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博物館
以帝國為名--福爾摩沙植物發現啟航-布袋戲演出活動
活動場次資訊:
售票網址: 點我前往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活動資訊: 時間:11月30日(日)14:30-16:00 地點:國立臺灣博物館本館-大廳 演出劇團:戲偶子劇團 演出劇目:以帝國為名--福爾摩沙植物發現啟航 費用:活動免費,需購票入館(全票30元/半票15元) 🌍以帝國為名--福爾摩沙植物發現啟航 【故事介紹】 19世紀是歐美帝國自然資源探索與殖民擴張時代,遠東的福爾摩沙因為擁有許多具商業潛力的植物資源,成了列強眼中爭奪的對象。說歷史的團長與說書人,以旁觀者的角色,看著當時外國人對臺灣的研究調查與經商冒險。 隨著故事發展,團長不甘置身事外,決定化身為偶跳入歷史。從北到南,他參與了石油樟腦肉桂資源探勘,看到了茶產業的興起,對當時外國人、清帝國與各族群在島內的資源競逐心有所感。 在歷史之外的說書人,對迷戀其中的團長遲遲不肯回歸現實焦慮不已。究竟團長能否放下歷史執念,回到真實世界?而臺灣植物的那一頁帝國史又會留下什麼註腳呢? 【故事特色】 「以帝國為名--福爾摩沙植物發現啟航」是劇團以臺灣「自然史」演出為新方向的創作。採自19世紀歐美帝國自然資源探索與殖民擴張時代,以來臺灣從事植物調查與商業經營的外國人為故事創作的臺灣植物故事。 包括1854年第一位上島觀察蓪草的植物獵人福鈞,1856到新竹香山調查樟腦產業的斯文豪,以及1860年代起分別在台灣南北從事之樟腦及烏龍茶商業經營的必麒麟與陶德,1881年以自然書寫風格歌詠台灣山林自然美的漢卡克等,期望藉由這些植物探索史來敘述臺灣在世界植物相中的重要地位。 除了臺灣自然史外,故事另一特色是融入劇團在發想過程中的創作思緒。以劇團團長雕刻的戲偶來涉入故事情節,讓戲偶由『粗胚』,隨劇情影響開始『上色』、『描繪五官』的幻化過程。跟各自為不同探索目的來台的外國人互動,在真實歷史與奇幻創作的真偽思辨中,呈現創作者面對台灣自然史的再認識與省思。 劇末所有外國人歷史任務完結,離開台灣,故事轉折到1895年日治時期,植物學家川上瀧彌與人類學家森丑之助等人登場,為二部曲故事揭開序幕。 【戲偶子劇團介紹】 戲偶子劇團成立於2003年,是一個以「親子劇場」為演出型態的布袋戲劇團。擅長將多元說故事的形式融入演出當中。除了細膩的操偶技巧之外,表演者身兼說書人跟觀眾對話,演出戲偶涵蓋布袋戲、西方手套偶、執頭偶及大型人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