鈺展苗圃(落羽松秘境)

所在地:花蓮縣
地址:花蓮縣974壽豐鄉平和部落聯絡道路131號
開放時間:08:00-17:00

經過網路瘋傳爆紅後的鈺展苗圃落羽松林,絕美程度不輸給雲山水,一到賞落羽松的季節時,整片金黃的落羽松林或是冬季落葉前的橘紅的景致,總是吸引大批人潮前來朝聖,欣賞猶如北國夢幻般的風景。每逢秋冬之際,鈺展苗圃的落羽松從翠綠漸漸轉黃,一大片金黃燦爛樹林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水中,與水裡優游的錦鯉相互輝映,為這番酷似北國風情的美景,增添幾分活潑的氣息。坐在水畔旁喝杯下午茶,欣賞這番如仙境般的落羽松林,或是餵食錦鯉與拿牧草餵牛,都能讓人度過愜意的午後,臨走前記得把垃圾隨手帶走,讓美景繼續留給其他人欣賞。

Read More +

山里車站與山里教堂

所在地:臺東縣
地址:臺東縣954卑南鄉嘉豐村山里路108號
開放時間:06:00-22:30

宛如與世隔絕的小小車站,坐落在三、四十幾戶的山里部落中,鮮少有人知道的山里車站,每天看著對號列車呼嘯而過,在作家劉克襄的筆下是一座「傳說中,到不了的車站」。孤寂而寧靜的山里車站,四周錯落幾處農田,在鐵路電氣化後依然服務每日為數不多的旅客,車站中的島式月台仍保持在東線鐵路拓建以前的風格,靜謐純樸的氛圍,加上作家的文章,深深吸引不少旅客與鐵道迷前往探訪這一座美麗的小車站。而在山裡車站附近的山里教堂,斑駁白色石牆的外觀,屋頂插著帶有滄桑感的紅色十字架,刻畫出歲月流淌的痕跡,如此小小一座教堂卻是當地的信仰中心,隨著山里車站爆紅,矗立在部落中的山里教堂,也變成遊客爭相拍照的景點,為安靜的山里部落帶來幾分熱鬧活潑的氣息。

Read More +

霧鹿峽谷

所在地:臺東縣
地址:臺東縣957海端鄉(臺9線323K連接臺20甲線,然後接臺20線-南橫公路進入)
開放時間:全天

大S型的峽谷,色彩斑斕的岩壁,蜿蜒清澈的霧鹿溪湍急而下,雄偉壯闊的峽谷景觀媲美太魯閣國家公園,這裡就是南橫八景之一的霧鹿峽谷。陡峭的峽谷景致,深深吸引國外內的山林愛好者前來尋幽訪勝,走在天龍吊橋上觀賞氣勢磅礡的霧鹿峽谷,或是到霧鹿砲台了解抗日歷史,再去六口溫泉泡腳、碧山溫泉泡湯,感受山林間寧靜悠遠的氛圍。走在南橫公路上經過霧鹿峽谷時,不時可見下方溪谷岩縫中,噴出氤氳裊裊的水蒸氣,滾燙的溫泉從山壁夾縫中湧出,泉水中的礦物質在峭壁上留下黃、棕、黑、墨綠等多種色彩的水紋,猶如一幅幅渾然天成的壁畫,令人驚艷萬分。如此豐富的溫泉資源,讓人可在霧鹿峽谷中溯溪挑戰泡野溪溫泉,或者到旅館泡湯,享受冬日泡湯的樂趣。橫跨霧鹿溪的天龍吊橋,全長110公尺,寬度不到1.5公尺,連接峽谷兩側的崖壁。天龍吊橋曾是日治時期開闢的「關山越嶺古道」,從南橫公路上步行過了天龍吊橋後,沿著當地人整建出來的古道,進行一趟健行之旅。古道全長約1,089公尺,再接上南橫公路,那裡是俯看霧鹿峽谷絕佳視野的好地方。

Read More +

臺東原生應用植物園

所在地:臺東縣
地址:臺東縣954卑南鄉明峰村試驗場8號
開放時間:週一~週四 AM8:30~PM17:30週五~週日AM8:30~PM20:00

台東地區因有太平洋洋流與黑潮調節氣候,加上不曾受到嚴重的環境污染與破壞,自古以來即有多種藥草植物生長。日治時期,日本人曾在台東知本與太麻里一帶山區種植藥草,並發展成「藥山」,除了少數是引進的物種,絕大多數都是台東地區(包括蘭嶼)的原生種藥草。據藥草專家統計,台東地區所擁有的藥草種類高達2000多種,可說是「台灣藥草的故鄉」。台東原生應用植物園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雖然開幕才短短兩年的時間,但台東原生應用植物園以其專業的經營團隊以及卓越的經營管理理念,在台灣的後山地區,創造了一處結合藥草栽植、生技研究、鮮蔬美饌、養生休閒與推廣保健產品的觀光遊憩植物園區。入口處是一氣勢驚人的水幕大廳,彷彿要洗去遊客的一身塵囂。進入園區後,放眼望去是一片廣達1500坪、種滿各式藥草與花卉的「原生探索植物園」,分為保健藥草、香氛植物、藥膳植物、地被性植物、百草茶植物及水生植物等六大區,共有二百多種物種,全部都是台東原生種植物。穿過原生探索植物園來到前方的坡地上,沿著中央觀景棧道往前走,一幅令人屏息的動人風景即時呈現在眼前,視線沿著中央山脈與海岸山脈的稜線往南沿延,甚至可以遠眺太平洋的海景,彷彿在遊客的心頭劃下一個美麗的驚嘆號!養生餐廳是台東原生應用植物園的另一項獨家賣點,除了擁有絕佳的開闊山海景觀,這兒推出的養生餐點更是獨具創意,以園區內栽種的各種有機養生野菜類為主的汆燙鍋,搭配紅刺蔥末、香椿末等獨特醬料,在別處可是吃不到的哦!在主廚的研發下,紅鳳菜、白馬齒莧、酸模、龍葵、地瓜葉、雷公根、昭和草、山芹菜、土人蔘等養生野菜,全都成為來賓的桌上佳餚;甚至還可以製成飲品及糕餅甜點。透過服務人員的解說介紹,一餐美食餐點頓時成為一場色香味俱全的知性盛宴。最後,別忘了到位在園區正中央的「植物生活伴手館」,參觀各種以保健藥草為原料製成的養生製品。這兒可不像一般的農特產品賣場,賣著到那裡都可以買得到的「特產」。現場展示著約150種產品,全都是高品質的台東原生藥用植物系列商品與健康保健特產。例如各類藥草茶飲、養生藥酒、藥草食品、藥草沐浴用品等,大多均是由台東原生應用植物園自行開發的產品。

Read More +

布農部落休閒農場

所在地:臺東縣
地址:臺東縣953延平鄉桃源村11鄰191號
開放時間:詳見官網或電話洽詢

結合布農族傳統藝術與文化的布農部落休閒農場,廣大的園區被規劃成表演區域、體驗學習空間與藝品工作坊。射箭、皮雕DIY、餵魚或是聆聽布農族的八部合音,品嘗在地當令時節的美食,到編織工坊欣賞布農族的織布技藝,在部落民宿住一晚,讓前來的遊客深刻體驗布農族的文化和生活。來到布農部落,絕不容錯過園區中部落劇場的表演,每天規劃上午10:30、下午14:00這兩場次,沒有過多裝飾的舞台,讓人可以坐在原木雕刻的椅子上,欣賞布農族的八部合音、傳統祭儀或是原住民創作歌曲,寬闊極具穿透力的嗓音,十分震撼人心。位在部落劇場後方的特產中心,提供了在地居民自製的檜木精油、竹炭、手工皂、小米酒等,以及充滿原民風格的創作藝品,令人眼睛為之一亮。而園區中處處擺放粗獷木雕作品,不論是咖啡屋或餐廳,皆有濃厚的原民風情,喝杯咖啡、點上一份餐點,享受悠閒怡然的假期。

Read More +

池上牧野渡假村

所在地:臺東縣
地址:臺東縣958池上鄉新興村110號(約臺九線323.2K西側轉入)
開放時間:07:00~23:00

走進池上牧野渡假村,放眼望去,是一片極為遼闊的平疇綠野。遠方是白雲圍繞的青翠山巒,近處則是碧綠如茵的豐美牧草地,這兒早年本是台東糖廠種植甘蔗的蔗田,民國75年停止製糖後改為飼養肉牛的牧場,到民國83年再轉型成為渡假村。為了樹立與眾不同的特色,於民國89年引進多項代表蒙古文化意象的文物與設施,包括設立17座做為住宿設施的蒙古包、隨風飄揚的蒙古部落旗幟、烤全羊及烤全豬等蒙古風味餐、以地面為棋盤的蒙古象棋、需由20多隻馬匹拖行的蒙古戰車、以及蒙古勇士表演節目,營造出一股濃濃的塞外牧野風情,成為池上牧野渡假村獨樹一格的特色。民國92年起,池上牧野渡假村與台北市立木柵動物園合作,引進多種稀有的草食性動物,如侏儒河馬、蒙古野馬、弓角羚羊、查普曼斑馬、駱馬、斑哥羚羊、雙峰駱駝、伊蘭羚羊與鴯鶓等。再加上馬匹、羊群、梅花鹿以及放牧的牛群等動物,使得這兒宛如一個小型動物園,成為吸引遊客的另一特色。這片廣達125公頃的渡假村,目前免費開放給遊客參觀。建議您不妨租一輛腳踏車,經由入口處長長的茄苳林蔭大道,走進這片充滿塞外風情的明媚風光,徜徉在青青牧草地上,欣賞悠然恬靜的牧野景致。當然,別忘了留些時間觀賞精彩的表演節目及文物展示,體驗蒙古文化的趣味,並享用各種真材實料的台糖製品與蒙古美食哦。

Read More +

羅山遊憩區

所在地:花蓮縣
地址:花蓮縣983富里鄉羅山村9鄰東湖39號
開放時間:遊客中心:08:30-17:30

羅山遊憩區以泥火山景觀、手工豆腐、羅山瀑布聞名,來到羅山遊憩區,不僅可以親自體驗用泥火山的滷水來製作豆腐,還能到附近的羅山大魚池眺望羅山瀑布,沿著步道走則可欣賞泥火山的奇觀與特有的濱海植物,感受大自然的奧妙。羅山瀑布為海岸山脈斷層地形所形成的一個瀑布,高約120公尺,分上下兩層,水量豐沛,氣勢驚人。從遠方眺望可看見羅山瀑布猶如一道細細的銀鍊,懸掛在青翠的山壁之間,再向西眺望花東縱谷平原,羅山有機村純樸的田園風光更是一覽無遺。在羅山瀑布附近的泥火山,當地人稱為「鹽坪」,噴出來的泥漿不但含有瓦斯,同時也帶有鹹味。因此羅山村的居民們,很早就知道收集從泥火山噴出來的瓦斯做為燒水煮飯的燃料,也利用泥火山的滷水製作手工豆腐,做出來的豆腐口感綿密、紮實,成為來羅山必品嘗的一道美食。▼花蓮羅山遊憩區 360度環景影片 | Hualien Luoshan Recreation Area

Read More +

安通溫泉區

所在地:花蓮縣
地址:花蓮縣981玉里鎮樂合里
開放時間:各家溫泉開放時間不定,建議電話詢問

大眾運輸點此連結>>>台灣好行-玉長豐濱線資訊(時刻表/票價表)無障礙公車預約>>>>台灣好行無障礙預約資訊寒冷的冬天來花東縱谷旅遊,除了欣賞沿途綿延至天際的油菜花田之外,泡溫泉消除疲勞是一大人間享受。擁有百年歷史的安通溫泉,早年以「安通濯暖」名列花蓮八景之一,接近透明的溫泉水,泉溫達66度,不論是在湯屋、溫泉民宿中泡湯或是在溪畔挖池露天泡湯,都能享受冬日獨有的溫暖。在1904年,一名採樟腦的日本人在安通溪畔發現溫泉,到了1930年,日本人在此興建警察招待所,並設置公共浴場,逐漸發展成為溫泉勝地。隨著時間過去,玉里溫泉公共浴場改名為安通溫泉大旅社,不過溫泉業者至今仍保留日治時期興建的木造平房,建築外觀與舖著榻榻米的日式房間都保存相當良好,一方寫著「玉里溫泉公共浴場」的牌子,掛在入口處的門楣上,更使得整棟建築散發出一股幽靜怡人、古色古香的氣息。來安通溫泉泡湯之外,在這附近還有一條在清朝所開闢的安通越嶺古道,全長約13公里,沿途景色原始優美、富有歷史意義,是來安通泡溫泉的另一項活動選擇。

Read More +

北回歸線標誌公園

所在地:花蓮縣
地址:花蓮縣978瑞穗鄉舞鶴村 (臺9線大約260K東側)
開放時間:詳見官網或電話洽詢

北回歸線標誌公園位在瑞穗舞鶴台地,白色日晷的造型,是旅客經過舞鶴台地時必拍照的景點,公園內周遭設有戶外停車場、巨大茶壺造型的裝置藝術、廁所、步道及休憩區,從停車場到公園的步道規劃為無障礙步道,讓全年齡的旅客都能夠輕鬆步行,走到北回歸線標誌與茶壺裝置藝術合影留念,或瀏覽東西南北四方位的解說牌,認識24星宿與天象,眺望舞鶴台地周邊的茶園山巒美景。在公園兩側的木製迴廊中,設有許多跟天象、氣候、節氣、地球科學等相關的解說牌示,公園旁也有商家販售蜜香紅茶、舞鶴咖啡,提供旅人休息喝杯好茶咖啡,感受在地的好滋味,也能順路把伴手好禮帶回家。在夏日時分,是觀察北回歸線特殊天象的時刻,也是拍攝茶園與中央山脈的絕佳時間,蔚藍的天空、皎白的北回歸線、青綠的茶園與遠方的中央山脈,構成舞鶴台地上最經典的景色,更是路過此地的人們會拍的美景。北回歸線為紀錄太陽在北半球所能直射到距離赤道最遠的位置,位在北緯23.5度。每逢夏至的那一天,太陽就會直射在北回歸線上,正午時分的「立竿不見影」,成為北回歸線上的獨特天象。除此之外,北回歸線經過的國家、地區大部分是沙漠,臺灣是北回歸線上罕見的綠洲,海島型氣候與季風造就這份特別的地理景觀。在臺灣一共有3處設置北回歸線標誌,分別在嘉義水上鄉、花蓮瑞穗鄉、豐濱鄉。其中位在瑞穗的北回歸線標誌設立於1933年,放在瑞穗火車站的西側,爾後因東線鐵路拓寬才遷於現址。不過,北回歸線通過台9號省道的確實地點,其實是在目前北回歸線標誌以南大約兩公里的地方。

Read More +

瑞穗泛舟服務中心

所在地:花蓮縣
地址:花蓮縣978瑞穗鄉瑞良村中山路3段215號 (瑞穗火車站前直走大約5公里於193線88k處)
開放時間:8:30 - 17:00

※秀姑巒溪遊客中心目前正在進行重建施工,原巨大的頭目圖騰柱地標長年地震已龜裂到無法修補,已拆除。說到花東地區的水域活動,最具知名度也最刺激的非「秀姑巒溪泛舟」莫屬了。在民國70年代,秀姑巒溪就已成為國內泛舟活動的首選之地。每到夏天泛舟旺季,從瑞穗大橋至長虹橋,全程24公里的泛舟河段上,只見一艘艘紅艷艷的橡皮艇將整段河道妝點得綺麗動人。20多處難度不一的激流與險灘,帶給泛舟遊客充滿驚險與刺激的難忘旅遊經驗,而秀姑巒溪沿途的峽谷與奇岩等自然美景,無不烙印在泛舟客的心頭,久久難以忘懷。沿著溪畔繞山而行的瑞港公路上,更有數不清的廂型車,來回穿梭於兩地之間接駁載客。東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在瑞穗大橋南側的秀姑巒溪畔,設立了瑞穗泛舟服務中心。在這棟仿原住民傳統建築外觀的服務中心裡,除了介紹秀姑巒溪泛舟河段的生態資源、提供遊客泛舟相關資訊、播放泛舟安全影片之外,還附設有露營區。在泛舟活動季節裡,為遊客提供最完善的服務。

Read More +

箭瑛公園

所在地:花蓮縣
地址:花蓮縣975鳳林鎮
開放時間:全天

鳳林鎮大榮里與山興里之間隔著花蓮溪,自古以來枯水期時,這兒僅有一座竹子搭的便橋供人通行。民國66年夏天,因為颱風過境,竹橋被洪水沖毀。當時服務於山興國小的教務主任陳國義與張箭、鄧玉瑛、林寶炫等3位老師為了到校上課,即使河水湍急,他們仍手牽著手打算渡河。不幸在途中失足落水,其中張箭與鄧玉瑛2位老師更不幸溺斃殉職。當年這個消息撼動全國,大家均極為感佩偏遠地區教師們堅毅奉獻的精神,時任行政院長的蔣經國先生得知此一消息後,決定撥款興建一座水泥大橋,改善山興里的對外聯絡交通,並將此橋命名為「箭瑛大橋」,以紀念張箭與鄧玉瑛這兩位因公犧牲生命的老師。後來,這個故事被拍攝成電影「箭瑛大橋」後,兩位老師為學子犧牲奉獻的偉大精神更是家喻戶曉,連帶的也提高了鳳林地區的知名度。鳳林鎮公所為了紀念張箭與鄧玉瑛兩位老師,在箭瑛大橋東側橋頭旁的小山丘上,興建了一座箭瑛公園,緊鄰花蓮著名的景觀道路193縣道。除了在公園內豎立兩位老師的紀念銅像供人緬懷憑弔外,同時也為鳳林地區增加了一處休閒遊憩的好去處。

Read More +

鳳凰山莊(賽斯村)

所在地:花蓮縣
地址:花蓮縣975鳳林鎮鳳凰路300號
開放時間:08:30~17:30

環境清幽的鳳凰山莊(賽斯村),位在客家庄鳳林鎮西側鳳林溪上游地區,擁有露營區、烤肉場等設施,並也提供旅人住宿、購物、享用餐點,週邊青山環抱、溪水潺潺,臨近鳳凰瀑布與鳳林溪,十分適合來一趟自然生態旅遊。鳳凰山莊原本是鳳林地區的水源地,水質清澈甘甜,並擁有原始的自然風貌,伴著鳳林溪潺潺流水,跟著標示往山邊前進,可以看見秀麗的鳳凰瀑布,猶如一條銀絲帶般懸掛於10公尺高的山壁上,空氣間瀰漫著負離子,清淺的水潭冰涼透徹,是一處極富野趣的遊憩勝地,因此鳳林鎮公所早年將此區規劃為鳳凰瀑布風景區,為炎炎夏日帶來一絲沁涼。在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成立後,便將此地規劃為發展自然生態旅遊與心靈探索的遊憩區,利用鳳凰山莊原有的建築,增設露營區、烤肉場及其他相關設施,而賽斯村每月都有規劃各種的心靈探索活動,希望為造訪花東縱谷的旅人,提供另一種不同風格與型態的活動選擇。

Read More +

新光兆豐休閒農場

所在地:花蓮縣
地址:花蓮縣975鳳林鎮林榮里永福街20號
開放時間:08:30-17:00

大眾運輸點此連結>>>台灣好行-縱谷花蓮線資訊(時刻表/票價表)無障礙公車預約>>>>台灣好行無障礙預約資訊深受小朋友歡迎的新光兆豐休閒農場,設有多種遊樂設施、放牧區、生態鳥園、鸚鵡園等,來到這裡可看見孔雀在農場中漫步,並能夠近距離拿著奶瓶餵小牛,而廣大遼闊的青青草原可以讓人盡情跑跳,不僅如此,夏日還有開放戲水區,還能令大人小孩快樂地打水仗,度過歡樂的時光。被群山圍繞的兆豐農場,是一座水美草豐、生氣盎然的休閒渡假農場,鮮美的牧草生產出優質的鮮奶,製作出好吃的奶酪、鮮奶冰淇淋,廣受旅客的喜愛。除了吃鮮奶製作的甜點、看乳牛之外,這裡也有壯觀的歐式花園、一年四季皆呈現不同風情的花海,以及二子山溫泉,讓人享受多種的休閒活動。沿著農場中的步道騎著電動車或鐵馬,到動物區看討喜又可愛北美浣熊、台灣山羌,對植物有興趣的遊客,也可以在水生植物生態區、溫室、沙漠植物園及藥用植物園等區域,探尋頗具特色的各類植物,欣賞這裡迷人的風景,來趟精彩豐富的農場親子遊。

Read More +

馬公金龜頭礮臺

所在地:澎湖縣
地址:澎湖縣馬公市介壽路7號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馬公金龜頭礮臺地當澎湖島西側的馬公半島極西,媽宮城西南門外,媽宮澳(今馬公灣)西南的龜頭山上,與大山嶼舊稱「蛇頭」的風櫃尾蛇頭山東西斜對,共扼馬公港門;於西元1887年由總兵吳宏洛所建,配備有七、十、十二吋口徑阿姆斯壯後膛砲各一門,與西嶼東臺、西臺同為全澎戰力最強大之砲台,本礮臺為劉銘傳新築九座砲台之一,不僅與西嶼西臺、西嶼東臺同時興建,同時是當時四座礮臺中最重要的一座,因而格外具有歷史價值。穹隆式兵房是金龜頭礮臺最主要的建築形式,也是澎湖地區砲台的特色。現在的金龜頭礮臺四周的土垣、砲台掩體、砲台底座、入口處的牌樓皆保存良好,土垣則使用澎湖最知名的玄武岩疊砌,以水泥作為黏結接合的材料。昔日廝殺的煙硝已隨著時光荏苒為之消散,充滿歲月履痕的金龜頭礮臺如今已經過修復,帶著古老的故事及新面貌與遊客見面,於106年4月26日開放參觀;而鄰近的潘安邦故居、天后宮、順承門、篤行十村…等古蹟也是值得一遊的好所在,喜歡古蹟文化的遊客們絕對不能錯過。猶如小半島的金龜頭礮臺帶著一絲絲古意,在傍晚時分,隨著落日餘暉泛著柔光別有一番宜人的風情,是欣賞黃昏美景的勝地。(圖片來源:澎湖縣政府文化局)

Read More +

澎湖廳憲兵隊

所在地:澎湖縣
地址:澎湖縣馬公市民族路22號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澎湖廳憲兵隊是保有澎湖當地風情的日式建築,位於澎湖縣馬公市西側,舊媽宮城內。澎湖廳憲兵隊主要建築為日式兩層磚木造建築物;日式宿舍擁有沐浴及取暖兩用的磚造煙囪。最特別的部分莫過於位在西邊使用玄武岩所製作的圍牆,前方並有一座地下水池。澎湖廳憲兵隊原本是清朝的澎湖協鎮署,創建於清康熙年間(1684),光緒15(1889)年將協鎮署改為通判衙門時,只有對原有的屋舍做了一些必要修繕,並在署旁增建監房及化善所各一處;直到日治時期大正(1962)、昭和6(1931)年年間改為澎湖廳憲兵分隊時進行了大幅的修繕才擁有了現在的樣貌。民國34(1945)年國民政府時期,做為澎湖防衛司令部運輸組營區,直至民國47(1958)年為因應八二三金門砲戰的局勢才改組馬公港指揮部。澎湖廳憲兵隊經歷清、日治到國民政府時期的使用及改建,不僅在歷史意義、建築藝術性上都有獨特的風貌。周圍也鄰近天后宮、順承門、篤行十村...等古蹟遺址,是喜歡探訪古蹟文化的遊客們最適合的一個景點。

Read More +

第一賓館

所在地:澎湖縣
地址:澎湖縣馬公市介壽路15號
開放時間:Sun 09:00~17:00;Mon Close;Tue Close;Wed Close;Thu Close;Fri 09:00~17:00;Sat 09:00~17:00

第一賓館是日治時期的建築,有著和洋混合式的外觀,最初的貴賓館是日本政府為了紀念1908年在澎湖海域爆炸的松島艦上罹難的223名官兵,於是在1912年興建松島紀念館並附設貴賓館,主要作為招待日本皇族及高級官員的招待所。後來於1940年因為馬公第一漁港的興建,改建貴賓館到觀音亭北側高地,視野變得更加開闊。二次世界大戰後,國民政府接收貴賓館,蔣中正總統下榻後便從日式裝潢改成西式的起居空間,並興建一座地下戰時指揮所。在金門八二三炮戰時,這裡更是成為指揮作戰計畫的中心。在蔣中正總統遷回台北後便改稱為「第一賓館」。2011年,被公告為縣定古蹟的第一賓館在完成建築主體整修工程後,正式開放民眾參觀。現今,可以看見第一賓館入口處的玄關屋頂為「唐博風式」構造,入口玄關地面和牆面採用澎湖特有的貝殼砂。內部的空間則呈現「蔣公行館」的生活情境,外面還有靜謐優雅的的庭園,讓這座和洋混合式建築顯得格外雅致。

Read More +

將軍澳嶼

所在地:澎湖縣
地址:澎湖縣望安鄉將軍澳嶼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當地居民早年因採集珊瑚而致富,因此相當繁榮富庶,漁港街道上小樓房櫛比鱗次,頗有港市風情,而有「小香港」之美稱。 和望安島只相隔一海浬的將軍澳嶼,面積雖然只有望安島五分之一,人口數卻接近望安本島。將軍澳嶼的居民早年因採集珊瑚、文石致富,因而十分繁榮,樓房林立,有著與其他島嶼不同的港都風情,所以有「小香港」、「小高雄」之稱。現在的居民多以捕魚維生,在島上的西側有一座將軍廟和永安宮、天后宮同為村民信仰中心,三座宮廟從其廟內裝飾及碑文便可窺見重修、改建都與漁業發展盛衰息息相關的歷史。 將軍澳嶼周邊有許多島嶼,東側海岸有因形狀像船帆而得名的「船帆嶼」,退潮時會與將軍澳嶼相連,是典型的陸連島,也因此被稱為「將門嶼」。還有像是無人的「忘憂島」,擁有美麗的珊瑚礁生態,可以在知名的浮潛景點金瓜仔礁探索海底世界,並體驗在無人島上遠離喧囂的露營!若是從將軍澳嶼坐船往南邊則可以抵達生態保護區的頭巾嶼,它有著一半黃色的火山角礫岩與一半黑色玄武岩的獨特景觀,在海蝕平台上會看見許多如小水塘的海洋潮池,含養著許多潮間帶的生物,潮池的生態也會隨著漲潮時淹沒潮池而有所改變。除此之外,島上還棲息許多不同種類的燕鷗,像是鳳頭蒼燕鷗、白眉燕鷗等候鳥都會在此停留,可以以巡航的方式在遠處觀察這些燕鷗喔!

Read More +

鴛鴦窟、藏軍洞

所在地:澎湖縣
地址:澎湖縣望安鄉鴛鴦窟、藏軍洞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鴛鴦戲水-鴛鴦窟」位於望安島上東北方,是一座天然的山谷地形,傳說早期因多處的水窟,有鴛鴦在此戲水棲息而得名。外海則有狀似馬鞍的馬鞍山嶼為屏障,因此,在日據時代被日軍打造為重要海軍基地,其中「藏軍洞」就是此區殘存的歷史遺跡。西元1944年日軍奴役望安和將軍兩島的居民,進行挖鑿而成,作為海軍之魚雷快艇基地及特攻隊員的寢室。工程即將完成之際,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該處基地因此廢棄。多處洞穴早已崩塌,但依稀可見一些遺跡。

Read More +

天台山

所在地:澎湖縣
地址:澎湖縣望安鄉天台山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海拔53公尺的天台山岡丘草原帶為望安島之最高峰,附近是澎湖著名文石產地,山四周草原平坦,偶有牛羊漫步,美景自然天成。天台山已成為眺望望安本島和對岸花嶼最佳的景點。天台山岩層主要為微輝長斑岩塊,其節理成片狀。西側海崖下有壯觀的玄武岩景觀,依循步道下至西邊海岸,可發現一處高達30公尺海蝕洞奇景,微輝長斑岩的節理之美與虎井、桶盤兩島之柱狀玄武岩景觀不同,天台山片狀交錯的節理形成美麗的「石花」。

Read More +

花宅聚落(中社村)

所在地:澎湖縣
地址:澎湖縣望安鄉花宅聚落(中社村)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花宅聚落是澎湖地區保存較完整的澎湖傳統聚落之一。漢人300多年前移民到此,先民觀察地形,周圍山丘環繞,宛如花瓣環繞著花心,於是在花心(山仔尾頂)附近墾地築屋,因此名為「花宅」。台灣光復後,以地理位置在望安鄉本島四個村落的中央,而更名為「中社」村。由於在地人口外流,古厝日見頹圮,花宅鄉親於民國94年成立「台灣花宅聚落古厝保存協會」,以喚起政府的重視。之後經澎湖縣政府公告為「望安花宅聚落」並進一步向文建會申請登入為「重要聚落」,目前刻正研擬再發展計畫中。在花宅的古厝群中,最顯眼的莫過於曾家古厝其書卷造型的窗戶,像極微軟的註冊商標,還有紅磚裸砌成「曾」字型的窗櫺,如同開機的通關密碼般趣味。這是曾家子孫集資自費按原貌修護而成,保存先人產業令人敬佩。追星景點『往回看 青春的腳步不遠 往前看 人生的風味更香眺望生命的真相』─「伯朗咖啡 澎湖篇」廣告片。鋼琴聲伴隨著孩童的笑聲,光影與舞者的舞步交錯,風車、古厝、綠樹與天人菊,青春的爽朗笑聲與靦腆笑容、歷史印刻的斑駁石牆與古厝,碧海、藍天、紅花、白浪,都是澎湖的顏色。廣告片「 Canon EOS 650D -澎湖篇」的光影巷弄及古厝的文字窗,看來,這是攝影者最愛的獵取畫面之一。

Read More +

網垵口沙灘

所在地:澎湖縣
地址:澎湖縣望安鄉網垵口沙灘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網垵口沙灘位於望安島南端貝殼砂灘潔淨而無汙染,弧形海灣綿延將近1 公里長。早期由於當地漁船停靠於此,在沙灘上曬網、補網,以及撒網捕魚之情景,故稱之為網垵口,目前已無船隻停泊,而成為當地孩童與遊客戲水的天堂。恬靜與清澈海水、金亮沙子,網垵口之沙灘與夜之美,像個詩人或戀人。若想體驗網垵口沙灘的美景,非得在望安住上一晚不可,也因為此海域之海水色調一日數變,因此被戲稱為「調酒海灘」。玩家秘笈網垵口沙灘早期為望安傳統最大的漁船泊靠區,目前除可戲水、游泳、賞景、聽濤及觀星外,牽罟活動亦為遊客最佳的選擇。

Read More +

望安綠蠵龜觀光保育中心

所在地:澎湖縣
地址:澎湖縣望安鄉東安村1號之4
開放時間:Sun 09:00~17:00;Mon 09:00~17:00;Tue 09:00~17:00;Wed 09:00~17:00;Thu 09:00~17:00;Fri 09:00~17:00;Sat 09:00~17:00

潭門港旁不遠處,一座似海龜造型的建築,矗立於望安嶼的東南方。進入館內,望安自然生態盡收眼底,候鳥、保育生物紛紛登場,當然少不了最重要的「綠蠵龜」,除了龜種的特徵辨別及分布環境,海龜與民間祈福活動「上元乞龜」,均為館內耐人尋味的展示內容。值得注意的是佇立於展示廳入口的「好善堂」石碑,碑文記載著130年前望安地區士紳為保護海龜、耕牛而募款,立碑明文以津貼獎勵居民矜憐生命、同時報請官府准以違者重罰,以示恩威並重。現在此碑文已成為早期先民對於海龜生態保育的重要見證。進入綠蠵龜觀光保育中心,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展示大廳,右邊為視聽簡報室,每天上午10點至下午4點整點播放綠蠵龜生態影片,另10人以上團體可預約導覽解說服務,讓學習與參觀成為一種知性趣味的行程海龜相關訊息介紹:海洋保育署友善賞龜專區

Read More +

南嶼城

所在地:澎湖縣
地址:澎湖縣七美鄉海豐村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南嶼城是七美早期作為抵禦外來侵略的防衛設施,在拱型玄武石門內側,嵌有「重修南嶼城記」石碑,南嶼城全部採用玄武岩堆砌而成,有著方正雄偉的格局,拱型城門揭露著一絲絲古意,傍晚時分,落日餘暉泛著柔光,別有一番浪漫風情。

Read More +

小台灣

所在地:澎湖縣
地址:澎湖縣七美鄉東湖村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s

小台灣位於澎湖縣七美嶼的東北方,由牛母坪沿著濱海公路往北走,經過斜坡路段時會看到一個觀景涼亭,站在涼亭上即可觀賞到經年累月海浪拍蝕的結果,成為形狀酷似小台灣的海蝕平台,因此稱作七美小台灣,還有狀似龜山島的岩石在同樣的位置,在海水退潮時形狀更為明顯。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