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湖哈拉影城
所在地:臺北市地址:
開放時間:
東湖哈拉影城周邊是典型的都會住商混合生活空間,娛樂、教育、交通條件皆相當優秀,最具特色的地標是巴洛克風格建築的哈拉影城。有別於其他熱鬧非凡、人潮擁擠的地區,東湖多了份悠閒感,走累了,還能轉進巷弄間,尋找看似平凡卻不平凡的小吃打打牙祭,度過悠閒的假日。
Read More +CITYLINK南港店
所在地:臺北市地址:
開放時間:
南港CITYLINK百貨位於南港車站附近,以「Shopping Resort」為概念,提供顧客一個陽光、慢活、駐足、購物的悠雅空間,具時尚流行、美食休憩及親子娛樂等特色,在餐飲選擇上有主題餐廳、風格美食及特色飲品等應有盡有。
Read More +文化大學
所在地:臺北市地址: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中國文化大學共有五個校區,總面積115公頃。校本部位於陽明山華岡,毗連國家公園,景象優美、空氣清新、交通便利,校內建築以中國宮殿式建築呈現,外型典雅巍峨。
Read More +吳興街商圈
所在地:臺北市地址:
開放時間:
距離信義區「台北101」不遠的吳興街,早上是人聲鼎沸的傳統市場,晚上則是零星的夜市小吃,周邊擁有許多特色餐飲,是台北醫學大學學生覓食的好去處,值得大家前往細細品嚐。
Read More +師大龍泉商圈
所在地:臺北市地址:
開放時間:請依各店家營業時間為主
因位於師範大學旁而得名,主要道路為師大路及龍泉街,因往內延伸的巷道多,狹長型道路形成徒步區,以學區為中心帶動商圈美食、平價服飾店及特色咖啡店大量聚集,以供應南北各地學生及來台學習華語之外籍人士的日常生活需求。
Read More +城中市場
所在地:臺北市地址:
開放時間:上午6時至凌晨0時
自清領時期開始,城中市場即為台北城內的攤商聚集區,時至今日也變成美食雲集的傳統市場。從早開到晚,有一整條的吃飯街,也有以販賣衣物為主的街道,是在地人採買生活用品及品嘗傳統美食的好地方。
Read More +捷運綠廊
所在地:臺北市地址:
開放時間:開放空間
台北捷運綠廊係貫穿台北車站至淡水站沿線的生活圈,乘載了居民及旅客的共同記憶,也記載著台北城市發展的軌跡。不論是心中山線形公園、心雙連線形公園、圓山線形公園或是台北捷運線形公園等,都導入都市空間縫合概念,搭配周邊整體環境,進行該段線形公園設施優化及區域特色亮點營造,提供居民一個舒適、嶄新的休閒空間。
Read More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
所在地:臺北市地址:
開放時間: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總面積3.98公頃,建築基地約兩千坪,園區周邊保留大面積植栽綠地、公共藝術與親水步道,建築設計與自然環境相調和,以符合鑽石級綠建築為目標。園區以七海寓所古蹟及蔣經國總統圖書館為核心,附設遊客中心,結合七海潭與劍潭山的美景,以及環湖步道,構成整體文化園區。我們以緬懷經國先生,活化古蹟,延續歷史生命力為原則來規劃營運此重要故居,希望成為臺北市文化深度旅遊之新景點,以及具有豐富歷史意涵的人文新地標。七海寓所七海寓所為經國先生夫婦的生活空間,内部陳設簡單,體現經國先生樸實無華與親和平易的風範。七海寓所另設有遊客停等區,此空間展示寓所大事記、文物、寓所環景導覽、寓所建築與生態介紹等。陳列廳第一陳列廳以「臺灣現代化的推手」為主題,介紹經國先生生平事蹟及家庭生活,呈現經國先生的人格特質、重要政績與人生歷練。第二陳列廳以「歲月沉思錄」為主題,帶領遊客回到經國先生的年代,透過經國先生的日記、侍從及僚屬眼中的經國先生、經國先生的書畫作品等,讓遊客認識不同面向的經國先生。
Read More +大橋教會(枋隙教會原址)
所在地:臺北市地址:
開放時間:星期一 休息星期二 休息星期三 09:00–18:00星期四 09:00–18:00星期五 09:00–18:00星期六 13:00–19:00星期日 09:00–18:00
清法戰爭期間台灣社會瀰漫一股排外氣氛,馬偕博士的教堂也因此受到暴徒的反對而被拆毀。枋隙教會即為馬偕博士於1885年出面交涉,使用由劉銘傳欽差賠償的墨銀一萬兩,所建造的四所尖塔禮拜堂之一。馬偕博士認為枋隙教會是他設計的多所教堂中最美麗的石造教堂。1915年因信眾人數增多,教堂空間不敷使用,李春生長老獨資奉獻大稻埕新禮拜堂,由此枋隙教會的信徒則移轉到新址聚會,教會也隨之改稱為大稻埕教會。而枋隙舊址則先後出租為日語傳習所及寶香齋糕餅工廠之用。而後閒置至1950年代時,孫理蓮牧師娘見此地荒廢可惜,便鼓勵台灣基督長老會於此地重建教會。最終在1956年新教堂竣工並開始聚會,名為大橋教會。教堂本體經歷多次重建,如今只存北側建物及外側石牆為枋隙教會原建築體,為北市唯一遺留馬偕傳教之實體見證。仍可見到用唭哩岸岩堆砌成的厚實石牆,以及具古典特色的尖拱門窗。教堂南側則可見到糕餅工廠時期用洗石子工法建造的仿羅馬柱及花瓶欄杆,和清水紅磚堆砌而成的空花欄杆。下次經過時,不妨進來看看經歷時代風霜的文化建築們。
Read More +「花現台北杜鵑花季」 溫羅汀咖啡街區巷弄
所在地:臺北市地址:
開放時間:
春風微拂、陽光和煦的3月份,正是台北杜鵑花盛開的時刻,沿著台北杜鵑花的賞花地圖,來到溫羅汀街區巷弄漫步,在這一帶安靜的街道中,每條巷弄都隱身著具有質感、文青、復古、清新、溫馨、文藝氣息等各式各樣的書店、咖啡廳、文創小店。但你/妳有沒有發現有些不一樣呢?每年台北杜鵑花季,在地店家開始紛紛妝點上繽紛的杜鵑花窗貼,當人們一走進巷弄中,彷彿置身於粉紅杜鵑花海中,浪漫的杜鵑花語訴說著「我們的約定」,今年也一起相約來參與台北杜鵑花季吧!快準備好你的相機,跟著杜鵑花散步在粉色浪漫的咖啡巷弄,一起拍一波網美照吧!咖啡香、書香、浪漫杜鵑花,等著與你一起共度美好、幸福、有愛的台北杜鵑花季~
Read More +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_美術分館
所在地:臺北市地址:
開放時間:
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美術分館(以下簡稱順益台灣美術館)於2020年6月10日正式開館。這座位處於城市中央的美術館,可說是林迺翁文教基金會推廣台灣藝術文化之路上又一重要里程碑。 位於台北市北門廣場周邊,現址為延平南路5號的順益台灣美術館,其前身曾為順益關係企業的「起家厝」-《順益行》。這棟擁有74年歷史的老建築,在林純姬董事長的擘畫下搖身一變成為一座嶄新的美術館,順益關係企業追求卓越的精神,也將藉由美術館的運作向社會輻射出更大的文化能量。 順益台灣美術館創辦人林清富名譽董事長熱愛鄉土、珍愛台灣,自70年代開始,陸續收藏許多台灣原住民文物及本土美術畫作。而順益台灣美術館除了展示林清富名譽董事長典藏捐贈之精彩畫作以外,也依據不同主題舉辦特展,並邀請海內外策展人及青年藝術家參與,達到宣揚台灣文化之目標。在教育推廣活動方面,美術館透過聚焦於「風土人文」、「創新文化」、「多元藝術」等多元面向,積極與各級中小學串聯,期望能以美感教育作為兒童學習台灣美術之根基。同時,順益台灣美術館亦鼓勵學術交流與實務實習,鼓勵不同背景的民眾參與志工服務,共同打造一個全民分享交流的文化平台。 這座美術館所在的位置,屬於台北市老街景觀營造之重點區塊,同時也是台北市北門黃金藝文圈與台北火車站周邊輻輳區域的一環,是國內外旅客抵達台北時的首要門戶與印象所在。作為引領外地旅客認識台北的起點,順益台灣美術館將城市中的新潮文化及老街風華之歷史、人文、科技、互動等多元面向皆納入藍圖,期盼這座美術館能成為民眾在梳理城市紋理及印記時的重要線索。而美術館周遭環繞著許多文化古蹟,如撫台街洋樓、中山堂、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郵政博物館等,未來,順益台灣美術館也將以台灣歷史記憶為核心,透過與周邊景點的活動串連,一同推動城市內的文化共振。 2020年,順益台灣美術館的誕生不僅為北門黃金藝文圈增加了新地標,更以精緻豐沛的藝術內涵活絡社區文化交流。這個充滿魅力的嶄新藝文空間,未來將引領民眾透過經典的美術作品見證台灣風華,並為城市注入富含文化能量的新活力。(資料來源: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_美術分館)
Read More +內湖葫蘆洲吊橋橋墩
所在地:臺北市地址:
開放時間:開放空間
內湖葫蘆洲吊橋橋墩1930-1940年代大臺北地區窯業鼎盛時期,提供材料與人員出入南港、內湖的主要通道,吊橋雖隨著都市發展僅存單邊橋墩,但為臺北磚窯產業歷史與河運交通的歷史見證,具歷史價值。(資料來源: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國家文化資產網))
Read More +五分吊橋遺址
所在地:臺北市地址:
開放時間:開放空間
為臺北市區基隆河少數現存之吊橋遺址。吊橋之設立係作為早期內湖地區運送煤礦之交通要道,其遺址乃地方產業發展之歷史見證。該吊橋為內湖區跨越基隆河最早的一座煤炭運輸專用吊橋,吊橋橋面已於民國60、70年間拆除,目前只殘留北河岸的橋柱。(文字來源:國家文化資產網)
Read More +大稻埕公園
所在地:臺北市地址:
開放時間:開放空間
大稻埕公園位於歸綏街216號對面,鄰近為迪化街年貨大街,逢年過節時,有著濃厚之過節氣氛,平日也有豐富之南北雜貨飄香氣味;係因鄰近李臨秋先生故居,故文化局於園內設置李臨秋先生生平簡介播放機組,提供來往民眾觀看。(資料來源:公園走透透臺北新花漾)
Read More +麗山農民廣場_麗山公園
所在地:臺北市地址:
開放時間:開放空間
來到南港的麗山農民廣場,可見廣場地板鑲嵌著北宋文豪─蘇軾「定風波」詞句,充滿文學的氣息,原來這裡在日治時代曾經是個書院,附近學童在此唸書學習,後因發生崩塌災害,荒廢多年已不復原景,大地處配合農業社區環境改善治理舊有崩塌地,融合日式涼亭、落羽松及景觀石等元素,營造早年書院的意象,塑造別具風格的休憩廣場環境。麗山農民廣場,對面即是封溪護魚有成的四分溪,大家也可順道漫步在雙心造型跳石及溪畔步道,一邊聆聽溪水潺潺,一邊欣賞落羽松美景,適合休閒假日安排前往,感受落羽松秘境及雙心跳石浪漫的氛圍,如果對四分溪封溪護魚的故事感到興趣,也歡迎聯繫久如社區發展協會安排一場生態導覽,感受自然的氣息與寓教於樂小旅行。(資料來源: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大地工程處)
Read More +静心苑_松山療養所所長宿舍
所在地:臺北市地址:
開放時間:營業時間:上午11:00開館 至 晚上21:00閉館。(營業時間內,免費開放參觀)休館日:每周一暨每年除夕農曆新年休館。暫停營業:天然災害依臺北市政府公告配合暫停營業。
松山療養所成立於1915年,是臺灣最早的肺結核病收容機構,因著松山療養所的成立,誕生了所長宿舍,松山療養所所長宿舍應是在 1922 年〈總督府官舍標準化〉法令發布後所建置,當時高等官官舍之設置是具有一定特有之規範。靜心苑(松山療養所所長宿舍)為日式木構造建築,無論是雨淋板的設置、和式小屋二重樑屋架、空間格局、建材等,大多為日治時期營建技術之展現,其中室內傘型天花以及入口外玄關兩側柱型之裝飾皆為其特殊語彙之呈現,具有其文化資產價值。資料來源:靜心苑官網、臉書
Read More +國立臺灣博物館_鐵道部園區
所在地:臺北市地址:
開放時間:
國定古蹟臺灣總督府鐵道部位於忠孝西路、塔城街、鄭州路、延平北路間,屬國營臺灣鐵路股份有限公司管轄。1885年臺灣巡撫劉銘傳聘請英國與德國顧問,於淡水河碼頭內建造機器局,組裝槍砲彈藥及鑄造貨幣,內有鎔鐵所、鍛工場等。1895年日本軍方接收機器局,改為臺北兵器修理所,製造並修理陸軍所管兵器,可製造彈丸、信管、小銃丸及藥筴、船舶、鐵道鐵橋等,之後改稱為臺灣砲兵工廠,1900年由陸軍省移交鐵道部,同年改為臺北工場。1908年臺灣西部縱貫鐵路開通,鐵路交通運量與車輛維修需求大增,1909年臺北工場向東擴張,新建車輛修理工場、塗工場。1915年起拆除基地南邊原有建物,1918年新建鐵道部廳舍,與臺北工場並存,成為南廳舍、北工廠配置,直到1934年臺北工場搬遷至松山(今國定古蹟臺北機廠)為止,街廓內原有將近四十棟建物,歷經2005年興建捷運以及2013古蹟修復拆除不保存者,目前尚餘十棟,其中包含八處法定文化資產:鐵道部、食堂、八角樓男廁、電源室、工務室、戰時指揮中心、清代機器局遺構以及臺北工場(不在鐵道部園區範圍內)。戰後鐵道部改為臺灣鐵路管理局。因都市計畫劃道路塔城街於1967年開通,切斷與西側鐵道部官舍群連結形成今日所見的街廓。1992年臺北市政府指定鐵道部廳舍為三級古蹟,1993年臺鐵總局遷移至臺北車站新廈。2005年文建會委託東海大學、中原大學進行古蹟調查研究及再利用規劃,2006年交通部與臺灣鐵路管理局,以及文建會與國立臺灣博物館簽訂臺灣博物館系統聯盟協議書,鐵道部古蹟修復再利用工作正式開始,以「鐵道部博物館園區」為基礎概念,目標為建置現代性展示主題之複合使用園區,並整合周邊都市及歷史涵構。2007年文建會指定為國定古蹟,並納入八角樓、食堂、電源室、工務室、戰時指揮中心為古蹟範圍,臺北工場及清代機器局遺址則分別由臺北市於2008年及2010年指定為市定古蹟,2009年起由臺博館代管此區土地建物。規劃中的鐵道博物館展示主題將主要架構在古蹟與基地、鐵道文化及現代性等相關議題之上,未來也將涉及整合西側原機器局工廠範圍內E1E2街廓。(資料來源:國立臺灣博物館)
Read More +松錦公園
所在地:臺北市地址:
開放時間:
松錦公園分為松錦一號公園與松錦二號公園,同樣位於民生東路二段與吉林路交界,且鄰近捷運行天宮站,坐落於住宅區內,提供當地居民一個散步休憩的場所。公園內的植栽造景維持得乾淨整潔,園區內的涼亭舒適寬廣成為民眾交流談天的社交空間,此外松錦公園鄰近松江市場,可以順道至松江市場買些生鮮、日用品及走走逛逛。
Read More +湖山六號公園
所在地:臺北市地址:
開放時間:
鄰近大湖公園的湖山6號公園,是座以自行車為主題的共融式遊戲場,距離捷運站非常近,也有收費停車場可開車前往,湖山6號公園裡除了有自行車造型的兒童遊樂設施外,亦有戲沙區及平衡木區讓孩童能夠玩耍放電,此時父母可至湖山6號公園內的三行亭內休憩,乘涼休息的同時亦可遠觀在遊樂區遊玩的小朋友,正好呼應亭柱上的「三三兩兩可避急驟風雨 行行坐坐笑睇孩童嬉戲」,是個值得玩一個整個下午的親子遊樂公園。
Read More +天母運動場區_棒球場
所在地:臺北市地址:
開放時間:
臺北市立天母棒球場位於臺北市忠誠路與士東路交叉口,自民國86年3月5日動工興建,88年8月15日年落成啟用,2020年9月21日啟用人工草皮,為臺灣第一個使用人工草皮的球場,可容納觀眾10,000席。左外野:325 英呎、中外野:400 英呎、右外野:325 英呎。本球場坐落於陽明山下其方位為東北東方(由本壘往中外野方向),由本壘板正後方觀眾席望去,可觀賞到陽明山、文化大學、大屯山等景觀。(資料來源:臺北市政府體育局)
Read More +彩虹起跑線
所在地:臺北市地址:
開放時間:開放空間
2020年9月,臺北市第二道炫目的彩虹地景「彩虹起跑線」在臺北市東區誕生了!位於臺北市政府前市民廣場。此處彩虹地景由市府延伸至議會方向,類似跑道的形式上巧妙劃了一條線,就像是奔往幸福的起點般,不僅再次傳達臺北市提倡性平的初心,更呼應每年在市府前起走的臺灣同志大遊行。彩虹地景彷彿凝聚著所有人的期待與熱情,讓大家在市府前踩著堅定的步伐,穩穩地朝著幸福之路前進。(資料來源: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
Read More +臺灣股票博物館
所在地:臺北市地址:
開放時間:
為降低發行成本、提昇市場作業效率及符合世界潮流,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責成臺灣集中保管結算所,積極推動有價證券全面無實體化,民國100年7月29日,我國證券市場正式達到「無實體百分百」目標,成為全球市值前25大中第13個全面無實體化的國家。為彰顯臺灣證券市場邁入全面無實體里程碑,集保結算所特別在原來保管股票的庫房現址,規劃建置臺灣第一座股票博物館。「臺灣股票博物館」除介紹股票的衍生及其演進過程外,期藉珍貴收藏品、文獻資料與多媒體互動等,詳實呈現臺灣股票市場與經濟脈絡同步發展的緊密關係,以及股票對你我身處社會、生活,甚至藝術、人文的影響。歡迎您,在此留下足跡、輕鬆體驗,跟著我們一起打開金庫門,進入時光隧道,探索股票的過去、現在與未來。(資料來源:臺灣股票博物館官網)
Read More +華岡博物館
所在地:臺北市地址:
開放時間:
華岡博物館之創議,發軔於華岡學府創校之時。創辦人張其昀先生於民國 51 年(1962) 3 月 1 日訂「創校旨趣書」,揭以「高等教育(大學)學術研究(研究院)服務推廣(企業)三者一體」,為興學創業之方針,採取「圖書館與博物館」並重的原則,而有創設博物館之議。華岡博物館籌備時期歷時 8 年之久,前身為民國 52 年(1963)在大成館成立之「中華文物陳列館」、54 年(1965)遷入大仁館,改為「文物博物館」,58年(1969)改名為「國際華學資料展覽館」。為適應此種演進,經歷三度的充實與發展,在文物徵集保管等日常行政方面,先於圖書館內設立博物館,合稱圖書博物館。隨後在中華學術院內設博物館組,專司其事。 民國 60 年(1971)華岡博物館在大義館 6 樓正式成立,為國內第一所大學綜合博物館,亦是最具規模的大學社區博物館。華岡博物館一方面輔助教學,提供通識教育之資源,同時亦發揮社會教育與社區服務之功能。民國 74 年(1985)起,董事長張鏡湖博士決定籌建新的博物館館舍,與圖書館、資訊中心合併統一規劃為曉峰紀念館,87 年(1998)底硬體建設完成,88 年(1999) 3 月 1 日正式啟用,館名沿用「華岡博物館」。華岡博物館的業務,以功能區分為典藏、展覽、推廣教育三大類。歷任館長潘維和、趙振績、陳國寧、陳明湘、吳瑞秀、嵇若昕、劉梅琴館長與同仁的努力推展之下,頗具規模,成為本校一大特色。(資料來源:華岡博物館官網)
Read More +寶勝畫廊
所在地:臺北市地址:
開放時間:
寶勝畫廊致力於發掘國際上深具文化內涵及真善美的藝術精品,透過畫廊平台與全球收藏家分享。此外,更積極為藝術家舉辦世界巡迴展,舉辦國內外藝術評選賽,參與世界各大藝博會。目前已獲邀參與瑞士蘇黎世藝術博覽會(Art Zurich)、瑞士日內瓦歐洲藝術博覽會(europ‘art)、奧地利茵斯堡藝術博覽會(Art Innsbruck)、美國芝加哥藝術博覽會(Art Chicago)、美國紐約藝術博覽會(Art Expo New York)、北京中藝博國際畫廊博覽會(CIGE)、上海藝術博覽會國際當代藝術展(ShContemporary)、 韓國藝博會(KIAF)……等等。 同時也積極參與國際拍賣,拍賣成果屢創台灣當代藝術畫作最高紀錄,成為全球藝術交流的重要平台。(資料來源:寶勝畫廊官網)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