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塹城迎曦門(東門城迎曦門)

所在地:新竹市
地址:新竹市北區中山里中正路75號
開放時間:全日開放

竹塹城迎曦門位於新竹市東區,竹塹城(新竹古名)是台灣北部第一座石磚城,曾經是北台灣大甲溪以北的政治經濟中心,於西元1733淡水同知徐治民以莿竹圜植為城。道光九年(1829)磚城完工後,東為迎曦門(東城門)、西為挹爽門、南為歌薰門、北為拱宸門等四座城門;因日治後因實施都市街道計劃,並於1902年拆掉城牆與城樓,至今唯一還留存的東城_迎曦門已被列為國定古蹟,半圓栱型的門洞為泉州白石所砌成,重檐歇山式的城樓與壕溝一起守護著竹塹城;西元1999年迎曦門(東城門)廣場在文建會以歷史空間美化案補助經費下完成改造為市民廣場,並將迎曦門(東城門)命名為新竹之心,是新竹市人的精神堡壘。吊橋長約8.3公尺、寬1.6公尺,民眾可在信義路兩旁對應的橋頭看見。 由於迎曦門(東城門)位於圓環內圍,政府為了讓民眾更接近迎曦門,因此規劃了迎曦門(東城門)廣場,長型的迎曦門(東城門)廣場利用階梯引導民眾並連通護城河兩側步道與都市街廓,玻璃地坪下鑲嵌霓虹燈管讓夜晚的迎曦門(東城門)廣場更加迷人,而橢圓形的環城步道供民眾散步,串連著迎曦門(東城門)廣場與護城河人行地下道,讓您從不同角度欣賞迎曦門(東城門)。

Read More +

新竹護城河親水公園

所在地:新竹市
地址:新竹市區林森路經東門城至世界街口
開放時間:全日開放

新竹市護城是台灣僅存城門與護城河原址保留的珍貴歷史風貌,以東門城為中心往北至林森路,南至世界街長840公尺、寬約56公尺的護城河,從2000年開始規劃設計,草皮與流水讓市民更能體會親水的樂趣,加上沿岸的樹木、植栽以及兩處小型的階梯劇場提供民眾戶外表演。東門城廣場下方為古護城河遺跡,這段護城河現為地下藝廊,展示新竹老照片,讓古城門更添文采詩意。2016年「新竹市護城河再造工程」讓河畔與人相互親近,位於東門往文化街方向的親水公園,河畔有漸進式階梯和無障礙設施,一改生硬冷僻的原貌,行動不方便的朋友或爸媽推著娃娃車都能沿河岸漫步,體驗親水、親人的藍綠帶,原本噴水設施處,則改造成橫跨河道的圓形舞台。新竹護城河親水公園是新竹市民假日休閒的好去處,雖然護城河已失去防禦功能,但在觀光價值與歷史人文上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

Read More +

新竹孔廟

所在地:新竹市
地址:新竹市公園路、東山路口
開放時間:三~日8:00~17:00,午休12:00~13:00

孔廟原址在成功里,建於清嘉慶22年,分設大成殿、櫺星門和東西兩廡,殿內正中祀孔子神位,亞聖及72賢分祀左右。每年教師節的祭孔大典,地方士紳及機關首長均到場觀禮,為新竹的文化重鎮。它是竹塹城第一座由民間捐款完成的建築物,工程前後歷時八年,費用約二萬數千兩。它也是淡水廳的學宮,所以自嘉慶23年起文廟開考入學,竹塹學子就不必再遠赴彰化,方便許多,對於竹塹地區的文教自然有正面的作用。日治時期它是新竹市很多學校創校的地方,如新竹女子公學校、建華國中、新竹中學、新竹女中、新竹高工等。 民國45年新竹縣議會通過遷移孔廟的計劃,47年9月28日遷建落成於中山公園左側,現在在新竹市公二公園內,體育館的附近。在廟的前方有一個半月型的泮池,遷建的紀念碑就在廟的左前方。目前想到新竹孔廟內參觀,只有等祭孔的時候,其他時候只能在外圍觀看,這是比較可惜的地方。

Read More +

新竹火車站-站前廣場

所在地:新竹市
地址:新竹市中華路二段445號
開放時間:全日開放

新竹火車站前廣場經107年景觀改造工程,全新人行步道,以及無障礙、人車分流的設計,提升行人安全,拉近市民與廣場的距離,城市門面煥然一新。站前廣場工程打造視覺穿透廣場、寬敞的平面步道不僅安全,輪椅族也能利用平坦人行道,此外,站前廣場是年輕人表演、聚會聊天熱門場地。站前廣場融入「大公園」及「人本」理念,為容納1,500人的步行廣場,讓人、車分流,行人不與車爭道,營造安全、舒適的休憩候車空間,並串聯護城河、府後街街角廣場、文化局綠廊、新竹綠園道、隆恩圳全長4公里的「新竹之森」。

Read More +

新竹驛(新竹火車站)

所在地:新竹市
地址:新竹市中華路二段445號
開放時間:全日開放

1886年台灣省,劉銘傳基於海防、開發與運輸之需要,經於1887年向清廷奏准建設台灣鐵路。 1893年基隆-新竹鐵路竣工,新竹票房(車站)設立於枕頭山腳下。明治初期,日鐵道隊有鑒於清朝期間所建造 的鐵路蜿蜒蛇行,開始修改舊有的路線,新建的車站稱為新竹停車場,是一處簡易的日本瓦木造車站。1908年新的鐵路通車,新的車站(新竹驛)於1913年完工,即今日所見新竹火車站。 新竹火車站位於新竹市中華路上,是全台唯一沒有招牌的火車站,建築樣式融合了西方建築特色, 加上陡斜的複折式屋頂與老虎窗,同時在柱體,牆壁轉角與開口部四周等結構應力集中的地方, 加強石造的結實感,使得整體建築物呈現繁複卻不失莊重,嚴肅卻又不失親和的建築風味來。設計者的巧思,使火車站成為新竹的門戶與都市的地標。新竹火車站也是台灣現存最古老的火車大站,因地處位置良好,不僅是交通要地,更是新竹市最繁榮的地區,並於民國87年獲列為國定古蹟。

Read More +

新竹州廳(新竹市政府)

所在地:新竹市
地址:新竹市中正路120號
開放時間:一~五8:00~12:00,13:00~17:00

新竹州廳位於新竹市中正路上,就是現在的新竹市政府。西元1895年日軍佔領新竹之後,初期的公共建設多是接收清代的公共設施,到1904年才有新竹廳參事鄭如蘭等人請求新建廳舍,新竹州廳遲至1925年興建,並於次年年底完成建築主體啟用。新竹州廳有二層樓,ㄇ字形平面的加強磚造建築物,建築形為和洋混合風格,主體為洋式風格,屋頂為東方建築所用木架瓦造斜屋頂,正面入口處設計突出的玄關門廊,採用雙柱式以增加儀典性,並搭配兩個小塔樓,使整個入口相當突出,進入大廳內部可見洋式的拱廊及羅馬柱子,十分氣派。目前新竹市政府除了保存新竹州廳建築本體的修復外,空間形式應時局需要作再生規劃,使新竹州廳得以『動態型式』保存,展現古蹟新的活力;新竹州廳連結中心市區多項明顯的地標性建築物或公共空間,搭配中正路人行步道景觀改造工程,加強夜間照明、街道家具設施,新竹市街道景觀獲得明顯改善,並且結合藝術及音樂表演及市民參與藝文活動,規劃市府前設置廣場,期許新竹市府廣場成為本市文化中心活動的集散地;新竹市政府積極振興週邊商業活動,發揮新竹市府週邊公地公用的機能,期待新竹州廳發展成為新竹市市民一個充滿文藝風情及活力氣息的地方。

Read More +

情人湖公園

所在地:基隆市
地址:基隆市安樂區基金一路208巷附近
開放時間:開放式空間,無時間限制

情人湖公園位於基隆市西郊外寮里的大武崙山山腰上,由六條小溪匯集流入而成,為基隆僅有的高地湖泊,湖面雖然沒有很寬闊,但景色精緻秀麗,頗有小家碧玉之美,附近林木茂密,湖水碧綠,山光水色,清新怡人,春夏時節到處蟲鳴鳥叫,彩蝶飛舞,候鳥遷徒,值得民眾共赴自然之約。情人湖原名「五叉碑」,後來因救國團基隆團委員會經常在此辦活動,予以命名為情人湖。湖區規劃有觀景亭、情人吊橋、觀景水岸平台、風車、環山和環湖步道等設施,步道兩旁林木蓊鬱,而各種植物則展現四季風貌,在享受芬多精森林浴的同時,沿途並可欣賞湖光山色,相當詩情畫意。往情人湖的北邊走去,有步道可登上面海的山嶺,從稜線的步道上觀看大海,不僅可以見到岸邊的澳底漁港,亦可遠眺基隆嶼及野柳海岬,令人心胸頓時開朗舒暢。情人湖名字的由來另一種說法,因為風景區內有一大一小兩個相連的湖泊,像是情人互相依偎陪伴,因此而得名,也因為這樣,情人湖有一個相當浪漫的傳說,聽說情人湖上的情人橋有某種特別魔力,情人到此遊玩時,只要攜手一起走過情人橋,就會有好的姻緣,因為這個美麗的傳說,也有許多新人特地前往此地拍攝婚紗照片,情人湖旁造型別緻的風車也為這個傳說增添了更多的美感。位於情人湖正東方的砲台山,不僅是附近地區的最高峰,同時也是相當有歷史的地區,山頂的大武崙砲台(國定古蹟)建於清道統年間,是清法戰爭當時留下的重要古蹟之一,圍牆及相關建築物被保存下來的相當多,而周圍的老榕樹盤結糾纏其間,也替此區更增添了不少古意。情人湖風景區是外地觀光客必定要遊覽的地區,風景秀麗、空氣清新,附近還有大武崙砲台等景點,不妨一同規劃至您的旅遊行程中。

Read More +

西嶼銅牆鐵壁彈藥本庫

所在地:澎湖縣
地址:澎湖縣西嶼鄉內垵村1-5號(西嶼東昌營區旁)
開放時間:Sun 09:00~17:00;Mon Close;Tue Close;Wed 09:00~17:00;Thu 09:00~17:00;Fri 09:00~17:00;Sat 09:00~17:00

日本語English한국어國定古蹟西嶼彈藥本庫軍事文化園區西嶼彈藥本庫是日據初期日本舊陸軍建構的軍事建築,包括土窟式清涼彈藥庫、俗稱「銅牆鐵壁」的洞窟式彈藥庫、東鼻頭震洋艇格納庫等管制軍事設施,極具建築價值與歷史意義。休館時間:每週一、二及國定假日、園區另行公告之必要休館時間、政府公告之天然災害停止上班日。配合特殊節日或活動開放參觀。*中午休息時間12:00~14:00,閉館前30分鐘謝絕入場。

Read More +

龍門閉鎖陣地

所在地:澎湖縣
地址:澎湖縣湖西鄉裡正角西南側山坡內
開放時間:Sun 09:00~17:00;Mon Close;Tue 09:00~17:00;Wed Close;Thu 09:00~17:00;Fri Close;Sat 09:00~17:00

日本語English한국어4-9月每週三為公休日,10-3月每周一、三、五為公休日,若遇連假則不休息  預約網站       龍門閉鎖陣地位於湖西鄉裡正角西南側山坡内,在過去歷史中具重要戰備地位。國民政府軍隊接管後,於民國50年奉先總統蔣中正先生指示,由陸軍1357部隊在此構築加強排閉鎖陣地,於民國69年陸軍168師再增建機槍堡、57戰防砲堡、地下指揮所及雷達站等設施。目前陣地坑道全長約705公尺,坑道寬度較窄處約80公分左右,較寬闊處約140公分左右,高約2公尺。國軍撤除後,林務局於此營造防風林,98年間造林工作人員發現此坑道。澎湖縣政府為保存及開發為軍事文化景點,104年澎防部交給縣府經管,自105年起逐年爭取經費進行整建,109年10月完工啓用。

Read More +

澎湖生活博物館

所在地:澎湖縣
地址:澎湖縣馬公市新生路327號
開放時間:Sun 09:00~17:00;Mon 09:00~17:00;Tue 09:00~17:00;Wed 09:00~17:00;Thu Close;Fri 09:00~17:00;Sat 09:00~17:00

澎湖開發久遠,文化及歷史古蹟資源豐厚,風土民情十分樸實,充滿島嶼人文屬性,並發展出獨樹一格之珍貴文化資產面容。澎湖生活博物館係新設一座以「澎湖生活、文化、地方史及生態」為展示內容,以在地居民生活、情感及認同為依歸,深度詮釋澎湖歷史文化發展的博物館為目標,並建構為專業化縣級博物館,成為澎湖博物館事業發展之核心館。「澎湖生活博物館」亦是一座鄰居、社區、生態、生活情境的博物館,兼具親和力、親切感、人情味十足的生活場域,為本縣共享的生活資源。一座特屬澎湖風味與人文內容的博物館。2010年正式開館營運,是臺灣第一座城市博物館,全館展示標本文物、文獻、圖片、生態造景、縮景模型及身歷其境的聲光多媒體介紹,使展示內容更加生活化。澎湖生活博物館位於馬公市,藉由博物館的立體展示,讓遊客們可更進一步了解有關於澎湖在地。是一處結具教育意義及值回票價的觀光休閒場所。【建議停留時間】 3小時 休館時間:每週四休館、農曆除夕、館方另行公之必要休館時間、政府公告之天然災害停止上班日。

Read More +

菜園濕地

所在地:澎湖縣
地址:澎湖縣馬公市菜園里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菜園濕地位在馬公內港東北岸的灣底,北臨205號公路旁的雙湖園及興仁水庫,東至201號公路旁之興仁進士第,西至菜園生命紀念公園,南至菜園魚塭之潮間帶。日領時期,菜園里東側沿岸已築有魚塭;1945年後,魚塭範圍逐漸擴大;1971年,魚塭停止養殖後,這片濕地成為鳥類過境、度冬、遷移的最佳場所。 而附近的菜園漁港旁有業者,可帶遊客到內海觀賞箱網養殖和牡蠣,甚至釣花枝、餵海鱺,海岸邊則有防風林、堤岸,設定解說牌,可在這帶漫步賞鳥觀海,頗為愜意。 濕地現況有「興仁水庫及造林區、雙湖園及紅樹林濕地、菜園魚塭區、菜園潮間帶海岸區」,該濕地為馬公市區最適合生態遊覽與戶外教學的地點。該濕地含蓋自然雨仁照的多樣性濕地型態,海域遼闊,面積廣大,且具馬公市區中心近,交通便利,已具有國家及濕地公園的規模與條件。

Read More +

林投日軍上陸紀念碑

所在地:澎湖縣
地址:澎湖縣湖西鄉林投村(林投公園附近)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林投日軍登陸紀念碑為日軍侵澎於林投登陸後所立之紀念碑。高約十餘公尺,平面為八角形。以花崗岩建造,周圍以貓江石築成圍牆,主體大約可分為三段構成。建積約四三四平方公尺。為目前國內最早有關日軍侵台之紀念碑。林投日軍登陸紀念碑為日本海軍1895年戰役於林投登陸後所立之紀念碑,原碑文為「明治二十八年海軍聯合陸戰隊上陸紀念碑」。高約十餘公尺,平面為八角形。以花崗岩建造,周圍以貓江石築成圍牆,主體大約可分為三段構成。建築面積約400平方公尺。該碑為1924年(大正13年)3月23日設立,費一千餘圓,要港司令官谷口與澎湖郡守竹下具名。二次戰後,國民政府接收後,碑文改為台灣光復紀念碑。為目前國內最早有關日軍侵台之紀念碑。二次戰後,民國三十四年日軍戰敗後,國民政府接收後改為「抗戰勝利紀念碑」。【建議停留時間】 0.5小時

Read More +

篤行十村眷村文化保存園區

所在地:澎湖縣
地址:澎湖縣馬公市新復里新復路二巷22號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篤行十村是臺灣最古老的眷村,前身為日據時期澎湖島要塞司令部和馬公重砲兵大隊軍官宿舍。二戰後由國民政府接收,改為澎湖防衛司令部軍官宿舍,並命名為「篤行十村」。篤行十村在2006年眷村居民完成搬遷後,由文化局建立成為眷村文化園區,保存眷村特有的人文風情與周邊的自然景觀,成為「篤行十村眷村文化園區」,現今部分房舍整修規劃為旅店以外,周邊建築與街道也重新修復改建,並規劃了景觀區、商店區,眾多特色景點與商店,部分空間做彩繪牆及佈置,放置懷舊的桌椅、腳踏車、機車等,成了熱門拍照打卡點。遊客除了可以在此住宿,體驗眷村建築以外,園區不定時的配合節慶活動策畫相關的藝文主題活動,讓遊客感受當年的眷村生活模式。篤行十村曾有多位名人居住於此,如唱紅海峽兩岸的民歌「外婆的澎湖灣」已故歌手潘安邦和張雨生兩人,皆是在此眷村長大的,而兩位歌手的舊居,目前已分別規劃成藝展空間分別為「張雨生故事館」和「潘安邦紀念館」,為眷村增添了更豐富的人文內涵。【建議停留時間】 2.5小時

Read More +

潘安邦紀念館

所在地:澎湖縣
地址:澎湖縣馬公市新復里1巷5號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以一曲「外婆的澎湖灣」走紅的民歌歌手─潘安邦先生,為台灣澎湖縣馬公「金龍頭眷村」(篤行十村)保留區人。潘安邦先生於1961 年出生於篤行十村,幼年時期在澎湖,在外婆的疼愛下長大;成年後因緣際會前往台北並結識好友葉佳修先生,輾轉踏入民歌界。在數次談及懷念故鄉澎湖及外婆的心境後,遂將這段情感轉化為詞曲,創作出「外婆的澎湖灣」,也成為當年膾炙人口的歌曲。潘安邦故居位址是馬公市新復里1巷5號,住家是由竹、石灰、黃泥及澎湖特有建材「咾咕石」建造而成的日式獨棟建築;巷子頭則是已故歌手張雨生的家,而名演員胡錦、趙舜也是同樣出身為篤行十村人。澎湖縣政府斥資整修潘安邦故居,闢建為紀念館,紀念他生平事蹟特別將故居整建為潘安邦紀念館,庭園裡有1棵逾90年老欖仁樹,現在列為珍貴老樹編號「馬公17」,也是澎湖縣目前列管珍貴老樹第53棵。【建議停留時間】 0.5小時

Read More +

澎湖天后宮

所在地:澎湖縣
地址:澎湖縣馬公市正義路1號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臺灣第一座媽祖廟位在澎湖的天后宮,文獻記載最早於明朝萬曆32年,昔日名稱有天妃宮、媽娘宮、娘媽宮、媽宮等廟名,都是當時澎湖地名。澎湖因位於大陸和臺灣之間的特殊位置,成為外國政權侵略臺灣的中繼站,後來清朝政府派遣沈有容、施琅先後來台,施琅打敗明鄭守軍攻佔澎湖,認為因天妃媽祖娘娘顯靈襄助,所以奏請康熙皇帝敕封為天后、並賜「金面」,於是廟名改成「天后宮」,並供奉金面媽祖,成為臺灣歷史最悠久的天后宮廟宇,也是臺灣的一級古蹟。天后宮建築採用「榫接」的建造技術,以傳統方式製作,不需要用一根釘子而是用木頭卡榫相接,要建造這樣的大型廟宇,僅使用榫接技術,是難得的技巧,另外在廟門前有一個大型八卦圖陣臺階,也是全臺灣僅有的,是值得細細品味廟宇宗教藝術。天后宮不只供奉媽祖,更擁有台灣最早的碑跡,第一塊是「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碑記,這碑記是日治時代重建過程中在地下發現的,印證清朝沈有容來澎湖諭退荷蘭人韋麻郎的事蹟,目前陳列於清風閣文物館中供民眾參觀。第二塊古碑年代為1681-1683年之間,因為風化嚴重不容易辨識,但仍可推斷出是當時清朝總督劉國軒為了感念天后宮的恩澤而刻出的石碑,也相當具有歷史價值。  【建議停留時間】 1小時

Read More +

景福祠

所在地:澎湖縣
地址:澎湖縣馬公市中央里惠安路25-1號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祀奉主神:福德正神祭典日期:農曆二月二日澎湖馬公景福祠位於馬公中央街老街古跡保存區內,主祀福德正神,迄今有250餘年的歷史。景福祠位在早年的媽宮七街一市的南左營街上,所以亦有「南土地公廟」之稱,廟堂還懸掛有唯一保存至今百餘年的清光緒年間「介爾景福」古匾,驗證百年古跡古廟。

Read More +

綠蠵龜觀光保育中心

所在地:澎湖縣
地址:澎湖縣望安鄉東安村1-4號
開放時間:Sun 09:00~17:00;Mon 09:00~17:00;Tue 09:00~17:00;Wed 09:00~17:00;Thu 09:00~17:00;Fri 09:00~17:00;Sat 09:00~17:00

在潭門港旁,有座流線型的建築,豎立在望安的東南方;館內硬體設施很完善,館內目前分:綠蠵龜介紹區、龜與人生態展示區、海鳥介紹區以及南海旅遊介紹等。在展示廳入口處有一特別的「好善堂」石碑,碑文記載著以前望安地區士紳為保護海龜、耕牛而募款,立碑明文以津貼獎勵居民矜憐生命、同時報請官府准以違者重罰,以示恩威並重。現在此碑文已成為早期先民對於海龜生態保育的重要見證。進入館內,望安自然生態盡收眼底,燕鷗、保育生物紛紛登場。最重要的「綠蠵龜」,館內有各龜種的特徵辨別及分布環境等資訊介紹,及海龜與民間祈福活動「上元乞龜」、海洋生態、歷史文化皆可於館內了解。中心的興建目的在於提供設備與資源,供學術單位進行駐站的研究工作,同時『綠蠵龜觀光保育中心』的設立,不僅為澎湖望安的綠蠵龜生態研究提供一處完美的研究站,且亦為一現地生態教育中心。全館展示朝向環境型、情境式的設計概念出發,提供一處感性、知性兼俱的生態教育環境。透過生物的形體模型,結合與觀眾互動式操作,使學習充滿驚奇與滿足的樂趣,更能達到寓教於樂的功能。【建議停留時間】 1.5小時

Read More +

張雨生故事館

所在地:澎湖縣
地址:澎湖縣馬公市新復里2巷22號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張雨生故事館是將歌手張雨生童年居住的眷村─篤行十村改建,由於空間狹小,縣府故將鄰棟建築20、18、16號一併納入整修,作為故事館進行整體佈展;館內擺設昔日傢俱以陳列與張雨生相關的文物,如張雨生照片、創作作品、家書、獎盃、事蹟、影片等,這些文物大部份都是由張雨生的親友及歌迷所提供,極具特別價值。張雨生故事館將展覽主題分為四區,分別是張雨生的童年生活、求學成長、步入歌壇及媒體報導等四個主題區介紹張雨生在澎湖求學與居住的生活點滴。出生於澎湖的創作才子張雨生,九歲前成長在澎湖馬公市歷史悠久的篤行十村,但卻又少為人知。如今以篤行十村為基礎眷村園區中,規畫了張雨生故事館,紀念這位創作才子。張雨生曾創作出不少膾炙人口的好歌,並以一首勵志歌曲「我的未來不是夢」成名,後因車禍逝世,享年三十一歲,留給歌迷們許多遺憾及追思。【建議停留時間】 0.5小時

Read More +

媽宮古城(順承門)

所在地:澎湖縣
地址:澎湖縣馬公市中山路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清朝光緒12年(1886年),閩浙總督楊昌濬及台灣巡撫劉銘傳親自來澎湖勘查地形之後,決定建造媽宮城作為防守的用途,接著由澎湖總兵吳宏洛負責監督製造,在次年光緒13年(1887年)12月動工,歷時1年10個月終於在清光緒15年(1889)年10月建設完成,這是清朝在台灣最後興建的一座城牆,而這做媽宮城的建設,也使得澎湖的軍事、經濟和行政中心合而為一。媽宮城又稱為「澎湖城」、「光緒城」,是臺灣最晚的官建城池。清法戰役時澎湖輕易的被法軍攻陷,和議後臺灣巡撫劉銘傳與閩浙總督楊昌濬會籌防務,認為澎湖有建軍事防禦功能城池之必要,遂由當時澎湖總兵吳宏洛監造,於光緒15年(1889)竣工。媽宮古城的規模,周圍有789.2丈2尺5寸,牆垛570個,牆身連接垛高1丈8尺,牆根地基3尺5寸,厚2丈4尺,媽宮古城共有六個城門,東門名叫朝陽門,小西門稱為順承門,南門稱為即敘門,北門名叫拱晨門,小南門稱為迎薰門,西門沒有設城樓。現在順承門就是小西門,和一般城牆中雉堞會預留方孔作為觀測和射口的方式不同,順承門用澎湖當地所生產的火成岩砌牆身,上面接上老古石砌成的城垛,上下兩層中間砌一皮尺磚作為裝飾,再以牡蠣殼灰抹在表面作為保護的作用,目前澎湖媽宮城遺跡僅剩下順承門、大西兩座城門以及部分西段的城牆,而且這座順承門是目前媽宮古城殘蹟中唯一保存的門樓建築,也是二級古蹟。【建議停留時間】 0.5小時

Read More +

裡正角日軍上陸紀念碑

所在地:澎湖縣
地址:澎湖縣湖西鄉龍門村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裡正角日軍上陸紀念碑為目前國內最早有關日軍侵台的紀念碑,中日甲午戰爭我國敗於日本,於訂立馬關條約之際,日軍伊東中將第一波率領十二艦在林投登陸,受到拱北砲台還擊,所以改派四艦於龍門港裡正角海域發動攻擊,掩護「混成支隊」官兵登陸裡正角。日本佔領澎湖之後,於龍門裡正角立碑紀念,為目前國內最早有關日軍侵台的紀念碑。紀念碑主體約可分為三段構成,現在只剩上部,後期増作碑基,平面為四方形,約一公尺見方,高約二公尺以花崗岩建造,民國三十四年日軍戰敗,國民政府接收後,豎碑處被建為土地廟,碑文改為台灣光復紀念碑。【建議停留時間】 0.5小時

Read More +

風櫃洞

所在地:澎湖縣
地址:澎湖縣馬公市風櫃里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位在澎湖風櫃半島南端,過去被稱為「風櫃尾」,這裡因為澎湖特有的玄武岩柱狀節理十分發達,而且長年受到海浪的侵蝕,而形成了狹長的海蝕溝。海蝕溝的底部又被侵蝕成為海蝕洞,海蝕洞頂端有一道順著節理縫隙通到海蝕洞內的小孔。每個禮拜漲潮時間一來,海浪順著海蝕溝灌入海蝕洞,洞內的空氣受到大力的擠壓,常常會發出「呼…呼..」的聲音,這個聲音就好像以前人們生火使用的鼓風爐聲,所以風櫃洞最有名的稱呼就叫做「風櫃聽濤」,是澎湖縣聽海濤聲最棒的地點!配合玄武岩的特殊地貌,在清晨或夕陽西下時候遠眺,相當壯麗,也有一種詩人之美。風櫃洞旁邊有兩層樓像貝殼般造型的可愛涼亭,可走上去欣賞整面海面的景色以及觀察地面上壯觀的玄武岩侵蝕地貌。【建議停留時間】 0.5小時

Read More +

通梁古榕

所在地:澎湖縣
地址:澎湖縣白沙鄉通梁村68-1號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通梁古榕位於澎湖縣的白沙鄉通梁村,佇立於當地的保安宮前方已經有三百多年之久也是澎湖本島上唯一如此高齡的榕樹。儘管高齡三百多年卻仍屹立不搖,松樹枝葉茂密,枝枒向四方交織擴展,形成了非常大的天然遮陽休憩之處,見證澎湖三百年人事,富有歷史文化的意義。覆蓋面積廣闊,其頗富傳奇色彩的身世,更是國內知名的「神木」之一,在澎湖早有「通梁榕,赤崁宮」之稱號。走進保安宮,從門口就可以清楚看見這片榕樹枝枒所編織而成的天然遮陽棚,有三百年大榕樹的鎮守,保安宮總是香火鼎盛,許多人都慕名而來。通梁古榕保有有許多古人所刻的石碑,多半是紀念榕樹的茂密與長壽。如此高齡茂盛的榕樹,是非常少見的,需要被積極維護。如果到保安宮來參觀通梁古榕,請切記除了回憶和照片,不要在大榕樹身上留下任何痕跡!【建議停留時間】 0.5小時

Read More +

東昌營區

所在地:澎湖縣
地址:澎湖縣西嶼鄉東台古堡入口處與牛心山分界處右邊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東昌營區(西嶼西堡壘),1903年(明治36)年4月25日起工,1904年(明治37)年10月25日竣工,屬於海岸防禦工事,計由3砲座6砲位構成,是日治時期澎湖島嶼要塞之一,現在是西嶼鄉潛力景點之一。這裡軍事史蹟有:西嶼火藥本庫(銅牆鐵壁彈藥庫)土窟式清涼火藥庫、洞窟式無煙火藥庫、有煙火藥庫、西嶼東堡壘附屬砲台、東鼻頭震洋隊、坑道砲堡、東台虎賁營區(西嶼東堡壘)、東昌營區(西嶼西堡壘)。散布之砲臺、堡壘、彈藥庫等既有歷史建築、軍事設施,構成這極具特色之軍事地景。現今將營區內日治時期所建砲台群、地下坑道、堡壘等設施機能整頓,陸續完成東昌營區之停車場、公廁等必要公共服務設施,未來可結合當地的軍事遺址及歷史人文等資源,並將解說戰地生活納入其中,重塑西嶼地區旅遊新印象。【建議停留時間】 2小時

Read More +

澎湖海洋地質公園中心

所在地:澎湖縣
地址:澎湖縣馬公市新明路71號(馬公市公所旁邊)
開放時間:Sun 08:00~17:00;Mon 08:00~17:00;Tue 08:00~17:00;Wed 08:00~17:00;Thu 08:00~17:00;Fri 08:00~17:00;Sat 08:00~17:00

♦澎湖海洋地質公園中心♦澎湖海洋地質公園中心,是澎湖縣政府針對地質公園所設置的,位於第三漁港旁,與馬公市公所只有一條街道之隔。地質中心內有地質公園的介紹,還有澎湖的自然保護區,和貓嶼海鳥保護區、七美石器工廠的分佈圖、澎湖地質年代表、世界各國地質公園、台灣地質公園、石材生活主題、澎湖特色景觀、玄武岩的介紹等等,非常豐富詳細。內部空間雖然不大,卻分為15區,有:「澎湖玄武岩展示」、「澎湖特色景觀」、「玄武岩介紹」、「澎湖地質年代表」、「澎湖六大地質公園」、「澎湖的自然及海鳥保護區」、「七美史石器工廠」、「世界共同的資產」、「石材生活主題」、「視聽室」、「圖書與石材工藝品」及「互動益智活動」等。特別的是地質中心的外觀主要是以石為主,走的是傳統與和式的風格,是非常有特色的建築。內部分成許多館區,裡頭也木製的樓梯,樓中樓層層往上去,可以站在較高的地方欣賞館內。裡頭也有許多地區是提供給小朋友的科學教學的喔!搖滾藍洞-VR體驗為讓大家一窺澎湖自然秘境之美,澎湖縣政府在澎湖海洋地質公園中心內搭建一座迷你藍洞VR體驗劇院,外裝牆面為擬真之玄武岩,,地面投以藍色柔美燈光,宛若進入神祕的藍洞。玩家將乘坐動感座椅,戴上VR眼鏡,透過360度廣角攝影隨風飛翔,體驗澎湖地質景觀之美,完成一趟現實生活中無法達成的冒險之旅。迷你藍洞VR體驗劇院目前提供兩部影片予遊客體驗,分別是「俯瞰澎湖360」空拍片,以及「澎湖海底360」水下攝影影片,前來體驗的遊客可以依照自己的喜好,選擇自己想體驗的片型。體驗地點:澎湖海洋地質公園中心(馬公市新明路71號)開放體驗時間:週一至週日上午9:00-12:00 下午14:00-17:00洽詢電話:06-9269737  /  06-9269117※為維護體驗品質,使用本設備全面採網路實聯預約制,請在工作人員引導下使用本設備。※入場前請配合測量體溫並配戴口罩入場,體溫超過37.5度者將禁止入場使用設備,謝謝您的配合。※本設備一次為兩人使用,如您未於預約時段準時抵達現場,請配合工作人員指示於預約空閒時段遞補使用體驗設備。【俯瞰澎湖360】    「俯瞰澎湖360」是擬仿燕鷗在空中飛翔的視野,以空拍機拍攝由近百個島嶼組成的澎湖群島。藉由空中俯瞰的視角更能一覽澎湖群島玄武岩地形的獨特且又美不勝收的天然景觀。片中介紹許多著名的澎湖玄武岩地形景點,如:南方四島西吉嶼的藍洞(又俗稱灶籠)、七美的雙心石滬與小台灣、擁有海上黃石公園美譽的桶盤嶼、奎壁山與赤嶼間的摩西分海、吉貝最美麗的沙尾沙灘、小門嶼的鯨魚洞、以及生長在海底大陸棚的珊瑚礁生態群-秘境森林,總片長約3分半鐘,美景目不暇給,讓人想立即親往一探究竟。看見澎湖玄武岩地形的美,讓人對這個玄武岩故鄉的澎湖群島印象更深刻,也更懂得欣賞與喜愛。 【澎湖海底360】    「澎湖海底360」水下影片,是特別邀請到拍攝國內水下攝影電影「東經北緯」聞名的袁緒虎導演親身掌鏡入海拍攝。此片採用360度攝影技術及4K水下攝影技術拍攝而成,是部全景取鏡於澎湖群島海底奇景的影片,影片長度為2分30秒,攝錄了澎湖群島知名的水下景點,綜有海底郵筒、鎖港、珊瑚花園、西吉城堡、薰衣草森林、東吉之廊、梭魚群、東西吉海底廊道等。全片除了引領觀眾重溫電影「東經北緯」的海底電影場景,同時也讓觀眾觀賞到其他更多繽紛多彩的海底景象。此外,有鑑於袁緒虎導演對海洋生態的關心,本片也冀望在展示水下豐富生態以及美麗海洋景觀的同時,喚起觀眾對海洋環境的注意以及重視。【建議停留時間】 2小時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