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移民村﹙菸樓﹚
所在地:花蓮縣地址:花蓮縣壽豐鄉豐山村、豐裡村、豐坪村等三村總稱
開放時間:早上9:00~下午17:00(週一休館)
豐田,一個滿溢和風味的名字。開車走省道臺9線,在224公里處,左手邊(往東)有三根水泥墩鐵柱,中間那根寫著豐山,鐵柱上掛著風車和白鷺鷥,這裡就是就是豐田。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曾在花、東一帶進行大規模的「移民政策」,在東台灣建立了多處頗具規模的移民村,如吉野、豐田、林田、瑞穗、鹿野等等。這些日本移民多來自日本農村地區,到東台灣建立「大和民族模範村」,也為台灣日治時期的文化發展留下不小的影響。而豐田移民村是目前保存較為良好的一處。日人於大正二年首次引進美國黃色菸草,在吉野移民村種植,並逐漸擴及豐田移民村。早年只要看看各家的「煙樓」數量就可得知該戶富裕程度。如今菸葉雖沒落,但廣島式、大阪市菸樓仍存留了下來,為過往菸草歲月留下見證,也為日治時期移民產業提供有利的註腳。台灣光復後,移民村的居民大多被遣返日本。60多年來,這些日本移民村彷彿消失在時間的長河中,只留下些許老建築與文物,見證著這數十年前的一段歲月痕跡。近年來,受到一些地方文史工作者與在地居民的注意與重視,這段沈寂多年的歷史才又逐漸為大眾所知。
Read More +玉里協天宮
所在地:花蓮縣地址:花蓮縣玉里鎮民生街52巷13號
開放時間:晚上21點前
玉里協天宮乃花蓮縣第一間開埠廟宇。建於清光緒元年(西元1875年) ,距今有130多年歷史,民國四十年時因為地震造成重大毀損,於是重新建修成今日面貌。清代中路飛虎軍總兵吳光亮率清兵經八通關古道,來到璞石閣(玉里古地名)時發生瘟疫,為安撫軍心,特建協天宮,且親自揮毫『後山保障』匾額,現今早已成鎮宮之寶,玉里協天宮更成為全鎮鎮民信仰中心。協天宮主要祭祀關聖帝君,即吳光亮當時祈福的神明,每年最重要的兩項慶典是六月廿四關帝聖壽慶典及七月十五慶讚中元。來到協天宮可以看見傳統的祭祀中心,也是玉里鎮常民生活的核心,東部因開發較晚,漢人信仰中心歷史不長,能看見百年老廟機會難得,有機會一定要來此處感受東部廟宇的不同魅力。
Read More +荖溪、白鮑溪親水園區
所在地:花蓮縣地址:花蓮縣壽豐鄉鯉魚潭上游
開放時間:
荖溪與白鮑溪皆是位於壽豐鄉鯉魚潭的上游,是鯉魚潭重要的水源之一,從中央山脈傾洩而出的溪水終年清澈,再加上未受破壞,每至夏季透涼的溪水總吸引民眾戲水嘻笑聲迴盪於山谷間與夏蟬競鳴,一付夏日自然樂園景象,是花蓮在地人的私房景點。白鮑溪嚴格說起來算荖溪上游,此處是「台灣翠玉」礦的產地,河床中富涵有各種閃著綠色和紫色的石頭,就是聞名的「豐田玉」和「蛇紋石」,目前到這兒的遊客,除了在河床上盡情戲水時又能一邊在河床中挖寶,撿取喜歡的石頭。白鮑溪自行車生態步道,全長7.3公里景致怡人,結合自行車、登山步道、溯溪、生態及文化等休閒活動,是時下簡單生活的休閒旅遊方式,單車族一定不能錯過。
Read More +鯉魚潭
所在地:花蓮縣地址:花蓮縣壽豐鄉池南村環潭北路100號
開放時間:遊客中心:08:30-17:30
位於花蓮壽豐的鯉魚潭,是花蓮地區最大的內陸湖泊,湖光山色格外迷人,是在地人與遊客均知曉的清幽聖地。地處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最北端,為木瓜溪及花蓮溪支流所形成的堰塞湖,因其隨侍在側的山岳狀似鯉魚,便而山湖齊名。地方上相傳一句俚語「鯉魚山上有鯉魚,鯉魚潭裡水中游」就是最貼切的寫照。潭水來自地底湧泉,終年清澈,無論在湖面上踩船、泳渡鯉魚潭或龍舟盛會的水上活動均在此進行,並不定期會有精采的展演映著湖面亮麗登台。另每年約莫四月的螢火蟲季更可見點點螢火於潭畔閃爍,搭配湖面粼粼波光,耀眼萬分。潭畔有親水公園、露營區、自行車歩道等相關設施提供遊客使用,帶著家人、情人漫步於此,感受充滿綠意與波光的愜意,美好生活就在此。
Read More +米棧古道
所在地:花蓮縣地址:花蓮縣壽豐鄉米棧村
開放時間:全年無休
位於193線道42公里處的米棧國小旁,有著百年歷史的歲月的一條古道等待近代人的到訪。米棧古道是早期位於東海岸畔的水璉與壽豐鄉連絡道路(穿越海岸山脈),村民以肩挑的方式將稻米挑到米棧村而促成了「挑夫」的行業,造就了米棧古道挑夫的特有文化。原長七公里的古道因著公路交通而荒廢,爾後米棧社區發展協會在追尋祖先的道路就地取材完成的竹木護欄設施及截水孔,步道呈現自然的原味,重新修築了海拔415公尺、全長1700公尺的米棧古道,路雖不長,但一趟下來仍會汗流浹背,有如全身洗了森林浴般。到了稜線上,只見木瓜溪蜿蜒的躺在縱谷懷抱中,又是另一番風貌;途中還不時有多種鳥類清脆鳴聲,令人忘記腿痠。
Read More +慈濟靜思精舍
所在地:花蓮縣地址:花蓮縣新城鄉康樂村精舍街88巷1號
開放時間:導覽時間上午06:00至晚上06:00
慈濟靜思精舍建於1969年冬天,初建時,占地四十餘坪,為創辦人證嚴法師俗家母親出資購地,再以分年分期方式建設。當時法師與常住二眾胼手胝足做加工品償付,且挽起衣袖加入營建工作。期間,或因房舍老舊、漏雨,或因會務所需,先後歷經十次擴建,才有今日面貌。靜思精舍為慈濟出家人修行之處,首重安靜清幽,非一般觀光景點,因此不設路標,只在台九線上195k附近見廣安宮,由對向小路進入,前行約300公尺可到停車場;下車後,依楓林導引,右彎前行,即可來到灰瓦白牆的目的地。精舍建築由外而內依序為:大殿、觀音殿、新講堂、僧眾寮房、女眾寮房、男眾寮房、齋堂、辦公室、菜園、果園等。入園者,可循楓林小徑來至園區,迎面是造型典雅樸素的精舍大殿。外觀上,在屋頂內緣,以「人」字形成類三角型撐起,外緣屋頂正中及左右兩側,各有以三個一組的圓形柱體,表達三寶意象;大殿外四支立柱象徵「四無量心」慈、悲、喜、捨,為慈濟實踐人間佛法,祈願菩薩人間化,佛法生活化,做了最好的註解。
Read More +新城天主堂
所在地:花蓮縣地址:花蓮縣新城鄉博愛路64號
開放時間:隨時,但建議白天去
隱身於新城鄉巷弄之間的天主堂,外型類似諾亞方舟,特別的是它的前身為日治時期的新城神社,包含兩種不同信仰的建築,因著歷史的演變與神父的智慧,進而相融相生。到了新城公園,看到牌樓後(原為神社的第一鳥居),向左轉直走到底,就會看到神社的第二鳥居,上頭寫著「天主教會」,從鳥居望向參拜道,兩旁花木扶疏,清淨幽雅,參道旁佇立紅色石燈籠。船型教堂的前方,樹藤佈滿牆面,綠意盎然,石燈籠各立於左右兩邊,上方十字架依稀可見。再往前走,來到神社遺址的第三座鳥居,除了石燈籠外,鳥居兩旁還保留著狛犬,儼然是日式風味十足的神社建築。穿過鳥居,走到盡頭,原本的神社本座,已改為聖母亭,亭前供著一尊聖母像,幾棵老松高聳入天,環境十分清幽。新城天主堂於1956年在神社原址興建,整體建築造型的美感,堪稱東部之最,船型教堂兩側的長窗,鑲以彩繪玻璃,整齊成排,洗石子牆面爬滿藤蔓;教堂內陳設潔淨簡單,卻莊嚴神聖,後方右處有個聖洗池,原為洗淨雙手及身心的手洗石,如今被置放在教堂內,成為教徒眼中的聖水,左方則有小小的告解區。因為歷史讓兩個不同信仰的建築結合在一起,來到這裡,您可以看到日式神社中的鳥居、石燈籠,與天主堂的十字架、聖母像共存共榮,散發一股安定祥和的靜謐力量。
Read More +國立東華大學
所在地:花蓮縣地址:花蓮縣壽豐鄉大學路二段一號
開放時間:全天
東華大學位於花蓮縣壽豐鄉,近年與花蓮教育大學合併後另外有東華大學美崙校區。如果說東海大學具有東方古韻,那麼東華大學便是歐風典雅,歐式建築與廣大的校園環境構成一幅位於花東縱谷中的水彩畫,讓人踏進校園有來到小歐洲的感覺;校園內生態完整,早年常見野兔奔馳於校園中,現在若定神觀察仍會不時有小動物環繞在周圍唷!若要票選全台灣最美的大學,肯定東華榜上有名。人工的東湖與自然隱密的華湖,讓典雅的建築倒映在湖上,湖光山色和花蓮特有的蔚藍天空、白雲,遠處的中央山脈,交織成最自然美麗的畫面。
Read More +鐵份瀑布
所在地:花蓮縣地址:花蓮縣玉里鎮東豐里內
開放時間:08:00-17:00
在花蓮縣玉里鎮,鐵份瀑布休閒區可是東豐里最美麗、最值得一遊的旅遊景點,鐵份瀑布又名為石公瀑布,水流主要出自海岸山脈西側的山頭,瀑布高約26公尺,沁涼的水順著高聳直立的山壁傾瀉而下,如銀色的白練,濺起了陣陣水花,雲煙飄渺彷彿失落的人間仙境,令人流連忘返。鐵份溪已開發了親水公園,有停車場、步道、休閒綠地,露營區等設施,來到鐵份瀑布,除了欣賞瀑布,還可戲水、抓螃蟹、露營烤肉;每到假日便有許多民眾到此烤肉、戲水,到了夏季,這裡可是避暑的最佳選擇。
Read More +明利飛行傘起飛場
所在地:花蓮縣地址:花蓮縣萬榮鄉明利村
開放時間:全天
明利飛行傘起飛場,位於明利村上去二公里,海拔高約八百公尺,當地視野遼闊,飛行領域非常廣,東至花蓮溪,南至光復,北到鳳林一帶。特別的是當地的風勢強而平穩,氣流穩定,一經起飛,就會立刻被氣流拉至雲層頂端。且下方已有現成的訓練場地,這可是其他高台所欠缺的。一名初學者在遊憩區體驗坡學習起飛的竅門,成熟之後就近可以到明利山高台和教練共飛,享受如鷹隼般在雲層上飛行的快感。
Read More +赤柯山
所在地:花蓮縣地址:花蓮縣玉里鎮觀音里高寮村
開放時間:24HR
赤科山位於海岸山脈中高度約海拔九百公尺的峰頂上,而赤柯山這個名字是因為在日據時代,整片山都種滿赤柯樹,赤柯樹是一種常綠闊葉大喬木,樹幹質地堅硬,當時被輸出至日本做成槍托而聞名一時。而現在則是種植了滿滿的金針花,金針花的別名又稱為「忘憂草」,來到這裡,看著滿山遍野的金黃色,吹著徐徐的和風,感覺上煩惱跟憂愁真的都消失的一乾二淨了。
Read More +蓮城蓮花園
所在地:花蓮縣地址:花蓮縣吉安鄉南華村南華五街66號
開放時間:上午08:00到18:00止
蓮城蓮花園位於花蓮縣吉安鄉南華村的山腳下,園區栽種面積約一公頃,灌溉用水取自奇萊山之天然水,由木瓜溪引進,質清澈純淨,全年水溫在二十度以下,非常適合蓮花生長,園內種有多達六十多種不同品種的蓮花、十六種荷花及七十多種水生植物,全年蓮花爭奇鬥艷,滿園飄香,美不勝收。園區規劃為蓮花區、王蓮區、荷花區、水生植物區、觀音蓮區及夜晚開花的蓮花區等,花園主要以研發品種、開發相關品種為主,以公園的方式經營,不需門票,免費招待蓮花茶,遊客如有需要,也會為遊客作蓮花生態介紹,適合全家大小來這裡賞花聞香。
Read More +知卡宣森林公園
所在地:花蓮縣地址:花蓮縣吉安鄉中正路二段(花蓮監理站對面)
開放時間:每日大門開放及人員管理時間為上午07:30至下午17:00,其餘2個東側門及南側門全天24小時開放,遊客隨時均可入園遊覽賞玩。
知卡宣森林公園位於花蓮縣吉安鄉,原名為南埔綠森林公園,占地約為11公頃,在日治時代曾是空軍基地,這幾年經過政府重新規畫整修,種植了多樣的樹苗植物,成為了一座休閒與生態教育的多功能休憩公園,知卡宣公園主要以童話式的設計風格為主,總共分為8項重點,分別為一進門的中央廣場、風向儀廣場、以及綠色地帶的原生植物園區、水生植物園區、龍骨溫室,再來就是最適合小朋友的趣味蜻蜓塑像、兒童遊樂區、花園迷宮。廣大的森林園區是假日親子童的最佳休憩場所。若是喜愛騎單車,也可以帶著自己的鐵馬來此自由自在地騎乘,享受徐徐微風,體驗只有在童話故事中才見的到的各種場景。
Read More +初英親水生態公園
所在地:花蓮縣地址:花蓮縣吉安鄉南華村初英親水生態公園 ( 初英自行車道上)
開放時間:全天
初英親水生態公園位於長約1.6公里的初英山自行車道上,內設有生態池、小橋流水、水車涼亭,還有兒童遊憩設施供親子遊玩,周圍樟樹、落羽松樹林立,結合牧場、田園景緻、青青綠地以及潺潺的流水都是初英生態親水公園的魅力所在,尤其在秋季時,落羽松紅褐色的針葉頓時讓人有如詩如畫的感覺,放眼如畫的秀麗風光,大口呼吸這屬於鄉村獨有的新鮮空氣,享受芬多精的擁抱,煩惱似乎也隨之消逝,路過的遊客不妨停下來,感受一下這片迷人的自然風光。
Read More +楓林步道
所在地:花蓮縣地址:花蓮縣吉安鄉福興村
開放時間:24h
福興村大山的「楓林步道」,是由花蓮縣吉安鄉公所多年用心開發出來的休閒景點,全長約為3.4公里,沿途種植了各種花卉,春天一到,杜鵑、梅花、桃花相繼盛開,繽紛美麗,平時花丁子、馬櫻丹等植物相互爭豔,到了秋季,漫步在楓葉林中有如置身於詩畫之中,將令人難以忘懷,站在步道上,可遠眺如棋盤式阡陌縱橫的吉安鄉風景,更可俯瞰整個花蓮平原及海岸山脈北側,視野相當遼闊,沿著蜿蜒的道路緩緩前進,不但可以欣賞到明媚風光,更可以享受森林浴、吸收芬多精,真是人生一大享受,到了夜晚不但可以仰望群星,更可以俯瞰萬家燈火,美得令人迷醉。
Read More +佐倉步道
所在地:花蓮縣地址:花蓮縣吉安鄉沙婆礑山東麓
開放時間:24H
佐倉步道位於沙婆礑山東麓,以前為台泥晶山礦區的採礦道路,在民國92年時經林務局規劃為現行步道。佐倉步道全長約3,950 公尺,海拔高度 70至495 公尺,沿途均為水泥路、碎石道或實土小徑,單程約需90分鐘。此步道鄰近花蓮市西郊,適合全家親子遊玩健行,步道雖只有四公里,但林務局卻規劃出了四個觀景台,讓遊客能在不同的高度、角度,欣賞花蓮的壯麗風景,沿途自然生態資源豐富,風景秀麗,看日出、觀夜景、欣賞滿天星斗,都將令人流連忘返,不管何時來到這裡,都別有一番風味。
Read More +松園別館
所在地:花蓮縣地址:花蓮縣花蓮市花蓮市松園街65號(原水源街26號)
開放時間:每月第二個週二休館。週一至週日上午9點至下午6點。
松園別館位約建於民國32年,曾為花蓮港「兵事部」辦公室,與附近的「放送局」(現中廣公司花蓮台)、「海岸電台」(現中華電信)與自來水廠(現自來水公司美崙淨水廠)等處松林連成一片,由於視野直對北濱海灘之美崙溪入海口,具有天然制高點優勢,可俯瞰美崙溪入海處、花蓮港及太平洋海景,輕易掌控出入於南濱海面船隻及南機場起降航機,加上濃密的松針樹蔭有如大傘保護,成為日軍在花蓮重要的軍事指揮中心。終戰後,此地由國民政府軍隊接管,曾作為美軍顧問團軍官休閒度假中心。爾後交由行政院退輔會管理迄今。89年由花蓮縣政府將松園編定為「歷史風貌專區」,九十年獲選為文建會「閒置空間再利用」試辦點之一,並入選為「臺灣歷史百景」。
Read More +池南國家森林遊樂區
所在地:花蓮縣地址:花蓮縣壽豐鄉花蓮縣壽豐鄉池南村林園路76號
開放時間:08:00~17:00
池南國家森林遊樂區因位於花蓮壽豐鯉魚潭之南而得名,地處荖溪旁山腰處,地勢居高臨下,鯉魚潭與鯉魚山的山光水色盡在腳下一覽無遺。早期園區為池南木瓜山事業區的伐木集材地,也是重要的伐木轉運站,因禁伐政策,1986年畫上伐木休止符,並轉型為森林遊樂區。所以園區內是以林業與當時伐木之相關設備作為展示與陳列,並在林木環繞的戶外場地,擺放來自全台各林區的伐木機具等設備。透過這些保存良好的機具展示與介紹,帶領遊客回顧台灣林業的發展史,並體會早期伐木工作的艱辛。另外由於禁伐已25年,森林逐漸恢復當年蒼鬱模樣,自然生態保存得宜,更是一個完整生態系的大自然教室,遊客可以好好享受這片綠意盎然與大口呼吸芬多精。
Read More +芭崎眺望台
所在地:花蓮縣地址:花蓮縣豐濱鄉臺11線31公里處
開放時間:全日
芭崎眺望台位於台11線32公里處,是海岸公路上難得的制高點,登上眺望台往南,可以看見磯崎海灣和龜吼海岬及新社海崖,是層次接連的奇特海岸地景。眺望台有幾架投幣式的望遠鏡,供遊客更清楚地眺望,風平浪靜夕陽西下時,可以看見點點漁船歸航;從眺望台往南看,可以清楚完整地看到磯崎海灣南側的小山頭,以及山頂上的火山口。觀光局東海岸國家風景區在此設置了休憩區,四周種植許多遮蔭的樹木和雅緻的花圃,有寬廣的停車場、潔淨的洗手間;當地有一間原住民風格的小店,商店內陳列了老闆的藝術創作品,漂流木製造的小玩具,還有原住民的各種手工藝品;供應冷熱飲,有簡餐、滷味、各種飲料和咖啡;古樸的木頭桌椅,遊客可以在此休憩,享用餐飲。
Read More +月洞遊憩區
所在地:花蓮縣地址: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石梯坪53號
開放時間:09:00~17:00
月洞位於花蓮縣豐濱鄉,在石梯坪之南距港口村約一公里,是一個天然的鐘乳石洞穴,也是港口部落原住民眼中的一塊淨地;洞中有積水成湖大約五公尺,湖水會隨著月亮盈虧而漲落,所以稱作「月洞」,又名「月井」;傳說湖中有許多鱸鰻,有一隻重達十餘公斤是所謂的千年鰻,而且具有攻擊性,所以目前為止還沒有敢潛入水中探險。月洞其海拔高約八十公尺, 距海岸約八百公尺,洞口高約二十五公尺,洞穴全長約一百七十六公尺,造型十分獨特;山洞中有左右兩洞穴,左方洞口較大,可深入約五十公尺,上方尖狹,頂端棲息成千上萬的蝙蝠,憑添幾許神祕氣氛;右方洞穴較短,約四十公尺。洞內神祕幽暗,岩壁上到處可見鐘乳石的蹤跡,倒掛在上面的蝙蝠群,以伏流、滴數、石筍、燕窩化石、魚頭化石等景觀;若想入洞探秘參觀,必須搭乘由專人遊駛的小舟,藉由舟上的照明燈光遊賞;月洞的溫度約攝氏二十度左右,冬暖夏涼,適合一年四季前往遊憩。
Read More +靜浦北迴歸線界標
所在地:花蓮縣地址:花蓮縣豐濱鄉臺11線南下,經長虹橋後,北回歸線標即位於臺11線70公里處
開放時間:24HR
北迴歸線位在北緯23.5度,是太陽直射地球的北界,也是亞熱帶與熱帶的分界。靜浦的北迴歸線標座落在台11線公路69公里處,每年夏至太陽會沿白色的塔身東昇西落,所以座標塔上設計有一條細縫,以觀察此一現象,且夏至中午時陽光會正好射入縫中,此刻,塔旁的遊客即可體驗太陽下無影子的奇觀。
Read More +秀姑巒溪
所在地:花蓮縣地址:花蓮縣瑞穗鄉中山路三段215號
開放時間:24
秀姑巒溪發源於中央山脈的秀姑巒山,源於高3200公尺的秀姑巒溪上游,沿花東縱谷北流,於瑞穗鄉東折,橫切海岸山脈,而於大港口注入太平洋,全長約104公里,為台灣東部最大的河川,也是台灣唯一切穿海岸山脈的河川。秀姑巒溪切穿海岸山脈,切割出許多陡峭的峽谷,造成的曲流、河階等地形景觀,非常發達,是地質、地形的絕佳教室。秀姑巒溪下游,瑞穗到大港口段的秀姑巒溪峽谷,水道長約24公里,穿越二十多處激流、險灘,沿途峽谷雄偉、奇石林立,是台灣橡皮艇泛舟的熱門去處;每年6-7月固定舉行的秀姑巒溪泛舟觀光活動,已成為最重要的泛舟活動。
Read More +和南寺
所在地:花蓮縣地址:花蓮縣壽豐鄉鹽寮村191號
開放時間:07:00~19:00
和南寺位於花蓮縣壽豐鄉鹽寮村,承襲㆖廣㆘欽上人的法脈,不但是東部著名的佛門道場,更是佛教藝術的殿堂。一九六七年開山住持傳慶老和尚翻山越嶺到此修行所建,佛寺依山傍海,俯瞰太平洋,建築風格樸實無華,寺後蒼翠的山巒上聳立一尊鵝黃色的造福觀音塑像,是傳慶大禪師與國際知名的雕塑大師楊英風教授合力完成,可說是國寶級的藝術鉅作,其雍容莊嚴的法相,早已成為和南寺的精神象徵。 和南寺以「佛教藝術多媒體」宏揚佛法,融合佛學、文學、音樂、美術、配音、攝影及電腦科技,透過優美動人的聲光影像,呈現艱澀玄妙的佛理,將佛法智慧自然地深入人心,獲得極高的評價,使和南寺成為現代宗教藝術的領航者。除了共修法會外,寺裡定期舉辦活動,包括佛教藝術節、元宵花燈展、音樂會,以及散文、詩歌、短篇小說徵文比賽,還有每年仲夏的和南佛教藝術大專營或兒童營、10月底的義賣園遊會等。這些活動都對外開放,免費參加,若有興趣,或想要更深入瞭解,可上和南寺的網站 (網址:http://www.indra-jala.com.tw/flash/home.php)
Read More +蕃薯寮
所在地:花蓮縣地址:花蓮縣壽豐鄉水璉村芳寮坑十八號橋旁
開放時間:全日
蕃薯寮位於海岸公路18號橋旁,是東海岸最為獨特的峽谷景觀,在此可以觀賞到公路兩側,因不同地質在溪流的堆積及切割作用下,形成對比明顯的地形景觀。公路西側是低緩起伏的山丘及河谷,曲流穿行期間,平坦的河階地上,散布著農田及農舍;而流經18號橋的蕃薯寮溪兩側,則為深達近百公尺的陡峭峽谷,形勢猶如太魯閣峽谷;登上瞭望台俯瞰,溪谷深邃,岩壁陡峭,林木鬱鬱蒼蒼。東管處在此設立休息區,有停車場、木欄杆、整齊的花木、造型純樸的瞭望台及公廁,休息區前方還有商店提供冷熱飲服務。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