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行之道
所在地:屏東縣地址:屏東縣琉球鄉琉行之道
開放時間:全天
以漫遊步道連接砲陣地至太子爺廟,打造約1440M步程,串聯周邊樹林海景,並結合藝術家作品及打造休憩平台區域。 於砲陣地至衫福漁港(L=266M),途中可見藝術作品「看海不是海」供造訪者休憩觀海之藝術作品。 由山豬溝至蛤板灣(L=644M),此步道難度較高,多變的地形茂盛的樹林,沿途有長椅提供休憩,於蛤板灣出口前設有休憩平台及藝術作品「轉大人」。 從蛤板灣至太子爺廟(L=530M),此步道有最適合拍照打卡之景點,被森林圍繞的木棧道、樹林交織而成的隧道,在綠意盎然時分不可錯過的美景地點,途中休憩平台上有著「八福獸」藝術作品,以小琉球八個村莊(本福村、漁福村、中福村、大福村、天福村、南福村、上福村、杉福村)皆有福字為理念打造。 於砲陣地至衫福漁港(L=266M),途中可見藝術作品「看海不是海」供造訪者休憩觀海之藝術作品。 由山豬溝至蛤板灣(L=644M),此步道難度較高,多變的地形茂盛的樹林,沿途有長椅提供休憩,於蛤板灣出口前設有休憩平台及藝術作品「轉大人」。 從蛤板灣至太子爺廟(L=530M),此步道有最適合拍照打卡之景點,被森林圍繞的木棧道、樹林交織而成的隧道,在綠意盎然時分不可錯過的美景地點,途中休憩平台上有著「八福獸」藝術作品,以小琉球八個村莊(本福村、漁福村、中福村、大福村、天福村、南福村、上福村、杉福村)皆有福字為理念打造。
Read More +恆春三寶
所在地:屏東縣地址:屏東縣恆春鎮天文路1號
開放時間:全天候開放
昔日恆春三寶為「瓊麻、洋蔥、港口茶」,現今則為「瓊麻、洋蔥、西瓜」。 隨著時代變遷,三寶中的西瓜與洋蔥,仍是恆春半島為最大宗農產,然而瓊麻隨著台灣工業變遷逐漸沒落,現今只剩下「瓊麻工業歷史展示館」,提供遊客瞭解過去瓊麻的發展與興衰,為當時興盛一時的瓊麻工業留下見證。 瓊麻: 恆春三寶之中,其中以瓊麻最為著名且具歷史意義。臺灣的瓊麻是由美國領事德威遜引進的,最先只有在台北農業試驗所嘗試種植,第二年移植數株瓊麻到恆春熱帶殖育場。由於試種情形良好,開始大量種植;西元1918年,開始進口機器設備,也使得瓊麻生產邁向機械化。麻的用途多元化,除了做繩索外,還廣泛用於吊床、麻袋、鞋、墊褥、地毯、毛刷及紙等,甚至農場、工場也用來做包裝的材料。由於價錢看好,恆春鎮民紛紛湧向山野,把林木砍掉,將所有可利用的土地都種下瓊麻幼苗。產量最高時,曾一個月生產200公噸,而博得「東洋之光」的美譽。瓊麻價格最好的時候,曾一斤漲到新台幣12元,恆春居民都先先後後發了一筆大財,甚至留下了「瓊麻抽絲起高樓」的俗諺,瓊麻遂成為恆春的代表。爾後,隨著工業興起,由於國際市場競爭激烈,價格一落千丈,種瓊麻的利益已微乎其微,恆春的瓊麻便於此時轉趨沒落,直到觀光事業又從恆春興起,恆春村民才又把種瓊麻的熱衷轉而投向觀光事業。 洋蔥: 恆春半島貧瘠的砂礫土與冬天強勁的落山風適合洋蔥結球生長。而且落山風越強,洋蔥品質越好。50年代自美國引進30餘個品種後,恆春即成為全台最主要的洋蔥產地,在70年代甚至佔了日本洋蔥總輸入的80%。每年3、4月洋蔥盛產期,可以在路旁看到金黃色的洋蔥成堆在陽光下閃爍著,車城鄉農會為行銷洋蔥,結合觀光辦理「恆春洋蔥節/嘉年華會」。同步開發許多的洋蔥副產品,讓洋蔥成為屏東縣的特產代表。 洋蔥 港口茶 港口茶: 出產於滿州鄉的港口村,位於港口溪出海口,據說在清光緒年間,因當時縣老爺喜歡喝茶,而恆春半島都沒有茶樹,喝不到新鮮的茶,於是從福建安溪買來一批茶種於恆春、滿州試植,結果滿州鄉的港口村成功種植,茲因山坡地背對東北季風,迎西南季風,雨水充沛,適合茶樹種植,所以就叫做港口茶。港口茶多於山坡地以梯田栽植,產季可謂一年四季。只是種植面積很小,年產量約600公斤,價格高,尤以春茶、冬茶為最。產量不多,僅在恆春鎮內的茶莊才可買到。由於氣候與土質的影響,港口茶的最大特色是苦味重、濃度高、耐泡,而且馥郁清香,飲後回味無窮,茶味獨特與眾不同,且據說加冰糖飲用後有治療咳嗽感冒的奇效,還成為墾丁國家公園名產之一呢。 西瓜: 恆春半島近幾年在四重溪與楓港溪河床上,利用冬季落山風季節種植西瓜,是台灣唯一冬天產西瓜的地方,紅紅的西瓜肉如同恆春半島的火紅太陽一樣熱情,本地所產西瓜甜脆多汁,口感極佳。因此,恆春三寶已有人逐漸以西瓜取代港口茶。
Read More +小鎮風光
所在地:屏東縣地址:屏東縣恆春鎮天文路1號
開放時間:全天候開放
恆春古城沿線風景迷人,除了遠眺三台山、虎頭山等風光景緻,以及欣賞古城門和城牆之外,恆春鎮內還有百年老街、檳榔街、恆春八景等地可遊覽,使得位處臺灣最南端的恆春鎮處處充滿古意,令人發思古幽情。 恆春八景: 為清朝總兵梁燕所做八景詩而有「恆春八景」之稱,八景詩:「貓鼻龜蛇峙海邊,三台高聳入雲巔。龍霪雨化潭心同,虎嘯風清岫口煙。牛背躬耕歸野徑,馬鞍誰著出塵鞭。千秋洞鑒封侯蹟,雄鎮東南半璧天。」 貓鼻龜蛇峙海邊:意指「貓鼻頭」,因珊瑚礁岩受浪潮沖刷侵蝕,狀似一隻貓蹲伏於海上而得名;由於位在台灣海峽和巴士海峽的交會處,風浪海流變化大,常可見浪濤衝擊海岸浪花飛揚,蔚為奇觀。龜山和蛇山則呈對峙之姿,聳立於今海生館附近的出海口。 三台高聳入雲巔潭:指的是三台山,站在恆春古城東門上向東眺望,可以看見三個山峰相連,那就是三台山,三台山的命名也由此而來。 龍吟雨化潭心月:指的是龍鑾潭,潭水面積175公頃,是恆春半島地區最大的內陸湖泊,寬廣的湖面、倒映的藍天或晚霞景緻、構成了最動人心弦的風景畫。 千秋洞鑑封猴績:指的是猴洞山,猴洞山位於西門旁,為高20公尺之珊瑚礁岩,原為猿猴棲息之地,故名猴洞山。 虎嘯風清岫口煙:指的是虎頭山。 牛背躬耕歸野徑:指的是赤牛嶺,赤牛嶺是恆春東門外的一塊台地,是隆起的珊瑚礁石灰岩所形成,居高臨下,可以鳥瞰恆春縱谷平原,北至車城,南至鵝鑾鼻,視野絕佳。 馬鞍誰著出塵鞭:指的是馬鞍山,位於馬鞍山南麓的南灣,在日據時期是漁穫豐富的捕鯨場。 雄振東南半壁天:指的是關山,關山又名高山巖,由珊瑚礁岩所組成,關山最有名的景觀就是關山夕照,夕陽西下時,天空及海面全染成一片紅霞。
Read More +恆春三怪
所在地:屏東縣地址:屏東縣恆春鎮天文路1號
開放時間:全天候開放
話說恆春因為特殊地形、氣候與土壤,成就了「恆春三寶」與「恆春三怪」之特殊名稱,恆春三寶指的是「瓊麻、洋蔥、港口茶」,爾後因為港口茶產量不很豐富,遂有人以西瓜取代港口茶。恆春三怪指的是「落山風、吃檳榔、思想起-恆春民謠」。深入瞭解三寶與三怪的由來,應由恆春三怪說起: 第一怪:落山風 每年10月到次年4月間,恆春半島西海岸一帶,地面上常常有狂風怒號,有時持續2、3小時,有時10天、半月不停息。地面上的強風還伴隨有強烈的陣風,這種強風大時甚至超過每秒20公尺,漫天風沙滾滾狂飆,除了晴朗的天空外,與颱風來臨時之情景有幾分相似。由於地面風暴的盛行區是在東北季風與恆春半島的下風區,風越出而過,有如東北季風翻山越嶺後,由山頂直落而下一般,所以一百多年來,當地人即稱之為「落山風」。它也影響著恆春半島的人文、自然景觀和農、林、漁、牧等自然資源。 第二怪:吃檳榔 以前恆春人吃檳榔,是不分男女老少大家一起共享,據聞是為了抵禦冬季的落山風。一般大眾所食用的檳榔,是不為恆春人所吃,他們鍾情於受落山風吹襲過的「番仔青」,當時檳榔更為恆春人零食,甚至做為見面禮,婚嫁喜慶之日,檳榔也是座上菜之一,令外來旅客視為一怪,現今大家重視健康養生,嚼食檳榔之風潮,已不存在。 第三怪:思想起-恆春民謠 恆春民謠來源複雜,除閩南傳統外,還融入客家、排灣族、平埔族等各民俗的音樂元素,恆春民謠展現台灣恆春半島多元的文化特色。思想起也列為台灣重要文化資產,各重要文化單位投入恆春民謠的保存與研究,將這些傳唱已久的古調,傳承下去。 恆春民謠曲調包含下列曲調: 牛尾擺:又稱「牛母伴」,老一輩的人稱「唱曲」,是恆春最早出現的民謠。無固定形式,尾音上飄八度音程為其特色,隨唱者心緒轉變,真假聲、高低音參雜,變化莫測,悲慟處音域可達三個八度,至為感人。主要用於女兒出嫁前夕,親友對女兒的勸慰,及女兒對長輩的感恩。 平埔調:可能源自平埔族的曲調,用於敘事或勸世,民國41年,滿州曾辛得校長改編為「耕農歌」;民國48年的「三聲無奈」,及民國69年的「青蚵仔嫂」都是改編自「平埔調」,也有人稱此調為「台東調」。 思想枝:亦稱「思想起」,是最廣為人知的恆春民謠,相傳為清廣東人巫元束隻身渡台,入贅恒春龍鑾社墾荒,因思鄉而唱出的曲調,使用範圍最廣,但主要用於敘景、歌頌及祝賀。 四季春:又稱「恆春調」或「大調」,約與「思想枝」同時流行,主要用於男女情歌對唱,因多以四季花草等事物為起頭而得名,曲調與「楓港小調」相近。 五孔小調:又稱「苦力調」,曲調高低起伏大,韻味十足,動人心絃,極富表現性,主要用於懷念、哀思、敘事。 文字資料來源:《恆春鎮志》音樂篇鍾明昆教授。
Read More +周大觀讀出希望中心
所在地:屏東縣地址:屏東縣東港鎮南平里南平路339號
開放時間:09:00~17:00(周一休館)
屏東大鵬灣,大家一定都有聽過這個地方,是台灣最大的囊狀潟湖,開車從東港方向開往鵬灣大橋林邊方向,沿路的右邊有一個純樸小小的漁村—就是南平! 這小小的漁村,右方有台灣海峽眺望小琉球,左邊是遼闊的大鵬灣潟湖。 當地居民,原來都是以大鵬灣周圍的養殖與捕撈維生,大鵬灣國家風景區成立後,大部分年輕人為謀生,都跟其他鄉下地方一樣,陸續外移到都會城市。 這是周大觀從小快樂閱讀的故鄉,為永續故鄉閱讀的快樂時光,我們創辦全球第一個走讀驛站—周大觀讀出希望中心,實踐:讀書、奉茶、義借單車、國際公益換宿。 誠邀大家永續捐贈書籍,讓更多偏鄉孩子、國際背包客,大家一起愛書、讀書、分享、交流。 大鵬灣新亮點—周大觀讀出希望中心,歡迎國內外各界人士走讀:品一杯愛心茶、讀一本心愛的書。也歡迎全球背包客,與書共眠,以書會友,閱讀交流,共成美好。 誠邀各界永續共襄盛舉:中英繪本、親子童書、心靈勵志、科普自然、哲學人文、生活教養等書送偏鄉。 歡迎全球背包客,親送該國5本繪本圖書—閱讀交流.公益換宿。 總之,大家不分彼此,愛書聯合國,大家每天讀書、讀心、讀世界。
Read More +潮口平台
所在地:屏東縣地址:屏東縣東港鎮大鵬灣紅樹林復育濕地公園
開放時間:09:30-17:30 (周三到周日)
想要來大鵬灣體驗獨木舟,那就絕不能錯過水域遊憩新景點--公二平台,這裡有著最夯的「紅樹林探索水域遊憩活動」,像是獨木舟、拖曳浮胎(香蕉船)、SUP等熱門體驗活動等等,皆在此進行。 大鵬灣人工溼地總面積約50公頃,匯集了台灣具代表性的紅樹科植物進行復育,體驗水道繞行長度約500公尺,水道兩邊有不同品種且茂密紅樹生長,還有豐富的招潮蟹及彈塗魚藏身其間,讓人驚嘆自然界的奧妙。 若有興趣體驗獨木舟、香蕉船、SUP等的遊客,歡迎洽詢營運業者預約。 水域遊憩活動營運業者-大鵬灣戲湖咖啡廣場 本場域營業時間為周三到周日09:30-17:30。 周一周二公休(遇到假日及團體事先預約除外)。 由於水域活動受天氣海象影響甚大,建議規劃到本場域從事水域活動,事先電話與教練確認各項內容較為恰當。 本場域位於google地圖 "紅樹林復育濕地公園" 旁的白色貨櫃。 連絡電話 0956-132232 或業者FB留言。
Read More +映霞橋亭
所在地:屏東縣地址:屏東縣東港鎮映霞橋亭
開放時間:全日開放
大鵬灣自行車主路線系統在2k+500處轉入左岸濕地公園,因須穿越林邊大排,故興建一座專屬自行車及行人通行的橋樑。考量南台灣炙熱氣候因素,在橋上設計涼亭式雙斜具透光的屋頂、廊道V字型的木百葉,不僅降低對周邊動物的干擾,也提供遮陽避雨、賞鳥場所。涼亭全長35公尺,因造型為一長廊型亭台橫跨在橋上,遊客稱之為「橋亭」。橋亭的設計提供了自行車及行人動線的連結,也作為大鵬灣生態旅遊的重要集散點,橋體以鋼構及木結構構築,橋型設計發想借鏡於「麥迪遜之橋」的意象,希冀遊客與大鵬灣的生態環境有場美麗的邂逅。 從遠處眺望橋亭,猶如一只木船行駛於藍天綠林的水岸間,遊客環遊至此可於橋亭短暫停留,享受片刻無爭的自在及優雅的靜謐;讓光的軌道從橋亭頂篷流洩而下感受微風吹拂,感受與大自然共同呼吸,與大地一起脈動,與候鳥一起翱翔的生態之旅。
Read More +落日灣
所在地:屏東縣地址:屏東縣東港鎮落日灣
開放時間:全日開放
早期大鵬灣周邊居民多以漁塭養殖為業,家家戶戶的取水管在地面上穿行蔓延,造成視覺景觀的紊亂與管理上的困擾。經過多方協調規劃後,重新整合排序養殖戶的管線,匯集於「共用取水池」共同取水,不僅解決了景點與管理問題,也多了一處遊憩與教育場所。沿著潟湖週邊規劃了自行車道及步道,是賞夕陽的最佳景點之一,無障礙設施完整,因此也適合推著輪椅、享受微風、在美麗夕陽餘暉中漫遊其間。 為了讓此處景點能更貼近大鵬灣觀光人文風情特徵,2014年特別辦理『徵名活動』,最後重新命名為「落日灣」。
Read More +小灣
所在地:屏東縣地址:屏東縣恆春鎮小灣
開放時間:每日開放
小灣凱徹飯店與福華飯店前有一大片沙灘就是小灣,為一處貝殼沙灘盡頭就是青蛙石,目前委由墾丁凱徹飯店經營許多住宿的遊客喜歡到沙灘上戲水、游泳、國外遊客最喜歡做日光浴,兩側是珊瑚礁地形,海底景觀瑰麗,是一處潛水的好地點。夜間沙灘上設有PUB販賣飲料,晚上一就是人聲鼎沸,熱鬧非凡。
Read More +瓊麻工業歷史展示區
所在地:屏東縣地址:屏東縣恆春鎮草潭路4號
開放時間:8:00-16:50
離開後壁湖漁港,往龍鑾潭方向前進,往龍鑾潭南岸標誌的右轉,就可以看到瓊麻工業展示區的入口標誌。墾管處將瓊麻工廠留下來的機房、曬麻場、倉庫、宿舍及日本神舍-鳥居,規劃為展示區,在這裡可以完整認識瓊麻、製造過程與恆春瓊麻歷史的興衰。 原是台灣纖維株式會社在西元1913年所設置的「恆春麻場」是推動瓊麻種植及製繩的重要據點。光復後,由於麻繩成功外銷日本,而締造瓊麻工業的黃金時代。70年代因尼龍繩取代瓊麻地位,恆春麻場於1983年關廠,直到1995年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利用該場所留下的設備,規劃成為瓊麻工業歷史展示區,展示恆春瓊麻工業發展歷史,免費提供遊客參觀。
Read More +白砂灣
所在地:屏東縣地址:屏東縣恆春鎮白砂灣
開放時間:每日開放
從關山南下上水右轉約2公里處就到了白砂灣,白砂灣位於貓鼻頭的西北海岸,原是一處漁港,當地也稱「白砂港」,白砂灣一帶屬於珊瑚礁沿岸,但是此處卻擁有一條約500公尺長的純白潔淨沙灘,細白的砂粒其組成為貝殼與珊瑚的碎屑所組成,白砂灣的東側有台地做為屏障,阻擋了東北季風,因此冬天時此處仍是風平浪靜,全年度皆適合從事各類的海洋遊憩活動。建議您可於沒有光害的夜晚,躺在沙灘上仰望天空數星星,別有一番浪漫的度假風情。
Read More +龍坑自然生態保護區
所在地:屏東縣地址:屏東縣恆春鎮鵝鑾里燈塔路51巷25號
開放時間:需經申請核可,每日上午8時至下午3時30分,於下午5時30分前離開。每周二、除夕不開放申請。
位於佳鵝公路的起點,龍坑是一座隆起的珊瑚礁,以粗獷原野的地形聞名,旺盛的侵蝕作用成就了龍坑全區的崩崖裙礁,峽谷等獨特的地形,由於形狀如同一條龍,龍坑因而得名。 龍坑地形可分為海濱草原、珊瑚礁台地、峽谷、溶蝕、崩崖等五部分,其中草原上成群的白水木和珊瑚礁上大片水莞花是台灣目前最大的族群,氣勢磅礡,兩旁陡峭礁岩,置身其間有如走入洪荒時代的株羅紀公園,龍坑生態保護區,需事先向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申請核准才可進入。
Read More +鵝鑾鼻公園
所在地:屏東縣地址:屏東縣恆春鎮燈塔路90號
開放時間:每日開放
過了砂島,沿台26線往前行就可以抵達鵝鑾鼻公園與燈塔所在處,「鵝鑾」是排灣族語「帆」的意思,因附近的船帆石像帆而取名,加上是突出海面台灣最南端的陸塊像鼻,於是取名為鵝鑾鼻。 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成立後,將燈塔前面的珊瑚礁林規劃為「礁林公園」,面積廣達59公頃園區內擁有熱帶植物處20多種,並有出土的史前遺跡,加上百年的老燈塔,為一處值得玩味的地點。
Read More +滿州賞鷹
所在地:屏東縣地址:屏東縣滿州鄉
開放時間:每日開放
滿州賞鷹已經成為賞鳥人士年度重要盛事之一,滿州鄉是一處河谷地形,四周為低山丘陵所圍繞,也由於環山屏障,此處成為恆春最佳避風之處,加上植物豐富,成為灰面鷲往南渡冬最佳棲息地,灰面鷲是台灣相當普通的一種過境鳥,它們棲息於西伯利亞、中國東北及日本,秋冬之際南遷,台灣正好位於灰面鷲往來要道,以雙十節前後數量最多,因此有人稱它們為「國慶鳥」。灰面鷲過境滿州時大多棲息在里德村一帶,而賞鷹最佳三處地點「滿州橋、山頂橋、里德橋」,由於四周空曠,視野遼闊,可以非常清楚地見到灰面鷲成群飛過來壯觀的景緻。 賞鷹時間: 灰面鷲過境台灣時間約於每年10月上旬至中旬,每日10時以後灰面鷲群陸續由北方飛到龍鑾潭或社頂公園上方,繼續往南方滿州鄉飛去,抵達滿州鄉上方時,已經近中午時分,此刻正是賞鷹最好的時機。灰面鷲鷹群會隨著氣流爬升至某一高度,來回地盤旋,重複地降落與升空。黃昏時,再降落在樹頂上休息,即是「落鷹」。 賞鷹裝備: 當您準備出發賞鷹時,「望遠鏡」與「圖鑑」是最基本的配備,一定要準備喔!當您觀察灰面鷲時,可將每一次觀察的心得、時間、地點或種類等等記錄下來,亦可詳細觀察灰面鷲飛行狀況,藉此可累積許多賞鳥的經驗,作為日後研究分析使用。切記勿穿著鮮豔衣服,避免被群鳥攻擊。 灰面鷲小檔案: 灰面鷲又名國慶鳥,面部有灰色塊,頭頂灰褐帶紅,眉斑和喉部呈現白色,是生長於西伯利亞、中國東北、朝鮮半島、日本等地。 遷徙動線:灰面鷲群有的走陸路,從西伯利亞、韓國、中國東北南下,有的走海路,經日本與琉球,最後兩路都會進入台灣東北部,順這中央山脈南北走向,飛向恆春半島,抵達滿州鄉休息,繼續啟程,越過巴士海峽,抵達較溫暖的地方過冬。
Read More +九棚大沙漠
所在地:屏東縣地址:屏東縣滿州鄉九棚大沙漠
開放時間:每日開放
海岸公路到了九棚主要是仔沙丘,前往港仔需轉接屏200線道,在頻海的山丘上可以看到一片200多公頃的廣大沙丘,當地人稱它為「台灣最大的沙漠-九棚大沙漠」,九棚溪挾帶大量的河沙,在出海口附近海域,受波浪、海流來回的搬運後堆置在河口兩側,退潮時再被強風吹上岸,堆積在高地上,形成一處近似沙漠景觀的沙丘地形。 天氣佳時,許多遊客喜歡躺在沙丘上仰望月亮跳出海面的美景,傍晚時分,於沙丘上漫步別也一番意趣。
Read More +港口吊橋
所在地:屏東縣地址:屏東縣滿州鄉港口吊橋
開放時間:7:30-17:30
港口村是進入滿州鄉的門戶,港口溪與港口吊橋為港口村的重要地標,如您想要一覽港口溪迷人的原鄉風,港口橋被稱為最長的人行吊橋,遊客站在吊橋上,可以看到溪流入海壯闊的海景。每天清晨與傍晚時分,在吊橋上可以看到天上雲彩的變化,水天合一的景色令人讚嘆不已,冬天時,雨量減少,溪水就成了沒口溪,因為溪流到河口時會被一大片沙洲所隱蓋。早年,行走吊橋是不需要付費,目前為滿州鄉公所管理,因此為維護週邊環境,欲過橋前,需付清潔費用10元,酌收的清潔費做為滿州鄉公所補助當地子女就學使用。 白榕園 位於「恆春林業試驗所港口工作站」中,白榕又名垂榕,因其樹幹與氣生根都呈灰白色而得名。白榕屬於桑科植物,生育環境為低海拔潮濕原始林間,以南部墾丁地區為著。白榕的形狀很像榕樹,葉片較榕樹葉大,最常可達14公分,具有更發達的氣根及支柱根,在潮濕的生長環境裡,白榕靠氣根吸收空氣中的水份,而氣根急速生長至地面,慢慢地加粗變成支柱根。經過長時間的生長,一株白榕會生成數不清的支柱根,並逐漸形成大片的景致,分不清母株(主根)是那一枝,才有「白榕一樹成林」之名,面積達800多坪,氣根達3、4百根,相當壯觀,有時會讓人誤以為是很多白榕, 白榕園沒有固定開放時間,工作站限制車輛進入,如要入園參觀建議可事先聯繫試驗所。
Read More +七孔瀑布
所在地:屏東縣地址:屏東縣滿州鄉都魯路七孔瀑布
開放時間:每日開放
七孔瀑布群位於恆春半島北方加都魯溪中,七層瀑布群層層相疊,加上濃密森林原始林相,是賞瀑溯溪、健行攀高,享受山野景趣的好去處。七孔瀑布群因高度落差頗大,瀑布溪水長期沖刷溪床,而形成深淺不一的池穴,當地人稱此潭穴為「孔」,故有「七孔」之稱。七孔瀑布的入口在200縣道的春興橋頭,經都興橋1號橋後,約2公里可以到達售票口,由步道往前走,約8分鐘後可見到第一層瀑布,高約10公尺,沿著石波瀉下,甚為壯觀,經過第二成瀑布後,就可見到第三-第五層連續瀑布景觀,繼續往前行可經第六層最後抵達第七層瀑布,探索整個瀑布約略30分鐘,尋訪此瀑布別有一番意趣。造訪七孔瀑布群之後,並可與附近的風景名勝佳樂水、風吹沙、墾丁沿海景點連成一線。
Read More +恆春古城門
所在地:屏東縣地址:東門-恆春鎮東門路;西門-恆春鎮中山路;南門-恆春鎮恆南路;北門-恆春鎮北門路
開放時間:每日開放
恆春古城建於清光緒元年,光緒五年竣工,座落於恆春平原的中央,周圍有三台山、虎頭山、龍鑾山和西屏山等山巒平原,聘請當時知名堪輿的文官「劉璈」看風水,以猴洞山為龍脈,分別於東西南北建置四座城門,均設有砲台,城牆外有護城河圍繞,是臺灣地區難得保留完整的城門古蹟。 恆春建城已有百年歷史,恆春古城為台灣重要國家古蹟,究竟城門構造有何奇妙之處呢?在各縣市保留許多古城遺跡,其基本構造包含城牆、城門、砲台、門樓、壕溝、慢道、馬道等所構成,以恆春古城之東城門為說明: 城牆:採用材料為「糯米糊、蔗糖漿、礪殼灰」夯築而成,以「版築夯工法」建築,是最古老的建築工法,現今從城牆表面外觀可看出水平線條,為當時夯築時所留下的痕跡。 城門:恆春共有4座城門,城門又分為城台,上方為「城樓」、下方為「門洞」。城台上半部採用磚塊砌成,下半部以礫石與灰漿填縫砌築,底部以花崗石鋪底。 門額:四座城門的門額大小不一,採用玄武岩為建材,門額均加上框飾。 砲台:是城牆突出的部分,上方可以放置大砲。砲台上有大砲四門,兩門朝前,令兩門位於左右以45度向前傾斜,以花崗石為材料,用以承受砲火的後座力。 城壕:即是護城河,功能主要為增強防禦性,二則挖壕溝的土,作為築城之用。目前城壕均已填土或作為排水溝。 雉堞:即為「城垛」,指的是城牆上突出的地方,讓原本的城牆更具有造型,當然也有防禦的功能,中央有一小孔,方便士兵門作為射擊掩護使用,增加攻守的優勢。 慢道:又名為「踏道」,作為登城使用之便道。 馬道:為城牆上作為通行守衛的道路。 女牆:位於外城牆上,作用近似欄杆的功能。
Read More +四重溪溫泉區
所在地:屏東縣地址:屏東縣車城鄉四重溪溫泉區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四重溪在日治時代與關仔嶺、陽明山、北投溫泉號稱「台灣四大溫泉」,亦為台灣最南端的溫泉區,清朝時,當地的漢人稱四重溪為「出湯」,清同治年間沈葆楨履勘地形時,跋涉了四條溪才到溫泉區,於是將此地改名為「四重溪」。到了1895年,日本憲兵屯所曹長高橋在四重溪築有小屋,並建浴槽,逐步開發四重溪溫泉;至西元1898年,恆春廳長柳木通義為開發四重溪,並設置警察派出所、浴場之後,始有發展雛形;1917年,由於物產交換業者集資完成基礎溫泉建設,以供應浴客方便使用;至1950年正式將四重溪改名為「溫泉村」。四重溪溫泉其源頭來自山麓的石縫中,水源豐沛終年不斷,四重溪蜿蜓於群山峻嶺間,景緻秀麗,引人入勝;四重溪溫泉區有群山環繞,清靜優雅,是著名的避暑勝地,更是台灣絕佳的泡湯去處。 四重溪溫泉泉質屬鹼性碳酸氫鈉泉,四重溪水溫隨季節轉換,多在攝氏50度至80度之間,泉水中含有多量碳酸鈉物質,溫泉泉水清澈見底,屬於可飲可浴的泉質,對促進人體血液循環,緩和肌肉僵硬和紓解壓力有相當大的助益,據說常浸泡四重溪溫泉對皮膚病、慢性腸胃疾病、關節炎、神經痛等疾病有緩和效果,有興趣的民眾可以前往嘗試。
Read More +多仔坪潮間帶
所在地:屏東縣地址:屏東縣琉球鄉多仔坪潮間帶
開放時間:全日開放
小琉球潮間帶是當地相當受歡迎的生態LIVE秀,白天夜晚所演出的節目五花八門,一個月有幾天退潮時間落在晚上,漆黑夜,挨著月光和手電筒餘光,往茫茫大海探險有種說不出的驚險刺激。晚上能見度雖然差了點,不比白天清楚可見,但在半輪明月下拜訪潮間帶,望著灰濛濛波光和珊瑚礁岩黑影,聽潮汐潺潺流動,漫步潮間帶礁石上,月光下的海邊,意外流露著一抹深沈的浪漫。 多仔坪潮間帶位於琉球嶼西北側,緊鄰露營區南側,兩處相距約300公尺,潮間帶平台地形平緩全長約1600公尺。想要前往多仔坪可由環島公路往沙瑪基生態露營區方向岔路下行約50公尺即可抵達,從露營區向外延伸至小徑途中,隱約可見斑頸鳩、白頭翁、紅尾伯勞、麻雀等鳥類和你打招呼。本區擁有寬廣的海蝕礁平台和沙灘等自然景觀,孕育著非常豐富的底棲生物,其中包含淺坪中的珊瑚群,貝類與潮池間數不清的魚類、貝類、海膽、海兔以及陽隧足、各種寄居蟹、梅氏長海膽、泰來藻等潮間帶生物。若是由當地生態旅遊的領隊帶領,細心點夜間可以發現小型的海蛇及小蝦等生物於此區活動,不過當您於觀賞之際,切記勿為一己之私而隨意請隨手將其放回原地,以保護當地自然資源。 光掌硬殼寄居蟹: 光掌硬殼寄居蟹頭胸甲長可達1.5公分,身體呈淡橄欖綠色至灰黑色光掌硬殼寄居蟹頭胸甲長可達1.5公分,身體呈淡橄欖綠色至灰黑色光掌硬殼寄居蟹頭胸甲長可達1.5公分,身體呈淡橄欖綠色至灰黑色 藍指海星: 大鵬灣目前共發現有網紋招潮蟹、白扇招潮蟹、北方凹指招潮蟹、三角招潮蟹等。雄性招潮蟹有一婁明顯而巨大之蟹足,這隻大蟹足之伸展長度幾可達身體甲長之3倍。招潮蟹之體色會隨時間及潮汐之變化而變化,白天體色較深、夜間體色較淡。招潮蟹不能適應過於乾燥之環境,其多棲住於大鵬灣之潮間帶,於紅樹林、灣口岸邊及沙灘上皆可發現其蹤跡。 梅氏長海膽: 紅樹林是一群生長在海河沿岸或海河交會處的高木或灌木,一般多分佈於熱帶及亞熱帶。這些植物通常具有耐鹽防風、定砂、緩流、消浪、淨化水質、保護堤岸、提供野生動物棲息地及優美環境等功能。本區為台灣紅樹林分佈之南界,目前僅存馬鞭草科之海茄苳。分佈地區主要集中在東港第一排水溝、奇美小鎮區及大鵬灣部份沿岸。
Read More +琉球管理站暨遊客中心
所在地:屏東縣地址:屏東縣琉球鄉民族路20-1號
開放時間:09:00-18:00
琉球管理站暨遊客中心座落於白沙觀光港旁的半山腰上,是一棟三層樓的建物。因坡度的關係,正門入口即是二樓,門廳設有旅遊資訊櫃檯,由專人提供即時旅遊諮詢服務,並配置了動靜態旅遊導覽設施,以及可容納75人的大型簡報(會議)室,提供舉辦大型會議、團客導覽解說等服務,戶外則規劃有入口廣場、海景平台及賣店。一樓為管理站辦公室,不開放遊客參觀,但戶外觀景平台可供遊客歇腳、欣賞白沙觀光港及美麗海景。三樓為宿舍區,亦不開放參觀。 琉球管理站暨遊客中心的前身為琉球鄉圖書館,始建於西元1995年。之後琉球鄉於西元2000年納入大鵬灣國家風景區管理範圍,因初期琉球鄉土地取得不易,乃向琉球鄉公所商借琉球鄉圖書館部份空間作為管理站及遊客中心臨時辦公場所。 然為提升遊憩服務品質與因應琉球風景特定區遊客人數逐年成長,大鵬灣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於2009年獲鄉公所同意,以有償撥用方式取得琉球鄉圖書館土地及建築物,並規劃整建為永久性的琉球管理站暨遊客中心。 重新整建後於西元2012年正式啟用。整體外觀為紅瓦白牆,島嶼風格明顯、同時融入複合式建築元素,如充滿歐風的尖塔屋頂,立柱及迴廊設計等,使得管理站建築物本身別樹一格,迥異於琉球嶼上其他建物,因此也成為地方的新景點。
Read More +中澳沙灘
所在地:屏東縣地址:屏東縣琉球鄉中澳沙灘
開放時間:每日開放
位於琉球嶼東北側,是一處最適合海泳、戲水、海釣以及其他的海濱遊憩活動,為琉球嶼主要天然沙灘之一。本區潮間帶及亞潮帶係由珊瑚礁及貝殼碎屑所形成的海積地,為一帶狀的貝殼砂沙灘,左側有著迎風望海的寬敞的涼亭,右側凸出的海岸地長堤為釣客海釣的區域,常見釣客背著魚簍,裡頭裝著各式各樣的海魚與熱帶魚。本區可觀察潮池中的寄居蟹、鰕虎、鳚及貝類等潮間帶生物。 中澳沙灘也是當地居民最為推薦的水上活動勝地之一,其海岸線平緩遠比琉球嶼其他海岸線來的安全,而碧海藍天的浪漫景象,吸引許多遊客攜家帶眷絡繹不絕地湧入此處遊玩,近年來也成為婚紗拍照新興之處,每三年一科舉辦的迎王平安祭「請水」儀式也在此舉行。
Read More +大寮(大福)漁港
所在地:屏東縣地址:屏東縣琉球鄉大寮漁港
開放時間:每日開放
大寮(大福)漁港位於琉球嶼之大福村東面的海岸,為小琉球第2漁港。其建港目的係為其他港口的輔助港,昔日漁港內停泊漁筏常發生被漁船擠撞的糾紛,故開闢此港口降低漁民的損害,另一方面為抒解白沙港的船運吞吐量,並提供一處最佳用地給漁船休息避風,目前亦為東港與小琉球往返乘船處。
Read More +三隆宮
所在地:屏東縣地址:屏東縣琉球鄉中山路45號
開放時間:每日開放
三隆宮俗稱王爺廟,供奉池府三姓王爺,俗稱三府千歲,攜帶其所供奉三千歲王爺,乘一小船抵達小琉球並搭建草廟一間,是位三隆宮之始。 三隆宮三府千歲三年一科平安祭典,在琉球鄉是非常重要的祭典,每回祭典遷居各地的遊子扶老攜幼而回,琉球籍漁船暫停作業返回小琉球,漁港泊滿大小漁船,鄉公所於祭典前晚也會舉行王船祭晚會,施放煙火,熱鬧非凡。 島上男人不分階級都是大輦轎班,婦女們負責點心供應轎班、香客午餐,沿路還有飲料可以自由取用,種種敬神禮教,皆為小琉球迎王特色。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