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春古城

所在地:屏東縣
地址:屏東縣946恆春鎮南門路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被列為國家二級古蹟的恆春古城,是臺灣保留最完整的城門古蹟,抵禦外敵是當初興建古城的原因,由清朝大臣沈葆禎奏准築城,由熟稔勘輿的劉璈選定城址,於西元1875年(清光緒元年)起建,歷經五年時間竣工,至今已有130餘年歷史。恆春古城城牆總長約3,208公尺,厚度約6.6公尺,共建有東、南、西、北四座城門,每座城門的制高端皆設砲臺,另外還興築城樓、城臺與城垛,城牆現今還有部份被保留下來,僅有四座城門外觀尚屬完整。雖然恆春城樓已不復當年古麗,今日重登城門,思古之情仍將油然而生。古城東門位在恆春前往滿州的要道上,城門上築有牌樓,可見砲臺與砲孔古物,在做古蹟修復時,則依古城原貌新建城牆,從東門能夠推想當初四座城門由城牆圍繞的概貌。只剩下門洞和雉堞的西門位在熱鬧的中山路上,由於四周房子櫛比鱗次,使西門看起來顯得矮小;其實,過去西門一帶就是商業區,西門正處於交通繁忙的路線上,不論當地居民或外地來客都必須穿越城門而過,時至今日,這裡人口密集、商業興盛的情形更甚以往,使得今日西門周邊的巷道更顯得狹小擁擠。南門還保有拱形城門、磚砌城牆及飛簷式的牌樓,是四座城門中保存最為完整的,但是經過多次整建的南門,也是最不接近原貌的城門;從墾丁方向進入恆春鎮一定會經過南門,是最容易被看到的城門,現在已經成為恆春鎮圓環的中心點。北門昔日為恆春縣城的正門,位於重要的交通通道上,由城門右側的斜坡道可以登上城門,是唯一開放遊客登牆參觀的城門。北門至今還保留著清光緒2年所立、恆春古城唯一的碑石,原來建有單簷歇山式附軒亭的城樓,則已不復見。為了重新打造恆春古城的歷史人文風味,成為帶動觀光人潮的藝文小鎮,屏東縣政府遂推動「恆春古城再生計畫」,將恆春既有人文內涵及自然資源整合起來,植入民謠之森、恆春故事館、漂浮城牆等特色景點,並規劃瑯嶠大道與公署空間、影視旅遊街巷風情、猴洞山自然表演場域、環城遊憩路線等四大旅遊主題,創造旅遊話題性、舒適性、故事性及特色性,讓遊客自然而然愛上這個百年老鎮。

Read More +

出火特別景觀區

所在地:屏東縣
地址:屏東縣946恆春鎮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恆春半島有一處地方,周圍寸草未生,只覆滿泥黃色沙土,不過卻竄出一撮撮橘紅色火苗,隨著風來,忽而熾旺、忽而吹滅,不然左擺擺、右飄飄,像是進行一場火舞表演;白天時,這些小小火苗是爭不過太陽光亮的,所以顯不出特別之處,但在夜幕落下時,就是它們豋場的時刻了。這就是「出火」,看起來非常有意思的景觀。出火位在恆春城外大約五公里處,地質屬於墾丁泥岩層,泥岩層的天然裂縫多,導致地底的天然氣便循著縫隙處冒出地面,點火之後即形成許多火苗,有趣的是,因為天然氣是哪裡有縫就往哪裡冒,所以這些火苗會像長了腳一般四處游移;而早期的出火地點並不位於現址,是由於中油公司要探勘油氣,在進行鑿井後才移往現今地點。春天與冬天是恆春半島的乾季,下雨情況少,使泥岩層的縫隙不容易被阻塞,因此出火現象會比較旺盛,相反的,夏、秋正處雨季,沙土因雨造成泥濘而堵住岩層縫,使這些火苗失去許多施展火光的機會,所以出火現象就變得稀稀落落的。不過這畢竟是屏東很特殊的景觀,於是在民國85年特別規劃為「出火特別景觀區」,園區內設有解說牌、人行步道及停車場等設施。夜晚的出火景觀區,常常有許多遊客慕名而來,雖然彼此並不認識,但大家圍聚在火苗堆前,或坐或站或聊天,卻產生一個溫暖的畫面,也或許是四周一片漆黑的關係吧,此時的光亮,恰好成為溫暖人心的力量。

Read More +

根源自然生態休閒農場

所在地:屏東縣
地址:屏東縣946恆春鎮省北路2段568號
開放時間:每日08:00~20:00,淡季不定時休園

「貴地有人來。」這是豎立在根源自然生態休閒農場內的迎賓牌,貴地當然非指地價,而是一處以自然農法用心維護的珍貴土地。根源農場主人希望來到這裡的每一位遊客,都能盡情享受自然十足的農場生活,像是嗅聞自然無害的有機泥土、品嚐自然香甜的碩大果實、看看自然活潑的健康動物、欣賞自然伸展的繁茂植物,也順帶對有機農業有進一步的認識,以提醒我們更珍惜賴以生存的土地。 推廣有機農業緣自農場主人對恆春半島土地的嚮往及愛,最初以樹皮作為施肥原料,對於土壤與作物都給予最健康的灌溉,走在根源自然生態休閒農場的每一個角落,不需要刻意感受,就能體會人類與自然界和諧共處的可貴,並且自省人類本身對於環境的需求與依賴絕對勝於自私的破壞,參觀農場除了獲得休閒享受,也像上了一堂自然生態課。 農場的整體環境除了以自然風土為主體,還賦有古色古香的況味。走進農場,木質桌椅、荷葉池塘、牛拉車、石磨臺、紅磚房舍等映入眼簾,無一不是古樸典雅的場景;農地上成群的鴨鵝,看見遊客來了,不停地呱呱叫著,顯得相當開心的迎接遊客,像是會幫主人分勞似的,最厲害的是,牠們還會忙碌的穿梭農園間,好比是幫忙主人看前顧後的小幫手。來到根源自然生態休閒農場,觸目所及盡是自然鑲成的畫面。

Read More +

關山夕照

所在地:屏東縣
地址:屏東縣946恆春鎮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關山別名「高山巖」,位於恆春半島西南方,由隆起的珊瑚礁石所組成,海拔約152公尺,由於地勢居高臨下,東可遠望龍鑾潭,西可俯瞰濱海紅柴坑,南可掃視白沙灣優美海岸,北可眺見大平頂臺地,所處位置的確得天獨厚,將四周美景盡覽眼底,尤其晚霞夕照,更使關山坐擁南臺八景的美名。 每個清清朗朗的向晚時分,在關山,必有引人歎美的一幕。原本高掛天際的紅日,此時不再光燦逼人,而是透著溫暖人心的光度,從最遠方的海平面灑落長片紅霞,隨著粼粼波光向岸邊隱隱閃動,眼前這番景象容易讓心沉靜下來,雖然「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但能夠與美麗時刻短暫交會,即使短暫卻留下深刻感動。景色如詩、詩中如畫,親臨關山才知夕陽優美果然名不虛傳。 來到關山,除了欣賞風光旖旎的日落美景,也可順帶一遊坐落山頂的福德宮,這座廟宇依山勢而建,相傳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鄰旁有一座專供休憩的涼亭,這裡可是絕佳的賞景據點。在寺廟前方,有一個天然石洞,被美名為「智慧洞」,因為岩穴入口是一處幾近垂直的地險,未曾聽聞有人入內探險,所以此地不宜駐足久留。 若順著福德宮西側的羊腸小徑向前邁進,則會遇見一塊鋪滿茂盛綠草的「飛來石」,擁有這個稱號是因為前人不知這塊石頭從何處而來的緣故,再加上其外型像極了吉祥長壽的的烏龜,因此又被稱為「福靈龜」,也是另一個不可錯過的天然奇景。

Read More +

紅柴坑

所在地:屏東縣
地址:屏東縣946恆春鎮,屏東東海岸鵝鑾鼻與佳樂水之間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紅柴坑是一處不太起眼的小村落,僅約有300多位居民,當地居民普遍以捕魚為生,因此附近的紅柴坑漁港,每天都有漁船滿載漁獲進港,以供應市場的需求。這是紅柴坑最生活化的平凡場景,但是,在紅柴坑平靜無波的海面底下,卻蘊藏了豐富多變的海底景觀,各種珍稀美麗的珊瑚石及五彩繽紛的熱帶魚群多不勝數,便逐漸發展成觀光港口,成為著名的海底觀光景點。紅柴是一種樹名,別名臺灣樹蘭,屬於臺灣原生種,常見於蘭嶼及恆春半島一帶,主要功能是作為海岸防風林,因為該地曾經盛產紅柴而得名,但紅柴坑卻由於生動迷人的海底生態而發展成旅遊勝地。因為紅柴坑附近海域,是墾丁一帶珊瑚礁石分佈面積最廣、種類最多元、數量最集中的地區,這幅美景當然吸引許多人到此造訪。由於珊瑚礁海岸不利於良港形成的條件,所以在恆春半島西岸一側,只有山海及紅柴坑兩座漁港,因為這兩座漁港的港口朝西而開,周圍又有丘陵地形屏障,在東北季風盛行的季節,當墾丁市區吹起強烈的落山風時,紅柴坑卻反常態似的風平浪靜,是非常特別的景象。若不安排浮潛活動,也可以到村落裡四處走走,看看這裡的寺廟建築,看看這裡的歷史老屋,看看漁市裡又進了哪些新鮮漁貨;想要吹吹海風,就到港口的海堤上或涼亭裡,靜靜聆聽海風捎來的話語,而海港天空上奇形多變的雲,也隨著紅柴坑的海風來一趟旅行。

Read More +

墾丁海水浴場(大灣)

所在地:屏東縣
地址:屏東縣946恆春鎮墾丁路451號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海岸線長達千公尺的墾丁海水浴場,背倚大尖山,前臨巴士海峽,水域寬廣遼闊,水質澄澈如鏡,另有「大灣」別稱。大灣鄰近墾丁大街,大街一帶是人群主要聚合處,所以大灣自然成為遊客最常選擇的戲水地點,墾丁海水浴場的景色也沒辜負期待,對於喜歡親近海水的人來說,根本無法拒絕潔白沙灘與湛藍水色的熱情邀請。赤腳走在沙灘上,細沙柔柔軟軟的,踩起來真舒服,等一陣浪拍來,多少消解一些酷熱感;有人選擇在沙灘上做日光浴,讓太陽曬個徹底,但內心或許也在等待每一波海浪打來時的清涼;而直接跳進海裡來個海水浴是最過癮的,全身浸泡在海水中,再炙烈的陽光都不感到熱了。 墾丁海水浴場的浪況不錯,會讓熱愛衝浪的人感到技癢,當海浪一陣接一陣地捲向海岸時,岸邊的衝浪好手早已蓄勢待發,算好時間點,即拿著衝浪板朝向海裡衝,再抓準最好的浪形,或跳或滾或潛或推地穿越浪潮,然後回彎隨著海浪衝回岸邊,整個過程的完成時間雖然很短,卻讓衝浪愛好者意猶未盡,一玩再玩。 有人說藍代表憂鬱,但眼前海水正藍,卻讓遊人心情大好,海天一色或許分不清交會線,但滾滾白浪同時送來海與天的快樂情緒,誰能不被感動呢。在椰林樹影斜映的沙地,在架滿遮陽大傘或乘涼草棚的海邊,只要靜靜地躺臥在陰影遮顧下的沙灘椅,享受大自然帶來的藍色幸福,看那游泳、堆沙堡、衝浪、拾沙貝的遊客們,臉上掛著的,無一不是開心的笑容。

Read More +

萬里桐

所在地:屏東縣
地址:屏東縣946恆春鎮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萬里桐,與海水為鄰,遠方浪白隨著風吹或潮汐,一波波、一層層地只為探訪珊瑚而來,沒錯,這裡真是美,尋著沿海一帶,不難發現此處的海底生態是如此絢目迷人。 由於潮差的變化,萬里桐擁有一片美麗的潮間帶生態區,說美麗,是因為退去潮水後的海邊,原本沉落的珊瑚石被看見了,小心翼翼走在岩堆上,總希望在岩石的孔隙裡、水灘中發現原居生物,誰是原居生物?海葵、沙蟹、寄居蟹、陽燧足、以及五顏六色的熱帶魚都是,若不是潮水的退讓,要等待牠們一一現身真不容易。不過,「原始」是美麗生態的形貌,倘若在這裡看見這群原住民時,請安靜的,不要出聲或出手相擾,唯有牠們存在,萬里桐才能被稱為美麗的海灘。 萬里桐已被規劃為海域生態保護區,順著海深而下,地形景觀層次多變,分布很多奇形怪異的獨立礁石,石穴、石洞、拱門、礁石丘多所可見,地貌稱得上雄偉壯麗;再看看形形色色的生物樣貌,成叢的水中植物依著海流自在地搖曳,各種種類與形狀的珊瑚更是多不勝數,而珊瑚可是眾多海底生物的好朋友喔! 成群的魚兒時常嬉游珊瑚邊,螃蟹及貝類也沒缺席,小丑魚、大海鰻喜歡躲在珊瑚石縫尋求保護,海星、海參、海螺總愛與珊瑚相互依偎,甚至還有千萬種海洋生物選擇在珊瑚礁區產卵、延續後代!真沒想到,萬里桐的海底世界不僅優美,還有這般熱熱鬧鬧的景象。

Read More +

山海漁村

所在地:屏東縣
地址:屏東縣946恆春鎮山海里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對於看過電影《海角七號》的影迷們,應該還記得這些畫面,像是阿嘉騎機車送信所走的斜坡、阿嘉載著茂伯來到漁村向某漁攤打聽海角七號的位置、阿嘉與友子離開喜宴後各走各的、友子帶著醉意所經過的路,這些場景全部取自山海漁村,一座僻靜卻充滿人情味的小漁村。 山海又名蟳廣嘴,是因為港灣輪廓像螃蟹的螯腳而得名。現今的山海漁村仍保留早期漁村的生活型貌,村民幾乎以捕漁為生,也不難見到漁民補網的畫面;村莊內人口不多,老屋卻不少,甚至還可以看見以咾咕石所搭建的房子,所謂咾咕石就是珊瑚礁石,多是居民就地取材。走在漁村裡,總有種時間停滯的錯覺,這裡的生活節奏是那麼緩慢,腳步也不自覺慢了下來。 山海漁村有處佈滿珊瑚礁石的海灘,這裡的海水清澈乾淨,常有人來這裡浮潛、戲水;不愛玩水的遊客,也可以坐在觀海海堤或賞景涼亭,靜靜欣賞眼前的畫面,像海邊遊客快樂的玩水身影、棲息在礁石上的海鳥、岸上一間間白色的房子或更遠方的綠色山巒,也是忙裡偷閒的享受。 許多人對於《海角七號》裡,隨著演員出現的鄉間場景都有某種熟悉感與親切感,因為劇中的場景都來自最純樸寧靜的村莊,或許它跟某些人兒時的居住記憶有關,也或許跟某段最深刻的旅遊感動有關,像這座山海漁村,若有機會來這裡走一走,也許就能體會當初《海角七號》選擇這裡作為主要場景之一的原因了。

Read More +

貓鼻頭公園

所在地:屏東縣
地址:屏東縣946恆春鎮水泉里下泉路100號
開放時間:4-10 月08:00~17:30 、11-3月08:00~17:00

貓鼻頭位於臺灣南端的西側岬角,正好處在臺灣海峽與巴士海峽的分界點,由於沿岸有一塊自海崖崩落的礁石,因形似一隻面海伏仆的貓,因此命名為貓鼻頭。貓鼻頭公園全區是典型的珊瑚礁海岸侵蝕地形,剛好面對迎風面造成海蝕作用旺盛,崩崖、海蝕礁柱、海蝕溝、海蝕洞、海蝕壺穴景觀豐富,是極佳的地形教室。從貓鼻頭遊客中心旁的人行步道來到天然觀景臺,站在居高臨下的崩崖平臺上,眼前是一幅碧天無際水無涯的景色,雖然海水同一色,但左側是巴士海峽,右邊卻是臺灣海峽,處於海之涯分界點的感覺是相當奇妙的。從這裡還可以遠眺恆春半島許多知名的秀麗景致,從平臺左前方的陸岸開始起算,依序是三臺山、南灣、大山母山、小尖山、門馬羅山、大尖山、墾丁國家森林遊樂區、大灣、大圓山、小灣、船帆石、香蕉灣海岸林、砂島、鵝鸞鼻,站在貓鼻頭觀景臺,能把這些美好風光通通收進眼底,可見貓鼻頭是一處得天獨厚的賞景據點。貓鼻頭鄰近海域有黑潮暖流經過,拜黑潮流經所賜,使海溫得以維持在21℃至30℃之間,剛好適合許多海底生物在此繁生,海面下各式石珊瑚、軟珊瑚、熱帶魚、海鰻、貝蝦蟹目不暇給;冬天正好是海藻的繁殖期,加上海水溫暖,所以在清澈的水岸邊,到處可見石蓴、紅藻、馬尾藻等綠綠褐褐的藻類植物,與其他海洋生物及珊瑚礁石相襯為極富特色的海岸景觀。

Read More +

後壁湖

所在地:屏東縣
地址:屏東縣946恆春鎮大光路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後壁湖位於恆春鎮大光里,原來僅是一處小漁村,因為臨近太平洋及巴士海峽一帶的漁場,附近海域又有寒、暖流交會,漁業資源相當豐富,加上港區遼闊、航道水深,遂逐漸發展成墾丁國家公園內最大的漁港,是一處漁業與觀光資源兼備的港口。後壁湖附近海域的魚類很多,每年的四月到七月期間,是鬼頭刀、飛魚、雨傘旗魚的盛產季節,從十月到隔年的三月左右,則以白皮劍旗魚及黑皮劍旗魚的漁獲量最高。恆春當地市場所需要的新鮮漁貨幾乎都是由後壁湖漁港所提供的,而在漁港內,也經常可以看見當地居民與遊客爭選新鮮海產的熱鬧景象。為了帶動後壁湖的觀光發展,漁港內另外闢建遊艇碼頭及停泊地,並開放娛樂漁船、水上摩托車、遊艇、帆船、拖曳傘、香蕉船、觀光半潛艇等多項遊憩設施,使遊客能夠享受刺激有趣的水上活動。由於後壁湖漁港附近有許多珊瑚礁石和海洋生物聚集,在配合娛樂漁船的營運目標下,特別將貓鼻頭至後壁湖之間的海域,規劃為墾丁國家公園海域特別景觀區。 該海域的水質清澈潔淨,海底到處可見珍貴的軟珊瑚及石珊瑚,海藻、海參、海膽、海鰻、蝦類、貝類、熱帶魚等海洋生物的種類及數量多不勝數,每年四、五月的飛魚季,還可欣賞到飛魚及鯨豚的曼妙身影,勾勒出美麗天成的海洋景致,也成為浮潛愛好者最喜歡報到的海底樂園。

Read More +

龍鑾潭

所在地:屏東縣
地址:屏東縣946恆春鎮草潭路250巷86號
開放時間:每日08:30~17:00

龍鑾潭位於恆春鎮西南角,潭面遼闊,滿水面積近乎175公頃,潭水深沉,平均深度可達3.5公尺,是重要的農田水利設施,堪稱恆春半島最大的內陸湖泊。由於潭水周邊散落許多魚塭、草原、農田、水池、灌木叢,形成多樣物種在此依生的自然環境,進而成為鳥類群聚的重要棲息地。恰巧落在候鳥遷徙路線上的龍鑾潭,每年的秋冬時節,自然會有一群群遠道而來的避寒候鳥在此停棲,這段期間開始,除了原本就棲息原處的紅冠水雞、小白鷺、牛背鷺、鳥頭翁,罕見貴客澤鳧、花嘴鴨、紅尾伯勞、雁鴨科水鳥、綠頭鴨、鷗科海鳥像是趕赴一年一度的嘉年華會,紛紛飛奔登場,將平時幽然恬靜的龍鑾潭瞬間烘托的熱熱鬧鬧,好似一處氣氛歡樂的野鳥樂園。因為這幅珍貴的畫面,在龍鑾潭西岸設立了一座自然中心,是臺灣首座以鳥類生態為主題的展示館,提供動態的鳥類活動觀察,以及靜態的圖片、標本、影片及簡報資料,深入了解候鳥遷徙的路線、鳥類繁衍的過程與意義、鳥類與人類互動的關係、環境變遷對鳥類的影響,讓遊客猶如上了一堂完整的鳥類生態教育課程。龍鑾潭並且是特殊植物的棲息場所。由於園區的植物物種歧異度高,稀有種類也多,為了避免氣候或人為活動造成植物族群減少的危機,特別闢建龍鑾潭生態園,依林相的生長環境及用途,區分出稀有植物、誘鳥植物、誘蝶植物、山地植物、珊瑚礁植物、綠籬植物、草原灌叢、賞花觀果、海岸林九大林區,由此可見龍鑾潭生物資源的豐富性。

Read More +

船帆石

所在地:屏東縣
地址:屏東縣946恆春鎮船帆路600號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船帆石像似揚起風帆準備出航的帆船,征向海的那一端,某一處不知名的地方,不過船帆石的成因卻可推出。綿延海岸的珊瑚礁石灰岩在海浪反覆的衝擊與侵蝕下,岩質逐漸脆弱而破裂,加上重力拖曳的作用,使礁岩終致崩落,船帆石就是海蝕的傑作,也因為它的岩質比較堅硬,因此屹立海中難以動搖。 船帆石是墾丁沿海非常出名的地標之ㄧ,從墾丁街中心出發,驅車前往鵝鑾鼻的屏鵝公路上,因為沿途沒有高聳的景物遮蔽,行車沒多久,遠遠地就能看見高約18公尺的船帆石,在碧海晴天的映襯下,看來一副蓄勢待發的模樣,似乎早就擬定前行的方向,只待海風揚起的一刻。也有人說,它更像美國前總統尼克森的頭像,前後左右看一看,還真的抓到一個神似的角度,圓突的額頭、深落的眼窩、高挺的鼻樑,這些無一不像尼克森的特徵,再發揮一點想像畫面,它像不像一個剛剛入水、準備挑戰長泳的尼克森,有趣的是,將跟旁邊的泳客相對照,那些遊客頓時成了小人國中的小矮人了。船帆石因為景觀條件不錯,海岸邊設有休閒步道區,休閒區內陳設幾座動物造型的石椅,應該非常吸引小朋友的注意,旁邊那一片乾淨的沙灘,適合從事戲水活動,但是,可不要試圖攀爬船帆石,這是非常危險的行動。這片沙灘雖然不大,卻常常讓人玩到樂而忘返,這就是船帆石海灘的魔力。

Read More +

墾丁牧場

所在地:屏東縣
地址:屏東縣946恆春鎮牧場路1號
開放時間:每日08:00~17:00

墾丁牧場範圍涵蓋大、小尖山四周及大圓山、籠仔埔草原一帶,總佔地約有1,149公頃,是一片一望無際、綠草如茵的原野。這裡飼養的牛羊群都採取放牧方式,放眼可見一群群低頭吃草或好奇張望的牛羊,安閒自在地生活在這片遼闊無垠的青綠草原。藍天鑲白雲、綠草配牛羊,構出一幕幕隔絕塵囂的曠野風光。 春夏季節,墾丁牧場滿山成片綠油油的景觀,遠方樹林是紫菜綠,高大針葉樹是茶葉綠,低矮草叢是蘋果綠,不同程度的綠交織出絶色風情,讓這座綠野看來立體又有層次。秋冬時節,墾丁牧場已轉換景幕,成為金黃色草原大地,雖然山風颯颯,卻一點也不蕭瑟,因為隨風搖曳的叢草,正演出一場沒有精心排練卻動人心扉的草浪舞。 在早期,墾丁牧場是漢人集體開墾的主要據點,但西元1904年,日本強行徵收這片區域,礙於氣候條件不適於發展農耕的因素,而將此地改闢為牧場;臺灣光復後,墾丁牧場改由農業試驗所接管,民國47年再交由畜產試驗所恆春分所經營管理,營運項目是以推廣肉牛及肉羊的養殖計畫及疾病研究為主,是臺灣深具規模的肉牛繁殖場。 墾丁牧場環境清幽、空氣新鮮、水質純淨,構成良好的飼養條件,因此所生產的相關畜產品,譬如:生牛肉、牛肉乾、牛奶、羊肉、羊乳、牧草汁等,都是口感獨特、風味絕佳的優良食品,來墾丁牧場別忘了品嚐看看喔!

Read More +

臺灣最南點意象標誌

所在地:屏東縣
地址:屏東縣946恆春鎮燈塔路90號附近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鵝鑾鼻不僅是恆春半島的風景名勝區,鵝鑾鼻燈塔還是臺灣最南端的知名地標,許多遊客來到墾丁旅遊,必定不忘前來造訪;不過少有人知道,臺灣本島最南之角,其實位在鵝鑾鼻公園附近,大約1公里處的位置,這裡也是一處珊瑚礁石海岸,奇石遍覆、海景闊麗的景致,同樣令人難忘。從鵝鑾鼻公園出發,沿路指標清楚,在抵達最南點停車場後,再行走一小段路,即可看見前往臺灣最南點的紅磚步道入口。紅磚步道總長約500公尺,步道兩旁林蔭濃密,環境幽靜,也不會受到日曬之苦,偶而還會見到幾隻蝴蝶飛舞的身影,隨著腳步陸續推進,能逐漸聽到浪濤聲,由遠而近,聲音越來越清楚,也越能感覺天寬海闊的景象,約10餘分鐘的路程,即來到臺灣最南點意象標誌所在位置。臺灣最南點瀕臨巴士海峽,面海左側則為太平洋;在木造觀海平臺上,矗立一座水泥構造的最南點意象標誌,所在經緯度為東經120度50分0秒,北緯21度53分59秒,從某個角度看過去,外型猶如尖頂朝天的海螺,也有人認為它像一支竹筍;再換個角度觀察,兩塊分離的石塊,像是海陸相依的意象,天地萬物原本就是如此和平共處,身在海陸相接的臺灣最南點,最有深刻感觸。站在觀海臺面海而望,一望無際的大海與天空就停在眼前,發現海天似乎有一種魔力,可以將擁擠的煩悶掏空,讓心情輕鬆自在,連海浪拍打礁石的情景,都能化為打情罵俏的浪漫想像了!

Read More +

水蛙窟

所在地:屏東縣
地址:屏東縣946恆春鎮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水蛙窟位於風吹砂與鵝鑾鼻公園之間的一個小村落裡,除了水蛙窟的池景,周圍盡是一大片綠油油的草原,景色看來優美恬靜。在早年,這裡的水源相當豐沛,潭水比現在所見還要深廣,加上棲居在水窟一帶的蛙類很多,每到夏季或者下雨過後,就可以聽到蛙聲齊鳴不絕於耳,所以取名為「水蛙窟」。但是每一個自然景觀的消失,好像都逃不了人為破壞的因素,自從30年前闢建佳鵝公路時,開路所挖起的砂石長期往附近傾倒的結果,造成水蛙窟逐漸被填蓋,加上池水慢慢乾涸,使原本棲息於此的水蛙數量與種類都大幅減少,幽靜的池景沒有了,可愛的青蛙也不見蹤影,水蛙窟美景從此凋零。為了恢復水蛙窟昔日「蛙鳴不絕」的盛名,近年來當地居民與墾管處遂展開復育計畫,首先是引進水源,打造一處自然生態溼地,以作為各類生物的棲息地,另外在水蛙窟周邊種植水生植物,豐富生態環境復育的條件,使蛙群重返水蛙窟,讓蛙聲響亮再現。再者,擬定水蛙窟人文生態之旅計畫,規劃出適當的旅遊路線,並訓練在地解說義工,以最具說服力的身份,帶領遊客認識水蛙窟社區的歷史人文,參觀池邊自然生態,以及徜徉青綠蒼翠的牧草原,運氣好的話,還能與梅花鹿、小雲雀來個不期而遇。來到水蛙窟,等於享受一趟深度的人文暨生態旅程。

Read More +

龍磐公園

所在地:屏東縣
地址:屏東縣946恆春鎮佳鵝公路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龍磐公園位於恆春半島上的佳鵝公路旁,為瀕臨太平洋的珊瑚礁石灰岩臺地,由於石灰岩長期被海水沖蝕的緣故,形成崩崖、滲穴、裂溝、石灰岩洞、紅土等富麗地質,是此地最美麗的海岸線。站在岸上,落差數十公尺的崩崖地形近在眼前,這是自然力所刻蝕出的壯麗景觀,因為石灰岩是具有許多破裂面的岩質,當海水順著節理經年不斷的溶蝕,將石灰岩割裂出大小不等的岩塊,在海浪一波波沖激所產生的拖曳重力下,岩塊逐漸破裂崩離,崩崖終於成形。假如只有土橙橙的崩崖岩石挨近海水,景色可能單調了些,偏偏許多綠色植被在此聚生,也因此增添更嬌豔的面貌。晴空藍,海水藍,是海天一色;風吹來,海起浪,草也起浪,是白綠色的「浪漫」,這麼絕美的景致,若是忘了移動腳步,可是一點也不奇怪的事。行走在龍磐公園的人行小徑上,也會發現路景的一些有趣變化。原本一路是紅土路面,可能一個轉彎後,就看見一小群珊瑚礁石群聚道路上,繼續前進,岩層路面就換成綠色草地,走近岸邊,更大模樣的珊瑚礁石像是安坐在地,陪伴旅人眺望海天草石調和出的自然美色。龍磐公園面向一望無際的天空與海面,視野毫無阻隔,更因絕少光害,形成看日出、賞晚霞及觀星空的最佳條件。為了旭日東升這瞬間,早起是値得;為了晚霞暮色那一刻,早來等待是値得;為了滿天星斗這一幕,犧牲夜晚休息時間依然很値得,「値得」只因為龍磐公園是一處擁有日夜美景的難得勝地。

Read More +

香蕉灣生態保護區

所在地:屏東縣
地址:屏東縣946恆春鎮,位於船帆石東南方約1公里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早期的鵝鑾鼻到墾丁之間的海岸地帶,曾經生長著茂密的海岸林,後來由於人為開墾以及種植瓊麻的關係,林相幾乎被破壞殆盡。直到民國71年將此區域規劃為生態保護區後,才逐漸恢復舊觀。香蕉灣生態保護區,全區被26號省道切割成北段與南段二個區域,南北二區的地形景觀有著截然不同的表現。 北段是由更新世隆起的高位珊瑚礁岩所構成的崩崖地形,全區地形崎嶇,崩落的大型珊瑚礁岩到處林立,當冬季的東北季風盛行時,還會形成小規模的新月丘地形。而南段則落於全新世海階上,在現代沖積層底下被覆蓋的就是全新世珊瑚礁,還有臨海區域佈滿海蝕溝裙礁地形,海蝕溝間不時見到粗粒貝殼砂、珊瑚骨骼及珊瑚礁礫石。由於香蕉灣生態保護區位在低漥地帶,造成許多孔隙的珊瑚礁岩及高滲透率的砂丘在此聚積,再加上泉水水源豐沛及地形陡落不利開發等因素,因此香蕉灣海岸林是臺灣目前唯一保持較為完整的海岸林區。雖然林區面積不大,但植物種類卻相當豐富,共可分為臨海珊瑚礁植物帶、砂地草本植物帶、臨海灌木植物帶與海岸林植物帶等四個植物帶。臨海珊瑚礁植物帶終年受到強光、強風及海鹽霧等因素影響,所有植物呈現匍匐盤屈狀,只有少部分背風面的植物可長成1公尺高的灌木。砂地草本植物帶因為位在臨海珊瑚礁植物帶的內側面,這裡是狹窄的砂灘地形,所以生長著典型的砂岸藤本植物,譬如馬鞍藤、濱刀豆、無根藤等。臨海灌木植物帶的植物體型較為高大,以白水木、草海桐、林投、黃槿等灌木與喬木為主,但此區域受到海浪與海風的影響仍然很大,所以樹形大都呈現傾臥狀。海岸林植物帶多為常綠闊葉林,樹種組成因距海遠近及光線的因素而有所差異。臨海處常見的植物有蓮葉桐、棋盤腳、水黃皮、毛柿、瓊崖海棠、茄苳等;靠內陸側的植物則有蓮葉桐、皮孫木、大葉雀、欖仁、大葉山欖等;而受光較少的植物層包括稜果榕、咬人狗、紅柴、拎樹藤、風藤、九頭獅子草、馬纓丹、賽山藍等等。

Read More +

砂島生態保護區

所在地:屏東縣
地址:屏東縣946恆春鎮鵝鑾里砂島路221號
開放時間:貝殼展示館:08:30~17:00

砂島位於鵝鑾鼻北方1.5公里處,為一片潔白明淨的沙灘,因為細沙堆積如島而得名。砂島沙灘長約220公尺,主要由貝殼、珊瑚碎屑及底棲性有孔蟲經年沉積而成,由於附近沒有溪流攜帶沙粒或雜質流入,使貝殼砂的含量高達97%以上,居墾丁所有沙灘之冠,為了維護這片珍貴的自然資源,特別規劃為生態保護區。砂島是一處90度夾角的袋狀海灣,由於海灣的波浪能量較低,海洋長期衝擊海洋生物碎屑所形成的細沙便堆積在海灣內,因而形成引人入勝的貝殼砂沙灘。由於海水長期沖刷的緣故,使貝殼砂的色澤顯得晶亮剔透,很多人常著迷於這美麗的沙質,因此生態區內特別興建一座貝殼砂展示館,提供砂島上的細沙供遊客欣賞。砂島生態保護區因緊鄰屏鵝公路,使植物群落被侷限在沙地生長,反而構成許多珍貴的植物林相,大概可分為臨海灌木植物帶及沙地草本植物帶,是墾丁國家公園中面積最小的植物生態保護區。灌木植物帶的植物特徵為葉肉厚、莖枝帶刺,該處常見的植物有林投、草海桐、橄仁、蘭嶼羅漢松、白水木、臭娘子等,其中以林投為優勢種,常密生一片成為防風林。沙地草本植物的植物特性為分枝多、葉肉多、葉片表面帶蠟質以防水分蒸發、會產生不定根以增進吸水功能等,該處常見的植物有馬鞍藤、無根藤、濱豇豆等,其中以馬鞍藤為優勢種。來到砂島生態保護區,別以為這裡只是一片白亮透淨的貝殼砂地,還有這群熱愛陽光的綠色植物,可別忘了跟他們打聲招呼呢!

Read More +

青蛙石

所在地:屏東縣
地址:屏東縣946恆春鎮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青蛙石就位在鄰近小灣的海邊,是一塊造型很可愛、酷似青蛙的石頭,它就面向海洋,蹲坐在一片草地上,或者說躲在草叢裡更為貼切;看來沉穩的青蛙似乎正在思量什麼,可能是等待獵物靠近,然後伺機而動,一舉捕捉成功,或者它是在期待玩伴出現,接著高興的跳入海裡一起玩水嬉戲。約有60公尺高的青蛙石,從墾丁國家森林遊樂區的觀海樓望去,岩石背影像極了一隻準備跳入海裡的青蛙,尤其是眼睛的輪廓部位,相似度幾乎是百分百。青蛙石與大尖山同為墾丁泥岩層裡所夾帶的外來岩塊,這些岩塊被包覆在泥岩層中,由於岩性比泥岩還要堅硬許多,經過風力與海水長期侵蝕後,便逐漸突露出來成為獨立岩塊。在墾丁青年活動中心內,設有一條青蛙石海濱遊憩步道,順著步道往海岸前進,沿途不時可以看見矗立在步道兩旁的龐然大石,這些石塊的岩質屬於火成岩,即是熔岩冷卻凝固後所形成的;走到海邊,則轉變為墾丁常見的珊瑚礁石灰岩地質,到處可見經過長期海蝕後所形成的別緻地景,譬如海蝕凹壁、蜂窩岩等,除此之外,這裡的動植物生態也相當豐富。 青蛙石海濱最常見的熱帶海岸植物為臺灣海棗及瓊崖海棠。臺灣海棗主要分布於低地與海邊,由於可供觀賞及食用,所以容易遭受人為破壞;而瓊崖海棠則是容易繁殖的植物,也常吸引烏頭翁在樹上築巢,所以來到青蛙石海濱公園所聽到的鳥鳴聲,別懷疑,那正是烏頭翁在快樂打著招呼呢!

Read More +

墾丁青年活動中心

所在地:屏東縣
地址:屏東縣946恆春鎮墾丁路17號
開放時間:每日06:30~17:00

墾丁青年活動中心的建築群落別緻有韻,當年是由建築大師漢寶德博士所精心設計的,其建築外觀採傳統閩南風格,從庭園、三落院、三合院、四合院、書院到客棧,將園區錯落出古意盎然的味道;再由於活動中心緊鄰墾丁青蛙石海濱公園,沿著步道一路前行,即能來到岸邊欣賞海天風光及生態美景,遊走其中,珍奇海岸植物、特殊礁石景觀、甚至更遠方的海灣與山巒都能通通覽進眼底。 園區佔地寬敞,環境清幽靜謐,行走屋巷中,面對著古意建築,不自覺產生思古情懷,這裡的建築都以百家姓中的姓氏堂號來命名,譬如隴西堂、清河堂、江夏堂、彭城堂等,賞看建築特色之餘,還能得知堂號由來;來到廟埕廣場,接觸陀螺、踩高蹺、蜈蚣競走等童趣古玩也算是新鮮嘗試,肚子餓的話,走去龍門客棧吧,沒聽錯,古代的客棧就是現代的餐廳,同樣是歇歇腳、填飽肚的地方,現時有機會入坐客棧,又是另一種新鮮嘗試。 恆春半島四季如春,當天氣晴朗時,活動中心內的紅白屋顏搭襯湛藍天色,誰也搶不走誰的丰采,各有各的優勢美,尤其墾丁青年活動中心鄰近海濱公園,還能順著海濱遊憩景觀步道來到海邊,看到白淨浪灘、熱帶植物、海蝕岩石還有夕陽餘暉,都是另一種不可多得的景觀美。

Read More +

墾丁大街

所在地:屏東縣
地址:屏東縣946恆春鎮墾丁路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白天時的恆春半島,當然以美麗的山水風光及質樸的人文古蹟為主角,但是入夜以後,便由墾丁大街粉墨登場,成為吸引人潮的首席之地。「美食多」是墾丁大街最吸引人的焦點之一。墾丁大街上專賣吃喝的攤販及店面是多到無法計算,不僅如此,連美食種類都是五花八門,臺灣小吃、泰國料理、日式涮鍋、新疆串烤、美式西餐通通吃得到;明明已經飢腸轆轆,卻因為看得眼花撩亂而遲遲無法選擇,好不容易做了決定,還得經過重重人牆的考驗,才得以飽食一頓;但另一種情況是,可能在短時間之內,手上已經拿著大包小包的美食,開始邊走邊吃了。「個性商店多」是墾丁大街最吸引人的焦點之二。墾丁大街各式各樣的商店很多,要如何吸引遊客的目光也是一大學問,因此有些商店便從店面風格下手,特別裝潢的有形有色,讓人一眼就記得。譬如,在大面積的牆面,畫上可愛的卡通圖案;或者以明亮的燈光將店面打造的金碧輝煌;或是以特殊的建材加強招牌的立體感;還有把知名公仔的比例放大,就直接當作招牌吸引客人。逛一趟墾丁大街,會發現這些設計真的饒富趣味。「流行商品多」是墾丁大街最吸引人的焦點之三。一般夜市裡看得到的商品,墾丁大街幾乎都有,但墾丁大街所販賣的特色商品,就不一定會出現在其他夜市,尤其是恆春地區特有的海岸風情紀念品,往往只限定在墾丁獨賣了。而這裡招攬客人購買商品的花招也很特別,像是直接跑到馬路上跳舞,或者定點定時燃放煙火,從老闆忙碌的身影就知道,應該有收到相當成效。夜晚的墾丁大街燈火通明、人聲沸騰,就像一座華麗不夜城,說是擁擠、也是熱鬧,重要的是,墾丁大街已經成為恆春半島旅程中,不能錯過的一站了。

Read More +

小灣海水浴場

所在地:屏東縣
地址:屏東縣946恆春鎮墾丁路(鄰近凱薩、福華飯店)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小灣海水浴場是一處淨白色的海灘,優雅美麗的圓弧沙灣,為遊客帶來第一眼驚艷;海浪不推辭海風的請託,一陣陣湧上了岸,代替風兒向來訪遊客Say Hello,這是小灣展現出的直率熱情;腳步穩穩的踩踏在軟綿綿的細沙上,陷落的腳印下是經年沉積的貝殼沙粒,在陽光底下不時透著閃閃銀光,像極了夜晚時的小小星星,卻有比星星更加閃爍的亮點。 墾丁小灣的熱鬧不僅於此。海面上有許多遊客,頂著烈日驕陽,不怕深黑了膚色,盡情從事各種海上活動,從其臉上展露的開朗笑靨來看,他們非常享受浪潮的輕盈波動,在酷熱的夏季,不但消暑也消了火氣。而海面下的景觀同樣不負期待,奇形的珊瑚礁石就躲在這裡,可愛的水生植物也落腳此地,活潑的海洋生物更是時而停留礁石上、時而穿梭海草間,由於這些奇妙的組合,索性將黑暗的海底,鋪點成一幅彩色的世界。 小灣海水浴場的位置並不難找,就位在緊鄰墾丁大街的凱撒大飯店正前方,由於目前是由凱撒飯店取得小灣的經營權,為了提供遊客更完善舒適的旅遊品質,大幅修整海水浴場的遊玩設施及區域環境,最貼心的是,莫過修築了一條景致清幽的海濱步道,讓住宿房客可直接由飯店內沿著綠意縈繞的步道漫步至小灣,更增添了悠閒雅致的渡假風情。

Read More +

墾丁國家森林遊樂區

所在地:屏東縣
地址:屏東縣946恆春鎮墾丁里公園路201號
開放時間:每日08:00~17:00

墾丁國家森林遊樂區是全臺灣唯一的熱帶植物園,也是世界十大熱帶植物園之一,園區現有的熱帶植物高達千餘種,蝴蝶、鳥類、昆蟲及爬蟲類資源也非常豐富,偶而會見到臺灣獼猴成群嬉戲的身影,還有每年秋冬之際,大批赤腹鷹、蜂鷹、牛背鷺、燕隼、紅尾伯勞、灰面鷲、海鸝等過境鳥皆棲息此地,更增添原始林木的生動氣息。墾丁國家森林遊樂區海拔200公尺至300公尺,全區面積約435公頃。由於恆春半島地形複雜、氣候多變,因而孕育出豐富又特殊的珍貴植物資源,大致上可分為三層森林景觀,第一層為喬木層,以桑科、樟科林木為主;第二層是灌木層,以小型棕櫚科植物為主;第三層是地表植物,多是低矮的草類、蔓生藤本植物。兼具觀賞性與保育植物的林種即多達1,200種,是一處林相豐富的森林園區。墾丁國家森林遊樂區遍佈隆起的高位珊瑚礁石灰岩,這些石灰岩主要由珊瑚蟲、有孔蟲、貝殼及珊瑚藻沉積而成,所以根據研究判斷,本區於千萬年前應該位於海底;珊瑚礁石灰岩經過風化與海水等侵蝕作用,遂形成石筍、石洞、石柱、峽谷、鐘乳石等特殊地景,尤其鐘乳石及石筍,是經由地下水溶蝕的炭酸鈣滴聚而成,每30年才約累積1公分高,是稀有且珍貴的地石資源。由墾丁國家森林遊樂區的牌樓進入園區,沿著森林步道前行,道路兩旁是成排老樹,樹群中還有一顆樹齡已達300多年的茄冬巨木呢!直往園區內,到處是值得探訪的景點,水生植物區、石筍寶穴、銀葉板根、仙洞、迷宮林、一線天、垂榕谷、銀龍洞、第一峽、雨傘亭、棲猿崖等等,都是不容錯過的地理景觀。

Read More +

墾丁國家公園遊客中心

所在地:屏東縣
地址:屏東縣946恆春鎮墾丁路596號
開放時間:每日08:00~17:00

海洋天堂是墾丁最貼切的封號,這裡的地質景觀也是出奇的豐富,不論在海岸及內陸都能看見珊瑚礁石的蹤影,各種特有植物與動物更是多樣稀奇。來墾丁,不必急著奔往目的地,先來墾丁國家公園遊客中心,藉由圖片、影片或實物標本的呈現,即能初步了解墾丁地區的人文及生態之美,相信可以大大提高旅遊的品質及興致。 墾丁國家公園遊客中心的旅遊資訊設施相當完備,大廳裡,引導參觀的簡報及展示板很齊備,遊客可以按照需求及興趣,前往簡報室觀看多媒體幻燈簡介,這裡會介紹墾丁國家公園的景觀及資源;或者到視聽室,觀看輪映各種自然資源的錄影帶;還是到特展區,去參觀一些配合季節所策劃的特殊主題之展示。 遊客若是想要更深入了解當地的生態及環境訊息,則建議來到資源展示廳,該展示廳依照自然史的演進過程,分為地質地形、植物、動物、海洋、人文五個主題,輔以模型、燈箱片、圖片、影片、實體標本、器具、史料、化石等形式,充分介紹恆春半島的氣候、岩石、珍稀植物、候鳥、蝴蝶、熱帶魚、貝類、族群歷史等,透過這麼清楚的解說之後,相信遊客對於恆春半島的現況會有全面的認識。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