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生物科技園區

所在地:屏東縣
地址:屏東縣908長治鄉德和村神農路1號
開放時間:全日開放

位於屏東縣九如鄉的農業生物科技園區是全球唯一農業專業科學園區,佔地達233公頃。透過全球視野規劃、國家總體力量支援、發展兼具研發、產銷、加工及貿易之多功能平臺;園區內全方位的廠房涵蓋辦公、生產、研發及儲運、休閒機能等完善規劃,將為進駐廠商創造無可取代之競爭優勢,未來將以加速形成農業科技產業聚落,擴大高附加價值產品外銷為目標,並輔導鄰近農場成為衛星農場,發展為高科技農業產業中心。

Read More +

長治-麟洛自行車道

所在地:屏東縣
地址:屏東縣908麟洛鄉
開放時間:全日開放

長治-麟洛自行車車道是全國第一條國道單車道,由屏東國道三號高架橋下的道路開闢整修而成,全長為10.5公里,以客家文化為特色,並且配合車道附近的景點設置了藝術造景,讓人耳目一新。沿路有運動公園、六堆客家園區、溼地公園等景點,都可停下來參觀,是一條安全又有休閒娛樂的自行車道,適合一般大眾攜家帶眷在此騎車及紓解壓力。

Read More +

鯉魚山泥火山

所在地:屏東縣
地址:屏東縣913萬丹鄉(萬丹鄉與新園鄉交界)
開放時間:全日開放

鯉魚山,顧名思義,是由於山形像一隻鯉魚而得名,而在早期,因為鯉魚山的山頂會湧出泉水,所以又有滾水山的別稱。鯉魚山第一次噴發泥漿的時間,據悉遠在百年前的清朝時代,從此以後,則呈現間歇性的噴發狀態,直到民國77年開始,幾乎每年都會噴發一次,甚至連噴發的位置都由山頂移往平原地帶。從地質學的角度來看,由於地底藏有天然氣、油、水、泥漿等物質,當地底的能量累積到一定程度後,即會循著地殼裂縫處衝發出來,剛好鯉魚山位在不穩定的斷層帶上,因此勾畫出噴發泥漿的奇景;而在泥漿噴發的同時,由於夾雜著豐富的天然氣,為了加速氣體燃盡,經過人為點火之後,滾滾泥水常伴隨熊熊火海,以千軍萬馬的氣勢,向上噴發高達數公尺的火柱,更形成壯觀的畫面。近幾年來,泥火山的噴發點都位在皇源聖殿一帶,根據宗教性的說法,這座廟宇是經過神明指示起造的,在皇源聖殿大廳內,即懸掛一幅泥火山噴發時所拍下的「金龍顯化」照片,由此可以看出,這般天然奇景背後已增添一抹傳說色彩;不過說也神奇,泥火山的噴漿孔就距離寺廟不遠處,雖然皇源聖殿在每次噴發時都被滾滾流漿重重包圍住,但廟體結構還是毫髮無傷,未受任何破壞性的影響。泥火山一直處於不定時的噴發狀態,即使無緣親睹「鯉魚山」泥火山噴發奇景,不過火山噴發後留下的噴漿孔與泥漿等特殊地景,還是值得前往一探究竟。

Read More +

隘寮河堤車道

所在地:屏東縣
地址:屏東縣905里港鄉近三地門大橋
開放時間:全日開放

隘寮溪河堤車道東起隘寮、南至九如,共分為隘寮、鹽埔、里港、九如四個區段,全長約24公里,視野遼闊可展望遠處,沿途可一路欣賞隘寮溪河岸風光,還有當地居民認養的綠色長城,公園、里港老街、佛光山與斜張橋。路面平坦的隘寮溪河堤車道沿途設有路障禁止汽車通行,路標與指示牌也都設立的十分清晰,為方便民眾休息,更在定點設立涼亭和景觀地圖,是一條非常適合健行的自行車道。

Read More +

河堤公園

所在地:屏東縣
地址:屏東縣905里港鄉過江路
開放時間:全日開放

里港過江河堤是過去村莊為了預防大水倒灌而興建,常年堆滿垃圾、雜草叢生,近年來由於環保意識的興起,社區也逐漸意識堤防的美化,由第七河川局所興建的河堤公園便因應而生,近年來里港河堤在鄉公所與阿里港文化協會及多位義工共同努力經營之下,成為里港鄉的著名景點之一。公園中保留先前農民種植的椰子樹,公園周圍更規劃為運動步道,每日晨昏常吸引地方鄉親在此運動與散步,成為休閒運動的最佳去處。

Read More +

蘭花蕨鐵馬道

所在地:屏東縣
地址:屏東縣國道3號下九如交流道後走九如路,至三民路左轉後前行約600 公尺即為車道起點
開放時間:全日開放

由九如到長治之間的蘭花蕨鐵馬道,全長7.4公里,是利用南二高屏東段高架橋下平面道路的空間,所規劃出的自行車專用道,同時也是全臺首座國道級的鐵馬專用道。由於蘭花蕨鐵馬道受到高架橋面的遮蔽,所以不必擔心日曬雨淋的問題,全程並設有自行車專用號誌,以加強騎乘時的安全性,能使車友盡情享受迎風奔騎的樂趣。而在蘭花蕨鐵馬道沿路的橋墩及空地上,還種植各式花草,譬如蝴蝶蘭、文心蘭、九重葛、鹿角蕨等,將車道打造的綠意盎然,就像一條戶外綠色廊道;除此以外,許多藝術家所精心創作的裝置藝術,也成為景觀的一部份,為蘭花蕨鐵馬道帶來不同的藝術風情。蘭花蕨鐵馬道橫跨九如、鹽埔、長治三個鄉鎮,沿途串連許多鄉間道路,只要參考沿路設置的景點指標牌,就能夠通往許多別致景物。譬如,騎到汗流雨下、口乾舌燥,想要喝杯金桔檸檬汁解解渴,就可以來逛逛檸檬運銷合作社,自己鮮榨一杯喝下口,保證清涼又止渴;喜愛鄉村景色的車友們,可以去耆老村看看養在水溝裡的錦鯉、百年歷史的閩式三合院建築還有二百年樹齡的茄苳樹;想要玩玩水的話,就到湧泉生態區,這是由地底自然湧出的地下水陸續匯集的,還可以看到溪水中不斷有地下水冒出所帶來的氣泡,是相當有趣的現象。所以,造訪蘭花蕨鐵馬道的車友們,不妨多加利用左右延伸的鄉間小路,深入體驗當地的風土民情,與純樸農村來段美麗的邂逅。

Read More +

龔家古厝

所在地:屏東縣
地址:屏東縣904九如鄉耆老村豐田街26號
開放時間:全日開放

沿著陳家古厝前的耆老路前進,右彎進第一個叉路,很快的你就發現了另一座古老建築,保存較完整、環境建築更為古樸優雅的老宅─龔家古厝。約一百年前,龔家祖先四兄弟由屏東縣里港鄉土庫村遷居至耆老村定居。古厝是三合院建築,佔地三甲三分,共三十個房間,每個房間皆可相通。前院正中是供奉觀世音菩薩的神壇,後院正中是龔家供奉祖先神位的祠堂。龔家建築的樑柱都是來自福建的「福杉」,百年至今能堅固不壞。牆壁厚約36公分,全由石頭和石灰攪和砌成,完全沒用水泥。門牆上皆雕刻山水、龍鳳、麒麟、鶴......等吉祥物,經歷百年風雨仍栩栩如生。窗上牆壁雕成書冊形狀,上面提詩詞,每扇內容都不同,字跡今日能清晰可見。前後院的地板由紅磚鋪成,舖設成菱形狀,以免龜裂,富有建築的科學性。

Read More +

金桔休閒園區

所在地:屏東縣
地址:屏東縣904九如鄉東寧村新庄路112-7號
開放時間:週一至週六08:00~17:00,週日不開放

新鮮果粒中含有豐富的維他命C,讓喜愛者有驚奇的發現稱它為水果之聖品「金桔」,原產地可是在屏東的九如鄉。2001年保證責任屏東縣金桔生產合作社創社,當時發現檸檬、金桔因產期、季節的產量不同,因而市場價格不穩定、滯銷,故2003年鼎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而興起檸檬和金桔原汁的製作過程,在量產和成本中,大量的進貨加工;以便在產量少時,以新鮮原汁取代市場的需求,便能創造原產地農特產最大的商機及通路。

Read More +

三山國王廟

所在地:屏東縣
地址:屏東縣904九如鄉九明村仁愛路174號
開放時間:全日開放

位在九如鄉九明村的三山國王廟創建於1651年(明永曆5年),距今有三百多年的歷史,是一座少見翻新或擴建,仍保持著傳統建築格局的客家古廟宇,目前已被核定為三級文化古蹟。「三山」原來是指中國廣東的三座名山――獨山、明山與巾山,群住在此的居民因為敬仰山神,進而產生「三山國王」的地方信仰。根據鄉野文獻記載,最早的三山神傳說出現於隋朝,這三位山神自稱是兄弟,因為受領天意,所以分別鎮守獨山、明山與巾山;更有此一說,宋朝於開疆闢土之時得到三位山神的協助,因而順利打下江山,所以被受封為三國王。雖然這些傳奇故事已經難以考證,不過卻深深凝聚當地客家居民的宗教信念,讓信仰遍地生根。以外觀來看,九如三山國王廟的屋脊採燕尾造型的三川脊,遠望很有流線感;建築格局為三殿二廂房,以交趾陶、木造樑柱、石造牆柱為裝飾主體,其中的花、鳥、神、獸等彩繪及雕工頗見巧思;殿與殿之間以廂廊相接,並有前廟埕與中廟埕;廟內懸掛的「慧光南海」、「威震海東」匾額、神龕、香爐、籤筒等都是相當珍貴的歷史文物。「三山國王廟王爺奶奶回娘家」是年度的文化祭盛事,主要是由麟洛鄉的信徒前往九如三山國王廟迎接王爺奶奶回娘家作為開場,經過數日,再換九如鄉的三山國王廟信眾恭請王爺奶奶回駕,整場活動的最高潮是請當年度的新生男丁持香提燈隨王爺奶奶金鑾遶境,祈求地方順利平安,是一項融合溫馨畫面的宗教儀式。

Read More +

玉皇宮

所在地:屏東縣
地址:屏東縣900屏東市自由路145號
開放時間:週一至週日05:00~22:00

本宮緣起碧山堂,時為民國三十九年,位於民族路夜市內,崇祀媚州三媽,以扶乩濟世為旨,堂主為 李興先生。迄民國四十九年因感夜市暄雜,乃遷本市仁愛路購店鋪一間,佔地十八於坪,並正名為玉皇宮,增祀玄天上帝,乃本扶乩濟世為主,時已李興先生為管理人。因神跡顯赫,致神威遠播,香火頂盛,香客絡繹不絕,致覺原有宮基日見狹岝,無法容納眾多信眾,仍於民國五十五年興覓地興建之議,後經玄天上帝諭示乃擇於現址籌建臨時宮,主祀玉皇上帝,時以草創,財力拮困,一切均因陋就簡,宮基奠後,皇恩廣被,眾生有求必應,香客車水馬龍,人山人海,每逢祭典,更顯不敷所需仍倡議就地重建,議定之後,即開始籌資購地,逐於民國六十年動土興工,其間賴各方善信同心協力,歷盡滄桑,克服萬難,終於在民國六十五年竣工落成,開啟宮門,受民朝拜.

Read More +

瑞光夜市

所在地:屏東縣
地址:屏東縣900屏東市瑞光路三段
開放時間:全日開放

位於華正路與瑞光路上的瑞光夜市,是原本屏東市相當有名的廣東路商展的攤販,配合政府政策而遷到瑞光夜市,做生意。瑞光夜市每天都有營業,到週未可是屏東市相當有人潮的地方。瑞光夜市內可說是應有盡有,各種夜市特色美食,就等您親自來到屏東瑞光夜市品嚐以及體會囉。

Read More +

原住民文化會館

所在地:屏東縣
地址:屏東縣900屏東市豐榮街50巷7號
開放時間:週一至週五08:00~12:00、13:30~17:30,週末不開放

屏東市是屏東縣治所在,縣內許多重大活動亦多在此舉行,許多為尋找更多就業機會或圖更便利現代生活的族人,也有為數眾多的人移住於此。長久以來遠離故鄉居住於都會的族人,仍希望這個城市中有個屬於自己的家,在此可以看到自己的族人,並溫習自己的語言、傳統工藝與記憶,於是便於年間著手興建此一兼具有博物館功能的文化會館,在此族人可辦理各種的文化藝術活動、會議或研習營隊,這裡成了族人共同的家。

Read More +

屏東糖廠

所在地:屏東縣
地址:屏東縣900屏東市復興路245號
開放時間:週一至週五08:00~17:00,週六日不開放

西元1907年4月,臺灣製糖株式會社併購大東製糖株式會社,將其作為臺灣製糖株式會社阿緱分工場,擇定設立在阿緱廳歸來庄,11月工場建設落成竣工,啟用製糖作業。戰後西元1950年改建為臺灣糖業公司屏東糖廠至今。 在糖業全盛時期,我國外匯的百分之七十五是糖業的產值,其中又以屏東糖廠產量最多。阿緱糖廠為日治時期繼橋仔頭糖廠之後,成為臺灣製糖株式會社的社址,糖廠的興建見證了屏東市的興起,亦使屏東成為屏東平原的核心。

Read More +

屏東美術館

所在地:屏東縣
地址:屏東縣900屏東市中正路74號
開放時間:二至日 AM9:00~PM5:00

屏東美術館(即公所舊址)座東面西,屬戰後第一代縣轄市官署建築,具有地方性歷史意義。當年由公所員工林榕樟技士設計監造,建築物長52m,寬20m,佔地面積約為980㎡。民國42年10月落成啟用,直至民國94年7月市公所遷往新行政大樓。原址經縣府文化局無償借用五年,在文建會補助下進行整建為美術館,今年初因期約屆滿,公所依約收回自行管理,縣府拆除館內部分設施及所有照明燈具,目前公所正進行內部裝修,期待再次開館能讓市民眼睛為之一亮。屏東美術館的空間呈現現代建築前期的空間特質,立面線條為成排的細長開窗,僅在入口處增設出簷強調其角色。內部空間除高大的列柱外,並無多餘的隔間,加上列窗所引進的光線,使整個空間呈現較佳的開放感。目前內部空無一物的屏東美術館,建物中的天頂結構全採杉木搭建的橫樑,一覽無遺,加上或圓或方的窗櫺,和有著西洋式風格呈葉片狀的圓柱頭,在光影變化中,更添美術館建築獨特之美。

Read More +

屏東夜市

所在地:屏東縣
地址:屏東縣900屏東市民族路與復興路口
開放時間:每日09:00~12:00

位在屏東市民族路口上的觀光夜市,以美食小吃著名。每天從早到晚都有營業,各攤位各具特色,各式佳餚包羅萬象,不管是肉圓、雞肉飯、肉粽或者是茶飲、冰品應有盡有,實在是老饕逛街的好去處。也讓其他縣市的民眾因此慕名而來,甚至連國外觀光客也趨之若鶩。屏東民族夜市除了小吃攤位林立外,周邊店家為趕上商機紛紛開設店面,當吃飽喝足後,逛逛附近店家各式各樣的皮包、鞋子、衣服及百貨飾品等等生活商圈,琳瑯滿目,物美價廉的吸引力,真是好吃又好逛的一個地方。

Read More +

阿猴城門(朝陽門)

所在地:屏東縣
地址:屏東縣900屏東市公園段3小段17地號(縣立體育場內)
開放時間:全日開放

阿猴是屏東市的舊稱,在西元1836年(清道光16年),由於當時的地方仕紳擔心番匪作亂,會危害到城中居民的安危,因此私下募集資金興建阿猴城,所以阿猴城並不隸屬官府轄管,由於這個緣故,從鳳山縣志中並沒有阿猴城的相關記載,只略載於城門的門額上。阿猴城原本有東南西北四座完整城門,但由於疏於維護,加上日治時代為了整修道路,將大部分的城牆拆除,僅留下一座東門門洞,也就是現今位於中山公園旁的「朝陽門」,已被列為國家三級古蹟。朝陽門城高大約3.6公尺,城臺上半部以尺磚砌成,呈現突額狀;下半部門洞為對稱的磚造圓拱,門洞兩旁以鵝卵石砌成;正門門額上為花崗石材,題有「朝陽門」三字,城臺上有17個以紅磚起造的雉堞,據推估是在民國65年所增建的。阿猴城門門洞總共分成三段構造,前、後二段是由長磚砌造成圓拱狀,中間留有一個長方形空間。城門牆面以玄武花崗岩疊砌,壁面轉角部份則是以清水磚柱來處理,中心部份以紅磚砌成圓拱形門洞,拱門圓徑共分成三種尺寸,兩側牆壁也留有插門槓的榫孔。雖然阿猴城門至今僅成一座孤門,不復當年風華,不過從可見的建築結構來看,紅磚斑駁不一,牆座藤草雜生,對照一旁現代化的公園景觀,倒也顯出濃濃古意。

Read More +

崇蘭蕭家古厝

所在地:屏東縣
地址:屏東市900崇蘭里69號(洛陽街附近)
開放時間:整修中

採用傳統式閩南建築的崇蘭蕭家古厝創建於西元1880年,至今已有130餘年的歷史,位於屏東市崇蘭里,依照今日所見的古厝形貌,不難推想當時蕭家家財萬貫的景象,是屏東權重一時、熱心地方的商賈望族。清乾隆年間,蕭家祖先蕭維天隻身渡海來臺,剛開始從事務農工作,之後白手起家經營砂糖買賣,由於生意蒸蒸日上,財富日漸累積,終於成為巨富大賈。蕭家不僅富可敵國,人丁也相當興旺,為了交流感情,親族間常常舉辦各種宴會,從當時流傳的俚語「崇蘭蕭,三日沒煮不餓」,就可得知蕭家生活無虞的情形。蕭家對於地方興學的貢獻也是不遺餘力,譬如,當西元1815年屏東書院落成時,蕭家出錢出力積極協助學務上的推廣,使書院的運作得以步上軌道;而位在古厝旁這座「課餘軒」學堂,當時是由蕭家親族輪流教授漢學,幫助當地居民學習漢文;臺灣光復後,曾免費捐出空間提供農會辦學,減輕當地孩童的就學負擔。生活奢裕的蕭家,其居家建築當然也呈現氣派大方。蕭家古厝採閩南建築形式,閩南建築的特色是以紅磚、紅瓦、木頭為建材,注重細部裝飾,像門廳簷廊的垂花雕飾木架與栩栩如生的鯉魚造型木雕、牆堵上的螭虎木雕鏤窗、屋脊上的剪黏與燕尾型泥塑、書卷竹節窗等,都可見到很細膩的雕工;除了中國裝飾風格,還巧妙融入西洋式的裙堵風景彩繪,更是令人驚艷的設計。而今,蕭家古厝已是崇蘭地區重要的文化資產,為了維護珍貴的古蹟建築,同時推展當地的社區營造計畫,便將蕭家古厝規劃為「阿猴地方文化館」,成立地方史資料館及創意精靈工作坊,不時舉辦藝文展演活動,使該地區逐步成為一處文化生活圈。

Read More +

族群音樂館(孫立人將軍行館)

所在地:屏東縣
地址:屏東縣900屏東市中山路61號
開放時間:每日14:00~22:00,週一休館

族群音樂館的前身為空軍招待所與孫立人將軍行館,總面積為1,017坪,大約建於西元1937年,無論在建築型態及空間結構上,都反映出日治時代融合日式及西式風格的建築特色,是屏東市重要的建築文化資產之一。該行館經屏東縣政府接收後,以推廣民族音樂為願景,遂改為族群音樂館,並將空間規劃為露天表演場、庭園咖啡區、文物展示館、小型演藝廳及典藏室等,供民眾來此品嚐咖啡香、聆聽悠揚的音樂聲。族群音樂館佔地廣闊、綠意盎然,其屋舍也是極有特色的歷史建築,是選用杉木、檜木、柳安材為建材的木製屋;在作為空軍招待所及孫立人將軍行館時期,其前棟房舍是用來招待賓客的二層樓洋房,後棟則供居家生活使用的日式風味住宅,至今仍維持良好屋況。由於屏東市具有特色的歷史建築並不多,為了不讓孫立人將軍行館因為都市發展而面臨拆除的命運,再加上發揚地方音樂文化的使命,便將行館整修為族群音樂館。音樂館所鑽研的音樂類型包括恆春民謠、滿州民謠、客家山歌、原住民歌謠等,還加強與音樂協進會、地方文史社團、音樂學系或文化工作者的合作及交流,並持續鼓勵音樂創作,發展多元的音樂型態。

Read More +

屏東書院

所在地:屏東縣
地址:屏東縣900屏東市勝利路38號
開放時間:週一至週五08:00~17:00、週六日08:00~16:00

西元1815年(清嘉慶20年),下淡水縣丞吳性誠為了振興地方文教風氣,與歲貢生郭萃、林夢陽等人起議興建屏東書院(又稱孔廟),雖然書院經過多次的遷移整修,但仍然維持原有的講堂、祀殿及齋舍格局,充份呈現傳統書院的空間特色,是屏東歷史悠遠的建築的古蹟,也是屏東境內唯一的書院建築。屏東書院最早起建在今日的中山公園內,共有36間齋舍,前殿設講堂,後殿奉祀文昌帝君、程子與周子等諸人;西元1895年(光緒21年),便將屏東書院改為孔廟,主祀孔子,配祀孟子、顏子、思子、曾子四大賢人,以及周子、朱子、程頤、程顥、張子五大儒者,但在缺乏經費修繕的情形下,孔廟就逐漸荒廢了。西元1937年,統治臺灣的日本人計畫將孔廟遷往他處,但在日本學者疾呼保存的建議之下,便按照書院的原貌拆遷至勝利路現址,然而遷移新址之後,曾有很長一段時間,因未積極維護,使孔廟又呈現破舊景況。直到民國66年,當時的屏東縣長延請知名建築師漢寶德先生主持修復計畫,民國68年終於使孔廟恢復當年舊觀。修建後的孔廟,庭院面積挪寬,前後殿以軒亭相連,中堂改為大成殿,後殿改為崇聖祠,附建單坡迥廊,並加築一面照壁,上書「九仞宮牆」;另外還保留四座碑記,以呈現書院的修築歷程。民國74年,屏東書院被列為國家三級古蹟,是深具文化價值並保持完好的歷史古蹟。

Read More +

高屏舊鐵橋

所在地:屏東縣
地址:屏東縣900屏東市九曲路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高屏舊鐵橋又名下淡水溪鐵橋,位於臺鐵六塊厝站及九曲堂站之間,西元1913年興建,總長約1,526公尺,在當時是臺灣最長的鐵橋,也曾名列亞洲第一長橋。高屏舊鐵橋對於高雄及屏東之間的交通往來貢獻良多,但由於河床下降、風災毀損及達使用年限等種種因素,導致橋墩基座裸露,漸漸不堪使用,政府便計畫起建新橋取代,在民國76年新橋通車後,高屏舊鐵橋即功成身退,並在民國86年核定為國家二級古蹟。高屏舊鐵橋是由日本設計師飯田豐二所設計監造,橋拱為鐵灰色圓弧狀鋼骨造型,共有24座橋墩,橋墩是以磚石混合花崗石相砌而成,當時興建幾乎依賴人力,再加上高屏溪溪面寬廣、水流湍急,更增加施工困難度,在歷時八年之後,鐵橋終於通車啟用。如今遠望這座舊橋,優美依舊、壯麗如昔,但對於前人的辛勞付出,心中也多了一分欽佩。依然橫越高屏溪的高屏舊鐵橋雖然退役多年,但對於帶動高屏地區經濟發展及生活便利的歷史貢獻並無法抹滅,或許在老一輩人的腦海裡,仍滿載當時南來北往期間的許多回憶。現今的鐵橋已經規劃為賞景臺,在開放時間內可以走進鐵軌眺望周邊景色,入口另一端還擺放一列舊車廂供遊客參觀。在舊鐵橋下方的高屏溪畔,目前已開發為河濱休閒公園,公園內有設計完善的人行步道及自行車車道,並規劃了幾處人工溼地,兼有復育生態的功能,使這裡的自然資源相當豐富,有許多植物、昆蟲、爬蟲類、魚類、鳥類在此棲息,是攝影及觀察生態的好去處。

Read More +

宗聖公祠

所在地:屏東縣
地址:屏東縣900屏東市勝豐里自由路謙仁巷23號
開放時間:整修中

在清朝乾隆、嘉慶年間,原居住中國廣東的曾姓宗族移民來臺,經過幾代的勤勉奮鬥,家業終致發達,為表示感懷先民、光宗耀祖之心意,曾姓後代便於西元1929年興建宗聖公祠,裡頭供奉著被歷代君王封為「宗聖公」、以孝順聞名後世的孔子嫡傳弟子曾參。宗聖公祠為一棟融合傳統客家四合院格局與華麗巴洛克風格的建築,是目前臺灣規模最大、裝飾最富麗的宗祠之一,與北臺灣的北埔天水堂並列為臺灣南北最重要的宗祠。佔地廣達1,100坪的宗聖公祠,採二堂二橫式的四合院建築格局,運用洗石子、泥塑、木雕、彩繪、書法、剪黏交趾陶等裝飾工法,施作於門廳、屋頂、樑柱、山牆等。譬如,位在廣場的門樓,由於刻有動物雕像,因而顯得氣派大方;還有燕尾屋頂、水型馬背、火型馬背、交趾陶鳥踏等,最特別的是,在正廳的柱子表面,可以看到用竹葉寫成的「竹葉字」,是相當罕見的書法藝術。走進正廳,中央擺放歷代祖先的神龕,祭祀的案桌按古制設計,上懸「天經地義」匾額,闡明曾子的處世哲學,而左右橫屋則保留世祖曾裕振派下的祭祀空間及「九嶺」、「西山」、「南山」、「端塘」、「黃坑」、「蔘坡」六大房,一座古建築就充分展現客家人的儒學門風、價值觀念、社會組織等面向,是難能可貴的文化資產。

Read More +

屏東鄉土藝術館

所在地:屏東縣
地址:屏東縣900屏東市田寮巷26號(中正國中側門口)
開放時間:每日09:00~12:00、14:00~17:00,週一與國定假日休館

屏東鄉土藝術館位於屏東市田寮巷,前身是邱家古宅「忠實第」,初建於西元1896年的忠實第,是六堆客家義軍抗日大將邱鳳揚的兒子邱元壽所興建,後來邱元壽與其子邱求順經營「臺灣製糖株式會社」,經商期間累積龐大財富,便於西元1915年重新翻修忠實第,歷時三年終於落成。民國80年因為屏東市中正國中要擴建校地,邱氏家族便將兩棟古厝及其土地贈與校方,其中一棟古宅首先被拆除,該處土地規劃為運動場,民國82年當校方準備拆除忠實第時,在當地的政、學界人士與文史工作者極力爭取下,邱家古宅才得以保留。民國84年,忠實第改為屏東鄉土藝術館,後被公告為屏東縣歷史建築。屏東鄉土藝術館的總面積大約220坪,外觀格局為「四字形」,是一棟二堂二橫傳統客家四合院建築,以一進前堂門廳、二進後堂正廳的廊道所圍繞起來中庭為宅第中心;門廳是古宅最華麗氣派的地方,屋脊為水形曲馬背山牆泥塑彩繪,中央屏門採擂金雕飾,簷廊有垂花雕飾、吊筒雕飾、雀替雕飾、獅座雕飾,左右門廊有門廊泥塑彩繪,這些細部裝飾,都是當時邱家家業不凡的表徵。由此可見,屏東鄉土藝術館的裝飾工法相當豐富,舉凡石雕、木雕、洗石子、彩繪、交趾陶、剪黏、泥塑等,都展現相當精巧的藝術裝飾,除此之外,也完整保留門樓、橫巷、祖堂、半樓間、天井、廊道等,在在顯示鄉土藝術館是一棟別有特色的歷史建築。

Read More +

媽祖廟(慈鳳宮)

所在地:屏東縣
地址:屏東縣900屏東市中山路39號(近屏東火車站)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明朝永曆年間,有一位祭奉媽祖香火的出家人,從福建渡海來到阿猴(今屏東市),起初暫時將媽祖神像恭放官衙中虔拜,不過令人不解的是,只要每到半夜就會出現一道閃爍的紅光,剛開始眾人無法理解紅光的涵義,經過一段時間,終於悟出這是媽祖顯靈的現象,於是集議興建宮廟恭奉。這是慈鳳宮於1737年(清乾隆2年)起建的遠因,也是信徒間傳頌久遠的神蹟故事。慈鳳宮創建二百多年來,曾經在民國72年發生一次最嚴重的火災,因為電線走火造成前後兩殿幾乎燒毀殆盡,但是令信眾感到安心及嘖嘖稱奇的是,廟內供奉的神尊卻毫髮無傷。在遭遇這次的祝融災情後,隨即展開歷時十五年的大規模重建工程,才成為慈鳳宮現今的風貌。在懸掛「慈鳳宮」牌匾上方的屋頂,一眼就能看見裝飾的富麗堂皇的剪粘藝術,有栩栩如生的交趾陶人物及各色龍獸;正殿上方的藻井則由塗上金色的斗拱層層堆疊而成,不僅金碧輝煌,更顯得氣派非凡;而宮廟內百年以上歷史的古蹟文物也不少,像大殿裡雕紋細膩的石鼓及蟠龍石柱,懸掛殿堂的匾額及記載史事的石碑,都是清朝時代所頒留。經過重建之後的慈鳳宮,除了展現亮麗的廟庭風貌,更運用創意的思維,舉辦許多文化活動,讓人得以重新認識傳統宗教的形貌,譬如阿猴媽祖文化季、會香神駕遶境、八家將官將首比賽等,除了宣揚宗教的價值,也凝焠出更深層的文化內涵。

Read More +

中山公園

所在地:屏東縣
地址:屏東縣900屏東市中心中華路與公園路口
開放時間:全日開放

建於民國四年(西元1915年)的中山公園,位在屏東市中華路與公園路交叉口,總面積廣達23,715坪。園內種植的樹種繁多,尤其是老樹群,不論樹種、數量及生長範圍,都極為可觀,稱得上是「老樹之家」;除此之外,園內還有兒童遊樂區、植物遮陽棚、椰林大道、事件紀念碑等設施,並保存著日治時期的水池、拱橋、涼亭、防空洞遺蹟,是一處觀光休閒與歷史人文兼具的公園綠地。 中山公園佔地廣闊,全區綠樹是最引人入勝的景象,舉凡榕樹、樟樹、欖仁樹、木麻黃、光臘樹、雞蛋花樹等,都在這裡展現他們最迷人的姿態。榕樹氣根又長又密,像一位蓄著鬍鬚的長者,看來頗有幾分親切感;而樟樹的樹幹表皮呈現縐褶狀,像極刻滿文字的紋理,看來頗有幾分學者氣質;欖仁樹樹形高大,枝幹平展,樹幹呈褐黑色,看來頗有幾分莊稼漢的模樣。對於喜歡親近樹木的人來說,倒是可以在中山公園內盡情欣賞一番。 日治時期普遍設有神社,中山公園就有一座「末廣稻荷社」,但在台灣光復後,該神社即被拆除,原址地面改建為六角形涼亭,其基座則改為防空洞,而水池、拱橋則維持原狀保留下來,都是具有歷史價值的遺蹟,尤其拱橋,除了橋面呈圓弧狀,連該段欄杆的欄板及尋杖也呈圓弧形,其他部份則搭配方形短柱設計,形成優美高雅的外觀,是園內甚有特色的建築。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