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蘭部落

所在地:臺東縣
地址:臺東縣964金峰鄉嘉蘭村
開放時間:開放時間依部落為主

嘉蘭部落位於金峰鄉太麻里溪下游北岸,現址原稱為Buliblosan,意即「多霧」。日治時期,在日本政府的移居政策之下,這裡成為排灣族人與魯凱族人的的共居地。此處以著名的露天溫泉「金峰溫泉」而聞名,更因為2009年的莫拉克風災,使嘉蘭部落受到媒體及群眾的關注。挺過風災帶來的挑戰,居民集結眾人之力重建家園,將嘉蘭部落打造為深度部落旅遊的絕佳場域。玩嘉蘭,可以事先預約導覽,邊走邊聽故事,了解族人代代相傳的生活智慧與精神。跟著部落農夫下田採收洛神,DIY製作洛神蜜餞,再品嘗酸甜的洛神花茶。結束農事體驗後,還能品嘗最道地的原住民風味餐,在地食材搭配獨特香料,部落才有的特殊吃法叫人食指大動。在部落媽媽的帶領下,製作色彩繽紛的陶珠手環,不同顏色各有不同涵義,將是這趟旅程最有意義的紀念品。

Read More +

南竹湖部落

所在地:臺東縣
地址:臺東縣962長濱鄉南竹湖(台11線92.5k處)
開放時間:開放時間依部落為主

南竹湖部落的阿美族人原來是居住在豐濱上游的貓公山,因為想要找到平坦肥沃以利耕種的居住地而遷移至竹湖村,再因疾病及其他種種因素輾轉遷移至現今南竹湖的位置。 南竹湖部落是安通越嶺古道的起點,是橫跨花東海岸山脈的第一線古道,從此處往西走可至花蓮縣玉里鎮。南竹湖部落裡有許多充滿原民風味的建築,除了可供遊客觀賞並駐足休息之外,凡遇到部落節慶時期也可以搖身一變成為集會場所,像是可供人休息的涼亭「茅草屋」,屋裡設有烤肉區,族人打獵回來後可在這裡烤肉並分給族人;用以堆積柴火,因形狀相似而稱為草帽的木架,旁邊也設有兩個可用來燒柴火料理的灶頭。而被稱為「卡卡轟」的火烤設備,更是烤飛魚及聚會的不二選擇。

Read More +

拉勞蘭部落

所在地:臺東縣
地址:臺東縣963太麻里鄉新香蘭
開放時間:開放時間依部落為主

這裡是一個很不一樣的排灣族部落,部落原本位在香蘭山上,日治時期被迫下山來,經過幾次的遷移到了現在新香蘭的地方,跟阿美族人混居在一起。因此每年七月,在新香蘭這裡會有阿美族豐年祭,也會有排灣族的收穫祭。 走進拉勞蘭部落不久,可以看到部落接待中心,同時也是部落產業發展重要據點的小米工藝坊。拉勞蘭部落致力推廣小米種植,在部落後方的山坡上種有兩甲的小米園。近來養生的概念盛行,小米的好處逐漸受到重視。 拉勞蘭部落裡有位知名的原住民作家亞榮隆‧撒可努,其第一本著作「山豬、飛鼠、撒可努」,以生動有趣的文字,傳遞原住民對於環境的保護和對自然的尊重。 【資料來源:部落背包客 豐台東 部落旅遊指南書】

Read More +

森永部落

所在地:臺東縣
地址:臺東縣966達仁鄉森永
開放時間:開放時間依部落為主

自從部落開始推動原住民野菜種植,部落開始有了新的樣貌。退伍回到部落的青年,將新的思維帶回部落,先試著小規模種植原住民野菜,再經過不斷摸索與改進,逐漸將產值提高,現在種植面積已到達一甲五分地,成功帶動部落產業創新,並提供在地就業。森永部落成立VUVU的廚房,推廣原住民野菜風味餐。VUVU在排灣族裡是泛指祖母的意思,遊客來到森永部落,可以聆聽野菜導覽,認識各種野菜,也可以親自DIY種植野菜,體驗一日農夫的辛勞。或者親自採摘野菜,享受田園樂趣,最後還可以在VUVU廚房享用野菜風味餐,讓遊客可以有一趟完整的野菜知性之旅。【資料來源:部落背包客 豐台東 部落旅遊指南書】

Read More +

土坂部落

所在地:臺東縣
地址:臺東縣966達仁鄉土坂村
開放時間:開放時間依部落為主

根據文獻紀載,土坂部落是少數沒有被卑南族統治過的排灣族部落,也是少數目前還保有完整五年祭傳統祭儀的部落。排灣族的五年祭相傳是人與神的盟約,每五年舉辦一次。上次舉辦五年祭是在2008年,因此很容易推算往後的舉辦時間,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留意一下,參加難得一見的土坂五年祭。由於土坂部落被譽為毛蟹的故鄉,因此可以看到路旁山壁上有許多毛蟹的石板裝飾。每年3、4月間,毛蟹體型碩大、肉質鮮美,鄉公所會舉辦毛蟹祭。遊客在這段時間裡來到土坂,便能大快朵頤,吃到最新鮮、美味的毛蟹。毛蟹祭除了享用新鮮的毛蟹,同時也在宣導永續生態的精神,因為排灣族捕捉的毛蟹通常都是一定以上的尺寸才會留下來,剩餘的幼小毛蟹則是放回去,以維持生態的永續發展。※毛蟹祭至今仍因復育毛蟹而配合暫時停辦雖說毛蟹是土坂的特色,但土坂最吸引人的,其實是整個部落散發出來濃濃的排灣族氣息。因為部落街道的圍牆處處塗滿傳統排灣族紋飾,許多家門戶上也都可以發現排灣族的木雕裝飾。若透過部落族人的導覽解說,在部落裡各處的雕塑、建築甚至一草一木,皆有故事。逛完土坂部落後,還可到附近的土坂景觀大橋走走。根據部落老一輩族人回憶,當小米收成時,族人會相聚在橋頭吟唱排灣族歌謠,感謝上天恩賜。而青年男女常會在橋上相會,互道情意,於是留下「情人橋」的浪漫名稱。經歷半個世紀的歲月的洗禮後,原本建於1938年的舊橋已不堪使用,所以才重新建置新的吊橋,已於2011年7月完工。新吊橋將排灣族的圖騰融入設計,紅色的橋體跨越綠水青山之間,格外引人注目。土坂部落中有幾家餐飲店,但住宿的地方不多,建議可往金崙或大武市區走走,會有較多的選擇。金崙一帶同時也是臺東著名的泡湯區,有許多提供泡湯的民宿可選擇。【資料來源:部落背包客豐台東】

Read More +

南田部落

所在地:臺東縣
地址:臺東縣966達仁鄉台26線
開放時間:(開放時間依部落為主,貼心提醒:阿朗壹古道有總量管制)

南田石並不是土生土長在南田,而是沿岸附近溪流將山上的石頭沖刷下來,經過這裡特殊的地形和洋流不斷地翻滾、琢磨,造成每個石頭都圓潤而無稜角,而原本嵌在石頭內的石英結晶也因此外顯,讓石頭表面呈現出不規則的紋路,紋路樣貌千奇百怪。除了南田石之外,阿朗壹古道也是景點之一。阿朗壹古道是早期原住民南北往返物資運送的路徑,早已荒廢不用而成為登山、健行人士喜歡拜訪的路徑之一,為考量環境承載量,已開始實施總量管制,若想走一趟阿朗壹古道的朋友要事先詢問相關資訊。【資料來源:部落背包客 豐台東 部落旅遊指南書】

Read More +

巴沙哇力部落

所在地:臺東縣
地址:臺東縣950臺東市富岡
開放時間:開放時間依部落為主

巴沙哇力部落房子外牆,都繪上象徵阿美族舞蹈的圖騰,從臺十一線經過時,辨識度非常高,很容易看出這是一個阿美族的部落。在臺十一線要轉進富岡港的入口處,可以看到巴沙哇力的部落聚會所,這裡是每年七月時部落舉辦豐年祭的地方。小野柳風景區稍北的加路蘭遊憩區是一處眺望海景的好地方,占地將近三公頃的遊憩區,原本是建設志航基地時堆積的廢土,最後規劃成一大片綠地,裡面設置許多原住民藝術家的漂流木作品變成一個自然又帶有藝術涵養的空間。【資料來源:部落背包客 豐台東 部落旅遊指南書】

Read More +

瀧部落

所在地:臺東縣
地址:臺東縣963太麻里鄉下多良村
開放時間:開放時間依部落為主

多良村為太麻里鄉最南端的一個村落,分為上多良與下多良,現在居民多居住於下多良。在入口沿著小徑上去,轉幾個彎之後,就可以看到廢棄多年的多良車站。多良車站被喻為臺灣最美麗的車站,也是許多攝影愛好者的聖地。來到多良,還可到向陽薪傳木工坊參觀,木工坊的位置是已廢棄的多良國小原址,除了製作大型木工家具,也有製作可供小孩子玩的七巧板等童玩。在瀧部落裡,飲食與住宿的選擇不多,若遊客有住宿的需求,建議可往金崙市區走,將會有更多選擇。金崙同時也是著名的泡湯區,有許多提供泡湯的民宿。【資料來源:部落背包客豐台東】

Read More +

莿桐部落

所在地:臺東縣
地址:臺東縣954卑南鄉杉原
開放時間:實際收費及營運時間依部落為主

根據調查,杉原海域潮間帶、礁岩魚類如笛鯛科、隆頭魚科等超過百種,有許多貝類、甲殼類等,是生物多樣性程度很高的海域,其珊瑚覆蓋率是全台灣最高的海域之一,更擁有東部最大的藻礁。如果是夏天來到這裡,更千萬別錯過捲起褲管、光著腳丫子在細細沙灘上漫步,與海浪追逐或體驗堆積沙堡的樂趣。想到此一遊的遊客,最好事先預約導覽解說,可以有系統認識潮間帶和各式各樣的水底生物名稱與習性。莿桐部落是整個海岸線阿美族最早舉辦豐年祭的部落,要到這裡體驗豐年祭的朋友,每年七月初就要注意部落的訊息,以免向隅。【資料來源:部落背包客 豐台東 部落旅遊指南書】

Read More +

都蘭部落(都蘭國)

所在地:臺東縣
地址:臺東縣959東河鄉都蘭
開放時間:開放時間依部落為主

想體驗「美」式生活的獨特樂趣,就從來都蘭部落吧!在部落青年的帶領下,漫步都蘭部落風光,學著用敲打的方式製作樹皮布小揹袋,或從零開始打造自己的椰子碗和竹杯。午餐時刻,與好友一起分享部落長輩栽種的野菜,以及部落青年打撈的新鮮漁獲,搭配真正道地的釀製阿美族傳統酒,以部落獨到美味療癒身心。想更深入都蘭部落的故事?走入傳統領域小屋,看族人們如何透過採訪,一步步拼湊出傳統領域與部落故事的點點滴滴。體驗一次就上癮,好想把「美」式生活帶回家?由部落自主設立的文創商店串聯許多在地職人,展售苧麻織品、月桃帽、木雕杯盤、民族植物茶包等等,更採集當地的尤加利葉,萃取精油製成手工皂、洗衣精等日用品,也提供網路商店,遊客可一鍵訂購直送到家!

Read More +

真柄部落

所在地:臺東縣
地址:臺東縣962長濱鄉真柄
開放時間:開放時間依部落為主

據說,真柄部落從前建社於馬稼海溪上游,與石坑社(今之長光)隔溪相對,日人將兩社併稱馬稼海社,但事實上這是兩個各自獨立的小社。村人祖先是從豐濱鄉的靜浦和八里灣遷徒過來,大約一百年前,豐濱一帶的阿美族相偕南移,建立此社;然時至今日,當初的豐濱阿美已非主要人口,倒是秀巒阿美的太巴塱社佔多數,亦有部分是卑南阿美。 真柄部落以阿美族為主體,僅有兩戶為漢人。長久以來部落的經濟活動皆以農漁業為主要。傳統的部落是以年齡階層為劃分依據的社會,青年組是領導階層。真柄部落位於三間村南邊的台地上,西邊為東海岸山脈,東臨太平洋,是個依山傍水、景色宜人的地方。部落後山的真柄溪,也是東海岸不多見的美麗溪流,從部落水田與山區的界限,沿著水圳上溯溪谷,很快就可進入景色原始而美麗的真柄溪峽谷,上擁有許多連續而下的瀑布群,溪水清澈而涼爽。部落前有一條東海岸少見狹長完整的沙灘,當地人稱之為情人灘,這裡是觀日出,賞明月的絕佳地點。每當農曆十五月圓之日,清晨可賞日出,傍晚也可看到又大又圓的月亮從海平面冉冉升起,月光灑入海面,隨海波如絲緞般輕柔的搖曳,讓人無法抗拒的沉醉在此美景中。

Read More +

樟原部落

所在地:臺東縣
地址:臺東縣962長濱鄉樟原
開放時間:開放時間依部落為主

樟原部落位於台東縣長濱鄉,與大峰峰部落皆是台東縣最北端的部落,主要的居民是阿美族,以及在加禮宛事件中,從豐濱鄉新社部落遷徙至此的噶瑪蘭族人。此地原名是「姑子律」,於1937年,因當時附近山林多野生樟樹林,故改名「樟原」,也可看出此處曾是採樟腦的重鎮。由於兩族同居一處,因此除了阿美族的豐年祭之外,每年7月左右,樟原與大峰峰部落的噶瑪蘭族人也會舉辦為期2~3天的海祭(sepaw tu lazing),長老們會在海邊祭祀祖靈,將祭品供奉給祖靈與海中之靈,以祈求豐收。樟原部落內最吸睛,人氣也最高的網美景點,便是以獨特的船隻造型而聞名的樟原長老教會。藍色的船錨圖樣映襯純白色的船身,樟原長老教會外觀如同陸地上的「諾亞方舟」,除了象徵教會精神,更表現部落族人依海而生的傳統。樟原部落距離長濱鄉知名景點八仙洞與舊樟原橋遊憩區,車程不到10分鐘,三處可以順遊,享受閑靜的長濱風光。

Read More +

利吉部落

所在地:臺東縣
地址:臺東縣954卑南鄉利吉
開放時間:實際收費及營運時間依部落為主

說到利吉最負盛名的就是利吉惡地,利吉惡地原本是在海底的泥質層積,在地球板塊運動時被推擠出地表,在臺灣是難得一見的岩層。此岩層質地軟弱容易風化,再經雨水沖刷後呈現幾近九十度垂直面,植物難以生長,因而有惡地之名。除了地質探勘之旅外,利吉社區發展協會也同時規劃不同的面向可供遊客參與,包括阿美族的編織、歌舞表演、夜間觀察卑南溪生態等活動。利吉部落因為是靠著卑南溪生活,跟東海岸沿太平洋討海生活的部落不一樣,所以這裡舉辦的河祭是沿海部落看不到的。河祭舉辦的時間大約是在八月左右,禁止女人參加,主要的意義是在告慰祖先、祭拜河神。【資料來源:部落背包客 豐台東 部落旅遊指南書】

Read More +

新化部落

所在地:臺東縣
地址:臺東縣966達仁鄉新化村
開放時間:開放時間依部落為主

新化部落是個排灣族部落,這裡與眾不同的是部落在推廣原住民藥草的栽種與採集。透過藥草產銷班的運作,有系統地栽種藥草和採集,而這裡採集的藥草多達一百多種。產銷班同時也研發藥草的加工品,提升部落的經濟收入。新化山區一帶分布著珍稀樹種臺灣油杉,數量之多稱冠全臺,若經過事先預約,請當地導遊帶領,還可親眼目睹世界最大的臺灣油杉,絕對讓您不虛此行。來到新化部落,還可以去參觀卡茲達斯文化藝術工作室,這裡是著名的原住民木雕藝術家林新義的工作室。林新義的作品,可以看到紮實的木雕底子下琢磨出來的細膩,又蘊含原住民豪邁不拘的粗獷,自成獨特的風格。【資料來源:部落背包客 豐台東 部落旅遊指南書】

Read More +

初鹿部落

所在地:臺東縣
地址:臺東縣954卑南鄉初鹿
開放時間:實際收費及營運時間依部落為主

初鹿這地名的由來,很多人會從鹿野延伸想像,以前東部尚未開發的時候,鹿野因為梅花鹿成群,因此而得名。可是初鹿的地名其實與「鹿」無關,這是從卑南語muriburibooku簡化而來,意指「山間無風之地」。初鹿部落Ulivelivek位在台九線往花蓮的路上,是卑南族八社裡面地理位置最北的部落。由於部落所處的位置北邊就是布農族的傳統領域,長期以來為了抵禦威脅入侵,所以會所制度非常完善札實。來到這裡,可以去參觀部落的青年會所,並且透過部落導覽解說,了解卑南族如何透過會所制度保衛自己的家園。在初鹿部落西南方約三公里左右的山坡上,有一處巴蘭遺址,根據考古的說法,巴蘭遺址的先住民大約是西元600到1400年間,對於初鹿的卑南人而言,這是被視為聖地的地方,也是部落重要的水源地。遺址是在海拔約600公尺的山坡上,從停車場下車後循著自然的小徑穿越山林就可以到達。初鹿部落在每年7月舉辦收穫祭,12月時舉行猴祭和大獵祭,在這裡的收穫祭中會有盪鞦韆的活動,這是除了魯凱族外也可看得到盪鞦韆的地方,在每年7月的時候可以到初鹿部落實際參與,體驗不同族群的祭典文化。【資料來源:部落背包客 豐台東 部落旅遊指南書】

Read More +

紅葉部落

所在地:臺東縣
地址:臺東縣953延平鄉紅葉
開放時間:開放時間依部落為主

就在這樣安靜的小村莊裡,卻有著讓人引以為傲的歷史。在1968年,紅葉部落的布農族小朋友組成紅葉少棒隊,擊敗當時日本世界冠軍隊伍,為臺灣少棒掀起熱潮,也讓紅葉少棒隊從此歷史留名。除了少棒,紅葉村還有一項特別的地方,這裡被農委會公告為「臺東紅葉村臺東蘇鐵自然保留區」。原來早期臺東特有的臺東蘇鐵都被誤認為是俗稱鐵樹的臺灣蘇鐵,後來經過專家的驗證發現這是發育至今已有一億四千多年的活化石,因而正名為臺東蘇鐵。每年四月的射耳祭,是布農族一年中最盛大、隆重的祭典。這裡的祭儀可以看到祈福、射耳儀式、分豬肉、獵槍祭、報戰功等較完整的過程。最重要的是享譽世界的布農族八部合音,在這裡演出絕對是最原汁原味的呈現。【資料來源:部落背包客 豐台東 部落旅遊指南書】

Read More +

巴喜告部落(桃源部落)

所在地:臺東縣
地址:臺東縣953延平鄉桃源
開放時間:開放時間依部落為主

來到桃源部落,可先去參觀布農文化園區。在布農文化園區,有典藏豐富的早期舊部落文史資料與文物展示,也有布農千年傳續的八部合音、傳統歌舞祭儀展演,讓遊客能夠進入時光之流,搭上布農之舟,徹底認識這群山林的子民。進到部落裡面,可以發現這是一個非常小巧又充滿藝術氣息的部落。部落裡的各項設施都非常迷你,小小的郵局,讓人覺得非常溫馨。喜歡編織的朋友來到桃源部落,不要錯過這裡有間阿布斯工作坊,裏頭有許多布農族傳統的編織。【資料來源:部落背包客 豐台東 部落旅遊指南書】

Read More +

永昌部落

所在地:臺東縣
地址:臺東縣955鹿野鄉永昌
開放時間:開放時間依部落為主

永安村是列全國十大經典農村,早有規劃完善而且操作成熟的旅遊體驗套裝行程,只要透過永安社區發展協會的規劃,不但可以遍遊永安還可以將旅遊的路線拉到鄰近的龍田以及高台,這一整個區塊目前算是台東縱谷線裡很熱門的路線。來這裡首推就是玉龍泉生態步道,玉龍泉原是一條野溪,裏頭有一處從崖壁冒出的湧泉,長久以來水源不斷,當地人每年端午時都會來此處取水,變成地方習俗。高台是這裡另一個重要的景點,這裡既是觀光茶園,也是飛行傘基地,每年七、八月,台東縣政府都會舉辦國際熱氣球嘉年華活動,讓天空更熱鬧。七月也是永昌部落舉辦豐年祭的時間,七月來到這裡,除了可以喝福鹿茶、觀看飛行傘、乘坐熱氣球、騎腳踏車,別忘了可以到部落參加豐年祭,讓您的旅遊更加多元。【資料來源:部落背包客 豐台東 部落旅遊指南書】

Read More +

鸞山森林文化博物館

所在地:臺東縣
地址:臺東縣953延平鄉鸞山森林文化博物館
開放時間:採完全預約收費制,請務必事先預約實際收費及營運時間以營業單位官方資訊公告為主

鸞山這兒擁有臺灣中低海拔的原始林,裡面包含上千棵珍貴原生白榕樹,身處其中,宛如置身阿凡達的夢幻情境。在這兒的原生榕樹又被稱為「會走路的樹」,因為榕樹的氣根會不停擴展蔓延,原生枝幹枯萎時氣根也會取而代之,就像樹木不斷在移動一般。來鸞山森林博物館可以依照時間長短規劃行程,這裡除了可以聽身為布農族人的阿力曼解說遷移的歷史,走進博物館內,可以學習布農族的山林智慧,試著用最簡單的方式生活回歸最單純的步調。若有事先預訂在這裡用餐,那將可以品嚐到傳統布農族美食,在都市的餐館裡可是吃不到的。【資料來源:部落背包客 豐台東 部落旅遊指南書】

Read More +

電光部落

所在地:臺東縣
地址:臺東縣956關山鎮電光國小
開放時間:開放時間依部落為主

電光部落Kaadaadaan位在海岸山脈西側的山麓,和臺東關山鎮隔著卑南溪遙遙相對。此地舊名為雷公火,相傳是因為這裡有泥火山,在夜裡經常引發火源,居民認為那怪火是閃電引起,而閩南語將閃電說成雷公,所以用「雷公火」稱呼。來到電光部落,最值得一提的就是電光國小。電光國小是一個不到40人的迷你小學,但因發展學校本位課程成果豐碩,榮獲教育部全國十大經典特色小學和商業週刊全國百大特色小學的殊榮。其中電光國小推廣的竹炮體驗和阿美族傳統打擊樂器表演更是招牌絕活。竹炮是一百多年前清兵入侵時,當地阿美族人用來嚇唬敵人的利器,如今則變成最夯的遊客體驗活動;傳統阿美族打擊樂器表演,是師承臺東旮亙打擊樂團,如今也變成是電光招待來賓的重點項目。【資料來源:部落背包客 豐台東 部落旅遊指南書】

Read More +

大坡部落

所在地:臺東縣
地址:臺東縣958池上鄉大坡
開放時間:開放時間依部落為主

大坡部落Kawaliwali是池上鄉最早建立的阿美族部落,根據記載,早在1880年間,來自恆春的阿美族就在此定居建立部落,後來池上鄉的阿美族部落多是由大坡部落分支出去。大坡部落位在池上大坡池的右側,Kawaliwali是阿美族與東方的意思,原來就是意指部落在大坡池東邊。大坡池是中央山脈和海岸山脈兩個山系之間自然形成的湖泊,主要水源來自新武呂溪,是臺灣唯一內陸淡水的沼澤地。【資料來源:部落背包客 豐台東 部落旅遊指南書】

Read More +

霧鹿部落

所在地:臺東縣
地址:臺東縣957海端鄉霧鹿
開放時間:開放時間依部落為主

霧鹿部落Bul bul位在群山環抱的南橫公路187公里處,這裡海拔有七百多公尺,氣候舒適宜人。Bul bul是布農族語,其意思是指水從地上冒出來的聲音,由此就可知道,霧鹿這地方跟水有很大的關係。在進入部落前,可以看到一尊扛著山豬的獵人雕像,這是部落的入口意象,充分展現出屬於高山族群的布農族人驍勇善戰的精神。在霧鹿國小後面的涼亭裡所展示的兩台古砲,更是見證當初在這裡的布農族人奮勇抵抗日軍的英勇事蹟。進到部落裡面,可以感受到這裡是一個非常祥和安靜的地方,蟲鳴鳥啼和蛙類的聲音充滿空氣,多點人為的聲音都似乎會破壞這協調的韻律。整個部落不大,藍白橘三色的小平房似乎是這裡的特色。部落的山坡地種植玉米、李子和梅子,所以在冬末初春的時節,這裡會開滿梅花和李花,是賞花的最佳時期。【資料來源:部落背包客 豐台東 部落旅遊指南書】

Read More +

石山部落

所在地:臺東縣
地址:臺東縣950臺東市吉林路一段231巷4號
開放時間:開放時間依部落為主

富豐部落在臺東市邊陲的石頭山下和卑南溪之間的狹縫中,因為在石頭山下所以又稱石山部落。石山部落就是富豐社區,兩者是指同一個地方,位置在海岸山脈尾端和卑南溪之間,後面緊臨著空軍志航基地。部落原來居住地就是現在的志航基地,因為基地建設所以被遷移過來,日治時期稱「石山」,民國三十五年改稱「石川」,後又稱「石山新村」、「富豐社區」。地名來源是石頭山一帶的雨水任意散流,河水容易挾帶大、小石頭往下流,河床佈滿石塊,經過「石川」聚落的石川圳中亦是,故稱之。石山部落裡有個梅花山工作室,工作坊負責人黃美花被譽為原住民的LV編織達人,來這裡除了欣賞精緻的編織作品,您也可以親自動手DIY體驗編織,發揮您的創意。除了推廣編織,也有曾旅居三義從事木雕的青年吳丁寶回到部落,運用漢人的雕刻技術,使用漂流木創造出優秀的作品。現在經過石山部落外面,可以看見佇立許多大型的木雕作品,也成為部落對外最佳的宣傳。【資料來源:部落背包客 豐台東 部落旅遊指南書】

Read More +

南王部落

所在地:臺東縣
地址:臺東縣950臺東市南王
開放時間:開放時間依部落為主

南王部落普悠瑪Pinuyumayan也是隸屬卑南族八社之一,位在臺東市區北端,就在台九線即將進入綠色隧道之處。到南王部落,可以先參觀有百年歷史的南王國小,南王國小從大門、司令台、廊柱、圍牆甚至是校園裡的石頭,都彩繪上卑南族傳統的紋飾,整個學校散發出濃濃的卑南族特色。學校旁邊,是普悠瑪傳統文化活動中心,這裡是整個南王部落文化活動的中心。在活動中心裡面有用傳統工法興建的巴拉冠Palakuwan、達古範takouvan、祖靈屋kalumaan、瞭望台、摔角場等。每年七月南王部落的海祭和十二月的大獵祭,都會在這裡盛大舉行,是觀察部落文化最佳的時機,也是喜歡拍攝文化慶典的攝影人最佳的取景地點。【資料來源:部落背包客 豐台東 部落旅遊指南書】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