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主辦單位 臺北記憶倉庫、域見、景澤創意、川流之島、大浪聚
漫遊老台北:台北城內街道風華時光
活動場次資訊:
演出單位: 臺北記憶倉庫
贊助單位: 文化部
售票網址: 點我前往
推廣網址: 點我前往
✦ 走進城內,用分析的視角閱讀百年前的雄心與變革 一座城市,如何換上現代的靈魂? 十九世紀末的台北,正處於歷史的轉捩點。當清代城牆在現代化浪潮中逐漸消逝,「三線路」的出現重新劃定了城市的格局,也揭開了行政、商業與知識體系全面重構的序幕。 我們將沿著這條歷史軸線,從拆牆開路的決斷,到街屋興起的榮町商圈,再到知識殿堂的建立,閱讀台北如何在現代化的進程中,塑造出今日城市的模樣。 在榮町(今衡陽路一帶),西式街屋與舶來品店鋪曾照亮台北的夜色,「台北銀座」的商業光景,讓菊元百貨成為消費與社交的地標。轉入知識與權力的場域,臺灣博物館以希臘式立柱撐起當權者的理想,展示的不只是自然與標本,更是一種「觀看世界」的姿態。 這些百年前的藍圖與街道,如今仍在城市紋理中流動。 這一次走讀,我們循著歷史的線索行走,重新理解台北如何在時間的摺疊中,從城牆之內走向現代的格局。 // 走讀活動小禮 // 參加本次走讀,可獲贈臺北記憶倉庫 #古蹟雞蛋糕一顆與 #冷泡茶飲一杯。用味覺保存城市記憶!(餐點可於兌換期限內完成兌換) ———————————— 講師介紹|呂其正 老師 台北人,自小在充滿歷史層次的老社區成長,對城市記憶與地景變遷有著細膩的感受力。畢業於臺灣大學社會學系與臺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現為文史導覽講師與中正社區大學講師,長期以導覽與教學實踐文化資產推廣與城市觀察。 擅長以社會科學與建築史的視角詮釋空間,讓參與者在街巷之間重新發現城市的故事。曾參與多次文化資產保存活動與古蹟再利用各方面的活化活動,包括昭和樓、川端町派出所,嘉禾新村日式木屋,也曾受邀於國立臺灣圖書館、巨匠電腦、民視節目及文化部活動擔任講師與分享人。著有合著作品《黑色怪譚》,並於《臺灣學通訊》等刊物發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