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郎壹古道
所在地:屏東縣地址:屏東縣945牡丹鄉旭海村。起自臺東縣達仁鄉南田村,止於屏東縣牡丹鄉旭海村。
開放時間:需線上預約並由環境解說員帶領進入
阿朗壹古道全長200餘公里,相通於臺東縣達仁鄉南田村與屏東縣牡丹鄉旭海村之間,它是一條沿著中央山脈東南段、鄰著太平洋海岸線所闢建的古道,相距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古道早期的功能為提供原住民墾荒打獵、清兵行軍及遷徙之用,由於沒有公路到達此處,這條古道的沿線景觀及人文歷史,至今仍保持美麗原貌,美麗的人文史蹟、美麗的海蝕岩礁、美麗的熱帶植被以及美麗的崖岸,是臺灣難得一見的原始美景。 在自然景觀方面,阿朗壹古道因為延伸至臺灣海岸段,加上還未開發,使得這裡的海岸景觀仍然相當完整,尤其岸邊的長礫石灘,一顆顆渾圓的鵝卵石,大小不一、分致錯落在岸上,像極一堆堆的石盤;而海岸的原始植被也被保存的很好,許多稀有的植物品種都能在這裡見到,尤其在古道上的旭海草原,植物的景觀層次極為豐富;古道所經過的地方,動物種類同樣不惶多讓,野豬、彌猴、鼬獾、黃頭鷺、烏頭翁、竹雞、黑枕藍鶲、赤腹鶇、小雨蛙、艾氏樹蛙等,也都能在此發現。 在人文歷史方面,早期居民對於阿朗壹古道的依賴甚深,這些居民包括卑南族知本群、阿美族、排灣族、馬卡道平埔族、客籍或閩籍漢人,在遷徙及定居的過程中,陸續留下祭祀風俗、建築遺跡、婚嫁禮儀、生活用品等珍貴的人文傳承,在在都是令人著迷的一頁。
Read More +北大武山
所在地:屏東縣地址:屏東縣921泰武鄉
開放時間:為高山管制區,相關資訊洽屏東縣警察局:886-8-732-2156
"北大武山位在屏東縣與臺東縣的交界處,隸屬中央山脈最南端的主要山脊,海拔約3,090公尺,能同時眺望臺灣海峽、巴士海峽及太平洋,也是南臺灣唯一超過3,000公尺以上的山峰,素有「南臺灣屏障」和「屏東的母親」之雅稱。而在魯凱族與排灣族的傳統信仰裡,大武山是祖先靈魂居住的地方,因此將它奉為聖山。 北大武山的山形巍峨壯麗、峭壁絕立陡直,在地理學上屬於地壘地形,被列為臺灣五嶽之一,由於山區環境自然原始,因此提供各種植物資源及野生動物一個良好的棲息地。以植物林相來說,從熱帶的闊葉林到接近陵線的大武祠附近,已變為寒帶的針葉林,也是臺灣目前僅存最大的「原始林帶」。 北大武山沿途的鳥況也極為豐富,在佳平公路到新泰武之間,常見鳥類如小彎嘴畫眉、繡眼畫眉、臺灣畫眉、黑枕藍鶲、朱鸝、頭烏線、山紅頭等;而從新泰武部落到登山口之間,則有紅山椒、小捲尾雀、白耳畫、竹雞、大冠鷲、老鷹、鳳頭蒼鷹等鳥類。若要賞鳥,可由登山口經海拔2,200公尺處的檜谷山莊抵達北大武山頂三角點,像冠羽畫眉、金翼白眉、青背山雀、酒紅朱雀等最常出現在這個路段。 除了動植物生態景觀,北大武山最迷人的景色就是靜謐如祕境的雲海,每在晨曦日光及夕落晚霞的照臨下,這裡美的就像一處人間仙境,美到令人無言;北大武山也是唯一能夠同時眺望臺灣海峽、巴士海峽及太平洋的高山,因此有「山海大觀」的美稱。"
Read More +南大武山
所在地:屏東縣地址:屏東縣921泰武鄉
開放時間:為高山管制區,相關資訊洽屏東縣警察局:886-8-732-2156
"南大武山海拔2,841公尺,為屏東縣的第二高山,與北大武山、霧頭山構成連綿不絕的山形,遠遠望去氣勢壯闊,跟北大武山同屬南臺灣的地理屏障,同時是區分東魯凱及西魯凱族的重要山嶺;雖然與北大武山相比之下,南大武山比較少為人知,但也因為如此,其生態環境得以受到良好保護,成為各種動植物的棲息天堂。 南大武山被劃為大武山自然保留區,由於降雨量充足,加上沒有受到太多人為建設的影響,原始林相保存的相當完整;而植被的分布狀況會隨著海拔高度而有所改變,像在低、中海拔地區,保存著面積廣闊的原始闊葉林,山勢高度越往上攀升,植物林相漸漸轉為針葉林區,從低海拔到高海拔是一片連續、完整又優美的山林區,真的尤屬難得。 生態環境如此得天獨厚,除了有利植物的生長,當然也適合野生動物在此棲息、居住。南大武山的鳥況與北大武山一樣豐富可期,許多珍稀性鳥類常會在此出現,以數量來說,帝雉和藍腹鷴可就拔得頭籌,而像瀕臨絕種程度的臺灣雲豹,據稱也是最可能出現的物種。 在距離南大武山登山口大約1,300公尺海拔處,有一座林務局所興建的佳興山莊,該山莊除了作為避難小屋的用途,更由於前景寬闊、視野良好,因此成為欣賞日出、夕落、夜景的最佳據點。"
Read More +千禧公園
所在地:屏東縣地址:屏東縣900屏東市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編號為「公園預定地二號」的千禧公園,面積廣達十三點二公頃,僅次於縣立中山公園,四面環接大連路、廣東路、自由路及勝利路,均為人口密集住宅區,尤其東面的大連里,是屏東市人口最多的一里,超過一萬三千人,西南面與中山公園相隔二百公尺,附近有屏東師院、屏榮商工、陸興中學、明正國中、仁愛國小等文教區,用地內早年建有屏東縣文化中心(現為文化局)及市立中正游泳池,是難得的「都市之肺」。市公所於民國七十七年辦理千禧公園預定地徵收後,八十四年市長黃清漢任內全面拆除地上物,因為經費短絀,遲遲未能闢建。直到八十七年市長王進士就任後,向內政部爭取「擴大國內需求方案─創造城鄉新風貌計畫」經費補助,並召開座談會廣徵民意後,才展開闢建工程。目前千禧公園已完成第一、二期工程,園內採取低度開發,儘量保持園區原生植物生態及萬年溪親水整治,綠意盎然、小橋流水,營造出都市叢林中令人驚艷的美景,經由全體市民票選命名為「千禧公園」。千禧公園於九十年三月十二日啟用,立即廣受市民喜愛,市公所並經常舉辦假日親子文化活動,例如「驚螢一夏」螢火蟲生態體驗營、水火箭射遠、捉泥鰍、坐牛車逛公園等,現在已成為最佳的休閒場所。
Read More +阿緱地方文化館
所在地:屏東縣地址:屏東縣900屏東市崇蘭里崇蘭69號
開放時間:平日09:00~12:00、13:30~17:00,週一休館,週日僅接受團體預約
屏東的阿緱地方文化館即為「蕭氏家廟」,建於西元1880年,西元2001年獲選為臺灣歷史建築百景,西元2004年政府列此家廟為縣定古蹟,「蕭氏家廟」為崇蘭當地相當重要的文化資產,也是催生阿緱地方文化館的功臣。 文化館目的在於維護並拓展「蕭氏家廟」古蹟,成立地方史資料館及創意精靈工作坊,辦理社區藝文展演及解說員培訓課程,結合屏東縣市的崇蘭社區發展協會推動社區總體營造,改造崇蘭環保公園成為無菸公園。「阿緱地方文化館」將古蹟建築再利用發揮淋漓盡致,推展創意文化產業及社區營造,讓屏東縣市結合的文化生活圈達到城市觀光行銷。
Read More +勝利新村-將軍之屋
所在地:屏東縣地址:屏東縣900屏東市青島街106號
開放時間:平日09:00~12:00、13:30~17:30,週一與國定假日休館
屏東勝利新村過去是二戰結束後,從日本手中接收的日式建築群,每座院落依著各家主人喜愛的植披與風貌,呈現出不同的美景;民國政府來臺之後,這裡曾經是國軍重要的軍官官舍,隨著國防部對於眷舍改革的規劃腳步,許多地區面臨改建與拆遷的方式,然而這幸運的71棟日式建築在屏東縣政府奔走下被保留下來,為呈現那個因為戰爭遷徒而加深彼此情感的年代作見證。艷陽下,這71棟房子散發著濃濃的眷村氣息,將牽繫著所有眷村人的記憶,無限延續。其中,將軍之屋為一樓半的日式建築,黑簷與洗石子的階梯;日式走廊與臺灣傳統土灰牆壁,這屋,是寫著人間流傳著的歷史,看盡了人群來去。今日,將軍之屋都不再住著將軍,卻轉身呈現了最美好的光陰故事,細數著屏東眷村的往日記憶,讓獨屬於屏東眷村的光采,在這裡,持續發光。
Read More +佳樂水風景區
所在地:屏東縣地址:屏東縣947滿州鄉滿州村中山路43號
開放時間:每日07:00~17:00
佳樂水原名佳洛水,因為蔣經國先生在民國64年到此視察時,希望此地安和樂利,因此更名為佳樂水。佳樂水風景區位在鵝鑾鼻北方港口灣附近,地理位置背山面海,地質屬於層狀砂岩,此地並且是珊瑚礁岩海岸跟砂岩海岸的分際點,由此開始向北延伸,為砂岩海岸地形,有別於恆春半島南側地區的珊瑚礁海岸地形。這裡的岩層由於長期受到強風及海流的侵蝕,因此雕琢出姿態萬千的奇岩怪石,像是常見的石珠、壺穴、蜂巢石、棋盤石、海蝕平石等地理景觀,還有許多栩栩如生、容易引發想像的兔石、蛙石、海龜石、棋盤石、蜂窩石等造型岩,更增添豐富多奇的美名。佳樂水風景區除了岩石奇景之外,還有一處高達30公尺的「山海瀑布」,這是臺灣罕見的臨海瀑布,也是墾丁地區唯一可見的大瀑布,只要沿著風景區所闢建的石板步道走到盡處即可看見。不過,山海瀑布由崖岸奔流入海的水勢必須視乾、雨季而定,雨季時,豐沛水流由山頂瞬時流瀉,磅礡氣勢不言可喻,乾季時,水流就像秀氣的小姑娘般涓涓而下。佳樂水沿海一帶恰有黑潮暖流經過,所以這裡的海洋資源也很豐富。每年的二月到七月期間,是旗魚、虱目魚的盛產期,近岸處不時可見九孔、苦螺、熱帶魚、雀鯛、龍蝦、笠貝、彈塗魚等海洋生物聚集一起,不同種類的大型鯨豚也常常在此出沒,所以這裡不但被視為海釣天堂,還是出海賞鯨的好去處。
Read More +港口情人橋
所在地:屏東縣地址:屏東縣947滿州鄉港口村
開放時間:每日07:30~18:00
對於與溪流比鄰而居的居民來說,「橋」是最重要的通勤設施,少了橋的通聯,進出去回之間往往曠日費時。現今的港口吊橋是多了觀光價值,不過想當初,港口村民要擁有一座聯外橋樑多麼不容易。在早期,偏遠地區的交通網絡不像現在這麼發達,住在當地的居民如果需要外出,必須徒步從沙灘一路遠繞過港口溪,若遇冬天乾雨季節,尚不需要涉水渡溪,若逢濕雨季節溪面暴漲,唯一的對外通路就會被阻斷了,不但通行不方便,還多了些許危險。為了解決對外交通的困境,滿州鄉公所便在該處興建一座通勤吊橋,直到佳鵝公路通車,另建一座雙向鋼筋水泥大橋後,吊橋才功成身退,到了民國83年,鄉公所以公共造產發展觀光,才又重新修建今日所見的港口吊橋。港口吊橋是該地最長的人行吊橋,遠遠就可以望見那紅白相間的橋身橫跨港口溪的身影,兩側溪岸也被樹群妝點的綠意盎然,「紅白綠,真美麗」,不由得這麼想。由於吊橋離出海口不遠,站上橋面就能眺見闊麗的洋灣,抬頭看天空,天是寬廣的,低頭看溪面,溪也是寬廣的,眼前所及的景象都是寬廣的,就算再多的壞心情應該早就轉眼無蹤。港口溪一帶除了景色宜人,還具有休憩娛樂功能,看看溪面上飄著舟葉片片就可得知。舟葉不是別的,其實是划行中的獨木舟,每一艘船散落溪面不同角落,各有各的前進方向,無形中把港口溪的景象襯托的更為生動。
Read More +門馬羅山
所在地:屏東縣地址:屏東縣947滿州鄉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門馬羅山位在中央山脈最南端,屬於低海拔的丘陵地形,最高峰只有305公尺,地勢平坦起伏不多。關於門馬羅山的名稱,則是一個有趣的由來,因為這座山的小徑步道錯綜複雜,常常讓人迷失方向,所以當地人就戲稱此山為「摸無路山」,根據這個諧音,最後就把這座山定名為門馬羅山。由於門馬羅山的地勢低緩,沒有太多複雜山勢,所以適合規劃單車行程。騎乘在門馬羅山的山間小路,沿途盡是滿眼的綠,不同程度的綠,高高低低、層層相臨,即使只有單純的綠景,景色卻不單調;穿越這片寬闊的大草原時,遇不到遮蔽視線的茂密樹林,也嗅不出幽蔽的叢林氣氛,有的只是輕快適意的愉悅感,這裡的山景雖然原始卻讓人容易親近。離開比人還高的草叢區,轉眼就是心曠神怡的景致。連綿不絕的山巒看來真壯麗,有山群圍繞的小村莊多了一份寧靜氣息,左右相依的夫妻樹讓人感受天地有情,還有那條道盡滄桑的瓊麻古道,不禁使人想起恆春過去曾有的繁華。關於夫妻樹,背後有一段感動人的愛情故事。相傳當地曾有一對相當恩愛的情侶,因為得不到雙方父母的認同,始終無法結成連理,所以這對情侶便來到樹下,誓言海枯石爛此情不渝,這份真情最後感動上天,終於成為結髮夫妻。因此當地也盛傳,只要情侶在夫妻樹前立下海誓山盟,即能順利成婚。瓊麻是一種相當耐旱耐瘠的纖維植物,為製造麻繩的主要原料,由於恆春半島的氣候炎熱、土壤貧瘠,剛好符合瓊麻的生長條件,是被視為恆春三寶之一的重要經濟作物,曾為恆春一帶創造經濟繁榮的景象,不過隨著製繩技術的進步,瓊麻產業也逐漸面臨沒落的景況。真沒想到,走一趟門馬羅山,除了欣賞天然美景,還讓人憶起那一段曾經滄海難為水的歷史。
Read More +滿州里德
所在地:屏東縣地址:屏東縣947滿州鄉里德村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屏東縣滿州鄉為低緩的丘陵地形,屬於熱帶季風氣候,因此形成豐富的熱帶植物生態,每年的十月左右,里德村一帶便會出現一大群灰面鷲,使這裡逐漸發展為知名的賞鷹勝地。灰面鷲又名鵟鷹,主要繁殖地在西伯利亞東南部、中國東北部、朝鮮與日本等地,每年的秋冬時節,則會集體南遷到東南亞一帶躲避嚴冬,而滿州里德則是這些鷹群的過境地之一。滿州里德最佳賞鷹據點以里德橋、滿州橋、山頂橋最知名,每年的國慶日前後,成千上萬隻灰面鷲就會前來報到,因此也被暱稱為國慶鳥。說成千上萬幾乎一點也不誇張,這也是為什麼許多愛好賞鳥人士會群集而來的原因,當成群的灰面鷲在晴朗的天空盤旋時,此時的天色就像烏雲蔽日一般,不再是藍與白的搭配,而是黑黑灰灰的暗了下來,話說「數大便是美」,這也未免美的太過出奇。美的不只壯觀場面,還有飛翔「鷹姿」。一般來說,午後是賞鷹的最佳時段,鷹群在這段時間會集結群飛,精采美姿也就此呈現。包括利用氣流盤旋升空,到達一定高度旋即凌空滑行,或者在振翅前進一段時間後,突然來個低空逆風飛行,升空、俯衝、分散、聚結的畫面不斷上演,也每每令人發出讚嘆,偶爾還有一些鵟鷹會挨近人身迅速滑過,才是讓賞鳥人欣喜若狂的驚喜。灰面鷲過境,造就難得一見的觀光人潮,在保育觀念逐漸生根後,滿州鄉民也逐漸了解保護鳥類生態等於保護珍貴的觀光資源,曾特別組成「灰面鷲巡守隊」,以減少不肖人士的獵鷹行為,因為他們的努力,才讓許多人得以目睹到這幅飛鷹奇景。
Read More +滿州里德花海
所在地:屏東縣地址:屏東縣947滿州鄉里德村里德橋附近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滿州鄉近幾年來積極推動觀光,在里德橋附近栽植了佔地 25 公頃 的花海,是全國最大的花海。一群愛鄉愛土愛滿州美景的鄉親們,齊心栽種面積廣大的波斯菊、百日草,來 到這裡花香隨風吹來,遙望遠山、牧草與藍天,望著盛開的花朵,彷佛來到世外 桃源,美不盛收的景色讓人心曠神怡。
Read More +旭海草原
所在地:屏東縣地址:屏東縣945牡丹鄉旭海村
開放時間:每日08:00~17:00
旭海草原又名中正大草原,地屬屏東縣牡丹鄉旭海村,位於旭海溪出海口北側的牡丹鼻山平緩坡地,緊鄰太平洋岸的牡丹灣,總面積約80公頃 ,至今仍是一處保持原始風貌的自然景觀區。景觀區內規劃了三條賞景步道,分別為草原步道、牡丹鼻山步道及生態步道,每一條步道所呈現的景觀層次皆不相同。 草原步道總長大約900公尺 ,行走難度不高,屬於休閒級程度。隨著步道一路蜿蜒而上,沿途所見都是蔓延成片的翠綠草嶺,偶爾來一陣溫柔和風,隨即聽到風吹草動的沙沙響聲,聲音是那樣地規律、那樣地平靜、那樣地和緩人心,草色青青,心情也輕輕,會在這裡觀海、觀日出都是自然不過的停留。 沿途有恆春楊梅、錦蘭、桃金孃、白臼等矮灌木叢夾道的牡丹鼻山步道,總長約400公尺 ,以一般腳程計算,走完全程大約只須10分鐘,需要征服的僅是稍微陡峭的山勢,在越過了海拔232公尺的牡丹鼻山最高點之後,接下來的路程就輕鬆許多。生態步道長約1,500公尺,兩旁不乏許多嬌麗的海桐、野牡丹、恆春山桂花、港口木荷、臺灣樹蘭、細葉饅頭果等野生植物群,不時還有蝴蝶、昆蟲與爬蟲動物現蹤,路程雖然遠了些,不過步行其間卻是一點也不無聊。 在銜接草原步道與牡丹鼻山步道的三叉路口有一座觀海亭,想當然,這是一處絕佳的遠眺據點,前方就是煙波萬頃的太平洋,近岸則是美如月牙曲線的牡丹灣,灘面布滿渾圓如盤的鵝卵石塊,附近還有純樸的旭海漁港及神秘的矮黑人石板屋,「漁村、遺址、拍浪與奇石」,想想又是另一段美好旅程的去處。
Read More +旭海溫泉
所在地:屏東縣地址:屏東縣945牡丹鄉旭海村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旭海溫泉位在牡丹鄉旭海村,水源為自然湧出的地下水,泉質為無色無味的碳酸泉,泉溫45℃左右,酸鹼值大約是7.4,屬於弱鹼性的泉水,隔間採公共浴室的形式,分為男、女浴間,這是臺灣少見的公共澡堂溫泉。泡溫泉雖然對身體健康有益,不過泡澡時間還是不宜過久,大致以15分鐘為限,若遊客是經由長途跋涉而來,最好稍事休息再入浴,不然容易引發不舒服的現象。旭海溫泉的泉質良好,要是能夠搭配正確的洗浴方式,就能收到通體鬆放的成效。在進入浴池之前,先以溫泉水慢慢從腳部淋浴到頭部,讓身體習慣泉水的溫度,也等於是入浴前的暖身;接著進入溫泉池,一開始也是先浸泡腳部,幾分鐘過後,再整身坐入池中,不過池水高度最好不要超過心臟部位,泉水的溫度漸漸帶起身體的血液循環,使全身開始暖和起來,也就提升了保健效益。泡完一個舒服的溫泉澡後,就到附近走走吧!這裡有一處彷彿遺世獨立的旭海部落,部落居民以排灣族人為主,有著濃厚的原住民風情,人文特色豐富。由於旭海部落依山面海,不僅能夠欣賞層疊山巒之美,還能遠眺浩闊的太平洋海面,自然美景令人無從挑剔。再往海岸走去,會來到寧靜的旭海漁港,港灣內停泊的不是造型新穎的大漁船,而是越來越少見的舢舨船,走近堤防邊,可以看見海堤牆面彩繪各種捕漁情景,圖面可愛深具童趣。離旭海漁港不遠處,有一個海灣曲線美如月牙的牡丹灣,這裡沒有太多人工開鑿的痕跡,還維持著原始樸質的風貌,海岸上遍滿許多美麗的貝殼與鵝卵石,在湛藍海水的潤澤下,與金色陽光、碧藍天空連成一幅動人景色。
Read More +牡丹水庫
所在地:屏東縣地址:屏東縣945牡丹鄉茄芝路3-15號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於民國84年正式完工啟用的牡丹水庫位於屏東縣牡丹鄉境內,起建任務是為了解決恆春地區的民生及農業用水需求,因此選擇在四重溪河谷築壩蓄水,主要匯集汝仍溪及牡丹溪兩支流的水源,集水面積約為69平方公里,總蓄水量高達3,000萬立方公尺,是屏東地區最大的水庫,也是臺灣最南端的水庫。牡丹水庫每日供水量為10萬噸,常年供水量是3,700萬噸,目前主要供應枋山、車城、恆春、枋寮、滿州、牡丹等六鄉鎮的一般用水,以及墾丁國家公園一帶至民國110年的公共用水。除了一般用水需求,牡丹水庫還因為景致宜人,也逐漸發展為牡丹鄉的觀光景點之一。在抵達牡丹水庫前,會先經過牡丹大橋,紅色半圓形拱門是這座橋最醒目的造型,更特別的是兩側橋身還雕鑿許多原住民圖騰,看起來真像是在列隊迎賓;進入牡丹水庫後,車道左側有一座小型的「啟用紀念碑公園」,靜立圍欄邊,底下是水庫渠道,在乾雨季節,很像一條涓涓細流,左手邊就是那座剛剛打過招呼的紅色跨橋,往公園裡邊走去,綠樹越種越多,越走越有置身小型森林的感受。由於牡丹水庫建於四周盡是連綿層巒及綠色林樹圍繞的四重溪河谷上,想一覽這裡的湖光山色,就要順著登山步道直往壩頂,沿途看見大壩、洩洪道、出水口等雄偉建築,不難想像洩洪時,那如千軍萬馬般的奔流氣勢;登上水庫頂端,壩頂上有一窪澄澈如鏡的集水區,不時讓陽光照耀的波光閃閃,彷彿被山巒圈住的綠寶石,再搭襯藍天與青山,牡丹水庫的景色是絕對不會令人失望的。
Read More +佳德谷原住民植物生活教育園區
所在地:屏東縣地址:屏東縣945牡丹鄉石門村中間路66號
開放時間:每日08:00~17:00
「佳德谷」排灣語稱「gidaku」,是「位於部落下方」之意,舊時隸屬於牡丹社,也是各部落族人聚集、交換意見的地方。有鑑於數百年來祖先累積的生態與植物應用的知識,在時間變遷下逐漸流失,且因為部落人口大量外流,造成傳統語言與部落歷史文化出現斷層,因此,部落族人決定成立協會經營「佳德谷原住民植物生活教育園區」,作為文化傳承、旅遊發展的基地,除了提供排灣族風味餐,更種植通過有機認證的香草,作為各種香草產品,並且展售部落工藝品,發揚原住民的工藝美學。
Read More +牡丹公園
所在地:屏東縣地址:屏東縣945牡丹鄉
開放時間:每日08:00~17:00
座落於牡丹鄉牡丹村的牡丹公園,是踏青散心的好地方,也是牡丹池山的登山步道入口。小而巧的牡丹公園在牡丹村旁的平坦林地上,每至夏日午後,可由此處觀賞由牡丹池山緩緩而降的裊裊雲霧。高雅的小亭與精緻的階梯,搭配著此地曾枯黃的山林景觀,鳥語蟲鳴徐徐微風,在此歇歇腳,頗有偷得浮生半日遊之閒情。緩步登上牡丹池山,山頂視野遼闊,東側太平洋、北面的東源部落及山腳的下牡丹村,均能清楚映入眼簾,將牡丹溪谷的山光水色盡收眼底,美的讓人忘卻了登高爬梯的疲憊。從登山口至牡丹池山三角點步道全長約3.7公里,路徑起伏小,路況良好,沿途經過相思樹造林地及原生闊葉樹林。穿梭在山林間,動植物資源豐富的牡丹池山,儼然是一座最佳的戶外生態教室。
Read More +哭泣湖畔自然生態園區
所在地:屏東縣地址:屏東縣945牡丹鄉東源村東源路1-20號
開放時間:例假日10:00~17:00,非假日須預約
屏東縣牡丹鄉的東源部落,以豐富的濕地生態著稱,部落裡的水上草原與東源湖,更被登錄為國家重要的濕地,而由部落的董實牧師夫婦經營的「哭泣湖畔自然生態園區」,便位於這個得天獨厚的生態教室。風趣的董牧師也常化身為解說員,用自己的生活經驗與對生態的研究,帶領遊客一探東源湖豐富的生態,分享與大自然共存的道理。園區內亦設有民宿,提供住宿服務與風味餐,讓來到這裡旅遊的遊客,不僅可滿足對生態的好奇,更能品嘗道地的原住民餐點。
Read More +東源森林遊樂區
所在地:屏東縣地址:屏東縣945牡丹鄉東源村東源湖
開放時間:每日08:00~17:00
東源森林遊樂區,是被蒼翠茂林群圍住的幽靜山谷,園區內的森林步道就像東源導遊,總可以帶領遊客走向每一處值得停留的景物,美景如畫的東源湖、清新高潔的野薑花花海、沉靜優雅的桃花心木森林、原味十足的石頭小屋,都是讓人流連忘返、一再回首的理由。東源的綠意是滿滿的,滿滿的草海,滿滿的山樹,滿滿的桃花心木森林,佇立高高低低的桃花心木群中,多看綠色的確會讓心情自然放鬆,呼吸之間都是自在的空氣,所以即使沒有對話,也能感受樹群的心情,因為自在的情緒是會感染的,看似沉靜優雅的桃花心木原來一直不受拘束的留在這裡。花味好香,是野薑花的濃郁香味,不必尋著味道就能看見它,因為這些野薑花遍開滿滿山谷間,白色花瓣真的很脫俗,尤其生長在這處幽雅清靜的地方,好像是理所當然的事;野牡丹也是,紫色的、紅色的、白色的、桃紅色的亂開一片,或說是熱鬧的開成一片,真是一群會靜中起鬧的花兒們。東源湖有一個惹人哀愁的別名,就叫「哭泣湖」,但其實它與淒美傳說完全沾不上邊,這是排灣族的母語諧音,原是水流匯集的意思。哭泣湖是一個靜謐宜人的湖面,綠色荷葉浮於湖面,紫色荷花出水燦開,偶有水鳥來此悠游,石頭小屋臥於湖畔,不必運用想像,眼前一切就是一個美麗世界。哭泣湖附近有一處很特別的水上草原,特別的原因之一,是因為它曾被詛咒的傳說,排灣族將此地視為禁地,若要進入必須舉行儀式或由部落長老帶領才行,當然這已經是一段過去的傳說;特別的原因之二,因為草原過去是一片沼澤地,被棄耕之後雜草繁生,所以草面不像石頭路面這麼踏實,有機會可以來體驗一下喔!
Read More +壽峠林道
所在地:臺東縣地址:屏東縣943獅子鄉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壽峠林道」上的壽峠檢查哨位在屏東與臺東交界,廢棄多年後,近年來成為單車族環島路經南迴公路必經的地點,檢查哨牆面及附近大小路牌也被鐵馬族到處簽名,成為壽峠路段的特殊景象,沿著壽峠旁的199縣道往內文、牡丹方向騎乘,可以看到兩旁青翠筆筒樹及滿地野薑花美景,沁涼的林道微風,讓鐵馬族們大呼不虛此行。
Read More +內文部落
所在地:屏東縣地址:屏東縣943獅子鄉內文村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內文部落位於楓港溪上游左岸,楓港溪與里仁溪分水嶺西方約1公里的地方,分為內文一巷、內文二巷、及內海三個部落。內文部落過去由四個聚落組合而成,原居住在枋山溪支流內文溪左右岸,是一個歷史悠久、勢力龐大的部落,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不過光復之後,因原址不利農業,民國37年間村民公議遷村事宜,自37年4月至39年10月間,分批移住。除大部分移至現址外,部分族人遷往現在楓林、內獅、獅子、牡丹、南世等村,兩大頭目家族也分別遷至牡丹鄉東源村及獅子村中心崙部落。內文部落位於深山中,仰賴南迴公路對外聯絡,交通不便,青壯年大多外出謀生,部落裡僅剩老人與小孩。受氣候影響,本村附近有濕地、沼澤與雨林等熱帶才有的地形,是為一大特色。
Read More +恆春生態休閒農場
所在地:屏東縣地址:屏東縣946恆春鎮山腳路28-5號
開放時間:每日09:00~22:00
位於赤牛嶺上的恆春生態休閒農場,是一座有機生態型農場,海拔百來公尺,總佔地約48公頃,早期以保育牛羊生態為主的經營模式,爾後逐步發展成結合休閒觀光、住宿遊憩與生態護育的複合式農場,是體驗農村生活的絕好去處。 恆春生態休閒農場雖然坐擁恆春半島綺麗景色,但場區本身所規劃的景點即特色恆多。若要欣賞山下美景,這裡設有一座抱日亭,想像與日環抱,詩情畫意的美感頓時在腦海萌生;若要欣賞奇石,不必遠繞恆春半島海崖,這裡的奇岩怪石區足夠端想一下午;若要欣賞柔水之美,這裡設有一處停雲潭,連雲朵都慕名而來,景色之幽靜可想而知。 除此之外,農場裡的步道四通八達,可分別前往多個生態專區,想聽聽唧唧蟬聲,走往蟬道吧;想聽聽吱吱鳥鳴,走往賞鳥小徑吧;想看看翩飛蝶影,走往蝴蝶養護區吧;想看看大樹立姿,走往臺灣本土樹種區或恆春半島特有的熱帶海岸林樹種區吧;想在夜間與螢火蟲來個浪漫相遇,就走往螢火蟲復育區,感受滿滿的溫暖光亮吧。 恆春生態休閒農場始終堅持生態自然化、生產有機化、生活藝術化的經營理念,是一處與自然完全相融的地方,置身此處,無論是在晨曦時分諦聽自然音籟、夕陽時刻欣賞美麗晚霞、夜幕降臨感受沉靜夜空,都能獲得最深刻的感動。
Read More +恆春民謠館
所在地:屏東縣地址:屏東縣946恆春鎮恆南路168號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09:00~17:00,週一及國定假日公休
恆春民謠是從庶民之間開始流傳的音樂,是一種以聲音刻劃生活經驗、歷史背景及地方色彩的豐富文化,為了使這項無形的文化資產不致凋零失傳,屏東縣政府於民國98年將恆春醫院旁的舊有宿舍闢為恆春民謠館,展出《思想起》、《四季春》、《守牛調》、《平埔調》、《五孔小調》、《楓港小調》、《牛母伴》這七種曲調的曲譜及樂器,盼為恆春民謠留下發展的根基。 恆春民謠起源於不經意的偶然。本來是一群前來恆春開墾的外地人,因為思念家鄉的親人,不禁隨口哼唱的一些歌曲,這些歌曲可能是在家鄉時所聽到的片段曲調,或者是自己隨意編出來的譜,由於旋律好聽,並且朗朗上口易於背誦,便漸漸流傳開來,包括恆春、滿州、楓港、車城等地皆能耳聞這些歌曲,因為深具地方性特質,後被稱為「恆春民謠」。 從音樂研究的角度來看,通常會依照曲調特質、產生原因及分佈區域來做分類,而恆春民謠館所展示的七首曲調,即是恆春地區的傳統民謠,其中,守牛調雖然只在滿洲流行,但由於清領時期及日據時代的滿州都隸屬於恆春,所以就將守牛調納入恆春民謠中,光復之後,因為恆春與滿州分為兩個行政區,就改稱為滿州民謠。相信來到恆春民謠館,等於對早期恆春的歷史文化與常民生活做一趟完整的巡禮。 而提起恆春民謠,最具代表性的曲調莫過於〈思想起〉,最知名的歌手就是陳達。陳達的嗓音低沉並富情感,深深唱出異地遊子的思鄉之情,雖然貧苦一生,卻未減對歌唱的熱愛,因他之故,也興起了恆春地區的民歌風潮;在陳達過世後,特別將他的故居闢為紀念館,如實呈現生前的簡樸環境,同時介紹其生平及對恆春民謠的貢獻。
Read More +阿嘉的家
所在地:屏東縣地址:屏東縣946恆春鎮光明路90號
開放時間:每日09:00-18:00
在電影《海角七號》裡,男主角阿嘉的家是出現頻率很高的場景,這裡不但是日常生活起居的地方,二樓房間更是阿嘉在無聊的送信工作之餘,練彈吉他、寫詞譜曲以及思考人生方向的場所。阿嘉的家就位在恆春古城內一條不起眼的巷弄裡,因為《海角七號》的賣座,意外帶動觀光人潮前來探訪。來到阿嘉的家門口,站在馬路上端詳這間房子的外觀,發現房子沒有想像中大,看到一樓的門窗,腦海瞬間浮起電影中,友子參加喜宴後,因為喝得酩酊大醉而跑到阿嘉的家門口大聲吵鬧,甚至把一樓門窗打破,最後被阿嘉帶上二樓房間的畫面。如今的門窗玻璃已經修補完全,但屋內的陳設卻依然完整保留著。推開白色窗門,阿嘉家的客廳即收進眼簾,客廳空間雖然不大,卻毫無壓迫感,牆壁上有很多《海角七號》演員的親筆簽名及合影照片,桌上擺了一只腳型石膏,還寫著「南門醫院監製」字樣;窗邊擺了一把被阿嘉摔壞的吉他,隔壁的衣架上吊掛阿嘉所穿的郵局制服,再旁邊就是通往二樓房間的木梯,繼續往上走吧!木梯很窄很陡,行走的時候要非常小心,一來到門口,所有熟悉的印象都回來了,所有物品的擺設幾乎跟電影中一模一樣,阿嘉的睡床跟床單,阿嘉最愛的吉他,床邊的木桌上擺著阿嘉寫歌的筆記本、收信人為小島友子的書信包裹等,置身在這裡,彷彿自己也是電影的一角,如幻似真的感覺好奇妙。要特別一提,屋主的女兒是二樓房間的樓主,她會親切細心的引導遊客參觀,如有拍照需要,可以請她幫忙喔,聽說她拍照的技術可是一流的好。
Read More +恆春老街
所在地:屏東縣地址:屏東縣946恆春鎮中山路及福德路交會路段
開放時間:全日開放
由中山路及福德路交會形成的恆春老街,從恆春建城至今,已有上百年歷史,老街內的建築與商家也大多存在半世紀以上,老街久,老店多,若只是走馬看花、虛晃一趟,恐怕會有入寶街空手而回的遺憾。從踏入老街開始,除了深入每家老店仔細看慢慢瞧之外,並且別忘了抬頭端詳這裡的老建築。雖然為了營造現代商圈的氛圍,許多一樓店面多被重新裝潢過,一時間或許很難感受懷古風情何在,不過只要將視線投放二樓以上,建築風景就有所轉變,古典窗花、傳統洗石磚瓦、舊閩南式建築、仿巴洛克式建築,中西合併的建築風格才真正令人驚豔。老店的特色在於年代夠久,也在於風味夠舊。譬如,百年中藥房有座300年歷史的中藥櫃,以古早銅錢作為扣環設計,現今已十分罕見,在歲月的洗禮下,櫃面早就黑中帶亮,是仿也仿不來的風味;六○年代的百貨行,商品不像現代百貨公司一樣清楚陳列,而是密密麻麻的羅列眼前,買東西就像玩尋寶遊戲,是特意找也難找到的風味。舊式風味就是老店歷久彌新的秘訣。覓食是逛街的主要企圖,若是吃膩了日式、義式、美式飲食,就來嚐嚐這裡的古早味小吃,鹹粿、紅圓仔、綠豆蒜、大麵、鴨肉冬粉,只要吃過一定讚不絕口,熱的冷的甜的鹹的,不用找就能輕易買得到,一一細數恆春老街上的美味小吃可不簡單,只有親自逛一趟,才能體會這裡簡直是傳統美食的天堂。為了將恆春古城打造成更具人文特色的小鎮,以恆春老街為起點,整合歷史街景的資源,除了在重要路段加強人行鋪面、照明設備與導覽設施,並廣植綠色植栽,以提供友善的空間讓遊客舒適自在的遊逛。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