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春石牌公園
所在地:屏東縣地址:屏東縣946恆春鎮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石牌公園在清朝時代稱為「猴洞山」,因為這裡原本是猿猴棲息的地方,到了日據時期則改為「恆春公園」;由於早期的猴洞山常被原住民用來作為祭祀神明及祖先的地方,所以清代的漢人又將此處稱為「饗山」。猴洞山相傳是恆春建城時的龍脈所在,地理風水相當好,清朝時,在山頂上興建了澄心亭(後改為孔廟)及聽雨山房,許多文人雅士紛紛到此聚會,加上附近又有廣寧宮、天后宮、龍泉巖及福德祠等廟宇,使該處漸漸成為當時的文教、信仰中心;猴洞山最大的特色是,山區裡有奇形怪狀的珊瑚礁石,是臺灣唯一的市區珊瑚礁公園,所以清領時期曾被列為恆春八景之一。在石牌公園入口處,首先看到四座石碑,這些都是日據時代所留下來的,包括忠魂碑、兵器整備紀念碑、日軍攻陷恆春城紀念碑、日本統治臺灣最南端界碑等,記載日本統治恆春的片段歷史;公園內還設有涼亭、觀景臺、登山步道,並加強綠美化,來到這裡,不僅可以欣賞到珊瑚礁岩的特殊奇景,還能夠環視恆春鎮街景,是一處自然、純樸、悠閒、自在的遊憩環境。在屏東縣政府推動的「恆春古城再生計畫」中,石牌公園將被改造為自然表演場域。該項計畫主要是整合猴洞山公園及鄰近舊屋舍,除了將公園內原有的步道重新整修,並新設木造平臺、入口意象公共藝術品、造型頂棚表演舞臺、梯形草坡看臺,將該處塑造為恆春古城的藝文表演中心。
Read More +社頂自然公園
所在地:屏東縣地址:屏東縣946恆春鎮屏鵝公路上墾丁大街旁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社頂自然公園全區為隆起的珊瑚礁地形,因此遍佈珊瑚礁裂谷、石灰岩洞穴、草生地等地質景觀,除此之外,由於各類食草、蜜源植物及灌木叢林生長豐富,為了不過度破壞自然生態,園區內僅設簡易步道及小型解說牌,是一處擁有原始風貌的景觀區。 社頂自然公園的植物林相約有300多種,其中,在每年的春夏時節,因為蜜源植物大量分泌花蜜,吸引各種蝴蝶前來採蜜,所以到處可見翩翩飛舞的蝴蝶,根據統計,這裡的蝴蝶將近50種之多,連樹蟬、水蛙也來同聲讚詠,這五顏六色的美麗彩蝶所交織出的繽紛畫面。冬季時,這裡盛行東北季風,生長於社頂自然公園的珊瑚礁林樹,因為受到強勁季風的吹拂影響,大多呈現傾斜的生長狀態,形成特殊的風剪樹,而且齊向西南方向傾斜,是大自然難得一見的植物藝術造景。順著步道,沿路欣賞得到形形色色的地質景觀。有雨水滲入礁岩後,隨著重力與地層傾斜的方向流動,而由岩塊底部流出地表所形成的「湧泉」;有隆起珊瑚礁因溶解作用或抬升時而產生的張力所形成的「小裂谷」;有礁石裂縫將近50公尺高,與周圍樹木互相交錯,抬頭仰望猶如一線天的「大峽谷」;還有石筍、石柱、溶蝕岩穴、溶蝕溝槽、鐘乳石等奇致地形,都極具觀賞價值。除了造訪社頂自然公園生態區之外,整個社頂部落的生態面貌也相當多奇,舉凡140公頃的母柿林、15人才環抱得住的大型雀榕、有鬼火之稱的螢光蕈、暗夜精靈螢火蟲、復育成功的梅花鹿及赤腹鷹、灰面鷲等,有機會的話,一定要來深度體驗這些令人驚艷的動植物生態。
Read More +後灣
所在地:屏東縣地址:屏東縣944車城鄉後灣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後灣位於屏東縣車城鄉,北接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東臨龜山,西濱臺灣海峽,隸屬墾丁國家公園的範圍。後灣沿岸為隆起珊瑚礁地形,自然擁有以礁岩為主體的潮間生態,是一處景觀優美的弧形海灣。 後灣深處海域因為強烈的侵蝕作用,因而造成各種珊瑚礁地形,譬如溶蝕溝,因為溝底平坦、溝壁陡直,所以形成海階地形,而且階與階的距離可達1公尺高。還有溶蝕坑洞,後灣海岸的坑洞範圍相當廣大,絕大部分的坑洞深度都超過30公分,有些甚至是好幾個坑洞洞壁被溶蝕後所集合而成的。這也說明了為何可以在岩岸看到一些侵蝕明顯、時而裸露的珊瑚礁石。後灣原是一處僻靜的小漁港,因為電影《海角七號》的推波助瀾,許多海角迷想要尋找電影場景中,茂伯一行人聊天到天亮的海邊而聲名大噪,但後灣的悠閒氣息與美麗海灘,確實也不浪得虛名。在進入漁村之後,直往堤防的方向走,不久之後就會看見一座紅藍相間的后灣橋,這裡就是電影中,大家聊天散心的海邊了。在後灣的海岸上,設有幾座木造觀景平臺,站在平臺上,優美的海灣曲線一覽無疑,加上眼前是一片風平浪靜的海面,的確能讓心情自然放鬆下來;想去撿撿石頭或踩踩海水,就順著沿岸的堤道走下去,順便還能欣賞到受海水侵蝕後的珊瑚礁孔洞;還有記得要到漁村裡走走看看,近距離感受後灣漁村悠閒自在的氣氛。
Read More +海口沙漠
所在地:屏東縣地址:屏東縣944車城鄉海口村26號省道旁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海口沙漠位於屏東縣車城鄉海口村26號省道旁,長約1800公尺,寬約250公尺,厚度約10餘公尺,呈東北西南走向,當落山風季來臨時,整個沙漠區有如撒哈拉沙漠之中黃沙滾滾,因而有「小撒哈拉沙漠」之稱。海口沙漠主要是因位屏東地形特殊,造成落山風,經長年吹襲及受海風影響,而形成的天然特殊景觀。
Read More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所在地:屏東縣地址:屏東縣944車城鄉後灣村後灣路2號
開放時間:夏令:平日09:00~18:00、假日(含暑假及國定假日)08:00~18:00;冬令:平日09:00~17:00、假日09:00~18:00(含國定假日) ;農曆過年:除夕09:00~17:00、初
海洋生物博物館位於屏東縣車城鄉,總佔地約96.81公頃,為了表現海洋樂園的氣息,不僅將主建物屋頂設計為波浪造型,還設有戶外親水廣場、一比一比例的鯨豚鯊模型,在主體設施方面,共規劃臺灣水域、珊瑚王國、世界水域三大主題館,營造身歷其境的近距離體驗,每一幕場景都喚起遊客對海底世界的奇幻想像。臺灣水域館共有十二處參觀點,以「小水滴的旅行」為主題,從滴落高山、匯集融雪開始,挾帶土礦石塊順著山勢急流而下、沖刷河床,逐漸堆積至平緩的中下游平原帶,再往水庫、河口、潮間帶,最後流入大海。不但讓人了解臺灣河川到海洋生態的多樣面貌,還特別設計可碰觸海星、海膽、海兔、螃蟹的觸摸池,可看見鯨鯊優游美姿的玻璃展示區,認識海洋生物的可愛模樣。 珊瑚王國館以「海洋中的熱帶雨林」為題,用美麗的活珊瑚及熱帶魚迎接參觀旅客,再慢慢潛行至人造海洋中的海底隧道,走在這條長達84公尺的海底隧道,一路上可以觀察到各種美麗的珊瑚礁石、熱帶魚群及聰明可愛的白鯨,還會進入到一艘沉船底部,穿梭在甲板與船艙之間,更多海底生物即一一跳入眼簾。世界水域館透過3D立體動畫、影音設備、巨型環境、實體展示海中生物等全方面的技術整合,在虛擬畫面交疊實體生物的情境中,帶領遊客參觀古代海洋、海藻森林、深海水域、極地水域四大主題場景。其中的「探索教室」特別設計化石傳奇、極地探險、海藻迷宮、超時空探查艇等互動式的有趣遊戲,啟發小朋友對海洋生物的興趣,參觀世界水域館等於走一趟數位驚異之旅。
Read More +統埔琉球民墓
所在地:屏東縣地址:屏東縣944車城鄉統埔村郭丁得先生厝後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統埔琉球民墓又名琉球藩民墓,該墓起建於西元1871年(清同治10年),當年,有兩艘前往那霸朝貢的船隻,在回程途中,遇到颱風侵擾,幾天之後,船隻擱淺在恆春的八瑤灣,共有66名船員上岸避難,不甚誤闖原住民領地,加上語言不通的關係,與當地的排灣族民發生嚴重衝突,其中54名琉球人慘遭殺害,後被安葬於統埔村。 統埔琉球民墓起建初期並未立碑,西元1874年,日本人藉口居民被害,登陸屏東的高士佛社、牡丹社、女仍社,與原住民展開激烈廝殺後(史稱牡丹社事件),即為該墓立下「大日本琉球藩民五十四名墓」之墓碑,這是日本人留臺最早的碑體;在日本殖民臺灣期間,會定期撥款進行維護工作,甚至沖繩史家還特地來臺推動墓塚整修運動。所以即使經過幾百年的時間,民墓至今仍維持完整外觀,也留下難以抹滅的歷史遺蹟。 雖然琉球藩民墓的外觀具有觀覽的價值,但其中蘊含的文化內涵更具深刻。因為昔日的原住民族還承襲著獵頭文化,所以藩民墓裡所安葬的受難者,雖然知其姓名與後裔,卻是無首之身。這樁歷史悲劇除了留下血戰的遺憾,也讓後人見證到難能可貴的時代性文化遺產。
Read More +保力林場
所在地:屏東縣地址:屏東縣944車城鄉保新路(往屏156線)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保力林場位在屏東縣車城鄉保力村,隸屬屏東科技大學的實驗林場,主要提供森林系師生研究、教學之用,但同時開放給校外遊客參觀。林場內種植許多熱帶樹種,數量繁多到猶如一座熱帶植物園,豐富的植林自然也吸引其他動物棲息,為保力林場增添更多生態樣貌,是一處適合野外踏青的自然生態樂園。 踩在通往保力林場的鄉間小徑上,塵囂早已不復見,眼前的景象早由成群牛羊替代,看到牠們如此優閒的走逛,自己的步伐也跟著輕跳起來。走進保力林場,迎面的是高拔林樹排站而成的林蔭步道,空氣裡融合著草樹香氣,這就是芬多精的魔力,走著走著心情也揚飛起來,再伴著蟲鳴鳥叫和諧的樂音,真像來到世外桃源,煩惱很快丟卻不見。 由於受到地勢、氣溫、風力的影響,保力林場內大多種植抗旱、抗風及恆春半島、蘭嶼一帶的稀有植物,譬如相思樹、光臘樹、銀合歡、象牙樹、毛柿、裂葉蘋婆、桃花心木等,連帶而來的動物則有牛背鷺、灰面鷲、青山蝸牛、紅隼、攀木蜥蜴、紅嘴黑鵯等,眼前這個畫面,看似靜謐,實則熱鬧,或說是生命的活力在此完全呈現。 遊畢保力林場還不過癮,則可以來到比鄰的保力生態休閒農場(又名碧苑山莊),這裡設有住宿區、露營區、烤肉區、戲水區,還有通往森林盡處的登山步道,在農場的半山腰,還能得見一顆樹齡約千年的雀榕,樹幹必須動員十幾個人才能環抱,堪稱保力生態休閒農場的鎮地之寶。
Read More +石門古戰場
所在地:屏東縣地址:屏東縣944車城鄉,牡丹鄉與車城鄉交界,距四重溪約3公里處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石門古戰場位於車城鄉及牡丹鄉交界處,由海拔370公尺的虱母山及450公尺高的五重溪山相峙成地勢險要的隘口,頂著山風與烈日行走在峭岩石壁上的步道小徑,必須多一分謹慎心思,攀達山頂後,一座「澄清海宇,還我河山」紀念碑立定眼前,這是為了悼念當年死難者的英勇事蹟,讀著石碑上的紀念文字,令人遙想當年那一場戰役的慘烈景況,悲愴情緒不禁油然而生。
Read More +福安宮
所在地:屏東縣地址:屏東縣944車城鄉福安路51號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在清朝康熙年間,有一批泉州移民來到還是一片荒地的車城,由於水土不服加上瘟疫流行,為了安定民心,有人遂提議搭建茅舍恭奉福德正神以護佑鄉里居民,定名為「敬聖亭」;一直到嘉慶年間,當地居民發起募捐加以整修,並將敬聖亭改名為福安廟。清乾隆53年,福康安奉命率兵南下車城平定林爽文之亂,不料士兵水土不服紛紛病倒,福康安特地向土地公祈求保佑,果然不久之後,士兵皆逐漸痊癒,為了感念神恩,於是奏請乾隆皇帝御賜官服、官帽,並贈一塊褒封勒石,藉以彰顯福德正神的靈蹟。這就是福安宮內安立正殿的土地公頭戴王冠、身穿龍袍扮相的由來,與其他廟宇的土地公像的確大不相同。福安廟於民國42年正式改名福安宮。由於福德正神威靈顯赫、有求必應,各地信徒日益增多,在善男信女的募捐之下一路進行擴建,終於修建成今日所見美侖美奐如宮殿般的外觀,據稱福安宮已經成為全臺灣最大間、香火最鼎盛的土地公廟。福安宮採三進六層樓的建築,前殿五門配兩閣,正殿一樓供奉福德正神,四樓為觀世音、藥師佛和文殊菩薩,六樓前殿供奉太歲星君,後殿則供奉玉皇大帝、南北斗星君和三官大帝,屋簷可見許多網目斗拱,再加上石刻龍柱和彩繪樑柱更將正殿襯托的氣勢不凡;福安宮內有許多古匾,譬如正殿左壁是乾隆時兩廣總督福安康平定林爽文之亂,駐紮在此時所留下來的碑文,右壁則是紀念同治年間劉明燈解決羅發號事件的碑文,都是年代久遠的古文物。福安宮最有特色的就屬焚燒金紙的金爐,金爐為三重簷的八角形建築,共有四層樓高,當信眾將金紙放入爐口時,金紙會自動飛入爐內,這是因為爐內的火焰在裡面形成氣旋而把金紙捲入,所形成的有趣現象。
Read More +優生美地休憩農場
所在地:屏東縣地址:屏東縣944車城鄉溫泉路57-26號(四重溪)
開放時間:每日08:00~24:00
優生美地休憩農場位在知名的四重溪溫泉區一帶,這裡有青翠山巒環繞,環境幽靜迷人,農場主人王老闆就是在一趟四重溪溫泉之旅的偶然機緣下,深深愛上這裡的自然景觀,進而積極買地、自行建屋,實現退休後要隱居山林的心願。雖然農場的成形一開始源自偶然,但在王老闆全心投入農場經營的情形下,最後卻蛻變成一座美麗的城堡。為了營造原生植物的農場型態,尤其是種植恆春半島一帶特有的植物,王老闆特地四處蒐買樹種移植來此,更因為該農場的土壤貧瘠不沃,移植樹種普遍難以存活,王老闆再度進行土壤改良工作,使新移植物終於綠意昂生,讓遊客來到優生美地休憩農場即能放下城市印象,感受濃厚的原野氣息。而為了讓遊客玩得開心愉快,在農場裡的每一處小地方,也都能看到農場主人佈置的巧思。像是緊鄰溪流的堤岸壁面,原本僅是一面灰色水泥牆,但農場主人以彩繪取代毫無生氣的畫面,充分呈現空間藝術的生動美感,為優生美地休憩農場的戶外空間增色不少。同樣的心思也得見於客房的設計,為了使旅客住得舒適與順心,毎間客房都佈置出潔淨清爽感,還有根據客房的主題特色,從壁飾、床櫃到浴池,都會裝飾出符合主題的空間特色。譬如「日出房」,標榜擁有大面採光的窗戶,隨時可以受到陽光的沐浴;或是「繁星房」,標榜擁有獨特的天窗設計,則能愜意觀星。這些用心,都是農場主人希望每一位旅客皆能在優生美地找到快樂與感動。
Read More +海口港
所在地:屏東縣地址:屏東縣944車城鄉海墘路6-5號
開放時間:海口港遊客中心開放時間:每日10:00~16:00
海口港位於屏東縣車城鄉海口村,是山地、平原與海洋的交界地帶,原本僅是一個小漁港,因為附近著名的「海口沙丘」而漸漸被人所知悉,經過規劃之後的海口港,成為串連屏東縣、高雄市、高雄縣的「海上藍色公路」其中之一個重要停泊港口,期能發展成為海上遊憩活動的交通轉運中心。附近海域無潮流經過,使船隻能夠平穩航行,加上鄰近省道旁,轉乘交通非常便利,這些都是海口港被選為藍色海洋公路終點站的優勢因素。海口港設有遊客中心,提供各種恆春半島旅遊資料,港區的周邊設施也很完善,有候船室、休憩廣場、遮陽亭及椰林樹景等,另外,從海口港至福安宮之間闢建一條沿海自行車道,沿途可欣賞浪漫的海景風光。海口沙丘俗稱「沙崙」,因受強烈東北季風吹襲,使風沙逐漸堆積而成,也曾因綿延的沙漠景致而被另稱為「小撒哈拉沙漠」;沙丘景觀會因四季流轉而有所變化,時而高聳如山,時而低平如灘,後來因為過度盜採砂石的影響,使沙丘規模已不如以往,這是令人感到惋惜的事。雖然海口沙丘的景觀受到人為破壞,不過近海沙灘卻很適合玩沙與戲水,在退潮時刻,來此散步、玩沙雕、堆沙堡、弄潮、撿拾貝殼,悠閒又愜意;不想曬太陽的話,在海濱附近有一片木麻黃樹林,可供遊客暫時休憩安歇。
Read More +四重溪溫泉遊憩區
所在地:屏東縣地址:屏東縣944車城鄉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四重溪溫泉位於車城鄉溫泉村,在日治時代,曾與北投、陽明山、關仔嶺並稱臺灣四大名泉。四重溪溫泉屬於無味無色的鹼性碳酸泉,水溫終年維持在50℃至60℃之間,不僅可供飲用,還有緩解病痛的功效,加上周圍盡是群山環繞的秀麗景致,是臺灣著名的泡湯及避暑去處。四重溪溫泉的水源主要來自中央山脈的山麓泉水,是上等礦泉水質,經流地底的地下水被地熱加溫之後,因溶入大量石灰質而形成碳酸泉,再循著地層斷裂處湧出成為溫泉,在早期,泉水湧出的現象被稱為「出湯」。溫泉區的開發歷史最早可追溯自日據時期。西元1895年開始,先於四重溪畔興築小屋及浴槽,而後陸續設置浴場與泡湯相關設施;這裡並有一座日本皇親專用的浴池,是為了日本昭和天皇胞弟松宮宣仁親王來此渡蜜月時特別興建的,浴池是以檜木和大理石砌築而成,至今仍保留著當時的原貌,目前已開放給一般民眾使用,有機會不妨前來感受。泡湯行結束之後,就到溫泉區內的溫泉公園走一走吧!公園裡綠樹成蔭、花草搖曳,池塘內更見荷花片片、樹景倒影,加以池塘邊的木質矮欄,幽靜中更添古色古香的美感。循著環狀步道往上走,會接上蝴蝶谷步道,顧名思義,這裡沿路都有彩蝶紛飛、蝶影相隨,來到公園最頂端,則能遠眺四重溪周邊的秀麗景緻,這裡的寧靜氣息一切都散發的那麼自然天成。
Read More +獅子鄉文物陳列館
所在地:屏東縣地址:屏東縣943獅子鄉楓林村(路)2巷26號
開放時間:週一至週六08:00~17:00,週日及國定假日休館
獅子鄉文物陳列館位在屏東縣獅子鄉楓林村,緊鄰獅子鄉公所,是一棟極具原住民特色的文物館,牆壁與屋頂仿原住民石板屋設計,壁面則有百步蛇、頭目像、陶甕等圖騰雕繪,建築設計與雕飾是委由獅子鄉鄉代會主席李冀香、牡丹鄉藝術家謝文德、瑪家鄉雕刻家尤澄洲合作完成,建築外觀具有濃厚的排灣族色彩,並是排灣族第一座文物館。 排灣族社會的階級制度嚴明,只有貴族階級才享有於住家柱桁雕刻的權力,常用的紋飾有蛇紋、人像紋、人蛇一體紋、山豬紋、野鹿紋等,紋飾具有靜止性、正面性與對稱性,其雕刻大多屬於二度空間的表現,木雕成品具有自由不受限的粗獷風格,而在著色方面,一般所使用的顏色多為紅、黑、白三種。 獅子鄉文物陳列館主要收藏各種排灣族藝術創作品,尤以百年櫸木雕刻而成的「驅獵遊社百年木雕」,該木雕是片非常厚重的門板,門前雕有原住民人像,是非常稀少珍貴的文物,原放在枋寮鄉被當成古井蓋使用,經由獅子鄉公所與枋寮文物促進會的爭取及規劃下,現已成為該館的鎮館之寶。 然而,獅子鄉文物陳列館除了是展覽原住民文物的空間外,也販售當地的原住民婦女親手做的皮雕製品,像是鑰匙圈、皮夾、零錢包、鉛筆盒等,不但質感佳、花色美,還賦有故事的意涵,是送禮或自用的最佳禮品選擇。
Read More +楓港紫竹林龍峰寺
所在地:屏東縣地址:屏東縣943獅子鄉龍山路121號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楓港紫竹林龍峰寺,經菩薩降乩楓港居民董良明,覓示里龍山腰一片荒煙蔓草的現址,經由有志同道,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全憑原始工具不畏荊棘、蛇虫蚊蚋出沒,發揮愚公移山的精神、劈石整地,始建供奉菩薩屈身之籬茅草屋乙座。後經數十年風雨飄搖的艱辛歲月,於民國55年改建為土牆鐵皮屋,勉為寺廟,又經王壽淋、王光銳、王光盛、王秀清,歷屆主任委員領導管理委員會,和十方善信大德鼎力支持下,再經數十年傳承努力、群策群力、無怨無悔奉獻,得於民國91年峻工,安座落成現貌。楓港紫竹林龍峰寺,供奉大行菩薩、發揚菩薩慈悲濟世心懷,宣揚固有傳統文化、端正社會風氣,已成為全省善信大德信仰、寺廟聯誼中心,期望菩薩普渡眾生精神更加發揚光大。
Read More +里龍山步道
所在地:屏東縣地址:屏東縣943獅子鄉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里龍山位於恆春半島的楓港段,是牡丹鄉與獅子鄉的界山,自成一列山脈,並有南里龍、北里龍相擁護衛,『中級山裡的百岳』,標高1062公尺,屬林務局國家森林步道,由其負責維護與管理,步道也增添專責機構的安全性,同時在盤根錯節的天然原始闊葉林裡,更蘊藏著冰河時期的珍貴稀有植物--臺灣穗花杉。在南部登山界具有崇高的地位,其氣勢與視野的遼闊,絕不輸給任何一座同等級高山,在屏鵝公路上,過楓港後抬頭印入眼簾的奇異山頭即為此山。登山口位於山腳的龍峰寺,途中更有二處小溪谷清澈見底,溪中還有許多溪棲的蝦蟹等生物,增添許多驚喜。北眺中央山脈南嶽北大武山,東攬太平洋的海天一線,南望墾丁優美的海岸線及熱帶風光,,懷抱著一顆一等三角點,收攏了遠望的極佳視野。
Read More +雙流國家森林遊樂區
所在地:屏東縣地址:屏東縣943獅子鄉丹路村丹路2巷
開放時間:每日08:00~17:00,全年無休。
雙流國家森林遊樂區位於獅子鄉草埔村南迴公路旁,山勢介於175公尺到650公尺之間,總面積廣達1,600公頃,園區內景觀層次豐富,溪流、瀑布、鳥蝶、林樹、河谷無一不缺,勾成一幅優美的自然景致,是一處令人流連忘返的世外桃源。雙流森林遊樂區地處楓港溪上游兩大源流的交匯點,形成自然美麗的河谷風光,最著名的雙流瀑布即隱身在此。水流高度達25公尺的雙流瀑布,水源常年不竭,奔騰水勢飛瀑如紗,迸濺而起的水霧朦朧迷人,圍繞在山石峭壁、蒼鬱樹林間,搭配附近一座造型古典的半圓拱橋,這樣的畫面適合成詩也成畫。這裡也是欣賞植物的好去處。園區內的林種多不勝數,光是茄苳、楓香、山黃麻、幹生榕、桃花心木即圍聚成一片翠綠蒼鬱的茂密森林,就來沐洗一場森林浴吧!走在幽靜的森林浴步道,處處可見光臘樹、木苧麻、矮生蕨類、皂莢樹夾道歡迎,沿途中若是被掉落的果實或飄離的樹葉敲打到,也是不足為奇的,但是不必急著閃躲,就視為難得美好的奇遇囉!原始的林相往往吸引各種動物棲留,各種鳳蝶、斑蝶、粉蝶曼妙的翩飛舞姿,這裡看得到;樹鵲、烏頭翁、五色鳥、黑冠麻鷺此起彼落的快樂歌聲,這裡聽得到,還有「呱、呱、呱」,這幾聲是白頷樹蛙的合音,可不要嫌牠吵;灰面鷲、赤腹鷹、紅山椒鳥、黃腹琉璃鳥這些秋冬時節的過境貴客也來了,有機會遇見牠們,別忘了道聲好。
Read More +力里登山步道
所在地:屏東縣地址:屏東縣942春日鄉力里村
開放時間:全日開放
力里山海拔1170公尺,為三等4249號三角點。登山口自大漢林道11.5公里處之舊力里社起登,腳程快約 50 分鐘到山頂三角點峰。力里山登山步道,是條有挑戰性的步道,山友們把力里山步道分成緩坡、好漢坡、圓峰、硬坡、尖峰、主峰,也就所謂的過五關。其中的硬坡名符其實,是最硬的一關,來走的山友要有心理準備。力里山登山步道的圓峰、尖峰、這兩段是視野最好的段,天氣許可,可看到北湖呂山。季節對了,滿山的紅紋鳳蝶,是一條景色豐富的登山步道。
Read More +南州糖廠
所在地:屏東縣地址:屏東縣926南州溪北村永安路1號
開放時間:每日09:00~17:30
南州糖廠原名東港糖廠,是臺灣最南端的糖廠,在早期糖業大興的年代,廠區內可見一處處的甘蔗田及長列列的五分車,自從糖業式微,南州糖廠逐漸無以為繼,在決定停產後,於民國92年轉型為觀光糖廠,慢慢地成為南臺灣具知名度的休閒旅遊去處。南州觀光糖廠的休閒設施很多,鯉魚池、親水區、花卉區、烤肉區、土窯區、露營地、小火車、歷史建築區等,每一處都有不同的遊玩樂趣。以花卉區來說,這裡種植一片片向日葵、波斯菊花田,紅的、黃的、粉的、紫的,各顏各色好不繽紛,穿遊花海間,伴著金色陽光與陣陣徐風,好浪漫也好詩意。參觀廠區的建築群與生產設備是最能直接了解糖廠的歷史軌跡,從倉庫、鐵軌、卸蔗機表面的泛黃鐵銹,可以得見這些陳舊設備早已染上風霜,在翻新設施的廠區裡,更顯出它們功成身退的價值。而遊客也別擔心會因為廠區廣闊走得累喘吁吁,這裡特別規劃一條飄著咖啡香、伴著音樂聲的綠林大道,累了,就來這裡暫時小憩。焢土窯是南州糖廠最具特色的設施,很適合沒有見識過古早烤肉法的都市人前來體驗,從掘洞、撿石頭、搭窯、燃燒木材到覆蓋泥土,在在考驗著遊客的耐心跟靈巧度;南州糖廠也非常貼心,不但提供烤肉食材預訂,免去自備的麻煩,要是土窯始終搭不起來,還能夠請搭窯師傅親臨指導,這麼難得的烤肉經驗,錯過多可惜呢!
Read More +苦伕寮公園
所在地:屏東縣地址:屏東縣927林邊鄉仁和村
開放時間:全日開放
苦伕寮是鐵路功夫(技藝)工人休息、放置工具與上班派工的地方,鐵路局稱之為「道班工房」。林邊苦伕寮位於林邊車站北方,為鐵路局編號第129號。建於日治時期(1940年),為木造日式黑瓦建築。1945年被美軍炸彈夷平。旋即重建,一直使用到民國84年。原道班房被炸重建,迄今已有50年的歷史,樑柱、牆壁、屋瓦都有腐爛現象,成為危險建築物,遂新建水泥辦公室。苦伕寮因閒置,缺乏維護,慢慢受白蟻銹蝕腐朽。周圍環境呈髒亂荒涼的景象,無人看管。甚至成為垃圾場,病媒蚊孳生。民國88年仁和村戴新興村長,請鄉公所發函,同意仁和村認養該場所,旋獲回函敬表歡迎。幾經各項公文書往返及經費籌湊。復與樹德科技大學古蹟專家盧建銘教授、蔡文彬研究生及他的學生們研究規畫。而於90年11月25日舉行整修祭典。91年8月開始每週六、日進行工作。依古蹟重建要領於92年1月將舊建物拆除完畢,2月開始重建,10月祭謝土神,12月13日舉行落成慶典。這塊綠地為鐵路局所有,開放民眾認養維護,並闢為鐵道睦鄰公園,提供居民休閒活動場所,是鐵路局敦親睦鄰很有意義的措施。
Read More +佳冬蕭家古厝
所在地:屏東縣地址:屏東縣931佳冬鄉佳冬村溝渚路1號
開放時間:每日09:00~12:00、14:00~17:00,週一休息
佳冬蕭家古厝建於清咸豐年間,由蕭家第19代祖先來臺經商致富後,聘請唐山師傅仿故鄉廣東梅縣的大宅格局而興建,其建材都是由中國運送來臺。古厝採用雙回字型的客家圍籠屋形式,在格局或細部雕飾上都相當考究,使這座建築不僅充滿傳統客家大宅的建築之美,還融合河洛式的風格,並是臺灣少見的五落大厝之一,顯現氣勢十足的大宅院外觀,目前已被列為國家三級古蹟。 蕭家古厝採五進式圍屋格局,第一堂為門廳,第二堂供奉神祖牌位,第三堂供奉天地君親師、土地公、井灶龍君等,第四堂為明德居,第五堂為住家,其建築特色在於藉由屋脊的高度,反映中國尊卑次序的傳統倫理觀念;值得一提的是步月樓,以前被規劃為書房,也是文人雅士聚會的地方,但在臺灣割讓給日本,因六堆客家人不願屈服日本人統治,曾發生六堆史上著名的步月樓戰役,至今仍可在步月樓牆壁見到彈孔,訴說著六堆先民抗日的英勇精神。 佳冬蕭家古厝在經過整修,保留碾米、釀酒、染布起家時的生活空間原貌,並以「活古蹟民營化」的方式對外開放參觀,安排鄉土藝人作品展出、客家山歌及八音團練展演空間,希望推廣為佳冬地區的文化會館。 在參觀完蕭家古厝,可轉往鄰近的褒忠門(又稱西隘門),這是六堆的客家人為避免外人侵擾所興築的柵門,屬關塞型隘門,採硬山擱檁式結構,以紅磚、白灰和少許木材混建而成,屋脊採燕尾形式,門額兩側有圓洞,為防禦用的銃眼,是極賦歷史價值的遺蹟。
Read More +楊氏宗祠
所在地:屏東縣地址:屏東縣931佳冬鄉六根村冬根路19之30號
開放時間:週末與例假日08:30~11:30、14:00~17:00,非開放時間欲參觀可電洽
落成於民國12年的楊氏宗祠,是由散佈屏東各地的楊氏宗親集資所興建的古厝,為一座傳統客家四合院建築,坐落在前低後高的地勢中,建築物採中高向兩側漸漸低降的型態,雖然一度因為道路新建計畫而面臨拆除命運,幸而在楊氏子孫們的極力奔走下得以保全,並申請成為國家三級古蹟。 傳統客家建築一向重視環境風水的好壞,由楊氏宗祠前方的「太極兩儀池」與神龕底下的土地龍神即可清楚得知,這同時也是臺灣獨具特色的建築造景。 在心型的水塘中,以紅磚堆造出代表陰陽兩儀的太極圖案,藉由理水、聚氣而得財的傳統風水學說,達到遇水則發及生生不息的期望;而土地龍神則是將太武山的龍脈接引進來後,聚放在太極兩儀池中,形成活絡的風水,以庇蔭後代的子子孫孫。 太極兩儀池雖然是因為講求風水而建造的,但水塘中綠葉滿池,荷花、蓮花爭相綻放,倒也增添清靜雅致的美感;再將焦點放在建築物的裝飾上,同樣令人讚歎。屋頂採燕尾翹脊設計,使建築外觀顯得平衡而莊嚴;棟頂馬背接飾精緻的琉璃剪黏藝術;天井部分鋪設紅磚,左右兩側各開一扇月洞牆門相通,牆門上以浮雕、交趾陶、彩繪鑿花及竹節鏤刻花窗裝飾,皆充分展現客家工藝的細緻與特色。 楊氏宗祠的迷人之處,在於經過時間的歷練後,依然散發淳厚的韻味,那是現代新式建築無法比擬的價值,很值得細細品味。
Read More +浸水營古道(枋寮段)
所在地:屏東縣地址:屏東縣940枋寮鄉198縣道
開放時間:全日開放
浸水營古道西起屏東縣枋寮鄉水底寮,穿越過中央山脈稜線後,東止於臺東縣大武,古道全長47公里,海拔最高處為1,300公尺。沿線區內有「浸水營闊葉樹林保護區」、「大武臺灣穗花杉自然保留區」及「大武臺灣油杉自然保護區」三大保護區,極具植物地理學內涵與研究價值,非常適合生態及深度之旅。 清道光年間,臺灣西部平埔族曾利用這條路,集體移民到東部後山的卑南(臺東)一帶,至清光緒八年(1882年),重新拓修為開山撫番道路,定名為「三條崙道」。到了日治時期,經日本人修改為聯絡西部屏東枋寮與東部大武的警備道路,遂改名為「浸水營越嶺道」。 而浸水營古道上現存的人文遺址包括「姑仔崙舊社」、「出水坡遺址」、「浸水營清代營盤址」、「浸水營日警駐在所」,都是珍貴的史蹟;值得一提的是,胡適的父親胡鐵花於清光緒十八年曾在臺灣任職臺東知州時,當時便是利用這條古道過去臺東述職的。 數百年來,浸水營古道歷經荷蘭、日本、民國時代,成為當時的荷蘭人、卑南族、排灣族、平埔族、漢人、日本人最便捷的越嶺道路,對於從事巡視、傳教、商業交易、移民、郵遞、健行、學術研究等助益甚多,是臺灣歷史上使用年代最悠久、最具代表性、使用率最高的步道。
Read More +水底寮古厝群
所在地:屏東縣地址:屏東縣940枋寮鄉
開放時間:全日開放
水底寮自清初已見拓植,開拓此地的有陳家、梁家、趙家等家族,古厝群,即由這些家族先祖所建年代,從七、八十年代到一百餘年不等。透過古厝巡禮,我們不僅可欣賞到民間工藝的豐富性,更可發掘其時代背景、自然條件、人文環境、社會文化、構造方法、材料應用…等。讓生於斯,長於斯的後代,認識到先人,是如何在一片荒煙蔓草間,建立起自己的家園。
Read More +枋寮鐵道藝術村(枋寮f3藝文特區)
所在地:屏東縣地址:屏東縣940枋寮鄉儲運路15號
開放時間:平日08:00~17:00,週一公休
枋寮F3藝文特區就位於枋寮火車站旁,最早是由枋寮在地的文史工作者以及一群各行業的藝術愛好者,由於對開發藝術村懷抱夢想,共同組成「枋寮生活文化促進會」,以枋寮火車站3號倉庫為展演中心,經常舉辦各種藝術展演活動,在爭取到鐵路局的認同後,便陸續承租車站的閒置空間,修建為藝術工作坊,這些努力都為現今的F3藝文特區奠下基礎。「F3」是枋寮英文譯名Fang-Liao及3號倉庫的縮寫,因為鄰近枋寮火車站,而擁有先天的交通優勢。步出火車站後,往右手邊走,就可以直接來到戶外表演廣場與產業文化館參觀,目前所有戶外表演及室內展覽都在這裡舉辦;火車站左側,則是藝術村主要區域,另設置駐村藝術家及人文藝術社團的工作室,這裡有一處月臺及大片草原,提供活動展演及遊客休憩。進入藝術村後,即刻感受到閒情氣味,一種不同於都市裡車水馬龍的味道,觸目所及除了茂盛的樹景,還有各種趣味迥異的裝置藝術品,譬如以漂流木製作的成列火車、馬賽克瓷貼畫或者動物造型信箱,無一不是藝術家們精心的創作;由於藝術村是臺鐵舊宿舍所改造的,巷道兩旁是成排屋舍,也設為駐村藝術家的工作室,只要從工作室的外觀就可得知藝術家的專長,遊客可隨意入內參觀,準備參加一場藝術饗宴。枋寮F3藝文特區幾乎每個週末都會安排藝文活動,像是與藝術家對談、社區團體展演、靜態展覽、以及藝術學習課程等,走訪F3藝文特區,遊客將不自覺地愛上藝術散發的魅力。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