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賓朗部落

所在地:臺東縣
地址:臺東縣954卑南鄉賓朗路286號
開放時間:實際收費及營運時間依部落為主

下賓朗部落Pinaski位於臺東著名的綠色隧道北端出口,是卑南族八社中規模較小的部落。下賓朗部落儘管人口不多,大約只有70幾戶,不過部落對於文化傳承卻不遺餘力,部落有個比那斯基青少年文化樂舞團,是舉辦大型活動時常被邀請參加表演的團體。該團在林蕙瑛老師的指導之下,演出的內容不再只是侷限於傳統卑南族的樂舞表演,而是擷取舞台劇、歌舞劇等不一樣的表演手法,融入在傳統展演上。【資料來源:部落背包客 豐台東 部落旅遊指南書】

Read More +

泰安部落/大巴六九部落

所在地:臺東縣
地址:臺東縣954卑南鄉科山路352號號
開放時間:實際收費及營運時間依部落為主

泰安部落就是原卑南族八社裡的大巴六九Tamalakaw社,位在大巴六九山的山麓。在這裏出了一位遠近馳名的人物,那就是被譽為華人歌壇天后的張惠妹。儘管這裡是阿妹的故鄉,不過來到部落裡,卻瞧不見任何有關阿妹的資訊和看板,部落沒有利用阿妹的知名度來大肆宣揚,而是保留一貫的純樸與寧靜,這在五光十色的現代社會中更顯得難能可貴。來到泰安部落,可以先去參觀部落的傳統文化祭祀廣場,廣場裡有卑南族傳統的巴拉冠、祖靈屋和瞭望台,這裡的建築比起其他卑南族部落更純樸自然,有很濃郁的古早味。文化廣場是泰安部落每年七月舉辦收穫祭和年底舉辦大獵祭的地方,每到這個時候,這裡會湧進許多遊客,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多留意訊息,實際體驗一下卑南族的兩大祭儀。【資料來源:部落背包客 豐台東 部落旅遊指南書】

Read More +

知本忠義堂

所在地:臺東縣
地址:臺東縣954卑南鄉溫泉村龍泉路32號
開放時間:07:30 - 20:00

位於溫泉飯店林立的龍泉路上,忠義堂廣為人知的不是傳奇的民間故事,是充滿佛心地提供溫泉讓大家使用,單人收費100元,讓廟方支付清潔、保養的費用,是當地人自在的溫泉澡堂,也是在外旅人洗淨一身疲累的「溫心」景點。除了溫泉,廟方也提供膳房給外來客住宿,泡澡間近期已更新,環境整潔明亮;偶而讓旅行回到最單純的減法模式,體驗和精緻旅遊行程截然不同的在地深度遊玩行程。2022/4/19起開始陸續搬遷新址(知本白玉瀑布路口處對面),浴室及住宿於新址將以付費方式繼續提供民眾使用,如有相關問題,歡迎撥打089-512884洽詢。

Read More +

池上環鄉自行車道

所在地:臺東縣
地址:臺東縣958池上鄉豐澤橋
開放時間:全天候開放

池上環鄉自行車道,是由主線道搭配三條支線(環圳支線、天堂路支線、新興支線)及伯朗大道而成網絡。以池上車站為起點,行經大坡池、浮圳、大水車、小水車、池上圳進水口生態園區、牧野度假村、東欣路、萬朝、文田路、再回到池上車站,繞行一圈大約3個小時。全線依地形和原有的鄉間小路、寬廣的田野風光規劃,再搭配池上鄉的鄉土人文為藍圖,精心施工串聯而成,路途有豐富的景點如:國家級濕地-大坡池、浮圳與大觀亭、伯朗大道、天堂路、奉茶樹、稻米原鄉館、漂鳥197-縱谷大地藝術季等。不論是走主線還是支線道路,路面相當平坦,騎起來感覺非常輕鬆不費力

Read More +

台東池上客家文化園區

所在地:臺東縣
地址:臺東縣958池上鄉新興村新光路1號
開放時間:08:30-18:15(周一休館)

館內的一樓有常態佈展,並定期更新展覽內容。園區內的建築造型則運用東部農村建築形式、迴廊及自然素材(石材、木材、竹、植栽等)加上局部鋼材,塑造符合東部映象之農村建築院落。

Read More +

公東高工聖堂大樓

所在地:臺東縣
地址:臺東縣950臺東市中興路一段560號(臺東縣私立公東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開放時間:*2022更新:受疫情期間影響及未來即將進行之修繕作業,教堂自即日起至112年底暫不開放參觀預約。重新開放時間依公東高工所發佈時間訊息為準。洽詢電話 089-222877分機730(公東高工宗輔室)

於民國四十六年由天主教白冷會(全名:白冷外方傳教會)錫質平神父籌劃創校的公東高工,白冷會來台宣教初期最重要的使命之一,主要在協助處於偏遠地區之花東青年,能藉由職業教育尋得更好的人生發展起點,同時亦可替臺灣社會培育發展產業所需之人力。公東高工教學非常嚴謹,最初十年之教學主要由15位瑞士籍技師擔任,其所使用的教材與教學方法也都自歐洲引進,造就了公東高工為臺灣技職教育界非常著名的學府之一,為臺灣培育了許多學有專精的人才,並屢獲國際獎項。除了近年來公東高工在技職教育界的響亮名聲,校園內的建築也看的出來白冷會對公東高工創建之重視與謹慎,特地從瑞士聘請建築師達興登(Dr. Justurs Dahinden),與專業結構技師Dr. Schubiger之間合作無間,創造外型出眾的校舍建築,其獨特的板結構設計,與建築設計充分協調的結果,讓其鋼筋用量只有一般建築的一半,這在當日建材缺乏又極為昂貴的年代裡,也是極有見識的作法。在早期的三棟校園建築中,聖堂大樓尤其值得一提。大樓頂層的小教堂,充分運用斜面屋頂、噴上粗面水泥的牆面、微明而戲劇地貫穿教堂主軸向的天光和牆面鑲彩色玻璃等方式,製造出一種厚重、幽暗、充滿宗教象徵性、沈思靜謐的聖堂空間,媲美知名建築師柯比意在廊香教堂與拉圖黑修道院的空間運用手法。完工後的校園很快成為臺灣本地建築師的關注焦點,知名的程度甚至登上了專業雜誌《建築》的介紹,近年來也有學校的論文以此建築為主題來探討分析;也有專業的攝影師為聖堂大樓和錫神父撰寫了豐富精彩圖文的攝影書,使得聖堂大樓除了是建築界眾所周知的建築朝聖之地,建築本身的獨特性和歷史背景也使得聖堂大樓在2003年被登錄為歷史建築,漸漸地也成為了旅人去臺東旅行可納入探訪的景點!

Read More +

中寮漁港

所在地:臺東縣
地址:臺東縣951綠島鄉中寮村鄰近柴口保育區
開放時間:全天候開放

中寮漁港位於綠島的西北方,建於民國63年,僅有簡單碼頭及防波堤等設施,供中寮村漁筏泊靠,而後因容易受漂砂影響,航道及泊地水深不易維持,於民國81年編列經費增設內堤和碼頭以方便船筏停靠。雖然中寮漁港不大,也不是綠島主要的交通往來港口,但因鄰近柴口保育區,使得可在周遭見到非常豐富的潮間帶生物,潮溝、潮池間密佈多元種類的海底生物;漁港旁更有一大片綠色藻礁,非常漂亮,中寮漁港也因這片翠綠的迷人藻礁,加上當地政府綠化的美麗草地,而以「綠意盎然」之稱號,入選第三屆十大魅力漁港。除了潛水外,也可來趟船潛之旅,深潛其中觀賞海底風光,可瞧見石珊瑚、軟珊瑚、各種珊瑚魚類及無脊椎動物等海底生物,其驚豔、興奮程度,不言而喻!在防波堤上漫步,從太平洋的海風徐徐吹來,駐足凝望蔚藍海水、享受太陽的溫暖擁抱,眼前如詩如畫的海天一色美景,頓時將身心的疲憊都拋諸腦後,心境瞬間清透了起來。

Read More +

池上飯包文化故事館

所在地:臺東縣
地址:臺東縣958池上鄉忠孝路259號
開放時間:10:30 - 19:00

以前花蓮到臺東的火車需要8小時的時間,因此當時最早的池上飯包就是為了讓搭火車的旅客能夠在漫長的旅程中享用而製作的,剛開始的飯包是用竹葉包裝,裡面是4個包著肉乾與酸梅的三角飯團,後來逐漸演變成木盒包裝,以池上米煮成的飯,搭配卜肉、燒肉以及古法製作的醬菜、大坡池捕獲的蝦等食材。隨著時代改變,池上飯包嚴格把關原物料,創造出更豐富多元的菜色,用現代化的經營,延續老字號的新生命。飯包文化故事館內區分為「歷史文化區」、「農田農具區」、「稻米文化區」、「池上飯包區」、以及「古早飯包區」等多個展示區,以文字及圖片介紹池上飯包歷年來的發展沿革,同時還典藏著早期做飯包時使用的傳統爐灶等器物。因此池上飯包博物館不但可以提供民眾參觀,同時還兼具著文化保存與教育等多重功能。來到池上飯包文化故事館,除了吃飯包是一大重點外,其它看的、玩的也都相當多元,是個可以晃一小段時間的旅遊景點。另外,除了一般寬敞舒適的用餐區外,遊客更可坐在門前於臺鐵退役的火車車廂內用餐,充分感受在火車上的懷舊風情,比起在真的火車上吃著池上飯包,更有種愜意的旅行氛圍。

Read More +

麻荖漏步道

所在地:臺東縣
地址:臺東縣961成功鎮三民產業道路
開放時間:全天候開放

麻老漏步道的名字起源於成功鎮的舊名為麻荖漏。據文獻記載,阿美族人最早於清初時期就已移居本地,並形成聚落。 步道全長1.12 公里,步道盡頭是著名的彩虹瀑布(新港瀑布)。本步道原為當地舊有集水取水路徑,溯溪而上可達彩虹瀑布下方。由於本步道為成功鎮重要取水口,因此該步道之修築有別於一般的健行步道,主要以不污染水源為原則,採用最自然的方式與材料,小徑材料不作防腐處理,並順應地形以生態工法整修成讓民眾容易親近的溯溪健行步道。步道沿線起伏甚大,除穿越山林之外,部分路段需翻越巨石、穿越山洞及橫渡溪流,只要輕便溯溪裝備就可享受冰涼清澈的水流沖擊感又無深潭急流的顧慮,遊客可同時體驗溯溪與森林浴的樂趣。 步道入口處,有棵胸徑達60公分以上的白榕昂然立於懸崖之上,支柱根生長如拱門,造型相當有趣而獨特。沿著溪谷路段前行,耳邊不時可聽見「啾~」的叫聲,一般人都以為是某種鳥兒的叫聲,但其實那是斯文豪氏赤蛙獨特的鳴叫聲,很多賞鳥初學者常被這種蛙類的叫聲混淆,因而也被稱之為「騙人鳥」。 麻老漏步道有別於一般步道,數段沿新港北溪溯溪谷而上的路段不用繁重的溯溪裝備,是一條稍微具有挑戰性的溯溪健行步道。

Read More +

寶町藝文中心

所在地:臺東縣
地址:臺東縣950臺東市中山路182號
開放時間:09:00 - 12:00、14:00 - 17:00(周一休館)

「寶町藝文中心」原為臺東市中山路與寶桑路口處的舊市長官舍建築群,是昭和11年(1936)所興建的職務宿舍,共有6間日式木造建築。這幾棟日式宿舍全為地面一層的木造結構,包括宿舍、庭園等,形制完整,建築完美,具有歷史價值。這些日式官舍原本年久失修,影響市容觀瞻,整建完成後,將室內空間規劃成小型藝廊、藝文團體交誼室、藝文資料室等,庭院增設小型展演場,不僅可舉辦藝文展演活動,夜間亦可設置蚊子電影院。寶町藝文中心的出現,不僅改善了市容,也提供一處臺東市民可以休憩、遊戲的空間,並且成為市政資料展示中心及地方藝術家或藝文社團交流、聯誼的場所。寶町濃濃的懷舊感與藝文氣息,值得來此漫步,感受老建築新生的活力。

Read More +

臺東表演藝術館

所在地:臺東縣
地址:臺東縣950臺東市開封街671號2樓
開放時間:9:00-12:00;14:00-18:00

鮮紅醒目的外牆,強烈地吸引過往行人的目光,這是臺東表演藝術館,讓人無法忽視。 臺東表演藝術館位在鐵道藝術村附近,館內具備完善的燈光及音響設備,是東臺灣難得一見的小型專業展演場所。這裡原本是臺東劇團的表演場地,臺東劇團致力推展戲劇於生活中、創作屬於臺東人的戲劇,現在藝術館也提供其它外來表演團體的租借,讓更多戲劇與表演愛好者擁有一個展現創作和自我的舞臺。臺東表演藝術館內部有兩大主體,首先是「臺東劇團藝廊」,雖然僅有15坪大的空間,卻是個「小而美」的展場;藝廊的另一側,則是黑盒子劇場,它是表演藝術館的主題,舞台和觀眾席幾乎無距離,觀眾可近距離觀賞舞者的表演,強烈感受藝術的氛圍。 藝術館外是鐵道藝術村的延伸,也是散步、休閒的步道。棧道兩旁隨季節氣候變換顏色的變葉木與行道樹,形成一股自在的悠閒氛圍。藝術館入口處是一休息區,提供散步民眾歇腳,有時也充做室外小型表演場,讓藝術更加親近民眾。

Read More +

富源觀景台

所在地:臺東縣
地址:臺東縣954卑南鄉富源197縣道56公里處
開放時間:周一至周日08:00~17:00 (非開放時間禁止進入⛔️謝謝配合)

富源觀景台位於高地上,是一個觀看風景的地方,眺望景觀廣達360度,視野開闊。觀景台由木棧平台和涼亭構成,身處富源觀景台,可以眺賞都蘭山,都蘭灣圓弧的灣口亦清晰可見,若天氣晴朗,甚至能遠望綠島。觀景台的另一邊,可以看見卑南溪、小黃山、利吉惡地等獨特地理景觀,錯落有致的民房散落平原之間,站在這置高點,望盡臺東平原與東海岸景致,感受人的微渺與天地的廣闊。倘若選在秋冬造訪,有機會能見到大冠鷲、鳳頭蒼鷹等猛鷹遨翔天際。

Read More +

綠洲山莊

所在地:臺東縣
地址:臺東縣951綠島鄉環島公路60號
開放時間:【旺季】每年5月1日至9月30日,週一至週日09:00-17:00【淡季】每年10月1日至隔年4月30日,週二至週日09:00-17:00    週一休園,如遇國定假日及連續假日均正常開園。    除夕、春節初一及初二休園。

綠島人權文化園區總面積約32公頃,占地極廣,涵蓋將軍岩、人權紀念公園、綠洲山莊、莊敬營區(新生訓導處)、綠島技能訓練所、燕子洞等,極具人權發展的歷史意義。 綠洲山莊正式名稱為「國防部綠島感訓監獄」,源自1970年2月8日發生的「泰源事件」,當時國民政府在綠島「新生訓導處」西側建造一座高牆式監獄,也就是現在的綠洲山莊。之後陸續將泰源監獄與各地軍事監獄中的思想犯遷移至此,統一管理,進行感化教育與思想改造,成為人權迫害與政治事件受難者的集中營。1987年國民政府解除戒嚴,綠洲山莊從此廢置。 四周高牆聳立的綠洲山莊是典型的封閉型監獄,牆壁繪製了各種愛國標語,如「堅定反共」、「苦海無邊」、「毋忘在莒」、「回頭是岸」、「滅共復國」等等。整座監獄主體建築為牢房,有一、二樓,內部結構為六角形,但綠島人習慣稱八卦樓,因為在綠島的過山古道鳥瞰綠洲山莊,看起來就像是一個八卦圖案。

Read More +

崑慈堂

所在地:臺東縣
地址:臺東縣955鹿野鄉龍田村光榮路308號
開放時間:09:00 - 17:00

崑慈堂的原為日治時期鹿野移民村內的神社所在地,在臺灣光復後,日本人將神社內奉祀的神明請回日本,當地的居民就在神社原址奉祀土地公。民國四十二年(西元1953年),當地信眾請來媽祖奉祀,至民國四十七年又迎瑤池金母令旗入祀。崑慈堂屬公廟性質,除主祀瑤池金母外,同祀有釋迦佛祖、觀音菩薩、天上聖母、臨水夫人、中壇元帥及居民從彰化後寮原鄉移祀來的玄天上帝。崑慈堂最具特色的,莫過於堂前高齡的老茄冬與苦楝樹,樹齡超過80年,樹旁佇立著原為日本神社的崑慈堂,是龍田村村民平時相聚聊天的聚會所在,且在民國四十九年,崑慈堂草創之初,當時尚未剃度出家的證嚴法師曾隨師父在此掛單修行,常在此樹下與村民談論佛法,因此慈濟人將此樹命名為「慈濟樹」。龍田村景色迷人,充滿鄉野情趣,騎上單車,在筆直的聯外道路光榮路綠色隧道展開生態之旅,體驗生命與自然相結合的動人時光。

Read More +

鹿野龍田自行車道

所在地:臺東縣
地址:臺東縣955鹿野鄉光榮路
開放時間:全天候開放

龍田自行車道全長約7.2公里,附近有許多景點可以欣賞,如知名的小葉欖仁綠色隧道,綿延一公里的綠色隧道舒適涼爽,蔭涼的樹蔭配上蟲鳴鳥叫,讓人心曠神怡。若是跟隨著當地腳踏車店的導遊踏尋這裡,導遊會讓遊客在這裡的車道上躺下,感受鹿野最舒服的環境,跟其他的自行車道的體驗非常不一樣!由於早期龍田村是個移民村,所以可以看到一些日式傳統建築,純正的日本味是每個遊客拍不停的著名景點,另外還有證嚴法師的駐息地-崑慈寺,行經茶葉改良場時,也可看到難得的採茶景色,都是很有特色的在地景點。龍田另有「蝴蝶的故鄉」之稱,抬頭看路標會有蝴蝶的模樣,如果季節來對的話,或許還可以看到蝴蝶翩翩飛舞。路途上所到之處都美得像幅畫,令人流連忘返。若想再騎遠一點,可以騎上具有挑戰性的鹿野高台,或是也可以騎去鹿鳴吊橋那一帶,那裡可是泡溫泉的好地方。來到龍田真的可以待久一些,因為四周的景色真的會讓您沉醉其中。

Read More +

千年夫妻樹

所在地:臺東縣
地址:臺東縣954卑南鄉美農社區
開放時間:全天候開放

夫妻樹的樹種為榕樹,彼此一前一後的聳立山坡上。「老婆樹」位置較低,枝幹較軟,葉片肥胖為橢圓狀,會結果子;「老公樹」位置較高,枝幹較硬,葉子較細且長、不結子。老婆樹的樹齡為約五百年,老公樹樹齡根據當地人表示則約1500年。原本相擁的夫妻樹,在一次颱風天時,老公樹的手臂被雷擊劈了下來,硬是將他們活生生的拆散。本來老公樹就是伸出這根枝幹擁抱老婆樹的,如今手臂一斷,就看不到兩樹深情相擁的畫面了。經歷數百年的夫妻樹,其珍貴的價值被列為臺東縣列管珍貴樹木,甚至在臺東縣社教館舉辦的花東地區美景選拔中,獲選入前十大美景。吃完斑鳩冰淇淋,在夫妻樹的環樹步道散散步,若有時間,還可附近的東鳩窯體驗捏陶的樂趣。

Read More +

知本林道

所在地:臺東縣
地址:臺東縣954卑南鄉知本林道
開放時間:全天候開放

知本林道在日據時期修築,由屏東的三地門到臺東的大武,中間經過大武山自然保留區及雙鬼湖等,是野生動物的重要棲息之地。臺灣光復後,一度成為攀登小鬼湖的路徑。時至今日,由於後段林徑幾乎已被綠色植被淹沒,已少有人自此借道行至雙鬼湖。 這條林道前段沿知本溪床蜿蜒於山坡之上,透過青翠樹影,可眺望對岸的知本溫泉區旅店,由於人為干擾不多,林道上沿途生態資源繽紛多姿,豐富多元。沿途景色秀雅多變,雨季時可賞壯觀的瀑布、夏季可賞鳥賞蝶。林道3公里之後,各種彩蝶、昆蟲、鳴鳥、兩棲類、爬蟲類及赤腹松鼠、臺灣獼猴等哺乳類都相當容易觀察。

Read More +

臺東環市自行車道(山海鐵馬道)

所在地:臺東縣
地址:臺東縣950臺東市市區路線
開放時間:全天候開放

山海鐵馬道,又稱為臺東環市自行車道,串連起舊鐵道、森林公園、濱海公路等三大自行車系統,路線總長達21公里,正好環繞臺東市區一圈,沿線經過多處臺東市人氣景點,包含鐵花新聚落(含台東波浪屋、鐵花村等)、鯉魚山、臺東糖廠、卑南大圳水利公園、臺東森林公園、臺東海濱公園等地。單車是最適合臺東步調的旅遊工具,騎乘於風景秀麗的山海自行車道,一路上山海相隨,迎著涼爽的微風,感受臺東的美好!山海鐵馬道活化了已廢棄的舊鐵道,在鋪上木棧道之後化為最佳自行車道,穿梭於鐵道路廊的林蔭,體會當中的歷史韻味,順遊鯉魚山與鐵花村;往卑南大圳的路上順訪卑南文化遺址、遠眺特殊的利吉惡地;騎進廣闊的森林公園享受清新空氣與湖光山色;最終來到海濱公園,與無邊無際的太平洋靜處,是到臺東不可錯過的休閒樂活行程。

Read More +

建和社區(射馬干部落)

所在地:臺東縣
地址:臺東縣950臺東市建和二街
開放時間:開放時間依部落為主

「建和」位於臺東市西南方,在臺東沖積平原的扇頂邊緣,背山面海,全里共有六個聚落,由北而南分別為:建上路(上建和)、建豐、建東(原藤)、魚池、新社(下建和)、民生等。六個聚落中以新社最大,人口最多也最集中,因此一般人以新社代表建和,直稱新社為建和。居民以卑南族人為主,其餘為早期西部移民,產業不發達,人口有外流現象,青壯年人口比例不多。 自民國87年起,行政院文建會的「振興地方傳統產業計畫」補助建和社區300萬元,設立了「建和木雕藝術村」。由臺灣著名原住民雕刻家的部落頭目哈古(漢名為陳文生)指導大家木雕創作,在他薰陶下,建和社區的居民皆具備有很好的雕刻基礎、擁有豐沛的靈感巧思。使得社區內每條街道的十字路口、轉角、每戶住家牆壁皆有板雕及木雕展示。讓建和社區擁有顯著的原民風格,獨一無二的社區藝文展示空間,將木雕技藝和卑南傳統文化得以長久傳承下去。

Read More +

臺東車站

所在地:臺東縣
地址:臺東縣950臺東市岩灣路101巷598號
開放時間:

車站的廣播用原住民話播放著訊息,車站內處處擺設著原住民的木雕創作,讓臺東車站的風格就是跟其它車站不一樣。從全世界各地來訪的遊客,在下車的那一刻起,便開始感染上東臺灣的悠閒以及樂天自在的原住民文化。在岩灣路上,2001年正式更名為「臺東車站」的火車站,是臺灣鐵路管理局連結臺東線、東部幹線以及南迴線的主要始發站和終點站,擁有較大的腹地,以因應現今漸漸增加的載運量。車站內還另外有設置了遊客服務中心,遊客可在下車後即時了解最完整正確的旅遊資訊,車站外有搭配「臺灣好行」的旅遊專車,帶領著遊客前往各個著名景點,讓遊客們能暢快悠遊在好山好水好文化的臺東仙境中。

Read More +

馬蘭車站

所在地:臺東縣
地址:臺東縣950臺東市馬蘭里東糖街91號
開放時間:

早期的馬蘭車站在東拓前是木造的站房,但在東線拓寬時,一併重建為今日所見的磚造水泥式站房。馬蘭車站以貨運業務為主,而主要的貨源則為站旁的中油油庫及台東糖廠為最大宗。但隨著糖廠關閉、中油改用公路運輸,使得馬蘭車站最終走向廢止。廢止後馬蘭車站的軌道轉變為自行車道,和臺東舊站連成一氣,月台部分也順勢成為遊客騎單車悠遊時的中途休息站。保存完整的月台和站體,是遊客爭相拍照,留下美好記憶的景點。若有機會探訪臺東市區,不妨將馬蘭車站納入行程的規劃,可騎著腳踏車悠閒遊晃,踏尋沿路的鐵道風光。

Read More +

知本天主堂

所在地:臺東縣
地址:臺東縣950臺東市建業里知本路3段331巷15號
開放時間:全天候開放

知本天主堂起源於1954年(民國四十三年),一開始只是先租一間茅草屋作為傳道所,後來買了土地,於1956年(民國四十五年)興建了知本天主堂,稱為「知本聖母無染原罪堂」。後來漸漸加以擴充,並設立幼稚園、天主教青年集會所等。後來教堂整建,當時卑南族的曾建次神父在整修時將卑南族的文化融合且落實在教堂的建築設計之中,教堂是鋼筋混凝土結構,由外而內的裝飾木雕,都是卑南族文化特色的展現。教堂主要空間是用石板堆成,祭台邊緣刻上卑南族的圖騰;教堂周圍有聖母亭、費道宏神父紀念碑、木雕裝置藝術、石板故事圍牆(建堂歷史和卑南族神話故事)、苦路聖像景觀區等,是原住民文化融入西洋宗教的典範。其珍貴的價值,於2004年被臺東縣政府登錄為歷史建築。走進教堂前,忍不住會被圍牆的石板故事所吸引,教堂內外的每根柱子,細緻雕刻也令人嘖嘖稱奇,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一張張人形木雕座椅,極富卑南族的風格與巧思。不論是不是信徒,知本天主堂的建築之巧思和文化融合,絕對令人驚艷!

Read More +

卡地布文化園區

所在地:臺東縣
地址:臺東縣950臺東市知本里康定街116號
開放時間:開放時間依部落為主

離知本火車站不遠的地方,卡地布部落傳統文化園區就坐落在附近。園區內設置有瞭望台、巴拉冠(卡地布青年會所)、三大氏族祖靈屋(Mavaliw瑪法琉、Pakaruku巴卡魯固、Ruvaniaw羅法尼耀)、達古範(青少年聚會所)等傳統建築,由於這些傳統建築仍是卑南族居民集會活動的重要場所,因此遊客是不能進入的;另有多功能活動中心,展示原住民文物與歷史介紹。可事先於「知本卡地布部落」FB粉絲專頁預約導覽與DIY手作體驗,導覽人員會帶領大家深入認識卑南族的歷史人文,走訪融入原住民生活的不同宗教聖地;欣賞當地居民創作的傳統工藝,甚至可讓遊客選購當伴手禮,深具獨特風格。也可品嚐當地的釋迦,或是前往當地的餐飲店,豐富新鮮自然的原住民佳餚,美味的料理配上熱鬧的原住民音樂和舞蹈,都令人口齒留香、難以忘懷。小提醒:卡地布文化園區開放時間依部落為主部份建築須遵守原住民禮儀規範,若不開放遊客、女性、小孩入內,請不要進入唷!

Read More +

關山環鎮自行車道

所在地:臺東縣
地址:臺東縣956關山鎮隆盛路1號
開放時間:關山環鎮自行車道:全日開放親水公園開放時間:周一至周日 07:00~17:30

關山環鎮自行車道,是台灣首座自行車專用道,車道沿關山鎮外圍一圈,全長約12公里,分為「親水段」及「親山段」兩部分。「親水段」由關山親水公園出發,順著關山大排及崁頂溪前行,沿途可見雄偉翠綠的中央山脈,以及花東縱谷一望無際的稻田,稻田一年四季皆有不同景致,嫩綠色的稻苗帶來春季的生命力,收割前的山風掃過稻浪,稻米香氣迎面撲來,連身心也完全放鬆了,收成後,油菜花種滿田地,將關山的好山好水畫成一幅色彩鮮豔的名畫。進入「親山段」後,沿著緩坡可抵達綜關日月亭,在此暫且休息,俯瞰關山小鎮全景。返程不妨騎入關山鎮內,順遊關山米國學校,除了農事體驗之外,也能在此享用關山米製作的各種美食及點心,或往台東天后宮,品嘗周圍的美味小吃,關山火車站及里壠驛周圍的關山便當,米飯更是雪白香Q,是運動後補充體力的好選擇。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