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南國小(不對外開放參觀)
所在地:南投縣地址:南投縣556信義鄉和平巷49號
開放時間:不對外開放參觀
潭南國小,創校於西元1951年,佔地點0.38公頃,是個只有不到100個學生的迷你小學。921大地震,潭南村許多建築都被震倒,潭南國小也無法倖免;當重建團隊入駐村落時,當地居民主張「孩子是族人的希望,孩子的未來在教育」,以學校的重建為優先;經過各方充分討論之後,一致決議以傳統家屋的雛型為學校重建主軸;傳統布農家屋中央最神聖的位置「小米倉」,就是學校的圖書館,象徵知識的糧倉;圖書館外的一樓層面留有許多半戶外的平台空間,既可以展演又可以舉行祭典,充分和部落活動結合;二樓的教室則是布農少年的學習場所;高聳的瞭望台作為鐘塔、水塔、旗架等。雖然校地不大,每年在學校舉行的村運卻是部落的重要活動,賽跑是運動會的重頭戲,需要保留環狀跑道,於是校舍蓋在跑道中間的學校就此產出。質材則採用T型鋼板、霧面耐力板等現代建材,加上布農族傳統的灰黑石板,將學校融入鄉野中。用色鮮明、設計新穎的建築,徹底顛覆了國小校舍予人單調無趣的刻板印象;第一次來到潭南的訪客,常會誤以為這座沒有圍牆的建築是coffeeshop。潭南國小是村民的驕傲,更是族人的希望。
Read More +親手窯
所在地:南投縣地址:南投縣555魚池鄉中明村文正巷1-22號
開放時間:詳情請上親手窯官網查詢
親手窯位於日月潭往埔里方向,台21線公路右側,外觀頗富熱帶風味,瀏覽園區建築和裝置,可以感受主人創作的率性,粗獷的木雕,充滿原始風味,而包括展示區和餐廳的設計施工,彷彿是主人信手拈來的隨性之作,也因此,行走園區有著不受拘束的自在;到此一遊的人們,花個150元,即可捲起衣袖,享受手拉坏的快意;親子同遊,不亦樂乎。「親手窯」這個美麗親切的名字,是主人巫慈彬在開幕當天清晨四點鐘想到的,他把太太叫醒,徵得她的意見,於是中明村的親手窯就這麼創立了。巫慈彬的家,原是中明社區的遊客服務中心,也是做陶土的親手窯,一磚一瓦都是巫慈彬先生親手堆砌,包括陶土教室、樓厝、民宿,還有吊橋及涼亭,主建物上還有一幅木雕作品,講述巫先生從賣魚家的小孩一路走到今天的故事。
Read More +頭社自行車道
所在地:南投縣地址:南投縣555魚池鄉頭社自行車步道
開放時間:上午9:00~下午5:00,如遇颱風天、其他天然災害之影響或實施整修工程等,將公告於最新消息。
頭社是位在日月潭西南方的小村落,這裡海拔高度約640~670公尺,比日月潭低約80公尺,地勢非常平坦,很適合騎乘單車,這條自行車道的起點就在台21線公路旁。頭社盆地面積僅約2平方多公里,地勢平坦,平疇綠野、鷺鷥群飛、淳樸農舍共同構成一幅美麗的山野風光,騎著鐵馬悠遊在鄉間的小路,令人心曠神怡。而頭社最知名且種植面積最多的農作物即是絲瓜,每年於6月至8月期間盛開黃色的絲瓜花朵,很是漂亮。另外稍前一個月的金針花海,也位在頭社盆地唷~滿谷的金針花染橘了整片田,不論站在哪個位置都可以拍出美美的網美照唷~頭社自行車道沿線還能看到阿祖、阿公與阿嬤洗衣場,想知道早期的人一起熱鬧邊洗衣邊話家常的樣貌嗎?來到這裡可千萬別錯過這三個洗衣場!暑假時節,若想避開日月潭潭區擁擠的人潮,不妨自備腳踏車來此穿梭其間,放慢腳步用心感受一下最道地也最富人情味的鄉村風情吧!
Read More +頭社盆地
所在地:南投縣地址:南投縣555魚池鄉頭社盆地
開放時間:24H
頭社是邵族的舊聚落,因為是由濁水溪進入邵族領域的第一社,故名頭社。位於現今魚池鄉西南方,鄰近日月潭。頭社盆地是魚池鄉諸多盆地中面積第三大的,有1.7平方公里,「頭社米,水社魚」是魚池地區早期居民流傳的諺語,顯示頭社盆地土地肥沃適合種稻,其產量與品質都高於其他村落,號稱「魚池鄉的米倉」。豐饒的稻米收穫使早期頭社地區曾有過6座大型木造碾米機的盛況,現在因為產業轉型的因素,大多已廢棄或停止運轉,只剩下一座保留在三聖宮廣場戲台旁,見證頭社盆地的稻米黃金歲月。如今頭社地區的農村產業以種植檳榔與蔬菜為主,是魚池鄉主要的蔬菜生產區,尤以絲瓜為大宗;近年來,當地社區發展協會鼓勵居民朝安全農業發展,已有良好成效。
Read More +龍鳳宮
所在地:南投縣地址:南投縣555魚池鄉中山路292號
開放時間:上午6:00~下午9:00
龍鳳宮供俸慚愧祖師、玄天上帝、天上聖母、九天玄女、三太子及福德正神等神明,為日月潭居民的信仰中心。日月潭有著自然景色、風光明媚,為青年男女談情說愛的好地方,於是黃火受教授向當時南投縣長楊昭璧建議興建月下老人祠,供遊客膜拜與祈願,因此拉魯島上仿中國西湖設置「月下老人亭」,而後因921大地震損毀,才將月下老人移至龍鳳宮供奉至今。月下老人十分靈驗,單身男女到日月潭遊玩,不妨來此參拜月下老人,祈求愛情趕緊開花結果。
Read More +澀水窯
所在地:南投縣地址:南投縣555魚池鄉大雁村大雁巷31-6號
開放時間:上午09:00~下午17:00
澀水窯以白仙土和磚造柴窯聞名。「白仙土」為罕見的優質黏土,相當適合陶器製作。早期澀水即有一家「迴仔窯」以生產生活陶器為生,後因塑膠製品問世後,「迴仔窯」因而歇業。921大地震後,居民在國立手工藝研究院的協助下,成立社區陶藝教室並重新搭建起「澀水窯」,雖然還無法完全重現當年「迴仔窯」的規模,但「澀水窯」目前已成為不少愛陶人士常造訪的休閒去處。澀水窯燒出來的陶製品,是完全不上釉藥的,由於不上釉,直接利用木柴燃盡後所產生的氧化灰燼,將陶器妝點成千變萬化的外表,因此每個成品都是獨一無二的,非常具有特色;除了柴窯燒製的落灰之美外,優質的黏土也讓成品的色澤更富變化性,絲毫不比上釉的陶品遜色。遊客可以在古色古香的陶藝教室裡享受DIY的玩陶樂趣,燒製專屬自己的陶器藝術。
Read More +雙龍瀑布七彩吊橋
所在地:南投縣地址:南投縣556信義鄉光復巷
開放時間:雙龍瀑布步道24H開放雙龍七彩吊橋營業時間:開放時間每週一二四五六日每週三公休夏令(3月至9月)上午08:00至下午5:00止冬令(10月至2月)上午08:00至下午4:30止吊橋限載人數:250人如遇颱風天、其他天然災害之影響或實施整修工程等,將公告於最新消息。
雙龍瀑布位於雙龍部落的東南邊,分為上瀑及下瀑,有如雙龍在天,故名。從天主教堂出發前往雙龍瀑布需約60分鐘,沿途可觀賞雙龍聚落與梯田之美,前往瀑布的林間小徑兩旁種滿山櫻、梅樹,花開時節,淡淡的花香撲鼻而來,稍解行進的辛勞。2020年開放的雙龍七彩吊橋,長342公尺、最深110公尺,是全台最長、最深的吊橋,跨越壯闊山谷,極具挑戰性,完善的環形步道與景觀平台,適合漫遊山林森呼吸,體驗原民部落之美。水源吊橋屬於輸送飲用水的水管專用,只有維修人員才可踏上禁地,一般人無緣接近。還有一道流水湍湍的水圳,雖然不寬,水勢卻很強勁,氣勢磅礡,它是供應全村農作的灌溉用水;美麗的雙龍瀑布源頭,攸關整個部落的民生大事。轉入有「黑森林」之稱的峽谷下游瀑布區,轟轟的瀑布聲由小而大;欣賞水勢浩大、順著山壁奔洩而下的瀑布,享受水霧帶來的沁涼,俗世的塵埃已被洗滌殆盡;拜訪雙龍瀑布後,感覺自己也是「一尾活龍」喔。■舊水源吊橋供巡查維修工人行走,遊客請止步!
Read More +猫囒山步道
所在地:南投縣地址:南投縣555魚池鄉中山路292號
開放時間:上午9:00~下午5:00,如遇颱風天、其他天然災害之影響或實施整修工程等,將公告於最新消息。
猫囒山步道入口位於馥麗飯店旁,可通往農業部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中部分場及中央氣象署日月潭氣象站,全長約4.6公里。沿途環境清幽、視野展望極佳,可欣賞滿山遍谷的阿薩姆紅茶園、柳杉及日月潭全景,登頂時更可遠眺九份二山及集集大山。日月潭氣象站便設於海拔1,020公尺高處,戶外有測候儀。清晨是漫步貓囒山的最佳時段,從入口沿著紅茶梯田蜿蜒而上,二旁夾道的就是赫赫有名的阿薩姆紅茶。倚山面湖茶改場台地,是日月潭觀賞日出雲海、山水晨霧絕佳地點。從茶改場到氣象觀測站是具有運動量的林蔭步道,3公里路程有鍚蘭橄欖樹步道、筆直台灣杉林,一路蟲鳴鳥啼,登頂遠眺九份二山和集集大山,盡攬日月風光。半山腰的茶改場是日治時代留下來的建築,東洋味濃厚。為因應茶改場改名為『農業部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中部分場』後研究範圍擴增(人員未擴編),自104年4月起茶改場及各分場不再接受各旅行社安排國內外人士參訪。*欲參觀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的民眾請於參觀日前2週與本場承辦人聯絡,經確認之後,請申請人以機關或單位名義正式公文提出申請,內容包含單位名稱、來訪人數、蒞場日期及時間、參觀項目、預定停留時間、聯絡人及電話。
Read More +農業部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中部分場
所在地:南投縣地址:南投縣555魚池鄉中山路270巷13號
開放時間:欲參觀的民眾請於參觀日前 2 週與分場聯絡
座落在日月潭北側的猫囒山,海拔1020公尺,是俯瞰日月潭全景及觀賞日出的理想地點。從台21線明潭國中旁進入,山路兩旁種植茶樹,翠綠的景致讓人神清氣爽,在入口處右側,有幾棟日式的舊木屋,那是茶改場的舊宿舍,是縣府指定的歷史建築之一,古樸的外貌令人印象深刻。旁邊有一棟新建的茶葉文化展示館,展示有關茶的各種相關資訊。另外在舊茶廠左邊的山谷坡地,由於遍植茶樹,景色相當迷人,如果天氣晴朗,還可以遠眺魚池的山景。過了舊茶廠之後,路旁有一排壯碩的錫蘭橄欖樹,紅色的枯葉落滿路面,景色十分美麗浪漫,是新人拍攝婚紗照的必選景點。座落在猫囒山頂上的氣象站,是臺灣四座高山氣象站之一,其他三處分別是玉山、阿里山、陽明山竹子湖;氣象站平時對外開放並設有休憩涼亭,遊客可以進入觀景,當地視野遼闊、環境優美。*為因應茶改場改名為『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後研究範圍擴增(人員未擴編),自104年4月起茶改場及各分場不再接受各旅行社安排國內外人士參訪。*欲參觀茶業改良場的民眾請於參觀日前2週與本場承辦人聯絡,經確認之後,請申請人以機關或單位名義正式公文提出申請,內容包含單位名稱、來訪人數、蒞場日期及時間、參觀項目、預定停留時間、聯絡人及電話。
Read More +大砲連
所在地:連江縣地址:連江縣南竿鄉梅石大砲連
開放時間:08:00-19:00
雷霆巨砲捍衛北疆 梅石連位於地勢險要之地,其天然獨特的地形是最好的防禦障壘,可拒敵於海上、滅敵於數里之遙。砲兵部隊駐守梅石陣地,可上溯至1959年6月10日成立砲兵643營第一連,時值八二三砲戰翌年,情勢艱難,隨著歷史推移,梅石駐砲部隊至今多次更迭番號,雖履歷更動,但將士們仍同心戮力悍守北疆;砲兵部隊的重砲射擊帶有「雷聲一震撼山岳,霆霽風雲威四海」之勢,令來犯之敵不敢輕易越雷池一步,為了向砲兵忠誠精魂致意,奉指揮官張慶翔中將指示,特於梅石設館陳展,以激勵士兵進克盡職責、毋忘使命。 近年馬祖褪去戰地色彩後,逐漸成為了熱門觀光地區,位在南竿梅石澳口附近、濃密樹林遮蔽下的大砲連,是台灣地區現役最大的240巨砲陣地,巨砲重量2萬多公斤,口徑24公分,光是砲台輪胎就將近一個人高,需12名士兵共同操作,射程數十公里,有馬祖「鎮島之寶」的美稱,是只屬於台灣人的限定景點。 梅石連 梅石,因澳口石岩壯列如梅,故名之,其意取寒梅不凋霜雪精神,砥礪弟兄面對來敵,矢志戍衛國土。 備註:軍事景點開放對象僅限本國人士,團體(旅遊團、公司或機關)、個人(散客、背包客)遊客,經管理者(衛兵)核對身分證,完成申請即可進入參觀。部分營區禁止攝影。
Read More +國之北疆
所在地:連江縣地址:連江縣東引鄉國之北疆
開放時間:全天
站在台灣的最北處 很多人知道中華民國國境最南到南沙群島的曾母暗沙,但可能不知道國境最北,就在馬祖東引。 往清水澳管制哨西北方向順著道路前行,爬過山頭直走到底,就是中華民國的國之北疆,但其實真正的台灣最北端極點可是位在羅漢坪岬角外海中的小礁石喔!這座礁石又稱為「北固礁」,位於西引后澳上方約600公尺處,目前礁島上杳無人煙,會隨著潮水的漲退,時而隱没或出現。 為紀念國之北疆在此,以及讓遊客一睹風采,馬管處在后澳岬角建置觀景台,並立起一塊石牌,寫有「國之北疆」的字樣,提供遊客拍照留念,即便沒有看到北固礁,也還是可以證明自己來過「國境之北」。
Read More +后澳
所在地:連江縣地址:連江縣東引鄉后澳
開放時間:全天
不可不去的大自然地質教室 西引后澳的海蝕地形相當豐富,有海蝕洞、海蝕門與海蝕柱等,是觀賞海蝕地形的最佳去處之一。 海蝕洞的形成,是由於突出海中的岬角被海水沿著破碎的節理或岩層中較軟的部分,日積月累地侵蝕,崖壁被掏挖而成,若侵蝕作用繼續進行,海蝕洞被侵蝕穿透,則形成海蝕門;若海蝕門的門頂無法支撐而坍塌,或岬角的中段被侵蝕崩落,使前端岩塊與陸地分開,便形成孤立在海中的岩柱-海蝕柱。
Read More +羅漢坪
所在地:連江縣地址:連江縣東引鄉羅漢坪
開放時間:全天
十八羅漢現蹤國之北疆 羅漢坪位在西引島的西北角,上門流北方的礁石群,當地居民稱之為「羅漢坪笨」;所謂「坪笨」是因該處兼具平坦礁石、海蝕溝及海蝕柱地形,從海上向礁石群遠眺,就能欣賞到林立的海蝕柱,外觀有如「十八羅漢」排列,因此居民將之稱為「羅漢柱」,因而得名。遊客來到此處,不妨也發揮想像力,找找十八羅漢的蹤影喔! 備註:羅漢坪為一處軍事據點,周邊有部隊駐防,提醒遊客拍照時切勿讓營區入鏡。
Read More +靜伏鱷魚
所在地:連江縣地址:連江縣東引鄉靜伏鱷魚
開放時間:全天
美麗天光下的夢幻奇岩 在西引清水澳西岸,一塊伸入海中的陸地,遠看就狀似一尾巨大的鱷魚,栩栩如生、有嘴有腳,甚至依稀分辨得出利爪,靜臥匍匐正準備出海呢!因此當地人稱之為「鱷魚島」,又稱「靜伏鱷魚」。 當地民間有此一傳說,過去生性兇猛的鱷魚隨魚群沿河水來到清水澳,經常在此作怪,漁民們不堪其擾,幸而有玉帝相助,降服了這隻鱷魚,讓它魂歸清水澳西岸,鱷魚島才有了今天的模樣。 東引無敵海景區-三山據點 在靜伏鱷魚的最左端,是鎮守東引西部海域的重要據點,此處視野極佳,周邊海域一覽無遺。三山據點的由來,是因早年軍事需要,將最東邊東湧燈塔所在位置的世尾山命名為「1號高地」,由東向西數到西引島的最西邊高地為「33號高地」,是東引防區位置最西的據點,由於軍方的錯誤刻石,現又稱作「三山據點」,目前已對外開放,天氣好時,有機會從此處眺望亮島、南北竿或大陸沿海島嶼呢!
Read More +和尚看經
所在地:連江縣地址:連江縣東引鄉和尚看經
開放時間:全天
入定老僧崖邊看經 每當船舶準備停靠中柱港時,會發現在西引島的「二六據點」山坡有一座巨石矗立,立身於中柱港向西望,宛如一位定力高深的修行者,在滾滾紅塵中,入神觀看經書,因而得名。 「和尚看經」位於重要戰略位置,從二六據點居高臨下,守護東引的門戶中柱港,掌控各型船舶進出,落日時分,霞光滿天;從南澳遙望「和尚看經」,襯托夕陽景緻,更是動人,予人無限想像。 備註:由於位處於東引重要戰略位置,和尚看經目前仍屬軍方管制區,遊客不得進入。
Read More +感恩亭
所在地:連江縣地址:連江縣東引鄉感恩亭
開放時間:全天
佇立亭台 綜覽東、西引全景 走在中柱堤往西引的路途中,有著一座亭台樹有蔣經國先生坐像,名為「感恩亭」,是東引軍民為感念蔣經國先生對島上重大建設的支持所興建,感恩亭內蔣公塑像巍然面南端坐,「親切自然,奉獻犧牲」代表其一生付出之精神。 登上感恩亭可綜覽東、西引360°全景,海面視野遼闊,夏季波光粼粼,冬季時海風淒冷,各有不同感受。
Read More +中柱島
所在地:連江縣地址:連江縣東引鄉中柱島
開放時間:全天
相連東西引的重要堤道 東引原先不是一座島嶼,而是東引與西引兩個獨立島嶼所組成,過去兩島間有一座礁岩,名為中柱島,漲潮時為一座孤立的海中礁島,距離西引約有兩百公尺的距離,當連接兩島的堤防還未建立時,大退潮時可從東引經過中柱島,涉水步行至西引。 1975年,國軍利用建造中柱港的爆破碎石,填建了中柱橋長堤,先築起介石橋連接東引與中柱,後再完成連往西引的道路,將東、西引連接起來,交通更為方便,如今以「中柱堤道」形容更為貼切。 中柱島上設有「中流砥柱」石刻,路中還有座高於路面的感恩亭,經過時,遠遠還能看見蔣經國銅像坐在亭內,是前往東引的主要地標;漫步在這條筆直大道上,欣賞黃昏時中柱港海面夕陽餘暉、日輪沉入海中的景色,享受寧靜唯美時光。
Read More +東湧燈塔(東引島燈塔)
所在地:連江縣地址:連江縣東引鄉樂華村169號
開放時間:全天
國境之北的白色夜明珠 東湧燈塔(又稱為東引島燈塔)位於世尾山山腰上-全馬祖列島的極東之地,亦有著北疆燈塔之稱,純白色的磚造塔身,高13公尺,洋溢著18世紀歐洲式建築風格,聳立於懸崖峭壁上。東湧燈塔的興建,起源於光緒27年(約1901年),長450英尺的輪船「蘇布輪號」行經東湧附近,因觸礁沉沒,雖乘客及貨品都安然無恙,但船公司損失慘重,又由於三都澳開埠後,進出口貿易額倍增,終於促成東湧燈塔的興建。1988年文建會評定為國家三級古蹟,並於2016年升格為國定古蹟,是台閩地區位置最北的一座古蹟。 早期,燈塔位於管制區,守燈員需攜家帶眷住進燈塔裡,為了供應工作人員的食物,還設立了雞舍、豬舍等,在物資缺乏的年代,塔外的人對塔內的守燈員,可是羨慕不已,因此稱此地為「東引別墅」。燈塔下方崖邊設有霧砲兩尊,現改增設霧笛一座,取代霧砲做為助航之用,燈塔面向東海,聳立於懸崖峭壁上的白色外形,和崖下湛藍的海水相互輝映,格外引人入勝,遊客順著低矮的白色水泥護欄蜿蜒而上,就能找到這座燈塔。 備註:欲前往東湧燈塔,需先將車輛停在公路盡頭的停車場,再沿著步道從山下穿過擂鼓石、太白天聲,才能抵達燈塔入口。
Read More +太白天聲
所在地:連江縣地址:連江縣東引鄉太白天聲
開放時間:全天
置身在若隱若現的山海中 前往東湧燈塔途中,太白天聲紅底白字的牌坊就在路旁,是一處聳立於巍峨巨石上視野極佳的觀景台。站在觀景台極目四望,沿岸岩石粼粼、地景險峻,遠眺汪洋一片,十分壯闊;在春夏之交的霧季,雨霧迷離,朦朧的霧氣將石頭遮掩,加上風聲與海浪澎擊沿岸岩石的潮聲交錯,若隱若現有若太虛幻境,因而得名。 在此處可鳥瞰半個東引島的層巒疊嶂,亦可以飽覽斷崖峭壁的海天之險,令人目不暇給,流連低徊。若遊客在這季節(約3-5月)踏訪東引,不妨前來親身體驗一下吧! 遺落人間的大鼓-擂鼓石 往東湧燈塔的步道旁還有另一個小據點-擂鼓石,擂鼓石是步道旁凸出於山壁間的一座花崗岩巨石,形狀就像一個圓形大鼓一般,似乎敲擊後會發出沈昂的鼓聲,亦是當地特殊之地質景觀。
Read More +一線天
所在地:連江縣地址:連江縣東引鄉一線天
開放時間:08:00-17:30
陡峭絕壁天縫聆濤 一線天位在東引島東側天王澳的左側岬角,為一處聳峭的海蝕溝地形,兩岩壁垂直相鄰至相接,上窄下寬,上接天、下通海,每當潮水灌入,底部海浪拍擊石塊,如萬馬奔騰之音,壯闊迴繞於岩壁間;在兩座山崖之中築有坑道,並建有一座水泥橋相連,橋面距海面僅數十公尺,卻有百公尺以上之氣勢。 岩壁上題有「天縫聆濤」四個大字,絕妙說出這個景點的動人之處,是1972年時任參謀總長的賴名湯將軍蒞臨東引巡視時所題,靜塑於高聳岩壁上,頗有遠戍前線的孤絕之感。 過去,一線天是軍事管制區,但現今一線天已完全開放,不需預約登記就可以自由進入參觀;拾階步行向下,抵達戰備壕溝的終點,「一線天」景致於眼前展現,想聽浪濤聲,隨時都可以前往。 備註:提醒遊客小心上下階梯,注意濕滑及落石,開放時間一過即關閉電源,籲請遊客配合及注意旅遊安全。
Read More +烈女義坑
所在地:連江縣地址:連江縣東引鄉烈女義坑
開放時間:全天
巍峨壯麗的淒美懸崖 位在東引島東側、天王澳的後方,一座近百公尺高、近乎垂直的天然海蝕崖,巍峨壯麗,氣勢懾人。相傳清末年間,閩海一帶島嶼時有海盜盤據,民不聊生,一日,海盜劫掠東引,島上一漁民遭海盜殺害,漁民之妻逃至此一海蝕崖,後無退路,海盜欲強擄奸淫,漁民之妻頑抗不從,縱身躍下投崖殉節,後人感念其貞烈,因此將之取名為「烈女義坑」。 烈女義坑地形險峻,山牆上刻有「忠烈傳千古」五個大字,山牆中央有條步道往下伸入海灣就是烈女義坑,遊客可沿著欄杆步道至觀景台駐足眺望,望著離海百餘公尺的峽壁高度,突出岩壁的石塊,再再都讓人為那位女子的勇氣大感佩服。烈女義坑西側有一名為「烈女石」的岩石,相傳因一女子坐望夫歸而得名,也是東引獨特的巨石景觀之一。 備註:本區風勢強勁、地勢崎嶇,請多加注意自身安全。
Read More +燕秀潮音
所在地:連江縣地址:連江縣東引鄉燕秀潮音
開放時間:08:00-12:00、14:00-18:00
大自然樂團所演奏的浪濤交響樂 燕秀潮音為一處天然形成的濱海風洞,位於東引島南側海岸,四面絕壁沒有開口,藉著谷底裂縫與大海相通,每日潮汐引發潮水灌進谷底,潮浪撞擊岩面引發迴響,故名「潮音」,至於「燕秀」乃本地方言「燕巢」之意,由於本島海風強勁,燕子多無法在屋簷下築巢,昔日都棲息在山谷中,國軍進駐後,常在附近舉行實彈演習,槍砲聲隆隆巨響,使得燕子飽受驚嚇,後來便不在該處築巢。 區內設有潮音亭及環谷步道,可選擇左進右出或右進左出,沿山谷繞一圈,周邊遍佈保育類植物濱柃木及海桐,站在山谷的制高點,可以360度欣賞四周的海崖、海灣、海岬及海蝕洞等多種不同景觀,尤其遠眺老鼠沙石林、浣熊石、朝山龜石,壯闊海景更是美不勝收,來訪的旅客千萬別錯過。 備註:軍事景點開放對象僅限本國人士,團體(旅遊團、公司或機關)、個人(散客、背包客)遊客,經管理者(衛兵)核對身分證,完成申請即可進入參觀。
Read More +安東坑道
所在地:連江縣地址:連江縣東引鄉安東坑道
開放時間:08:00-17:30
有著長梯的坑道 東引必去軍事景點之一 安東坑道為一條鑿穿東引指揮部所在地-二重山的巨大戰備坑道,興建於冷戰時期1971年左右,軍方於2002年釋出坑道,由馬管處興工整修,並於2004年對外開放參觀。坑道口一席迷彩外觀,就位在幹訓班旁,從坑道口往下走,經過一路陡坡,往下約464階的階梯後,就進入了成樹枝狀分岔、別有洞天、四通八達的安東坑道。 打通二重山的安東坑道內部全長約300公尺,長廊沿途共有八個孔道,連長室、大小寢室、中山室、作戰室、彈藥庫、盥洗室、甚至豬舍等一應俱全,每條都通往海邊,由於觀測洞口就位在海崖邊,舊時是砲口,如今成為了賞海、賞鷗、賞峽灣的最佳觀景平台,從洞口向外望,岩塊因不同外形而被命名為「印地安人頭」、「小狗頭」等,遊客來到此處值得一探。 走訪坑道,內部種種建設原貌重現,深具觀光價值,每年4月左右,還有黑尾鷗、蒼燕鷗等保育鳥類從日本南下,在坑道口及周邊島礁棲息繁殖下一代,從觀景平台望出,碧海藍天、奇岩怪石、群鷗飛舞,令人讚嘆,每年夏天,都會吸引許多愛鳥人士至此朝聖。 備註: 1. 完整參觀需時約30-60分鐘,且坑道階梯為陡坡、一路往下,回程時建議做好爬上坡的心理準備。 2. 出入坑道時請隨手開、關燈,坑道陡斜,車輛請勿進入! 3. 燕鷗對於吵雜聲十分敏感,進入安東坑道賞鳥請務必輕聲細語,以免驚擾燕鷗棲息。
Read More +馬祖酒廠東引展售中心
所在地:連江縣地址:連江縣東引鄉樂華村161號
開放時間:08:40-11:30、13:40-17:00
東湧陳高 頂級風味高粱酒 一提到馬祖就會想到馬祖高粱酒,酒香甘醇、溫潤入喉,哪一款酒,是每年完全限量,幾乎不銷往馬祖以外地區,不僅馬祖人愛,更是酒客心中的逸品呢?答案就是東引酒廠出廠的東湧陳高。 馬祖酒廠共有兩座,一座位於南竿、一座在東引,東引酒廠又名為「東湧酒廠」,出廠的東湧陳高採用自然發酵,古法釀製,除了溫度、溼度,甚至是幫助發酵的益菌都需恰到好處,並使用花崗岩地質-富含麥飯石的山泉水,加上經驗老道的釀酒師父依季節決定釀製時間,如此精心、嚴格品管,釀出的酒品口感醇厚,贏得「東湧陳高勝茅臺」的美名。由於製作不易,加上價格平實,深得馬祖人的喜愛,婚喪喜慶都少不了這一瓶,也是款待貴賓的珍品。 來到馬祖酒廠東引展售中心,可以品嘗東湧陳高、觀賞簡介影片及參觀各年代生產的酒品展示,但若要購買酒品,則需至經銷據點選購。 備註:酒後不開車,未滿18歲請勿飲酒。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