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星花園公園
所在地:臺北市地址: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榮星花園公園位於中山區,地處市區中心,東臨龍江街、西鄰建國北路、南為民權東路、北為五常街,基地呈長方形,面積總計6.5公頃,57年由民間建設落成民營花園,民國78年8月完成徵收開闢成公園,開放供公眾使用。公園於90~95年分3期更新整建,除保留民眾拍攝婚紗的九重葛花廊、瑠公圳自然濕地生態池、營造水景表演舞臺、西南側晨昏使用的樹蔭廣場,提供不同時段跳舞、打太極拳、東北區陽光草坪、楓香枕木林道、休閒園路、景觀荷花池、木棧道、兒童遊憩區、籃球場、紅磚土跑道、有造型的管理服務中心、三座舒適之公廁、多人使用之涼亭,提供下棋談天等優質的遊憩及活動空間。近年對生態的重視,透過里長與在地居民及專家學者的合作,在生態池復育螢火蟲,並本處持續進行生態調查及規劃環境改善方式。目前已有穩定的螢火蟲族群,成為臺北市區內少見能觀賞到螢火蟲的去處。(資料來源: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
Read More +錦町日式宿舍群
所在地:臺北市地址:
開放時間:
錦町日式宿舍群,是臺灣日治時代建於臺北市錦町的中等階級官舍群,建築年份約為昭和時代。錦町的日本宿舍屬於台灣總督府殖產局山林課的員工宿舍,在當時稱為「錦町六條通」。錦町日式宿舍群位在臺北市大安區金華街84及86號、金華街90號、杭州南路2段61巷33、35號、杭州南路2段61巷37、39號、杭州南路2段61巷43號、杭州南路2段61巷49、51號區域的錦町日式宿舍群,全區建築配置為南北向,且群落規模大,整體配置完整,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已登錄為「臺北市歷史建築」。錦町日式宿舍群之空間格局為日式住宅風格,外觀特徵係編竹泥牆外貼雨淋板、屋架為木桁架、屋面舖日式黑瓦。總體建築構造為木結構形式,總體保有日式建築之特色。(資料來源: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Read More +和興炭坑
所在地:臺北市地址:
開放時間:
「和興炭坑」位於台北慈惠堂旁隱藏著一處廢棄舊礦坑,緊鄰舊埤溪。早期因煤礦開採石堆置大量煤渣,地質條件相對較脆弱,後進行整治,搭配舊埤溪旁的舊礦區進行整體環境營造,結合當地自然景觀及礦坑文化特色,打造成區域性亮點,提供新的休閒遊憩景點。自步入園區開始,可沿磚紅色地坪及礦車軌道意象步入「時光隧道」中,沿途可欣賞擬真的礦車出坑意象及敘述著煤炭自生成至產出製品的「煤的一生」燒陶壁畫,盡頭處設置「迴旋天梯」,幸運的話還能看到許多蝙蝠在舊礦坑出渣口倒掛休息。走在軌道意象的步道上,感受當地人文歷史,彷彿穿越時空到日據時期,沿途上對於煤礦開採的解說設施及意象,更讓人感覺往日光景歷歷在目。建議不妨利用假日探訪「和興炭坑」,感受一下信義區舊礦區的特色風情。
Read More +學海書院_高氏宗祠
所在地:臺北市地址: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學海書院(今高氏宗祠)為清代台北盆地五座書院之一,目前則是台北市碩果僅存的一座書院建築,其它四座是明志書院、樹人書院、登瀛書院與明道書院。學海書院舊名「文甲書院」,道光17年淡水同知婁雲創建,至道光23年(西元1843年)由繼任同知曹謹續成。道光27年(西元1847年)閩浙總督劉韻珂巡視臺灣,易名學海,並題額曰學海書院。此書院為清朝淡北最高學府,同治6年(西元1867年)所設艋舺義塾,及光緒5年(西元1879年)新置淡水縣儒學亦附設於此。後日人據台後標售其地,高姓族人看上這座優美的古建築,承購改充宗祠以迄於今。因具有保存價值,於1985年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訂定為第三級古蹟。學海書院整體看起來古意斑駁,歲月痕跡不言可喻。由於書院現改為高氏宗祠屬私人所有,平日並不對外開放參觀,遊客只能隔著圍牆欣賞其建築之美。
Read More +幾米月亮公車
所在地:臺北市地址:
開放時間:每天9:00-21:00,每週一為清潔日不開放
為響應臺北市政府所推行「2016 世界設計之都」的理念,房仲企業與插畫家幾米合作,以繪本《月亮忘記了》為主題,設計出幾米月亮公車。「幾米月亮公車」由熊熊司機領航,從「遺忘站」開往「記住站」,裡頭搭載了抱著圓月的小男孩,車廂中充滿五彩繽紛的魔法書與活潑有趣的小角色,公車後方還有一顆顆反射出週遭景象的微笑星球,而車頂站著一個可愛的藍色小童,他雙手高舉著黃澄澄的微笑月亮,用溫暖撫慰了黑暗中孤寂的人心。幾米月亮公車鄰近台北101,不但交通便利,附近也有許多景點相鄰,且溫柔清新的幾米風格吸引眾多的觀光人潮,成為台北101附近最可愛的必遊新興景點之一。不論是白天或夜晚,都可以感受到幾米月亮公車所帶來的溫暖。
Read More +三創生活
所在地:臺北市地址:
開放時間:週日至週四 11:00-21:30/週五至週六及國定假日前夕 11:00-22:00
「三創生活」坐落於市民大道三段與金山北路交界,佔地2,687坪,建築外觀呈現前瞻氣勢,立面設計詮釋產業特性,結合鄰近綠帶的視野,實踐自然與科技共生的設計理念。空間規劃導入科技生活、潮流影音、子親娛樂、動漫文化、探索體驗、創作育成及藝術展演等多元概念,結合園區內隨處可見的數位視屏,讓影像的多元樣貌,觸動對生活的無限想像。園區以人為核心,打造實踐未來的生活平台。期待能藉由互動、分享、探索、學習與創作,帶領大眾重新建構科技、文化與生活的連結。園區共12層樓,緊鄰光華數位新天地,提供選購3C產品的更多選擇。
Read More +臨濟護國禪寺
所在地:臺北市地址:
開放時間:開放參拜時間07:30am~16:00pm寺務處洽詢時間08:30am~11:30am 13:00pm~17:00pm
臨濟護國禪寺是於日據時期,臨濟宗鎮南山護國寺之延伸,其山門、大雄寶殿皆為日本江戶時代佛寺之典型建築。臨濟護國禪寺創建於一九00年,於一九一一年落成,為日據初年日本僧人得庵玄秀禪師所建,當時他受第四任臺灣總督兒玉源太郎之邀來臺弘法佈教,臨濟宗為有別於曹洞宗的一支佛教宗派。護國禪寺依山傍水,附近基隆河蜿蜒流過,寺面積頗廣,格局宏整,原來包括山門、法堂、大雄寶殿及附屬方丈堂。至今大雄寶殿仍保存完好,全為木結構之歇山重簷式。山門建築屬於日本江戶時期風格。另外,寺前大砥石及寺後開山始祖墓、石雕佛像等亦具歷史文物價值。因為臨濟護國禪寺具有歷史、文化、藝術等價值,於1998依照文化資產保存法,將其訂定為直轄市定古蹟。(資料來源: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Read More +內湖復育園區
所在地:臺北市地址:
開放時間:開放空間
園區北面七星山,南臨基隆河,東起南湖大橋,西至安美街佔地約10公頃,包含平坦區及一座約40公尺的小山丘,小山丘當初在清除工程時規劃保留下來,讓民眾親身體驗全國第一座垃圾山如今已化身為美麗的復育園區,一顆重生的都市之肺,更讓基隆河恢復一抹清淨。園區分為復育林區、遊憩區及高灘地,其中遊憩區內規劃有陽光草坪、活動廣場、景觀廣場、願景相框及觀景台等,光是陽光草坪面積就達一萬多平方公尺,相當於一點五個足球場大小,民眾可在這放空仰望藍天、奔馳遊樂。園區內植物已有多達162種、動物41種以上,自然生態豐富,喬木、灌木如山黃麻、水麻,吸引成群鳥類擇內湖復育園區棲息。循著生態步道沿途欣賞風景,登上觀景平台後更可眺望世界指標臺北101大樓,臺北美景盡收眼底。
Read More +古亭河濱公園
所在地:臺北市地址:
開放時間:
古亭河濱公園位於永福橋至中正橋間,公園面積約27.3公頃,綠地廣闊。單車從思源街沿著自來水博物館方向騎到底就可進入園區內,斜坡道種植灌木排列出「古亭河濱公園」字樣別具巧思。夏日午后,避開烈日,來這裡吹吹風,公園內有網球場、籃球場、溜冰場等一應俱全的運動設施供大家使用。喜愛來此地打球的球友都知道,這裡有兩座網球場比鄰而建,共享綠蔭,運動時不必在烈日下曝曬,最適合用來比賽。永福橋下有攀岩練習場和兒童遊樂設施,滑梯下鋪著厚厚的保護軟墊,可見市府的貼心設計。攀岩壁面高約三米,適合孩子們來此攀爬,訓練體力。夏日帶著孩子到這裡避暑、遊戲是很不錯的選擇。公園的自行車道燈光、規劃都相當完善,尤其是夏日夜晚,更是許多人選擇夜騎的好地點。於冬春之際,古亭河濱公園種植著大面積的絕美花海,彷彿像一張夢幻的花毯降臨至公園內,更設置許多以「愛」為主題的裝置藝術供遊客們拍攝美照。111年古亭河濱公園內新增了「古亭狗活動區」,佔地面積703平方公尺,園區設施包含安全圍籬與出入口雙道門加強安全防護,還有多種基本設施,非常適合大家帶著自己的毛小孩一同來放風玩樂。
Read More +南門町三二三
所在地:臺北市地址:
開放時間:
在台北植物園荷花池畔,日治昭和初期(1930年代)興建,當時原為茶屋,原址「台北州台北市南門町六丁目三二三番地」,後來就以「南門町三二三」命名。由於年久失修逐漸荒廢,近年由知名建築師郭中端和和堀込憲二教授協助下,修復其舊有日式建築樣貌,並請日本由本長野縣的庭園家小口基實先生設計日式枯山水庭園。
Read More +芝山公園
所在地:臺北市地址:
開放時間:
位於士林區至誠路一段與雨聲街交叉口,偎依雙溪河畔,是座充滿綠色生態與文化史蹟的大型自然公園。其名稱由來為清康熙年間,福建漳州移民於淡北、士林一帶墾居,因公園地形與福建漳州境內芝山形勢相當因而得名。該公園至少包含大坌坑文化、芝山岩文化、圓山文化、植物園文化等史前文化,及清代、日治及國民政府時期等歷史文化,人文史蹟豐富。公園內有一百年古剎「惠濟宮」,始建於清乾隆17年間,迄今已達260年,民國68年由內政部指定為第三級古蹟,宮內主祀開漳聖王。因公園屬古蹟經長期保護結果,園內仍保留許多老樹,如位於雨農閱覽室旁的三百年樟樹即為此園鎮園之寶。且園內地形與地貌因長時間風化下產生許多自然景觀,如大象石、蛀洞、洋蔥石、石頭公與蛇蛙石等,均是豐富的地質教材。(文字資料來自臺北公園走透透)
Read More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_中山教會
所在地:臺北市地址:
開放時間:週一至週日都有各項聚會及禮拜時間,來之前請先致電詢問
中山教會是日本人所建之基督教堂,大門拱柱刻著「一九三七年三月奠基」,原為日本基督教聖公會教堂,稱為大正町教會,供當時住在大正街一帶日本人教徒禮拜之用。外觀仿英國歌德式教堂設計,從高處往下看,可看見教堂屋頂呈十字架形狀、尖拱、屋架轉角石與扶壁等,保存完整,具有建築價值。
Read More +文昌宮
所在地:臺北市地址:
開放時間:5:00-21:00
文昌宮文昌帝君神像,緣於日據時代中國大陸有一商人渡海來台經商,隨身伴駕而至,該商人在客居朝夕禮拜,往後因經商失敗、無心敬神禮佛,乃將神像暫置於一叢林中,一日黃昏,無意中被一婦人發現,不識為何方神祇,回去後邀集多位熱心人士迎回,其中有一老翁,認為係司人間祿籍的文昌帝君,於是在民生西路45巷營建小廟奉祀。往後信徒前來參拜祈求,多有應驗,尤以求取功名者,更能如願。為本區唯一奉祀文昌帝君之重要廟宇,香火鼎盛,每逢考季青年學子前往參拜祈求功名多有應驗。(資料來源文昌宮網站)
Read More +山水綠生態公園
所在地:臺北市地址:
開放時間:每日上午六時至晚上十時
山水綠生態公園為南港的山豬窟垃圾衛生掩埋場掩埋區復育之公園,於民國102年10月27日開幕,公園面積達21公頃,是南港區第一大的公園綠地,也是市民休憩的好去處,為南港注入新的活力。 山豬窟垃圾衛生掩埋場位於南港區東南角與新北市深坑區交界處之山豬窟山谷,因此命名為之,為臺北市第二座標準垃圾衛生掩埋場,佔地面積約65公頃,掩埋區面積30公頃,容量約617萬立方公尺。掩埋區中面積21公頃已掩埋完成,經植生綠化復育方式轉變為綠地,與原掩埋場之景觀大異,頗有唐朝詩人柳宗元漁翁詩句,欸乃一聲山水綠之意境,因此命名為「山水綠生態公園」。 山水綠生態公園內有多項設施是利用場內廢棄既有設施修建而成,並設置互動及遊戲性的環教解說設施,另外,每逢周六、日上午十時至下午四時,童玩(踩高翹、滾鐵圈、打陀螺)及自行車免費提供民眾借用,廣闊的園地也是放風箏的好處所,園區內展望台在白天可遠眺南港市區及內湖山區,夜間則可欣賞國道3號及5號高速公路車行夜景,是全家大小親近自然、體驗生態的最佳休憩場所。
Read More +松山奉天宮
所在地:臺北市地址:
開放時間:
「松山奉天宮」俗稱「天公廟」供奉主神為玉皇大帝。松山奉天宮始於民國四十三年,由松山耆老溫金波、劉永浩等籌資建廟,供奉玉皇上帝等眾神聖,適本地永吉路開安宮五年千歲,於民國四十八年間,自雲林褒忠馬鳴山鎮安宮分靈松山五分埔,尚賃屋而棲,因香火鼎盛,信眾多難以容納,地方人士有鑒於此,乃商請溫、劉等耆老同意,獻交地方為慈善公益,合併兩宮供奉之神靈,於民國五十六年二月成立為松山奉天宮管理委員會。經各界善男信女樂善好施,踴躍捐款,逐年次第擴充興建,香客日增,聲威遠播遐邇。該宮富有傳統歷史之現代化殿宇,莊嚴宏偉,並於民國六十六年在凌宵寶殿左側,興建巍峨壯麗,古色古香之香客大樓高達六層,面積數千餘坪,可容納千餘名香客餐宿,富麗堂皇,環境雅適,實為進香敬神兼具飽覽風光之絕佳勝地。目前第七屆主任委員係由王君相擔任,在各位委員竭盡人力、物力之下,期能使奉天宮更能達到真、善、美之境界,實所厚望。松山奉天宮坐落於虎豹獅象四獸山虎山麓,毗鄰拇指、筆架諸山,緊鄰市政府、信義商圈,背靠綿延青山,林木蒼翠,淨泉淙淙,遠眺大屯、七星、紗帽、觀音諸山峰。四獸山虎山步道位於本宮,是市民登山必經之地,人潮匯聚,形成熱鬧的市集,滿足登山客、附近居民衣食等民生需求;右傍瑠公國中、福德國小,地靈人傑,文風鼎盛;居高臨下,壯觀市容、美景盡收眼底。鬧中取靜,是市民爬山休閒、沉澱心靈的好去處。(資料來源:信義區公所、松山奉天宮官方網站)
Read More +象山公園
所在地:臺北市地址:
開放時間:全天
象山公園前身為中強公園,因依傍象山而興闢,將其更名為「象山公園」,更符合地理環境特色及民眾期待。而公園中棲息著唯一以臺北命名的保育類動物「台北樹蛙」,如此珍貴的生態資源值得人們細心呵護,進而由其中學習與自然和諧共處。因此,公園中許多設施的設計均融入台北樹蛙的語彙或顏色,如鑲嵌於地面的樹蛙腳印,象徵自然生命的跳躍;公園內的園燈上也有樹蛙剪影和樹蔭相映成趣,座椅扶手的顏色、公共廁所的牆面、天花板等,均呼應象山公園特有之生態資源。公廁外牆特別邀請心靈畫家曾日昇老師透過花卉、綠草、樹蛙彩繪帶給大家無形的生命能量,彩繪緊鄰兒童遊戲場,讓遊玩中的兒童及休憩中的家長看到這些鮮豔的花朵,身心就會愉快放鬆。象山公園兒童遊戲場的設計,呼應當地特有的台北樹蛙資源,整體空間以「樹蛙歷險記」為設計概念,透過平面與中央地景丘的營造,象徵樹蛙於水中、陸地、樹上的三態生活。地景丘同時結合了攀岩、爬繩、滑梯、孔洞、階梯等多樣設施,讓孩童們自由的發揮,創造屬於自己的玩法。另外亦有攀爬網組,包含吊橋踏板、蜘蛛網狀及X形網組合,供大孩子們運用肌肉伸展體驗。遊戲場中有3種款式的鞦韆,可供6歲以上孩童使用的一般鞦韆、6歲以下幼童為主的包覆式鞦韆,以及國內首座雙人鞦韆,可供2名孩童或家長與孩子共乘使用,使家長與孩童享受親密互動。同時,屬於無障礙式的搖滾盤,設置於遊戲丘下方,孩子們或躺或坐,甚至站立其上,體驗搖晃或擺動的驚喜感。(文字資料部分來自臺北市工務局)
Read More +糶米古道
所在地:臺北市地址:
開放時間:全天
糶(ㄊㄧㄠˋ)米古道的「糶」字,發音「ㄊ一ㄠˋ」,是「出售穀物」的意思。「糶米」,就是「賣米」的意思。清道光年間,三張犁地區的農民,為了節省運送時間與體力的保留,決定不走遠的平地道路,便開闢了這條山中小徑,總共五百個石階這條小徑的開拓,讓南港、木柵、深坑、景美等地米糧得以快速運送,也增加貿易之用。因為古道上有座糶米公廟,所以被稱「糶米古道」,也有人稱「挑米古道」,由於階梯較陡,相傳當時的人在挑米的路上中,多會在此落腳休息,為了感謝土地公保佑他們的路途順利,歇腳時總會留下一碗米。久而久之,居民們便蓋了一座簡單的石砌小廟,對土地公表示敬意,經過幾次修建之後,成為現在的「糶米公廟」。附近還有個「德興煤礦坑口」,德興煤礦約從1897開始開採,民國35-37年代為高峰,後來礦脈枯竭,松山煤成了絕跡,現留下礦坑口供遊客參觀。民國一百年整建將糶米古道石階重鋪、設置拱橋、木棧道與糶米古道路線的解說牌,便是現在大家看到的樣子。
Read More +富民生態公園
所在地:臺北市地址: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富民生態公園是臺北市少數一座由水生生態為主的公園,經歷約五年的整理建造,於民國91年底完工。 富民生態公園位於松山區民生東路五段177巷旁,介於三民路及新東街之間,全區面積約為8,413平方公尺。公園最大特色為其全長近100公尺的生態水道,這條生態水道彷彿為臺灣北部溪流的縮影。河川生態區的下游是埤塘生態區,有滿江紅、睡蓮、香蒲、臺灣萍蓬草等水生植物。而在生態區最終端的氾濫平原區也有長沙、三白草、卵葉水丁香等豐富的水生植物。走在富民生態公園內,眼可見鳥類、兩棲類、昆蟲類等動物;耳可聽蛙鳴鳥叫以及流水聲;鼻可聞野薑花、桂花散發出的自然花香。富民公園讓平日生活在車水馬龍中的臺北市民們,有機會靜下心來體驗大自然之美。
Read More +吉慶社區_聖誕巷
所在地:臺北市地址:
開放時間:無限制,但下午18:00~22:00較佳
吉慶社區「聖誕巷」起源為社區「三愛教會」於1999年聖誕節前夕,教會林恭昭牧師將原本放在教會裡的聖誕樹從室內移往了室外,巷內的教友也跟隨在家門口妝點聖誕燈飾,並向街坊鄰居報佳音,而後受到節慶歡樂氣氛的感染,巷內的住戶逐年的加入,加上吉慶社區黃勝宗里長、木工師傅溫永煙先生、臺北城市科技大學潘同泰副教授及三愛教會林恭昭牧師、侯樹良牧師等人費心的布置裝設下,「聖誕巷」的規摸越來越大且聲名逐漸遠播。如今每年聖誕節前後,巷內家家戶戶裝置聖誕造景已成了約定成俗的節慶活動。每年的12月,巷內住戶便會自發性地開始布置自己的家門,甚至在幾個月前便開始設計及製作今年的新造型或裝置。巷內居民彼此也都有默契,每年點燈都會從聖誕節的前一週開始,一直點到隔年元宵節止。吉慶里的「聖誕巷」布置是以「戶」為單位,再搭配不同的主題裝置,例如吉慶高鐵、纜車、直升機、黃色小鴨等,巷內家家戶戶的窗台、庭院都有居民的精心設計。2014年吉慶社區「聖誕巷」還被網友票選的全國「十大耶誕浪漫景點」之一。
Read More +復興三路櫻花隧道
所在地:臺北市地址:
開放時間:開放空間
北投區大屯里復興三路著名的「櫻花隧道」,沿線緋豔花海,為早期北投區公所規劃栽種,經過多年的培育照顧及里辦公處、地方居民大力支持,形成今日絕美景緻,沿著復興三路直上白宮山莊,道路兩側於櫻花盛開時,浪漫綺麗、美景絕倫,走在落櫻繽紛的路上,香氛繚繞、觸目柔美絢麗,徜佯於櫻花緋紛下。
Read More +北投公民會館
所在地:臺北市地址:
開放時間:每週二至週日09:00-17:00,每週一暨國定假日休館
北投公民會館於96年12月9日重新啟用,空間規劃除主展館(約40坪)及側展室(約27坪)各一間,另提供有296坪的綠色庭園。館內除不定期辦理各項藝文展覽,亦提供市民朋友申請作為繪畫、陶藝、攝影等展覽用途,免費供民眾參觀。 館內備有「博物北投」導覽手冊,介紹附近陽明山國家公園、凱達格蘭文化館、琉園水晶博物館、鳳甲美術館、梅庭、北投溫泉博物館及北投文物館等文化景點。期盼您在「北投文化巡禮」之旅時,竭誠歡迎您造訪本館,看看展覽,在我們的庭園坐坐、歇歇腳,於桂花樹下,聆聽蟲鳴鳥叫,相信您會愛上這悠閒的地方。
Read More +文山公民會館
所在地:臺北市地址:
開放時間:星期一至星期六上午9:00~12:00、下午02:00~05:00例假日及國定假日休館上午九時至十二時;下午二時至五時;晚間六時至九時。逢國定假日、特殊節日或經管機關張貼休館之日不對外開放使用。
原為長年閒置、外觀陳舊之木柵國民小學校長宿舍,經翻修整建後,搖身蛻變為充滿日式樸實與現代感交融的雅致建築,象徵傳承與新舊接軌之意涵。文山公民會館的籌建與成立有著一頁艱辛過程,自88年5月舉行文山公民會館用地建議案工作協調會起,透過多次舉辦「地方領袖工作坊」「文山公民會館公聽會」「文山公民會館整體規劃會議」等多場由社區規劃師、民間社團代表、校方家長及社區民眾參與討論研商後,凝聚規劃整建利用的共識,而於2002年(民國91年)舉行開工動土典禮,並於10月19日舉行隆重的落成啟用典禮,至此,興建於民國16年構工精細的日式建築有了新面貌,重新擔負發展本區地方人文史蹟、產業特色及凝聚社區居民意識的重大任務,亦為閒置空間再利用最佳代表之一。木柵國小創立於民國前6年,原屬景尾公學校分班,劉山銘校長於1946年(民國35年)接任第二任校長,劉校長治校嚴謹參與地方公共事務甚多,作育英才無數,是木柵地方人士深深感佩的教育工作者,劉校長1969年(民國58年)退休,於1982年(民國71年)辭世,劉夫人則仍舊住在留有大半輩子回憶的校長老宿舍,直到1992年(民國81年)往生,自此老校長宿舍即閒置未再使用。本區公民會館位處文山區行政中心正對面,毗鄰木柵國小,東臨景美溪,基地面積636平方公尺,內外空間上區分為服務台、演講廳、戶外廣場、戶外多元廣場等,可做為教學、公共藝術、大樹教室及多元展示空間,深具鄉土、人文價值與象徵意義之典雅建築物。會館新館為新建2層樓建築,除展示區史、區政發展史、歷史老照片及地方產業特色外,為提升文化生活品質,不定期邀請藝術文化工作者、團體、社區等於1、2樓辦理各項藝術創作展覽,亦同時提供租借服務。舊館則為日式建築整建,為開放展覽空間,亦提供民眾、團體租借使用,辦理各項討論會、讀書會等學術知性活動等。文山是「人文薈萃、好山好水」的好地方,更有豐富的人文歷史及產業特色,來一趟雅致、今昔兼蓄的公民會館,不只可以了解文山的早往今來,更可體驗具有歷史價值的美麗優雅建築,熱忱期盼所有市民朋友的蒞臨!
Read More +碧山露營場
所在地:臺北市地址:
開放時間:場地開放參觀時間為上午9點至晚上5點
內湖「碧山露營場」位於內湖區大崙尾山麓之碧溪產業道路上,是一處可容納250人露宿的露營場,是臺北市僅有的2處露營場地之一,也是全國少有的免費露營場。碧山露營場大致分為三個區域:森林步道、露營區和遊憩活動區。碧山露營場森林步道區內,有長約1公里的棧道,來回行程約半小時,徜徉在碧山蒼翠的樹林內漫步,閒雲野鶴的樂趣,是一大幸福。碧山露營場因山區光害少,是臺北觀星最好的地方,山上夜景更是美麗,可遠望觀音山及士林北投夜色。內行人和一些鐵馬族多利用通往此區之金龍產業道路騎遊,一面賞景一面涼風吹來,是一趟美麗的路程。
Read More +臺北市政府消防局防災科學教育館
所在地:臺北市地址:
開放時間:開館時間(週一休館):每日上午09:00~12:00下午02:00~05:00
有鑑於日本於1995年1月17日發生芮氏規模7.2的阪神大地震,死亡6,430人,受傷4萬餘人,房屋全倒、半倒達51萬餘棟,包括公共設施等損失大約在10兆日圓左右,是日本戰後僅次於伊勢灣颱風,所遭受的第二大天然災害。爰此於同年(84年)7月10日,臺北市政府消防局改制成立,為提昇市民防災教育讓市民同胞體驗災害,進而了解防災的重要性,著手規劃設置臺灣第一座防災科學教育館。為了讓市民了解各種災害的歷史及特質,臺北市政府消防局防災科學教育以電腦、電子、機械設備,模擬各種災害發生狀況,供市民實地操作體驗,使防火、防洪、防震、防颱等緊急避難知能,自然地融入日常生活中,以「寓教於樂」方式,提昇市民災害應變能力。期盼於參觀體驗後,能將獲得之防災知識與技能,轉述親朋好友知道,俾讓大家與災害絕緣,遠離災害威脅。
Read More +