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山警史館

所在地:臺東縣
地址:臺東縣956關山鎮中正路27號
開放時間:08:00 - 12:00、13:00 - 17:00、18:00 - 22:00、需事先預約

說到警察局,在一般民眾的印象裡幾乎都是嚴肅、不可侵犯的地方,但在臺東縣關山鎮的警察局可是不一樣。關山警分局雖然只是坐落在一個小鎮的分局,但是卻有著濃濃的親切感和懷舊風情。 一踏進關山警分局內就能感覺到不一樣的氣氛,這裡除了一般勤務之外,還特別注重「品質、觀光、社區」的結合,不僅提供租借單車、量血壓、喝咖啡、泡茶等等便民服務,員警們還會親切的替遊客導覽。 為了保存逐漸流失的警察文物,關山警分局因此特別將日本分駐所辦公廳規劃成「關山警史文物館」,由警察同仁提供早期文獻、史蹟文物等,有制服、刑具、通訊與保安器材、還有書桌書櫃文具、甚至古董手搖電話等等。還有一架「防空警報機」可供遊客碰觸,不只可以看還可以親身操作,是一項非常特別的體驗。讓遊客們在參觀時也能感受到警察工作從古至今的沿革,體會人民保姆在執行公務時的辛勞。關山警察局至今仍保留著過去的傳統日式木造建築,廊、木窗、木欄杆、木門、牆壁等,都散發著一股濃濃的歷史風味。在木造建築裡穿梭,彷彿穿越回到40年代,頗能引人發思古幽情。 參觀完警察文物後,可以到佈置典雅復古的中庭,坐下來欣賞美麗的庭園水池造景一面喝咖啡、茗茶,感受在莊嚴肅穆的警察局內體驗另一種不同的親切感覺。

Read More +

關山米國學校

所在地:臺東縣
地址:臺東縣956關山鎮昌林路24-1號
開放時間:08:00 - 17:00

關山米國學校位在台9線上,前身是舊碾米廠,挑高三層樓的空間經改造後,成為關山鎮農會推廣、銷售關山米的活動基地。關山米國學校外觀是繽紛的彩繪屋,內部設有農產展售中心、米食DIY教室、水稻文物館等等,除了展售各種在地農產品,例如關山米、米製零食、米製甜點,以及各種在地農產品之外,現做的新鮮美食也廣受遊客喜愛,例如古早味碗公飯,不但使用關山米,配菜的蔬菜肉品也都是使用關山的時令食材,希望讓來訪的遊客,享用到關山農家引以為傲的美味農產。除此之外,也可以預約廚藝體驗課程,在老師的指導下,使用台灣在地食材,做出美味的餐點。參加製米體驗與農事體驗活動,親自參與製米碾米,以及下田採收農作物,不但更了解食物的得來不易,過程更是新鮮有趣,廣受大人小孩的好評。

Read More +

金色豐收館

所在地:臺東縣
地址:臺東縣958池上鄉新興村7鄰85-6號
開放時間:09:00 - 17:00

金色豐收館是池上鄉農會為了結合休閒與教育所規畫的稻米觀光工廠,將碾米的製作過程透明化:檢驗分級、低溫烘乾、礱穀、加工、包裝,並以文字搭配專業人員解說,讓遊客能見識到這些先進設備是如何為我們所吃的每一粒米層層把關、篩選。金色豐收館不僅有文物區、體驗教室,還提供免費的場區預約導覽,以及禮品展售中心等服務及設施,成為結合精緻碾米加工與稻米教育的觀光工廠。另外也展覽了許多農事用具例如牛嘴套、秧盆、點心籃、風穀機等,有著濃濃的懷舊氛圍,讓人在參觀的同時亦能感受從事農作的辛勞。遊客們在參觀完靜態的展覽後,可以體驗動態的體驗活動如:親手碾製米、爆米香DIY等等,還可以將自己包裝的米帶回去做紀念,也能吃到濃濃古早味的豐收飯,「有吃又有拿」的一系列活動,讓遊客不僅僅只是參觀,還能親身接觸這項古老的產業。

Read More +

比西里岸(白守蓮部落)

所在地:臺東縣
地址:臺東縣961成功鎮三仙里白蓮路
開放時間:開放時間依部落為主

白守蓮原本只是一個平淡無奇的靠海小漁村,但自從部落社區發展協會在2006年開始進行寶抱鼓以來,部落由內而外開始蛻變。 在推行寶抱鼓後,部落的年輕人建立明確的目標,也凝聚更多的共識,規劃出社區的比西里岸文化中心。文化中心以巨大的漂流木為支架,用茅草為屋頂,搭配不規則狀的白牆,整體建築既有阿美族的影子又有熱帶島嶼的風情,讓人眼睛不禁為之一亮。 文化中心裡面是模仿一個小型劇場的設計,一樓就是讓遊客欣賞寶抱鼓的地方,二樓則是眺望海景的觀景台。這裡也提供旅客旅遊資訊,同時展示部落手工藝品和農特產品。【資料來源:部落背包客 豐台東 部落旅遊指南書】

Read More +

忠勇社區自行車道

所在地:臺東縣
地址:臺東縣962長濱鄉忠勇村
開放時間:全天候開放

位於長濱西側海岸山脈山麓的忠勇社區、長光社區擁有豐富且悠久的歷史遺跡,長濱鄉公所因應規劃出一條環狀單車路線,從長濱市區左轉入東13產業道路,會先到達大榕樹景點,可在此稍做休息後繼續往上騎,到了山腳下的忠勇社區,可見到石器時代的忠勇遺址,這裡地勢較高可遠眺太平洋海景。繼續騎出社區後,道路變得豁然開朗,沿途沒有任何建築物與電線杆,遠處的海岸山脈與四周草原形成一幅悠閒天然美景。到了終點長光社區,可在村子裡的長光石棺遺址見證東海岸開發歷史,是不容錯過的景點。

Read More +

臺東森林公園

所在地:臺東縣
地址:臺東縣950臺東市華泰路300號
開放時間:開放時間(周一至周日):06:00~18:00收費時間:08:00~17:00

緊鄰臺東市區的臺東森林公園,位於城市與大海的交會處,面積廣達280公頃,遼闊的園區擁有河口海濱溼地、廣大的草地與茂盛的森林等多樣景觀,眼界所及盡是讓人心情愉悅的翠綠,並有由湖水清澈見底的「琵琶湖」、賞鳥勝地「鷺鷥湖」、能舉辦各式水域運動賽事的「活水湖」等三大湖泊錯落於臺東森林公園內,每片水域都帶來不同的五感體驗,最適合騎著單車前來遊,享受與大自然共舞的時光。臺東森林公園在1960年代曾為防範東北季風的揚塵廣植木麻黃,遠遠望去整片林相呈現漆黑一片,故昔稱「黑森林」。森林公園內的自行車道更與山海鐵馬道、國際地標相互通連,騎上自行車沐浴於森林的優美景致,途經琵琶湖一覽夢幻的湖光山色,轉入海濱公園後,映入眼簾的即是浩瀚無垠的太平洋,將森林與海洋的滋味一次嚐盡。

Read More +

鹿野高台

所在地:臺東縣
地址:臺東縣955鹿野鄉永安村高台路46號
開放時間:全天候開放(熱氣球部分有活動季節限制並須收取清潔費,詳情請參閱本網年度活動)

鹿野高台擁有絕佳視野,能夠一覽整個高台地區與卑南溪谷底的田野景色,也是臺灣東部一處優良的天然空域活動場地。每當6月至8月時,正是鹿野高台進行熱氣球活動的好時機,搭乘緩緩升空起飛的熱氣球,徜徉在花東縱谷的美景之中,親身體驗熱氣球起飛的這一份躍動。從龍田村沿著指標一路往高台走,只見地勢逐漸升高,經過高台茶葉展示中心後不遠,好大一片綠草如茵的寬廣草坡隨即映入眼簾,登上草坡最高處的高眺亭,整個高台地區與縱谷的景色,盡在眼前,一覽無遺。每逢暑假期間,盛大舉辦的臺灣國際熱氣球嘉年華以及光雕音樂會,都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旅人前來參加,熱氣球繫留體驗、熱氣球自由飛行表演、絢麗燦爛的光雕音樂會,或是曙光光雕音樂會等活動,讓人永生難忘。

Read More +

基翬漁港

所在地:臺東縣
地址:臺東縣961成功鎮基翬
開放時間:全天候開放

自三仙國小一帶往北至三仙台附近的海岸都叫基翬(giaw、 gihaw), 早期有幾戶綠島及恒春人居住於此,現仍能看到傳統綠島咕咾石圍籬。由於三仙台南側的海灣,是新港漁港未建之前的竹筏出入港,故名「基翬」,可能是阿美語,指「海灣處、或有灣的地方」之意。戰後由於第8鄰另名「三仙」,故今「基翬」主要指海灣港口處的第9鄰一帶。週邊的海域因地形位置,平時本處浪況平穩,不適合衝浪,卻適合浮潛及深潛。但夏秋季颱風來臨前後及冬季東北季風轉強時,這裡卻會出現全台難得一見的漂亮左跑浪,困難度較高,且因受東北季風增強,該地點為陸風、捲浪,浪型佳,適合進階衝浪選手做高難度動作。

Read More +

瑪洛阿瀧部落

所在地:臺東縣
地址:臺東縣959東河鄉東河村東河部落
開放時間:目前只開放套裝行程,需要事先預約,開放時間依部落為主

東河部落又名「瑪洛阿瀧」,「瑪洛阿瀧」Marongarong是"Ma"和"Rongarong"的組合。Rongarong乃溪水湍急之意,冠以加重語氣的"Ma"(很),在意念上強化了溪水的聲勢。早期,部落的祖先初來乍到,看見湍急的溪水瀧瀧作響,於是就以Marongarong稱呼這裡。瑪洛阿瀧河溪魚蝦豐盛,溪畔地質豐沃,阿美族人於是在此建立家園。在瑪洛阿瀧部落,您可以前往東河橋下的馬武窟溪划竹筏、體驗撒網樂趣,也可以在蔥翠的山林尋找珍貴的藍寶石,隨後再路過淳樸的部落街坊,享受悠閒浪漫的午後時光。 東河部落屋的環境幽美,建築物皆使用來自大自然的傳統素材如茅草、漂流木、岩石等環保材質。屋內更有提供原住民風味的餐飲及住宿。

Read More +

伯朗大道

所在地:臺東縣
地址:臺東縣958池上鄉伯朗大道
開放時間:全天候開放

筆直的伯朗大道正式名稱為錦新三號道路,全長約2.2公里,由於兩旁毫無電線桿,加上逢稻穗成熟時,道路兩旁無邊無際的金色稻穗隨風搖曳,寧靜的田園景緻,被伯朗咖啡選中拍攝廣告,之後知名藝人代言的長榮航空亦來此取景,自此聲名大噪,將這條道路暱稱為「伯朗大道」。美麗的天堂路在伯朗大道的中間,有一條S型的道路叫做萬新道路,在一望無際的稻田中騎進蜿蜒的田間小徑,重現了當時廣告主角騎車的片段,如此美麗的田園風景,依舊深深吸引各地遊客前來朝聖騎單車。在樹下品嘗奉茶的好滋味-奉茶樹在伯朗大道上的一顆茄苳樹,為當時拍攝知名藝人奉茶的拍攝地。枝葉茂密、適合乘涼的奉茶樹(原金城武樹),吸引許多追星族及遊客前往拍照留念。因伯朗大道平時為產業道路,供農民們務農時使用,前往造訪時請注意,不要任意踐踏農田及擋住務農車輛。

Read More +

多良火車站

所在地:臺東縣
地址:臺東縣963太麻里鄉多良村瀧溪路8-1號
開放時間:多良火車站園區開園狀況開園相關資訊請見太麻里鄉公所FB(https://www.facebook.com/taimali.township)

多多良➡多良多良車站位於台東縣太麻里,原為排灣族「打腊打蘭社」所在地,日治時期更名為「多多良」,可愛的名稱讓人會心一笑。在南迴鐵路設站時,將地名簡化為「多良」。多良車站原本是山坡地,兩端均為隧道,車站特別將屋頂改為觀景台,站上月台即可眺望一整片蔚藍,山脈側臥在一旁,山海交織的景色令人心曠神怡。沿著指示走進園區,上二樓景觀高台,看著火車穿越山脈,閉上眼深呼吸,感受海天一色的美麗風景,來自大自然的寧靜祥和,無疑是人生一大享受!也難怪多良車站擁有「全台最美車站」的美稱,成為台東旅行的熱門景點。走下景觀台,轉往鄰近的商圈,沿途市集販售特色小物,琳瑯滿目讓人愛不釋手;品嚐原住民美食,無論是馬告香腸、烤山豬肉,都讓人吮指回味,再配上一杯新鮮爽口的椰子水,圓滿了整個旅程!傍晚不妨散步走回車站,迎著微微海風,落日餘暉映照在海面上,構成一幅絕美的畫面。「向陽薪傳木工坊」就位於多良車站的上方,當初的設立是為了讓為了讓當地原住民在八八風災後,能習得一技之長。這裡除了提供質感造型兼具的精緻手作品,也有DIY手作體驗與餐點提供。全新大型藝術裝置的「天使之翼」有3公尺高,是來多良必打卡的景點,華麗的翅膀搭配後方湛藍太平洋,仿佛美景因天使降臨,帶你走進風景療癒的太麻里!

Read More +

石門長濱自行車道

所在地:花蓮縣
地址:臺東縣962長濱鄉台11線
開放時間:全天候開放

臺灣東海岸數百年來經由菲律賓海洋板塊及歐亞大陸板塊相互碰撞擠壓影響之下,形成造山運動,進而造出絕佳的地質景觀。連接太平洋,擁有豐富的海洋生態,經常可見鯨豚跳躍海面的景象,不禁令人驚嘆起大自然生態的奧妙。 長濱自行車道沿途經過石梯坪、長虹橋、北迴歸線標及八仙洞等東海岸知名景點,除供駐足停留外,更可安排半日或一日的遊程。長濱海岸其平整的海岸線、防風林景觀更成為電影場景,《最遙遠的距離》、《練習曲》等電影就曾在此取景入鏡。此外,還有東管處在沿線精心設置的觀景涼亭,由於涼亭均設於開闊、展望極佳的處所,因此,不但可供遊客駐足休息,更可將東海岸山水美景盡收眼底。最特別的是,沿著自行車道行駛,沿途可欣賞到林投、黃橦、草海桐等東海岸常見的海岸林植群、珊瑚礁岩及大型潮池等,此外還可觀看到稀奇珍貴的鳥類,像是燕鷗、烏頭翁、水鳥類及磯鷸等,置身於那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是極佳的休閒與視覺饗宴。

Read More +

樟原長老教會

所在地:臺東縣
地址:臺東縣962長濱鄉長濱鄉671號
開放時間:開放時間依部落為主

樟原基督教長老教會位於長濱鄉最北端的樟原村,民國七十九年間因原教堂遭受颱風侵襲而損壞,在整修教會時突發奇想,將教堂改建成仿如一艘大船的造型,建築體兩側有圍矮牆環繞,猶如船支駛進樟原港口正要靠岸;外牆鮮明的紅磚部落圖騰,象徵在地部落原鄉精神永為流傳。

Read More +

成廣澳文化地景(廣恆發遺跡)

所在地:臺東縣
地址:臺東縣961成功鎮新港區忠孝里成廣路
開放時間:

臺東縣成功鎮台11線東部海岸公路上,有一處文化遺址,名為「成廣澳文化地景」公園,原為「廣恆發商號」遺址,曾是臺灣東部最大的商號。建築樣式為「巴洛克」式的三拱式牌樓以及磚拱騎樓式的「亭仔腳」,均以石材建造,氣派大方,由此可想見當時溫家所擁有的雄厚財力。 成廣澳又稱小港,它是天然的深水港灣,很早就有戎克船的停泊。早期便有漢人來此經商,因有港澳地區的漢人稱此港灣「澳仔」,加上形狀與螃蟹左右箝子相似,圍抱海灣,因而又名「蟳廣澳」,遠方可見三仙台。 成廣澳為早期漢人在東海岸重要據點。屏東內埔的客家人溫泰坤來到了成廣澳後創建了「廣恆發商號」,成為當時花東海岸線上最大的雜貨商舖,販賣米、鹽等日常生活用品,並且利用港口之便,直接從西部把物資運到後山。 東部海岸公路進行拓寬工程,北側牌樓遭到破壞,僅遺留巴洛克建築的商行立面及亭仔腳仍清晰可辨,僅存約三分之一的斷垣殘壁則隱沒於荒煙蔓草間。如今「成廣澳文化地景」的設置,為東海岸的漢人拓墾開發歷史留下見證。

Read More +

男人石

所在地:臺東縣
地址:臺東縣961成功鎮石傘路
開放時間:全天候開放

在石雨傘風景區的附近,有一顆高約18公尺,寬約15公尺的石灰岩巨石,遠看狀似男人的陽具,當地俗稱為「男人石」,日治時期時則稱為「靈陽岩」。 男人石是一孤立的石灰岩海蝕柱,其上有四段明顯凹壁,高度分別約28、30、35公尺,為早期辦震性地盤相對隆生運動殘留的證據,與石雨傘周邊的海階與海蝕平台為同一連續地質景觀。 早先移民過來的阿美族,於神話傳說中提到男人石被稱為kotid ni malataw,指「神仙的龜頭」之意,對其敬畏有加;另外有一類故事則稱男人石為fasonihar,「fasiaw」就是風箏,「fasonihar」就是「綁風箏的地方」。 男人石距離北方八仙洞約25公里,南方三仙台約6公里,相近的地理位置也衍伸出了許多傳奇,據說當呂洞賓、何仙姑與鐵拐李在三仙台修行時,有對男女於三仙台幽會被呂洞賓撞見,呂洞賓怒而揮劍砍飛這對男女,男的成為男人石,女的就成為八仙洞,為這相鄰的諸多景點添上一份神秘色彩。 現在男人石周圍已規劃成為步道,並設有一套標準的許願祈求方式,除了求婚姻及求子外,也可祈求財運、事業和健康,是一個有獨特宗教文化意味的景點。

Read More +

金樽漁港

所在地:臺東縣
地址:臺東縣959東河鄉東河村
開放時間:全日

金樽漁港位於台東縣東河鄉,介於成功鎮新港漁港及台東市富岡漁港之間,於民國73年動工(1984年),民國87年完工(1987年)。金樽漁港不但是極佳的釣點,全年吸引不少釣客前來釣魚,每年11月起,東北季風帶來的浪讓此處成為絕佳的衝浪運動場域。在台東縣政府的推動下,自2011年起,金樽漁港成為「臺灣國際衝浪公開賽」的場地,不但是台灣最高等級的國際級衝浪賽事,更是經世界衝浪聯盟認可的國際性賽事,使金樽漁港不僅吸引全台的衝浪好手,更有許多國際頂尖選手來台參賽。衝浪活動的盛行,也使金樽漁港北側的東河部落,聚集許多來自國內外的遊客。不但有許多衝浪主題民宿以及海景民宿,也有提供新鮮海產的露天餐酒館,包子、手沖咖啡、手工甜點等等,也廣受歡迎,成為遠近知名的美食小吃。

Read More +

蘭嶼氣象站

所在地:臺東縣
地址:臺東縣952蘭嶼鄉紅頭村2號
開放時間:週一至週五:上午9:00至下午17:00

蘭嶼氣象站海拔約324公尺,是日據時期的建築,由臺灣總督府強行徵調島上的達悟族(舊稱雅美族)人修建而成,二次大戰時曾被盟軍轟炸,局部毀損,主建築及辦公室牆上迄今仍留有彈痕。主體建築經整修後,全部改為白色的外觀。蘭嶼氣象站位於制高點,地勢高聳又具有360度遼闊視野,東邊可俯視東清灣和野銀舊部落,西邊鳥瞰八代灣,南望連綿的山巒和茂密的山林,蘭嶼島上幾乎可盡收眼底。這裡也是觀賞日出的極佳景點,因地勢偏高,可觀賞靠近海平面的旭日東昇之美。

Read More +

青青草原

所在地:臺東縣
地址:臺東縣952蘭嶼鄉東南海岸線上
開放時間:全天候開放

青青草原四季各有不同風情,春季期間草原開滿野百合與山菊花,一片綠地點滿黃、白花海美不勝收;春夏之間草原滋長綠意遍野漫步其間優游自然,是觀景的好去處:秋冬季節受東北季風吹拂草原呈現枯黃,又是不同風情的美景,每個季節都可欣賞到各有不同的感受。要來到這裡,得先留意位在環島公路旁的小小入口和地標牌,從入口處走到草原盡頭約需10分鐘,步道前段長著與人齊高的芒草,越到盡頭處、則漸漸轉換成較為低矮的草地,最後方能見到整片廣闊的草原。寬廣的青青草原少有遮蔭,若是在白天前來,務必要注意防曬和水分補充喔!若無論如何都想避開當頭烈日,那麼青青草原的落日和星空正適合你。橘紅的落日會將草原染成一片火紅色,魔幻時刻的天空色彩也令人難忘,映照著遠方的海角或小蘭嶼,成了一幅油畫般的美景。燦爛的星空會在日落後緩緩出現,在少光害的蘭嶼,甚至能夠以肉眼看到銀河,若要在落日時分前來,記得要攜帶手電筒,免得要摸黑走路。另外要注意蘭嶼的著名動物-山羊,在島上處處可見的牠們,當然不會在青青草園缺席,這裡的山羊大多較為怕生,有人靠近就會離開,但還是不要隨意逗弄為好。

Read More +

蘭嶼燈塔

所在地:臺東縣
地址:臺東縣952蘭嶼鄉西北海岸椰油村
開放時間:不對外開放

蘭嶼有新舊兩座燈塔,舊燈塔位於開元港,雖然棄用已久,但近年加裝護欄後,遊客可以輕鬆沿步道抵達,小巧可愛的塔身讓這裡成為熱門打卡景點。而新燈塔坐落在蘭嶼西北側的丘陵頂部,是全台灣海拔最高的燈塔。前往蘭嶼燈塔的小路藏身在環島公路的一小角,一不小心就會擦肩而過。這條小路顛簸且窄小,兩旁長滿了與人齊高的芒草。也因為路不好走,如今路口處立著告示牌警告「汽機車請勿進入」,若想前往可要留意自身安全。登頂路途中隨意而望,能看到壯麗的山海美景,歌手陳建年的《大地》專輯封面就是在這路途中拍的。綠地、公路、藍天、山野,是一幅上天創作的美麗風景畫。隨著高度增加,公路和行走其上的人車也越來越小,最後成為模型玩具一樣的小點,搭配清晰的海岸線條,登高路途的汗水也隨著日常煩惱一起被風抹去。更多蘭嶼旅遊注意事項

Read More +

雙獅岩

所在地:臺東縣
地址:臺東縣952蘭嶼鄉東清到朗島之間的海濱
開放時間:全天候開放

蘭嶼由海底火山噴發所形成,地層以安山岩質熔岩及玄武岩質的集塊岩為主,經長年累月的海蝕及風化,最後留下堅硬不易風化的岩塊,形成各種有趣的奇岩景觀。海濱散落不少造型變化多端的岩塊,被漢人「望形生義」取名為雙獅岩、軍艦岩、鋼盔岩、象鼻岩、龍頭岩、老人岩、饅頭岩、紅頭岩、鱷魚岩、坦克岩、玉女岩及母雞岩等,個個維妙維肖、栩栩如生。神奇的大自然把島上堅硬的岩石像玩黏土般自由塑型,讓蘭嶼成為大型石雕藝術的戶外展示場。雙獅岩位於東北角,面向環島公路並背對太平洋,為火山活動中噴出的熔岩冷卻後形成的自然景觀,遠看就像一對俯臥的公獅及母獅含情脈脈的對望,母獅身後還探出一頭小獅子,呈現出和樂融融、天倫之樂的景象,模樣生動可愛。從海上往陸地看,雙獅岩正好一分為二,達悟族人(雅美族人)將此岩稱作Ji Panatosan,意為「東清」和「朗島」兩個部落之間的分界線。在釣魚同好的心中,雙獅岩除了是座天然石雕,更是不可多得的冠軍釣場!由環島公路面向太平洋的方向,釣友將右側帶有小獅子的母獅岩稱為「北獅」,而將左側公獅稱作「南獅」,他們多捨南就北,以北獅為兵家必爭之地,許多比賽的冠軍選手都是在此締造佳績!主要的魚獲有龍占、石斑、秋姑、粗皮鯛等,海域常見當地原住民在此潛水抓龍蝦,這裡不只能觀賞大地造景之美,亦可體驗垂釣的樂趣。雙獅岩鄰近的海灘,遍地是匍匐地面的馬鞍藤,一大片綠海上點綴著幾朵紫色小花,與碧海藍天交織成一幅美好的畫作,陽光灑下,益添詩情。走近岸邊,珊瑚礁潮間帶生態景觀豐富,生物群於退潮時紛紛顯露出來,儼然是一個理想的生態教室。來蘭嶼旅遊,民眾多會利用自行車或機車沿著公路環島,暢遊當地美景,著名的東清灣日出、充滿原始熱帶雨林風情的大天池,以及擁有天然海蝕門景觀的情人洞,都是頗具知名度的旅遊景點,建議順道造訪。更多蘭嶼旅遊注意事項

Read More +

龍頭岩

所在地:臺東縣
地址:臺東縣952蘭嶼鄉小蘭嶼指示牌旁
開放時間:全天候開放

蘭嶼的地層以含角閃石的安山岩質熔岩及玄武岩質的集塊岩為主,還有更新世的紅土層、隆起珊瑚礁和全新世的沖積層、崩積層及海岸裙礁,在大自然的海蝕、風化過程中,塑造出蘭嶼最饒富趣味的奇岩景觀。龍頭岩的形成是隆起的大型珊瑚礁岩,在大自然的海蝕風化下,漸漸形成現在的樣貌。達悟族人(雅美族人)稱龍頭岩為ji-mazicing,意為岩石鋒利不規則,形成坑坑洞洞的岩壁。龍頭岩附近海域為蘭嶼人重要豐富的漁場,經常可看到當地人在捕魚海釣。更多蘭嶼旅遊注意事項

Read More +

開元港

所在地:臺東縣
地址:臺東縣952蘭嶼鄉西岸椰油村海岸
開放時間:全天候開放

開元港是進出蘭嶼唯一的港口,無論交通船、貨船、漁船皆在這裡出入。從開元港向北眺望是紅頭岩凝視的海岬,西邊是視野無限的海天一色景觀。往椰油村的方向望去,可以看到著名的饅頭岩。 開元港附近的椰油村是蘭嶼行政中心,鄉公所、鄉民代表會、警察局、漁會、農會等政府機關都集中在此,人口較多,市容也較整齊。開元港的港口入口處有蘭嶼唯一的加油站,在島上租用機車別忘了將油箱加滿,開始精采的蘭嶼之旅。更多蘭嶼旅遊注意事項

Read More +

情人洞

所在地:臺東縣
地址:臺東縣952蘭嶼鄉東清灣附近
開放時間:全天候開放

情人洞四周岩石崢嶸巨浪波濤洶湧,海浪衝擊其間濤聲隆隆,相當壯觀,洞下四周岩石將海水圍成深潭,水色清澈見底,洞內清幽寧靜,為觀潮、聽浪與情人賞月的好去處。情人洞地處偏遠,岩石險峻,靜坐其中聆聽濤聲頗有超凡脫俗的化外感覺。傳說有一部落居民走進黑暗的洞穴中,不小心掉入另一個更深的洞窟,未有人發現。多年以後,這個人從dojisangi(青青草原)的岩洞中走出來,已成白髮老人。更多蘭嶼旅遊注意事項

Read More +

野銀舊部落

所在地:臺東縣
地址:臺東縣952蘭嶼鄉中部,鄰近東清灣
開放時間:開放時間依部落為主

「野銀」達悟族稱之為Ivalino,指的是馬鞍藤。相傳,野銀的祖先本來是菲律賓巴丹島人,他與同伴渡海來到蘭嶼,並在與的寡婦結婚。婚後,寡婦拋棄原本所生的兩個小孩,隨夫返回巴丹島,生下兩子。不久,島上竟然發生飢荒,迫於無奈,只好再度舉家遷回蘭嶼,原本想投靠岳父家,卻被岳父趕了出來。夫妻倆帶著小孩漂泊無依、無家可歸,只好來到當時還無人居住的東南海岸,在荒野中建立了今日的野銀部落。蘭嶼傳統住屋,是因應酷熱而多風的氣候所發展出來的居住方式,特色為半穴居,一般來說包括地下主屋、工作房和涼台三個部分。主屋又稱為「地下屋」,築在低於地面1至2公尺深的地穴,冬暖夏涼、隔熱效果佳,加上能躲避颱風、東北季風及地震,讓野銀部落老人眷戀不已,不願將其改建成國民住宅,因而讓傳統建築得以保留,成為地下屋保存最完整的部落。參觀舊部落的同時,可能必須注意一件事情,那就是傳統地下屋建築,至今仍有老人居住於其中,不太能接受私自拜訪和擅自拍照,最好是在參觀的前一晚入住野銀部落附近的民宿,由野銀部落的人親自帶領參觀自己家裡的地下屋。會有這樣嚴格的限制,是因為達悟族人(雅美族人)長幼輩分倫理劃分得相當清楚,即便是當地族人,沒有經過允許擅自闖入,一樣會被老人驅趕出來。這點要格外小心,旅遊的同時,也請尊重當地居民的生活喔!更多蘭嶼旅遊注意事項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