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藝大街

所在地:花蓮縣
地址:花蓮縣花蓮市廣東街326號
開放時間:每日14:00~22:30

花蓮被譽為石頭的故鄉,孕育了無數石藝創作人才,而玩石、賞石者更是蔚為風潮,他們運用自然素材,結合寶石、礦物、漂流木、金屬等,創作出許多具有獨特紋路、色彩和造型的作品。來到「石藝大街」,你可以挖到這些寶!位於花蓮市博愛街與重慶路口的「石藝大街」,更適切的說應是「石藝創意市集」,共有三、四十家由主人精心打造的店面,展售收藏的石藝珍品:各類石器、石藝、石雕、石壺器具、動物造型擺飾、項鍊戒指,還有太魯閣族的琉璃珠,維妙維肖的石雕餅乾、香菸和花生米,每件作品都會讓人發出驚嘆!來到石藝大街,歡迎你與藝術創作者交流,參觀作品製作的過程,增進對石藝工業的瞭解。如果想深入瞭解花蓮的石頭和石雕藝術,那就不能錯過「石藝文化館」。館內有專人為你導覽解說,展示的玫瑰石、豐田玉、藍寶石、台灣貓眼、頂級水晶及各式玉石等作品,都是通過審核的精品。另一處展示空間─文化展示間,則闡述石藝發展的歷史,透過參觀,你會更認識石藝的內涵,欣賞石藝之美。走一趟石藝大街,除了欣賞石藝的美,更有可能發現你所喜歡石藝品,以平實的價格帶回家裡珍藏,也是伴手禮的極佳選擇。

Read More +

花蓮縣石雕博物館

所在地:花蓮縣
地址:花蓮縣花蓮市文復路6號
開放時間:週一~週日9:00AM~5:00PM休館日: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及換展作業(以館方公告為準)

花蓮縣石雕博物館是全國第一座以石雕為主題的博物館。花蓮以石材產量豐富聞名,擁有全台灣超過90%的石料資源,因此花蓮有「石頭的故鄉」之稱,也是全國石雕藝術創作家的創作寶地。花蓮縣文化局以礦石資源和石雕創作人才為主題營造花蓮的特色藝術,每兩年舉辦一次「石雕藝術季」,聚集世界各地石雕好手在此切磋交流,展現石雕文化發展成果。石雕博物館規劃有典藏區、企劃展示區、現代石雕區、傳統石雕區、視聽區等不同特色展區,除定期展出的石雕相關文物和資料外,也會不定時推出與國內外石雕藝術家合作的特別展覽。館內所呈現的石雕藝術,是多年來透過蒐集和舉辦國際石雕藝術季活動所典藏的精品。目前該館收藏的大型石雕作品,除了在文化局園區內的開放空間展示外,更遍及全縣境內各車站、風景區、重要路口、公園、學校等公共空間;來到花蓮,彷彿進入一座「石雕觀光城」。

Read More +

七星柴魚博物館

所在地:花蓮縣
地址:花蓮縣新城鄉大漢村七星街148號
開放時間:[休館日]每週三(寒暑假除外)[營業時間](週一~週五)9:00AM~7:00PM(寒暑假及周末等國定假日)8:00AM~7:00PM僅供參考,一切資訊以官方網站為主。

位於七星潭旁的柴魚博物館,是一家柴魚老工場停業後,經重新翻修後而成的。過去七星潭海域曾以鰹魚為水產大宗,所以在此的柴魚博物館,也為台灣第一座以柴魚製作產業為主題記錄的地方性博物館,走進充滿古意保留完整的場內空間,迎面而來的是陣陣煙霧、燻魚香氣,斑駁焦黑的烘焙室,將遊客思緒一點一滴的燻回從前那股滋味。 博物館內置魚類加工製作區、柴魚歷程展示區與DIY體驗區,重現柴魚工廠原貌、七星潭海域生態與柴魚製作工程等,以原來的燻培室加以設計改裝,並以文化探索為主題的定義,針對柴魚製程、定置漁業、海洋生態等三類做概略性的展示解說。除此之外還有許多柴魚特產與餐飲美食提供,是可以與柴魚第一類接觸的好所在。

Read More +

西寶國小

所在地:花蓮縣
地址:花蓮縣秀林鄉富世村西寶11號
開放時間:全年(學生上課時間,請勿打擾)

位於西寶台地上,曾被商業周刊認列為百大特色小學之一,西寶國小沒有圍牆,整個太魯閣,都是他們的校園......。開放森林教育實驗學校西寶國小,深藏於山光水色的太魯閣國家公園,它不僅是唯一位於國家公園內的一所小學,也是第一個體制內的森林實驗小學。西寶國小原為秀林鄉富世國小之西寶分校,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多元的文化背景,成為花蓮縣唯一實施「學舍制」的國民小學,學校形成師生住宿、學習全在一起的大家庭。校園設計採用院落式,其主體建築不像一般學校呆板方正,而是呈現特殊的六角型屋頂綠建築,曾被《建築師雜誌》評選為年度最佳建築獎。校門口前的親水河溝將人車分界,讓同學在開放式的學習環境裡,有更安全更自然的保護措施。站在校園中,能將太魯閣國家公園的芬多精盡收身體裡,而學子們,就在與自然同步呼吸下幸福地學習。

Read More +

新白楊服務站

所在地:花蓮縣
地址:花蓮縣秀林鄉位在中橫公路142.6公里處
開放時間:全年

新白楊為合歡山系,海拔1650公尺,在太魯閣國家公園設有服務站,為合歡越嶺古道曲流段東側登山口之重要資訊提供地點。服務站內,以燈箱輔以景觀圖片,介紹園區各步道、動植物及雲海景觀,屬於開放性展示系統。並設有景觀台,可俯瞰立霧溪上游塔次基里溪谷。站在新白楊的觀景台,可以欣賞到壯麗的奇萊北峰、盤石山、立霧主山等,由於地形特殊,容易起霧,濃霧茫茫反而為山林增添更多靈秀之美。

Read More +

關原雲海

所在地:花蓮縣
地址:花蓮縣秀林鄉中橫公路117.3公里處
開放時間:全年

由天祥沿中橫公路往大禹嶺,行過一連串隧道和彎路後,會到達海拔2374公尺的關原。關原是大禹嶺以東的重要聚落和觀光據點,為一平坦的稜脊地區,視野開闊,最著名的便是令人嘆為觀止的雲海美景。 關原四周群山環繞,因位處高海拔地區,已在霧林帶之上,加上緊臨塔次基里溪(立霧溪中游),當氣流順溪谷而上,水氣往往在此聚集,陽光普照時,樹林間積存的水氣受到蒸發,凝成雲氣聚集如海;氣候不佳時,谷地間的水氣無處發洩,越積越多,也造成雲海景觀,身處其中,朵朵雲霧從身旁飄過,朦朧且飄邈。最佳的觀雲時間是清晨和傍晚,運氣好時,雲海的位置稍高,甚至會翻過大禹嶺,流瀉成雲瀑,也可欣賞奇萊北峰和四週雲海的盛況;夕陽西下時,則是另一番景緻,紅霞鋪天蓋地,叫人驚艷。最佳地點則是面對立霧溪口的關原加油站旁的停車場。

Read More +

大禹嶺

所在地:花蓮縣
地址:花蓮縣秀林鄉太魯閣國家公園境內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舊稱「合歡啞口」的大禹嶺,位於中央山脈主稜鞍部,因開鑿時如大禹治水般艱鉅,故取名為「大禹嶺」。大禹嶺海拔2565公尺,是中部橫貫公路的中繼站,也是臺中、南投、花蓮三縣的縣界。公路在此三叉,一往合歡山,一往梨山,另一條往太魯閣。此外,它也是立霧溪和大甲溪重要的分水嶺。現今台14甲線結合中橫後為通往太魯閣國家公園、雪霸國家公園重要通路。在大禹嶺可感受群山環抱的寧靜之美,眺望險峻的「黑色奇萊」、峭壁如千仞的「屏風山」、太魯閣第一高峰「南湖山」、中央尖、石門,依山傍水,身處其中,頓能遼闊心胸。此外,每年雪季,遊客必須由此轉搭計程車或徒步上合歡山區賞雪。因位於處集散之地,路旁多有農家聚集,遊客來此,除了享受山水繚繞,也必定會品嚐到鮮甜的高山蔬果,在青山白雲間,勾勒出人的淳厚和鄉野趕集的熱絡。

Read More +

和仁海灘

所在地:花蓮縣
地址:花蓮縣秀林鄉富世村富世291號
開放時間:隨意而行,但仍建議白天前往

從蘇花公路168.5K,國家公園和仁界址碑的和仁步道入口處,步行下去,約200公尺,再穿越一段樹林小徑後,就可抵達和仁礫灘。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沙灘上大大小小的石塊,這些石塊,原在岩壁上因為山崩而滾落到海邊,接著是一大片潔淨溫潤的礫石灘,這是北側的立霧溪和卡那剛溪(qnagan、和仁溪)所帶下來的大理岩和片麻岩的碎砂石,被海水搬運堆積成的。礫灘的南側,有一處寬扁型的海蝕洞。再往南行,巨大的片麻岩岩壁,有好幾條大型的石英脈貫穿,這樣巨大的岩脈,在台灣是很少見的。礫灘的最南側,可見到好幾條狹長型的穴洞,其中有一處的穴洞,已貫穿岩層。

Read More +

太巴塱部落

所在地:花蓮縣
地址:花蓮縣光復鄉南富村富愛街22號
開放時間:部落為開放式,此為社區旅遊,以不打擾原有社區作息為主

太巴塱部落是阿美族重要聚落,可稱得上是台灣最大的原住民部落,也是原住民最大族(阿美族),更是原住民人口最密集的部落;也因著人口稠密,遊客可以看到阿美族早期原始的文物及部落人的原始情感。多年來透過部落營造,太巴塱不斷的在觀光以及生活間做調整,每個時期皆有不同的變化,也因此可以在部落內看到不同的工作室、文史館、文化園區等呈現文化的模式,近年來積極推廣織布、籐編、歌謠吟唱、野外訓練、木雕等課程,並著手整理部落史料,充滿著許多美麗的故事在其中。如有機會與部落人互動,還可以感受到阿美族傳統的歌舞魅力,擺動自己的身體一起享受這些文化交流;一定是喜愛原住民族文化的遊客要造訪的部落之一。

Read More +

馬太鞍濕地生態園區

所在地:花蓮縣
地址:花蓮縣光復鄉大全村大全街42巷15號
開放時間:

馬太鞍濕地生態園區位於花蓮光復鄉馬錫山腳下,依傍中央山脈,三面環山,是一處天然的沼澤濕地,佔地面積近百公頃。馬太鞍「VATAAN」是當地阿美族對樹豆的稱呼,這種樹豆阿美族人將其視為吉祥物,隨身攜帶,到處播種,馬太鞍這一帶即以「長滿樹豆的地方」而得名。經過羊腸小徑,在欣綠農園入口處可見一大招牌「來去蓮荷國」,沿著木棧道走進去,眼前畫面令人驚豔。遠方山巒層層疊疊,清澈的芙登溪由南向北蜿蜒穿流整個濕地,和源源不絕的伏流湧泉,共同營造出豐富多樣的生態環境,滋養這片沼澤豐美的生命。園區裡多達近百種水生植物,其中開著黃色小花的台灣萍蓬草可是台灣特有種;而鳥類、蛙類、豆娘與蜻蜓,及水中魚蝦貝類的種類與數量,更是多得令人驚喜。近年來,馬太鞍濕地更以栽種夏季景觀蓮花田聞名;盛夏時,荷葉連天,荷花怒放,吸引許多人前來,遊客可沿著木棧道,近距離欣賞蓮花之美。

Read More +

花蓮觀光糖廠

所在地:花蓮縣
地址:花蓮縣光復鄉大進村糖廠街19號
開放時間:觀光糖廠園區為開放式空間,全年開放。商店街各商家營業時間為09:00~18:00;冰品販賣時間為:08:00~20:00(七、八月份08:00~21:00)。

民國2年「東台製糖株式會社」在花蓮縣壽豐鄉設立「花蓮港製糖所」,又稱為「鯉魚尾糖廠」;民國10年另在光復鄉設立「大和工廠」,以擴大製糖產量。二次大戰末期,這兩處糖廠均遭盟軍毀損。光復後,台糖公司接收,決定拆除毀損較嚴重的壽豐工廠,修復大和工廠並更名為花蓮糖廠,成為東部地區的製糖重心。由於糖廠位於光復鄉,因此常被稱為「光復糖廠」,其實「花蓮糖廠」才是它正式的名稱。 花蓮糖廠歷經數十年的擴建與更新,製糖產量與品質大幅提升,而為了供應花蓮糖廠的製糖原料,北起新城鄉,南至富里鄉,都可見到廣闊的甘蔗田,成為花東縱谷裡的特殊景觀。除了生產砂糖之外,花蓮糖廠冰品部裡各種口味的冰棒與冰淇淋更是廣受歡迎,無論是外地遊客或本地人,「到糖廠吃冰」早已成為大家心中充滿歡樂氣氛的共同記憶。 民國91年,在國際糖價長期低迷及加入WTO的雙重影響下,台糖決定將花蓮糖廠長達80餘年歷史的製糖業務畫下休止符,改朝觀光休閒方向發展。在已有的糖廠冰品根基下,規劃以糖業文化園區為軸心,提供遊客導覽解說服務,配合日式宿舍聚落群、創意工坊,輔以有機米及有機休閒產業開發,結合自行車路線、周邊觀光景點及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成立,塑造成帶狀的觀光路線與景點,吸引入園觀光人潮。 糖廠內原有的迴廊式單身宿舍整修後變身為創意工坊,現已成為社區藝術交流與課程教學的平台,提供遊客DIY手創課程、藝品展售。另外,糖廠內現有銷售農場課員工自製的香茅精油、香茅皂禮盒,採用有機農法栽植而成,製造過程中未加入任何人工香料,是遊客最佳伴手禮,遊客可在創意工坊內購得。 而花蓮糖廠旁有一排排整齊的日式建築,是台灣碩果僅存的日式木構造建築群。這些檜木房舍都是建於日治時期的員工宿舍,至今仍保存良好,歷經數十年的歲月,呈現出一股濃濃的懷舊風情。而配合花蓮縣無煙囪觀光產業發展政策,經過整修與重建,花蓮觀光糖廠的日式旅館已於100年元月24日取得一般旅館執照,正式對外營運,提供旅花遊客多樣化的住宿選擇。 台糖花蓮旅館房型分為和風木屋(兩人房)及親子木屋(三人房)。每棟客房皆有獨立的停車位與庭院,客房內採木質地板與榻榻米鋪設、紙拉木門、棉被櫥,呈現日式原味,親子三人房浴室內放置老師傅手工檜木浴桶與水瓢,讓遊客能輕鬆地體驗檜木桶泡湯樂趣。使您感受日本文化的寂靜之美,讓身在都市叢林的你,能夠褪去一身的緊張。花蓮觀光糖廠旅館誠摯歡迎您入住,體驗日式木屋的風華與典雅!

Read More +

崙天遊憩區

所在地:花蓮縣
地址:花蓮縣卓溪鄉古風村崙天18-1號
開放時間:24

位於花蓮縣卓溪鄉古風村的崙天遊憩區,本是由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所規畫開發出來的遊憩區,將花、東兩縣交界地區,與鄰近的瑞穗、玉里、富里及池上等多處景點結合而成,一個適合一日遊的旅遊系統,遊憩區的面積約有1.3公頃,現在委外經營,將其改造成為了精緻的「綠海天際」渡假村。園區內有布農石板屋招待所、露天展演劇場、餐飲中心、停車場等遊憩服務設施,遊憩區裡的服務中心、圓形露天劇場…等建築外觀都充滿了濃厚的布農族風格,遊客們可以到此來體驗布農族的各種文化。

Read More +

北濱公園

所在地:花蓮縣
地址:花蓮縣花蓮市海濱街上
開放時間:全年

北濱公園位處洄瀾灣北端,緊臨浩瀚太平洋,是花連市民晨昏賞景散步、假日休閒活動的好去處。園區內有青少年喜歡的沙灘排球場、極限運動和滑板運動場地,每到假日,常可見到許多年輕人在此飆汗競技;面海的一整列木製涼亭是老年人相聚望海的地方,也常有三五好友在此野餐歡談;而小朋友則對親子戲水區最感興趣,夏日傍晚,在沙灘排球場玩沙,再到戲水區沖水,享受SPA的清涼。這兒的港濱自行車道,全長15公里,沿著海岸線北行,到達終點七星潭,沿途欣賞花蓮美麗的山水風情,是許多鐵馬族的最愛;若要挑戰體力,更可往南騎到鯉魚潭,全長為35.3公里。週末假日,北濱公園的天空很熱鬧,小朋友放風箏,大人玩遙控飛機,常吸引遊客目光;海面也不寂寞,點點風帆船,迎風展翼遨遊大海。清晨四、五點,花蓮人會到北濱公園運動,而早起的遊客,則特地來迎接台灣的第一道曙光;晚上,適合靜靜佇立凝望月兒從海平面升起。不一樣的時間,一樣的美麗與感動。

Read More +

小天祥

所在地:花蓮縣
地址:花蓮縣富里鄉豐南村
開放時間:小天祥位於公路旁,只要路通就全年無休

位於富東公路上的小天祥就如同其名,因著峽谷地形和中橫公路上的景觀相似,所以小天祥之名號不逕而走,成為一個觀光景點。長約八百公尺的蝕谷地形乃是鱉溪溪水長年洗刷而成,削出一條陡峭的小峽谷,也揭露出溪谷兩岸台灣最古老的地質「都巒山層」。岩壁摻雜鱉溪堆積的火山碎屑岩,形成堅硬的岩質陡峻於山壁溪谷。生活在旁的吉拉米代阿美族人說,常可在陡峭的對面山谷中發現動物移動的蹤跡,獼猴不可勝數,運氣好則有長鬃山羊的倩影,遊客經過此地時不妨放慢車速尋找野生動物的腳步。而擁有六成以上阿美族人的豐南村近年在社區的帶動下,逐步成為生態旅遊與農村產業的新興地,來到小天祥也到豐南駐足,是不錯的行程唷!

Read More +

美崙山公園

所在地:花蓮縣
地址:花蓮縣花蓮市新興路
開放時間:美崙山公園全年開放,而生態展示館及科博館每週一休館。

美崙山聳立於花蓮市平原中,昔日為花蓮八景之-八螺疊翠;海拔高度108公尺,面積五十餘公頃。東臨蔚藍寬闊的太平洋,美崙溪從西蜿蜒流過山腳下,是花蓮縣民晨昏運動健身的好去處。南邊的忠烈祠,居高臨下可鳥瞰花蓮市區;美崙山生態展示館、科博館展示螢火蟲、獨角仙、蜻蜓等各種昆蟲的生態及放映影片,是花蓮各小學的戶外教學場域。公園裡有一座兒童遊樂區,兒童遊樂區後方可達登山步道入口,此後可沿線或慢跑、或步行,步道長約8百公尺;小徑兩旁遍生相思林,漫步前行,令人身心舒暢。白天的美崙山是輕快活撥的,而夜探美崙山,卻是充滿了神秘與驚喜。生態展示館周圍的空地、水溝是各種蛙類的樂園;夏天小巧的黃緣螢,秋冬大型的山窗螢,把美崙山的夜晚,點綴得耀眼美麗。遊客可以循著各方步道,深入親潤美崙山寧靜之美,享受大自然的饗宴。

Read More +

瓦拉米步道

所在地:花蓮縣
地址:花蓮縣卓溪鄉瓦拉米步道
開放時間:09:00~16:30 (每月第二個星期二休館,遇例假日則順延一天)

瓦拉米步道位於花蓮玉里的南安,從步道入口至瓦拉米山屋長約13.5公里,沿途沒有太大的爬坡,是一條很輕鬆好走的步道,『瓦拉米』一名原自布農族語的蕨類,因此瓦拉米環境陰濕,夏天走起來十分涼爽,而冬天此地的闊葉樹葉子開始變紅變黃,山林看起來的顏色豐富,層次鮮明,甚是美麗。瓦拉米步道沿途美景有山風瀑布,在山風除了可以感受到瀑布一洩而下的清爽,也可以在此地的涼亭稍作休息;繼續走到步道的4.5公里處就是登山客口中的五星級露營區『佳心』,佳心目前已經有完工可以使用的涼亭、洗台及衛浴設施,免費提供露營者使用!繼續深入步道就要先辦入山及入園許可,申請即可達13.5公里的瓦拉米山屋,兒瓦拉米山屋也是需要申請的,所以喜歡登山的遊客在瓦拉米步道的部分可以規劃二天一夜的行程,深度的體驗瓦拉米步道。

Read More +

向日廣場

所在地:花蓮縣
地址:花蓮縣花蓮市花蓮市港濱路35-1號
開放時間:碼頭:全年開放賞鯨:請聯絡各賞鯨公司出航時間

花蓮漁港向日廣場是花蓮新的旅遊景點,位於花蓮漁港,邊臨太平洋、賞鯨碼頭、花蓮漁市場及花蓮區漁會向日廣場的建築呈現是南歐風格與旁邊的漁港成為強烈的對比,中西方的海岸文化特色在此交融,彼此間產生燦爛的火花,加上旁邊又有太平洋及大草原的襯托,實在是難得一見的美景。這樣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真是踏破鐵鞋也找不著。現在許多在地人一直把花蓮漁港和向日廣場當作自己的私房景點。在廣場的中庭還建造一座台灣唯一大型抹香鯨石雕,這是花蓮漁港遊客必拍景點,而愛看海的朋友也常來廣場的太平洋愛之塔,這是台灣離太平洋最近的高塔,視線無死角,太平洋、海岸山脈、中央山脈、港口景色盡收眼底,廣場也在塔上打造掛愛心戀人鎖的活動,讓山和愛見證你們的諾言!廣場內的商家很簡單,沒有太多的店家,因為大部份遊客都是來這享受大自然;感受陽光、海風的薰陶,體驗漁港生態。所以廣場經營一些在地特色名產的店家外,就致力於推廣海洋導覽、漁港生態解說、海洋DIY(魚丸DIY、海水豆花、彩繪海鹽、風箏)等。未來規劃到花蓮旅遊的朋友,千萬不要忘記讓自己的花蓮旅遊變成道地的在地人旅遊,走最LOCAL的路線,讓「向日廣場」也變成你的私藏景點吧!

Read More +

林田山文化園區

所在地:花蓮縣
地址:花蓮縣鳳林鎮森榮里林森路99號
開放時間:09:00~17:00(週一休館)

林田山位於萬里溪以南、馬太鞍溪以北、中央山脈以東的河谷地形,曾是東部山林伐木最大的集材場,雖然不是台灣最大的林場,但是卻在過去環境、聚落及生活文化方面保存的最完整。日據時期便已建置運材鐵道六十八公里,直至海拔二千五百公尺,繁榮風華於一時,因此留下許多建築房舍、商店、劇院等人文遺跡。民國76年禁伐林木政策後,本區山林的許多高級林木終於有喘息的機會,漸漸回復到昔日蓊蓊鬱鬱的自然景象。現在的林田山兼具自然山林、人文藝術的氣息於一身,遊客可沿步道階坡逐行,探賞舊舍與滿園蒼鬱的景態,沉緬過去風光的情境,又能重臨大禮堂、戲院設施等舊地,追尋前人的步跡與留下的器物,還有機會聽到林田山文史工作室人員敘說「森坂的故事」。

Read More +

安通溫泉

所在地:花蓮縣
地址:花蓮縣玉里鎮樂合里溫泉36-3號
開放時間:08:00~23:00全年無休男、女大浴場每日09:00~14:00為清潔保養時間,暫停開放。

安通溫泉位於玉里鎮安通溪畔,幽谷山林,景色十分優美,早年即以「安通濯暖」名列花蓮八景之一。 安東溫泉溫度約60~70度,泉質為弱鹼性的「氯化物硫酸鹽泉」,泉水近乎透明,略帶硫化氫氣味;泉量豐沛,露頭沿著安通溪分布,前後約達2、3百公尺。 1904年,一位上山採樟腦的日本人在安通溪畔發現溫泉露頭,到了1930年,日人在這兒興建警察招待所,也是花蓮廳長行館,且設置公共浴場,逐漸發展成為溫泉勝地。光復後,民間業者買下經營,改為安通溫泉大旅社;業者仍保留著建於日治時期的的木造平房,文建會已將這棟舖著榻榻米的日式平房列為歷史古蹟,使安通成為一處很具有歷史意義及充滿懷舊風味的泡湯勝地。安通地區有數家溫泉旅館,都設有供給旅客泡湯的溫泉設施,也合露天浴池與spa的功能,或是個人湯屋、家庭式湯屋等,提供旅客們身心放鬆的泡湯之旅。玉里鎮公所在溪邊闢建3個免費的露天溫泉池,還有更衣室;安通溪溪畔也有多處的天然溫泉,附近農民就在溪畔挖掘簡單的溫泉池,成為當地居民的泡澡區。

Read More +

花蓮觀光酒廠

所在地:花蓮縣
地址:花蓮縣花蓮市美工路六號
開放時間:08:00-17:00

來到湛藍嫵媚的七星潭,可別錯過了花蓮觀光酒廠;循著一路的指標前行,不到五分鐘的路程就到了。映入眼簾的是一大片綠油油的大草原,設置的棒球九宮格、套酒甕圈圈、石桌象棋,可是親子同樂、閤家健身運動的好去處。往裡走,整個酒廠佔地頗廣,廠內廠房林立,略帶斑白的漆綠廠牆,跨穿著銅鏽色的梯廊,充滿古味又懷舊的意趣。園區內的展售中心是遊客的最愛,隨處可見利用廢棄的酒瓶、酒甕搭配的藝術造景!這兒除了提供了各式國產酒類販售之外,還有酒的相關製品,例如黃金水、酒果、面膜等,當然花蓮的最大特色的小米酒也是熱門商品之ㄧ。為了符合個性化的時代的要求,花蓮酒廠也提供代客製作專屬標貼的酒,很具紀念性。酒廠還出售陶質舊酒甕,容量約30公升,造型古樸、是以手拉胚一體成型的,相當具有實用及觀賞的價值。若三十人以上,酒廠還提供導覽解說的服務,從花蓮酒廠的歷史、各種酒類的製造過程、酒類的保存方式等,導覽解說需要於一星期前提出申請。

Read More +

鳳林客家文物館

所在地:花蓮縣
地址:花蓮縣鳳林鎮中華路164號
開放時間:每日上午08:30-12:00,下午13:30-17:00、星期一、民俗節日休館

鳳林鎮的客家文物館,位於鳳林公園內,為東部第一座客家文物館,佔地面積雖不大,但館藏相當豐富。一樓介紹花蓮客家人的墾拓紀錄、信仰、交通、生活器具等;二樓則介紹傳統服飾、早期客家耕種農具,例如風鼓機、而字耙、臼等等,特別的是,這些農具皆為當地民眾自發性捐出。此外,客家米食、菜包等的製作與「客家農業開墾三寶」-稻米、玉米、地瓜的種植,也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展品。本館史料相當齊全,遊客來此,能具體而微認識到鳳林鎮的客家發展史,更能廣泛了解東部客家遷移史。由於位於鳳林公園內,在吸收了飽滿的知識後,還能於公園自在遊憩,同時感受學習與休閒兩全其美的樂趣。

Read More +

七星潭風景區

所在地:花蓮縣
地址:花蓮縣新城鄉海岸路
開放時間:全年開放,颱風天時會有管制

七星潭是花蓮縣唯一的縣級風景區,乍聽之下似乎是一個星星狀的湖泊地形,但初到七星潭,肯定會被那新月型的海灣給迷惑,又稱月牙灣的七星潭是個湛藍的礫石海灣,海灣的末端依著高聳的中央山脈,那幅山海邂逅的畫面讓多少人為此陶醉。位於新城鄉東北角海濱的七星潭,除了弧形海灣令人著迷外,海水潔淨蔚藍,清晰可見浪濤中的石礫,原本只是一處平靜的小漁村,因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環境,加上簡單的賞景步道、海邊亭台、觀日月樓、賞星廣場等設施,讓遊客都能盡情徜徉於碧海藍天之中。夜間無光害的海灘無論賞星、賞月或只是單純想聽聽石礫與海濤的歌唱都是最佳選擇。

Read More +

鳳林校長夢工廠

所在地:花蓮縣
地址:花蓮縣鳳林鎮民生街10號
開放時間:每天上午8:30-12:00下午 13:30-17:00

這棟座落於鳳林民生街16號,有著相當醒目的木造構造的建築,日據時期為「鳳林支廳長官舍」,曾是鳳林國中第一屆校長張七郎的宿舍。早期鳳林人士投身於台灣教育界、終身奉獻,擔任校長計九十多位,堪稱全台小學校長密度最高的小鎮,素有「校長之鄉」美名。而這棟建築過去因久無人居,幾成廢墟,為傳承並紀念鳳林良好的學風,地方靈機一動,在政府的支持下,於民國 93年修繕,定名為「校長夢工廠」。如今這個館透過開放性的閱讀場所,並提供莘莘學子一處生活教室。「生活教室」即相對於學校教育的總稱,希望能把孩子從學校帶出來,除了課本上的知識,更能習得自然和生活上的知識。一批熱心的志工在此打理環境,設計學習活動,也為遊客做導覽解說,民眾來此參觀,不但可以更深入了解到鳳林的文化史,也能從中感受到臺灣社區熱情與活力。

Read More +

六十石山

所在地:花蓮縣
地址:花蓮縣富里鄉竹田村
開放時間:終年開放,金針花季車潮眾多有管制。

花蓮有兩座金針山,位於富里鄉的六十石山是其中一座,以滿山遍野的金針花海聞名。每年的八、九月,沿著山路蜿蜒而上,只見山林綠野間,舞動著近坡遠谷的澄黃,直到到達山嶺,在藍天與雲嵐的陪伴下,俯瞰綿延壯麗的花海,更顯絢麗迷人。即使不是金針花盛放的季節,悠遊自在地徜徉在這片優美而遼闊的景致中,綠海波濤,偶有紅瓦農舍點綴其間,呈現美麗的山區風貌;登上涼亭可俯覽花東縱谷的良田優質米耕作區,將縱谷風情盡覽其中,猶如歐洲的瑞士一般,加上中海拔的氣候舒適涼爽,故又有「台灣小瑞士」之稱。遊客一年四季均可上山感受那份屬於歐風的閒適,若想看到黃澄一片的金針花海,則要挑對季節唷!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