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英風美術館
所在地:臺北市地址:
開放時間:週三到週六 12:00-17:00(週一、週二、週日公休)
楊英風美術館座落於台北市人文薈萃的南海學園,鄰近史博館、藝教館、植物園等文化重鎮,濃厚的藝術、學術氣息於一聚集。楊英風美術館一年數檔的楊英風回顧展與一場藝術家交流專題展,不定期國內外國家級館際合作邀請展出;舉辦人文藝術講座、藝文活動與小小藝術家研習營等推廣活動。 藝術應用加值,一切就從分享開始為落實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讓藝術更貼近生活,生活更有意思,「使用」再再是最直接的體驗方式;透過藝術家之原創與人性化貼心的設計轉換,開發出實用美觀的生活用品、禮品,讓人充分感受生活中美學的應用巧思。藝文空間 一個結合人文、生活、美學、創意與租借的多功能藝文空間。在這裡,您可以閱讀、小憩,可以品味咖啡、聆聽生命經驗,抑或共享知識的藝文講座。人文藝術的精神與內容一直是我們的目的,熱情邀約三五好友、讀書會等齊聚,俾益文化藝術之交流與發展。 三樓本館一年三場的楊英風專題展覽,地下樓楊英風故事館常態展,常態展區以歷史步道的意象,展示楊英風創作史料及歷史記錄,讓民眾體會時空還原的氛圍,瞭解楊英風一生梗概。以及不定期國內外國家級館際合作邀請展出;舉辦相關人文藝術講座、藝文活動與小小藝術家研習營等。(資料來源:楊英風美術館官網)
Read More +忠泰美術館
所在地:臺北市地址:
開放時間:
忠泰美術館成立於2016年,是忠泰建設成立三十週年、忠泰基金會設立十週年,在台灣建築文化推廣之路的重要里程碑。忠泰美術館期許成為一座肩負企業社會責任,並回應21世紀社會需求的新形態智庫、觸媒與平台;延續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之「A better tomorrow」信念,成為台灣首座聚焦「未來」與「城市」議題的美術館。忠泰美術館位處台北都會區,同時也是基金會第一檔明日博物館展覽之地點,經過十年在城市中游移展演,回到出發地落地生根成為「在城市與生活中心的美術館」。忠泰美術館作為一座年輕的新美術館,將會是一座探索未來、跨領域的美術館。未來的活動規劃將聚焦於三大方向:「未來議題」、「城市建築」、「當代藝術」。忠泰美術館室內空間由日本設計大師青木淳操刀,識別系統則由菊地敦己設計,是二位在台灣首座聯手合作的美術館。忠泰美術館擁有精緻穩健之品味與年輕前衛的活力,將成為台北建築與文化藝術新地標,帶動城市文化活力。 (資料來源:忠泰美術館臉書)
Read More +臺灣電力株式會社社長宿舍
所在地:臺北市地址:
開放時間:
日據時期的臺灣電力株式會社為當時工業剛起步發展的重要能源機構。它的首長官邸建於附近城廓,為目前仍然保存完整的官舍,光復後曾改充為中央招待所及臺灣省主席官邸之用。這座以高牆圍繞的官邸,建築風格採用西洋樣式,以瓦頂白牆及拱窗表現了南歐義大利或西班牙別莊之趣味。日據時期諸多高級官邸多喜採用不同風格的歐洲住宅式樣。這座外觀優雅且有庭院環境的洋房,入口設拱形門廳,內邊立有希臘柱式作為裝飾,樓梯為木構造,裝修簡潔大方,原先屋後有日式房間,後來遭拆除。這種前面洋式,後半段附建日式房舍的作法也反映了當時日本官員在臺灣的生活方式。(資料來源:臺灣電力株式會社社長宿舍)
Read More +兒童藝術教育中心
所在地:臺北市地址: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 09:30 ~ 17:30 (週六延長開放至20:30)週一休館
歷經五年籌備的兒童藝術教育中心,獲得台積電文教基金會出資贊助、臺北市政府挹注經費,在館方人員和建築設計團隊和努力下,於2014年兒童節正式對外營運,並推出開幕大展「禮物」,藉此表達其定位:一份獻給未來世代的禮物。視覺標示設計有如積木般相疊的幾何方塊造型,擷取自臺北市立美術館的管狀結構造型元素;窗扉符號則意味兒童被微小好奇心驅使,由窗戶一角窺瞰天空,進而探索更廣闊的世界。兒藝中心以既有的空間條件為基礎,化空間邊陲為營運核心,並逐步納入當代藝術教育思維;除了宣示學習為重要的核心價值,2015年起企圖擴大教育學習的定義,亦即創造新的知識生產方式及美術館體驗。傳統美術館以「物」為主體的典藏及展覽功能,逐漸轉變成以「人」為主體的定位。美術館不僅擁有豐富的藝術收藏,也是觀眾得以休閒、社交,在日常生活中體驗藝術的友善空間;另則強調參與式的體驗,期望觀眾在與同伴互動討論的過程中進行學習,激盪出參觀經驗的多樣可能性,並且發展出北美館和觀眾之間的新關係。當代藝術包含了大量的跨領域知識,並且強調思辨與社會參與。2016年兒藝中心教育企劃從展覽的概念正式轉型成為「教育計畫」,每年推出一至兩檔,結合主題展示和創作工坊,由館內教育人員與當代藝術家共同策劃。在「教育計畫」中,館員不只是擔任藝術作品詮釋的中介者角色,同時也是經驗轉化者;藝術家的角色也不再只是被動受邀為作品創生者,而可以主動成為學習經驗建構者。一方面,兒藝中心的教育計劃以藝術家為模型,讓兒童得以透過藝術家的視角、透過他們的創意思維及問題解決辦法,認識多樣的世界。另一方面,我們也邀請藝術家與館員合作討論,為每一次的教育計劃發展互動裝置,為自己作品或其他藝術家作品中的經驗轉化為可學習的模式,帶著觀眾從被動的視覺賞析,擴大到身體及感知層面的參與。透過參與教育計畫,觀眾將成為主動發掘世界的探索者,並且累積視覺識讀能力〈visual literacy〉和概念思辨力。(資料來源:兒童藝術教育中心)
Read More +台灣設計館
所在地:臺北市地址:
開放時間:開館時間:週二至週日,10:00 ~ 18:00(售票至17:30)休館時間:週一及特殊日休館;(112年)特殊休館日為農曆年節(1/21除夕 – 1/24初三)、端午節(6/22)、中秋節(9/29)。
「台灣設計館」為全球華人第一座以「設計」為展覽主軸之專業博物館,於2011年正式營運。館內典藏台灣及設計發展史上重要的經典設計品,不定期推出多元化、跨領域之主題特展,展出國內外設計趨勢及重要設計獎項得獎作品。透過主題策展及不同領域的設計展演,傳遞生活美學及美感教育。(資料來源:台灣設計館官網)
Read More +臺北市政府
所在地:臺北市地址:
開放時間:星期一-星期五 08:30–17:30
臺北市政府所在的市政大樓是信義計畫區的地標之一,座落於仁愛路尾端,若登上台北101俯瞰市政府,可以看見整棟建築呈「雙十」型態,而位於市政大樓裡面的台北探索館,有著豐富展示內容及導覽服務,是許多國內外遊客認識臺北的第一站。臺北市政府是臺北市的行政機關,成立於民國34年10月。於56年7月1日正式改制為直轄市,改制後臺北市長原為官派,至民國83年12月25日改為民選市長。自改制以後,隨市政建設急切需求,組織結構變遷,除裁撤、歸併不合時宜的機關(構)外,同時陸續成立許多機關、學校。目前市政府所轄組織,設有民政局、財政局、教育局、產業發展局、工務局、交通局、社會局、勞動局、警察局、衛生局、環境保護局、都市發展局、文化局、消防局、捷運工程局、臺北翡翠水庫管理局、觀光傳播局、地政局、兵役局、體育局、資訊局、法務局及青年局等23局;秘書處、主計處、人事處、政風處及公務人員訓練處等5處;以及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都市計畫委員會、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及客家事務委員會等4委員會;另有臺北自來水事業處及臺北大眾捷運股份有限公司、工程總隊及動產質借處等4事業機構及12個區公所。(資料來源:臺北市政府網站)
Read More +圓覺瀑布
所在地:臺北市地址:
開放時間:
圓覺瀑布位於大溝溪上游,搭乘捷運文湖線到大湖公園站,沿著大湖山莊走到大溝溪生態治水園區,再沿溪而上,即為大溝溪溪畔步道登山口,可沿溪畔的大溝溪溪畔步道到達頂端的圓覺瀑布,步道平緩好走,適合年長者及小朋友踏青漫步,瀑布周圍設有景觀涼亭、座椅及親水區,可駐足於觀景平臺,觀看數條白簾般的細絲流水,涓涓而下,洗滌巨石,感受自然負離子洗滌身心靈的快感。
Read More +內湖737商圈
所在地:臺北市地址:
開放時間:
早上是當地居民買菜採買的麗山市場,晚上為內湖737美食商圈。搭乘捷運至港墘站1號出口步行約10分鐘即可抵達。內湖737商圈說長不長,但卻有不少特色台灣小吃、美食餐廳,交通位置便利,因此吸引不少遊客及下班後來內湖737商圈逛逛覓食的上班族。內湖737商圈亦鄰近著名的歐式風格的湖光教會、臺北花卉市場、風光明魅的碧湖,讓內湖737商圈充滿魅力與驚喜,成為拜訪內湖時必遊逛之處。
Read More +大溝溪生態治水園區
所在地:臺北市地址:
開放時間:
位於內湖區大湖山莊街底的大溝溪,是一條屬於自然型態的溪溝,從標高485公尺的白石湖山往下流,上游段兩岸大部分區域為次生林林相,下游段經圓覺瀑布流至住宅區排水系統,經過大湖山莊街的箱涵下水道匯入大湖公園,全區流域長約3,500公尺,集水面積340公頃。為兼顧安全及保育,內湖區大溝溪的整治,採用多孔隙的近自然工法設計施工,提供動植物生長棲息地,目前已孕育豐富的生態資源,根據大地工程處調查有台灣藍鵲、面天樹蛙、中國樹蟾、台灣黑星小灰蝶、端紫斑蝶、玉帶蔭蝶、拉都希氏赤蛙、小白鷺、五色鳥、黃斑鐘蟋蟀等,是一處絕佳戶外生態教室。大溝溪下游地區原為農業區,因都市發展,市地重劃為大湖山莊住宅社區,應道路需求,溪溝改以下水道箱涵取代,早年常因下水道無法負荷豪雨洪水宣洩時,溪溝易遭沖刷至土石流失。甚至曾於86年8月溫妮颱風造成重大災情。大溝溪位於大湖山莊社區上游,其溪溝整治以砌石護岸,多孔隙的空間有利生物棲息,又可減低沖刷,此外,為兼具親水休閒遊憩,提供親水環境的需求,於溪床施作親水步道是附近居民的後花園。為營造自然的生態環境,大溝溪整治係利用魚梯(跌水工)、固床工降低河床落差,減緩流速,降低沖刷能量,此外,營造的淺水域也能蓄積溪水,營造魚蝦、水草等動植物繁衍棲息空間,維護溪流生態。另外,配合溪溝自然地形,在流域較寬廣水路,設置親水平台及步道等設施,讓附近居民及造訪遊客能一親水澤,享受與水互動的樂趣。(資料來源: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大地工程處)
Read More +龍船岩步道
所在地:臺北市地址:
開放時間:
「龍船岩步道」入口由內湖區碧山路 62號,沿著石板路步道走,全長只有600公尺,沿途是觀察生態的好地方。「龍船岩」位於開眼山稜線的下方,是一塊白色石英裸露岩,標高 300公尺,因形似一艘龍舟,所以當地人都稱它為「石船」,又稱「龍船岩」。龍船岩因為位於山脊線上,站在岩石上一邊是90度懸崖,一邊是45度峭壁,請注意自身安全。鄰近的開眼山、碧山、白石湖山、五指山等皆為內湖區內的山嶺,隸屬五指山系。近龍船岩附近有公車可達入口處,在石崁站下車後約步行一公里路程左右可到達,步道的小徑是由石板鋪至而成,沿途各式蕨類及野生植物叢生,讓步行的旅途上多了一份樂趣,一路直行可達山頂。站在岩頂上可遠眺石崁山與開眼山,一片天際遼闊,令人流連忘返遠離都市喧囂,而其周邊田園景色優美繁多,別有一番鄉野氣息,令人心曠神怡。(資料來源:白石湖休閒農業區)
Read More +白石湖同心池
所在地:臺北市地址:
開放時間:
據說這裡是自然地形產生的湧泉,它內圈的土域及外圈的水域,水土齊心,象徵著情人永結同心,環繞生態濕地及親水平台,也強調水土保持的重要性。白石湖社區當初是以「找到幸福」為主題,將原本只是一處荒廢的湧泉,透過畫龍點睛的設計改造成雙心造型生態濕地湧泉的「同心池」,以及池畔休憩涼亭「永結亭」,讓生態濕地與親水平臺相互環繞,將水域及土域巧妙搭配,象徵水土齊心、情人「永結同心」,情人攜手來此浪漫出遊,必能為幸福加分。鄰近於同心池的古錐埤則是當地農民「古錐伯」為解決山區灌溉農田的水源問題,古錐伯召集村民所共同開鑿的蓄水生態池,後人為紀念他而將此蓄水埤塘取名為「古錐埤」。(資料來源:大地工程處)
Read More +白石湖休閒農業區
所在地:臺北市地址:
開放時間:
白石湖-地名的由來說到「白石湖」,我們一定要先知道其地名的由來!據說早年先民將山區中相對低點開闊處,自然形成之山坳地勢,稱之為「湖」,同時當地盛產潔白的白色砂岩,「白石湖」這地名由此而生,所以「白石湖」,其實不是一座湖唷!清末光緒年間,在內湖山區設立了採石場,當時興建臺北府城牆即取材自此地,又因地勢險要,在清乾隆52(西元1787) 年3月期間,白石湖曾是林爽文抗清同黨人林小文與清軍作戰的古戰場,也曾為凱達格蘭里族社所居住。據說凱達格蘭里族社原分佈於松山的基隆河西岸,受到清朝漢人開墾的影響,逐漸遷移至白石湖一帶,故改名為「新里族」,主要為了與原松山的「舊里族」做為區別,時至今日,凱達格蘭里族社已融入漢人社會並消失;臺灣光復後,由於該地區有碧山巖開漳聖王廟,所以改名為「碧山村」,後於民國57 年正式改名「碧山里」迄今。群山環抱-白石湖群山環抱下的白石湖社區,開發史可追溯至200 多年前的清乾隆年間,四周環繞碧山、白石湖山、大崙頭山、開眼山、大尖山(今名忠勇山)以及小尖山(今名圓覺尖山),是內湖區內最高海拔(約250至450公尺之間)的社區。白石湖地區屬山谷地形為亞熱帶闊葉林生態,除了適合發展休閒農業外,結合周邊白石湖山、大崙頭山、開眼山、龍船岩等登山步道,除了是當地居民感受清新山林的後花園外,更成為臺北市民週休二日出遊之選。白石湖地區其餘遊憩重點:白石湖吊橋、後湖濕地(同心圓生態濕地)、古錐埤、夫妻樹、石崁黃式古宅(紫雲居)。內湖草莓季每年12月至翌年5月為臺北市內湖區草莓產季,3月至4月更是盛產期,內湖區有多處草莓園適合親子、家庭、情侶或朋友聚會一日遊,部分農莊還有各式的農業體驗,例如草莓果醬DIY、窯烤披薩DIY等豐富課程,品嚐草莓好滋味的同時,還能欣賞內湖山景好風光。(資料來源:白石湖休閒農業區)
Read More +東和禪寺
所在地:臺北市地址:
開放時間:
東和禪寺位於臺北東門外,原稱為曹洞宗大本山別院,由日僧初建於一九0八年,設計者亦為日人入江善太郎。至一九一六年附設佛教學校,供僧侶與齋友的子弟就讀,學習佛教教義及普通常識,一九三五年改名為私立臺北中學,戰後再改稱為泰北中學。一九三0年在大殿之前建造高聳的鐘樓,目前仍存在,但大殿及其他古老的建築因曾被軍隊及民眾佔住長期遭到破壞,近年被拆掉了,至為可惜。鐘樓的建築深具特色,雖屬鋼筋混凝土的結構,但細部皆採循章法製作,屋頂為單簷式歇山,舖日式黑瓦,脊頭置鬼瓦。二樓內部懸吊一口大銅鐘,外部出挑平座欄杆,頗富空靈之韻味。一樓使用粗面石塊,闢拱門出入,有如城門。這原是日本桃山及江戶時期流行的建築風格,至二十世紀,形成近代和風建築。(資料來源: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Read More +赤峰街
所在地:臺北市地址:
開放時間:開放空間
赤峰街位於捷運雙連站及捷運中山站之間,由許多小巷互相連接而成,過去曾經是以販賣汽車零件及五金為主,又被稱為「打鐵街」。近年來進駐了許多充滿特色的復古寫真館、古著店、獨立書店及咖啡廳,為舊街古宅區增添了不少文藝氣息,同時也讓赤峰街的景致充滿復古與現代的交錯感。同時也吸引不少年輕遊客到此逛街,想要悠閒的喝杯下午茶感受文藝氣息,那就來赤峰街走走吧!
Read More +永春陂生態濕地公園
所在地:臺北市地址:
開放時間:
永春陂公園原為軍方使用之永春陂營區,民國89年部隊移防至新店後閒置多年,並於民國105年變更為公園用地,後由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大地工程處規劃設計成為現在的永春陂生態濕地公園。 永春陂生態濕地公園位在信義區四獸山下,占地約4公頃,兼具環境教育、生態復育及歷史價值的第一座都會型濕地生態公園,於民國109年正式開幕供民眾前往遊憩,同時票選出不時會於園區內出沒的領角鴞作為公園的代言動物,走訪園區時不訪多留意,也許就能夠看見領角鴞的美麗身影呢!
Read More +新芳春茶行
所在地:臺北市地址:
開放時間:
大稻埕曾經是昔日臺灣走向國際的門戶,透過茶葉與樟腦的外銷貿易,近代西方文明與傳統漢人文化在稻江畔激盪出精彩的火花,無論是現代新劇或子弟戲班的登臺競演;亦或是咖啡沙龍與品茶文化的交相爭艷,二十世紀的上半葉,大稻埕方興未歇。見證這一段榮景的「新芳春茶行」興建於1934年,為大稻埕茶商王連河隨父親舉家自福建安溪來臺發展的起家厝,這棟融和中西特色的日治時期建築,是臺北市少數被完整保存下來的住商混合洋樓,經2009年指定為市定古蹟,自2011年至2015年歷時為期4年的古蹟修復工程,並於同年由原屋主將這棟富有歷史價值的古蹟建築捐贈予臺北市政府。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自2016年5月正式接管「新芳春茶行」後,於2016年9月20率先推出「重回大稻埕老茶行的璀燦榮光」、「新芳春老建築的故事」、「紫色大稻埕美學展」以及「再現大稻埕茶香歲月風華」等特展,再現產業時空與文化脈絡,向社會大眾介紹這棟古蹟以及大稻埕茶商的風華歲月。2018年,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將古蹟委由財團法人台灣文創發展基金會經營,以「活的茶葉故事館」、「茶文創發展平台」、「以茶會友」三大主軸為新芳春茶行注入創新、活化能量。茶行運用展售合一概念重現往日商售場景,針對國內外遊客、民眾規劃「書、文創商品、茶飲、展覽活動」四合一的複合式茶書別境空間。開幕主題展「芳春茶徑—臺茶流金歲月展」傳承台茶外銷歐美、風靡世界博覽會的事蹟;更以新芳春茶行豐富的貿易往來文物,娓娓道來茶行深耕南洋市場的歷程,使訪客更了解大稻埕、一睹新芳春茶行的歷史風采。(資料來源: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
Read More +台北花卉村
所在地:臺北市地址:
開放時間:週二-週四 09:00-19:00週五-周日 09:00-21:00週一休園
你能想像嗎?約一萬坪的灰色砂石場,也能變身為充滿花草園藝的快樂天堂!位在社子島的台北花卉村,原本是個塵土飛揚的砂石場,經過用心規劃,從一草一木種出繽紛花園。目前已有蘭花溫室、盆栽植物賣場、園藝資材館、咖啡館、馬賽克手作DIY教室、單車棧、假日攤商等,十分適合親子同遊。此外,在台北花卉村也有兩間宴會廳,提供場地租借服務,讓新人可以自己找總舖師來料理美食佳餚,舉辦溫馨的花園婚禮。歡迎蒞臨台北花卉村,讓你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度過悠閒的假日時光。(資料來源:台北花卉村)
Read More +成美右岸河濱公園
所在地:臺北市地址:
開放時間:
成美右岸河濱公園位於基隆河成功橋至麥帥一橋間(內湖側),每到假日隔幾公尺就有一群各自聚精會神調弄手裡器具的人,仔細看看有電動遙控車、數位單眼相機…等,而且是大人玩得比小孩還起勁!公園裡有許多的運動設施,包含網球場、籃球場、壘球練習場、溜冰場、單槓、體健設施…等,提供給臺北市民有更多的運動空間。串聯成美左、右岸公園的「彩虹橋」,橋身鮮紅,造型獨特,宛如一道彩虹橫跨在河道上。橋下自行車道寬敞,河堤護牆爬滿綠藤,牆基也呈現波浪狀,與彩虹橋呼應。彩虹橋兩端設有電梯直上堤頂,方便肢障者、老人家及嬰兒車等不必勞累攀爬,無障礙的設計相當貼心,樓梯中間設有自行車牽引道,讓騎士們也可輕鬆通行兩端。在成美右岸河濱公園還可以拍到101大樓全景,藍天白雲;入夜之後,基隆河水色波光粼粼,畫面和諧,是許多攝影愛好者聚集的地方。(資料來源:臺北市政府工務局水利工程處)
Read More +花博公園_花之隧道
所在地:臺北市地址:
開放時間:
※目前正在整修中。花之隧道位於花博公園內,分為「光影森活」、「綠築小徑」兩個部分,自行車及行人皆可通過,樹狀架構的花之隧道除了獨特的造型外,還有藤蔓植披包裹著四周,陽光灑落穿透花之隧道的景象十分美麗,吸引不少遊客到此拍照,沿著隧道往後走可到達太陽能板發電的太陽橋及迷宮花園等景點。
Read More +歪腰郵筒
所在地:臺北市地址:
開放時間:
2015年蘇迪勒颱風席捲全台,位於中山區龍江路上的紅綠郵筒受到強風及招牌掉落影響,郵筒腰桿朝同側彎曲變形,像極了人「歪腰」的模樣,吸引不少路人與其合影,被趣稱歪腰郵筒,並在網路上流傳爆紅,成了民眾前往拍照的另類的打卡地標。歪腰郵筒除了具有觀光價值及歷史意義外,經中華郵政評估及整修後還是保有原有的投遞郵件功能。
Read More +舞蝶共融遊戲場
所在地:臺北市地址:
開放時間:
花博美術園區為臺北市首座「大型共融兒童遊戲場」,以「與蝶共舞」為主題,設計蝴蝶及毛蟲造型為設施亮點,遊戲場內分為7區,含沙坑區、滑梯區、攀爬網區、蟲蟲遊戲牆區、音樂遊戲區、休憩區、鞦韆區及扭扭區等,並且設置全國首座供輪椅使用者使用之鞦韆、會發出美妙音樂的音樂球、歡樂鼓及叮噹管、方便肢障兒童使用的滾輪滑梯及小小公民參與設計的互動機能之遊戲牆等(資料來源: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
Read More +香堤大道廣場
所在地:臺北市地址:
開放時間:
位於信義區新光三越A9-A11之間的香堤大道廣場,是繁華商圈的核心地帶,也是遊客和當地居民最常聚集的地方。這裡不僅是購物的熱門地點,更是多樣化活動的中心,常年吸引大量人潮,形成了獨特的城市景觀。定期舉辦活動香堤大道廣場因其多功能的開放空間而聞名,提供了一個適合各種活動的地方。這裡定期舉辦廠商行銷宣傳、藝人簽唱見面會、活動展覽等大型活動,是商家和藝人與群眾互動的絕佳場所。此外,特殊節慶時,廣場上更是熱鬧非凡,豐富的活動讓人目不暇給。不定時的藝文表演廣場上不定時會有街頭藝人和音樂表演,這些演出為廣場增添了更多活力和藝文氣息。無論是悠閒散步,還是特意來此觀賞表演,都能讓人感受到濃厚的都會感。舒適的開放空間香堤大道廣場也是提供休息的好地方。逛街逛累了,可以在這裡找個座位,享受一下悠閒的時光。寬敞的廣場設計和綠意盎然的環境,使其成為都市中難得的休憩空間,讓人身心放鬆,盡情享受都市生活的便利與愜意。
Read More +中央藝文公園_華山大草原遊戲場
所在地:臺北市地址:
開放時間:開放空間
華山大草原遊戲場從入口處的火車造型牆作為開端,遊戲場以鐵軌和火車隧道等意象串連而成。其中,火車隧道的2個牆面,一面為舉辦工作坊時孩童留下的夢想泡泡,一面為華山車站歷史的展現。遊戲場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結合山坡地景綠樹中的「煙囪遊戲塔」,其煙囪外型與華山酒廠大煙囪呼應,利用高低層次的遊戲塔,創造不同的遊戲高度體驗,場內更設有「水沙世界」、「極限滑索」、「飛天鞦韆」、「大坡面溜滑梯」等設施環繞,提供多樣的機能與挑戰。延伸至遊戲場的大草坪,讓孩童能發揮自我的想像空間,進行更多元的遊戲行為。
Read More +臺灣文學基地
所在地:臺北市地址:
開放時間:每週二至週日 10:00 ~ 18:00 (週一休館)
臺灣文學基地坐落於齊東街日式宿舍群中,是全臺少數歷史建築保存最完整的區域,也是文化資產保存法第一批採面狀保存的日式宿舍群,區內包含一幢市定古蹟及九幢歷史建築,不僅蘊含著豐富的在地故事及與市民經驗的聯結,更突顯臺北市內碩果僅存的日式宿舍歷史群落活化與再利用的當代意義。在棋盤般齊整的臺北市中心,齊東街就像是一條漫不經心的微笑,劃過濟南路與忠孝東路之間。這抹微笑背後,潛藏的是一段悠久歷史──兩百多年前的清朝時期,此地曾是一條通往松山、接向基隆,被稱為「三板橋街」的古道。當時,此地盡是一望無盡的水田與埤塘。在圳道、水田與埤塘間,還沒有名字的齊東街蜿蜒而生,擔起運送米糧、煤炭等民生物資的重責大任。時值日治時期的1920年至1940年間,總督府在此陸續興建了日式文官宿舍,即現在的齊東街日式宿舍群。同時,所在區域也逐漸聚集了各種產業的會社、工廠等機構,商業活動越來越發達,也促成了此區「城東會」組織的成立,經常舉辦社區演講、戲劇欣賞、演藝欣賞及電影欣賞等活動,創造當時代的藝文體驗熱潮。戰後,政府將此區沿用為中央政府官員宿舍,時任空軍副總司令之王叔銘少將也入住濟南路二段27號,往後官拜「空軍總司令」、「國防部參謀總長」等,至1992年遷出官邸為止,這幢日式老屋被以「將軍宅第」標誌。2000年後,齊東街因位處市中心,在都市急遽開發的大環境中,日式宿舍一度面臨拆遷的命運。幸而有在地幸福里居民,基於對建築聚落、老樹與環境的認同,於2002年組成「齊東文史工作室」,在居民及專家學者的努力下,促成鄰近九間連棟日式宿舍的歷史建築的保留,而這也被視為「是臺北市市民重要且無價的歷史文化資產」。隨著都市開發,新式屋舍、學校與工廠的起建與進駐,「三板橋街」慢慢地消失在地圖上,只留下濟南路與忠孝東路之間的微笑弧線,提醒我們它曾經的存在。2011年文化部委請臺北市政府文化局修繕齊東街日式宿舍(濟南路二段25、27號),並將此歷史建築命名為「齊東詩舍」。2014年7月,國立臺灣文學館開始營運管理並策畫展覽及文學推廣活動。隨著齊東街53巷上5棟歷史建築的修復完成,2021年,這條蜿蜒的微笑巷道上,致力於創新與文化傳承的「臺灣文學基地」正式開幕!(資料來源:臺灣文學基地官網)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