,而是作為他探問生命議題的媒介。對白田而言,無法以語言溝通的動物,象徵著一種無聲卻深刻的情感交流;牠們沒有名字,沒有聲音,但卻真實地存在於我們共享的時空中。 在這場名為《Dear Dear, 》的展覽中,藝術家試圖以繪畫作為訊息,為這些無名之生命寫下一封封情感充沛的手書信件。他說:「我不畫你完整的樣子,只是試著留下你曾經駐足的痕跡。」這些作品不僅是對動物的注視,更是對所有曾在我們生命中短暫駐足、卻留下深遠印記的存在致意。 《Dear Dear, 》是一封寫給「你」的信,也是一段沒有回音的對話,是藝術家對生命最溫柔的凝視與祝福。 ▍藝術家簡介 白田誉主也出生於日本茨城,擁有筑波大學藝術博士學位,現定居台灣專職創作。他以膠彩、水干、金銀箔等東方傳統媒材為基礎,融合細膩筆觸與詩意構圖,長年探索動物與人類情感之間的微妙連結。筆下的動物無名無語,卻極具存在感,如同一封封無聲的信箋,傳遞他對生命的凝視與共鳴。 其創作語言兼具東方美學與當代精神,曾獲日本河北美術展「河北賞」、台灣大墩美展膠彩類優選等肯定,亦入選 VOCA 展與創畫會等重要展覽。近年活躍於台日藝壇,持續拓展膠彩在當代藝術中的表現可能。 ▍藝術家自述 Dear Dear, 輕聲重喚著你,那不是語言,而是心跳的節奏。 我們共享一種
| | 主辦單位 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
4場域輪展:介紹展出《話畫看.心畫家》多元母語繪本創作集,於4個場域輪展,大眼睛美術繪本屋(8/10-8/31)、崆書屋(9/1-9/30)、遠見人文空間/鳶Milvus(10/1-10/31)、見書店&書洞市集(11/1-11/9)。 4場閱讀推廣活動:於11/8、9在書洞市集辦理,以《話畫看.心畫家》繪本內容為主軸,透過說故事、工作坊、手作等互動,讓更多人了解自己與「鄰居」國家之間的不同與相同。
| | 主辦單位 南陽美術協會
南陽美術協會成立於1995年,是台南市四十年來致力於推廣藝術文化和提升藝術水平最重要的在地藝術團體之一。理事長陳信宏針對主題說明:「理監事選擇這個聯展主題,其宗旨即在強調一個在地的藝術團體自願性配合呈現對這塊鄉土、文化的心靈認同,用藝術創作來記錄、描述生活記憶與期待,盡一個藝術團體美化人心的社會責任,更希望對豐富府城的文化內涵也能聊盡心力。」
| | 主辦單位 劉碧娟
劉碧娟老師師承水墨行者何木火大師及黃才松教授。作品利用水墨技法,將各種大小不同的圓堆疊組合、大小粗細濃淡等變化,層疊於近中遠。每一個圓有無數的細胞,如萬物中的各種生命,自由悠遊飛向宇宙無限空間的心靈;最後回歸核心,安住在本我的內在,得到平靜知足感恩和喜悅。在浩瀚無限空間和氛圍裡,願大家平靜知足感恩和喜悅。
| | 主辦單位 臺中市立圖書館大安分館
畫畫沒有標準答案,可以天馬行空的畫作,讓小小心靈得到大大的成就感,多幅作品,精彩可期,歡迎前往欣賞。
| | 主辦單位 磐鈺生活美學文化藝術基金會
有些時刻,只需靜靜感受—色彩,不是鋪陳,而是映視;如光滲入空氣,緩緩擴散。以壓克力顏料為主要媒材作為出發,藉由繪畫的物質特質討論繪畫・框架・雕塑之間難以被界定的模糊邊界。 在黃冠鈞的畫面中,色層・線・影交織著「幾近無」的節奏,彷彿光線、聲音、氣味與情緒在其中交會,一種接近杜象所言 inframince 的感知狀態——『比薄還要更薄』的概念,存在與不存在之間的纖縫。一道影子、一層色彩、一片光線的偏移,都可能是一場「空間正在生成」的瞬間。 在這些畫中,色彩是通往內在的通道,光線成為空間的生成者。作品不再是對現實的再現,而是喚醒你與色彩共振,讓那一抹光影緩緩映入你內心尚未命名的空間。
| | 主辦單位 臺中市大里區公所
「藝術即本能」是林維璋老師的人生哲學,老師認為藝術不需要使用知識去理解,僅需用心感受;創作者用心感受生活,透過紙筆表現內心,觀賞者用心感受畫作也能與創作者產生共鳴。 本次展覽創媒材以彩墨、壓克力及油畫為主;創作內容包羅萬象,有山水畫也有人物畫,表現手法各有其異,期待帶給參觀民眾多樣的視覺感受。
| | 主辦單位 臺中市立圖書館龍井分館
1F書展區:2025臺中市閱讀起步走-閱讀in臺中 2F書展區:2024 Openbook好書獎 3F書展區:書中奇旅
| | 主辦單位 台中市啟智協進會
台中市啟智協進會畫展,邀請您一同欣賞智能障礙朋友們的創作能量!每一幅畫作都蘊含著他們對生活的熱情與獨特視角,展現無限想像與純真的心靈。協進會長期致力於支持智能障礙者自信成長,透過藝術創作,讓社會看見他們的美好與努力。歡迎大家蒞臨支持,用行動鼓勵每一位勇敢追夢的藝術家! 歡迎喜畫人撥冗蒞臨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