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清灣
所在地:臺東縣地址:臺東縣952蘭嶼鄉東側東清村的海灣線上
開放時間:全天候開放
東清灣位於蘭嶼東部,全島最大的海灣地形,整個海灣北起自東清部落前方,往南延伸約半公里,相當狹長。而一般所稱,停放了許多拼板舟的東清灣,則是指東清部落前,被礁石圍繞而成的天然港灣「東清港澳」,也是本文所指的東清灣。當遊客來到東清灣,常可以見到一艘艘的拼板舟停放在岸邊,顧名思義,拼板舟是由一塊一塊的木頭拼接而成,而不是由一整塊大木頭雕鑿。每到日出時分,時常能看到在東清灣等待日出的人們,以湛藍的港灣和岸上的拼板舟為背景,加上千變萬化的日出雲彩,可說是蘭嶼最具代表性的風景之一。若想拍攝日出,建議先在交通部中央氣象署查詢日出時間,並提早30~60分鐘到現場準備,才能完整捕捉天色的變化喔。拼板舟在達悟族文化當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也因此,傳統上有許多關於拼板舟的禁忌,例如女性不可接觸拼板舟、外人不可隨意碰觸或攝影等,這些禁忌雖然隨著觀光發展而漸漸有所鬆綁,近年也有業者開放讓遊客體驗乘坐拼板舟;遊客若有興趣可以詢問當地業者體驗,但還是切記不要擅自碰觸喔。更多蘭嶼旅遊注意事項
Read More +玉女岩(火把岩)
所在地:臺東縣地址:臺東縣952蘭嶼鄉北方海岸靠珊瑚礁岸的岩石
開放時間:全天候開放
又名夫妻岩,從玉女岩其獨特的中空形狀,已引發了達悟族人(雅美族人)無窮無盡的想像力。以往達悟族人(雅美族人)稱玉女岩為ji-mavonot(蘆葦束之意)。由於從外海往此岩望去,猶如一束蘆葦捆把般地豎立海岸邊。另一名稱為ji-mitazizik(斜靠之意),源起於當地朗島部落的傳說。傳說中的玉女岩是一個孝順的孩子,在父母之間用身體阻擋相勸父母不要吵架,無奈仍無法勸開爭吵的父母,佇立在環島公路旁暗自流淚,終成再難喚回的岩石。此處也是早期朗島部落居民下山去海邊時,為免乾材被雨淋濕暫放柴薪的地方。更多蘭嶼旅遊注意事項
Read More +五孔洞
所在地:臺東縣地址:臺東縣952蘭嶼鄉西北海域
開放時間:全天候開放
五孔洞為集塊岩或凝灰質集塊岩所構成,凝灰質集塊岩之塊礫為黑色不規則狀玄武岩或玄武岩質輝石安山岩,其粒徑大小由數公分至數公尺不等,普遍有不規則之氣孔,氣孔多者類似火山渣或為基性浮岩之狀。 達悟族人(雅美族人)將五孔洞每個洞口都賦予不同的名稱,並視為忌諱的地方,稱為「惡靈之窩」,為婦女孩童不宜久留的禁地。第一個洞vaRai no volai(蛇窩之意)是蛇的家,第二個洞是族人休息的地方,第三洞為「相撲洞」,源於朗島部落與椰油部落角力相撲的地方,傳說兩村人若有事衝突通常在此開始角力相撲於此分出勝負。第五個洞稱之為pangsangsadan(杵小米之地),傳說附近村莊的老人常在此洞打小米。 如今五孔洞轉變為蘭嶼的著名景點之一,吸引著眾多的遊客前來朝聖大自然的傑作。海蝕洞中較為陰涼,甚至還會不時地被從岩洞上頭掉下來的小水滴弄濕身體,是個環繞蘭嶼時的避暑好去處,海風吹來,暑意全消。更多蘭嶼旅遊注意事項
Read More +八代灣
所在地:臺東縣地址:臺東縣952蘭嶼鄉西海岸
開放時間:全天候開放
位於太平洋上的蘭嶼島四面環海,達悟族人(雅美族人)流線造型、色彩華麗的拼板舟停放在八代灣海灘上,形成一幅美麗的畫作,是蘭嶼最具代表性的景觀之一,尤其是在夕陽西下靜靜躺在沙灘上的拚板舟,更是觀光客和攝影家取景的最愛。八代灣擁有蘭嶼西部最長的沙灘,長約1500公尺,由漁人村海邊延伸至紅頭村;蘭嶼的紅頭溪在八代灣注入太平洋,以致於在此的漁產量非常地豐富,珊瑚種類也相當繁多,是紅頭村民維持生計的主要經濟來源。而八代灣也是個可浮潛觀看海底生態世界的絕佳潛點。更多蘭嶼旅遊注意事項
Read More +紅頭岩(像水渠一樣)
所在地:臺東縣地址:臺東縣952蘭嶼鄉西北角海岸
開放時間:全天候開放
蘭嶼擁有非常豐富的自然生態,其特殊的地質,加上海洋的海蝕、風化,使得蘭嶼周圍有許多造型多變、充滿當地傳說的奇岩景觀,其中紅頭岩因形似人頭的側面,在夕陽西沈泛紅晚霞照映下,彷彿趴在海上的紅色頭顱,從山崖側邊看也很像被稱為「紅人」的印地安人而得名,蘭嶼早期稱為紅頭嶼也因此而來。達悟族人(雅美族人)除了稱此岩為Ji-yakmeiso Rsorian之外,有另外的名稱為ji-pineiyaow,意思是指人工開鑿貫穿洞口的環島公路。更多蘭嶼旅遊注意事項
Read More +綠島梅花鹿生態園區
所在地:臺東縣地址:臺東縣951綠島鄉公館村草山201號
開放時間:遊園時間:每日08-18點最後購票時間:17點
原來沒有梅花鹿棲息的綠島,在60年代開始有人引進梅花鹿畜養,割茸出售,隨後並發展為綠島特有的養鹿事業,最興盛時期為民國66年至72年間,全島擁有二千頭以上的梅花鹿。但在臺灣的養鹿事業一窩蜂跟進,鹿茸價格大跌之後,養鹿變得不符合經濟效益,養鹿人家紛紛將飼養的梅花鹿野放山林,己經在臺灣本島野外絕跡多年的梅花鹿,又在綠島的山林間重覓生機。數量仍屬珍貴的梅花鹿,是綠島所重視的生態資源之一,已設立一處區域為梅花鹿園區,可讓遊客們更親近、了解梅花鹿的生態。
Read More +過山古道
所在地:臺東縣地址:臺東縣951綠島鄉南寮村往溫泉村的路徑
開放時間:全天候開放
綠島環島公路通車後,古道也逐漸喪失功能,東管處將其全線整修、鋪設石板,命名為「過山古道」。過山古道全長1.85公里,來回約90-100分鐘。順著過山古道的石板路拾級而上,一路上自然生態豐富,隨時都可觀察到樹圮、蘭嶼土沈香、野牡丹、桃金孃各種綠島典型的植物,更處處可見人面蜘蛛、攀木蜥蝪,是一條生態景觀豐富的森林步道,旅客可漫步悠遊,細心觀察植物、蜥蜴、昆蟲等陸地動植物,可以發現許多難忘的驚喜。
Read More +綠島觀音洞
所在地:臺東縣地址:臺東縣951綠島鄉環島公路鄰近楠仔湖邊
開放時間:全天候開放
相傳清嘉慶年間有漁民在海上遇難,發現東方有火球晃動,於是朝著火球方向航行,果真順利返航。事後追查發現一洞穴,內有一座高約一公尺的石筍,形似觀世音菩薩,遂將此處命名為「觀音洞」。此處拜觀音的方式十分特別,由於觀音石像正身朝東盤坐於蓮台上,正好背向信眾,因此必須反方向敬拜。洞內佳景天成,岩壁遍懸鐘乳石,令人目不暇給,除了香火鼎盛的觀音大士,亦有九條龍、龜仙人等被賦予各種想像的奇石美景。另外還有一座許願池,許願的方式很十分特殊,必須將銅板往上拋至小洞穴中,若是能夠丟中洞中的石蟾蜍,就可以發大財。洞外有一株「連心樹」,它是兩棵樹共生的結果,其中一棵的樹幹中心被另一棵的枝幹不偏不倚的從中穿過,形成難得一見的連心奇景,和夫妻樹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Read More +綠島燈塔
所在地:臺東縣地址:臺東縣951綠島鄉環島公路1公里處
開放時間:夏令時間4月1日至10月31日:上午09:00至下午18:00冬令時間11月1日至3月31日:上午09:00至下午17:00每逢星期一內部整理不開放。
1937年12月,於當代堪稱全世界最大的豪華郵輪「胡佛總統號(President Hoover)」,從基隆出發前往菲律賓途中,因當時的濃霧而在綠島公館(柴口)海域觸礁擱淺。次日清晨,綠島居民出動舢舨前往搶救,陸續將船員及遊客營救上岸,安頓於家中,獲得國際之間普遍讚譽。美國當局為了感謝綠島居民見義勇為,挺身而出,便透過紅十字會捐款興建綠島燈塔。二次大戰時,燈塔毀於空襲,今日所見的燈塔,是民國37年(1948)由民國政府所重建的。綠島燈塔高約33.3公尺,共有150級階梯,由塔頂可眺望全島。建築採鋼筋混凝土構造,塔身為圓筒狀,原本外觀顏色為環狀黑白相間格紋,房舍外牆與圍牆均敷以卵石。民國37年重建之後,全部改為純白色粉刷。現有的燈塔採用新式四等旋轉透鏡交流電燈,每20秒連閃白光二次,光力100萬支燭光,設備更為新穎,讓航海人更能依據光源辨認方向。全臺的燈塔自102年以後,改隸交通部航管局管理,塔身不對外開放。僅開放綠島燈塔園區供大眾觀光。每年3-5月是綠島野百合盛開期,在綠島燈塔前有大片野百合可供民眾欣賞。
Read More +綠島監獄
所在地:臺東縣地址:臺東縣951綠島鄉中寮村192號
開放時間:周一至周五9:00-17:00
綠島曾經是世界上監獄密度最高的島嶼,小小的島嶼上有不同型態的監獄。綠島監獄屬法務部矯正署下屬部門,是高度管理隔離監獄,也是臺灣各監獄的最後一道防線,目前仍監禁被判處重刑的刑事罪犯。綠島監獄土地面積為3.7公頃,建築物有內外辦公室各一棟,日新堂一棟,獨居房、雜居房、隔離舍、鎮靜室、工場、炊場各一間。監獄依分監管理特性,收容臺灣各監獄移禁頑劣、誣控濫告、最難以管教,甚至無法管教之收容人,格外受到注目。如今的綠島監獄仍有嚴肅緊繃的氛圍存在,但也歡迎遊客來此拍照留念,順便選購受刑人用心製作的紀念品,經大哥之手的製作,其品質和獨特性一定相當的不同。
Read More +朝日溫泉
所在地:臺東縣地址:臺東縣951綠島鄉公館村溫泉路167號
開放時間:上午:4:30-11:00下午:16:30-23:00每日11點到下午4點半為清消時間不營業實際營運時間以營業單位官方資訊公告為主
朝日溫泉位於東南方海岸帆船鼻一帶,面向太平洋,因朝日出方向而命名為朝日溫泉,日治時期則稱為「旭溫泉」,是世界級的海底溫泉之一。朝日溫泉帶有海水的鹹味,屬於硫酸鹽氯化物泉,對人類皮膚無刺激性,洗後也不黏澀。溫泉區設有三個露天圓形浴池及室內溫泉池、SPA水療設施、煮蛋區及販賣部等設施,在溫泉區的潮間帶上遍部珊瑚、海蝕溝,讓人享受不一樣的泡湯樂趣。海底溫泉的形成朝日溫泉水質透明,溫度約53度,湧出口的泉水可達90度,帶有海水的鹹味,屬於硫酸鹽氯化物泉。泉水來源是由附近海域的海水或地下水滲入地底,經火山岩漿庫加熱後因壓力作用從潮間帶露出所形成,是屬於火成岩區的溫泉。溫泉設施目前溫泉區規劃五座露天梯田景觀溫泉池,區分熱水和溫水池兩種,供男女混合泡湯,須著泳衣、泳帽才可入池,可容納三、四百名遊客;室內溫泉池SPA水療設施,屋頂有採光罩,四周壁面以落地玻璃建構,視野開闊可眺望戶外美景。另設有完善的觀景步道、觀海涼亭、盆洗室以及販賣部等,對旅客來說極為便利。
Read More +馬蹄橋
所在地:臺東縣地址:臺東縣951綠島鄉環島公路60號
開放時間:全天候開放
馬蹄橋雖然僅有數十公尺,卻是橫跨太平洋的重要橋梁,平日在橋上,可觀賞到波濤洶湧的海浪,但由於橋邊的海岸地形變化多端,因而在東北季風或颱風來襲之際,容易激起衝擊十足的滔天巨浪,易造成危險,若要去馬蹄橋的遊客可先查詢當地天氣狀況,以避免危險。 馬蹄橋的內橋邊緣上方山壁被稱為馬蹄嶺斷崖,崖壁上長有臺灣野百合花,四、五月開花,很搶眼,很醒目,白色喇叭型花朵,點綴著橙黃色的花蕊,加上墨綠色莖葉的烘托,非常迷人,運氣好的話就可看的到潔白花朵遍布山崖,與外橋邊的白色浪花,形成美麗對比。 除了觀浪、賞花外,橋下設有步道讓遊客接近海水,不妨在天晴的好天氣下來訪,在天然的陰涼海溝旁避避暑。
Read More +石朗潛水區
所在地:臺東縣地址:臺東縣951綠島鄉環島公路17公里處路旁
開放時間:全天候開放
綠島是國際級的潛水天堂,而位於西岸沿海一帶的石朗海域,則是綠島最受歡迎的潛水勝地,和柴口、大白沙並列為綠島三大潛水區。這裡靠近島內商家雲集的南寮村,浮潛後徒步走去用餐只要十分鐘,非常方便;南寮漁港也在不遠處!石朗海域受環狀珊瑚礁所圍繞,不僅有溫暖的太平洋黑潮北流通過,附近還有湧升流,在這樣優渥的條件下,形成豐富的海洋資源,滋養了大批珍貴罕見的軟硬珊瑚,以及各式各樣的熱帶魚群,像是白穗軟珊瑚、傘形軟珊瑚、一點蝶魚、角蝶魚、桶型海綿、大旋腮蟲等,珊瑚種類達200多種。此處海岸線平緩綿延,岸上珊瑚礁群與淺灣珊瑚礁緊密相連,加上潮流也相對穩定,因此適合浮潛也適合水肺潛水,無須背上沉重的氣瓶,只要配有簡單的裝備並由教練帶領,就能縱身於繽紛的海底世界,觀賞瑰麗炫目的珊瑚景觀。這裡孕育了豐富的潮間帶生物,吸引許多水鳥停駐、覓食;退潮時,礁石上生長的石蓴一大片顯露出來,翠綠且透明的模樣,在太陽的照射底下很是美麗。來到石朗,愛好深潛的人絕對不能錯過這裡最著名的「大香菇珊瑚」!這塊活體珊瑚,位於南寮灣水深20公尺處,是世界上體型最大的團塊微孔珊瑚,有12公尺這麼高,若以珊瑚成長速度下去計算的話,估計年齡已在1200歲以上,相當稀有珍貴。每年四月的時節,還有機會看到飛魚群在海面上飛舞跳躍的畫面。夕陽西下時,橘紅的光暈渲染整片天空,飛魚一片片黑色的剪影倒映在湛藍的海上,如此靜謐之美,令人流連忘返。
Read More +牛頭山
所在地:臺東縣地址:臺東縣951綠島鄉環島公路6公里處
開放時間:全天候開放
牛頭山是由火山碎屑與火山灰所構成,經差異侵蝕風化後,大的集塊岩突兀聳立而形成外觀似牛頭的地貌。遠遠望去,牛頭山彷彿一頭水牛浸在海裡,面對著太平洋,露出鼻孔慵懶地趴臥在東北岬上,維妙維肖的牛頭讓人感嘆大自然造物的神奇。 只要循環島公路的分支往東,行經綠洲山莊,來到一個大轉彎處,在左側林地上設有牛頭山告示牌,這裡可通往牛頭山上,因地點較為隱密,平時少有人跡,是綠島不容錯過的私房景點。位於高峻的海崖上環顧四周海域,西側有將軍岩和公館鼻,更往遠處望去,小丘後凸出來的海岬上立著綠島燈塔;東側有樓門岩,如拱橋般聳立於海上和牛頭山遙遙相望;而在山腳下,則有燕子洞,為一處天然海蝕洞,因長年有燕子居住而得名。360度的環繞視野,將綠島東北岸的風光一覽無遺。
Read More +海參坪
所在地:臺東縣地址:臺東縣951綠島鄉環島公路9公里處
開放時間:全天候開放
位於綠島東岸的海參坪,是一個受侵蝕殘餘的火山口所形成的灣澳,彎月形的裙礁宛若天然防波堤,海岬、海階崖、珊瑚裙礁、海蝕柱、白色沙灘分佈於海岸,鄰近海水湛藍清澈,海下珊瑚礁生態豐富,是著名的潛點之一。除此之外,潮間帶生態資源豐富,在加上潔白的貝殼沙灘與各式各樣的海濱植物,使得海岸景觀更加多采多姿。在海參坪南方的海階崖下,有一個獨立的尖狀海蝕柱,外型像是孔夫子面壁思過模樣逼真,因此稱作「孔子岩」。此岩主要是由黑色或暗灰色的輝石安山岩、橄欖石輝石安山岩的大小岩塊所構成,具明顯的層次紋理。站在「小長城」觀景臺上,還可以看到海參坪岸邊有幾處安山岩,柱狀節理明顯,其堆疊而成的結構,當地人稱之為「仙人疊石」,景色雄偉壯麗。海參坪是個觀星的絕佳景點,也是個觀看日出的好去處!因為這裡是綠島光害最少的地方,又位於東海岸,可一覽大陽從海面上冉冉升起的畫面。無論是白天或晚上來,這裡都能滿足您的需求與渴望!
Read More +大白沙
所在地:臺東縣地址:臺東縣951綠島鄉環島公路13.5公里處路旁
開放時間:全天候開放
綠島主要由火山集塊岩所構成,經長時間的風化及侵蝕後,形成崎嶇嶙峋的海岸風光,其海岸多為珊瑚礁岩岸。大白沙的沙灘,是貝殼、珊瑚碎片岩化而成的,名曰「灘岩」,在綠島僅有兩處,以大白沙規模最大,是非常難得一見的沙岸景觀。白色沙灘外,仍是珊瑚礁圍繞的海岸,潮間帶分佈甚廣,潮池內有豐富的海洋生物,像是寄居蟹、螃蟹、陽燧足、海蛞蝓和海參等。這裡同時也是潛水愛好者的天堂,潛水區設有潛水專用的步道供遊客使用,不過此處海底深度變化較大,加上不穩定的潮流,因此比較適合進行水肺潛水,必須裝備齊全並背著充滿壓縮空氣的氣瓶才能下水。假如您有合格的潛水證書,一定要來大白沙體驗深淺的樂趣!大白沙雖然海流稍強,卻有世界級的軟珊瑚景觀,由於綠島海域有溫暖的太平洋黑潮通過,環境十分適合珊瑚生長。珊瑚在此不只是一株株,而是一整片的珊瑚海──有棘穗珊瑚、管孔珊瑚,以及傘型珊瑚等十幾種珊瑚,艷麗奪目。其中雀鯛、蝶魚在珊瑚間穿梭不息,有如一座天然的海底花園。
Read More +白色恐怖綠島紀念園區
所在地:臺東縣地址:臺東縣951綠島鄉將軍岩20號
開放時間:星期一至星期日09:00-17:00。每年10月1日至4月30日,每週一休園,適逢國定假日或連續假日則不休園。
「白色恐怖綠島紀念園區」位於綠島東北角,土地面積約32公頃,歷經火燒島浮浪者收容所、新生訓導處、綠洲山莊等不同時期的監獄文化。整座園區的建築群、自然環境和生態景觀,展現了長期以來人群與自然交流的歷程,將不同型態的文化資產和地景融合成為一個豐富多元的文化景觀。「白色恐怖綠島紀念園區」在戒嚴時期是軍事、政治、治安案件之羈押的場所;1951年至1970年間的新生訓導處時期,1972年至1987年間的綠洲山莊時期(國防部感訓監獄時期),其中綠洲山莊因1970年泰源事件而興建的高牆封閉式監獄,與新生訓導處時期之空間型態差異大。在台灣人民爭取人權發展的歷史中,「白色恐怖綠島紀念園區」具有特殊的象徵意義。園內有一面長條狀的人權紀念碑,是在1999年12月10日落成,世人可以透過紀念碑向受難者爭取民主、人權的奉獻犧牲致敬,並瞭解受難者的艱辛歷史,藉以記取教訓、引以為戒,尊重每個人最基本的權利—人權。白色恐怖綠島紀念園區附近可遠眺牛頭山、將軍岩和三峰岩等地質景觀,是一個兼具歷史意義與自然風景的特色景點。
Read More +臺東航空站
所在地:臺東縣地址:臺東縣950臺東市民航路1100號
開放時間:每日7:00~末班機起飛
臺東航空站素有花園機場之稱,曾經獲選為國內最美的航空站。本身已極具觀光價值的臺東航空站,近年來完成多項景觀設施,機場戶外有花海圍簇的站前廣場噴水池和咖啡休閒區,另外在航站大樓外西南側,將已退役的原臺灣航空Britten Norman Trislander B-11112 三引擎螺旋槳客機和原在綠島機場服役的E-One P-150 Titan 4×4消防車陳列在此,供遊客們觀賞及拍照留念。
Read More +舊樟原橋遊憩區
所在地:臺東縣地址:臺東縣962長濱鄉三間村水母丁溪一級古蹟八仙洞的北側
開放時間:全天候開放
樟原舊稱姑仔律,是臺東縣海岸最北端的一個村落,殖民統治臺灣期間是樟腦的重要產地。為開發東部的樟腦資源,於1937年在橫跨姑仔律溪上興建第一座樟原橋,外觀以卵石砌成,有三個拱形橋墩,展現古樸天成的自然風韻。後來配合東海岸道路拓寬,於1986年在樟原橋上方另建新橋,1998年時再配合東部海岸公路(台11線)公路截彎取直興建第三座橋樑,三橋並立於姑仔律溪,不僅相當獨特,見證了東海岸公路發展史,也表現了三座不同時期興建的公路橋,以及各個時期不同的美學觀點與工程技術,舊樟原橋所擁有的珍貴價值已被列歷史建築的文化資產。舊樟原橋的下方是長濱大圳的主要入水口,也是水母丁溪流域,處處可見成蔭的老樟樹,溪中有各式各樣巨石,還有專為魚群所做的魚梯,沿著溪邊還可觀賞多種的兩棲生物生態,巍峨突起的山峰,形成一條景致天成的迷人峽谷,溯溪盡頭是兩座聳峙的高山,景色相當迷人,山頭之間直瀉而下的瀑布,像是湧泉般的礦泉水,水質清澈而又甘甜。
Read More +玉長公路
所在地:臺東縣地址:臺東縣962長濱鄉台11線96k+100
開放時間:全天候開放
玉長公路屬於台30線的一部分,自花蓮縣玉里鎮安通至台東縣長濱鄉寧埔路段被稱為玉長公路。玉長公路最初的修築始與清末,以安通越嶺古道為基礎來開鑿,到日治時期再加以修治,戰後時期繼續修建,到2007年才完工通車。全長16.22公里,是唯一以隧道方式穿越海岸山脈的公路。沿途風景優美,視野遼闊,既能飽覽海岸山脈的山谷風光,也能俯瞰一望無際的太平洋,深受自行車手及兜風愛好者的歡迎。除此之外,沿路常有在地小農販售自家栽種的農產品,以及販售餐點、咖啡的行動餐車,很適合坐在瞭望台上,一邊喝咖啡,一邊欣賞美景。抵達玉長公路長濱鄉出口後,也可以與烏石鼻串聯順遊,近距離接觸潮間帶生態,也可以留宿台11線沿路的海景民宿,放空看海、賞日出。
Read More +八仙洞
所在地:臺東縣地址:臺東縣962長濱鄉三間村水母丁1-4號
開放時間:08:30~17:00
台東縣長濱鄉的八仙洞遺址,是位於省道台11線公路旁的海蝕洞群,也是舊石器時代長濱文化的發跡地,在這裡曾發現非常豐富的舊石器時代的文化,也是台灣發現最早人類遺址,距今約三萬年,是台灣考古的重大發現!飽滿的歷史內涵及稀有的海蝕洞景觀,吸引許多遊客前往一覽其風采。八仙洞的誕生沿著木棧步道,可通往各個海蝕洞穴參觀,八仙洞群洞中,最大的為「靈岩洞」。數百萬年前,海底火山爆發形成巨大集塊岩,地殼運動上升,而後經過海水侵蝕及風化形成數個洞穴,就是今日大家所見的八仙洞。往洞口方向走去,一路上有許多標示牌,讓遊客更了解八仙洞的由來和歷史,走近洞口,涼風從洞口處吹來,一解悶熱。閒暇之餘來八仙洞遺址探索,除了可以更了解史前文化,也能散步靜心欣賞大自然的曠世巨作。八仙洞遺址蘊含許多豐富的歷史文化及地質作用意義,是一處重要且深具代表性的國定遺址、更是珍貴的歷史寶藏,建議大家可以先前往一旁的遊客中心參觀導覽,館內的歷史文物和地質作用分析,都有助於大家對八仙洞遺址有更進一步的了解。厭倦了繁忙生活的緊湊節奏,不妨前往台東八仙洞,來一趟知性文化之旅。
Read More +山豬窟休閒農業區
所在地:臺東縣地址:臺東縣965大武鄉尚武村20鄰太湖路11之3號
開放時間:全天候開放
山豬窟早年經常可見山豬群聚戲水,因而得名,目前已難見山豬蹤影,轉型發展為休閒農業區,以四季景色各有不同聞名。從山豬窟休閒農業區能鳥瞰南興、尚武海岸線,無論晨曦、午後或黃昏,都能飽覽山海美景。冬春之際梅花盛開時節,令人賞心悅目,待3~4月梅子採收時期,則是大啖梅子的好時機,除新鮮梅子外,還有各種梅子醃製品,可帶下山慢慢品嚐梅子獨特的滋味。夏季是山豬窟各種水果盛產時節,包括菠蘿蜜、鳳梨、釋迦、荔枝等,不僅產量多,品質也深受好評。秋天則是前往中央山脈的末端文筆峰欣賞片片楓紅的好地方,滿山遍野的楓葉,淋漓盡致的渲染秋天之美。山豬窟附近緊鄰一大片原始森林,樹種繁多,自然生態相當豐富,其中不乏奇珍異草,尤其是一棵佔地兩千多平方公尺的千年榕樹最為壯觀,大自然神奇的力量令人肅然起敬;山豬窟為臺灣原生種蝴蝶蘭的產地,生長在陰涼處樹幹上,屬單莖性著生蘭類,鮮少分株,因花形狀似蝴蝶而得名。
Read More +大武國家森林步道
所在地:臺東縣地址:臺東縣965大武鄉大武山大武國家森林步道
開放時間:全天候開放
全台最迷你步道大武國家森林步道位於台東大武鄉,為環狀步道,坡度起伏不大,海拔也不高,適合一家大小悠閒共遊,其中豐富多樣的原始自然生態,居國家公園之冠,也使其獲得「大武後花園」的美稱。大武國家森林步道入口在林務局大武工作站旁,沿著木階梯往上,便會看見步道起點,在綠意包圍下漫步,傾聽蟲鳴鳥叫,伴隨海浪拍打在沙灘上的聲音,視線所及是茂綠樹林、是高低不一的鄉村小屋,更是日常無法觸及的自然美好。森林步道沿途設有講解牌,詳細說明植物種類及地形介紹,步道也設有景觀亭供民眾休憩賞景、愜意野餐。登高望遠,可以眺望無邊壯闊的太平洋,遼闊美景讓心也跟著開闊;也可以看見鄰近的著名景點「大武彩虹村」,若有多餘時間,可以前往拍照打卡,為旅程留下美麗紀念。大武國家森林步道是全台最迷你步道,走進山林,探索珍貴生態圈,也親近海洋與藍天。想吸收芬多精,不必害怕體力無法負擔,大武國家森林步道舒適好走,邊散步邊享受大自然的美好,漫步森林步道,樂遊山海之間,給自己一趟療癒之旅!
Read More +金龍湖
所在地:臺東縣地址:臺東縣965大武鄉尚武村
開放時間:全天候開放
金龍湖位於雙峰夾峙的山凹,湖面略呈葫蘆形,宛如一塊靜臥山中的璞玉,舊名為「大埤湖」,佔地6公頃,擁有腹地廣大的原始林相。其湖畔林木茂密,綠樹成蔭;區內大多為沼澤區、次生林,以及荒廢田地所形成的開闊草原帶;附近的農田、濕地,不時可見水牛和白鷺悠遊其間,景緻純樸幽靜。大武鄉公所近年來沿湖闢建環湖道路,兩旁植滿美人樹。湖邊約2公里多的步道,可安排漫步健行或單車環湖逍遙遊。金龍湖內的動物經調查有啄木鳥、松鼠、鳳蝶、小雨蛙、沼蝦等,植物有茄苳、木薑子、臺東火刺木、臺東蘇鐵等多種。環湖路中有休憩涼亭,可欣賞湖光水色,看松鼠相互追逐、各種鳥類快樂展翅覓食;景區內還可進行登山、划船、釣魚、賞景、散步、烤肉、露營等戶外活動,是偷得浮生半日閒的好去處。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