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宮(嵵裡)
所在地:澎湖縣地址:澎湖縣馬公市蒔裡里24號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简体中文祀奉主神:水仙尊王祭典日期:農曆十月初十
Read More +龍德宮(赤崁)
所在地:澎湖縣地址:澎湖縣白沙鄉赤崁村119號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简体中文祀奉主神:哪吒三太子祭典日期:農曆五月二十三日清初康熙年間興建,距今約有三百多年曆史,廟地係由家戶喻曉巨富張百萬所捐獻,主祀哪吒三太子,香火相當鼎盛,為白沙赤崁村民宗教信仰中心,曾多次翻修改建,然三太子的傳奇事蹟,迄今仍為村民所津津樂道。
Read More +菊苑休憩園區(澎湖休憩園區)
所在地:澎湖縣地址:澎湖縣馬公市光華里171號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位於澎湖縣馬公市菊苑、東衛林地、天人湖等區的「澎湖休憩園區」,總面積廣達140公頃。 由204號縣道分為南北兩側,北至東衛林區,南至興仁水庫,含括菊苑、蓮池、荷池、水土保持戶外教室、天人湖、雙龍潭、雙湖園、菜園濕地、菜園苗圃及榕園木棧步道等,園區內附設親子草坪活動區與公廁設施,提供遊園民眾更完善的活動場地與基礎服務設施;是個配合整體性、主題性的規劃設計和開發建置,構建出兼具生態保育、觀光休憩等多功能的大型園區。 園區裡樹木與綠地盎然,還種植櫻花、仙人掌、檸檬等樹種,目前分為森林保育區、水源涵養區、水土保持戶外教室、菜園苗圃、花海景觀區5個區域。 近幾年澎湖縣政府農漁局配合春天,特別在園區推出波斯菊與薰衣草的春季花海景觀,色彩繽紛,來趟花海巡禮,配合園區內東衛林道、天人湖、榕園等區,美麗的湖光春色,為澎湖帶來別具的春意新氣象。 澎湖休憩園區景觀豐富環境自然優美,已成為民眾休閒及晨昏運動的最佳場所,也是遊客到澎湖踏青的好去處。【建議停留時間】 2小時
Read More +澎湖警察文物館
所在地:澎湖縣地址:澎湖縣馬公市復興里臨海路40號
開放時間:
為能有系統保存因年代久遠而散佚各地之舊有警察文物,傳承警察文化。在前局長官政哲指示下,特別籌組成立「澎湖警察文物館」,以統合組織內外資源,保存珍貴史料照片、舊式警用裝備、服飾、學術著作,建立本局歷史沿革、重要事蹟資料庫,彰顯地方特色,使民眾藉此瞭解警察文化內涵,提高對警察之認同感,發揮對外行銷之積極功能。為能凸顯警察文物特色,尋得合適之地點,在局長的努力奔波和縣旅遊局的全力配合下,而選擇位於馬公商港旁,其造型典雅且具有警察歷史淵源及價值之日治時期馬公水上警察官吏派出所作為警察文物館館址,以融入社區並與附近如日據時期郵政局、憲兵隊、天后宮(一級古蹟)、馬公古城順城門、觀音亭等古蹟資源結合,形成一帶狀之觀光動線,除配合本縣觀光旅遊之發展主軸外,更可讓後代子孫得以瞭解警察歷史及澎湖的發展軌跡與演進並將所蒐集之早期警察文獻、史蹟等各式警察文物,做一完整之規劃與整理,陳設過去警察所使用之各項物品,更派遣觀光警察駐點服務,以拓展觀光警政服務成效。現所蒐藏之文物項目有四0年代至八0年代之各項相片、舊式警察制服、各式警察配件、手搖式警用電話、舊式總機、手搖式防空警報器、打字機、手動式印刷機、手持式輻射探測器、腳鐐、手銬、戶籍資料等,在在都證明了警察歷史的進步與傳承。
Read More +後寮威靈殿、魑魅魍魎石敢當
所在地:澎湖縣地址:澎湖縣白沙鄉後寮15鄰1號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後寮威靈宮,主祀保生大帝,又稱大道公、吳真君,字華基,號雲東,祖居福建泉州府同安縣明盛鄉基善里白礁村,今屬漳州市龍海縣角美鎮。幼年時聰穎絕倫,夙具道性,稍長博通天文地理、禮樂諸書,尤其擅長醫術,醫名逐漸傳播民間。 白沙鄉後寮威靈宮建廟歷史迄今400多年,為全澎湖供奉保生大帝之濫觴。保生大帝威靈顯赫、神威浩瀚,香火先後傳遞至湖西鄉南北寮兩村,至今信仰依然鼎盛,香火裊裊,是後寮全境的信仰與守護神。 肇建於明朝萬曆30(西元1602)年的後寮威靈宮,經歷年歲月更迭、改朝換代、廟貌修繕多次,民國以後經地方紳、鄉老委員提議重建,第二次在民國21年重建,歷經63年歲月,再於民國84年出火後,民國85年展開重建工程,民國87年完工;廟貌巍峨、富麗莊嚴,在廟埕一隅還有設置歷次整建碑。 在後寮威靈宮旁,還有一全台最大碑形石敢當,高近200公分,於清道光22(西元1842)年興建;緣由來自於在清道光21(西元1841)年秋冬,傳後寮威靈宮前,約後寮與通樑之間稱「風坑口」處,山精鬼魅四處作祟,村民不堪其擾,而奉香祈求保生大帝指點,依保生大帝指示降乩示設「魑魅魍魎」(四字上加雨字)碑以鎮邪祟、保境安民,果真銷聲匿跡至今不侵。 碑初時於鎮煞處,後移至威靈宮左側,並隨廟貌修繕多次,於97年至98年時先後行三層基做修繕,鋪石板並刻鹿鶴等吉祥圖,另置麒麟一對及護欄呈現貌。 「魑魅魍魎」(四字上加雨字)碑為百年厭勝物,體積也是全台符籙式類石敢當之最,而「石敢當」是屬於海島地區居民獨特發展出來的信仰象徵。 【建議停留時間】 0.5小時
Read More +外垵村、外垵漁港
所在地:澎湖縣地址:澎湖縣西嶼鄉外垵村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外垵村位於西嶼鄉南邊,北臨內垵村,具有天然屏障,較不易受東北季風侵襲。外垵村為西嶼鄉人口最多的社區;由於外垵村腹地小,房舍依勢而建傍海而築,外觀宏偉華麗,極具特色。因地形因素,外垵村非常適合發展漁業,這裡漁港大、漁船多(全村漁船數量居澎湖之冠),漁業成為大多數居民賴以為生的家計。外垵漁港,屬於第二類漁港,接近海峽迴游漁場,漁業活動力強,在2011年漁業署「全國10大魅力漁港」選拔中,入圍十大魅力漁港人文薈萃類,白天與夜晚,有著全然不同的風格與港區意象。這裡居民多信奉道教,溫王廟為外垵村的信仰中心,廟中祀奉溫府王爺,主祀其他神明有代天巡狩五府千歲:鄭、虎、江、可、李。一旁有屬佛教的慈航寺,主神觀音佛祖。外垵村每年所舉辦元宵漁火節慶活動、猜燈謎晚會、祈福遶境活動,夜晚船隻集結於外垵漁港,吉時到,漁火通明,盞盞燈火燭光的捕魚燈,將外垵的夜空照亮如白晝,每年總是吸引不少遊客到外垵參與盛會。【建議停留時間】 1小時
Read More +錠鉤嶼
所在地:澎湖縣地址:澎湖縣馬公市錠鉤嶼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在雞善嶼東南方約1公里的海面上,可以看到四個由玄武岩岩礁組成的錠鉤嶼。由於岩漿流出後形成了各種不同方向的柱狀節理。再經過海蝕和風化作用,大自然將此地岩石雕塑的更加精緻奇特,頗有桂林山水的美名。起伏的地勢,造就成群的海蝕柱,在海蝕柱之間更形成「一線天」的奇景,這難得的景觀令人有「此景只應錠鉤有,澎湖他處無得尋」之感。錠鉤嶼全島由緻密的柱狀玄武岩構成,顏色黝黑,與雞善嶼一樣,玄武岩之中常見含有橄欖石的團塊。在冬季時,島上的岩礁也和雞善嶼一般,都長有天然的紫菜,這些漁業產權都是屬於附近村莊的共同產業,也往往能為居民帶來一筆不小的財富。由於本島屬於保留區範圍,人為干擾少。夏季時,近千隻的白眉燕鷗便選擇此處為繁殖地點,形成澎湖北海地區白眉燕鷗最重要的棲息地。搭船前往附近海域,均可輕鬆欣賞到白眉燕鷗群優雅的舞姿。
Read More +外垵三仙塔
所在地:澎湖縣地址:澎湖縣西嶼鄉外垵村高地上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外垵三仙塔,又名西埔三仙塔,坐落在外垵村溫王廟西南方的村前山頂上,矗立於山崖上的3座鎮煞石塔,位置居高臨下俯瞰整個外垵村。外垵村因左右的山丘形成東西對峙,後面山頭環繞聚落,北高南低,在古人的智慧下,在聚落東山最接近海的地方興建三座石塔,石塔以東西走向,形如併排向前,意味著山勢仍可向海延伸。三仙塔下方皆為正方形石質底座,上方為圓錐石質米塔,高約2公尺,直徑約1公尺,有鎮煞驅邪之石敢當的作用,正塔鑲有玄武岩塔碑。塔旁有整修完畢的軍事營舍與燒磚廠。【建議停留時間】 0.5小時
Read More +望安-鴛鴦窟、藏軍洞(震洋艇基地)
所在地:澎湖縣地址:澎湖縣望安鄉東北方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鴛鴦窟該處景點具有地理、歷史價值,東西向的河谷地形,亦為一處海釣場。附近因河谷地形,有不少的淺水井;在二次大戰時,也是望安人的防空洞,在此曾挖掘多處山洞做為防空洞,因時間過往與大自然力量,這些防空洞多數皆已坍塌。鴛鴦窟的外圍沙灘純潔寧靜,而外海則有狀似馬鞍的馬鞍山嶼為屏障,兩者相隔約600公尺之遠。鴛鴦窟中的「藏軍洞」是該區殘存的歷史遺跡;在二次大戰時日軍奴役望安、將軍兩島居民,挖鑿而成,做為魚雷快艇和特攻隊員的寢室,在工程時將完成時,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基地因此廢棄,多處洞穴皆已崩塌,僅剩遺跡。【建議停留時間】2小時
Read More +小池角石雕園區
所在地:澎湖縣地址:澎湖縣西嶼鄉池東村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小池角石雕園區位在池東村的盡頭,天然鑄成的藝術及廣闊的草原,在園區內擺設著有藝術家們創作的大型石雕主題作品,非常適合在此悠閒漫步,欣賞藝術放鬆心情。【建議停留時間】 0.5小時
Read More +雞善嶼
所在地:澎湖縣地址:澎湖縣馬公市湖西鄉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從湖西鄉的沙港村或北寮村等港口出發,位於北寮村東北方約4公里的海面上,有兩個方山台地的島嶼,四周海崖的玄武岩柱狀節理分明,退潮時這兩個島可以相連,原本這兩個島嶼是一熔岩台地,約誕生於1200萬年前,由於激烈的海蝕作用才分割成大、小兩個島嶼。在這兩個島嶼的玄武岩中均含有橄欖石團塊,可知當時熔岩是來自地底較深處。大雞善嶼的東、南、西邊皆可以看到海蝕洞、海蝕溝等地形,東南方則有一處淺水沙灘。小雞善嶼是典型的玄武岩方山小島,長短高低、參差不齊的柱狀玄武岩屹立海中,有如一座超大的管風琴矗立碧海藍天中,六角形的節理面、稜角分明、鏗鏘有力,是蒞澎賞岩、賞鳥的最著名景點。夏季時,來雞善嶼繁殖的紅燕鷗數量居北海之冠,每年都有一、兩千隻選擇在島上棲息。近年來,澎湖縣野鳥學會在雞善嶼進行繫放研究時,根據紅燕鷗腳上的足旗得知,這些紅燕鷗是來自澳洲的東北方。同樣地,澳洲在冬季的繫放工作也發現來自澎湖的紅燕鷗,而且十多年前澎湖鳥會繫放的紅燕鷗,也再回到了澎湖繁殖。可見紅燕鷗每年春、秋兩季便會千里迢迢的往返於澎湖與澳洲之間。保護島嶼景觀,也是保護野生動物的最好方法,近年來隨著觀光的發達,雞善嶼已成為東海旅遊的新據點,玄武岩與燕鷗的對話,就如同一幅和諧的大自然景象。
Read More +永成古厝
所在地:澎湖縣地址:澎湖縣西嶼鄉合界村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咾咕石厝是澎湖在地最富人文色彩的象徵,永成古厝位於合界社區的三落古厝,最鼎盛的時期有三排、八間、四櫸頭,共48隔間。約1640年代,因家庭富裕,家族繁衍而建築具有規模的宗族古厝群。鼎盛時期共有八間住屋,百餘人共同生活,並開立「永成號」柑仔店做雜貨生意,其富裕情形遠近皆知,在合界村自成,稱之「永成」小聚落。後至民國50年代末期,八間富麗堂皇的宅屋漸漸荒蕪,如今可在此見證澎湖傳統宅居建築之美與歷史軌跡。澎湖傳統宅居偏愛使用石砌窗或石刻漏窗,除了結構上能和牆面構成一體之外,亦較能抵抗澎湖強烈的海風所帶的風化威脅,這也是為何古厝坍塌後,惟獨石條窗仍屹立不搖的原因。房舍後方可看見一整排的咾咕石牆,擋住了強勁的東北風。牆上共留了三個窗口,方便看顧船隻,觀察潮汐。【建議停留時間】 0.5小時
Read More +菓葉灰窯
所在地:澎湖縣地址:澎湖縣湖西鄉菓葉村南邊海岸
開放時間:Sun 09:00~17:00;Mon 09:00~17:00;Tue 09:00~17:00;Wed 09:00~17:00;Thu 09:00~17:00;Fri 09:00~17:00;Sat 09:00~17:00
菓葉灰窯位在菓葉村海堤邊的小高地上,為菓葉村民陳福訠先生於1960年代興建的石灰燒製窯場。早期澎湖石灰產業相當盛行,澎湖海邊常見的「砂砱」就是石灰的原料,白淨、質感又好,在水泥建材未普遍利用前,石灰燒成的灰漿是早期建房砌牆的主要黏著劑。1948年到1965年台灣大量「起販厝」,是澎湖石灰外銷的最高峰,直到1973年以後因為現代建材的競爭而逐漸沒落,菓葉灰窯便是在石灰產業最巔峰的時候落成。菓葉灰窯保存尚稱完整,其存在見證澎湖牡蠣殼灰及砱仔灰的生產歷程與方式,具重要歷史價值。灰窯主要以玄武岩砌成,2007年登錄為歷史建物,2015年由縣府文化局進行整修,但長期關閉,民眾只能欣賞菓葉灰窯美麗的外觀。現在旅遊處與社區攜手合作,開放菓葉灰窯成為旅遊資訊站,提供旅遊服務和導覽,這裡鄰近菓葉觀日樓、龍門,於海邊可見石滬,讓民眾更貼近菓葉灰窯這座人文歷史豐富的建物,也讓民眾更認識菓葉社區。FB粉絲專頁:菓葉灰窯服務電話:0921730013開館時間:9:00-17:00【建議停留時間】 0.5小時
Read More +山水30高地公園
所在地:澎湖縣地址:澎湖縣馬公市山水里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山水三○高地位在山水沙灘右邊,鄰近濕地公園的玄武岩懸崖高地,這裡不僅是一座公園,還可以眺望整個黃金貝殼沙灘美景,過去為軍事重地,澎湖縣政府接管後積極整建,並陸續增設高地公園人行徒步道路、遮陽設施、休憩座椅、解說設施、公廁、小型停車場等設施並配合既有營舍整修後,遊客可沿著木棧道,登上山頂俯視整個山水海岸線壯麗海景。山水三○高地公園上設置鋼結構燈光造景裝置,以「山水」圖像的裝置藝術,命名為「山水映輝」並設有縣長賴峰偉題字的短詩,在白天營造360度視角皆可觀看,民眾可於結構體下方自由穿梭,從山水沙灘可遠觀山型意象。而在夜間,搭配景觀燈的設置,點亮三○高地公園,燈光顏色隨著音樂節奏變化,塑造出「山」與「水」互動感覺,表達山水在地形象及傳遞澎湖精神,打造澎湖夜間新地標,民眾可感受不同於白天的夜間氛圍。【建議停留時間】 1.5小時
Read More +沙港古厝群
所在地:澎湖縣地址:澎湖縣湖西鄉沙港村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沙港古厝位於湖西鄉西北方,居民分成四個族群(包括頂社、下社、土地公、水窟),農田較集中在村子的東南方。東、北、西北三面臨海,海域的潮間帶非常遼闊,是村民出海運作的理想空間。澎湖三大島馬公市區外,沙港最特殊,由三個聚落合成一個行政村:沙港(包括頂社、下社,頂社又稱沙港頭)、土地公前、水窟。這裡的特色就是樸質的咾咕石厝群林立,宗祠最多的村落,也是湖西鄉唯一沒有甲頭組織的村落。沙港聚落古厝,別具特色,其中以沙港村56號陳宅為一落四櫸頭的形制,以咾咕石為主要建材,是澎湖傳統合院建築。門樓以三仙樓為形式較為特殊,是官宅的特徵。緊鄰的54、55號民宅,雖然形式上已作更動,與56號民宅聯成一氣,仍可以想像昔日之規模。地理位置是湖西鄉鼎灣村與湖西鄉中西村交會,西南與鼎灣毗鄰,南與東石村相鄰,東與北皆面海,分別和西溪、紅羅村及北方的白沙鄉員貝村相望。【建議停留時間】1小時
Read More +瓦硐張百萬故居
所在地:澎湖縣地址:澎湖縣白沙鄉瓦硐村31號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瓦硐村清朝時期稱為「瓦硐港社」,日據時代分別稱作「瓦硐鄉(社)」及「瓦硐」,光復後才稱為瓦硐村。因先民於明末清初時即開始作官,有數十艘大帆船與廣東、福建通商,在當時凡是官家或富貴人家,其居家屋頂都蓋有弧形琉璃瓦片,此種琉璃瓦片於閩南發音稱作「瓦硐」,因而得名。村內可見牛隻、牛車及傳統咾咕石厝,成為瓦硐村內重要歷史資源。張百萬,澎湖白沙鄉商人,發富過程頗具民間傳說色彩。而一子孫起事獲有軍功,故雍正二年雍正皇帝誥贈,此一誥封金匣現存於白沙鄉瓦硐村張家故宅,為澎湖民間至今所僅見的一塊誥封匾額。而屋主張氏祖孫三代同受清帝封為「懷遠將軍」,今尚存有許多珍貴的文物,是澎湖僅見的古代巨宅。【建議停留時間】0.5小時
Read More +七美-下巷
所在地:澎湖縣地址:澎湖縣七美鄉東南方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七美下巷位於鯉灣遊憩區跟大獅風景區之間,有一處是由玄武岩斷崖所圍成的小海灣。沿岸地帶因海蝕作用,形成兩缺口,如同一巷道,上方所謂之頂巷,南方是缺口較大的叫下巷,是當地居民通往海邊必經之路。沿著石砌階梯前進,一路延伸至海邊,是屬於海蝕平台的小海灣。周圍可近距離觀賞海岬傾斜的柱狀節理山壁和湛藍的海。在下巷左右各一處海崖形成了一片淺坪,亦成為釣客下竿之處。此處設有一座觀景涼亭供休息,可觀賞到從龍埕、石獅、下巷的整個海岸線。【建議停留時間】 1小時
Read More +七美-白馬公園
所在地:澎湖縣地址:澎湖縣七美鄉平和村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七美鄉白馬公園位於頂隙風景區的路上,騎車由小台灣北邊的雙心石滬,在右方即可見一片公園,最醒目的就是靠近路邊有一顆大紅球(紅龍珠)。白馬公園又有白馬坡之稱,附近地理環境貧瘠,寸草不生,地面隱約看得見水流沖蝕後產生的痕跡,海岸沿線屬於礫灘。白馬公園部分地區長年寸草不生,故有「小月世界」之稱,在這裡有座風水牆,牆壁延伸出一座像橋的步道,走至盡頭可見一顆紅色的巨大龍珠,一座白馬身纏紅布的雕像以及葫蘆;這座白馬塑像是座石敢當,鎮守著七美鄉重要水脈,白馬旁設有案頭,是有其祭祀時間點的;另外紅色巨大龍珠則是用來堵住排水口,具有鎮水鎖財庫的風水意義。在公園裡小草方,偶而可見半天鳥(澎湖縣鳥);走過馬路,可以看到另外一邊的惡地,這裡可以看到窟窿,還有水流沖蝕痕跡,在這裡可以看見遠方高點的金龍寶塔。在白馬公園裡常見在這嬉戲漫步的羊群,一旁附近設有亭子,可以坐在亭內看海傾聽海浪拍打岸邊的大自然音樂。【建議停留時間】 1小時
Read More +澎湖觀音亭寵物公園
所在地:澎湖縣地址:澎湖縣馬公市介壽路7號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简体中文English位在觀音亭濱海遊憩公園內、帆船訓練中心後,鄰近澎湖高級海事水產職業學校及海堤外停車場,交通很方便。 縣府斥資200萬多元專為寵物規劃的「狗狗樂園」專區,寵物公園在濱海區,視野遼闊,還可以遠眺跨海大橋及西嶼島,舒適愜意,這裡提供給飼養的寵物狗狗一處適當專屬的運動、玩耍的處所,也多一個與其他寵物狗狗互動的樂園。 佔地0.2公頃的寵物活動專區,為了區隔大小型犬的活動範圍,分有大型和小型狗使用場地,9公斤以下算小型犬,以上的則是大型犬,建議請按照體重進入不同的區域;在活動區內涵洞、小山丘等設施,設置安全圍籬,可防止寵物犬走失或誤闖車道造成危險。 飼主可以自備球或是飛盤等玩具,與狗狗互動培養感情,或是坐在一旁的石椅和狗狗遠眺海景。 園區還有設置3座狗糞集中垃圾桶和提供垃圾袋,呼籲飼主蹓狗不忘撿狗便,保持環境清爽,好的建設是大家一起維護。 【建議停留時間】 0.5小時
Read More +方思溫紀念公園
所在地:澎湖縣地址:澎湖縣馬公市白沙鄉澎8鄉道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简体中文English在澎八瓦硐段沿線上的方思溫紀念公園、思溫亭,是為紀念本縣漢文大師方老先生對地方的貢獻,祂畢生奉獻公職、鄉里、社會等事蹟,足堪後人典範,縣政府特別在九十年二月頒發褒揚狀表彰一生不朽的功業,當時的賴縣長在白沙村民的建議下,興闢「方思溫紀念公園」,以感念其一生貢獻,表達地方對漢學大師方思溫先生永遠的懷念與感恩。 園內有先生銅像,由吳安宅與郭清雲兩人合資打造,在背後由郭清雲敬書著「漢學先生 方思溫生平事蹟」,內容如下: 方思溫先生民國六年生,世居澎湖縣瓦硐村,自幼就展現聰穎天賦。八歲拜師前清秀才許凌雲先生長達十三年,勤學四書、五經,琢磨經綸、文墨。 時值青壯,新婚燕爾,不畏日人強權壓制,耽風受浪隻身渡海,在大倉、員貝離島絳帳授徒九年,宏揚中華文化。臺灣光復,續在縣立白沙中學擔任歷史及漢學教師,不久轉任白沙鄉公所文化股主任、民政、財經等課長、鄉民代表會秘書,凡三十八載,競業樂群,直至屆齡榮退。 退休後仍為民眾禮儀、堪輿服務、廟堂碑文撰書、註解詩詞、漢學傳授等;並任縣文獻、選務、祭孔、喜喪禮儀之委員,精心親筆撰寫澎湖事略及史記與文化傳承貢獻至鉅;曾榮贗縣模範父親和全國模範老人表揚。 民國九十年元月,先生驟然逝世,享年八十五歲。窮畢生之心力為人群服務,以滿腹經綸為地方盡其志,留給後世無限緬懷和深思;傾經瓦硐村民大會建議,由政府建造紀念公園,先生銅像是旅居塩木港名雕塑家郭清雲塑造,並由吳安宅、郭清雲二為合資捐獻。以誌其行誼典範,永為後人矜式。 而這條濱海公路海岸景觀優美,公園位於高處,涼亭盤踞高點,視野十分遼闊,在這裡可以俯瞰後寮臨海、瓦硐碼頭、馬公市區、大倉島,欣賞寧靜的內海景緻;在「方思溫紀念公園」庭子內看著海水漲潮,遠眺西嶼海岸與大倉嶼,退潮裸露的潮間帶,看著婦人零星散落海岸邊撿拾貝螺,看幾處蜿蜒的海景,都有值得駐足欣賞的魅力。 【建議停留時間】 0.5小時
Read More +許家村與彩繪壁畫
所在地:澎湖縣地址:澎湖縣湖西鄉許家村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简体中文English許家村是個澎湖一落四櫸頭傳統聚院雲集的村落,由於村民都是許姓族群而得名。村落裡多是有著幽靜的傳統四合院落,這裡有幾間「許家古厝」,就為在湖西鄉203號公路旁,尚保留著早期建築傳統古厝的子孫巷、硓石牆、牛車道,更有似隘門防禦工事的八卦巷。在村落裡居民合力維持村落的純樸面貌,現在還可以看到紅色的牛車和灰色的石牆,而近年來在硓石牆上抹上繽紛的彩繪圖騰,與許家村傳統聚落的韻味,構建成對比的美景。這裡有許多好美的彩繪牆,每一幅畫就像似一張張明信片,張張都是澎湖意象;走在許家村的街巷道路上,可以看見各種不同風格與不同主題的彩繪牆,彩繪師從2013年起,作畫範圍逐年增加,也有在維護更新,保持彩繪牆面的新穎與乾淨;不同於一般的觀光景點,在許家村中慢步,還能感受到傳統的純樸與靜謐。許家村是離馬公市區最近可近觀硓石古厝的聚落,也擁有遼闊的海岸線,沿岸都是淺水區,潮間帶遼闊,在社區活動中心前還有一個涼亭,來到村落走古厝小巷,欣賞新舊交錯的藝術氛圍。 【建議停留時間】2小時
Read More +鎖港漁港
所在地:澎湖縣地址:澎湖縣馬公市鎖港里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位於澎湖縣馬公市鎖港里,在天然的內灣裡,有個屬第二類漁港的鎖港漁港,為馬公島南部之中心漁港;於民國42年5月闢建拋石式防波堤388公尺及碼頭240公尺,並設有加油站及護岸127公尺。66年度由中央加速計畫補助,完成碼頭及泊地浚渫等工程。 鎖港漁港具有加油站、儲冰庫、漁具整理場、拍賣場等項設施,可供補給,減少漁船至馬公補給之航程,成為馬公港之輔助港;陸上漁業設施有魚市場、冷凍庫、製冰廠、加油站、漁民活動中心等,設施完善,只有部份漁獲仍需至馬公漁港運銷。 在鎖港漁港內的魚市場是澎湖著名的魚販市場,每日上午和下午時段,漁船會出海去抓魚回到港邊販售,尤其在下午的魚販時段,澎湖各村都會有人特地跑來鎖港買魚呢。 港口旁邊的紫微宮,佇立著澎湖最高的廟宇神像,主要祭祀紫微大帝;在飛機上就可以清楚看得到,其神像花費上億元,時間前後耗時十年打造完成,宮高七樓,是來澎湖鎖港不可錯過的景點;鄰近的還有鎖港南北石塔,是先民於鎖港築塔的,有鎮風止煞之意。 【建議停留時間】1小時
Read More +山水漁港
所在地:澎湖縣地址:澎湖縣馬公市山水里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简体中文English在知名的山水沙灘東側為山水漁港,旁邊則是山水觀星公園,於2008年整建完成,有涼亭、觀星指示牌、步道。 山水漁港位處澎湖南岸,屬第三類漁港,主要提供山水居民漁船、筏平時停泊、卸魚、休憩之使用;山水漁港臨廣大的澎南海域,以漁業討海為生活,主以流刺網、拖網、延繩釣等漁撈方式捕抓。 在山水漁港的西側,有綿延約一公里的金黃色貝殼砂的山水沙灘,與蔚藍的海面相映襯,有著細緻綿延的潔白沙質、平緩地形,適合戲水、衝浪,可與鄰近等自然景觀連成旅遊休憩動線。 【建議停留時間】0.5小時
Read More +澎湖菜園牡蠣殼藝術社區
所在地:澎湖縣地址:澎湖縣馬公市菜園情人碼頭附近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澎湖菜園位於馬公的東南方,菜園里內灣環境天成,為一半封閉式海域,避颱風且不受東北季風影響;四周無人工汙染源,是極為優良之養殖海域,西元1920年日本人曾於菜園漁港至雙港仔海域養殖珍珠。 牡蠣養殖始於民國五十九年,原先採用淺灘插枝之試養性質,而於民國六十二年縣府辦理沿岸牡蠣養殖推廣計畫後,採用日本淺海養殖法,以竹蒿架設成棚再將蚵苗串掛期間;在技術交流及經驗累積下,延伸出深海延繩式養殖法。 深海延繩式養殖法使牡蠣成長迅速、蚵肉肥美,市場反應極佳、供不應求。也因此帶動多數里民投入牡蠣養殖,更提供家庭加工副業,造就菜園里一片榮景。 2015年文化部推出「青年村落文化行動計畫」,菜園社區志工黃淑婷以「澎湖菜園牡蠣殼藝術社區」計畫參加,榮獲微型產業類殊榮,是全澎湖唯一得獎人。 抱持著再生利用的概念,以廢棄牡蠣殼為主要媒材,重新創作而成的裝置藝術,解決了原先讓菜園村里居民困擾的牡犡殼堆積問題,利用牡蠣殼拼組出各式大型的動物公共藝術,將原本被視為垃圾的牡犡殼搖身一變成為一件件美麗動人的藝術作品。 這些富有創意的大型牡犡殼裝置藝術位於菜園社區的活動中心旁,是將牡犡殼清洗、曬乾後,上色組成的生肖動物,目前有龍、虎、雞、牛四種生肖,威風凜凜地佇立於菜園遊憩園區各個角落。除了生肖動物以外,還有將牡蠣殼串掛成牡蠣牆,微風吹拂下牡犡殼互相撞擊聲成了大自然最美麗動人的聲響。 除了「金雞破曉」、「虎虎生風」等大型的動物藝術裝置,在菜園社區裡地方媽媽教室也會推廣利用牡犡殼來創作各種小型的藝術品,或是在地方圍牆、涼亭使用牡犡殼妝點並彩繪牆面,一個個牡蠣殼拼湊出的畫面是菜園社區村民農作的寫照。讓牡蠣不只是美味的佳餚,徹底廢物再利用,讓牡犡殼在每個街頭角落點綴出菜園社區的專屬特色。 【建議停留時間】 1小時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