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

臺北 新北 桃園 臺中 臺南 高雄 新竹 苗栗 彰化 南投 雲林 嘉義 屏東 宜蘭 花蓮 臺東 澎湖 金門

| | 主辦單位 桃園市政府文化局

114年桃園閩南書院-韻味台語文化傳承教室:儀態萬千舞娘傘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桃園龍德宮娘傘組志工

贊助單位: 文化部

涼傘古稱「華蓋」,原是帝王、后妃等出巡時用來遮陽的車蓋或傘蓋,通常用華麗的刺繡裝飾,以彰顯帝王尊貴,後也用於神駕儀仗之列。臺灣民間習稱「涼傘」,其外型為一圓筒狀,上繡有主神或宮廟名號、八仙、龍鳳等圖案,並繫有兩條劍帶,下方則綴上流蘇。在神明出巡、進香時在神轎前方引路,行進中持傘者須以逆時鐘方向不停旋轉涼傘,代表生生不息、人人平安之意。桃園龍德宮由女性組成七寶娘傘隊伍,展現藝陣之美。 1. 簡介涼傘(華蓋)的功能和樣式 2. 簡介民間藝陣踏涼傘 3. 淺談七寶娘傘的起源 4. 介紹桃園龍德宮七寶娘傘的特色 5. 學員體驗(娘傘體驗僅限女性) 6. 分享與感謝

| | 主辦單位 桃園市政府文化局

114年桃園閩南書院-迷上歌仔戲課程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鄭家和

以閩南傳統表演藝術為主軸,規劃「歌仔戲入門」課程,期能培養更多不僅只是「鬥鬧熱」也能懂門道的觀眾,結合知識面的解說與舞台表演的體驗,引領認識歌仔戲的表演美學與深度,提升歌仔戲愛好者的鑑賞能力,延續支持歌仔戲表演藝術的熱情,健全傳統表演藝術發展環境。

| | 主辦單位 桃園市立圖書館,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

文學長河 古今經典賞析講座_霜降了嗎?誰來圓我的夢?_讀懂西西─改寫經典與手作遊戲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李欣倫

其他單位: (指導)桃園市政府教育局

講題:讀懂西西─改寫經典與手作遊戲 講者:李欣倫副教授 時間:11/08(六)14:00-16:00 地點:本館6樓多功能教室 西西,香港文壇的重要作家,以獨特的敘事風格、遊戲化的寫作手法,以及對經典文本的重構,創造出充滿趣味與深意的作品。她的小說常以改寫歷史、文學經典為手法,融合童趣與思辨,挑戰傳統敘事,開拓文本的多重可能性。 本講座將帶領大家走進西西的文學世界,探索她如何在改寫經典的過程中重新建構故事與角色,透過「手作遊戲」的方式,親身體驗她筆下的創意與想像。我們將分析她如何將遊戲融入寫作,感受文字與創作的樂趣。

| | 主辦單位 桃園市立圖書館,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

文學長河 古今經典賞析講座_霜降了嗎?誰來圓我的夢?_讀懂遊園驚夢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黃思超

其他單位: (指導)桃園市政府教育局

講題:讀懂遊園驚夢 講者:黃思超副研究員 時間:11/09(日)14:00-16:00 地點:本館1樓微光廳 〈遊園驚夢〉是白先勇膾炙人口的經典作品,也是現代小說課堂上必讀的大師級範本。其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一位昔日崑曲女伶的晚景,透過一場旗袍名媛的聚會,折射出舊上海繁華落幕後的滄桑與哀愁。小說巧妙地借湯顯祖《牡丹亭》中杜麗娘的「驚夢」,對照人世變遷、榮華幻滅,展現人們對逝去年華的追憶與無奈。 本講座將解析《遊園驚夢》的藝術特色與情感內涵,探討如何以戲入文,透過戲劇意象與細膩的心理描寫,重現舊上海的繁華與衰落。對照《牡丹亭》的「驚夢」,思考如何藉由這場宴會與戲曲演出,刻畫人情冷暖與歷史流轉。

| | 主辦單位 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高雄市立圖書館鳥松分館

台語繪本說故事~世界上第一張郵票的誕生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林麗玉

🗣️ 活動語言 台語(臺灣閩南語) 繪本名稱: 《愛上集郵的第一本書 :從郵票看格林童話 》 著者敘述:王華南著 出版者:要有光 活動內容 台語繪本說故事 透過趣味的台語繪本說故事,讓孩子了解郵票的起源及其對世界的影響,同時提升台語語感與文化認同 互動問答時間:   引導孩子思考:「為啥寄信需要先貼郵票?」、「你看過什麼樣的郵票?」

| | 主辦單位 高雄市兒童美術館

兒童美術館9月說故事活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陳銘驤;(中華民國)蔡佳怡;(中華民國)黃佩玉;(中華民國)林建鑫;(中華民國)盧鵬如;(中華民國)姚慧琪;(中華民國)王新昌

兒童美術館的故事志工,在每個禮拜日及每月兩天的週三為小朋友們帶來精采的故事時間。小朋友們在每場半小時的活動內,不僅有故事聽、有帶動跳,有時更有簡易手作,讓大家能帶回可愛的紀念品!

| | 主辦單位 桃園文學館,桃園市政府文化局

「文學的起點—從桃園人的記憶開始」分享討論會:邊走邊讀-談帶著走的桃園文學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向鴻全

協辦單位: 聚場文化有限公司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書單:《國門之都》、《記得我的名字》、《雨耳朵》 在桃園文學館即將開館的前夕,我們想用一種更輕鬆的方式,邀請更多在地朋友一起聊聊——對你來說,什麼是桃園文學? 這個問題,乍聽之下或許有點大、有點嚴肅,其實我們只是想坐下來,和大家說說在桃園發生過的、有趣的故事;認識一些在這座城市默默創作的人們;或許也可以聊聊桃園特有的都市傳說?探討桃園和中壢怎麼演變成勢不兩立的兄弟城市?這些日常又真實的經驗,就是文學的原料。 這一系列分享討論會由作家向鴻全老師導讀,從個人生命經驗的書寫出發,閱讀桃園的文學風景,也聽聽你記憶中的那條街、那個人、那段故事。

| | 主辦單位 桃園文學館,桃園市政府文化局

「文學的起點—從桃園人的記憶開始」分享討論會:想像桃園文學的方法-在地記憶與書寫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向鴻全

協辦單位: 聚場文化有限公司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書單:《百年月光》、《桃園人》 在桃園文學館即將開館的前夕,我們想用一種更輕鬆的方式,邀請更多在地朋友一起聊聊——對你來說,什麼是桃園文學? 這個問題,乍聽之下或許有點大、有點嚴肅,其實我們只是想坐下來,和大家說說在桃園發生過的、有趣的故事;認識一些在這座城市默默創作的人們;或許也可以聊聊桃園特有的都市傳說?探討桃園和中壢怎麼演變成勢不兩立的兄弟城市?這些日常又真實的經驗,就是文學的原料。 這一系列分享討論會由作家向鴻全老師導讀,從個人生命經驗的書寫出發,閱讀桃園的文學風景,也聽聽你記憶中的那條街、那個人、那段故事。

| | 主辦單位 澎湖縣政府文化局

講座:來自海上的歷史拼圖-閱讀澎湖馬祖地區沿灘陶瓷破片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廖伯豪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講師:廖伯豪老師(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研究助理)。澎湖的海邊,有時會出現一些不起眼的陶瓷碎片——它們或許曾是宋代的碗、明代的壺,又或是19世紀香爐的一角。這些被潮水沖刷的陶片,不只是破碎的器物,而是過去生活留下的印記,也是文化資產觀察與研究的重要線索。

| | 主辦單位 澎湖縣政府文化局

「沉入海底,香煙裊裊——陶瓷香爐的兩種命運」戶外走讀活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廖伯豪;(中華民國)陳英豪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講師:廖伯豪老師(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研究助理)、陳英豪(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博士生)。這趟走讀,我們將穿梭過歷史與信仰的交界,看見陶瓷如何完成從「商貨」到「神器」的轉身。我們將從博物館的展區出發,認識水下考古出土的青花瓷與海外貿易背景,接著搭乘接駁專車,實地走訪幾座與航海文化密切相關的廟宇,觀察:1.廟宇香爐的製作、風格與年代如何對應當時的歷史2.神明信仰如何與貿易、移民與風浪緊密交織。

目前在第6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