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臺北 新北 桃園 臺中 臺南 高雄 新竹 苗栗 彰化 南投 雲林 嘉義 屏東 宜蘭 花蓮 臺東 澎湖 金門

| | 主辦單位 國家人權博物館

從銀幕到現場:博物館中的原住民族人權對話


活動場次資訊:

售票網址: 點我前往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活動時間 10:30-12:00「真誠守護:紐西蘭原住民族歷史正義的螢幕敘事」導覽參觀 12:00-13:00 午餐時間 13:00-14:20 電影放映《毛利人禁止進入》、《部落地圖》 14:20-14:30 休息時間 14:30-16:00 映後專題座談   電影放映片單 《毛利人禁止進入》 導演:Corinna Hunziker 這部紀錄片中導演們重新挖掘1925到1960年代毛利人在紐西蘭日常生活中,如何受到種族隔離與歧視,以及因此造成的深刻傷痕。 《部落地圖》 導演:莎韻西孟 Sayun Simung 在土地與文化世代轉換消逝的歷程中,紀錄部落各年齡層的內部對話。透過自身對於部落的想望與實踐,與青年進行部落地圖的製作。導演與家鄉環山部落的青年用雙腳畫出部落的傳統領域,完成一燙守望祖先的來時路。   映後專題座談講者 官大偉|政治大學民族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Pisuy Masaw|Alian原住民族廣播電台經理        

| | 主辦單位 巫家捏麵館

2025「蛇來蛇去玩捏麵文化列車」中部五縣市巡迴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巫家捏麵館

協辦單位: 南投縣埔里鎮立圖書館

其他單位: (指導)文化部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巫家捏麵館『2025蛇來蛇去~玩捏麵』 活動時間:114年8月16日(星期六)上午10:00~12:00 活動地點:埔里鎮立圖書館五樓創酷多功能教室 活動費用:免費 活動對象:幼兒園中班以上(含升中班) 活動人數:限額30名(另候補6名) 活動報名:114年8月2日星期六下午14點起開放報名至額滿為止 報名方式:請親洽埔里圖書館一樓服務台臨櫃報名,恕不接受電話或其他報名方式。 活動備註: 1.為珍惜資源,請確定行程後再報名,勿無故缺席。若不克參加者,請於活動3日前來電告知,以利通知候補。 2.報名後,活動前不再另行通知,請於活動開始前10分鐘報到並全程參加,當天未到場者恕不保留活動材料。

「擁抱屬於自己的人生地圖」藝術陪伴,癒見自己

| | 主辦單位 小丘同學

「擁抱屬於自己的人生地圖」藝術陪伴,癒見自己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小丘同學

售票網址: 點我前往

在人生旅途中,我用藝術陪伴自己,用創作癒見內在 在這個手機不離身,眼睛不離螢幕的數位化時代,似乎所謂100%全心全意的與自己同在變成有點遙不可及的距離.藉由這一系列的工作坊,透過每週不同主題,媒材的運用,讓我們一起在藝術創作的世界裡,有機會陪伴彼此在人生道路的某個階段,一步步的把自己找回來;歸零後的重新自我的認識,疏理,整合,再出發,這次帶上感恩的信念一起在自我探索,修復的旅程上成為彼此最好的支持與後盾. 不用擔心沒有參加過工作坊的經驗,也不用對藝術創作帶有焦慮,更不用操心煩在團體中的表現,就是好好的去經驗藝術創作過程中,我們的情緒是怎麼被承接住,被釋放掉,被看見的.這是一場自己與自己的對話,一場身心洗滌的旅程,一場用創造力創造屬於自己的情感連結. 心受傷了,不必急著療傷,情緒來了,不必馬上放下.學習一種不一樣的方式陪自己慢慢來;,用創作帶著自己走的那每一步都將成為你前進的力量,身心平衡的關鍵.準備好帶上一顆願意面對自己的心,一同踏上一趟共享,共玩,共長的自我陪伴之行. 課程大綱; 第一堂/ 「人生起手式」| 我,知道我是誰嗎 -透過藝術找尋真正的自己 第二堂/ 「回溯生命史」|疏理歲月留下的 -讓創作成為一個和過去情緒和解的通道 第三堂/ 「旅程進行式」|塑出步伐的形狀 -從[捏]出發,覺察並建構現階段的自己 第四堂/ /「未來我來了」|擁抱夢想,盡情揮灑 -感受願望,想像和信念的自然浮現 第五堂/ 「守護的力量」|拼貼出內在的寶藏 -無意識轉換成有意識的見證之旅 第六堂/ 「閉幕是重生」|感謝一路走來的布一樣 -謝幕不等於結束,而是藝術癒合[我]的儀式

| | 主辦單位 苗栗縣頭屋鄉公所

嬰幼兒閱讀推廣活動暨閱讀禮袋贈書活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兒語日常團隊

協辦單位: 苗栗縣頭屋鄉立圖書館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禮袋贈書對象:113年出生並設籍頭屋鄉的寶貝。 說故事樂讀歡樂派對:報名即可參加。 全程參與之家庭皆有機會獲得學習好禮,每戶限領一份。 新辦借書證成功者皆可獲得辦證好禮,不限新生兒。 線上報名 https://reurl.cc/VW1yk6 洽詢電話:037-250108

114年百大文化基地體驗工作坊(金門場)-古崗新郎燈傳統工藝體驗

| | 主辦單位 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

114年百大文化基地體驗工作坊(金門場)-古崗新郎燈傳統工藝體驗


活動場次資訊:

售票網址: 點我前往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114年百大文化基地體驗工作坊(金門場)-古崗新郎燈傳統工藝體驗 指導單位:文化部 主辦單位: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 合辦單位:金門縣文化局、金門縣古崗社區發展協會、王慶雲洋樓 報名時間:採線上報名https://reurl.cc/ekD9Xj,自即日起至8月24日止,限額40人。 工作坊時間:114年8月31日(日)14:30-18:00 工作坊地點:古崗社區發展協會(金門縣金城鎮大古崗2-2號) 參加對象:地方社區營造及地方創生社團、社區營造點、學校教師及對社區營造有興趣的一般民眾。   ▎課程表: 14:00-14:25 報到(古崗社區發展協會/金門縣金城鎮大古崗2-2號) 14:25-14:30 開場及相見歡 14:30-15:00 金門百大文化基地介紹(古崗學校洋樓、王慶雲洋樓) 15:10-16:10 小型新郎燈彩繪製作體驗 16:10-17:30 古崗社區走讀(路線:古崗社區發展協會-石鼓菩薩、仰雙巖、大古崗14號二落大厝、復興商店、董石獅董詩揚二落大厝、下田邊、董允耀洋樓、董光奇洋樓、雙峯巖、董氏家廟、古崗學校) 17:30-18:00 交流座談 18:00 平安歸(漁村沙魚炸特色餐盒)   ▎其他說明: 本活動全額免費 全程參與者可取得3.5小時公務人員/教師學習時數。 本簡章如有未盡事宜,主辦單位保留動態調整、取消、終止活動辦理之權利,若有相關異動,主辦單位將主動公告並告知與會人員。    

| | 主辦單位 臺中市立圖書館太平坪林分館

坪林分館8月分電影欣賞(14場)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本活動無實體展演者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坪林分館電影欣賞 08/02(六)、08/09(六)、08/16(六)、8/30(六) 10:00~11:30;15:00~16:301.永不妥協;實驗室的挑戰故事 08/03(日)、08/10(日)、08/17(日)、08/24(日)、8/31(日) 10:00~11:30 2.白海豚練習曲 1樓兒童室及1樓多功能活動室 圖書館裡的戲影與巧手 8/10(日) 14:00~17:00 精彩電影 放映《聖石傳說》電影,帶您進入奇幻武俠世界。 透過大螢幕欣賞精緻布袋戲角色造型與動作。 專業演出 由專業操偶師帶來映後戲偶表演。 近距離欣賞傳統技藝,感受台語布袋戲的魅力。 互動環節 表演結束後,觀眾可與戲偶合影留念。 操偶師現場解說戲偶操作技巧,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 於1樓多功能活動室

| | 主辦單位 苗栗縣三義鄉立圖書館

嬰幼兒閱讀禮袋贈書活動暨親子共讀講座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黃瑋伶

其他單位: (指導)苗栗縣政府,(指導)教育部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活動流程: 09:00 報到/辦理借閱證 09:30 繪本故事-大獅子和小紅鳥 10:00 領取閱讀禮袋 10:20 繪本好好玩-親子共讀介紹 10:30 獅子揉紙DIY 講師:黃瑋伶老師 繪本禮袋領取資格: 1.設籍三義鄉 0-5 歲嬰幼兒 (2020年-2025年出生)。 2.請攜帶戶口名簿或戶籍謄本。 線上報名:https://forms.gle/uSZEZ7sjRJkawpBL8 可先線上辦證,攜帶戶口名簿現場審核 線上辦證:https://webpacx.miaoli.gov.tw/register 洽詢電話:037-876842

| | 主辦單位 苗栗縣政府,苗栗縣家庭教育中心

苗栗縣114年度祖父母節慶祝活動-祖孫才藝共演活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苗栗縣家庭教育中心

協辦單位: 苗栗縣竹興國民小學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一年一度的祖父母節,苗栗縣政府邀請你和阿公阿婆、爸爸媽媽一起登台亮相,無論是歌唱、舞蹈、樂器、手技、民俗技藝,只要你們敢秀,我們就敢給舞台!一起用創意串起三代情,讓回憶更加閃耀。 豐富禮券等你拿: 特優 $5,000禮券 優等 $3,000禮券 佳作 $1,000禮券 參賽對象:苗栗縣民祖孫或祖孫三代以上團隊 報名限額12組。 闖關報名網址: https://reurl.cc/ekXMoM 祖孫才藝共演: https://reurl.cc/kol8Wn 報名截止:114年8月15日(五)中午12:00

| | 主辦單位 國立台灣文學館

詩的影像與意象—《客家女聲》巡映講座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國立臺灣文學館

售票網址: 點我前往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歡喜扮戲團長期藉由戲劇與詩歌,呈現客家女性的成長歷程,讓她們的哀傷從黑暗的角落翻轉,讓過往的脆弱成為今日的力量。 2020年,彭雅玲導演邀請國際女性藝術家與多位客家女詩人共同朗讀詩作,並以英語、法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等多語種呈現,由澳洲/比利時導演Suzon Fuks結合詩歌與客庄風貌,完成跨越國界、串聯全球女性意識的影片《客家女聲》。 本次講座,除影片放映,Suzon Fuks導演、彭雅玲導演及女詩人們將一同現身,分享如何將傳統文化風土民情轉化成為現代獨特風格的客家美學。 活動資訊: 演出:歡喜扮戲團 日期:2025.08.31(Sun.) 時間:10:30-12:00 地點:國立臺灣文學館1F文學沙龍(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湯德章大道)1號) 主辦:國立臺灣文學館 合辦:客家委員會、歡喜扮戲團 流程: 10:30-10:32 活動開場 10:32-10:35 講者、演出者介紹 10:35-10:45 導演的話-彭雅玲導演 10:45-11:10 Voices Of Hakka Women《客家女聲》影片放映 11:10-11:35 客家女詩人朗詩&作品分享 11:35-11:45 The Making Of-幕後花絮 11:45-11:55 QA時間 11:55-12:00 合影 #文化部國家語言整體發展方案支持          

| | 主辦單位 中台世界博物館

覺茶美好世界:中台世界博物館 2025 年館慶系列活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中台世界博物館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2025年中台世界博物館9週年館慶,將以「茶」為主軸,推出一系列結合禪茶文化與生活美學的互動體驗。活動從品茗、製茶、書寫到蔬食市集,邀請民眾於日常之中覺察、靜心並感受善念。8/23(六)、8/24(日)館內免費參觀,戶外廣場設有特色市集,並推出集章換體驗機制,歡迎親子一同參與,讓正念教育與文化學習成為一場溫柔豐盛的一日旅程。 8/23(六)~8/24(日)來參加博物館市集與展廳活動,累積章數就能兌換「精緻茶席體驗活動」與限定好禮! 【覺性茶──茶道體驗】 活動時間:8/23(六)、8/24(日)10:00-11:30,每日一場 活動地點:中台世界博物館 B2特展室外室內廊道空間 費用:300元/人 本次活動將邀請專業茶人於靜謐茶席中引導觀眾體驗中華茶道之美,學習泡茶、奉茶與品茗,練習在每一個當下覺察自我。 【活動亮點】 1.從茶入禪 ─ 認識茶席禮儀,體驗專注與尊重的美感。 2.五感品茶 ─ 用眼、耳、鼻、舌、身,感受每一口茶的當下。 3.台灣好茶體驗 ─ 品飲杉林溪高山茶、凍頂烏龍茶與合歡山紅茶,體會在地風味。 4.一盞茶・一念覺察 ─ 透過品茗靜心,練習覺察,與自己相遇。 活動設有預約制質感體驗與現場報名場次。 質感深度茶道體驗 須線上報名預約 https://ctwm-ma.oen.tw/events/30ZiqG4kjkzkSVlchSX8NH4ggVE 【匠心茶──揉茶手作體驗】 活動時間:8/23、8/24 每日3場,每場50分鐘 第一場 11:20-12:10 第二場 13:50-14:40 第三場 14:50-15:40 體驗地點:中台世界博物館 文薈堂 與南投昱香園有機茶園合作,由園主賴昱維親自教學揉捻茶菁,讓觀眾親手參與製茶工藝,體驗茶葉從鮮嫩轉化為濃香的過程,感受製茶職人專注細緻的工藝精神,了解每一杯茶背後的用心。 報名方式:請參考活動集章攻略。 【飽食茶──蔬食市集】 活動時間:8/23(六)、8/24(日),10:30至16:00 活動地點:中台世界博物館 廣場 與「頑在藝起市集」合作,邀集人氣蔬食與文創品牌。市集內容包含創意茶點、飲品、手作選物等,讓觀眾自在停留、品茗用餐,打造具文化氛圍的一日博物館生活。 現場消費滿額可集章,換取體驗活動或禮品。詳情請參考活動集章攻略。 【揮灑茶──書法互動體驗】 活動時間:8/23~8/24 互動地點:中台世界博物館 廣場筆牆 在戶外書寫牆揮毫寫下「茶」「和」「清」「敬」等禪茶精神字句,適合親子與大小朋友參與,留下專屬於自己的文化印記。 自由參與。完成書寫即可獲得集章乙枚。 【知識茶──禪茶文化小展與問答挑戰】 活動時間:8/23~8/24 展覽地點:中台世界博物館 售票大廳 館慶期間,將推出「知識茶」微型展覽,邀請觀眾走入茶的歷史長河,探索從唐代《茶經》到宋代點茶,從徑山禪風到黃檗茶會的東方茶文化與禪意美學。此外,8/23(六)與 8/24(日)將舉辦「知茶有道」問答挑戰。觀眾可抽取問答小卡,親自進入展場尋找線索、揭開答案——答對即可獲得集章乙枚!

| | 主辦單位 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

114年度教育部本土語言閱讀推廣計畫-台語擂台賽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李秀英;(中華民國)上官榮子

協辦單位: 高雄市立圖書館三民分館

#114年度教育部本土語言閱讀推廣計畫 台語擂台賽🥊 當台語繪本遇上孩子的想像力, 一場場笑聲與挑戰並存的戲劇比拚正式開打。 讓孩子們動腦改編故事、動口練出台語, 並在舞台上,讓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詮釋故事, 更能同時提升口語及團隊合作能力。 ✅上課時間:8/12(二)-8/15(五)上午10:00-12:00(連四堂) ✅指導師資:榮榮/秀秀老師(三民分館小蝦米故事劇團老師) ✅活動地點:三民分館2樓多功能教室 ✅招收人數:暑假後升小一至小三學員25人 ✅報名方式:即日起開放線上報名,限額25人,額滿為止。 ✅報名連結: https://www.ksml.edu.tw/ReaderRegist/Details.aspx?Parser=99,8,1337,,,,,4430 ✅注意事項: 1、本活動務必全程參與,如有缺課將影響戲劇編排,請審慎考慮並配合。 2、參加學員請攜帶雙面膠、剪刀、彩色筆、鉛筆、橡皮擦。 3、8/15(五)11:00開放家長入場觀看演出 4、洽詢專線07-3225528 #三民分館

| | 主辦單位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數位逗鎮趣—防詐.AI.資安.數位賦能】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

售票網址: 點我前往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數位產業署長期致力於推動數位科技應用與發展,透過創新技術提升民眾的數位素養,強化社會對數位安全的認識。本年度,我們規劃「數位逗鎮趣」活動,名稱取自台語「鬥陣」的諧音,象徵科技與文化攜手共進,並與台灣各地特色活動結合,以寓教於樂的方式推廣資安體驗、數位賦能、AI應用、防詐教育等重要議題。 活動特別設計適合親子家庭共同參與的互動體驗,讓家長與孩子透過遊戲與實作學習數位安全知識,強化全家防詐與資安意識。以「數位應用專區 + 宣導市集」的方式進行,包含主題舞台活動及攤位闖關互動體驗,以公益非營利宣導活動之形式邀請民眾一同參與,完成活動者可在闖關卡上蓋章,集滿印章可獲得精美禮物一份!

| | 主辦單位 國立歷史博物館

【城南串串・南門市場出任務】親子走讀


活動場次資訊:

售票網址: 點我前往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西元1907年建立的南門市場,日治時代被稱為「千歲町市場」。直到1971年才改建成大樓形式,隨時間演變至今。 南門市場裡什麼都有,有肉有菜有水果,還有熟食南北貨和美食街。加上喜歡聊天的攤老闆和涼涼的冷氣,逛起來真過癮。 今年暑假,國立歷史博物館攜手《一家人的南門市場》繪本作者葉益青老師,邀請親子來城南,一起到南門市場出任務! 本次親子走讀,將帶親子實際走逛南門市場,完成指定採買任務,再一起聆聽葉益青老師《一家人的南門市場》繪本故事, 彼此分享南門市場購物樂趣,度過一個開心的夏日午後。   【城南串串・南門市場出任務】親子走讀 ►時    間:8月20日(三) /8月23日(六)14:00~16:00 ►對    象:國小中低年級親子觀眾10組 (一大一小為一組,以暑假前年級為主) ►講    師:葉益青(《一家人的南門市場》繪本作者/2019.10,聯經出版) ►費    用:一組350元,含保險及親子走讀小包包乙份 ►活動報名:https://nmh.fonticket.com/ticket/nanmenmarketgo ►集合地點:南門市場一樓上二樓手扶梯處 (浦魯適美食對面)

| | 主辦單位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小誌回聲:攝影小誌製書工作坊


活動場次資訊:

售票網址: 點我前往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小誌回聲」是一場從影像出發、以手作為主的攝影小誌工作坊,三天的課程設計涵蓋攝影小誌的歷史與實踐形式、影像編輯與排版設計、裝幀製作與紙材選擇,最終每位參與者都將親手完成屬於自己的 dummy book(樣書),並參與成果發表與展覽。系列活動邀請參與者從個人經驗與觀看出發,將攝影作品轉化為一本可被翻閱的書,讓影像不只被觀看,更能成為自我表達與社群對話的載體。 講者簡介   李俐亞 / 書盒子獨立出版製書人、講師     攝影書創作者及講師,擅長以童年記憶、生活環境與夢境空間為主題,結合手作技法與多元材料,呈現攝影創作的新可能,透過攝影工作坊與展覽,推動手工技法作為攝影創作元素,並以藝術家書籍為對話核心。2022年創立「書盒子獨立出版」,專注於出版藝術攝影書與推廣製書教學,實踐攝影與書籍的跨媒材美學,鼓勵創作者表現多元想法。曾策辦多場聯展及攝影書展,包括「頁面調度」、「打開攝影的盒子」,並於「2020台北國際攝影節」及印尼日惹國際攝影節、「熱吵集:當代攝影書交流展」策展,展現當代攝影書的文化價值致力於以攝影書作為創作與交流的橋梁,深化視覺藝術的內涵與可能性。   鍾易庭 / Ex LAB 影像實驗室主理人、講師 當代攝影創作與研究領域的講師與藝術家,畢業於美國紐約巴德學院進階攝影研究所。研究領域為當代攝影創作、藝術家使用攝影、觀念藝術與攝影作爲檔案文件、靜止性動態影像表現、早期攝影史、視覺文化與攝影書寫與評論。專注創作與教學,探索攝影作為視覺語言的多元可能性,推動影像文化的深入研究與表達。現任Ex LAB影像實驗室主理人,實踐大學兼任講師及富邦文教基金會青少年發聲影像學院講師,曾於紐約國際攝影中心任教,並於路透新聞及中國時報擔任攝影記者。獲ICP Director's Fellowship等殊榮,作品曾於紐約、台灣多地展出,代表展覽包括《Indecisive Moment》和個展《Love Will Be Convulsive》。   李岳凌 / 攝影創作者、講師 自2001年起投身聲音藝術,探索人文音景、電子原音及具象音樂;2011年起自學攝影,專職創作。他將聆聽、瑜伽、長跑與攝影視為內在覺知練習,追求當下感知與用力與放鬆之間的平衡。他的作品關注歷史、文化與精神層面的無形與稍縱即逝,透過聯想與隱喻,突破瞬間影像的表面意涵。其個人攝影書《Raw Soul》由日本赤々舎出版,並入選多個國際展覽與收藏,包括台灣藝術銀行。李岳凌曾於京都、東京及倫敦舉辦個展,作品涵蓋台灣麻豆大地藝術季、香港國際攝影節及秘魯身份美學展。他獲得多項攝影與聲音藝術獎項,並於台灣、法國及日本接受高等教育,專注互動媒體及電子工程,跨領域呈現其對聲音與影像的深度探索。   周芳伃 / 藝術家、平面設計師 台北人,影像創作者,也是接案設計師。創作以日常生活為題材,探討個人、家人以及身邊生活的日常景色,從自我本身挖掘並連結與人之間的情感、身份關係、家庭記憶、傳統家庭中出現的符號來表現語彙。作品常透過紙本攝影書、布、生活中出現的物件等元素來創作。 課程時間 2025年9月7日(日)、2025年9月14日(日)、2025年9月27日(六),全日課程 中間午休一小時,午餐自理。 時間 課程內容 9/7(日) 10:00-13:00 攝影小誌的概念與結構 講師:李俐亞 14:00-17:00 影像內容的討論與發展 講師:鍾易庭 9/14(日) 10:00-12:00 影像編輯與頁面節奏 講師:李岳凌 13:00-15:00 製書的方向與思考 講師:李俐亞 15:00-17:00 封面設計與排版概念 講師:周芳伃 9/27(六) 10:00-14:30 裝幀方式與手工書製作 14:00-17:00 作品集結成果交流   地點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臺北館 206教室 來館交通:交通資訊點此   本工作坊是3日密集課程,你的小誌作品將在工作坊第3日製作完成,並在活動現場進行分享及交流。 每一位學員會製作出兩本攝影小誌,其中一本提供給中心推廣使用! 學員名額限量20名,敬請把握!    

| | 主辦單位 高雄市立美術館

街景與天空-銅版蝕刻體驗工作坊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江芸萱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街景與天空-銅版蝕刻體驗」工作坊 本系列課程將帶領大家深入探索體驗銅版蝕刻(Etching)與裱貼(Chine-collé)技法。以日常可見的「街景與天空」為題材,結合蝕刻出的街景圖像基礎上,運用暈染各色的宣紙進行裱貼,呈現天空多變的色彩樣貌,展現不同的情境與氛圍。 課程時間: 7/24、7/31、8/14 每周四14:00-16:00(共計3堂課,屬連續性系列課程,單堂無法參與,不予退費與補課。) 講師:江芸萱|藝術教育工作者 活動對象:一般大眾(名額有限,額滿即止) 報到時間/地點:7月24日(四) 13:50-14:00 美術資源教室(位置及動線資訊:https://reurl.cc/67439r,沿紫色虛線前往) 報名方式:線上刷卡繳費,費用750元(含手作材料費),,當日請於美術資源教室報到領取發票。請至本頁底端點選 我要報名 。 線上報名與繳費流程:(1) 填寫報名資料並送出→(2) 視窗將跳轉至線上刷卡介面及付款驗證→(3) 付款完成即繳費成功,同步信箱收到通知信。 流程圖片說明 *小提醒:須完成繳費,才算成功報名,謝謝 *銅版版材尺寸:10*10cm 【退費機制】 報名繳費後因故不克參加需辦理退費者: 請先來電或來信告知(07-5550331分機262,jiangdec29@gmail.com) 江小姐(週二至週六9:00-12:00;13:30-17:30)欲辦理申請退費。並填寫館方提供之退費表單,本館將於活動結束後辦理退費。(跨行匯款手續費由申請人自行負擔) 活動前10天以前申請退費,退還活動費用90%。(7/14前) 活動前2-9天以前申請退費,退還活動費用70%。(7/15-7/22) 活動前1日及當日不予退費。(7/23-7/24) 因活動日生病無法參加當日活動,憑醫院證明或診療收據得辦理全額退費。 活動開始未報到參加者,視同自願放棄權利,恕不予辦理退費。 ※因不可抗力或其他不可歸責於主辦單位之事由,致活動取消之退費辦法: 如遇不可抗拒之天然災害、疫情警戒或其他非主辦單位所致之因素,如(包含但不限於)豪雨 特報、颱風、地震、水災、森林火災、道路坍方等變因(依中央氣象局之定義與公告為準,活動全額退費(不包含匯款手續費)。 【注意事項】 工作坊13:50於美術資源教室開放報到,為保障您的權益敬請準時到場。 工作坊期間,請全程保持手機靜音或關機。 活動若遇高雄市政府發布全市停班停課(如逢颱風、豪雨等大型災害)而取消,依本館臨時公告處理,並保留活動現場安排的一切權利。 活動當日若有異動,以當天公告為準。 本館保有最終修改、變更、活動解釋之權利。 【個資法聲明】 當您以高雄市立美術館(以下稱本館)網站進行本活動報名時,表示您同意以下內容: 本館取得您的個人資料,在「個人資料保護法」與相關法令之規範下,蒐集、處理及利用您的個人資料。 當您在本館網站上進行活動報名時,系統將會請您提供報名所需之必要個人資料,如:姓名、出生年月日、身分證字號、連絡方式(包括但不限於電話號碼、e-mail或居住地址)或其他得以直接或間接識別您個人之資料;且將用於本館活動線上報名之身份確認、聯繫、訊息通知之用。 若您所提供之個人資料,經檢舉或本館發現不足以確認您的身分真實性或其他個人資料冒用、盜用、資料不實等情形,本館有權暫時停止或終止提供對您的服務或您應享之權利。 您可依個人資料保護法就您的個人資料向本館(1)請求查詢或閱覽、(2)製給複製本、(3)請求補充或更正、(4)請求停止蒐集、處理及利用或 (5)請求刪除。但因本館執行職務所必需者,本館得拒絕之。 您瞭解此一同意符合個人資料保護法及相關法規之要求,具有書面同意本館蒐集、處理及利用您的個人資料之效果。 【肖像權聲明】 活動中將進行現場攝影記錄,參與本活動即同意授權承辦單位高雄市立美術館進行活動攝影,且同意高雄市立美術館將相關影像用於本館網站、社群媒體、出版品製作、研究發表等非營利之教育推廣用途,且同意本館擁有公開宣傳、傳輸前述影像等權利。 【活動洽詢】 高美館教育暨公共服務部 江小姐07-5550331分機262 (週二至週六9:00-12:00;13:30-17:30) jiangdec29@gmail.com 報名資訊 報名日期:2025/07/02(星期三)~2025/07/23(星期三) 提供團體報名:否

| | 主辦單位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中興分館,台灣雙母語研究學會

雙語親子共學(英語繪本故事)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台灣雙母語研究學會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報名對象:6歲以上。13歲以下需要1位家長陪同一起上課。 費用:免費。 報名方式:線上報名

| |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專題講座】「好玩,是兒童在博物館最重要的事!—我在世界最大最好的兒童博物館玩了9個月」


活動場次資訊:

售票網址: 點我前往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博物館不僅是知識的寶庫,更是激發孩子們創造力與想像力的場所。透過精心設計的互動展覽與活動,孩子們能在遊玩中學習,與文化活生生地接觸。 我們鼓勵孩子們參與文化,理解歷史,並發掘自我潛能。期待未來我們能與孩子們攜手合作,創造一個更具包容性和趣味的博物館環境,讓每一位小朋友都能在其中歡樂成長! ️兒童友善場次,歡迎親子共同參與! 線上報名者享有免費入館優惠,歡迎教育工作者、親子家庭與文化機構人員參與!                        

| |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跨域.探索者!」計畫—生活裡的自然色


活動場次資訊:

售票網址: 點我前往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在我們的靈魂深處 人人都是「探索者」  藝術×科學 一起面對面的雙重探險 探索未知是人類進步的基石,從人類文明的發展脈絡當中,更能發現探索是深藏於靈魂的本能。 「 跨域.探索者!」計畫,自112年起國美館與科博館,兩館以藝術和科學的交流合作為目標,致力共同打造人文藝術與自然科學的系列活動,提供開發大眾理性與感性的體驗課程。計畫綱要以「跨域」與「探索」為核心呼應人類史上在各領域的探索、冒險精神,本次以「生活裡的自然色」為主題,通過顏色為概念,期待帶領大眾逐步從色彩與動物的關係、日常顏色的感知、動植物顏色的採集,色彩的實踐與製作,到色彩與個人經驗連結,讓顏色有完整全面的新想像,在相同的主題下兩館各以不同面向切入觀點,學習藝術創作面的觀察與紀錄、嘗試用科學的方法以科學繪圖紀實,「雙館」齊下用新角度、新技術,展開新視野。 觀察是藝術與科學的共同體   透過觀察發現我們緊密關聯  「為什麼有些動物身上有「螢光」的顏色?」、「繪畫用的顏料用哪些原料製作?泥巴可以嗎?」、「顏色會影響我們的感官與意識嗎?」這些疑問源於我們想更深入認識瞭解未知的知識,想更好的喚起對生活的探索精神。 在藝術觀察是創作最基礎的步驟、在科學觀察是所有發明的起點,本課程強化「觀察」方法、提供創作技術、工具使用,學習科學邏輯,讓學員們在觀察後將所學到的技巧投入應用,請學員思考自己所有的「為什麼」、練習分享自己的「為什麼」,由你完成我們的探索者方程式。課程結束後,學員們將有兩件的以顏色為主題的作品,並透過觀察發現藝術感性與科學理性與我們緊密相連。   指導單位|文化部、教育部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美術館、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活動資訊 活動對象: 國小三年級(含)以上至六年級(含)以下( 出生日2017年9月1日至2013年9月2日 ),共30位。 活動時間: 114年09月06日(六)13:00-17:00、114年09月07日(日)09:00-12:10。 ※本活動為連續2個半日課程,報名後請全程參與! 活動地點: 114年9月6日(六)下午  地點:國立臺灣美術館 114年9月7日(日)上午  地點: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活動流程: Day1,114年9月6日(六)  地點:國立臺灣美術館(※活動流程僅供參考,課程實際時間請依現場執行狀況為主) 時間 活動單元 活動內容 地點/講師 12:50-13:00 報到   國美館大門服務台旁 13:00-13:30 單元一 觀察吧! 反覆與堆疊的色彩 邀請學員於國美館教育展通過五感,進行觀察、探索教育展中藝術創作的「堆疊-反覆」精神,並逐步從可觀察物件、半開放式個人經驗連結與開放式創意思考,階段性討論「時間-色彩」的關係。 教育展示空間地下一樓 《24/7:::創作中的反覆與堆疊》 講師:劉昕昀 13:40-14:20 單元二 尋找吧! 顏色都從哪裡來? 從遊戲與藝術史的故事中,感受顏色(料)的組成、文化、自然等不同意含,瞭解顏色如何影響我們的感官與意識。 三樓多元學藝廳 講師:劉昕昀、陳品如 14:20-15:00 單元三 製作吧! 打造生活中的顏色 生活的植物、礦物與日常物件中,實踐顏料製作。學員嘗試學習製成步驟,從採集、研磨混合與調配,練習親身調製自己的顏料。 三樓多元學藝廳 講師:陳品如 15:00-17:00 單元四 分享吧! 專屬你的生活色票 簡介色票功能,並使用自製顏料的製作色票,為自己的顏色命名,打造專屬於自己的生活色票。感受、理解、實踐到敘事是製作色票的最終目標。 三樓多元學藝廳 講師:陳品如 明日科博館見 Day2,114年9月7日(日)  地點: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活動流程僅供參考,課程實際時間請依現場執行狀況為主) 時間 活動單元 活動內容 地點/講師 8:50-9:00 報到 生命科學廳大廳 9:00-10:50 單元五 觸摸自然: 走進自然的色彩與觸感 觀察動物體色與生存環境的依存關係,並藉由觸摸毛皮感受不同動物毛髮的質感。 生命科學廳地下一樓展區「彩色世界」、「奇幻自然」 講師:林曉菁 10:00-10:30 單元六 調出自然色: 用眼睛與雙手做筆記 找出5個生物身上主要的三個顏色,利用樹脂土學習調色。課程結合觀察、調色與探索學習單。 生命科學廳地下一樓展區「奇幻自然」教室 講師:林曉菁 10:40-12:10 單元七 自然織記: 用羊毛寫下色彩故事 從學習單中探索到的生物色彩,選定三種色彩製作羊毛濕氈。 第二科學教室 講師:林曉菁 活動結束 講師簡介: Day1:國美館課程講師 (一)  陳品如:畢業於國立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碩士,創辦夜舟藝術(原「PIN繪畫工作室」),擅長以鉛筆、色鉛筆、壓克力等繪圖媒材,進行人物、動物和風景等素描,通過精實專業的繪畫教學療育 (二)  劉昕昀:畢業於輔仁大學博物館學研究所碩士,現為國立臺灣美術館教育推廣組約用專案助理。 Day2:科博館課程講師 (一)林曉菁:畢業於國立中興大學,現為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科學教育組資深解說員。 報名網址 「跨域.探索者!」計畫–「生活裡的自然色」(點此文字報名) ※請點擊上方文字連結報名,活動收費800元整,敬請正確填寫報名資訊,年齡、資格不符者恕不開放參與。 ※本活動於科博館網頁報名,依報名先後順序錄取,正取30名,額滿為止。   注意事項: 活動報名前請務必確認電子郵件的正確性,主辦單位將依學員提供的電子信箱地址 寄發活動相關訊息。 活動過程中將進行現場攝錄影,參與本活動即同意授權國立臺灣美術館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將相關影音資料製作非營利之教育推廣影片,公開播送、上映、傳輸之權利。 學員於活動中產出之記錄與成果將作為展示素材,參與本活動及授權國立臺灣美術館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使用其產出成果策畫相關展示與行銷推廣用途。 活動當天請準時報到,敬請自備水杯或水壺。 活動中請共同維持現場秩序,以免影響課程進行。 如遇不可抗力之因素(包含但不限於颱風、地震、豪雨等天災),考量學員安全,主辦單位得辦理延期或取消活動,並提前公告及聯繫,如有未盡事宜,主辦單位保留修改、終止、變更活動 內容細節之權利。建議出發前請確認臉書或官網最新營運資訊。 國美館交通資訊請見【國美館交通】(請點文字)、科博館交通資訊請見【科博館交通】(請點文字) 本計畫經核定後實施,若有未盡事宜,得隨時修正之。  

| | 主辦單位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2025【武營來跳舞】讓身體花般綻放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李尹櫻

《讓身體花般綻放》 以輕快的移動與跳躍開場,進入更多變化與動態的節奏,引導個人與群體間的身體互動更加流暢。激發創造力,打開彼此身體自由的表達通道,在流動中綻放獨一無二的舞蹈能量!

| |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24/7:::創作中的反覆與堆疊」兒童藝術教育展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售票網址: 點我前往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展覽日期:2025.9.6 - 2026.8.9  展覽地點:臺灣兒童藝術基地 教育展示空間   「24/7」(twenty-four-seven),意指一天24小時、一星期7天(24 hours a day, 7 days a week),是英語世界裡用來描述每天不停循環的慣用語。你有沒有注意到,生活中每一天都在反覆進行?在這些「反覆」的日子裡,我們不知不覺地長大了,時間也在慢慢「堆疊」出我們的模樣。 其實,藝術創作也是這麼一回事!在藝術創作的世界裡,「反覆」意味著將相同的質感、形狀或色彩重複運用,「堆疊」則是在不同元素的層層疊加中產生新的變化。對藝術家而言,經過無數次的練習和實驗,在這樣的反覆循環中,慢慢累積出獨特的創作風格。 展覽透過新生代藝術家的全新作品,重新觀看並討論前輩藝術家的經典創作,建立大、小觀眾之間的對話橋樑,期待藉視角轉換,回應今年度(2025)臺灣兒童藝術基地的年度關鍵字「#換個角度看」,希望進入展覽的大、小觀眾都能以有趣的方式理解藝術創作中的「反覆」與「堆疊」。      反覆與堆疊裡的「質感」 藝術家廖修平被譽為「臺灣現代版畫之父」,擅長利用版畫的「反覆」與「堆疊」特性來表達人生的不同面貌,這不僅讓畫面更具現代感及層次,也讓我們感受到時間流轉中,過去、現在與未來交疊的多樣風貌。 藝術家石孟鑫的靈感呼應藝術家廖修平的版畫技法,透過不斷翻模與材質實驗,玩出「反覆」與「堆疊」的視覺變化,就像版畫一樣,讓「質感」變得豐富又有趣!  反覆與堆疊裡的「形狀」 藝術家張永村是臺灣大型水彩創作的先驅,不僅突破傳統技法,也讓水彩在超過150公分的大尺幅創作中展現更多層次與可能,透過幾何形狀的「反覆」與「堆疊」,描繪城市的輪廓與節奏,賦予畫面立體感與生命力。 藝術家莊惠琳受到藝術家張永村《文明的躍昇》啟發,從幾何圖形的「反覆」與「堆疊」出發,想像每個形狀是一顆細胞,也是一間間小房子,透過紙張的變化與累積,她讓單純的「形狀」,變成一座充滿想像的城市。  反覆與堆疊裡的「色彩」 藝術家廖繼春被譽為「色彩大師」,擁有自由運用色彩的本領,曾說:「我的色彩是騙人的,是不忠於自然的。」他經常反覆造訪淡水寫生,累積觀察與感受,發展出獨特的藝術語言,讓「反覆」與「堆疊」成為創作的重要方法。 藝術家何彥諺從藝術家廖繼春的〈淡水遠眺〉出發,提取顏色、筆觸與畫面節奏,將寫生中的「反覆」與「堆疊」轉化為動態空間,透過「色彩」與光影變化,我們在緩慢重複的節奏中,看見風景,也捕捉轉瞬的驚喜。  參展藝術家:石孟鑫、何彥諺、莊惠琳  典藏藝術家:張永村、廖修平、廖繼春  展覽策劃:江名揚、黃素雲、黃莉婷、劉昕昀  學習策劃:江名揚、黃莉婷、劉昕昀  展示設計:鹽池工作室  視覺設計:Atelier : tt  燈光執行:絕對光度有限公司  佈展執行:噪山工作室、鹽池工作室  翻譯:許恬瑛

| | 主辦單位 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

114年文化近用


活動場次資訊:

售票網址: 點我前往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演出團隊 一、新和興總團: 在地耕耘超過一甲子的新和興總團,於民國52年由江清柳以自家人為班底,開創新和興的戲路歷程,並於民國78年由現任團長江金龍接任,長年經營下曾榮獲個人、團體民族藝術薪傳獎及多次本縣傑出演藝團隊。劇團多年來致力於在地傳統戲曲推廣及傳承,期望成為培育中部歌仔戲新星之搖籃。近年在歌仔戲國寶藝師廖瓊枝老師的傳承與劇團行政總監江陳咏蓁帶領下,劇團新苗已日益茁壯,年輕演員的藝氣底蘊已逐漸融合劇作,仔細著墨不同面向的經典歷史故事。近年作品多邀請歌仔戲資深藝師聯合製作,並由劇團第4代偶像小生江怡璇(薪傳獎藝師廖瓊枝老師之藝生)擔綱要角,期冀藉由傳承之路,建立劇團特色及典範,成為「堅持傳統歌仔戲音韻之美」且「中部最會打又能駕馭萬千風格的劇團」。 二、光興閣掌中劇團: 第一代團長 鄭武雄 師承新興閣鍾任祥,成立於1961年,以內台金光戲為基底,創作劇本達三千多集,更創下戲園時期長門戲達122天的票房記錄,為台灣具代表性的布袋戲團隊。1998年由二代鄭成龍(林宏憲)接棒,為迎合目前演藝生態環境,轉型往現代劇場式的精緻表演,保留內台演出的劇本核心,結合現代劇場之燈光技術、獨立音樂創作編曲、加入專業的劇場導演、舞監等分工的表演方式,多次獲得地方傑團與國藝會、傳藝中心等公部門相關補助,並獲得金掌獎肯定。並於2020年至2023年連續四年獲得彰化縣一級傑出演藝團隊,也是彰化縣布袋戲傑團中第一個進入劇場售票的團隊。近期則朝多元發展演出型態,期許將布袋戲藝術文化以符合當代時宜的演出方式發揚光大,因應網路時代的行銷拓展,利用時事新聞話題得到廣泛迴響,短片更創下十萬人點閱的佳績,已然將金光戲重新活化,走入精緻化的現代版新金光戲型態,成為本團特色。 三、黃世志電視木偶劇團: 黃世志電視木偶劇團於民國96年成立,團長黃世志先生在木偶的操作技藝、戲偶造型設計、道具製作及口白表演等,皆有豐富的創作力,且不侷限在傳統布袋戲的框架內,勇於嘗試傳統戲偶與其他多樣化戲偶造型之創作演出。 四、極至體能舞蹈團: 「極至體能舞蹈團」創立於1997年,為中台灣第一支專業現代舞蹈團。 藝術總監石吉智為國內第一位美術繪畫背景專業,跨域舞蹈編創的編舞家,被媒體喻為「以肢體作畫的編舞者」。擅以視覺裝置跨界融合,讓肢體如作畫般,在繁複與極簡的兩端,展現無限的可能。 曾受文化部派駐巴黎西帖藝術村駐村藝術家、西澳表演藝術學院駐校藝術家、美國康乃狄克大學駐校藝術家,曾任馬來西亞、廣東、印度舞蹈節大師班教師。跨界多元不設限的編創風格,從實驗性純肢體探索、與環境共舞、高齡藝術參與,到闔家共賞新舞劇系列,每年持續推出大劇場新作。長期深耕於表演藝術創作及藝術教育推廣,國內外演出超過千場,連續7年獲得文化部分級獎助舞蹈類團隊。 五、古典室內樂集: 「古典室內樂集」是由團長謝志偉帶領其三位長笛家族成員及鋼琴、小提琴、大提琴手等所組成之室內樂團,是一個與戶外大自然美景結合之互動室內樂團隊;近年樂團連續舉辦埔里天空之城音樂會而受到南投鄉親們的認同,期望能將南投美景透過音樂、網路傳達到世界各個角落;也曾連續五年受代表國立台灣交響樂團─遍撒音樂種子到社區系列音樂會活動,將古典室內樂精華,透過音樂家們巧思,傳遞到南投各鄉鎮國小。2019年更邀請台北愛樂顧問小提琴家張家綸,前台灣交響樂團大提琴家張家綺,於埔里聯合舉辦室內樂集年度音樂會,一同充分發揮室內樂集創意。 六、樂耕農室內樂團: 樂耕農室內樂團,以中樂為核心,耕耘音樂藝術二十年的雲林縣在地傑出樂團,深耕在地,放眼國際,為雲林最積極推廣音樂藝術文化的音樂演藝團隊之一。2001年1月萌芽於雲林。以音樂農夫的身份深耕鄉里,從民族樂器出發,透過有機多元的創作及演出,讓音樂走進生活並兼顧傳統與創新。 樂耕農甫成立即榮獲『文建會優良扶植團隊』,兩度獲選為『雲林縣傑出演藝團隊』。音樂展演具國際性、全國性、區域性多元音樂文化推展,致力散播藝術美學種子,推動宏觀與微觀的社會美感教育,積極投入音樂藝術融入民眾生活。   演出時間 校園巡演場次(僅供校內觀賞、不對外開放) 地區 類別 團隊 場次 臺中 現代舞 極至體能舞蹈團 臺中市立臺中特殊教育學校 9月16日(二)上午0930-1130 彰化 掌中劇 光興閣掌中劇團 彰化縣泰和國民小學 9月19日(五)上午0930-1130 南投 現代舞 極至體能舞蹈團 國立南投特殊教育學校 10月2日(四)下午1330-1530 雲林 掌中劇 黃世志電視木偶劇團 雲林縣斗南鎮文安國民小學 9月8日(一)上午0930-1130   社區巡演場次 地區 類別 團隊 場次 臺中 歌仔戲 新和興總團 泰昌里活動中心(泰昌社區發展協會) 10月14日(二)上午0800-1000 彰化 歌仔戲 新和興總團 竹塘三清宮(竹塘社區發展協會) 9月28日(日)上午0930-1130 南投 音樂 (長笛) 古典室內樂集 集集鎮公所禮堂(八張社區發展協會) 9月13日(六)上午1000-1200 雲林 音樂 樂耕農室內樂團 麥寮社教園區(海豐社區發展協會) 9月7日(日)上午0930-1130                              

| | 主辦單位 國立台灣文學館

【言嶼交響:2025臺灣文學英譯工作坊 】


活動場次資訊:

售票網址: 點我前往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言嶼交響:2025臺灣文學英譯工作坊   一、宗旨:給新銳譯者的國際工作坊 2021-2024年國立臺灣文學館與英國文學翻譯中心(British Centre for Literary Translation,簡稱BCLT)合作辦理臺灣文學翻譯工作坊,培育了許多譯者。2025年臺文館再次攜手BCLT,首度移師臺灣推出 「言嶼交響:2025臺灣文學英譯工作坊」,為有志投入臺灣文學英譯的新銳譯者量身打造深度專業培訓課程,包括翻譯實作、文化走讀、專題講座與論壇以及參訪原住民族的部落文學發展場域等。 工作坊特邀國際知名譯者程異(Jeremy Tiang)擔任導師,以及來自英國、韓國、日本、波蘭、捷克等國的資深譯者、學者、出版界代表與臺灣作家共同參與,期透過多元活動,全面強化學員對於臺灣文學的翻譯專業能力,深化對臺灣文學、文化與語言的理解,拓展國際譯者人脈網絡,並探索在文學翻譯領域的職涯發展與未來可能性,促進跨文化交流與專業對話。   二、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文學館   三、合作單位:       英國文學翻譯中心(British Centre for Literary Translation, BCLT)   四、時間與地點 (一)報名期間 即日起至2025年9月7日(日)臺灣時間(UTC+8)23:59截止(逾期不受理)。 (二)工作坊辦理時間與地點 2025年11月9日至14日,全程共6天。11月9日至11日在臺南,11月12日至14日移地臺東。   五、徵選名額與資格 預計錄取20名學員。凡年滿18歲,有志從事臺灣文學英譯之國內外新銳譯者,社會人士及大專院校與研究所在學學生皆可報名,不限國籍。報名者須依主辦單位提供之文本完成試譯內容,並檢附英譯參考作品。   六、參加費用 (一)本工作坊期間費用─由主辦單位安排及支應以下相關項目: 課程、講座、論壇與文化體驗 保險、住宿(5晚)及餐食 臺南至臺東之間的交通 (二)主辦單位另將支應部分交通費用: 1. 國內外具學生身分者:支應在臺居住地往返工作坊地點之高鐵或臺鐵交通費,憑購票證明實報實銷。 2.現居國外者:每人可獲最高新臺幣30000元的國際機票支應,支應上限為: (1)來自亞洲國家最高新臺幣15,000元。 (2)來自亞洲以外國家最高新臺幣30,000元。憑購票證明文件實報實銷。 3.同時具上述兩者資格者,皆可支應。   七、課程內容 以文學翻譯實作、大師講座、論壇與文化深度體驗為核心,重點包括: (一)臺灣作家分享創作理念,由工作坊導師親自帶領文本英譯實作課程。 (二)臺南城市導覽、文學與文化走讀、臺文館展示參訪。 (三)臺灣文學翻譯及出版專題演講及論壇:聚焦翻譯實務、出版市場趨勢、譯者職涯規劃。 (四)參訪原住民族的部落文學發展場域:由原住民作家帶領,透過翻譯課程探索臺灣文學的多元聲音與文化背景。    八、導師介紹 程異(Jeremy Tiang) 旅居紐約的新加坡籍譯者與小說家。翻譯作品超過30部,包括駱以軍、黃崇凱、張悅然、雙雪濤、英培安等華文作家的小說作品。同時從事戲劇創作與翻譯,包括雙語劇《Salesman之死》獲得2024年度Obie獎,其小說《緊急狀態》(State of Emergency)榮獲新加坡文學獎。與 Kavita Bhanot博士共同編輯《暴力現象:翻譯論文21篇》(Violent Phenomena: 21 Essays on Translation)。2021年至2024年擔任臺文館與英國文學翻譯中心(BCLT)合辦的「臺灣文學翻譯工作坊」導師。    九、報名方式 第一步 下載申請表格,並以英文完整填寫,包含試譯內容。 第二步 至臺文館藝文活動平台,完成個人基本資料填寫,並上傳以下檔案: 申請(含試譯)表格:檔名「申請表格_申請人姓名」(請轉存為PDF格式上傳) 翻譯作品:除試譯內容外,如有相關翻譯作品,請上傳檔名「作家_作品名稱_申請人姓名」 在學證明:檔名「在學證明_申請人姓名」   十、報名須知 (一)各項報名文件須以英文撰寫。 (二)請使用有效電子郵件,所有通知將透過Email寄發。 (三)徵選結果預計於2025年9月30日前以電子郵件通知。   十一、注意事項   (一)錄取者須全程參與工作坊,並配合主辦單位安排之課程與活動,活動結束後需協助填寫意見回饋單。 (二)國內學員需繳交保證金新臺幣3,000元,全程參與後全額退還,未能全程參與者不予退還;國外學員採用切結方式,免繳保證金,如未能全程參加,除特殊原因經主辦單位同意外,機票費用不予支應。符合交通費支應資格者,支應金額依實際核銷標準辦理。 (三)本工作坊為非營利性質,主辦單位提供學員餐食及住宿(青旅背包客棧或旅館雙人房,每位學員皆安排單獨床型,不同生理性別不同室)。 (四)申請表格內容須為本人撰寫,且保證無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情事,並禁止使用 AI 生成、重製、合成等手法。如經查資料填寫不實或有違反規定情形,主辦單位得取消其入選資格。 (五)主辦單位得視報名狀況,增加或調整錄取者人數。 (六)主辦單位將於工作坊期間進行拍照、錄影紀錄,以作後續活動宣傳使用,如不同意者請事先告知。 (七)本簡章若有未盡事宜,主辦單位保留解釋及修訂之權利。如因天候或其他不可抗力因素,經政府公告停班或停課,則活動順延,辦理時間另行通知。   十二、聯繫資訊 如有任何問題,請洽執行單位社團法人臺南市台南新芽協會鄭小姐(0975-122-873、trueflow@howyoungtaiwan.org),或以電子郵件方式寄送主辦單位國立臺灣文學館(nmtl2022@gmail.com)。   誠摯歡迎對文學翻譯充滿熱情的您,一同踏上這場臺灣文學的旅程! A Symphony of Island and Literature: 2025 Workshop for Translating Taiwan Literature Call for Applications I. Mission: An International Workshop for Emerging Translators From 2021 to 2024, the National Museum of Taiwan Literature (NMTL) collaborated with the British Centre for Literary Translation (BCLT) to deliver a series of Taiwan literature translation workshops, nurturing a new generation of literary translators. In 2025, the NMTL is partnering once again with BCLT to launch, for the first time in Taiwan, A Symphony of Island and Literature: 2025 Workshop for Translating Taiwan Literature.  This intensive and immersive training program is tailored for emerging translators who aspire to specialize in translating Taiwan literature into English. The program combines practical translation training with cultural engagement, including guided cultural tours, keynote lectures and forums, and visits to Indigenous communities’ literary and cultural heritage sites. The workshop will feature internationally acclaimed translator Jeremy Tiang as mentor, joined by writers from Taiwan, senior translators, scholars and publishing representatives from the Czech Republic, Japan, Poland, South Korea, and UK and other countries. Through a rich program, the workshop aims to strengthen participants' skills in translating Taiwan literature, deepen their engagement with Taiwan’s literature, culture and languages, broaden their networks, explor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in literary translation, and foster cross-cultural dialogue.   II. Organizer:      National Museum of Taiwan Literature   III. Partner:       British Centre for Literary Translation (BCLT)   IV. Date and Venue (I)Application Period From now until September 7, 2025 (Sunday), 11:59 p.m. Taiwan Time (UTC+8). Late applications will not be accepted. (II).Workshop Schedule and Venue November 9-14, 2025 (6 days total): November 9-11 – Tainan November 12-14 – Taitung V. Selection Quota and Eligibility A total of 20 participants will be selected. Anyone aged 18 or above, including non-Taiwanese citizens, with an interest in translating Taiwan literature into English is welcome to apply, including emerging translators, working professionals, and undergraduate/graduate students from both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backgrounds.  Applicants are required to  complete translation samples based on texts provided by the organizers and submit their Chinese-to-English literary translation work as reference materials.   VI. Participation Fees (I)All expenses during the workshop will be fully covered by the organizers, including: Courses, lectures, forums, and cultural experiences Insurance, accommodation (5 nights), meals Transportation between Tainan and Taitung (II)Partial Transportation Subsidies Provided by the Organizers Currently Enrolled Students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The organizers will subsidize transportation costs between the participant’s residence in Taiwan and the workshop venues for Taiwan High-Speed Rail or Taiwan Railways travel. Reimbursement will be provided upon submission of valid proof of purchase. Participants Residing Overseas: Each overseas participant is eligible for a maximum subsidy of NT$30,000 toward international airfare, reimbursed upon submission of valid proof of purchase. The subsidy limits are as follows: Participants from Asian countries: up to NT$15,000 per person Participants from non-Asian countries: up to NT$30,000 per person Dual Eligibility:  Participants who qualify under both categories above are eligible to receive subsidies from both. VII. Course Content The workshop focuses on literary translation practice, master lectures, forums, and immersive cultural experience. Key highlights include: (I) Creative concept shared  by Taiwan writers, complemented by mentor-led, hands-on English translation sessions. (II) Guided tours of Tainan city, literary and cultural walking experiences, and visits to exhibitions at the NMTL. (III)  Specialized lectures and forums on translating and publishing Taiwan literature,  including translation practice, publishing market trends, and literary translator career development. (IV)visits to Indigenous communities’ literary and cultural heritage sites: led by Indigenous writers, offering participants an opportunity to explore the diverse voices and cultural backgrounds of Taiwan literature   V. Mentor Introduction Jeremy Tiang Jeremy Tiang has translated over thirty books from Chinese, including novels by Lo Yi-Chin, Huang Chong-Kai, Zhang Yueran, Shuang Xuetao and Yeng Pway Ngon. He also writes and translates plays, including the bilingual Salesman之死, which won the 2024 Obie Award for Outstanding New Play. His novel State of Emergency won the Singapore Literature Prize, and he is the co-editor with Dr. Kavita Bhanot of Violent Phenomena: 21 Essays on Translation. From 2021 to 2024, he led the Literature from Taiwan strand of the BCLT Translation Summer School. Originally from Singapore, he now lives in New York City. IX. Application Process Step 1 Download the application form from the NMTL official website (www.nmtl.gov.tw) or the Arts and Cultural Activities platform. Complete the application in English, including translation samples. Step 2 Fill in your personal information on the NMTL’s Arts and Cultural Activities platform and upload the following files: Application form (including translation sample): filename "Application Form_Applicant Name" (please upload as a PDF) Translation works: Along with the required translation sample, applicants must submit relevant Chinese-to-English literary translation works (published or unpublished). Please upload these files using the format "Author_WorkTitle_Applicant Name" Proof of enrollment (for current students): Please upload a verification document with the filename "Proof_of_Enrollment_Applicant Name"   X. Application Guidelines (I) All application documents must be submitted in English, except for Chinese names. (II) Please use a valid email address; all notifications will be sent via email. (III) Selection results will be sent  via email by September 30, 2025.   XI. Important Notes (I) Selected participants are required to attend the entire workshop and participate in all course activities arranged by the organizer. Participants must submit  feedback forms after the event. (II) Domestic participants must pay a refundable deposit of NT$3,000, which will be fully refunded upon full attendance . No refund will be issued for partial or incomplete participation. International participants are exempt from the deposit but must sign a letter of commitment. Unless approved by the organizer due to special circumstances, airfare subsidies will not be provided for incomplete participation. Transportation subsidies for eligible participants will be processed according to actual reimbursement standards. (III) This workshop is non-profit in nature. The organizer provides meals and accommodation for participants (youth hostels or hotel twin rooms, with individual beds assigned per participant and separate rooms by biological sex). (IV) Application form must be completed by the applicant, ensuring no involvement in illegal activities or infringement of others' rights. The use of AI-generated, reproduced, synthesized, or similar methods is strictly prohibited. In the case where  false information is or violations are provided , the organizer reserves the right to revoke the selection. (V) The organizer reserves the right to increase or adjust the number of selected participants depending on application status. (VI) Photography and videography will be conducted during the workshop for future promotional use. Please notify in advance if you do not consent. (VII) For matters not covered in these guidelines, the organizer holds the right to interpret and amend the rules.  In the event of government announcements regarding work or school suspension due to weather or other force majeure, the workshop will be postponed, with new dates announced separately.   XII. Contact Information For any inquiries, please contact Ms. Cheng at the executing organization Tainan Sprout Association via phone: +886-975-122-873 or mail: trueflow@howyoungtaiwan.org. Alternatedly, you may email the organizer, the National Museum of Taiwan Literature, at nmtl2022@gmail.com.   We cordially welcome those passionate about literary translation to embark on this journey of Taiwan literature together!  

| |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新媒體藝術保存與修護線上工作坊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售票網址: 點我前往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一、講師介紹 Alexandre Michaan 是一位常駐巴黎的媒體藝術保存修護師。自法國國立文化遺產學院畢業後,他曾於荷蘭阿姆斯特丹的 LI-MA 媒體藝術保存機構(LI-MA, Netherlands)參與以 CD-ROM 為載體的過時軟體藝術作品之保存工作。自 2013 年起,他致力於受技術過時威脅之錄像藝術作品的預防性保存策略研究。並曾為多間法國當代藝術館規劃媒體藝術藏品之保存計畫。自 2016 年起,於龐畢度中心參與錄像藏品的數位化工作,並於 2019 年參與 Chris Marker 互動錄像與電腦裝置作品〈Zapping Zone〉的保存研究。目前,他負責龐畢度中心新媒體部門裝置作品的技術檢視與紀錄,同時於法國聖艾蒂安大學(Université Jean Monnet, Saint-Étienne)攻讀博士學位,研究主題聚焦於媒體藝術保存之檢視紀錄程序。 二、工作坊內容 (一)新媒體藝術典藏管理面臨的主要挑戰 法國公共機構在新媒體藝術典藏保存方面所面臨的處境 技術過時對藝術領域的影響 / 藝術家對技術使用程度的不一致性及其對博物館團隊的實務影響 以龐畢度中心為例說明文件紀錄的重要性,以及自 1980 年代以來博物館領域如何處理此一議題 探討創作生產方式與保存手段之間的關聯性,以及博物館如何逐步建構所需之技術保存專業 (二)龐畢度中心的新媒體藝術藏品技術維護工作流程 數位化作業流程與數位檔案儲存 / 管理概況 展示條件要求:彈性 vs. 歷史原貌再現 瞭解技術設備的特殊性,以及工程技術專業與詳實紀錄的必要性:根據不同案例,誰能給出最佳解答?自作品徵集階段即預判未來可能出現的技術問題。 (三)實務案例分析 Chris Marker 以電腦互動為基礎之藝術作品為例,說明新媒體保存挑戰的多樣面向:〈ZappingZone: Proposals for an imaginary television〉(1990–1994)與〈Immemory〉(1997)。 Mike Kelley 與聲音藝術家 Scanner 共同創作的大型聲音與影像裝置〈Esprits de Paris〉(2002),於 2024 年再度展出,作為設備更新挑戰及歷史文件紀錄重要性的案例。 三、議程 時間 長度(分鐘) 內容 14:30-14:40 10 主辦單位致詞 14:40-15:30 50 新媒體藝術典藏管理面臨的主要挑戰 + Q&A問答 15:30-15:40 10 休息時間 15:40-16:30 50 龐畢度中心新媒體藝術藏品技術維護工作流程 + Q&A問答 16:30-16:40 10 休息時間 16:40-17:30 50 實務案例分析 + Q&A問答 ※全程搭配逐步口譯進行,講師以法語或英語發表。                              

目前在第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